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 夏至

養生 夏至

發布時間:2020-07-17 08:58:02

1、夏至吃什麼養生

夏至就要到了,夏至要吃什麼養生?夏至吃什麼好?按照時令來進補是傳統的飲食文化,而夏至這天養生是要吃夏至面和狗肉。下面小編就詳細為您介紹夏至吃什麼好,夏至要吃什麼才養生。
夏至吃什麼好,吃什麼可以有養生的功效呢?按照時令來進補是傳統的飲食文化,而夏至這天養生是要吃夏至面和狗肉。下面小編就詳細為您介紹夏至吃什麼好,夏至要吃什麼才養生。


夏季要吃什麼養生 夏至面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另外,夏至吃面,是用面(條)之長狀夏至之長晝。可用壽慶吃面討長壽彩頭之俗進行印證。古書《二十四節氣解》說:「陽極之至,陰氣始生。日北至,日長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要吃什麼養生 狗肉

夏至吃狗肉的習俗流傳至今,一方面有避邪等迷信的原因,也有一些市民認為「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運氣旺」,「可以陞官發財」;另一方面是因為狗肉滋補、暖胃,夏至過後,農民要收割和耕種,體力消耗非常大,吃狗肉能增強體力。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狗肉屬熱性食物,所以現在不少人只是象徵性地淺嘗,許多人會在吃狗肉前後喝一碗涼茶。

夏至吃什麼 夏至養生食譜

夏至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1、荷葉茯苓粥

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 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葯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亦有療效)。

2、涼拌萵筍

鮮萵筍350克,蔥、香油、味精、鹽、白糖各適量。

萵筍洗凈去皮,切成長條小塊,盛入盤內加精鹽攪拌,腌1小時,潷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勻。將蔥切成蔥花撒在萵筍上,鍋燒熱放入香油,待油熱時澆在蔥花上,攪拌均勻即可。利五臟,通經脈。

3、奶油冬瓜球

冬瓜500克,煉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鹽、鮮湯、香油、水澱粉、味精各適量。冬瓜去皮,洗凈削成見圓小球,入沸水略煮後,倒入冷水使之冷卻。將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內,加鹽、味精、鮮湯上籠用武火蒸30分鍾取出。把冬瓜球復入盆中,湯倒入鍋中加煉乳煮沸後,用水澱粉勾芡,冬瓜球入鍋內,淋上香油攪拌均勻,最後撒上火腿末出鍋即成。清熱解毒,生津除煩,補虛損,益脾胃。

4、兔肉健脾湯

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大棗30克。兔肉洗凈與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後改文火繼續煎煮2小時,湯、肉同食。健脾益氣。

2、夏至養生吃什麼

夏至到,天氣炎熱,讓人煩躁不安,此時養生注重「心靜自然涼」。炎夏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
夏至飲食宜食苦酸咸,飲食調養,有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五行的觀點),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素問·臧氣法時論》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補之,甘瀉之」。就是說藏氣好軟,故以咸柔軟也。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按中醫學的臟與臟之間的關系講「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系。

3、夏至節氣,夏至養生,夏至吃什麼好,夏至保健

夏至到,天氣炎熱,讓人煩躁不安,此時養生注重「心靜自然涼」。炎夏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
夏至飲食宜食苦酸咸,飲食調養,有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五行的觀點),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素問·臧氣法時論》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補之,甘瀉之」。就是說藏氣好軟,故以咸柔軟也。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按中醫學的臟與臟之間的關系講「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系。

4、夏至節氣的來歷和養生法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

平靜書齋
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葯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5、夏至養生習俗 夏至吃什麼好

夏至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而且往後氣溫將持續的升高不減,我想大家都應該清楚2016年6月2日是夏至,對於許多的年輕人來說,僅僅只知道這是個節日,已經不了解在夏至這天該吃什麼了,為了讓大家都能夠很好的了解,以下是萬年歷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有關夏至吃什麼 夏至的習俗該吃些什麼的內容,一起來了解下吧。

夏至吃什麼 夏至的習俗該吃些什麼

一、吃餛飩

「餛飩一吃,不長痱子」。江南地區夏至日講究要吃餛飩,說是吃了餛飩,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過。餛飩,因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其音又與「混沌」諧音,所以民間還有夏至吃餛飩有助於孩子聰明的說法。

二、吃苦瓜

夏至的飲食調養,應多吃苦味、鹹味,和清涼的食物。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所以苦瓜不失為夏至日的最佳蔬菜。

三、吃面條

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說的是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但卻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民間夏至吃面條的習俗之廣。特別是在中國的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四、吃新麥

山東部分地區,夏至日有煮新麥粒吃的習俗,孩子們用新麥秸編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取新麥粒吃,既嘗新,又是一種游戲。

五、吃冷飲

各地夏至日的飲食雖有不同,但皆有消暑解熱之意。夏至日吃涼粉、涼皮、飲酸梅湯、吃西瓜、服冰塊等等,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相傳早在周朝就已經有了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設備,宋代就有人當街列凳售冰飲,明清時有刨冰。清廷則在立夏這一天,賞賜文武大臣冰塊。

六、吃大蒜、大蔥

夏季雨水多,蚊蟲也進入高繁殖期,很容易引發各種傳染疾病,特別是染痢疾等腸道疾病。《本草綱目》中有大蒜、大蔥「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避邪惡,消腫痛,化瘕積肉食」之效。所以在夏至時節飲食中有吃大蔥、大蒜習俗,以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七、吃烏飯紀念龐涓

浙江杭州喜吃烏飯,據傳說是紀念戰國龐涓。浙江建德民謠說:「立夏日,吃補食。」說明夏至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以滋補身體,為投入緊張的秋季農業勞動做准備。

八、好吃不過夏至狗

在廣東省開平市就有夏至吃狗肉的風俗。開平人夏至吃狗肉的習俗流傳至今,一方面有避邪等迷信的原因,也有一些市民認為「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運氣旺」,「可以陞官發財」;另一方面是因為狗肉滋補、暖胃,夏至過後,農民要收割和耕種,體力消耗非常大,吃狗肉能增強體力。

6、夏至怎樣養生

夏至養生注意這幾個事項1、夏至養生先養心中醫專家指出,在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同時提醒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保養。2、夏至養生之飲食養生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3、夏至養生之運動養生運動調養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4、夏至養生之起居養生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5、夏至養生念好「三字經」夏至來了,飲食自然不能再按秋冬「菜單」來,否則很可能造成部分營養成分不足和失衡,進而影響正常神經調節與免疫調節等生理機能,引發疾病。專家表示:「念好『均、鹼、水』這三字訣就好辦了!6、夏至養生須防暑夏至期間,全國氣溫高、光照足、雨水也多,農作物生長旺盛。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

7、夏至如何養生

夏至如何養生:

夏季天氣炎熱,人易疲倦,人體胃腸也易受暑熱的刺激,功能相對減弱,食慾欠佳.

夏季人體對睡眠的需求不同於冬春,適宜晚睡早起,午餐後安排40分鍾左右午休,同時注意防蚊蟲叮咬。盛夏紫外線強度大,進行室外工作和活動時,盡量避開烈日熾熱的正午,攜帶一些涼茶、藿香正氣液等清涼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出行提前半小時塗好防曬品,接觸陽光時戴上太陽鏡、撐防曬傘以免紫外線灼傷。

同時,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氧耗量大,不宜進行過於劇烈的運動。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並且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進行。運動過程中及運動結束後可多飲淡鹽開水、綠豆湯,禁大量冷飲,以免胃腸道痙攣。運動後應稍事休息再用溫水洗澡,切忌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以免體表擴張的血管驟然收縮損傷心腦血管系統。冷水刺激擴張的毛孔驟然收縮,身體的熱量散發不出,也易致中暑。

夏季出汗多,飲水也多,胃酸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再加上貪吃生冷食物,以至消化功能減弱,食慾不佳,因此夏季飲食宜清淡,多溫熱熟食、少冷飲生食。天熱人體代謝增強,營養消耗增加,必須加強蛋白質的補充,不可貪吃冷盤、蔬果而偏廢穀物、肉食、牛奶、禽蛋類的攝入。

此外,一年四季均應適當吃些苦味的食物,而夏季尤為適宜,尤其是夏至過後,盛夏來臨之際。

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去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夏季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熱,增進食慾。但要適量,否則傷胃。

如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熱利濕、平肝涼血的作用。經常食用,對咳嗽多痰、牙痛、眼腫者具有較好的輔助療效。此外,芹菜還具有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作用。

如絲瓜,性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涼血解毒的功效。絲瓜清涼微寒,瓜肉鮮嫩,做湯或炒肉均可,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

如萵筍,具有清熱化痰、瀉火解毒、利氣寬胸的作用,對兒童來說,還能起到幫助長牙、換牙的作用。

營養專家還提醒說,夏季人們出汗較多,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啤酒、綠茶、苦丁茶都是不錯的選擇。

養生專家提醒說,為防止「中暑」,要保持樂觀情緒,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靜;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食物;多飲水,以調節體溫,改善血液循環;居室要通風,要有充足的睡眠;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冷處理,以消除苦悶,維護良好的情緒。

8、夏至如何養生 遵循7個養生小常識

夏至節氣是在每年公歷6月21日左右,是進入夏季的第三個節氣,今年的夏至則是在6月21日。夏季養生,要順應夏季陽氣特點,要注意保護好陽氣。
夏至養生
1、作息要晚睡早起
在日常的作息方面,要晚睡早起,順應夏季的夜短晝長,這樣才能夠保持比較多的日常活動,讓身體內的陽氣得以完全的舒展。
2、高溫下避免外出
在高溫的情況下,最好能避開烈日熾熱不外出和工作,預防中暑。
3、合理午睡
合理的午睡很重要,不但能夠避免烈日,還能更好的消除疲勞,下午的工作或是學習更有精神。
4、適當吹風扇和空調
中老年人要注意在睡覺的時候風扇不要固定直吹一個地方,或者是一整夜都在吹,也不適合開著溫度很低的空調,免得會著涼,受到濕邪的入侵。
5、洗熱水澡
洗熱水澡也是提倡的養生方式,不僅可以洗掉污垢和汗水,也有利於皮膚清潔涼爽,對於消暑防病能起到預防作用,還能夠改善加快血液的循環,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和增加抵抗力。
6、飲食方面要養心
夏至是調養心臟的節氣,因為夏至天氣炎熱,最主要是要做好養心。夏至吃苦味的食物能夠幫助增長心氣,所以夏至時節要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黃帝內經》中有提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表示臟氣喜歡柔軟,所以用鹹的食物可以讓臟氣變得柔軟。
夏至的陰氣會潛伏在五臟六腑裡面,因此在飲食方面不要太過寒涼,不宜多吃冷粥、涼粉、雪糕、冷飲等,避免損害到臟腑。西瓜、烏梅、綠豆湯等雖然能夠消暑,但也要常溫情況下吃,冰鎮的不宜吃太多,避免傷害到胃腸。
7、適當運動不宜留太多汗
夏季不宜進行大量的運動,不也要在炎熱的情況下運動,可以選擇在比較涼爽的時候進行,例如早晨或是傍晚時候。可以選擇在公園、庭院、湖邊或是河邊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也可以選擇森林等地方。
運動要選擇比較輕松的項目,不要太過劇烈,例如慢跑、散步、氣功、太極拳等就不錯。運動的幅度不要太大,流汗不宜過多,流汗過多容易出現頭昏胸悶、心慌,惡心甚至是昏迷。流汗後要及時補充人體的水分和鹽分,可以適當的飲用淡鹽水和綠豆湯。運動完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否則容易引起身體的不是。

與養生 夏至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