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養生的小故事
中醫養生故事――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 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中醫養生故事--蘇東坡妙聯對名醫 答案補充 蘇東坡不但在文學方面有偉大成就,而且在醫學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人稱「儒醫」。 他在杭州任知府時,就致力於搞醫學研究。當時該地瘟疫經常發生,百姓死亡很多。為了把黎民百姓從痛苦的病魔中解脫出來,蘇東坡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幾十兩黃金,在城裡建了一座名叫「安樂」的診坊,專門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癒了近千病人。 傳說在杭州城西有個龐家莊,莊主姓龐名安時,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濟貧,好善樂施,是遠近聞名的一位老中醫他喜歡交際,也愛好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因而與蘇東坡交往甚厚,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詩論對,切磋醫學。
答案補充 有一天蘇東坡正坐在書房裡翻閱醫學書籍,外面衙役來報:「啟稟大人,府外龐中醫求見」。蘇東坡忙說「有請」。龐中醫在衙役的引領下來到書房門前,猛抬頭,一眼看見門旁新掛了兩只燈籠,他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一上聯: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蘇東坡正好迎出門來,他聽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領神會,隨即續出下聯:架鼓鼓架,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答案補充 二人相視大笑,手挽手走進後院。院子的中央設一小花園,龐中醫 看見園中生長的翠竹蔥綠茁壯,他靈機一動,贊嘆道:
中暑最宜淡竹葉
蘇東坡隨口對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兩人在花園邊坐下,衙役遞上香茶,二人品茶談天。他倆從名詩談到名醫,又從對聯談到醫學,真是棋逢對手,喜結知音。
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龐中醫 抬頭一看,只見園中玫瑰正盛開,嫵媚嬌嬈。他觸景生情,又出一聯: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九里。
蘇東坡聽他又吟一聯,未加思索也脫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龐安時坐了一會,告辭出來,隨口又出一聯: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蘇東坡含笑答道: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聯中的「枳殼、防風、陳皮、半夏、竹葉、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葯名。對聯對得工整和諧,妙趣橫生。
2、健康的例子 越多越好
【健康小口訣】①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②一日兩蘋果,毛病繞道過;③一日一棗,長生不老;④核桃山中寶,補腎又健腦;⑤胡蘿卜,小人參;經常吃,長精神;⑥西紅柿營養好,貌美年輕疾病少;⑦小小黃瓜是個寶,減肥美容少不了;⑧多吃芹菜不用問,降低血壓很管用。
:【做菜不能亂放蔥姜蒜】1.做魚要多放姜,像清蒸魚,要有姜絲;2.吃螃蟹要蘸醋和薑末;3.寒性大的蔬菜如茭白、白蘿卜、綠豆芽的時候可多放蔥,能起到緩和脾胃的作用;4.異味大的肉類如甲魚,一定要放蒜,烹調雞、鴨、鵝肉時宜多放蒜,有降低膽固醇促進營養吸收功效。愛下廚的同學要記好哦~
【味精使用不當會致癌】一忌:高溫。100℃以上會生成有致癌性的焦谷氨酸鈉。炒菜時油溫為150℃-200℃。應在菜要出鍋時投放;勾芡前投放。二忌:低溫。不易溶解,用溫開水化開。三忌:甜口菜。如「冰糖蓮子」。四忌:過量。可能導致胃癌和內臟疾病。五忌:炒雞蛋。雞蛋和鹽一起炒會產生味精谷氨酸鈉。
【春季養生五種防病好食物】1.雞湯:喝雞湯預防支氣管炎。2.海帶:初春常吃海帶有一定的禦寒作用。3.黃色蔬菜:如胡蘿卜、紅薯、南瓜、西紅柿等,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4.動物內臟:肝、腎、心等內臟所含的維生素B2很多。5.西梅:富含同樣的維生素。
【一次性紙杯第一杯水不要喝】一次性紙杯的內壁上通常塗了一層薄薄的蠟,如果水的溫度超過了40℃,蠟就會溶化,因此一次性紙杯最好用來裝冷飲。此外,使用一次性紙杯時,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最好等四五分鍾後將水倒掉,使紙杯中有害物質充分揮發。
【身體的響聲可能預示疾病】1.耳鳴,當心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2.磨牙,可能是胃腸功能紊亂、腸道寄生蟲、尿酸增多症等;3.咳嗽,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等;4.打嗝,可能預示膽囊炎、消化道潰瘍等疾病;5.關節響,可能是腱鞘炎、滑囊炎、半月板損傷。
【適合寶寶冬季吃的7種食物】1、黃豆:唯一能夠替代動物蛋白的植物性食品,稱為「綠色乳牛」。2、胡蘿卜:是最適合咳嗽的寶寶用以食療。3、捲心菜:對幫助寶寶預防貧血有很好的作用。但消化功能差、腹瀉的寶寶不宜食用。4、紅薯: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可提供給寶寶大量的熱量。有黑斑的勿用。
:【飯後五件「要命事」】1.飯後喝茶=喝毒葯,茶葉中含有鞣酸和茶鹼,這兩種物質都會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2.飯後吃水果=胃腸不適,飯後吃的水果會被食物阻滯在胃內;3.飯後洗澡、刷牙、松褲帶=消化不良、胃下垂;4.飯後卡拉OK=胃腸不適;5.飯後立刻就睡覺=中風、發胖。
:【11道良方有效對付小病症】①蘆薈治燒燙傷;②白糖治打嗝;③大橄欖油治口唇乾裂;④黑巧克力止咳;⑤菩提花茶能退燒;⑥生薑止吐;⑦薄荷緩解腸脹氣;⑧醋或紅茶除腳臭;⑨熱檸檬汁治感冒;⑩檸檬加酸奶消除口臭。
【家中七大急救葯】①姜,薑汁和薑末含在嘴裡止吐。②小黃瓜,敷切片能止癢。③香菜混合米酒,緩解瘙癢。④粗鹽,用布或毛巾裹著敷於扭傷處緩解疼痛。⑤糖,緩解打嗝。⑥蘋果,幫助緩解腹瀉。⑦大蒜水,取六瓣大蒜,將其壓碎,並加入溫水。每天喝兩次,連服3天即可緩解咳嗽。
【家常菜錯搭 】①雞肉芝麻:同食會中毒,嚴重的會死亡;②大蒜大蔥:強烈刺激腸道的食物,同食易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③豆腐小蔥:豆腐中的鈣與蔥中的草酸結合形成白色沉澱物草酸鈣,使鈣質遭到破壞;④香蕉酸奶:酸牛奶能降低膽固醇,與香蕉同食則對身體無益;⑤紅棗魚蔥:導致消化不良。
【盤點4種護發食品】1、瘦牛肉,補充鐵預防脫發,每天食用170克瘦牛肉;2、獼猴桃,每天吃一個獼猴桃有助頭發濃密;3、芝麻,食用亞麻籽油也可有效緩解脫發;4、雞蛋,雞蛋是讓毛囊得到充分滋潤的絕密武器,還能防止頭發早白。
親 全部從我微博里選的 求採納哦
3、養老養生地產項目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我覺得你可以看看四川遠景設計的《恩威道源聖城》的案例。
一、項目背景
道源聖城1#地塊位於大邑縣鶴鳴山,屬於道源聖城風景區。鶴鳴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屬道教名山。位於四川成都西部大邑縣城西北12公里的鶴鳴鄉三豐村,屬岷山山脈,海拔1000餘米,北依青城山(約 30公里),南鄰峨眉山(約120公里),西接霧中山(約10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約 70公里。因山形似鶴、山藏石鶴、山棲仙鶴而得名,為古代劍南四大名山之一,區域內自然景觀資源極為豐富。
二、設計理念
本次項目運用景區設計手法,挖掘建築特色的魅力,賦予景區以藝術、文化活力。總體景觀框架以規劃主幹道路景觀軸為主軸線,以「入口廣場——中心廣場」特色為景觀核心,規劃形成一軸、多節點、五大景觀分區的總體景觀框架:
一軸:以規劃入口廣場——中心廣場景觀主軸線。
多節點:規劃區內的公園、廣場、綠化及水體等多個景觀節點。
五大分區:廣場休閑區,停車場區,休閑娛樂運動區,濱河建築帶,濱河景觀帶。
三、遠景專家淺談
本次項目遠景著重打造地塊特色景觀,並採用科學的理念引導景觀設計。景區的景觀體系由景觀節點、門戶節點、景觀軸線、景觀控制界面、重要景觀控制區等要素共同構築而成,通過景觀體系的建立,營造具有時代特徵與地域特點的景區風貌。
同時,科學布局景觀軸線。景觀軸線是指通過景觀的系統布局,形成統一的、連續的景觀系統。規劃考慮通過主幹道的兩側的綠化的布置,同時結合建築的靈活布局和豐富的立面,形成景區主要的景觀軸線。
此外,充分挖掘道源聖城特色和文化內涵,努力塑造道源聖城新的景區形象。結合景區發展的要求,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舒適的環境與空間。並利用現有河道,採取滾水壩,充分利用水資源,打造舒適宜水宜居的休閑好去處。
4、古代名人有哪些有趣的養生故事?
古代那些長壽名人又是如何養生的?
玉泉啄齒度長年
什麼叫「玉泉」和「啄齒」?前者就是唾液,後者則是叩齒。古人認為,吞咽唾液可以養生;每日上下牙互相輕叩27或36次,亦有益於健康。據張華《博物志》載:「(操)好養性法,亦解方葯,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又可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他還積極向術士們學習養生之術,「間行其術,亦得其驗」。其中最具象的方法,是敦煌太守皇甫隆教他的「玉泉啄齒法」。
曹操曾寫信向皇甫隆求教,皇甫隆回信:「要想壽命延,朝朝服玉泉」「朝朝服食玉泉啄齒......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而吞之,啄齒二七遍。」曹操有無去照做,趙炎無法知道,他僅活了65歲,不算高壽。但這個方法應該是有效的,曾被後世不少人借用。如蘇東坡說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葯,其效百倍」;明代名醫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齒漱口,唾滿咽之」,能使人耳聰目明延年。清代長壽皇帝乾隆,年過八旬,其養生法之一就是「齒常叩,津常咽」。
少近女色多讀書
這是南朝梁武帝的養生法門。如果說在歷代皇帝中,乾隆(89歲)是長壽冠軍的話,那麼,85歲的梁武帝就是亞軍,史稱其80歲還能騎射弓馬、上陣征戰,絲毫不輸與廉頗、黃忠等古之老將。
所謂多讀書,取其「聚精會神」之意,最早的醫書《內經》就有「聚精會神是養生大法」之說。研究證明,勤於讀書能促進「腦運動」,有點象「氣功」入靜一樣,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帶動血液循環,能使全身保持協調統一,延緩衰老,預防痴呆症。
梁武帝讀書,那是手不釋卷的,「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讀書不但多,而且精。陸游曾說「病中書卷作良醫」「讀書有味身忘老」,大概就是跟梁武帝學的。有趣的是,陸游也活了85歲,跟梁武帝一樣。
梁武帝還有一招,就是少近女色。他後宮里有那麼多美麗的大小老婆,卻4次捨身人寺當和尚,真的是一心向佛嗎?未必,恐怕「老驥伏櫪」,志在長壽吧。據說他剛過50歲即停了房事,順應「養心莫善於歡」之理。房事,即性生活。房事養生,是我國古代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中醫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屍之矣。」這倒讓我想起明清文人的那句戲言:「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梁武帝在治國理政上或許昏庸可笑,但在養生上絕非「愚夫」。
常聽音樂練書法
李隆基(79歲)楊玉環夫婦,不光是流行音樂的創作者,同時也是痴迷音樂的聽眾。《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關於練書法的養生作用,趙炎在以前的文章里有所介紹,這里不再贅述。有專家曾做預測,若無「安史之亂」,唐明皇很可能會活過九十歲,而楊玉環的壽命想必也不會定格在38歲。
音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音樂來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從而起到預防、治療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這在我國很早的文字記載中就出現了。戰國時公孫尼有《樂記》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張景岳有《類經附翼》雲:「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
經常聽聽音樂,練練書法,頗有些小資生活的情調,但別忘了,這也關乎健康大事呢,不可等閑視之!
不拘小節懂幽默
這方面的名人長壽案例很多,跟李隆基基本同時代的賀知章,享年84歲,其典型性格特徵,就是曠達豪放636f70797a6431333332613736,不拘小節,還自號「四明狂客」。另一位詩人顧況,活了88歲,特別喜歡玩幽默,白居易被他「幽」了一回,竟然名聲在外了。《幽閑鼓吹》載:顧況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作謁顧況。況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
清代的紀曉嵐,電視劇里稱他為「紀大煙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歲,也算高壽了。老紀在生活中壞習慣很多,如嗜煙、嗜肉、好女色等等,還大碗喝酒,很少吃蔬菜和米面。但紀曉嵐也有正確的養生觀,《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了不少與養生有關的故事。他認為,養生不能照搬書中的方法,須因人而異、辯證施為;做人要豁達樂觀、詼諧幽默,也對養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老紀之「心常泰」三字,可謂深解養生妙旨。中醫理論認為,不拘小節之人,必定心胸寬廣而安泰,善於幽默之人,必定心情和順而快樂。伴隨快樂,活得開心,焉能不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