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冬季 養生

冬季 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7 04:19:45

1、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應該從「不」開始。具體如下:

1、不妄補

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於閉藏,不是外泄。

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導致體內精氣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參、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當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破壞消化系統。

總之,在冬季應以平和而滋潤的飲食為主,如多喝一些粥類,適當放一些大棗、枸杞子、桂圓、銀耳、百合,酌加少量生薑,可以補而不膩,潤而不燥,為冬季進補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熱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1)冬季 養生擴展資料: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溫通血脈、祛風散寒,產後常用方生化湯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畢竟屬於溫熱之品,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勞

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

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2、冬季的養生要點有哪些?

冬季6節氣寒臨大地,萬物收藏,而寒為陰邪,易傷人之腎陽。因此,冬季6節氣養生重在養藏固精,補腎斂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思是說:冬季三個月,是萬物閉藏、冰凍地裂的寒冷季節。為適應冬季的特點,就應早睡晚起,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使精神守伏藏而不外露,好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所得到的東西,把它秘藏起來一樣,要躲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就是與冬氣相適應的保養藏氣的道理。這段話強調了在冬季6節氣,人們應從精神調攝、飲食調攝、葯物調攝、運動調攝等多方面人手,圍繞「養藏」這個中心,重視自身陽氣的養護。否則「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也就是說,如果冬季6節氣不注意「養藏之道」,而損傷了腎中陽氣,就會影響來年春天的升發能力,從而導致四肢枯萎無力,患痿厥病,損害健康。

冬季6節氣是自然界陽氣衰微、萬物收藏、氣候寒冷的季節。古人說:「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此時,萬物生機收藏,陽氣潛伏,草木凋零,昆蟲蟄伏,大地冰封,雪壓風寒,大自然中的動植物處於休眠狀態,養精蓄銳,以待來年春天生機勃發。人與四時相應,自然界的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體必然會應時令的變化而變化。這變化反映人體生理的適應性,正如《內經·靈樞》中說:「人與天地相應也」,「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和月相應也」。人體的生理機能也與之相應,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狀態。是謂「陽氣內潛」,這有益於精氣的充養和積聚,所以冬季6節氣是保健養生的最佳時節。

1.冬宜藏精,應時而養冬季6節氣養生應根據「萬物藏,腎氣水旺」的特點,避寒就曖,斂陰護陽,調和陰陽相平衡,養「藏」而固腎氣,增強體質,防病益壽。冬季,是一年的最後一季,歷經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人們要順應冬季6節氣的特點而養生。如冬季6節氣天氣寒冷,陰盛陽衰,易患陽虛之症,無論是保健益壽,還是補虛祛病,都應注意以溫補陽氣為主,慎用或少用滋陰葯物。

2.養陽防寒,起居調攝嚴冬臘月,寒風凜冽,雨雪紛飛,江河冰封,草木枯瘦,如此萬物凋零之象,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情緒低落,尤其是老弱多病之人,情志的變化更為明顯。因此,精神調攝十分重要。冬季6節氣精神調攝,重在安定心志,注意神情安靜,不要使情志過激,以免騷擾潛伏的陽氣。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這里即是指適應冬季精神調攝的「養藏之道」。

冬三月,天地閉藏,起居調攝應順乎於自然。《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指出冬季宜早睡遲起,早睡以養人體的陽氣,保持身體的溫熱;遲起以養陰氣,待日出而作,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使人體陰平陽秘。特別是陽氣不足的人,當風起驟寒之時,尤宜早卧晚起。《理虛元鑒》說:「冬防寒,又防風。」《養生鏡》提出:「冬三月乃收藏閉塞之時,最宜固守元陽,以養真氣。」故冬季應注意保持室內溫度。室內溫度太低,易耗傷人體陽氣;室內溫度過高,又易劫傷陰精。冬季陽氣閉藏於內,陰氣在外,若調攝失當,過貪辛熱暴暖,就會內擾陽氣,迫其外泄,或積熱於內,形成陰虛火旺之候。到了春天,就會發為溫病,或誘發宿疾。這也是違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秋冬養陰」的攝生准則的。

冬季6節氣在保暖的同時,應重視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交換空氣,防止因通風不良,引起頭暈、胸悶等缺氧現象,導致呼吸道傳播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的發生。室內也可放一盆水,或者養些水仙花和觀賞魚,以調節空氣濕度。寒冬,人們的衣著,注意禦寒保曖,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內衣以彈性良好為佳,貼身保暖。外衣要稍寬大一點,使氣血流通,四肢伸縮活動自如舒暢。俗語說:「寒從腳下起。」足部與地面接觸,散熱量大,足部肌肉、脂肪少,血管較細,離心臟遠,供血、保溫性能差,一旦足部著了涼,很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和泄瀉等症,所以,冬季足部的保暖,十分重要。足部的保曖方法很多,除了穿著保曖性能好的衣褲、鞋襪外,平時還要注意多活動腳部,如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尤其是每晚臨睡前的洗腳,擦足心,既能祛除污垢、禦寒保暖,又能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並可防治感冒、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病症。冬天一般宜在室內活動,適其寒溫。室內環境宜溫暖、舒適、潔凈,防寒以養精。

3.房事調攝,益腎蓄精冬季6節氣養生,重在保持腎精的閉藏,這對促進健康長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內經》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明確指出,人若不知冬季養藏之道,冬令依然精液頻泄,那麼身體必然日趨虛弱,虛則寒邪乘虛而入,並伏藏於體內,伏邪積郁日久,等來年春陽上升,必發為溫病。《壽世保元》也說:「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節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慾,傷其腎精。」唐代名醫孫思邈則認為「當今少百歲之人」的原因,就是「不知節欲養精」。老年人由於腎精虛衰,導致髓海空虛而出現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等症狀。腎主骨,故腎虛還能影響骨的生理,導致老年人骨質脆弱,出現腰酸無力、行動不便等衰老現象。可見「精氣」虛衰,導致人體的衰老。冬三月「養藏之道」的重要內容就是保養腎精,做到房事有節制,以保持體內精氣充足,維持五臟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養性延命錄》說:「冬常閉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附,人能法之,故能長生」,指出「冬一施當舂百」,認為冬季6節氣應該實行絕欲,絕欲則精神氣血有餘,腎陽鞏固,身體強健。同時,人體背部是陽經循行之處。寒冬季節,背部保暖十分重要。背部保曖的方法較為簡單,冬季有陽光的中午,可背對太陽曬上l~2小時,既可曖背,又可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起到殺菌、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的作用。也可穿一件貼身的純棉、羽絨或皮毛背心,起到暖背作用。此外,冬季睡覺時注意不要讓背部著涼。

4.運動調攝,護陽養形在冬季6節氣嚴寒的惡劣環境下,人體機能易發生紊亂,尤其是年老體弱者,當不能適應外界環境時,就會誘發一些疾病。如在冷空氣刺激下,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防禦疾病能力減弱,一旦遭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可引起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冬季,由於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等物質分泌增加,引起周圍小血管阻力加大,血壓升高,血液流變發生變化,可加重原有心、腦血管粥樣硬化的病理損害,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栓塞、腦出血等疾病發作或加重,甚至發生意外。此外,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皮膚瘙癢症等,冬季多有復發,亦應引起足夠的注意。因此,要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鍛煉。鍛煉場所應以室內為主,風和日麗的天氣,可進行適度的戶外鍛煉。這樣既可舒服筋骨、流通血脈,又是增熱保暖防寒的積極措施。冬季6節氣養形,應根據不同地區氣候和人的體質,以動功為主,以適應冬季氣候,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冬季6節氣鍛煉切忌在大寒、大風、大雪及霧露中進行,年老體弱者尤應避免。冬季6節氣鍛煉運動量要適度,《千金方》說:「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發泄陽氣,有損於人也。」這就說明,冬季6節氣陽氣潛藏,若運動量過度,則會耗散陽氣。

3、在冬季,通過中醫方式如何養生?

一、精神調養

為了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首先要求精神安靜。為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冬三月,此為閉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說。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靜,必須控制情志活動。做到如同對待他人隱私那樣秘而不宣,如同獲得了珍寶那樣感到滿足。如是,則「無擾乎陽」,養精蓿銳,有利於來春的陽氣萌生。

二、起居調養

在寒冷的冬季里,不應當擾動陽氣,破壞陰成形大於陽化氣的生理比值。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至於防寒保暖,也必須根據「無擾乎陽」的養藏原則,做到恰如其分。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則既耗陽氣,又易感冒。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於入侵。《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說明冬季節制房事,養藏保精,對於預防春季溫病,具有重要意義。

三、飲實調養

冬季飲食對正常人來說,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為避免維生素缺乏,應攝取新鮮蔬菜。從五味與五臟關系有之,則如《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腎主冬……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這是因為冬季陽氣衰微,腠理閉塞,很少出汗。減少食鹽攝入量,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增加苦味可以堅腎養心。

具體地說,在冬季為了保陰潛陽,宜食谷類、羊肉、鱉、龜、木耳等食品,宜食熱飲食,以保護陽氣。由於冬季重於養「藏」,放在此時進補是最好的時機。

四、運動調養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這句民諺,是以說明冬季鍛煉的重要性。

五、防病保健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注意精神、飲食運動鍛煉外,還可用中葯預防,如大青葉、板藍根對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預防作用;黃芩可以預防猩紅熱;蘭花草、魚腥草可預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預防白喉。這些方法簡便有效,可以酌情採用。

冬寒也常誘發痼疾,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以及痹證等,也多因觸冒寒涼而誘發加重。因此防寒護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要注意顏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凍傷。 

4、冬天如何養生?

<

5、冬天應該如何養生?

仔細想想,自己也老大不小了,應該注意養生了。尤其看著身邊的年輕人,冬天還在露腳脖,不穿秋褲的時候,我早已老老實實的穿上了秋褲,穿上了長筒襪,這個時候才會突然意識到自己真的已經開始怕冷了,真的已經需要養生了。

養生第一步,那就是每天晚上都要用熱乎乎的泡腳水給自己泡腳,靜靜的泡上20分鍾就會發現自己由內而外的散發出熱量,放鬆一下自己一天的疲勞,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泡完腳,我們會瞬間感覺自己像是充滿了電一樣,馬上就能舒服服的睡一個好覺。尤其充足的睡眠,也是對我們養生有很大的幫助,千萬不要熬夜,熬夜最傷身體。

冬天我們每個人都是涼涼的,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的身體內變得溫暖起來。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讓自己穿好棉褲、羽絨服,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腳踝,不要讓它暴露在冷風中。冬天的空氣濕度還是很乾的,所以我們要注重補水,多喝熱水,一杯溫暖的熱水,就會讓自己整個人都暖暖的,很貼心。

每天的飲食必須有粥和湯,千萬不要暴飲暴食或者喝涼水,甚至吃冰糕,尤其冬天天氣太涼,很容易對自己的胃造成一定的損傷。女生生理期階段一定要備好溫暖的紅棗紅糖水,注意不要讓自己著涼,一定要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好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才有可能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注意養生,有良好的身體狀況,才能讓自己有足夠好的狀態去實現自己

6、冬季為什麼適合養生?

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參,氣候變化影響著人的生理活動,春夏為陽,氣候較熱;秋冬為陰,氣候寒冷,人亦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發生生理上的變化。

冬季的三個月份,是陽氣收藏的時期,天氣非常的寒冷,必須保護身體的陽氣,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所以有些動物有冬眠的情形,人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耗散。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如果冬天過度的消耗陽氣,儲存不足,則明年春天易生四肢無力頭暈欲厥之類的問題,是不合乎養生之道。

冬季飲食小叮嚀

1、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此時脾胃功能相對較弱,若再食寒涼,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因此冬季應該少吃荸薺、柿子等性涼的食物,尤其是女性,進入冬季之後,最易發生手腳冰涼,所以一定要忌寒涼食物,而且要注意保暖。

2、冬季進食忌過飽:冬季飲食量相對增加,但是活動量相對較少,吃得過飽容易造成氣血運行不暢。因此晚餐要適當的控制,飯後要活動一下,若有腹脹,可以自己按摩腹部促進腸胃蠕動,加快對食物的吸收消化。

3、冬季忌飲酒禦寒:有些人喜歡冬季飲酒,因為飲酒後會有渾身發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進人體血液循環的結果。但是酒勁過後,因大量熱能散出體外,反而會使人渾身發冷、陽氣不足,導致酒e68a847a6431333365636130後更寒。

4.身體虛弱忌大補:話說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但是切記猛補。有些人身體虛弱,進入冬季之後,便開始大補,身體卻出現了不良反應,如口舌生瘡、失眠、胃疼等,這是「虛不受補」的表現,這是因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一下難以承受補品,進補後消化不良,進而影響消化吸收功能,造成營養不良,氣虛血弱等。

蓯蓉溫腎補元湯

【主料】肉蓯蓉,貝殼,熟地,三七等

【功效】溫陽補腎,養神益精,養血活絡,增強體能

所以需要溫補,從內而外的徐徐圖之,且不可想著一蹴而就,既然大補不行,我們就使用葯膳食療,葯膳養生一直是被各個養生的人尚為推崇的,病者食之為葯,無病食之為食,不管是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比較符合大眾的選擇......食療如做人,不急不躁,欲速則不達!

7、冬天養生如何進行?

8、冬季有哪些養生方法?

冬季氣侯寒冷,萬物蜇伏,陰氣極盛,陽氣潛藏。人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成形勝於化氣。冬應於腎故養生當避寒就溫,斂陽護陰。

精神調養

為保證冬令陽氣潛藏不受干擾,首先在精神上要固密心志,情緒安定,勿使七情過激。

起居調養

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以利陽氣伏藏,陽精積蓄。copy適當增加衣被,減少房事,切勿驟暖大汗,以免陽氣外泄或積熱於內。

飲食調養

宜攝取滋陰壯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如谷類、羊肉、鱉、龜、木耳、雞肉、牛奶、豆類、兔肉、雞蛋等以及新鮮蔬菜水果;通過補充維生素B、C,增強免疫與抗寒能力;適當減少食鹽攝入,增加苦味以堅腎養心。冬季重在養「藏」,故是進補的最佳時期。

運動調養

堅持鍛煉身體,但應避免在大風、大雪、大寒、大霧中運動,以免損傷陽性。也可作室內運動,增強體質。

防病保健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病的好發季節,應加強預防,可選用板藍根、大青葉、魚腥草、蘭花草等葯物煎水飲。年老體弱者可選食補、葯補,也可堅持足底按摩、足三里穴位按摩等方法,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抗病能力。

與冬季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