1、白露節氣如何進行養生?
注意保暖
所謂「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這就意味著白露節氣的到來,就意味著真正的秋天要來啦。
白露節氣過後,天氣就開始慢慢的轉涼了,所以在白露節氣養生,一定要注意穿衣保暖。尤其是早晚的溫差會比較大,所以在早晚要注意保暖,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添加衣物的時候,不能一下就穿的太厚了,否則是會容易出現乾燥上火之症的哦!
另外就是,秋涼之後,早晚的溫差比較大是比較容引起肺部以及呼吸道疾病的,就比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等,所以白露過後千瓦要注意適當的保暖!
注意飲食
白露的到來就意味著典型的秋季氣候要開始了,然後秋季的氣候是比較乾燥的,所以我們人體也很容易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秋燥的症狀,就比如會出現口乾舌燥,便秘,鼻子乾燥,咽喉干癢,皮膚乾裂等等之類的情況。
所以秋季飲食一定要注重滋陰潤燥,可以多吃一些銀耳,蜂蜜,芝麻,豆漿,燕窩,花生以及白色類食物,如蓮藕,百合,蘿卜等等食物。當然,也可以適當的服用一些中葯,比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等等。也可以適當的喝一些粥品,比如地瓜粥,銀耳粥,芝麻粥,紅棗粥等等,都是對於防秋燥,秋涼都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哦!
另外,白露節氣也是比較適合進補,大家不妨可以進補一些不燥不膩的補品,比如桂圓,蓮子,枸杞,紅棗,山葯等等。
2、白露如何養生?衣食住行該怎麼注意
白露養生:注意衣食住行
衣:早晚及時添加衣服
民間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說法,中醫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講究。這是在說,天氣將逐漸變涼,日常穿衣服不能再像夏天一樣赤膊露體了,需要及時根據天氣變化添加衣物,以防著涼感冒。因此,對於老人孩子最好能夠及時加衣。同時,要注意腳部的保暖,寒都是從腳開始的。
食:注意養肺潤燥
白露之後,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空氣變得乾燥起來,肺為嬌臟,易被秋燥所傷,使人容易出現口乾、咽干、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等現象。此時養生應當以養肥潤燥為主,日常飲食宜多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以及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如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涼又能防秋燥,如銀耳粥、蓮米粥、芝麻粥、紅棗粥、紅薯粥、玉米粥等。梨、蘋果、葡萄、橘、柚、柿子、龍眼等都是秋季適合吃的水果。
住:夜晚莫貪涼
俗話說,「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白露節氣過後,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攝氏度,但日夜溫差較大,夜晚氣溫較低,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因此,夜間睡覺最好不要再開著空調,也不能袒胸露背,一定要注意做好腹部、關節等處的保暖工作,以免著涼帶來一些疾病困擾。
行:外出鍛煉動靜結合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非常適合鍛煉身體的好季節。白露節氣的運動養生可以在「秋凍」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戶外運動,不過運動項目的選擇應因人而異,不宜進行過於劇烈的活動,以爬山、太極、散步等較為舒緩的運動為主,要量力而行。
防:呼吸系統疾病要預防
在這個節氣中,鼻咽部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疾病都比較高發,在工作、學習、出行和飲食方面都應該注意調養,特別是有呼吸系統疾病史的患者,會出現發燒、咳嗽、支氣管炎等明顯症狀。因此,在這個時節,患有慢性咳嗽的人也最容易加重咳嗽,最好的預防措施除了食補之外,就是要避免過敏性的接觸,避免接觸花粉之類的過敏原。另外,若風邪侵犯經絡筋骨,嚴重者可能出現四肢麻痹症。
白露時節的生活小貼士
俗語雲:「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處暑還會熱,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節氣,就不能赤膊露體了,會著涼受寒。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等症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對普通大眾來說,簡單實用的葯膳、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
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當然,秋凍並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氣刺激,很容易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常常伴發,冷空氣刺激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梗等後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凍。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早晚溫差大就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極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敏感。若防護不當,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愛美穿露臍裝,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腳部分布著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並且腳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最為不暢。所以,有「寒從腳起,熱從頭散」的說法。研究證實,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兇。因此,白露應注意腳的保暖,鞋襪宜寬松、舒適、吸汗。
3、白露養生吃什麼食物最好
可以吃些銀耳、芝麻、黃豆、等等食物。銀耳多糖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芝麻具有補腎益腦,養陰潤燥。黃豆具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功效。
4、白露養生 白露是什麼意思 白露是什麼時候
白露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即農歷八月初十,白露的到來預示著秋天正式開始,此時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這個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鍛煉,注意養肺。
白露時節,秋風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這種乾燥的氣候特點稱為「秋燥」,白露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代表著暑熱的結束,而在季節轉化過程中,豐收的秋季帶給了人們與健康有關的食物以及民俗。
白露之後是一年中鍛煉身體的好季節,此時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並持之以恆。寶雞市疾控專中心主管健康教育工作的姚樂毅表示,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
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等。另外,進入秋季容易出現低沉甚至抑鬱的情緒,應注意心理養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屬呼出濁氣,加速血脈運行,使心肺的氣血調和。常笑還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5、白露節氣如何養生
到了「白露」季節就證明真正到了秋天節氣了。
白露是百天氣轉涼的象徵,候鳥將在這個節氣南飛避寒,氣候轉涼。
白露過後,雨水逐漸變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度這時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秋風勁問急,氣候乾燥。人們起居調攝應該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以免秋天肅殺之答氣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白露開始,養生宜早睡早起,適當蓋被,薄衣禦寒,洗發沫浴。飲食養生,多吃溫熱食物,少吃寒涼食材,幫助養潤胃氣。補養肝版胃,多吃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少吃厚味、辛權辣的菜餚。白露當天吃南瓜非常有益。
6、白露節氣如何養生?
俗語雲:「處暑十八盆,白露勿來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處暑還會熱,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源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節氣,就不能赤膊露體了,會著涼受寒。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zd。
7、白露節氣做什麼運動好,白露節氣養生
1.當心「秋燥」傷人
白露時節,秋燥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會出現口咽干苦、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的現象。中醫認為,這是肺氣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的緣故。因此,從飲食上看,應注意滋陰,此時養生應「順四時」。秋季對應的是肺,因此白露時節要注意養肺。
2.白露身不露
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另外,白露之後天氣冷暖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如果這時候貪食寒涼,更容易把脾胃的機能變得不正常,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
3.喝粥更健康
白露時節,很多人認為炎熱的夏季已過去,秋冬季節已經到來,所以剛到秋天,就開始大量進補,卻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如秋天好發的過敏性鼻炎、氣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進補的同時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於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對於體虛者,這時候,最好通過食補代替葯補,而食補首推粥。
4.做好頭部保暖
每年這個季節患感冒的人尤其多,主要是忽視了季節間的溫差變化,平時也沒有注意提高自身抵抗能力,所以就容易患病。在秋天開始有涼風、氣溫逐漸下降時,一定要注意保護頭部,尤其是嬰幼兒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受風而引發頭痛、發熱等身體不適。
5.腳的保暖也不能忽視
因為腳上分布著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並且腳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最為不暢。傳統養生也非常重視「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的理念。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兇。
6.加強身體鍛煉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難得鍛煉身體的好季節。而白露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雖然秋天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但白露季節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並持之以恆。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在進行以上運動鍛煉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呼氣、閉目養神,做到動靜和諧。
7.謹防悲秋來襲
由於肺對應於五志中的悲,秋天花草樹木開始凋謝,人們易於悲傷。因此,白露過後,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多與朋友進行交流,以免心情抑鬱。中醫認為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機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濁氣,加速血脈運行,能使心肺的氣血調和。常笑還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難得鍛煉身體的好季節。而白露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
據《黃帝內經》:「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生之道。」
雖然秋天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但白露季節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並持之以恆。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市民在進行以上運動鍛煉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呼氣、閉目養神,做到動靜和諧。
另外,市民應注意心理養生。由於肺對應於五志中的悲,秋天花草樹木開始凋謝,人們易於悲傷。因此,白露過後,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多與朋友進行交流,以免心情抑鬱。「中醫認為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機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陳太日說,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濁氣,加速血脈運行,能使心肺的氣血調和。常笑還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8、白露節氣養生要注意什麼
你好,白露節氣養生需要注意:秋天是百蝦蟹大量上市的季節,吃蝦蟹時注意要適量;天乾物燥多喝水小心咳嗽、便秘發作;秋風起,天氣逐漸變得度乾燥,容易引起便秘和痔瘡的發作知,出現肛周疼痛、肛裂、便鮮血的現象。
秋天飲食宜清淡,多喝水,多吃百合、蘿卜、番茄、香蕉、梨等蔬菜水果。尤其是久站、久坐道和長期便秘的人,每天應飲水2000-2500ml左右;在秋天這種秋燥的時節,多喝各種各樣回的粥,對於防秋涼,抗秋燥,都有很好的效果。雜糧粥、答紅棗粥、紫薯粥、蓮子銀耳粥、瘦肉粥等,都是不錯的營養粥。
9、為何老人說「白露身不露」?白露節氣如何保養自己?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節氣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此時凌晨及早晚的氣溫低,但正午的氣溫還很高,是秋日溫差最大的時候,你會明顯地感到炎夏已過,涼爽的秋天悄然而至。到了白露,人們容易出現口乾、唇乾、咽干、皮膚乾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每到了白露節氣之後人們都會開始注重養生,因為這段時間養生是最佳時間。
一、春捂秋凍:人體能慢慢適應天氣轉涼這種漸進的變化過程,這時候就不要急於加過多的衣服,可以鍛煉人體的禦寒能力,為即將來臨的冬天做身體上的能量儲備。但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哮喘病患者等還是穿嚴實點好。「白露身不露,著涼易瀉肚」,從「白露」之後就不要赤身露體了,不小心就會著涼。
二、堅持泡腳:中醫認為,足部與全身的臟腑經絡的關系都很密切,自「白露」起用艾草泡腳,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到30分鍾為宜,中間可逐漸加溫水,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泡腳後按摩足底穴,可以加強補腎效果。
還要注意夜晚保暖,不蓋被子或被子過薄,也會引起腹瀉。飲食主要是以「潤」為主,讓身體「滋潤度秋」。因此,現在要多吃點「清潤」的食物和對肺部、呼吸道有好處的食物。可以煮梨湯,適當的上外面運動。
10、白露節氣怎麼養生 白露時節有哪些飲食的禁忌
哮喘、氣管炎、咽炎以及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知人,盡量少吃帶魚、螃蟹、蝦類、韭菜和辣椒等。中醫認為海產品多為大寒之品,易傷脾胃,如和切碎的生薑同吃,有溫中散寒解毒的作用。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海鮮,吃海鮮要道多加生薑。因為海產品大寒可以導致脾胃受傷,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疾內患。
秋天雨少天干,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喝水、菜湯、豆漿、牛奶等,還要多吃青菜、蘿卜、葡萄、柿子、梨、芝麻、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潤燥的食物,少食辛辣,以免引起咽干鼻容燥等秋燥症。飲食上應多食酸,少食辛。入秋後要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多吃酸味的果蔬,同時別忘禁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