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養生之道有那些?
2、大富豪養生會所怎麼樣
在主烤官吃完燒烤,真的很撐,先是在秦媽休息了會,還拿了個排號單,迎賓MM也太熱情了吧,有種要問到底的樣子,其實我們只是來蹭沙發的。大富豪就在秦媽對面,既然在這里不好休息,不如去個能好好躺會的地。這家店還算比較大的,九江的養生場所太多了,這塊市場還是很旺盛的。不外乎就2樣,足浴和按摩。一樓就2人,收銀MM和保全,放一個人收銀是不是有點少了,而且還很無聊,那麼大一張桌子。我們選了艾葉足浴,58元60分鍾。房間在2樓,上去前,可以先在樓梯口換好拖鞋。每人發一個牌,下來要收回的,應該是用這個算人頭的。這里負責接待的怎麼都是大媽,年輕漂亮的哪去了。房間挺多,被帶到了一個3人間。沙發椅很多沒插電的,要先插好才行。牆上貼了明細,寫的還算詳細,可以知曉自己做的項目,時間,價位。還有6句金句,比如手法不適可換人等,也不知真有人實踐過這6條沒。進來2個技師MM,不愛說話,比較冷,但笑起來很好看。看她們的著裝,也是有工作服的,但天冷,我這個還批了件外套。她們的手法了得,去過不少家,她們的技術算很不錯。按的很舒服,力度正合適。她們應該是實力派,並不以外形吸引顧客。現在什麼都講排名,點評每月都有月度之星。她們這也有周冠軍,月冠軍,顧客是可以點人的,喜歡哪個技師都可以點,若是要點的那個在上鍾或是休息,可以等其下鍾亦可換別人。若第一次來,可以選點的最多的那幾位,應該不會差到哪去。九龍街這條路上的養生館,足浴的木桶都喜歡放在沙發凳里,藏的夠隱蔽的。技師自己提桶水過來,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套在木桶上,都不用洗桶了,也不需要端著木桶來換水,省事不少。按完腳後,還在腳底拔火罐,這是我經歷的第二家有這業務的足浴。這么一說,突然想來下足三里了,結賬時,還送了張30元的代金卷,滿100送的,只可惜這里沒有宣傳卡片!
3、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4、養生輪鍾指什麼
其實就是生物鍾養生法
所謂養生,就是指「經過系統安排的生活方式」。這里的安排,即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養生是綜合因素的作用,它涉及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尋求「最佳養生法」。目前,國際上盛行的是「生物鍾養生法」。其基本觀點和方法是:人體各種生理活動都有一張「預定的時刻表」,即生物鍾。
生物鍾控制著人體的各種活動,人的各種活動若能順應生物鍾的要求,則可達到健、壽、智、樂、美的境界。若不能順應它,則隨著違反的程度不同,而使人體受到不同的損害,表現為疲勞、低智、寡歡、早衰、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應當統一到「按生物鍾規律辦事」這一程序上來。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生活、生存、活動是有周期性節律性規律的。這些規律性活動,是受人體內像時鍾那樣的許多「齒輪」基因和中心「擒縱輪」基因組成的「生物鍾」所控制、操縱和調節的。人體生物鍾的位置在大腦視交叉上核區域,支配著整個人體和各個不同組織器官的生物鍾變化規律。
前蘇聯科學家費洛諾夫曾做過一項研究,人體一天24小時的生物鍾表現為:
大多數人已進入淺睡易醒階段,對疼痛特別敏感。
除肝臟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節律極慢。
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鬆,血壓低,脈搏、呼吸次數少。
腦部供血量最少,不少重病患者是在這個鍾點死亡的。
人已經歷了幾個睡眠階段,此時起床,很快就會精神飽滿。
血壓升高,心跳加快。
人體免疫功能特別強。
肝內有毒物質全部排盡,此時絕對不要喝酒。
精神活力提高,心臟開足馬力工作。
精力充沛,為最佳的工作時間。
心臟照樣努力工作,人體不易感到疲勞。
是全身總動員階段。
肝臟休息,最佳工作時間即將過去,感到疲倦。
是一天第2個最低點,反應遲鈍。
人體器官最為敏感,工作能力逐漸恢復。
血液中糖分解增加,但很快就會降下去。
工作效率更高,運動員的訓練量可以加倍。
痛感下降,希望增加活動量。
血壓增高,精神最不穩定,任何事都會引起口角。
體重最重,反應異常迅速。
神經活動正常,記憶力增強,可以記住白天沒記住的東西。
體溫下降。
人體准備休息,繼續做恢復細胞工作。
一晝夜中最後一點鍾,如22時就寢,該入夢鄉了。 這是人體一天24小時節律變化規律的概況。
此外,四季變化,人體也有節律。祖國醫學認為,四時氣候與臟腑之氣相應。《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即言五臟之氣,各有當旺之時。而一日之間,營衛二氣在體內運行,伴隨晝夜陰陽變化,循環往復,無有終時,推動全身氣血運行。
知道了以上人體生物鍾的規律,就可以好好利用它了。科學家們自從發現了人體生物鍾的奧秘之後,又研究發現如何順應人體內部規律的「生物鍾養生法」。
最佳起床時間:早晨5-6點是人體生物鍾的「高潮」,此時起床會精神抖擻。
最佳飲水時間:起床後飲水既可補充一夜消耗的水分,又可稀釋血液,有洗滌腸胃、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上午10時、下午3時左右飲水,可補充工作流汗和排尿所散失的水分,防止人體酸性化。餐前1小時1杯水,有助於消化液分泌,促進食慾。睡前少喝一點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最佳用腦時間:上午8時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上午10點精力充沛,下午2點反應最敏感,晚上8點記憶力最強。
最佳工作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工作效率提高,一般上午腦力勞動,下午體力勞動。
最佳打針時間:一般選擇上午9時,此時對痛覺最不敏感。
最佳午休時間:人腦的活動能力在下午1時最低落,故下午1時午休最適宜。
最佳鍛煉時間:冬春季頭1-2個月避開,早晨6-7時。夏秋季早晨5-6時,空氣清新,氣候涼爽,是鍛煉的良好時光。平時上午9時至下午4時之間做做健身操對人身體有益,因為此時肌肉溫度高,黏滯性最小,關節最靈活。
最佳減肥時間:飯後45分鍾,以每小時5千米的速度散步20分鍾,熱量消耗最快,利於減肥。
最佳刷牙時間:除早晨外,每餐飯後3分鍾,因為口腔內的細菌,分解食物殘渣中的蔗糖和澱粉產生的酸性物質,會腐蝕和溶解人的牙釉。
最佳吃水果時間:飯前1小時,飯後2小時,吃水果營養最宜被小腸吸收。
最佳喝牛奶時間:牛奶除了補充人體營養外,還有催眠、鎮靜作用,故喝牛奶的最佳時間為晚上8-9點,這時喝牛奶,既可補充營養,又可安然入睡。
最佳睡眠時間:人體生物鍾在晚上10-11時出現一次低潮,因此睡眠最佳時間為晚上9-10點。
5、什麼叫能量養生
6、養生論原文和譯文中的詞類活用
原文:凡以飲食,無論四時,常令溫暖。(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譯文:對於飲食,不管一年四季的氣候如何,常以進食溫暖的品物為佳
一、起居
(一)睡眠宜早,勿過十時,凡交十一時,為陽生時,屬腎,此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二)睡時宜一切不思,鼻息調勻,自己靜聽其氣,由粗而細,由細而微細而息。視此身如無物,或如糖入於水,化為烏有,自然睡著。(三)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時再睡。(四)如在午時,即上午十一點至一點,為陰生之時,屬心,此時如不能睡,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凡有心臟病者切宜注意,每日於此二時注意,則元氣日強,無心跳腹泄或小便頻速之病。(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遲。居北方宜防寒氣,如在粵桂等省,早起防山嵐瘴氣中病。食後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二、靜坐
靜坐的方法甚多,有儒家、道家、佛家諸門,又有密宗、禪宗之分,今取簡易穩妥靜坐法,打一根基。
(一)兼可治病,但不必因病而坐,即不病亦應靜坐,用以防病、治病、養病,三法兼全,一生受用不盡也。靜坐法於有工作人較難,因無時間也,然每日四十分鍾當可抽出。在表面似乎不急,而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二)健康、壽命、德性,並關系後代子嗣的品德健康,也事關改良種族,社會福利,豈不偉大。現在大家忙於生產,看重物質,不知這個肉體,正是物,首先要維持它。人生以健康為第一,應當特別注意。
現在流行氣功療養法,我於此道,素無經驗,蓋各有長處,並非全無效果,只是運氣作功夫,有些人貪求速效者,未免走錯路。雖不可歸咎於法,要非可以普傳而慎始之難也。應先說病,病有兩種醫法,一是外力,如醫葯、針炙、按摩等是;二是自力。即靜坐法是。外力宜於急症,自力宜於長病。凡葯石所不治者,惟有靜坐法,功穩而妥。若兩法兼施,則更妙矣。
養身要訣
人壽至百歲並非難事,惟保持此身之為難,能保持則少病,自然長壽。而保持之法,實在平時,如保持室內清潔,必日日勤於打掃,器具亦必日日洗滌,而物自經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斷水,或可以一日斷水,不可一刻斷空氣。所以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心何以難化,則因看事太真,我見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養身須有學問道德,對一般人難以求全責備,只勉其退讓克己,少惱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葯石之外,施以小術,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無費用,二省時間,三無流弊,四有實效,五勿他求,六為預防。但行之非難,須有先決條件如下: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氣,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勞而無功。以此法乃經常性,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納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為第二。而飲食無節,飢飽過度者,腸胃必受傷,而營養日減。睡以安神為主,神以心安為主,應配合年齡,壯年至多七小時至八小時,多睡則智昏頭暈眼紅脹,四肢疲軟,童年必睡足八小時,或過九小時勿礙,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時已足。應注意者,(一)夜勿過十點半,老年人以八點為正,勿過九點。(二)枕上切忌思索計算未來事。(三)勿以安眠葯片助睡。 原文:凡以飲食,無論四時,常令溫暖。(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譯文:對於飲食,不管一年四季的氣候如何,常以進食溫暖的品物為佳
一、起居
(一)睡眠宜早,勿過十時,凡交十一時,為陽生時,屬腎,此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二)睡時宜一切不思,鼻息調勻,自己靜聽其氣,由粗而細,由細而微細而息。視此身如無物,或如糖入於水,化為烏有,自然睡著。(三)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時再睡。(四)如在午時,即上午十一點至一點,為陰生之時,屬心,此時如不能睡,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凡有心臟病者切宜注意,每日於此二時注意,則元氣日強,無心跳腹泄或小便頻速之病。(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遲。居北方宜防寒氣,如在粵桂等省,早起防山嵐瘴氣中病。食後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二、靜坐
靜坐的方法甚多,有儒家、道家、佛家諸門,又有密宗、禪宗之分,今取簡易穩妥靜坐法,打一根基。
(一)兼可治病,但不必因病而坐,即不病亦應靜坐,用以防病、治病、養病,三法兼全,一生受用不盡也。靜坐法於有工作人較難,因無時間也,然每日四十分鍾當可抽出。在表面似乎不急,而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二)健康、壽命、德性,並關系後代子嗣的品德健康,也事關改良種族,社會福利,豈不偉大。現在大家忙於生產,看重物質,不知這個肉體,正是物,首先要維持它。人生以健康為第一,應當特別注意。
現在流行氣功療養法,我於此道,素無經驗,蓋各有長處,並非全無效果,只是運氣作功夫,有些人貪求速效者,未免走錯路。雖不可歸咎於法,要非可以普傳而慎始之難也。應先說病,病有兩種醫法,一是外力,如醫葯、針炙、按摩等是;二是自力。即靜坐法是。外力宜於急症,自力宜於長病。凡葯石所不治者,惟有靜坐法,功穩而妥。若兩法兼施,則更妙矣。
養身要訣
人壽至百歲並非難事,惟保持此身之為難,能保持則少病,自然長壽。而保持之法,實在平時,如保持室內清潔,必日日勤於打掃,器具亦必日日洗滌,而物自經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斷水,或可以一日斷水,不可一刻斷空氣。所以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心何以難化,則因看事太真,我見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養身須有學問道德,對一般人難以求全責備,只勉其退讓克己,少惱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葯石之外,施以小術,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無費用,二省時間,三無流弊,四有實效,五勿他求,六為預防。但行之非難,須有先決條件如下: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氣,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勞而無功。以此法乃經常性,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納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為第二。而飲食無節,飢飽過度者,腸胃必受傷,而營養日減。睡以安神為主,神以心安為主,應配合年齡,壯年至多七小時至八小時,多睡則智昏頭暈眼紅脹,四肢疲軟,童年必睡足八小時,或過九小時勿礙,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時已足。應注意者,(一)夜勿過十點半,老年人以八點為正,勿過九點。(二)枕上切忌思索計算未來事。(三)勿以安眠葯片助睡。
7、李一的「三道」介紹
李一的紹龍觀養生中心的各種「療程」和國學院的「課程」則是李一最廣為人知的另一條財路,也是其贏利模式的主軸。
除了免學費的「三日觀」外,所有養生、治療和培訓項目均收費不菲:5日養生班3800元,7日道醫班9000元,外丹堂一個療程9800元,李一道德經集訓(李一不在就聽錄音)16800元,國學總裁班39800元,一場法事3萬~5萬元不等,據知情者透露,辟穀起價高達30萬元。
據知情人介紹,免費的「三日觀」是收費的起點,是一個針對觀摩者篩選誘導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如何說話,說什麼話,怎樣應對都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規范,目的是確保在「三日觀」期間准確甄別觀摩者的經濟狀況,確保目標客戶進入收費養生培訓環節。
北京的李女士,因父親肝癌晚期,經人推薦前往紹龍觀治療。她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我也親自參加體驗,說明我還保留了一點理性,想有一個獨立判斷。我發現外丹堂的東西不足為奇,無非就是足療、按摩、藏浴這類東西。吸引我讓我父親留下來的,一是紹龍觀稱他們可用電疏通經絡治病。二是三日觀時兩位帶班道士講親身經歷,怎樣從一個病危的狀態,經道家養生功治療康復,到現在健壯到能講課的狀態,讓人不得不信而且充滿希望。」
在經歷了外丹堂兩個7天一次的療程,花費9萬多元後,李女士陪伴父親離開了縉雲山,父親不久後就去世了。下山的主要原因是她父親經「治療」病情並無好轉,而「治療」過程中的一些現象讓她感到疑惑。首先講課的道士太年輕,講課過程中漏洞百出。
其次,為慎重起見,她到葯房考察發現,所有的病人,都用那兩三種葯,這不符合她所知道的傳統醫學辨症施治、對症下葯的常識。
再次,她想知道一個道士每天能給十位病人「補氣」,道士的氣從何而來?怎能違反能量守恆定律源源不絕?而道士稱在發氣時也能採集能量補氣,還和一棵樹有關系—她專門去看了那棵樹,但不能讓她信服。
最讓她反感的是,每天都有道士勸說她做各種法事,並暗示不做後果嚴重。事關父親的生死,她心中不願意,口頭卻難以拒絕。而導致她決然和紹龍觀斷絕聯系的是,回到北京後,通過查資料和咨詢醫生,她發現電療在醫院是普通理療的一部分,「原理和儀器都非常簡單,而一次只需要7元錢。」
李一曾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大談「道醫」如何被中醫遮蔽,但他並無任何行醫資質和許可。「李一及其紹龍觀是借養生之名,在行醫療之實。」李女士說。
在目前處於「升級維護」狀態的縉雲山養生網網頁快照中,「『縉雲山國學院七日道家養生調理班』—糖尿病、高血脂、心腦血管及各類慢性病者的福音」標題赫然在目,內容明確稱用「道醫臨床發功調理+道家行氣訣脈法(潛伏期疾病診斷技術:導電察體)+道家秘傳外丹葯浴+道家養生功法修煉,滿足廣大『亞健康』仙友及糖尿病等患者快速祛病強身的需求」,非法行醫嫌疑昭彰。 李一歷時十餘年,以成立縉雲山道教促進會為起點,將紹隆寺改建為紹龍觀,再依託紹龍觀道教管理委員會以及縉雲山道教協會,打造了一個以道教、養生、國學為賣點的商業組織。根據現有公開資料判斷,除了紹龍觀和縉雲山道教協會之外,這個商業組織還包括獨立的實體養生中心、國學院、慈愛基金會等機構。
紹龍觀官網顯示,紹龍觀道教管理委員會旗下現有白雲觀、華陀廟、萬壽宮,以及德國紹龍觀和馬來西亞紹龍觀,已有人指稱其國外的兩個道觀正如李一的國內外各大學客座教授頭銜一樣,純屬子虛烏有。
據知情人透露,馬雲、王菲等名人曾閉關修煉的白雲觀閉關中心,由一位張姓港商投資數百萬修建,後此人因不明原因出局。觀中道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當今在廣西經商的張先生當年「很傷心,是哭著離開的」。
2010年8月7日,時代周報記者在重慶采訪白雲觀講經堂以及紹龍觀健身步道的捐建者、來自山東的房地產商楊先生。楊先生稱自己已皈依佛教,並承認白雲觀多處為自己捐建,「石頭都是從青島拉過來的」。他稱2006年後就很少上縉雲山,因限於身份和生意,不便接受采訪,對做過的事情也並不後悔。
時代周報記者從側面了解到,楊先生當年由當地政府牽線與紹龍觀結緣。為引資,李一要將港商張先生的股份轉給楊先生,被楊拒絕。「張先生的今天,也許就是我的明天。」他寧願做一個單純的捐建者而非股東。知情者告訴記者,「後來一位孫總成了股東。」
2010年8月7日,天涯網站一個自稱「叛出師門的弟子」在博客上發帖稱,「據道士們私下議論,李一經常利用自身男色來籠絡有能力、有能量或有錢的女人為他所用。為了騙取200多萬的捐款,曾拉著一個比他大十幾歲的富婆企業家的手,溫柔地說,要照顧她一輩子。可惜人家沒上當。」
此說當前雖無法求證,但時代周報記者從知情人處獲悉,《世上有沒有神仙》的作者,至今還在為李一辯護、張目的樊馨蔓,就是由這位「富婆企業家」引薦上山的。傳言的另一個版本是,李一稱將與此富婆結婚,共同弘揚道教,後該女士大失所望,與李一分手下山。據稱,現收藏於紹龍觀的一幅《大龍的每一片龍鱗都是一條小龍》的畫作,價值不菲,即為這位女老闆捐贈。
鼓動和接受捐贈,是李一主要的生財之道。一位紹龍觀道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2008年5·12地震前,紹龍觀在北碚海宇溫泉大酒店舉辦了一次慈善義賣,「都說義賣收入500萬,我認為300萬以上是肯定的。」這位道士稱,他由於不滿李一在5·12大地震舉國共渡國難時僅以紹龍觀名義捐了幾千元善款, 「實在是愛財不愛道,有違道教宗旨」,才願意對記者吐露真言。
時代周報記者從網上查悉,重慶民政局2009年1月14日公示的重慶縉雲山養生慈愛基金會2008年接受捐贈使用情況,接受情況欄顯示,年度接受捐贈資金180萬元,其中義賣款為79.5萬元,接受捐贈100.5萬元。使用情況欄顯示,向重慶縉雲山國學院捐贈辦學資金15萬元,慰問捐助福利院1.5 萬元,向災區救助9600元。這即是說,李一將已經使用善款的大部捐贈給了他自己是股東的國學院。而更重要的疑點則是,其一,公示數目和多位受訪者聲稱的實際所得之間的巨大差額,屬實與否?流向何處?其二,若差額在紹龍觀名下而非基金會名下,那麼紹龍觀在非宗教場所的海宇酒店接受宗教捐贈,就違反了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令》第六章第四十三條規定「非宗教團體、非宗教活動場所組織、舉行宗教活動,接受宗教性捐獻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停止活動;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在信眾中廣泛流傳的說法是,在某次拍賣會上,李一「將出師下山時師父贈予的法器桃木劍拍賣了30萬,拍得者當場就將劍回贈給了李一。」而許多上山的名人明星,動輒捐贈數十萬上百萬,這與公示的金額相差甚遠。據紹龍觀道士和信眾反映,紹龍觀長期不向信眾和捐贈者公布財務賬目,這也違反了《宗教事務條令》第五章第三十六條的相關規定。 了解紹龍觀內情的人對時代周報記者稱,李一從不經手錢財,但紹龍觀一切由李一說了算,其他股東對他唯命是從。紹龍觀的斂財之道,也印證了李一對金錢的態度。
一位紹龍觀前管理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她剛到紹龍觀時,看到李一的手機不但廉價,而且很陳舊,就建議李一換一個,甚至願意掏錢買一個送給李一。李一不答應,詭秘地笑著說,別小看我這個舊手機,你不知道它給我帶來了多少新手機。後來她才知道,李一存著許多最新款的高價手機,都是信眾們看他手中破舊的手機後贈送的。
多位知情人士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白雲觀太乙殿破爛的配殿其實並非在5·12大地震中毀損,而是人為破壞所致,它已成為用來引誘參加養生的信眾捐款的一個道具,經常由常瓊道長聲淚俱下地訴說道觀資金緊張,以此激發「仙友」的同情心和捐助沖動。曾主動接受時代周報采訪的一女企業主,2009年到紹龍觀治療腎病期間,專門捐贈20餘萬元修繕太乙殿,並向記者出示了收據。但8月6日記者前往白雲觀采訪時,發現太乙殿依舊破爛不堪。
而一位曾為紹龍觀服務多年的老道長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紹龍觀「縉雲四絕」中的紹龍牌道家茶和紹龍葯酒,均是在附近農家收購的廉價品,分裝後高於原價十餘倍出售。
在紹龍觀老人鍾道長眼中,李一「腦殼好用,會設計,曉得怎麼賺錢,他是在關張了好多家公司後,才開的紹龍觀。」鍾道長70歲,是紹龍觀早期歷史的見證者,他在道觀里做了多年法事,直到患腦血栓住院治療,最後被李一趕出紹龍觀。
1998年,李一著手將佛廟紹隆寺改為紹龍觀,但因屬下並無道士,無法獲得修建道觀資格。經一位孫姓道長游說,鍾道長由老君洞道觀跳槽至紹龍觀,成為李一獲取修建紹龍觀道觀資格的班底。
「我在老君洞每個月拿250塊錢衣單費,李一也答應給250塊,但其實只給了30塊,第四年方提到50塊。後來他去了一趟台灣,回來覺得太少,才給 300塊。」鍾道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因病離開紹龍觀前,每個月衣單費已增加到了1000多塊。他對紹龍觀沒兌現每場法事提成10元的承諾仍念念不忘,在訪談中多次提及:「有一年連續三個月做了100多場法事,給觀里賺了百多萬,累得要死。」
紹龍觀已今非昔比,法事已經由每場1萬元漲到3萬-5萬元。與道觀三七分成的「搞預測」的道士(即算卦占卜的算命先生),每月提成據傳高達三五萬。
在紹龍觀,「大師」是弟子和信眾們對李一的專用稱呼,李一還享有專用問候語「無量天尊」,否則李一會不高興。鍾道長說「大師成天笑眯眯,但脾氣很大。他不打人,但是一不高興,連他的貼心豆瓣吳心也要罰跪香。」
罰跪香是李一懲罰下屬的手段,受罰者要自己掏錢買三炷高香,在天尊塑像點燃,然後跪至高香燃盡。吳心是紹龍觀地位僅次於李一的人物,是縉雲山道教協會的副會長、縉雲山養生慈愛基金會會長。「她實際是李一的情婦,與其合法丈夫只是名義上的夫妻。」鍾道長稱,這在紹龍觀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李一與多名女弟子有染,以及他「采陰補陽」的傳言,幾乎可以從所有受訪者嘴裡聽到。前述天涯網站自稱「叛出師門弟子」博客中指控李一「還在2004年或2005年左右涉嫌強奸西南師范的一位漂亮女大學生,被報警後,花了7000塊擺平此事。」一位曾在紹龍觀修道多年的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了此說: 「那天晚上女學生使勁哭,還是吳心去做的工作。」
一位老道長說:「李一就是一個騙子,不過他不騙小人物,只騙那些有錢的大人物。」另一種常見的說法是,李一的許多女信眾,往往是家庭或者婚姻出了問題的中年女性,李一在開示她們時,總是勸她們離婚。
而鍾道長的親身遭遇說明,李一也欺壓小人物。鍾道長說,在紹龍觀最初開建至今,幾乎每一項工程都因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資發生糾紛。早年看守工地時,鍾道長曾因此遭到被拖欠了工資的工人錯毆至吐血。2008年,鍾道長得了腦血栓,花了1.7萬醫葯費,住院18日後被送回家養病。2009年病情好轉後鍾道長想回道觀工作,卻被吳心拒絕,給了3000元錢將其打發回家。近十年的服務換來如此結果,激起了道觀中不少人的不滿,一位老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北碚區前任人大領導那些年帶人來紹龍觀考察,說過紹龍觀不但要養老,而且要送終。這樣對待鍾老道,太過分了。」
另一位道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一個被紹龍觀開除的師兄,去了一位信眾家裡做保姆,吳心將此事告訴了李一。李一馬上說,你去給常新打電話,不要讓她待在那裡。從紹龍觀出去的人,要讓她死無葬身之地。
8、關於養生的問題
養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包含很多內容,有中醫養身、運動養生、食療養生、季節養生、氣功養生,對於養生,儒釋道(儒家、道家、佛家)各有各的的養生學說,需要花點功夫才能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