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教幾個中醫養生學方面的名言出處(具體到書籍版本)頁碼
rebhb
2、請教養生之道及其原理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將養生之道等同於養生之術,其實不然。中醫將養生的理論稱為「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為「養生之術」。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順其自然:
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形神兼養:
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但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
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
而「養生之術」則是要求在養生之道的指導下,方能實施。其內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養:
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行為養: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
氣養:
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形養:
主要包括形體鍛煉及體育健身活動。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食養:
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應用范圍較廣,適應人群也較多。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葯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因此,中醫常有「葯膳」之說。
術養:
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生。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就是要強調在養生之道和養生之術基礎上的「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性。例如,甲需要重點形體養護;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一律改變某種飲食結構,或一律靜坐練習氣功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養生需要了。
3、請教中醫看此養生方主要功效。
這屬於東拼西湊,哪裡是什麼養生方?只有傳統的,有出處的,有實際應用,久經考驗的方子,用起來才有意義。
4、我今年16歲,請教一下關於中醫養生的問題?
呵呵,要有自己的堅持,因為每個人在未來從事的都不一樣, 如果那些笑你的人都是 懂中醫,還是一生中都在堅持自己的所作的事情,並且有了一些成就的人,我想他們的建議你可以聽一聽!!!
但是,如果不是這樣的人, 我想,你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啊!!
聽個故事: 母雞下了一個蛋, 小鳥飛過來,哈哈大笑,說:「這么大,你這下的是什麼蛋啊?」
鴕鳥聽到笑聲,跑過來,更是笑的厲害啊,說:「這么小啊,你這是什麼玩意啊!」
一旁的氣筒聽了,大聲叫:「你們不懂別瞎說,我吹了那麼多的氣球,雞蛋我見得多了,母雞的雞蛋是大小的問題嗎? 分明就是不圓啊!!」
呵呵,能知道我要對你說的話吧!
5、中醫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保健,注重的是心靈和身體的雙重保養。
第一,在心靈調養方面,《黃帝內經》中提出要做到恬淡虛無,也就是說保持心態的平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平時可以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來調暢情志。內
第二,身體上的保養,從飲食和鍛煉兩個方面,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寒涼、煎炸、燒烤類的食物,盡量多吃一些平和的食物,並且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全身容的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6、請教中醫養生婦科的大姐大哥們。。。。
你肥不肥,體毛多不,檢查過雄性激素高不,月經正常不?
7、怎樣聯系養生中醫雷師兄?
這種情況是有關系的。
8、對中醫很感興趣,尤其是中醫的養生之道,想找個人請教一些問題
http://www.tcmon.com
這個網站百會幫助度你的!涵蓋了幾乎全回部的中醫知識答
9、請教懂中醫、養生的朋友。
不知道你是男生還是女生,但總的來說,在人體中醫認為左氣右血,左肝右脾,你在冬天感覺到身體四肢發涼,而且以右邊為重,僅僅根據這一點所以懷疑你有可能是脾陽虛,脾主四肢肌肉,脾陽虛不能達於四末,四肢失於溫煦故四肢發涼,還可能兼有飲食不佳,大便不調,乏力,如果是女生還有可能兼有月經不調,多思善慮等表現!
你所用的葯物,具有補脾腎的作用,但溫陽的葯物不多,所以建議你可以再配合食補,比如多吃羊肉,生薑,肉桂等,也可以用上面的葯物泡酒服用!
另外還要加強冬季的鍛煉!應該會很好的!
10、請教中醫養生方面的實用性書籍。
如果真的想研究養生和用於生活當中的話就讀讀《黃帝內經》,《中華書局》今年出版的,16開的,價格80元。實際上《黃帝內經》整本書裡面只有13個葯方,葯方很少。它關鍵是要往裡求、往內求,首先是內觀、內視,就是往內觀看我們的五臟六腑,觀看我們的氣血怎麼流動,然後內煉,通過調整氣血、調整經絡、調整臟腑來達到健康,達到長壽。所以內求實際上是為我們指出了正確認識生命的一種方法、一種道路。這種方法跟現代醫學的方法是不同的,現代醫學是靠儀器、靠化驗、 靠解剖來內求。中醫則是靠內觀、靠體悟、靠直覺來內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