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 夏季

養生 夏季

發布時間:2020-07-17 04:28:30

1、夏天該怎麼養生?

1、晚睡早起
夏季就是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注意健康的生活習慣就是很重要的。夏季日照時間延長,晝長夜短更明顯,老年人在這個季節的作息時間不妨順應自然界變化稍作調整,建議就寢時間在晚上10點之前,起床時間在早上6點左右左右。每天午時小憩片刻,但要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為宜。午睡醒後不要立即起床,因為此時腦部供血量不足,會出現短暫的腦功能紊亂,使人感到頭昏腦漲,最好靜躺10分鍾後再起床。
2、飲食清淡
飲食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及時的進行生活的護理,飲食的調節對我們的健康也是有很多的好處的。注意衛生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差,所以飲食宜清淡,盡量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的新鮮食品,盡量避免或減少吃隔夜食品,飲食也要定時定量,有規律,不能過飽與過飢,餐間可吃些新鮮干凈的瓜果。夏季是胃腸病的高發季節,同樣也是瓜果上市較多的季節,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食物中毒。
3、防暑避濕、謹防疾病
夏季就是要注意防暑,比幾個暑熱對我們身體造成的危害也是不能忽視的。夏季暑熱濕盛,故高溫天老年人要避免或減少外出,確需外出時要戴草帽或掌陽傘,不要讓太陽直射頭部,特別是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忌在烈日下走路或暴曬,以防中暑。對汗濕了的衣服要勤換勤洗,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預防皮膚病,晚上還應多注意保暖,以免受涼而誘發疾病。

2、夏季 什麼養生?

一適量攝取酸味食物
酸味的食物如天然釀造醋、檸檬、山楂、烏梅、李子、蔓越莓、藍莓、覆盆子、優格、泡菜…等,不但能夠生津止渴,使人脾胃大開,還可以抑制微生物繁殖,有極佳的殺菌功效,對於預防感冒、發炎也有一定的貢獻。
 二多吃高纖蔬果
夏季飲食以甘寒、清淡為宜,烹煮忌重油厚味。多高纖蔬果少肉食,生食至少佔全部飲食的三至四成,不論是蔬果精力湯或醋制生菜、西式沙拉,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及未被加熱破壞的營養素、酵素有助於清熱、消暑、通腸消滯、提高細胞排毒、修復和再生力,即使暑氣蒸騰依然讓你神清氣爽、不燥不急。
夏天易出汗,即使待在冷氣房中未流汗,體內的水分也會大量蒸發、流失,必須盡量多喝水予以補充,否則皮膚會因缺水而乾燥、快速老化,糞便也會因為干、硬難以排出導致便秘,全身機能組織的運作更將因此而大亂,所以別忘了多喝水!
適宜夏天養生的蔬果除了前述酸味食物之外,還有夏天盛產的絲瓜、黃瓜、苦瓜、瓠瓜、冬瓜、木瓜、西瓜、梨子、楊桃等,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降火消炎作用的當令蔬果。
夏季是萬物蓬勃生長的季節,蔬果種類繁多,瓜類之外還有葉菜、根莖、菇菌、海藻類,都是美味、營養又經濟的最佳選擇,再適量吃一些豆類、堅果、種子,營養就均衡且完善了。
還有一些葯草植物也不妨多加運用,例如洋甘菊、薰衣草、迷迭香、薄荷、杭菊等香草植物,在疲勞倦怠、昏昏欲睡、情緒低落時,都可以泡上一壺慢慢啜飲,它們其中的成分及散發出來天然清香可以提神醒腦、消除疲勞、舒緩壓力、鎮定情緒、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
要想平安、快樂度過酷暑炎夏,「食養」的同時必須要注重「養身」和「養心」,必能使身心維持最佳狀態。

3、夏季如何養生

根據中醫理論,夏季屬火,而夏季的一個特殊階段稱之為「長夏」,又單屬土。夏季養生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於外,反易被外邪折傷,如大汗則亡陽。
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
運動之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2.立夏之後,北半球陽光照射充足,日照時間延長,加之氣溫升高,人的睡眠會減少。有睡眠障礙的人則更易加重,輾轉難眠,或夜卧不安。中醫講夏季宜「早卧早起」,順應節氣。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夏季早起進行適度的晨練,是最佳的安排。
3.當進入盛夏時節,氣溫高且濕度大,給人以悶熱難耐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濕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慢性脾胃疾病。
4.夏季瓜果豐富,可以多吃一些,但應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如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獼猴桃、柚子等涼性水果;內火大、痰濕盛者,少吃桂圓、荔枝等;過敏體質,慎吃芒果、菠蘿等。又常言:「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濕,甚至令人發虛熱、頭昏」;尿路結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瀉的人,少吃香蕉;蘋果、桃、葡萄、哈密瓜、桑葚、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5.夏季人體陽氣浮躍於體表,隨出汗而外泄,使衛氣不足,抵抗力減低,若此時感受外風,同樣可引起風寒、風熱、暑濕等證。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種類型:風寒感冒,發熱不甚而明顯惡寒,同時鼻流清涕,噴嚏連連,此時應立即服感冒清熱沖劑2袋,一定熱服,或喝蔥白薑片紅糖水,每2-3小時再飲一次,大多症狀會明顯緩解。若體溫迅速升高,伴惡寒、咽喉不適等,多為風熱感冒,早期可以服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開靈、維C銀翹片等。若發熱伴惡心或嘔吐、腹部不適、腹瀉等,多為暑濕感冒,類似西醫胃腸型感冒,此時應及時服用藿香正氣膠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劑量,每日3-4次,同時控制飲食,煮些荷葉綠豆粥食用。
6.潮濕悶熱的氣候,使人皮膚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膚病多發的時節。注意皮膚護理,同時適當採用一些天然的草葯洗浴,則會令人度過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葉浴,將桑葉100克左右放入鍋內煮10-15分鍾,再倒入浴盆內即可,能消除皮膚痤瘡、癤腫、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預防濕疹痱子。已經進入夏季,大家注意控制,過個舒服健康的夏天。

4、夏季怎麼養生

夏天養生妙法?

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南方雨量最多、濕度最大;自然界中萬物生長最旺盛、開花結果的季節;是人體生長發育及新陳代謝最快的季節。在這「夏長」的季節中,人們只有適應自然界的自然規律,按排好系統的生活方式,才能順應自然,安全度夏,達「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的目的。

1、起居:
夏天日照時間長,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調整;要養成「定時」起、睡的習慣,以不至於因炎熱的干擾使體內的生物鍾紊亂;夏季適當午睡有特殊的意義,它對彌補「大睡」不足、消除疲勞十分有效;又據醫學實驗發現,每天午睡30分鍾,可使冠心病的發生率減少30%。
2、飲食:
夏季炎熱,人體消耗較大,所需能量與營養也相對較大。另一方面,夏天人的胃酸分泌減少,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退。對此,夏季的飲食原則以營養豐富、暈素搭配的清淡之品為主,少食油膩厚味及熱性食物。

3、防暑服飾:
夏季驕陽似火,而且濕度又大,人的汗液較多,故夏天的服裝選擇在質地上以透氣性好、輕薄、便於散熱為原則;色彩宜素淡雅緻為佳。淺色具有很強的反射紫外線能力,可以有效的阻擋太陽光的輻射。外出時宜應有防紫外線的遮陽傘/帽、深色目鏡。

4、夏季的心理調適:
科學實驗表明,情緒與氣溫密切相關。炎炎酷暑使人的情緒容易激若、易怒。俗話說「肝炎旺」就是這個道理。近來發現,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不予重視可患上疾病,最終影響健康。
在夏日來臨之際,要合理按排工作和生活,調整自已的工作計劃和生活節奏;適當減緩壓力可減輕焦慮現象;保持良好的心態,以恬靜之心,處事泰然則「心定自然涼」;樂觀處事、笑口常開能使血中氧含量增加、促進血液循環,又是延年益壽的良方。

5、夏練三伏:夏練三伏,實際上體現了「持之以恆」的精神。說明運動養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在夏季能堅持鍛煉可增強心血管系統功能;可促進呼吸系統功能;促進免疫系統功能;提高神經系統功能;改善代謝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又能調節免疫系統功能。不過夏日運動的基本原則是鍛煉時間以早晚為好,運動量不宜過大。

5、夏季怎麼養生才合理

夏季養生:
夏季養生需注意精神和飲食的調養:
1、精神調養要「戒躁戒怒」。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夏季養生要做到「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閑自樂、笑口常開。此外,還可多做偏靜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養花等。
2、飲食調養需「增酸減苦」。
夏季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
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和粗糧。平時可多吃魚、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香瓜、桃、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咸魚、鹹菜等
夏天飲食是一門大學問,最重要的懂得如何調理,以下是夏季飲食需要注意的問題。

多吃苦味食物
大家都不喜歡苦味食物,但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因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葯理作用,是夏季天然養生品。最平常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苦菜,另外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飲料也屬於苦味食物范疇。三伏天吃苦味食物,不但能清除人內心的煩惱、提神醒腦,而且可以增進食慾、健脾利胃。

保持正常飲食
很多人都將夏季當作減肥季,每天吃水果來敷衍肚子,其實這對身體健康及其不利。因為夏天天氣熱人體出汗比較多,體內不僅容易缺水,鹽分丟失得也快,若不及時補充體內鹽分,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夏季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但這還不夠,最好保證三餐飲食正常。鑒於夏季飲食衛生,建議大家在家做飯,備些常用的含碘精鹽。櫥櫃里必不可少的還有食用油,建議使用採用「當季花生」壓榨的花生油,炒菜清香,油煙也少。

多吃解暑葯粥
夏季三餐要注意調理,若是吃膩了吃不下常規米飯,可以偶爾喝些解暑葯粥來調節一下。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薄荷粥等「解暑葯粥」,都很適合夏季養生,而且製作也很簡單。一般的解暑葯粥都屬於清淡的,與冬季大補的煲粥不一樣,口感適宜炎炎夏日,還有很明顯的清熱降暑的作用。

科學補充維生素
進入夏季,很多人飲食「水果化」,用水果來代替三餐,他們認為水果不僅能填飽肚子,還可以補充維生素。其實,補充維生素不能局限在水果上,黃瓜、番茄、豆漿及其製品、動物肝腎、蝦皮等都富含維生素和鈣。可以在平常的飲食注意多吃這些食物,就能補充人體新陳代謝所需的維生素,所以切記不能用水果代替三餐飲食。

吃些食用菌
目前,可食用和葯用的食用菌超過幾百種,選擇多樣。食用菌一般被我們成為蘑菇,它性味甘,和苦味食物一樣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外加口感好,因此受到愛美女性的歡迎。比較普遍的菜品有香菇燉雞、蘑菇肉片等,製作較簡單,是夏季很好的養生家常菜。

養心安神之品不可少
夏天的養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麥冬、小棗、蓮子、竹葉、柏子仁等

6、夏季如何養生,

夏季養生之道
根據中醫理論,夏季屬火,而夏季的一個特殊階段稱之為「長夏」,又單屬土。夏季養生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於外,反易被外邪折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
運動之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2、立夏之後,北半球陽光照射充足,日照時間延長,加之氣溫升高,人的睡眠會減少。有睡眠障礙的人則更易加重,輾轉難眠,或夜卧不安。中醫講夏季宜「早卧早起」,順應節氣。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夏季早起進行適度的晨練,是最佳的安排。
3、當進入盛夏時節,氣溫高且濕度大,給人以悶熱難耐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濕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慢性脾胃疾病。
4、夏季瓜果豐富,可以多吃一些,但應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如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獼猴桃、柚子等涼性水果;內火大、痰濕盛者,少吃桂圓、荔枝等;過敏體質,慎吃芒果、菠蘿等。又常言:「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濕,甚至令人發虛熱、頭昏」;尿路結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瀉的人,少吃香蕉;蘋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5、夏季人體陽氣浮躍於體表,隨出汗而外泄,使衛氣不足,抵抗力減低,若此時感受外風,同樣可引起風寒、風熱、暑濕等證。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種類型:風寒感冒,發熱不甚而明顯惡寒,同時鼻流清涕,噴嚏連連,此時應立即服感冒清熱沖劑2袋,一定熱服,或喝蔥白薑片紅糖水,每2-3小時再飲一次,大多症狀會明顯緩解。若體溫迅速升高,伴惡寒、咽喉不適等,多為風熱感冒,早期可以服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開靈、維C銀翹片等。若發熱伴惡心或嘔吐、腹部不適、腹瀉等,多為暑濕感冒,類似西醫胃腸型感冒,此時應及時服用藿香正氣膠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劑量,每日3-4次,同時控制飲食,煮些荷葉綠豆粥食用。
6、潮濕悶熱的氣候,使人皮膚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膚病多發的時節。注意皮膚護理,同時適當採用一些天然的草葯洗浴,則會令人度過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葉浴,將桑葉100克左右放入鍋內煮10-15分鍾,再倒入浴盆內即可,能消除皮膚痤瘡、癤腫、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預防濕疹痱子。

7、夏季怎樣養生

與養生 夏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