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巧梅養生科普

巧梅養生科普

發布時間:2020-07-17 02:13:16

1、養生菌是什麼?

養生菌是指對人體健康有好處的食用菌類。

蘑菇作為菌類一直深受大家的歡迎,但是食客們喜歡它是由於蘑菇的口味獨特,醫生們喜歡是由於蘑菇能夠入葯對人體有好處,養生人群喜歡是由於蘑菇中富含維D和礦物質可以補充人體所需。

在蘑菇這個大類下,分為許多不同種類的蘑菇,今天就來介紹對人體功效最大的三類蘑菇。

香菇降低膽固醇

香菇作為市面上最面熟的一種菇類,其營養價值也是很高。

香菇中含有維生素D和氨基酸,這兩種元素的成分遠遠高於任何一種水果蔬菜,並且這兩種元素都能夠轉化為分子被人體所吸收。

香菇當中存在的香菇嘌呤能夠降低膽固醇,所以在清洗香菇的時候千萬不能用熱水,一定要用涼水才能完全保存香菇嘌呤的價值。

金針菇降低血脂

金針菇經常是被愛美人士用作減肥的好材料,沒錯,金針菇脂肪含量非常少是可以幫助減肥。

但是金針菇中含有的蛋白質以及多糖核酸能夠降血脂,清除血液里的雜質,對於三高人群來講金針菇也是一個非常健康的食品。

蘑菇被廣大人們喜愛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首先它營養價值高,所含有的營養物質豐富;第二蘑菇的烹飪方法簡單,基本上人人都能做;第三蘑菇的儲藏方式簡單,也不易變質,但是蘑菇雖好還是不要太貪吃,吃過了對人體的胃部會有傷害。

猴頭菇治療失眠

猴頭菇相信是最近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了,以此為原料製作的餅干、米稀、飲料等等也都在超市熱賣中。

而讓它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在治療失眠方面非常能夠有功效,能夠促進人體神經細胞的生長,從而導致平衡腦部血液讓人能夠安睡。

除了治失眠,猴頭菇中豐富的纖維素,還可以有效幫助腸道蠕動,治療消化不良等症狀。

2、那些爸媽朋友圈裡的養生文章,真的靠譜嗎?

是不靠譜的,我們應該告訴父母不要相信。

現在的微信朋友圈都已經被一些騙子刷屏了,如今微信朋友圈什麼最多?有報告顯示,排名靠前的謠言。主題是:健康養生、疾病,其中以養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慮為主題的謠言佔55%。一刷朋友圈,養生謠言鋪天蓋地,在這些養生理論指導下,我們活得小心翼翼,誠惶誠恐,卻依然該脫發的脫發,該早衰的早衰。說到底,還是偽科學養生惹的禍。偽科學主要是指一切宣稱科學、或描述方式看起來像科學,但實際上並不符合科學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識,缺乏支持證據的所謂理論和假設,在朋友圈中,養生偽科學主要指廣泛傳播的關於養生健康的偽科學。

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是為了賺那些老年人的錢而弄出來的,因為老年人現在最想要的就是健康。而這養生偽科學爆款文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在互聯網興起之前,他們誕生在三流情感雜志,報紙中縫廣告以及午夜FM,他們跟進互聯網熱潮,高舉互聯網+旗幟,抱緊微信大腿兒,搖身一變,成為父母朋友圈裡絕對的權威。養生偽科學的內容來自於國外替代醫學信息借鑒和國內健康相關研究信息的部分抓取和放大。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些有科學依據的文章的斷章取義,他們只會用對自己有利的一部分。准備好了文章來源後,大數據造假上場,各大自媒體進行內容輸出之外,還有很多醫葯公司會請寫手,門檻並不高,在各平台搜索養生文章徵稿可以發現不少養生科普類徵稿的群組。我短期瀏覽了家人朋友饋贈的大量癌症偽科學文章,三觀盡毀,最終總結出了偽科學文章的幾大特點,可以讓大家即使看不懂文章內容,也能輕松識別絕大多數偽科學文章。

3、怎樣才能讓中醫科普深入人心

怎樣走好中醫科普之路?中醫專家馬有度教授獻身中醫科普30年的感悟就是要做好「十要」:一要認識到位,感情充沛;二要傳承發揚,提煉精華;三要重在實用,傳授方法;四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五要講究文采,啟發興趣;六要圖文並茂,形象生動;七要典型展示,真人真事;八要區別對象,形式多樣;九要衷中參西,西為中用;十要短小精悍,修改完善。這十要的核心就是,走好中醫科普之路,務必提高對中醫科普的認識,務必提升開展中醫科普的能力。 中醫科普任重道遠,它的歷史使命,除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外,還在於破除封建迷信,弘揚科學精神,尤其像我們這樣一個由封建社會脫胎而來的國度,破除迷信,揭穿江湖游醫騙子的種種欺詐伎倆和冒牌「養生專家」的誤導,顯得格外重要,否則拱手相讓,其結果將是歷史的倒退,百姓健康遭殃;其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自我保健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對中醫養生之道和「治未病」方法有著迫切的需求;第三,中醫葯科技成果要轉化為生產力,走向市場,走出國門,為群眾所用,必須依靠中醫葯科普作為中介——凡此種種無不說明中醫科普的重要。因此,國醫大師鄧鐵濤道出了一句由衷之言——「中醫學呼喚科普」。 做好中醫科普,首先要解決一個觀念上的問題,即是把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放在同等的位置,只有這樣具有兩翼的科學才能騰飛。在很長一段時間,從上到下,普遍存在著一種偏見,重科研,輕科普,不僅有人認為科研是大字輩的「大內科」,科普是小字輩的「小兒科」,甚至認為只有科研上不去的人才去搞科普,更有甚者認為搞科普是不務正業,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例如在「一要」中,馬有度提出:「一個真正成熟的科學家,應該有兩種高水平的著作,一種是高水平的學術著作,一種是高水平的科普著作。」國外研究生畢業,不少都要交兩篇科學文章,一是學術論文,一是科普文章,以考核他們對所學專業的普及能力。因此,真正懂行的人稱科普作家是科技隊伍中的「特種兵」,是什麼都能幹,善於打硬仗的人。從「治未病」的角度講,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上工」。 那麼,解決了對中醫科普認識上的問題之後,然後就是如何提升中醫科普能力。馬有度在其後「九要」中做了十分精闢的論述,主要包括這么幾個方面: 一是中醫科普要突出實用性。例如,馬有度說:「所謂『實』,就是要符合受眾的實際情況,適合受眾的實際需要;所謂『用』,就是你傳授的知識和方法要適合應用,受眾學了之後,拿來就能用。換句話說,讀者讀了你的文章,聽眾聽了你的講座,觀眾收視了你的電視節目,不僅從中學到了自己實際需要的中醫葯知識,而且用得上,可以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對於鋪天蓋地的中醫葯養生保健信息,群眾不僅變得越來越實用,而且越來越實惠,他們沒有過多的要求,只要對我有用就行。所以它要求普及中醫葯知識時,必須切合群眾養生保健實際,切合群眾養生保健需求,與群眾的日常生活和防病治病密切相連,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一定要注重實用性。 二是強調通俗性。通俗是中醫葯科普創作的重要方法,唯有通俗才能普及。這是因為,中醫科普作品的對象非同學術論文,針對的是普通老百姓,屬於外行人,所以一定要從專家的書齋里走出來,讓大家都能讀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對此,馬有度認為,中醫葯科普創作有兩個大忌:一忌教材翻版,二忌論文搬家。要把深奧的中醫葯知識淺顯地表達出來,必須做到通俗,才能使外行人明白,也就是常說的深入淺出。在內容上要適應讀者的需求和理解能力,切忌用過多的科學術語來說教,要多用群眾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知識和比喻說明道理。在結構上,說理要清楚,主次要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規律,切忌故弄玄虛。在語言文字上,簡明扼要,生動活潑,要善於用群眾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來說明抽象的道理,舉群眾身邊實實在在的例子,使讀者感同身受,最容易理解,也最感興趣。另外,中醫葯科普還要求區別對象,形式多樣,圖文並茂,形象生動。 三是講究藝術性。科普作品,不僅姓「科」,而且姓「文」。作為傳播中醫葯科普知識,既要通俗易懂,又要雅俗共賞,要有可讀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讀者,產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使其百看不厭,愛不釋手,從而達到最佳普及效果。這就要求作者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還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為提高趣味性,寫中醫葯科普文章,要善於運用比喻,還可以採取多種方法,聯系寓言典故,成語諺語,來解說醫學道理,啟發人深省,可使作品增添奇異的光彩。 四是重視技巧性。中醫葯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中醫葯科普要善於從傳統文化中去發掘金庫,提煉精華,既要古為今用,又要西為中用,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中西互參,優勢互補。寫中醫葯科普文章,要短小精悍,長文章,報刊難採用,讀者不喜歡,短文章,報刊常採用,讀者也愛看,特別是屬於「豆腐乾」的千字文,大眾尤其喜歡。寫好千字文,馬有度提出了「三精心」的要點。一要精心標題,常言道:「買書看書名,閱報看標題」。標題的錘煉,可以佔到文章50%的效果,尤其是精彩的標題,可以迅速抓住讀者,引起強烈的興趣,使人們產生一讀為快之感。二要精心寫作,這是進行中醫葯科普創作的重點。他論述道:「古代文論中有『鳳頭、豬肚、豹尾』之說,值得我們借鑒。意思是說文章開頭要小巧、俊美,像鳳頭一樣;中心段落要充實、豐滿,像豬肚一樣;最後結尾要響亮、有力,像豹尾一樣。三要精心修改,初稿完成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修改。先讀給親友聽,送給專家審,自己更要反復看,修改增刪。正如馬有度所說:「總而言之一句話:文章是寫出來的,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4、老人家總是被養生謠言給欺騙,該如何讓他們不要相信?

老人家知道養生的一些傳言,一方面是通過同伴互相告知的,另一些可能是看手機上的朋友圈廣告或電視上的保健品營銷廣告。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達到讓父母不再輕信外人說的養生謠言的目的。

第一,設法阻斷他們的信息獲取渠道,或者給他們推薦你信任的養生公眾號。完全讓老人不關注養生可能做不到,既然這樣的話還不如主動給他們推薦正規的養生問題推送公眾號,這樣不僅可以讓老人學習到正確的養生知識,還可以避免他們被騙,亂購買一些不合格的低劣昂貴保健品。第二,要經常灌輸給老人有病要去醫院治療,醫院比所謂的江湖騙子靠譜的觀念。

第三,擺證據。收集一些其他老人被騙的事例說給老人聽,最好是身邊人親身發生過的例子。告訴他們亂服葯或亂使用不合格產品會對身體造成更大損害,不僅花了錢還得不到治療,讓他們免於被蠱惑。

第四,如果有心的話做兒女的可以自己多了解一些關於養生的小知識平時說給老人聽。老人年紀大了,對於身體的保護肯定是處於迷茫且急切的狀態,你要穩住老人的心神讓他們不要亂,自己多了解一些保養身體的方法,這樣老人心裡也會有點譜,畢竟比起外人,父母還是更信任自己說的話。

最後,很多老人家注重養生,不僅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為了不拖累兒女,不想讓自己的身體給他們造成負擔。所以,在此事情上做兒女的要盡量體諒父母,用平和耐心的態度對待他們,不要一味斥責他們無知迷信。

5、微信上很多的公眾號推送養生文章,究竟可不可信呢?該如何判斷?

現在是自媒體時代,養生的文章出自於公眾號的個人見解,並沒有嚴格的科學依據。

6、什麼才是真正的養生?

7、孫樹俠教授主要科普過哪些食療養生知識?

曾經在電視上看過孫樹俠教授的一檔養生copy節目叫「養生堂」,她在節目里科普過關於科學喝水的觀念,」水質偏軟偏硬都不夠好,只有具有黃金軟硬比的天然水質,既適量含有礦物質又不過高;既能補充人體所需礦物質,又不會因為長期飲用高硬度水質而增加身體代謝負擔。「這個觀點對我們家影響很大,現在我們全家都喝符合黃金軟硬比的水了,不但口感好,而且身體的感覺確實也比以前好,原來家裡老人有」四高「,現在各項指標都好了不少。

8、微信科普到底靠不靠譜 眼下,微博,微信朋友圈裡有關養生保健

微信里的保健科普看看還是可以的,但是一定不能認真。特別是推銷保健品的,絕大部分都是誇大宣傳推,銷假冒偽劣產品的。

9、醫學科普,養生辟謠你踩雷了嗎?

每天清晨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早睡早起的七大姑八大姨轉發的各種標題黨式養生文章,喝水時間表、XX地區豬瘟等等,不只是朋友圈,家庭群也是每天被各種養生文章刷屏,如果不回應,還要再私聊專門發給我,生怕我看不到。

其實父母盲目養生,只是為了自己能有個好身體,免得拖累兒女

那今天就列舉幾個常見的謠言,記得轉給爸媽看看,讓他們少花點冤枉錢吧。

吃蘑菇容易導致體內重金屬超標

蘑菇確實有很強的富集重金屬能力,但是現在市場上買的基本都是養殖的蘑菇,這些蘑菇生長在棉籽殼、麩皮等物做成的培養基中,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金屬,超標就更是不可能了。而且蘑菇中含有的多糖能夠抑制重金屬分解,不會被人體吸收,所以放心大膽的吃蘑菇吧。

帶隱形眼鏡不能吃燒烤和火鍋,會因高溫融化致盲

隱形眼鏡雖然薄,但是還是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的,製作合格的隱形眼鏡遇到高溫也不會融化的,如果覺得眼睛干,可以打個哈欠眨眨眼,擠點眼淚就好啦。

吃黑芝麻能讓頭發變黑

防輻射服能幫孕婦屏蔽輻射

正常的家電輻射值很低的,無需通過防輻射的衣服來防護,電器的輻射值都是經過檢驗,符合國家標准了才會出廠,雖然防輻射服能屏蔽手機信號,但測得的輻射值是沒有變化的,更不能說明它能防輻射哦。

與巧梅養生科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