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虛怎麼辦
2、脾虛如何調理?
健脾的方法有哪抄些?
·注意飲食
要想身體就要吃得好。吃得好當然不是說每天要大魚大肉了,而是說要飲食均衡。如果想要健脾,可以多吃一些具有補脾健胃功能的食物,例如馬鈴薯、山葯等等。在此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襲是要少吃寒性的食物,部分寒性食物雖然擁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但是吃多了有可能會對脾胃造成傷害。平時多注意飲食,多吃有益脾的食物,然後還可以每天兩袋常謂寶茶,對胃沒有刺激,健脾益氣。
·每天都堅持運動
運動是強身健體的好方法。如果我們可以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身體自然也沒那麼容易生病。不僅如此,運動還可以加知速新陳代謝,將身體中的廢物排出體外,讓我們的脾臟變得更加健康。
·保持好心情
在上文中也提到了,長期處於悲傷的情緒中,對人的身體百害而無一益。如果可以放寬心態,用樂觀的心態看待事物,對脾道臟的健康大有幫助。
3、脾虛應該怎麼樣調理養生
你好,一般能百引起脾虛氣血不足方面的原因主要還是和日常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度不好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勞累,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節,情緒問不穩定還有就是疾病等。
意見建議:如果發現答有脾虛及氣血不足的情況,那就要去醫院看看中醫的好,這時可以通過中回醫的辨症來進行對症調理上一段時間的,這樣會有很好的效果的,祝你健康。答
4、養生: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虛了?
讀者: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脾氣虛抄? 佟彤:中醫的脾和消化、免疫等多系統有關,同時脾還主肌肉,所以,脾氣虛的時候,消化功能肯定不好,要麼吃到胃裡不消化,要麼就是動不動就腹瀉,而且容易感冒,抵抗力很低,同時,還容易疲勞,要麼消瘦,要麼肥胖但肌肉沒有張力,嚴重脾虛的人還會總感到小肚子重墜,這也是肌肉無力,不能支撐內臟的原因,所以也容易有慢性泌尿系感染或者慢性盆腔炎的問題,這些都和脾虛有關。 不要小看 萎縮性胃炎 讀者:我有萎百縮性胃炎、胃腸功能紊亂、貧血,面色也不好,不知道怎麼辦? 佟彤:萎縮性胃炎本身就容易引起貧血,面色不好、頭發枯黃等都和貧血有關,所以治療萎縮性胃炎是當務之急。而且,有些萎縮性胃炎還有癌變的可能,所以需要去做個胃鏡,同時查查胃幽門螺旋桿菌是否陽性,結合胃鏡的情況請教醫生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這個細菌和胃炎、胃癌有時候是有聯系的。 如果從中醫看,你的胃炎和胃腸功能紊亂可度能都和體質有關,通過中醫辨證可以找到統一治療的辦法和葯物,但需要長期調整,只有這些問題解決,吸收功能好轉,你說的疲乏、面色不好等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5、脾虛怎麼調理食補呀?
巳時養脾,脾好消化
上午9-11時,這是脾經當值的時段。此時太陰脾經最旺盛 ,是脾臟最活躍的時間。這個時候大腦是最具活力的時候,是人當天中的第一黃金時間,是老年人鍛煉身體的最好的時候,是上班族最出效率的時候,也是學子學習效率最高的時候。所以,你必須吃好早飯,保證脾經有足夠的營養吸收,這樣大腦才有熱量應付日常的運轉。
中醫學認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 這是指吃到嘴裡的食物,首先要經過牙齒咀嚼,唾液拌和,下咽至胃,由胃收納。 然後經胃之腐熟,分解混勻成食糜,通過「胃主降」的作用,將食糜運送至十二指腸、空腸,,這就是中醫所指的「脾食運功能」。食物在胃、胰等胃腸激素的作用下,促進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大量分泌,將 「水谷精微」中的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酸等營養物質,依賴「脾氣主升」的作用,經氣、血、津液的運行而輸 布到全身,這個過程,則可以理解為脾所主「化」的生理作用。由此可見,所謂 「脾主運化」,「運」是指機械消化, 「化」指化學性消化及其代謝過程而己。 但是,脾胃雖為人體的消化器官,運化水 谷精微之樞紐,若要完成飲食營養的消化 吸收,合成新的氣、血、精、津液,必須 依賴心、肝、膽、肺等其他臟腑的相互配 合。需要說明的是,中醫所指的脾,並不 是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而是既泛指臍周 腹部小腸的消化吸收,又概括了胃、腸、 肝、膽、胰等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因 此,脾胃功能健全,則體豐膚澤,面色紅 潤,四肢強勁,精力充沛;反之則肌肉消 瘦,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神疲乏力。
7〜9時是胃經當值的時間,我們吃的 飯菜需要脾臟來進行運化,轉化為精、氣、神,轉化為血液。脾胃相表裡,脾胃分不開,有人大便不成形,這樣的人或者很胖或者很瘦,胖也是虛胖。這個時代胖人太多,這種人大多是習慣於不吃早餐和 經常吃宵夜的人。得糖尿病的人也是這些 人,早飯不吃,到下午時猛吃,在亥時前 不睡覺。所以說胃的調理是很重要的,調理從7時開始,調理好胃是把脾臟調理好的重要前提。
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運化
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運化,指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並 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的功 能。脾的運化功能,統而言之曰運化水 谷,分而言之,則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 液兩個方面。
① 運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種飲食 物。脾運化水谷,是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 吸收作用。
② 運化水濕。運化水濕又稱運化水 液,是指脾對水液的吸收和轉輸,調節人 體水液代謝的作用,即脾配合肺、腎、三 焦、膀胱等臟腑,調節、維持人體水液代 謝平衡的作用。脾主運化水濕是調節人體 水液代謝的關鍵環節。
(2 )脾主生血統血
脾主生血,指脾有生血的功能。統血,統是統攝、控制的意思。脾主統血,指脾具有統攝血液,使之在經脈中運行而不溢於脈外的功能。
(3)脾主升清
升,指上升和輸布;^淸,指精微物質。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吸收並上輸於心、肺、頭目,再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並維持人體內臟位置相對恆定的作用。這種運化功能的特點是以上生為主,故說「脾氣主升」。
3.脾主長夏
長夏對應的臟器是「脾』,主氣「太陰濕土」。意思說脾土的陰氣最重,性「濕」。蓋因為這個時候陽氣均發泄在外,而內陰氣最重,所以叫太陰。 「脾」的本性是「濕」的,所以脾「喜燥惡濕」。但是夏天的「濕」又比較重, 我們說脾主「運化」,胃「受納」,水谷津液進入胃後,脾將淸氣升散於五臟六腑,而胃將運化之後的濁陰之物降排至體外,所以有「脾升胃降」的說法。夏天的「濕」困頓脾之後,首先影響的就是這個功能。
另外,脾統血,主四肢,主肌肉, 所以運化不力就會出現肢體痿軟等症.而脾土被長夏的「太陰濕土」困頓則特別容易出現腸道運動化功能受阻的症狀和四肢困頓乏力等症狀,這就是長夏的時候為什麼老犯困的原因。所以長夏要注意「午休」,因為這個時候也是一天中的長夏。
此外,脾與中央方位、濕、土、黃、色、甘味等有內在聯系。脾運濕又惡濕,若脾為濕困,運化失眠,可引起胸脘痞滿、食少體倦、大便溏薄、口甜多涏、舌苔滑膩等,反映了脾與濕的關系。故長夏之時,處方遣葯,常常加入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濁醒脾燥濕之品。此外,脾為後天之體,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弱則會出現倦怠乏力、食慾不振等,臨床治療脾虛多選用黨參、黃芪、白術、大棗、飴糖等甘味之晶,這體現了脾與甘的關系。
流口水可能是脾虛的緣故
中醫有「五臟化液」的說法,也就是說,人的五臟都有對應的液體,具體而言,則是: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涏,腎為睡。脾臟對應的涏,就是俗稱口水。
口水也成為口津、涏,是指唾液中比較清稀的部分。正常情況下,口水上行於口,但不會溢出,因為嘴唇擋著。脾虛之人肌肉彈力不足,容易鬆弛,因此睡後會張口,形成口水外流。
中醫認為,涏由脾氣化生並傳輸分撒,故有「脾在液為涏」之說。脾氣充足的情況下,脾的「固攝」功能和涏液的化生正常,故涏液能正常傳輸,幫助吞咽及消化,但不會溢出口腔。但是在脾虛的情況下,脾的「固攝」功能失調,涏液不能正常傳輸,從而發生「流口水」的毛病,不妨考慮由脾虛入手。
中醫專家指出,脾虛首先和飲食不節有關,吃飯沒規律、暴飲暴食或飢一頓飽一頓,都可能導致脾虛。此外,過多食用寒涼、生冷或肥甘厚味、難以消化的食物(如油膩的食物、甜食等),也都容易傷脾。因此,睡覺時愛流口水的成人,飲食上要有規律,要多吃健脾食物,如薏米、蓮子、粳米、芡實、山葯、扁豆、豇豆、胡蘿卜、香菇、大棗、栗子,或是用陳皮泡水喝
小心思傷脾
《黃帝內經》認為,脾在志為思,過思則傷脾。在這里「思」有思慮、思考的意思。原本一個人有點心事,或偶爾思考一件事,對身體的生理活動沒有什麼影響。但是過思就不行了,過度思慮會影響我們體內氣機的正常運行。《素問·舉痛論》如是說:一個人如果思慮的太多,精神過度集中於某一事物,就會使身體的正氣停留在局部而不能正常運行,以致「四則氣結」氣結中焦,水谷不化,始則食少倦怠,胃納呆滯,氣血日損,肌肉日銷等脾胃之虛;久則可導致胸腹脹滿,痞結疼痛,小便不利等脾氣症狀。
思為脾志,因而過於思則易傷脾。傷脾可以表現為氣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現頭昏、心慌、貧血等症狀。有的還可出現暖氣、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現出的一系列症狀。
精神狀態對於人體陰陽、氣血、臟腑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樣,當人的陰陽、氣血、臟腑發生問題時也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人們常說的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也就是這個道理。補益有利於健康長壽,在補益的過程中實施精神補養很重要,就是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把人的精神調整到最佳狀態。
中醫養脾的幾點建議
1、飲食養脾
應用飲食來養護後天之本—脾胃,這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這其中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飲食養脾方法,二是常吃養脾食物。
1) 飲食養脾方法:脾虛可用食補,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葯薏米芡實粥了(1:1:1的比例)。胃寒可去掉薏米;胃熱可去掉芡實、山葯,換成綠豆,綠豆薏米粥,最祛濕熱,對於肝旺脾虛,舌苔黃膩的人,最為對症。山葯、薏米、芡實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時也各有側重,山葯可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陰,又兼顧具收斂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祛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收斂固脫之能。將三葯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棗,以治療貧血之症,療效顯著。
2) 常吃養脾食物:粳米、糯米、鍋巴、番薯、薏苡仁、飯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鯽魚、鱸魚、大棗、蓮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馬鈴薯、芋頭、麵筋、花菜、大白菜、胡蘿卜、薺菜這些都是健脾養胃的食物,可適當多食。
2、葯物補脾
補脾葯物分為中草葯與中成葯。常用中草葯有黨參、太子參、人參、黃芪、白術、茯苓、懷山葯、芡實、蓮子肉、黃精、炙甘草等。常用的中成葯有四君子丸、參苓白術散、資生丸、健脾丸、枳木丸、保和丸等。以上健脾胃的中葯,若能在老中醫指導下選用,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3、運動養脾
體育運動對脾胃的養生保健可包括各種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中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堅持鍛煉、持之以恆,對脾胃的養生保健很有益處。中國古今許多養生家都提倡飯後散步緩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這的確是「以動助脾」的養護後天之道。千百年的養生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的確行之有效。
4、摩腹養脾
每當飽食之後,以手按摩腹部,也是古代養生家們的一種養護脾胃的常用方法。食後摩腹法是:飯後,將手搓熱,放於上腹部,按順時針方向環轉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連續二三十次。此法可促進胃腸消化功能,有利於腹腔血液循環,還能治療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恆,對脾的運動化功能有益。
5、艾灸健脾
最常用的艾灸健脾穴位有:
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全身四大總穴之一,經常用艾灸,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通經絡,和氣血的作用。
神闕—為任脈經穴,經常艾灸,可溫通元陽,脾胃健旺。
氣海—常用艾灸此穴,補元氣,暖脾陽,強壯後天之本,祛病養生延年。
巳時是老年人活動的最佳時段
巳時脾經當值。脾主肌肉,此時鍛煉便可借天時以養脾,健身效果是最好的。按照中醫理論,「脾主全身之肌肉」,這與大的運動化功能是分不開的。水谷精微和津液等物質在脾的作用下被輸送到全身各處,並生化成氣血以滋養肌肉,為身體的活動提供充分的熱量。脾的功能正常,則肌肉豐滿,壯實有力。如果運化無力,帶不走水谷精微,就會造成脾虛或脾濕太重,甚至慢慢感到連吃飯都不香了。人上了年紀後之所以出現肌肉鬆弛、四肢無力、食慾下降等症狀,就是因為脾臟艾弱、運化無力的緣故。巳時氣血正好流注脾經,此時脾經是最旺盛的。它吸收了胃傳來的食物,並將其輸送到全身各處。肌肉得到足夠的營養就會「蠢蠢欲動」。這時我們就會產生「活動筋骨」的遺願。
早起來得太早進行鍛煉,大家也許不知道,其實早晨的空氣並不新鮮,甚至有可能是空氣污染嚴重的時段。根據氣象統計計算資料表明,一天中,清早的空氣指數很不好(尤其是5-8時)。健康養生專家指出,這個時間段陸地上空的近低層大氣,都會出現逆溫層,其高度為200-1000米,這個溫層就像一個蓋子一樣,使城市中較多的煙層和雜質聚焦在其下面,再加上清晨空氣擾動小,致使煙塵雜質非常不容易擴散到高空和周圍去,這樣清晨鍛煉身體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為了健康還是選擇巳時,也就是9-11時,進行簡單的運動,不但健脾養胃,還能促進身體健康。
食療解決方法
脾虛調理古方食療:
八珍糕
分「男八珍」和「女八珍」。下面介紹的慈禧所用的八珍糕是「女八珍」,由乾隆的「男八珍」變化而來。「男八珍」即原版八珍糕,又分為兩種:健脾消積的和增補元氣的。
眾所周知,乾隆是一位非常博學又注重養生的人,這款八珍糕實際上是日常保養用的小葯。基礎方是:茯苓,白扁豆,蓮子肉,薏米,懷山葯,芡實。乾隆年輕時食用的八珍糕其餘兩味葯為山楂和麥芽,目的是消食化積;年老後,去這兩味而用人參和黨參,目的是強身健體。
主治
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身體疲倦,面黃肌瘦
葯理
「八珍糕」為何會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主要是它那八種葯食兼用的中葯的功勞。方中茯苓能健脾補中、寧心安神、利水滲濕,是四君子湯的主要成分之一。芡實能補脾止瀉、養心益腎、補中益氣、滋補強壯、和胃理氣、開胃進食。薏米健脾開胃、補中去濕。山葯能健脾胃、益肺腎、補虛勞、祛風濕。扁豆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蓮子能健脾補心、益氣強志、強筋骨、補虛損、益腸胃。
人群編輯
1、【追求美麗年輕的女性】八珍糕發明者,明朝御醫陳實功用親身經歷說:服至百日,可輕身耐老。慈禧晚年更是每日食用八珍糕,對年輕女性來說,八珍糕可以消除色斑、粉刺、改善膚色,使皮膚光澤細膩。
2、【脾胃虛弱者】八珍糕調養脾胃的經典名方,許多專家推崇的山葯薏米芡實粥和四寶粥等,都是由八珍糕延伸而來。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身體健康,必須先把脾胃調養好才行。
3、【日常養生人群】山葯、薏米、芡實在《神農本草經》中都被尊為上品,經常食用有預防疾病、益智安神、延緩衰老的保健作用。
4、【需要補腎益精的人群】淮山葯「健脾補虛,滋精固腎」,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有腰膝疼痛、夜尿頻多等腎虛症狀的人群很適合用八珍糕調補。
5、【糖尿病人非常適用】八珍糕里沒有加入任何糖分,淮山葯和薏米都是降血糖的食療佳品,長期食用有明顯降血糖的作用。
6、【對於衰弱高齡的老人、先天不足的幼兒,還有那些身染重病的患者,病後虛弱者,長期腹瀉者】都非常適用。八珍糕培補您的血氣,血氣充足了才有抵禦病症的資本。
【注意:孕婦不宜食用,孕婦忌食薏米】
脾虛飲食療養生法:
參苓粥
【原料】人參3—6克,白茯苓(去黑皮)5—10克,粳米50克,生薑1—2片,食鹽少許。
【做法】將人參、白茯苓、生薑水煎,去渣取汁,再將粳米放入葯汁內煮粥,林熟時加入少許鹽,攪合勻。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氣虛、不思飲食、日漸消瘦。
益脾餅
【原料】白術20克,乾薑6克,紅棗250克,雞內金15克,麵粉500克,植物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首先將白術、乾薑用紗布包成葯包紮緊,放入鍋內,下紅棗,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用文火熬煮1小時左右,除去葯包和紅棗的核,把棗肉攪拌成棗泥待用。然後將雞內金粉碎成細末,與麵粉混合均勻:再將棗泥倒入,加鹽、水適量,和成面團。最後將面團分成若干小團,做成薄餅,在鍋內放入植物油,用文火烙熟即成。當主食吃。
【功效】健脾益氣、開胃消食。適用於食慾不振、食後胃痛、慢性腹瀉、慢性胃腸病。
大棗木香腸
【原料】大棗20枚,木香6克
【做法】大棗去核,置鍋中。加適量水,用文火先煮1小時,加入木香後再煮片刻,去渣即成。溫服。每日2次。
【功效】健脾和胃、燥濕止瀉。適用於小兒腹瀉。
白術檳榔豬肚粥
【原料】白術30克,檳榔10克,豬肚1個,生薑3克,粳米100克,鹽3克,味精2克。
【做法】將白術、檳榔和生薑洗凈,豬肚洗凈切條,將白術、檳榔、生薑同放砂鍋中水煎取汁,去葯渣。粳米淘洗干凈,加豬肚葯汁同煮為粥,煮至米熟粥稠,加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倦怠、大便泄瀉的輔助治療。
【宜忌】檳榔屬破氣耗氣之品,用量不宜過大。
糯米固腸湯
【原料】糯米30克,山葯15克,胡椒粉、白糖各適量。
【做法】將糯米略炒與山葯一起下鍋,加適量水,置火上煮粥,待熟後加胡椒及白糖適量調味品即可。飲服。每日2次
【功效】健脾暖胃、溫中止瀉。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寒泄瀉。
參芪猴頭燉雞
【原料】猴頭菌100克,母雞1隻(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十克,薑片、蔥結、紹酒、清湯、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猴頭菌洗凈蒂,發賬後將菌內殘水擠壓干凈,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的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燉盅內,加入薑片、蔥結、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凈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燉,直至肉熟爛為止,調味即成。
【功效】補氣健脾養胃。
芪參消滯粥
【原料】黃芪10克,黨參6克,粳米50克,水適量。
【做法】將黃芪、黨參洗凈,湯干,粉碎,,入鍋加水旺火煮沸後,改中火熬至水剩約一半時,用紗布過濾,棄渣取汁,以汁代水繼續煮沸後,加入粳米並改文火煮米至熟即成,每日1次,連服10日為一個療程。
【功效】具有補氣補虛、健脾生津、潤腸消滯之效。適用脾虛氣弱型疳積者食用。
山楂糯米糕
【原料】山楂粉250克,雞內粉30克,枳殼粉10克,糯米粉30克,糯米粉300克,白糖30克,水適量。
【做法】將上料共糅合成面團,分捏成約50克的小塊,入蒸置沸水鍋旺火蒸至糕即成。每日3次每次1塊,溫開水送服。
【功效】具健脾開胃、消食化滯之效。適於積滯傷脾型疳積者食用。
6、脾虛如何調理?
1.脾虛嘔吐: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則:健脾和胃止嘔。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2.脾虛泄瀉: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治則:健脾滲濕止瀉。主方:參苓白術散加減。 3.脾虛水zd腫: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則:溫脾利水消腫。主方:實脾飲加減。 4.脾虛出血: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治則:健脾益氣攝血。主方:生脈飲合參附湯加減。 5.脾虛帶下: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治則:健脾益氣,升陽除濕。主方:完帶湯,水煎服。 6.脾虛經閉: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治則:補脾胃、養氣血。主方:八珍湯加減。 7.脾虛多涎: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專而成。治則:補益脾氣攝津。主方:五味異功散加減。 8.脾虛生風:脾虛引動內風,多由吐瀉或葯、食損脾所致。治則:補脾熄風。主方:六君子湯加蠍尾、炮姜、肉桂。 9.脾虛如球: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於氣分所致。治則: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葯。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屬 10.脾虛生熱:因脾虛所至內濕停滯,久而生熱,無養氣血,水濕不化,陰虛陽盛。治則:健脾益氣、養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主方:人參健脾丸和知柏地黃丸加減。
7、脾虛喝什麼養生茶
全面清百潔和養護您的脾胃,方法如下:
常吃酸有助脾臟排毒:烏梅、果醋,這些都是用來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常吃還可以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幫助清除脾臟的毒素。
餐後「微」運動:食物如果不能及時消化或是吸收,毒素就會積累在脾胃。飯後不妨走動走動,但不宜劇烈;也可以度活活腳趾及腳步,練慣用腳趾抓地,同樣有健脾胃,促排毒的功效。
經常敲打脾經穴位:蹺起二郎腿,任意一隻手攥起拳頭輕捶小腿處,連續敲打5 分鍾。脾經經過於此,對內此處的輕輕捶打可刺激脾經活動,提升脾功能,讓長期淤積於此的毒素順利排出去。
喝點兒陳皮茶:橘皮曬干後就是中葯材陳皮,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等功效,可將陳皮泡茶飲,或用來煲湯。
抓住脾臟最佳排毒時間:上午9~11點是脾經當令,可按壓商丘穴,商丘穴位於內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該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5分鍾左右,兩腳交替做,容可促進脾臟的排毒。
以上方法希望能幫到您,願您身體健康。
8、如何補脾養生
脾胃是後天之本。因此如何健脾補脾,十分重要,特別是對於癌症等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健脾補脾呢?現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早晨喝薏米粥。具體做法,按照董洪濤博士的要求,「每日早餐用60克薏苡仁做成粥,不加鹽,不加任何東西,把粥吃光即可。」
二、喝「四寶粥」。四寶有蓮子肉、山葯、薏米和芡實。將這四樣東西按1:1:1:1的比例配好,打成粉,每次熬粥的時候放上幾勺即可。也可以先把這四樣東西一起煮熟,然後放在料理機中打碎後食用。買不到這四樣東西,也可以喝其他東西做的粥。
三、每頓飯吃七成飽。中醫講,吃少了補氣,吃多了食氣。諺語有雲:少吃多滋味,多吃傷脾胃。我們本應該像養生家說得那樣,餓了才食。不過現在有很多人不知什麼時候該吃東西,不是餓了再吃,而是聽眼睛的,一看好看就吃;聽鼻子的,一聞好香就吃;聽嘴的,一吃好味就吃;聽廣告的,一說有好處就吃;……吃吃吃,一天到晚總想著吃,而且勞動量越來越小,把脾胃都吃壞了。那麼什麼時候該吃東西呢?我們應該聽肚子的,肚子餓了再吃,做到飯前腸鳴,不餓不吃。
四、晚飯少吃。台灣的著名學者南懷瑾說,僧人是過午不食,如果吃了就要受罰。我們到沒有必要做到過午不食,但完全可以做到晚飯少吃,那天不餓就不吃。如此,節約糧食,節約時間,減少猝死,少生病,真是一件大好事。讀者可以參看我寫的《飽食即睡危害大,勸君晚飯要少吃》一文。
五、捏脊。捏脊就是涅脊樑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時候,不必拘泥於穴位,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行走路線,捏脊可以刺激到兩條經絡。事實上,捏脊的好處非常多,能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以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另外,捏脊還有滋陰補血、平抑心火的作用。捏脊的方法特別簡單,捏起皮肉,放開,再捏起皮肉,旋即放開,不斷重復即可。
六、經常按摩十大補氣的穴位。這十個補氣的穴位是:脾腧穴、足三里、膻中穴、湧泉穴、關元穴、氣海穴、太溪穴、百會穴、肺腧穴、懸鍾穴。
七、多吃補氣的食物,祛濕的食物,白色的食物。補氣食物有一個共性,就是生長在水中和生在土裡的食物,多有補氣作用,因為這些食物吸收的地氣最多。還有白色的東西多數也有補氣的作用。還有那些可以祛濕的食物也多有補脾的作用。這些補氣的食物有:山葯、土豆、紅薯、香菇、白鵝、土雞肉、糯米、蜂蜜等。
八、做好脾胃的保護。脾胃有四怕,一怕冷。人們說,中國人十人九胃,十胃九寒。就是說,中國人中,有九個人有胃病,十個胃病患者中有九個是胃寒。所以防止寒涼、寒冷對脾胃的傷害,十分重要。二怕濕。五運六氣中,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脾,故脾主濕。脾屬陰,最容易受濕邪損傷,如果脾為濕邪所困,脾氣不升,胃氣難降,脾胃就會出現問題。濕為寒邪,對人危害很大。三怕甜。脾怕甜,胃怕涼。甜膩,特別是濃度大的糖水,使人容易產生濕氣,脾則怕濕,因此甜食要少吃。還有人說,癌細胞最喜歡糖。所以癌症患者還是盡量少吃糖或者不吃糖。四怕撐。就是不能吃得太飽。此外,適當多運動,多吃素,少憂愁等,都是保護脾胃的不二法門。這兩個方面都注意到了,你的脾胃就會逐步好起來。
九、在把食量減下來的同時,再把吃飯的速度慢下來。這樣,雖然你吃的東西少了一些,但你吸收的東西卻沒有減少,甚或有所增加,而且大大減輕了脾胃的負擔,好處很多。
9、脾虛該怎麼調養?
1、對於脾虛的患者來說最好多吃一些大棗,因為大棗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干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2脾虛的人一定要注意食療,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對於脾虛的人來說建議大家要適當的多吃一些粳米,粳米又被稱為「大米」。性平味甘,對於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處。建議大家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健脾也可用山葯、白術、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通常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效果會更好。還有就是可以喝(隨草記埤泰茶)進行調養,可以溫養脾胃,健脾益氣,提升免疫力。<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