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季養生16句口訣是怎樣的?
四季養生16句口訣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日需清補,諸病皆能除。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
違背春生之氣就容易少陽經不能蘊養生氣,肝氣不足則肝臟出現不好的變化。違背夏長之氣就容易太陽經不能運行通暢,心氣不足則心臟容易內虛。
違背秋收之氣就容易太陰經內不能及時收斂,肺氣不足則肺臟焦而脹滿。違背冬藏之氣就容易少陰經不能收藏陽氣,腎氣不足則腎臟負擔過重。
春噓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腎寧。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熱難停。發宜常梳氣宜斂,齒宜數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摩擦常在面。《莊子·刻意》篇中說容:「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
中醫《內經》有曰:「春三月此為發陳,逆之則奉長著少,夏為寒變。夏三月此為蕃秀,逆之則奉收者少。秋三月則為容平,逆之則奉藏著少,冬至病重。冬三月此為閉藏,逆之則奉生者少。」
2、養生的16字方針
老年人養生十六字方針: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合理膳食:即:「有粗有細、不甜不咸、三四五頓、七八分飽。
3、養生16宜是那16種?
1、 面宜常擦。面部血管神經豐富,且人的內臟皆開竅於面部,經常搓擦,不僅起到活血,消除疲勞的作用,而且相當於經常按摩內臟。
2、 發宜常梳。用雙手十指插入發間從前到後按搓頭部。頭部是人體陽經聚會的地方,經常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經絡,活血健身。
3、 目宜常運。閉目,眼球自左向右轉動9次,再反向轉動9次,然後閉目片刻,睜開眼睛,吸氣凝神。每日做幾次,可清肝明目。
4、 耳宜常凝。以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且凝神去雜念,常做此動作,可去頭旋之病。
5、 齒宜常叩。上下齒相叩擊數次。可刺激牙周血液環,經常行之,可使牙齒堅固,至老不掉。
6、 口宜常閉。經常閉口調息,舌抵上齶,呼吸均勻和緩,可使體內氣機通暢,津液自生。
7、 津宜常咽。津指唾液,唾液中含多種酶,參與體內的各種代謝;且唾液具有助消化、健脾胃的功用。每日舌攪上下齶,鼓嗽漱津,待津液滿口時,分三次咽下。
8、 氣宜常提。隨呼吸而做提肛動作,有利於體內氣機升降,可健身防病。
9、 心宜常靜。心靜則氣血平和,氣機不亂,即所謂神養。
10、 神宜常存。精神內守,意守丹田。保持精神樂觀,不過度思慮,則能免七情之患。
11、 背宜常暖。背部為督脈之所居,足太陽膀胱經之所舍,最易受風寒。保持背部溫暖,既可預防感冒,又可固腎強腰。
12、 腹宜常摩。經常按摩腹部,可增強胃腸功能,促進消化,治療便秘。
13、 胸宜常護。胸為心、肺所在的部位,經常按摩,可寬胸理氣。
14、 囊宜常兜。以兩手緊兜外腎,閉口調息。腎為生命之本,腎氣足則精力充沛,經常為之,可固腎強腰。
15、 言語宜常緘默。多言傷氣,少言養氣。
16、 皮膚宜常干沐。經常搓擦皮膚,可使周身氣血通暢,舒筋活血,皮膚潤澤而有彈性。
4、養生保健十六法是什麼?
養生16宜,是我國歷代相傳的養生方法,適用於中老年養生保健,為延年益壽的有效方法。
(1)發宜常梳。每晨梳發數十次,可疏風散火,明目清腦,增強腦髓功能,延緩脫發和白發的生長。
(2)面宜多擦。每日晨起和夜眠時,用雙手合掌搓熱,摩擦面部,再用食指和中指揉兩側太陽穴和腦後枕骨下的鳳池、風府穴各數十次。可使人容光煥發並能有效地預防感冒。
(3)目宜常轉,早晚或較長時間看書後,兩眼應向前平視,先按左、上、右、下、左的順序,運轉眼球7~8次,然後閉目稍息,再睜眼。可解除眼睛的疲乏。
(4)耳朵常彈。兩手掌分別緊壓左右耳門,用中指和食指相叩,彈擊後腦作咚咚聲。彈擊7~8次後,再兩手離開耳門1次,如此反復3~4歡,可增強聽力,防止老年性耳鳴、耳聾。
(5)舌宜抵胯,舌尖抵住上齶。
(6)津宜漱咽,用舌尖抵住上齶,使唾液分泌增強,待津滿口後,分數次緩緩咽下,同時用意念使之送到臍下丹田。唾液有幫助消化、中和胃酸和殺菌作用,唾液中還有大量的含游離鈣的酵素激素,具有抗衰老作用。
(7)齒宜數叩。叩齒就是上下牙齒對叩作聲,每日早晚行49次,可使牙齦健壯,防止牙病。
(8)濁宜常呵。寢室安靜,側卧、閉目、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口吐濁氣、鼻引清氣入腹、足則停止,然後從口細細吐盡,再從鼻細細引入,一如前法,這種靜思慮和深呼吸相結合的有意識的呼吸活動,對人體生理功能的調整具有一定的作用。新鮮空氣中的陰離子,對人體健康極有利,宜常吸取。
(9)背宜常暖,古人認為背部是風寒外邪入侵人體的門戶,宜常保暖,可免感冒。
(10)胸宜常護。心肺處於胸中,宜常保護,以免外傷。
(11)腹宜常摩。腹部常用手按摩,可幫助消化,運化食物,防止腹脹和腹瀉。
(12)穀道直常撮。穀道就是肛門,常練提肛功,對防止痔瘡有效。有意識地收縮和放鬆肛門括約肌,早晚各行30~40次。
(13)肢節宜常搖。就是四肢、腰肘等部位宜常活動。游泳、爬山、慢跑、做體操和打拳、跳舞等都是較好的運動方式,堅持鍛煉,可增強體質,特別對從事腦力勞動者更為有益。
(14)足心宜常擦。每晚睡前,用熱水洗足,洗後用手掌摩擦足底湧泉穴30~40次,有利於睡眠,還可降血壓、治頭暈、頭脹和失眠,對老年冬季保健更有意義。
(15)皮膚宜常干淋浴。除定期洗澡外,皮膚宜常干淋浴,包括日光浴、空氣浴等。浴後用干布或手掌摩擦全身,可增強神經和心血管功能,促進新陳代謝,預防感冒。方法可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16)大小便宜閉口勿言。大小便時隨便談話分散注意力,特別是對中老年人來說,可引起大便干澀或小便失禁。小便時咬緊牙齒,這對健齒有作用,練武功和氣功的人很重視此法,稱作內養功之一。
以上16法,宜在日常生活中實行,持之以恆,必將有益於養生保健。
5、養生十六宜,是什麼意思。
1、 面宜常擦。面部血管神經豐富,且人的內臟皆開竅於面部,經常搓擦,不僅起到活血,消除疲勞的作用,而且相當於經常按摩內臟。
2、 發宜常梳。用雙手十指插入發間從前到後按搓頭部。頭部是人體陽經聚會的地方,經常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經絡,活血健身。
3、 目宜常運。閉目,眼球自左向右轉動9次,再反向轉動9次,然後閉目片刻,睜開眼睛,吸氣凝神。每日做幾次,可清肝明目。
4、 耳宜常凝。以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且凝神去雜念,常做此動作,可去頭旋之病。
5、 齒宜常叩。上下齒相叩擊數次。可刺激牙周血液環,經常行之,可使牙齒堅固,至老不掉。
6、 口宜常閉。經常閉口調息,舌抵上齶,呼吸均勻和緩,可使體內氣機通暢,津液自生。
7、 津宜常咽。津指唾液,唾液中含多種酶,參與體內的各種代謝;且唾液具有助消化、健脾胃的功用。每日舌攪上下齶,鼓嗽漱津,待津液滿口時,分三次咽下。
8、 氣宜常提。隨呼吸而做提肛動作,有利於體內氣機升降,可健身防病。
9、 心宜常靜。心靜則氣血平和,氣機不亂,即所謂神養。
10、 神宜常存。精神內守,意守丹田。保持精神樂觀,不過度思慮,則能免七情之患。
11、 背宜常暖。背部為督脈之所居,足太陽膀胱經之所舍,最易受風寒。保持背部溫暖,既可預防感冒,又可固腎強腰。
12、 腹宜常摩。經常按摩腹部,可增強胃腸功能,促進消化,治療便秘。
13、 胸宜常護。胸為心、肺所在的部位,經常按摩,可寬胸理氣。
14、 囊宜常兜。以兩手緊兜外腎,閉口調息。腎為生命之本,腎氣足則精力充沛,經常為之,可固腎強腰。
15、 言語宜常緘默。多言傷氣,少言養氣。
16、 皮膚宜常干沐。經常搓擦皮膚,可使周身氣血通暢,舒筋活血,皮膚潤澤而有彈性。
6、養生保健十六法是怎樣的?
養生16宜,是我國歷代相傳的養生方法,適用於中老年養生保健,為延年益壽的有效方法。
(1)發宜常梳。每晨梳發數十次,可疏風散火,明目清腦,增強腦髓功能,延緩脫發和白發的生長。
(2)面宜多擦。每日晨起和夜眠時,用雙手合掌搓熱,摩擦面部,再用食指和中指揉兩側太陽穴和腦後枕骨下的鳳池、風府穴各數十次。可使人容光煥發並能有效地預防感冒。
(3)目宜常轉,早晚或較長時間看書後,兩眼應向前平視,先按左、上、右、下、左的順序,運轉眼球7~8次,然後閉目稍息,再睜眼。可解除眼睛的疲乏。
(4)耳朵常彈。兩手掌分別緊壓左右耳門,用中指和食指相叩,彈擊後腦作咚咚聲。彈擊7~8次後,再兩手離開耳門l次,如此反復3~4歡,可增強聽力,防止老年性耳鳴、耳聾。
(5)舌宜抵胯,舌尖抵住上齶。
(6)津宜漱咽,用舌尖抵住上齶,使唾液分泌增強,待津滿口後,分數次緩緩咽下,同時用意念使之送到臍下丹田。唾液有幫助消化、中和胃酸和殺菌作用,唾液中還有大量的含游離鈣的酵素激素,具有抗衰老作用。
(7)齒宜數叩。叩齒就是上下牙齒對叩作聲,每日早晚行49次,可使牙齦健壯,防止牙病。
(8)濁宜常呵。寢室安靜,側卧、閉目、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口吐濁氣、鼻引清氣入腹、足則停止,然後從口細細吐盡,再從鼻細細引入,一如前法,這種靜思慮和深呼吸相結合的有意識的呼吸活動,對人體生理功能的調整具有一定的作用。新鮮空氣中的陰離子,對人體健康極有利,宜常吸取。
(9)背宜常暖,古人認為背部是風寒外邪入侵人體的門戶,宜常保暖,可免感冒。
(10)胸宜常護。心肺處於胸中,宜常保護,以免外傷。
(1l)腹宜常摩。腹部常用手按摩,可幫助消化,運化食物,防止腹脹和腹瀉。
(12)穀道直常撮。穀道就是肛門,常練提肛功,對防止痔瘡有效。有意識地收縮和放鬆肛門括約肌,早晚各行30~40次。
(13)肢節宜常搖。就是四肢、腰肘等部位宜常活動。游泳、爬山、慢跑、做體操和打拳、跳舞等都是較好的運動方式,堅持鍛煉,可增強體質,特別對從事腦力勞動者更為有益。
(14)足心宜常擦。每晚睡前,用熱水洗足,洗後用手掌摩擦足底湧泉穴30~40次,有利於睡眠,還可降血壓、治頭暈、頭脹和失眠,對老年冬季保健更有意義。
(15)皮膚宜常干淋浴。除定期洗澡外,皮膚宜常干淋浴,包括日光浴、空氣浴等。浴後用干布或手掌摩擦全身,可增強神經和心血管功能,促進新陳代謝,預防感冒。方法可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16)大小便宜閉口勿言。大小便時隨便談話分散注意力,特別是對中老年人來說,可引起大便干澀或小便失禁。小便時咬緊牙齒,這對健齒有作用,練武功和氣功的人很重視此法,稱作內養功之一。
以上16法,宜在日常生活中實行,持之以恆,必將有益於養生保健。
7、16歲該怎麼養生
吃好 睡好玩好 鍛煉好 心情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