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的季節養生湯有哪些區別
肯定有區別。比如,夏季炎熱,總不能在吃燥熱的食物來養生吧。
春季養生秘決在注意保持體內的陽氣。
夏季,暑氣傷身 適度運動食清淡 重在清心夏季應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慾的飲食為主。
秋季,調和陰陽宜養津,重在潤肺。
冬季,寒氣襲人 斂陰護陽活氣血 重在補腎。
詳細的養生還得根據個人年齡、體質差異來進行。
2、春夏秋冬養生湯怎麼養生
春季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
春季唱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
偏於氣虛的人,可多選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煲湯,如紅薯、山葯、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偏於氣陰不足的人,可選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來煲湯,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子、香椿頭、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秋季
初秋之時,食物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
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的食品,其次,還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類營養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從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節為心,肌梗死的高發病期.高血壓病人在秋冬之交時血壓往往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障礙。此時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等營養素的食物,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湯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煤。還需注意的是,夏季剛過,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此時不宜進補過度,以免過極傷胃。
冬季
進入冬天,又到了進補的最佳時節。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封藏狀態,是一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與進補的時期。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冬季煲湯進補應順其自然,注意養陽,以溫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同時因人們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差異很大,在選擇冬季進補的方案時,應因人而異。如形體偏瘦、性情急躁、易於激動者,應以「淡補」為主,採用滋陰增液、養血生津的食材煲湯,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體豐腴、肌肉鬆弛者,宜採用甘溫食物,忌用寒濕、冷膩、辛涼的食物;腦力工作者,則宜多進食有益心、脾、腎三臟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類、海產品、新鮮的蔬果等。
3、四季養生湯譜 煲湯時間多久最有營養
方法/步驟
1
煮魚湯只要煮到呈現白色汁液即可,百煮太久魚肉內容變老而且營養沒了也會影響口感,若是再加入人參等滋補葯材,熬得太久營養也會跟著度消散。
2
將常用的煲湯食物蹄膀、草雞問、老鴨加熱並檢測,結果發現平均加熱一到一個半小時,熬出來的蛋白質和脂肪可達到最大值、營養價值最高,超過這答個時間就會逐漸降低。
3
如果想在湯里放蔬菜,最內好等湯快煲好再放,就能減少維生素的流失。所以,煲湯除了注意食材的搭配還要注意煲湯的時間,讓你品嘗美味又養生的重要關鍵容。
4、春夏秋冬各個季節各合適喝什麼湯?
春季多雨,潮濕,飲食應以化氣去濕溫補為主。提供幾款適合在這種氣候里喝的湯以及做法。 鹹菜鯉魚湯 此為傳統的廣東潮菜,味道鮮美。選新鮮鯉魚1條,500克左右,去凈內臟,不用去鱗,此湯務求清澈,因此不必將鯉魚油煎。選用潮州出產的鹹菜甫,切片後浸淡,然後與鯉魚同煮至出味即成。 粉葛鯪魚湯 選購粉葛時,留意兩端露出紅色肉地的為佳品,去皮後切大件。選新鮮鯪魚兩條,煎香後放煲湯袋中,與粉葛、赤小豆及果皮幾小片同煲2~3小時即成,味道清甜鮮美。赤小豆和胃,50克即可,此湯於春天飲用尤佳。 豬肚馬蹄湯 在這里為你提供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清洗豬肚法,於鑊中將油半杯燒至大熱,放入豬肚燙至粘潺去清,取出用清水略為沖洗即可。 選質地堅硬及重手的馬蹄,去皮後與豬肚、排骨、白果及腐竹同煲3小時即可,此湯清甜鮮美。 莧菜肉片湯 春季的青莧菜比紅色馬齒莧食味為佳,烹調後菜滑湯鮮,以菜壯梗短的為上品。只需將水煮開,加油鹽後放肉片及莧菜煮開即成。此湯濃香撲鼻,煮莧菜略多加點兒油,會使其更油滑可口。 瑤柱粉腸湯 選購豬粉腸時請肉商於腸身一處輕切一刀,擠出少許「粉」察看,如「粉」色帶黃,粉腸必苦,如「粉」色白凈則可放心購買。清洗粉腸只需於腸頭放入蒜頭一粒直通至腸尾,蒜頭不單去污垢,還可去異味。粉腸清洗後與浸軟的瑤柱、芡實及杞子同煲3小時即成。此湯溫補,味鮮美。 橫脷枸杞湯 枸杞於春夏間最為肥嫩,配合豬橫脷及豬肝滾湯,苦甘清甜,非常有益。橫脷乃豬的胰臟,與豬舌頭無干。豬肝切片後可用清水洗片刻才加腌料拌腌,經過清洗的豬肝可免血水於湯中產生浮起雜質,可保證湯水清澈。飲用前倘加入雞蛋,色香味更佳。 夏季滋補湯幾例 1.裡脊肉花生付竹雞腳湯 用料:裡脊肉2斤 水煮去皮的花生 0.3斤 發好的付竹0.2斤 雞爪0.5斤 香菜0.1斤 生薑片2--3片 鹽適量 製做: a.裡脊肉,雞爪炒水待用. b.砂鍋洗凈入水2/3,上火. c.將裡脊肉,雞爪,生薑片投入砂鍋,燒開轉小火去浮沫. d.2.5小時後投入去皮的花生.在過0.5小時放入發好的付竹段,繼續煲15分鍾後放香菜,鹽調味. e.出燙. 2. 紅蘿卜栗米瘦肉湯 材料:紅蘿卜 1斤 栗米 2 個 瘦肉 8 兩 蜜棗 3 粒 陳皮 1 / 4 片 做法: a. 紅蘿卜洗凈去皮斜切厚塊。栗米洗干凈、切段。 b. 瘦肉洗干凈,飛水。 c. 陳皮浸洗,備用。 d. 鍋放進所有材料,加入適量的水,煲滾後轉慢火,煲至所有材料軟身及湯變濃,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3. 西洋菜湯 材料:西洋菜 半斤 蜜棗 3 粒 陳皮 1/4 片冰糖 適量 做法: a. 西洋菜放鹽水中浸半小時,清洗干凈,用滾水飛水。 b. 蜜棗洗凈,備用。 c. 鍋放適量的水,水滾放入西洋菜、蜜棗及冰糖,中火煲一小時即成,當到35分鍾時放入陳皮。 4. 清補涼瘦肉湯 材料:瘦肉 8 兩 陳皮 1/4片生熟薏米10克(2錢)蓮子5克(1錢)百合5克(1錢)淮生10克(2錢)玉竹5克(1錢)茨實5克(1錢) 做法: a. 豬肉出水,並用清水洗凈,切大塊。 b. 陳皮浸軟。 c. 陳皮放水煲沸後,放進全部材料,待水再沸後,改用慢火煲一個半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5. 羅漢果煲瘦肉 材料:瘦肉 8兩 羅漢果 1/2個 做法: a. 瘦肉出水去除血水,再清洗干凈,切成小塊。 b. 水煮開,放入肉片及羅漢果,以小火燉煮1個半小時,加入鹽調味即成。 6. 青紅蘿卜豬肉湯 材料份量:瘦肉 8 兩 青蘿卜 1 個 紅蘿卜 1個 陳皮 1/4片 做法: a. 豬肉洗凈,飛水五分鍾,並用清水洗凈。 b. 青、紅蘿卜均去皮,洗凈,切塊。 c. 陳皮浸軟。 d. 水沸後,放進全部材料,待水再沸後,改用文火煲兩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7. 老黃瓜煲赤小豆扁豆 材料:老黃瓜 1條 赤小豆 2兩 扁豆 2兩 排骨 1斤 蜜棗 3粒陳皮 1片 做法: a. 陳皮浸軟。老黃瓜洗凈,切塊備用。 b. 排骨、赤小豆、扁豆及蜜棗洗凈,備用。 c. 鍋內放適量水,水滾放入上述材料,中火煲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 老黃瓜 - 清熱解渴利尿。 赤小豆-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維他命A、B及C,利小便去水腫,除煩熱,止渴,解酒濕等。 扁豆-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鐵及磷,可健脾和中,除濕熱。 排骨- 補氣益血,增加鈣質。 蜜棗- 潤肺止咳。 秋冬是進補最好季節 進補分季節性,因為冬天寒冷,進補不易產生火氣,因此是最好的補陽補氣的季節。這時陽虛的病人可以多吃溫補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等補血壯陽之品;血虛患者在上述物品中添加當歸、紅棗、首烏、枸杞等;氣虛病人適當加入北芪、黨參、五爪龍等;至於陰虛患者建議選用烏龜、水魚、水鴨、雪蛤等食品,並適當酌量添加玉竹、麥冬、生地、天冬等葯材。 秋天的進補也很重要,以補氣養陰、潤燥為目的,可以常吃雪梨、木瓜、葡萄、桑葚子、馬蹄、銀耳等食物。同時,秋冬進補還有地域上的講究。 男以氣為本,女以血為主 男女老少也有不同的進補主題。中醫認為,男以氣為本而女以血為主,男宜補氣壯陽或補氣養陰為要,而女則補氣養血為重,因此有「男吃人參女吃茸」的說法。如果是陰陽兩虛的則人參與鹿茸並進。 小孩子的狀況可用「肝常余而脾常不足、心火常亢腎氣不充」來形容,他們常有肝火但肺臟嬌嫩,進補的時候就要補脾平肝,清心補肺腎。老人家很多存在氣血、陰陽均不足的情況,但虛症的情況又因人而異,所以進補尤其需要隨症應變,哪類不足就偏重補哪類。 至於中青年,他們常見的虛症有:飲食生活缺乏規律,故容易發生濕熱;休息不足導致傷及氣陰;房事過度傷到陽氣;吃辛辣煎炒食物過多則易上火動氣。在進補時,也應該分門別類來對待。 勿將補湯看作增強體質的靈葯 其實,湯的營養遠遠不能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靠喝湯過日子的,而吃飯吃菜少喝湯的人活得健康的不在少數。專家認為,應以飯菜為主,不應以湯水為餐。 有些人以為只有肉類才有補,所以他們吃飯時只吃肉菜而不吃飯,他們以為肉類才是補身體的,米飯吃不吃都無所謂。事實上米飯是主食,其營養成分為人體所必須,不能被補品所替代 枸杞養陰湯 枸杞15 g、麥冬15g、生百合10g、太子參15g、內金15g 功能:生精養血,滋陰益氣。 適用於:精氣不足,身體虛弱,或久病新愈者,症見倦怠乏力、心悸氣少,眩暈失眠,口燥咽干,易患外感。 用法:每日1劑,水煎二次兌一處後,分二次服或頻頻飲服。 若失眠較甚者加酸棗仁15克,若便秘者加生地15克,黑芝麻15克,若便溏者加山葯20克。按語:在養生學中,中醫提出「冬令進補」「冬令宜補」的養生觀,並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認為要想保持身體健康,必須順應季節的變化來調養體內的陰精和陽氣。而冬令又是補益人體陰精的最佳季節。葯補可選用枸杞、麥冬、熟地、何首烏、百合等,以及選用中成葯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天王補心丹等。食補宜多選用海參、甲魚、銀耳、芝麻、核桃、牛乳等。但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物虛弱型,選用更有針對性的葯物和食品,才能更好的發揮其養生保健的療效
5、冬季有哪些養生湯?
冬季天旱地燥,萬物蟄伏,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里,人體免疫力會進一步下降,容易得病。冬季食補法能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改善畏寒的現象,冬天天氣寒冷乾燥,多喝養生湯更加健康。冬天就得要補補,人溫暖的就是喝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靚湯了,不過冬季養生不可亂補,要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食物進補。
1、【杜仲山楂豬肚湯】
配方:杜仲30克山楂20克豬肚1隻姜5克蔥10克鹽5克大蒜10克
做法:
1.把杜仲用鹽水炒焦;山楂去核,切片;豬肚洗凈;姜切片,蔥切段,大蒜去皮
2.把鹽抹在豬肚裡外兩面,抹勻;把杜仲、山檀、薑片、蔥段裝入豬肚裡把豬肚置煙鍋內,加清水2000毫升,置武火上燒沸,打去浮沫,用文火燉90分鍾,停火。
3. 撈起豬肚,切成5厘米見方的塊,加入湯即可食用。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高血壓小便頻數、腰痛、陽痿患者食用。
2、【團圓湯】
團魚(鱉)1000g,蘋果5g,羊肉500g(月子湯譜)
調味料:生薑、味精各5g,食鹽10g,胡椒0.5g
做法:
1、團魚(鱉)放入沸水鍋中燙死,剁去頭爪,揭去鱉甲,掏出內臟洗凈。羊肉洗凈待用。
2、將團魚肉、羊肉切成2見方的小塊,放入鋁鍋內,加蘋果、生薑及水適量,置大火上燒開,移至小火燉熬至熟。
3、加入食鹽、胡椒粉、味精即成。
4、可佐餐,亦可單食。
營養:內含蛋白質273.5g,脂肪90g,碳水化合物1g,鈣32.8mg,磷1581.9mg,鐵39.5mg,維生素B16.7mg,維生素 B24.5mg,尼克酸61mg,能產熱1932kcal。
功能:從葯性而言,團魚偏於涼,羊肉偏於溫,兩者相合則葯性較為平和,共具滋陰養陽、補氣養血,對氣血陰陽均有滋益之功,對於產後母體無明顯病變者補益之效尤佳;對於產後氣血虛弱、乳汁量少、惡露不止、虛勞羸瘦、腰膝酸軟等均有一定治療作用。
3、【南北杏、川貝燉鷓鴣】
材料:南北杏9克、川貝6克、鷓鴣4隻(凈約900克)、瘦肉100克、瑤柱3克、清水4杯、大薑片4片。
做法:
用大薑片同鷓鴣、瘦肉飛水後,連同瑤柱、南北杏、川貝放入燉盅加水加蓋,隔水猛火燉20分鍾,轉慢火燉兩個小時即可。
功效:杏仁能潤肺化痰、止咳平喘,川貝能潤肺化痰、清熱止咳,鷓鴣補中消痰、開胃和中。此湯為清潤肺燥之食療佳品,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小兒百日咳等症。
4、【冬蟲草燉水鴨】
材料:冬蟲草25克,水鴨1隻,無花果2粒,陳皮1/4片,姜2片
做法:
冬蟲草洗凈,水鴨洗干凈,放入滾水內煮5分鍾,取出。陳皮凈軟颳去囊。水煲滾,將冬蟲草、水鴨、無花果、陳皮、姜加入煲滾,改文火煲兩個半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補中益氣,食慾不振,腎虛哮喘。
5、【荷葉烏雞湯】
用料:鮮荷葉1張、烏雞1隻、火腿50克、香菇5O克、精鹽5克、味精3克、雞油20克、料酒、胡椒粉各3克、姜、蔥各5克、骨頭湯2500克、時令鮮菜適量。
製法:
1.將烏雞宰殺,去毛、內臟及爪,入開水中汆一下,荷葉洗凈切塊,火腿切片,香菇水發,一分為二。
2.將烏雞。荷葉。姜。蔥及各種調料放人壓力鍋中,加入湯。燒開。加壓10分鍾,冷後倒人砂鍋中燒開,上桌,可加少許時令綠葉菜。
功效:清熱解暑,瀉火去燥。適用於心煩熱渴,小便不利,大便乾燥等症。
特點:鮮香可口,佐餐或單吃均可。
6、【木耳田七紅棗湯】
原料:黑木耳一兩,田七三錢,紅棗十粒,生薑兩片。
製作:
1、將黑木耳浸軟,去頭切碎。
2、田七洗凈切碎或打碎;紅棗洗凈拍松去核。
3、上述材料和薑片加入十碗水,大火滾後,用中火再煮兩個小時左右,最後加入適當的鹽調味即可。
特點:湯清味鮮,滋肝潤肺,為春季補益湯品。
7、【花旗參螺頭湯】
原料:急凍螺頭200克,花旗參15克,紅棗四個,姜二片,水適量,鹽少許。
製作:
1、螺頭去內臟,用粗鹽擦洗干凈。
2、紅棗洗干凈後去核。
3、水煲滾後,將材料放入滾十分鍾,然後改慢火再煲三個小時,下少許鹽調味即可
特點:滋補湯類,有較好的滋補功能和營養。
8、【鯇魚尾煲黑豆湯】
原料:鯇魚尾約400至500克,黑豆120克,紅豆80克,紅蘿卜200克,紅棗4個,陳皮小半個,姜二片,水適量,鹽少許。腌料:鹽半茶匙,酒二茶匙。
製作:
1、魚尾去鱗,洗干凈後抹乾水分,加入腌料腌十分鍾左右,燒熱少油,爆香薑片,再把魚尾煎至兩面黃。
2、黑豆洗干凈後吹乾豆身,用慢火炒至豆衣裂開;洗干凈紅棗和紅豆,紅棗去核;陳皮浸軟去瓤;紅蘿卜削皮後切塊。
3、加水適量,放入陳皮先煲滾,將各材料加入煲滾一刻鍾,然後改慢火再煲二小時,下少許鹽調味即成。
特點:此湯能補中益氣,對體弱的婦女猶為適用。
9、【龍眼肉蓮子雞蛋湯】
功效:本湯寧心安神、養血潤膚、安睡、滋養陰血,使肌膚保持潤澤彈性。若經常失眠、心跳、心驚、食慾不振、皮膚干噪、男子夢遺、早泄、婦女白帶多、月經失調、大便稀溏,可用本湯作食療。
材料:龍眼肉三錢,蓮子肉一兩,雞蛋兩只,生薑兩片,南棗四枚,鹽少許。
製作:
1.雞蛋蒸熟,去殼洗干凈。龍眼肉、蓮子肉、生薑和南棗洗干凈。蓮子肉去心,保留蓮子衣;生薑去皮,切兩片;南棗去核。
2.瓦煲放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滾,後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煲兩小時,加鹽少許調味,即可飲湯吃蓮子、雞蛋。
10、【淮杞丹參烏雞湯】
功效:本湯健脾開胃、調補氣血。如果心悸氣短、食慾不振、心前區疼痛不適,可用本湯作食療。婦女月經量少而色淡,質稀薄,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精神疲倦乏力,面色蒼白,亦可用本湯作食療。孕婦不宜飲用。
材料:淮山、杞子、丹參各四錢,當參一兩,陳皮一片,烏雞一隻,鹽少許。
製作:
1.烏雞殺洗干凈,去毛、去內臟、去肥膏。淮山、杞子和陳皮浸透,洗干凈。丹參和當參洗干凈,切片。
2.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滾,放入材料,候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三小時,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6、什麼湯最適合四季養生
/步驟
6/6分步閱讀
炎熱的夏季陽氣在表,陰氣伏里,人體的消化技能急劇下降,飲食宜以清淡爽口,容易消化為主。適當吃一些苦味食品,如苦瓜,苦菜等,苦味食品含有的生物鹼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葯理作用,不僅能清心除煩惱,還能增進食慾,利胃健脾。
下面推薦非常適合夏季的養生湯:
一、肚片苦瓜湯
【材料】:豬肚300克,苦瓜2根
【調料】:食用油,蔥段,薑片,黃酒,桂皮,花椒,大料,鹽,雞精
做法:
1.將豬肚翻開用白醋和澱粉揉搓,去掉油筋雜物洗凈,放入滾水中用小火煮熟撈出,晾涼切片;苦瓜洗凈剖開,去瓤,焯水撈出瀝干,切成菱形塊備用。
2.鍋內到油燒至六成熱,放入蔥段、薑片煸出香味後放入大腸,苦瓜翻炒,烹入黃酒,倒入適量清湯,放入桂皮、花椒、大料,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燜煮30分鍾,加入適量的鹽和雞精即可。
2/6
新鮮的瓜果蔬菜如西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能補充維生素。
二、瘦肉黃瓜湯
【材料】:瘦豬肉300克,黃瓜2根,枸杞20顆
【調料】:姜塊,黃酒,鹽,雞精,食用油
做法:
1.豬肉洗凈,切塊焯水撈出;黃瓜洗凈,除瓤,切成大塊;黃豆、枸e68a847a6431333365646365杞洗凈用溫水泡軟;姜塊洗凈用刀拍松備用。
2.鍋內倒油燒至六成熱,放入姜塊,豬肉煸炒片刻,烹入黃酒,倒入適量清湯,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半小時後,放入黃瓜、蜜棗,煮開後轉小火燜燉半小時,放入適量的鹽和雞精即可。
3/6
夏天出汗多,人體的營養物質容易丟失,消化功能差,因此不宜食用肥甘味厚,燥熱食品,可食用鴨肉、鯽魚、瘦豬肉,菌類等,用以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增強體質
7、換季養生湯怎麼煮
養生湯
常言道:「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常說秋冬是「進補」的大好時節,稱之為「補冬」。其實春天更應注意飲食調養,以保健康。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意思是人體的生理機理應與四季氣候的變化密切相應。
現在有了電子燉盅,早上上班前放料燉湯,自動保溫,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燉起湯來似乎容易了很多。不過要做出一盅上好的燉湯,還要講究一些小秘訣,梁師傅向我們透露了一些燉湯秘訣:
燉湯雖然材料是全部放進盅里燉,但放置的時候有講究,先放肉墊底,再把葯材、配料放在上面來燉,湯水會更加清澈。盅外的水不要貪多,因為水太多,會在煮開時滲入盅內,沖淡湯味。
然後要掌握火候。電子燉盅可以不用看火,一勞永逸,猛火煲足3小時。但如果有時間看火,還是前半小時要用猛火,使盅內的水燉開,之後可以收為文火,這樣同樣燉3小時,湯味更足。
湯料的處理一般很簡單,不過如果有水魚、水蛇一類帶比較濃腥味的肉類,燉之前就一定要沸水,再加入薑片辟味。
有些北方人煲湯認為要加香料,諸如蔥、蒜、花椒、雞精、味精、料酒之類。事實上,從廣東人煲湯的經驗來看,這些香料大可不必。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喝湯講究原汁原味,做養生湯的材料(20張)
只要煲得時間合適,湯的鮮美味道自然會飄溢出來。
湯水文化
湯,是人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最富營養、最易消化的品種之一。一般是指以水為傳熱介質,對各種烹飪原料經過煮、熬、燉、氽、蒸等加工工藝烹調而成的汁多的、有滋有味的飲品。不僅味道鮮美可口,且因為營養成分多半已溶於水中,故極易吸收。
烹飪屬於文化范疇,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文化的遺產。作為這一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湯,和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春季健脾去濕的原因
廣州開始進入多雨潮濕的天氣,很多小孩這個時候身體抵抗力較弱,精神欠佳,動不動就說「好累啊」,這是什麼原因呢?中醫臟腑學認為,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肝勝脾(木克土),以致脾胃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濕。因此很容易引起水濕內困,加上春季陰雨綿綿,外濕困阻脾胃陽氣,引起人體血氣運行不暢,經脈不通,所以才會感到疲乏、嗜睡,這就是人們稱之為的「春困」。脾虛困濕是春困的主要原因。
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幼兒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不要吃太涼的事物,應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並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排出。另外,家長還應讓孩子多進食健脾去濕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小米、蓮子、莧實、豬肚、鴨、鵪鶉等。
去濕的食物有:鯉魚、木棉花、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四季不同
春季養生,湯水先行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
春季唱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
偏於氣虛的人,可多選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煲湯,如紅薯、山葯、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偏於氣陰不足的人,可選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來煲湯,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子、香椿頭、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夏日炎炎清涼湯
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秋季喝湯養肺潤燥
初秋之時,食物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
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的食品,其次,還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類營養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從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節為心,肌梗死的高發病期.高血壓病人在秋冬之交時血壓往往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障礙。此時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等營養素的食物,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湯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煤。還需注意的是,夏季剛過,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此時不宜進補過度,以免過極傷胃。
冬來喝湯好進補
進入冬天,又到了進補的最佳時節。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封藏狀態,是一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與進補的時期。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冬季煲湯進補應順其自然,注意養陽,以溫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同時因人們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差異很大,在選擇冬季進補的方案時,應因人而異。如形體偏瘦、性情急躁、易於激動者,應以「淡補」為主,採用滋陰增液、養血生津的食材煲湯,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體豐腴、肌肉鬆弛者,宜採用甘溫食物,忌用寒濕、冷膩、辛涼的食物;腦力工作者,則宜多進食有益心、脾、腎三臟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類、海產品、新鮮的蔬果等。
小兒去濕
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功效: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生魚一條、宰凈,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60克,蔥頭5個,煲湯,不放鹽。
莧實煲老鴨
功效:滋陰養胃,健脾利水。
莧實100~120克,老鴨一隻,宰凈,莧實放鴨腹內加水文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炒扁豆淮山粥
功效:健脾養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兒減半。炒扁豆淮山粥
蘿卜蓮子豬舌湯
功效: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去濕困。
蘿卜750克、蓮子50克、莧實25克、蜜棗3個、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鵪鶉湯
鵪鶉湯
功效:健脾開胃。
鵪鶉一隻、黨參15克、淮山30克煲湯。
另外,還有土茯苓赤小豆鯽魚湯、綿茵陳煲鯽魚、赤小豆煲鯉魚、豬肚粥、冬瓜煲老鴨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濕功效,家長們可根據需要給小兒服用。
養生湯譜
1、木瓜、魚尾(煎香)湯
木瓜、花生、雞腳湯
2、木瓜、花生、雞腳湯
3、木瓜、雪耳、豬展湯
4、烏雞、淮山、杞子湯
5、烏雞、清補涼/烏雞、花旗參湯
6、菜乾、豬肺湯(或加豬粉腸)
7、西洋菜、生魚(煎香)、蜜棗、南北杏湯
8、蘋果、雪梨、豬展、蜜棗、南北杏湯
9、西洋菜、羅漢果湯
10、豬肚、母雞湯
11、豬小肚、赤小豆、煲車前草湯
12、豬肚、胡椒粒、大芥菜湯(或酸菜)
13、豬肚、胡椒粒、白果、腐竹湯
14、苦瓜、黃豆、雞腳湯
15、羅卜絲、紅棗、鯽魚湯
16、冬菇煲雞湯(或雞腳)
17、霸王花煲豬展湯
18、青、紅羅卜、玉米豬橫利湯
19、青、紅羅卜煲牛展湯
20、枸杞、豬肝、肉片湯
21、魚頭(煎香)、豆腐湯(可加紅棗)
22、塘虱、黑豆湯
23、冬瓜、番鴨湯(加少許清補各色養生湯(20張)
涼)
24、花生、雞腳湯
25、生魚(煎香)、芥菜/豆腐
26、水蛇煲雞湯(龍鳳湯)
27、白果、腐竹、雞蛋(甜湯)/白果、腐竹、白米煮成粥(咸甜皆宜)
夏季養湯
三花清暑湯
取白殘花、金銀花、扁豆花各20克,開水沖服代茶飲,具有清暑濕解熱毒之功效。
七樣止渴湯
取金銀花、白菊花、玫瑰花各10克,麥冬、五味子、整玉竹各9克,酸梅50克,先用酸梅加水煮爛再將上葯和入加水煮沸調入適量冰糖,涼後飲用,飲後感覺清涼無比,有開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菊花粥
粳米50克,冰糖適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時加入杭菊花6克(布包),再煮約10分鍾即成。能清熱解暑、醒腦提神。
荷花冬瓜湯
取鮮荷花二株,鮮冬瓜500克(切片),加水1000毫升煮湯,湯成後去荷葉,加食鹽少許服食,對夏季低熱、口渴心煩療效較佳
銀耳明目湯
夏季是紅眼病流行的季節,如果經常服用銀耳明目湯則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做法:
取雞肝50克、銀耳10克、枸杞5克、茉莉花24朵,料酒、薑汁、鹽、味精各適量,將雞肝切片,銀耳泡發,與枸杞加水燒沸,放入料酒、薑汁、鹽和味精,待雞肝熟後,即可撒入茉莉花裝碗食用。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隻,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蓮子雞心湯
原料:雞翅4隻,雞心10個,蓮子2把,水發木耳1把,蔥、姜、花椒、香葉、鹽、胡椒粉適量
做法:雞翅和雞心洗凈,放冷水砂鍋中,加4小碗水,煮開後去浮沫,放入蓮子,再加入各種香辛料,小火煲1小時,加入木耳,再加入鹽,繼續煮10分鍾,最後用胡椒粉略調味,即可食用。
特點:夏天燥熱,人們容易心煩,喝這個湯有利於安定情緒,也能幫助補充蛋白質、維生素B族、鐵、鋅和鹽分。
秋季養湯
雪梨銀耳羹
材料:雪梨2個、銀耳50克、冰糖100克。
做法:雪梨切片,銀耳泡軟時去掉硬根。鍋內加水,放入梨、銀耳、冰糖,煮半小時,即可食用。
奶汁百合鯽魚湯
材料:鯽魚、木瓜、鮮百合、薄荷、鮮奶、蔥、姜、鹽少許。
做法:清洗鯽魚,將蔥姜改刀、木瓜切小片;鍋中放少許油將魚兩面略煎。魚熱水水鍋,大火燒開,加蔥姜,後改小火慢燉;當湯汁顏色呈奶白色時下入木瓜,並加少許鹽調味,加入鮮奶稍煮即可。出鍋前,放入百合即可。
菊花蘿卜湯
材料:菊花6克,胡蘿卜100克,蔥花5克,食鹽適量,味精2克,清湯適量,香油5克。
做法:胡蘿卜先洗凈切成片,放入盤中待用。然後把鍋放在火上,注入清湯,放入菊花、食鹽。待材料都煮熟後,淋上香油,撒入味精,出鍋後盛入湯盆即可。
木瓜胡蘿卜玉米湯
材料:青木瓜半斤,胡蘿卜一根,甜玉米一根,帶皮豬肉半斤(要挑瘦肉多的部分),雞爪三對,清水一千五百毫升。
做法:豬肉、雞爪加清水先用瓦煲燒開,撇去浮沫,然後加進木瓜,胡蘿卜和玉米小火熬上一個半小時即可。
去濕湯譜
鮮桑葉燉豬腱加蜜棗薑片、雞骨草燉豬橫脷、土茯苓燉水蛇、板藍根燉豬腱、竹芋蕉芋干湯、陳皮蓮肉煲水鴨湯、淮山茨實薏米湯、粉葛煲水魚、陳皮白術豬肚湯、白鬍椒豬肚湯、桑枝鮮雞湯、莧實煲老鴨、炒扁豆淮山粥、蘿卜蓮子豬舌湯、鵪鶉湯.
清熱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山楂養生湯
夏季養生喝降溫養生湯山楂湯。中醫認為,山楂具有消積化滯、收斂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明確記載,「梅」花開於冬而熟於夏,得木之全氣。味最酸,有下氣、安心、止咳止嗽、止痛止傷寒煩熱,止冷熱痢疾,消腫解毒之功效,可治三十二種疾病。白菊具有養肝明日、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以及調整血脂等功效。
黃瓜去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清腸胃湯
1.牛肉清湯
牛肉清湯清理腸胃的效果特別好,同中國人喜歡大口吃牛肉,啃牛骨頭不同,這道牛肉清湯一般是用牛的後腿肉,加上洋蔥、胡蘿卜、雞蛋清,再加些紅酒熬煮出來的。先把肉剁成肉泥,倒入紅酒,加上洋蔥和黑胡椒粒,最後再加些雞蛋清,大火燒開後,撇清泡沫,用小火熬煮。喝起來有些甜,又帶著濃郁的牛肉味,一天都會很精神。不但能夠清理腸胃,達到減肥的效果,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2.香菇黑木耳海帶湯
這道湯的做法也相當簡單,少放食鹽,將海帶、黑木耳和香菇,泡軟切絲再加橄欖油、粗鹽下鍋煮就可以了。海帶含豐富的膠質能潤滑腸道,有助於清理腸胃。
3.玉米須紅棗茶
將玉米須和紅棗洗凈後,一同放入鍋中用中火煮上半小時,最後加入適量的蜂蜜調味就可以喝了。玉米須除了能有通便的功效外,還有對各種病因引起的水腫效果較佳。
4.蘋果紅棗沙骨湯
主要材料:沙骨1.5斤、蘋果2隻、紅棗十枚、大豆油一小湯匙、鹽少許
烹飪方式:將沙骨先在沸水中焯過,骨頭要焯至不見血水滲出為宜,然後將所有材料清洗干凈,切好,再放進煲湯鍋內,調好煲湯時間,煲燙火候控制在3~4個小時為宜。
5.清腸胃熱湯
材料:西洋菜500克,紅蘿卜1條(約2000克,番薯葉20克。製作方法極其簡單:將所有材料洗凈後一齊放入瓦煲,加清水煮沸,略待紅蘿卜稔,湯成。但需注意的是若此湯煲得久了,紅蘿卜的大量維生素C及鐵質會流失及變化。
安神補腦
桂圓蓮子湯
取桂圓、蓮子各二兩煮成湯,具有養心、寧神、健脾、補腎的功效,最適合於中桂圓蓮子湯
老年人、長期失眠者服用。
靜心湯
龍眼肉、川丹參各三錢,以兩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鍾服用。可達到鎮靜的效果,尤其對心血虛衰的失眠者,功效較佳。
安神湯
將生百合五錢蒸熟,加入一個蛋黃,以200毫升水攪勻,加入少許冰糖,煮沸後再以50毫升的涼開水攪勻,於睡前一小時飲用。
酸棗仁湯
酸棗仁三錢搗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時服用。酸棗仁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較恆定的鎮靜作用。對於血虛所引起的心煩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三味安眠湯
酸棗仁三錢,麥冬、遠志各一錢,以水500毫升煎成50毫升,於睡前服用。以上三種葯材均有寧心、安神、鎮靜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養心粥
取黨參35克,去核紅棗10枚、麥冬、茯神各10克,以2000毫升的水煎成500毫升,去渣後,與洗凈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後加入紅糖服用。對於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夢者有明顯療效。
北:酸菜排骨湯
東北天氣寒冷,喝湯能起到驅寒的作用。東北人愛吃酸菜,爽口的酸菜湯可以解油膩、促消化。酸菜中還含有大量乳酸菌,有保持胃腸道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8、養生湯有哪些
您好,養生湯有以下幾種:1、羊肉蘿卜湯、2、烏雞湯、3、土豆燉排骨、4、黃豆豬蹄湯。
請給我好評,謝謝
9、養生湯的四季養生
10、養生湯有哪些?
養生湯,就是具有食療、養生效果的湯品,詳細說可太多了
以四季養生來講
春季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
春季喝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
偏於氣虛的人,可多選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煲湯,如紅薯、山葯、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偏於氣陰不足的人,可選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來煲湯,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子、香椿頭、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秋季
初秋之時,食物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
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的食品,其次,還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類營養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從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節為心,肌梗死的高發病期.高血壓病人在秋冬之交時血壓往往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障礙。此時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等營養素的食物,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湯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煤。還需注意的是,夏季剛過,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此時不宜進補過度,以免過極傷胃。
冬季
進入冬天,又到了進補的最佳時節。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封藏狀態,是一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與進補的時期。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冬季煲湯進補應順其自然,注意養陽,以溫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同時因人們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差異很大,在選擇冬季進補的方案時,應因人而異。如形體偏瘦、性情急躁、易於激動者,應以「淡補」為主,採用滋陰增液、養血生津的食材煲湯,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體豐腴、肌肉鬆弛者,宜採用甘溫食物,忌用寒濕、冷膩、辛涼的食物;腦力工作者,則宜多進食有益心、脾、腎三臟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類、海產品、新鮮的蔬果等。
小兒養生
編輯
炒扁豆淮山粥
春季,廣州開始進入多雨潮濕的天氣,很多小孩這個時候身體抵抗力較弱,精神欠佳,動不動就說「好累啊」,這是什麼原因呢?中醫臟腑學認為,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肝勝脾(木克土),以致脾胃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濕。因此很容易引起水濕內困,加上春季陰雨綿綿,外濕困阻脾胃陽氣,引起人體血氣運行不暢,經脈不通,所以才會感到疲乏、嗜睡,這就是人們稱之為的「春困」。脾虛困濕是春困的主要原因。
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幼兒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不要吃太涼的事物,應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並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排出。另外,家長還應讓孩子多進食健脾去濕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小米、蓮子、莧實、豬肚、鴨、鵪鶉等。
去濕的食物有:鯉魚、木棉花、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赤豆魚湯
功效: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生魚一條、宰凈,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60克,蔥頭5個,煲湯,不放鹽。
莧實老鴨
功效:滋陰養胃,健脾利水。
莧實100~120克,老鴨一隻,宰凈,莧實放鴨腹內加水文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淮山粥
功效:健脾養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兒減半。
豬舌湯
功效: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去濕困。
蘿卜750克、蓮子50克、莧實25克、蜜棗3個、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鵪鶉湯
鵪鶉湯
功效:健脾開胃。
鵪鶉一隻、黨參15克、淮山30克煲湯。
另外,還有土茯苓赤小豆鯽魚湯、綿茵陳煲鯽魚、赤小豆煲鯉魚、豬肚粥、冬瓜煲老鴨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濕功效,家長們可根據需要給小兒服用。
湯譜
編輯
1、木瓜、魚尾(煎香)湯
木瓜、花生、雞腳湯
2、木瓜、花生、雞腳湯
3、木瓜、雪耳、豬展湯
4、烏雞、淮山、杞子湯
5、烏雞、清補涼/烏雞、花旗參湯
6、菜乾、豬肺湯(或加豬粉腸)
7、西洋菜、生魚(煎香)、蜜棗、南北杏湯
8、蘋果、雪梨、豬展、蜜棗、南北杏湯
9、西洋菜、羅漢果湯
10、豬肚、母雞湯
11、豬小肚、赤小豆、煲車前草湯
12、豬肚、胡椒粒、大芥菜湯(或酸菜)
13、豬肚、胡椒粒、白果、腐竹湯
14、苦瓜、黃豆、雞腳湯
15、羅卜絲、紅棗、鯽魚湯
16、冬菇煲雞湯(或雞腳)
17、霸王花煲豬展湯
18、青、紅羅卜、玉米豬橫利湯
19、青、紅羅卜煲牛展湯
20、枸杞、豬肝、肉片湯
21、魚頭(煎香)、豆腐湯(可加紅棗)
22、塘虱、黑豆湯
23、冬瓜、番鴨湯(加少許清補
涼)
24、花生、雞腳湯
25、生魚(煎香)、芥菜/豆腐
26、水蛇煲雞湯(龍鳳湯)
27、白果、腐竹、雞蛋(甜湯)/白果、腐竹、白米煮成粥(咸甜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