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清明疫情養生

清明疫情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7 00:02:51

1、清明時節的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1、不怒: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郁滯,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2、不妄:
老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慾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人們特別是老年人在春天應適當節制性慾。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3、不靜: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是「動」,切忌「靜」,人們應積極到室外鍛煉,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鍛煉前應喝些熱水、牛奶、蛋湯等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4、不濕:
居室每天中午要開窗通風,被褥和衣服要保持乾燥透氣,春季多穿純棉的寬松衣服,可避免發生濕疹。另外,不要選擇潮濕的地方進行鍛煉,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擦乾。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5、不酸: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葯、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6、不凍:
春季氣候忽冷忽熱,要遵循「春捂」之說,不宜馬上脫下棉衣,換裝時應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先把上衣減掉一些,褲子可晚一些減,下身寧熱勿冷,以助養陽氣。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老年人、有痛經史的年輕女性,初春時要盡量使身體「不凍不寒」。

2、疫情期間清明節能掃墓嗎?

不可以。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階段,疫情遠未結束,輸入風險非常嚴峻。為有效避免疫情期間人員扎堆聚集,減少交叉感染,全力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現就疫情期間清明祭掃服務管理事項通告如下:

1、暫停現場祭掃活動。即日起,全面暫停到轄區內的陵園、骨灰堂、安息堂等場所和非集中安放的零散墳墓的現場祭掃活動。殯葬服務機構、寺廟管理的陵園、骨灰堂、安息堂等,由管理主體代為祭掃。鼓勵有條件的殯葬管理服務機構開設網上祭掃通道。

2、嚴格祭祀管控。禁止在祠堂、祖厝等場所舉行聚集性祭祀活動。嚴禁在任何公共場所焚燒冥幣、紙錢等祭祀用品和燃放鞭炮。各街道、社區要做好轄區內相關場所巡查管控工作。

3、倡導簡約祭掃。廣大居民要積極動員境外、在外經商務工等的近親屬暫不返鄉,避免旅途可能帶來的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提倡採取居家追思、網路祭掃等方式緬懷逝者、寄託哀思。

4、嚴禁上山祭掃。街道、社區會同公安、交警、森林防火、城市管理等部門,在各個上山路口設置臨時防火、防疫檢查站,強化火源管控和上山祭掃人員管控,對不服從管理且教育不聽勸阻的,由公安部門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3、清明到了該如何養生?

早春的街頭,「短袖與棉襖齊飛」的情況並不少見。老人們常說,「春捂秋凍」。清明時節,時暖時寒、乍陰乍晴,因為早晚溫差大,人們在中午有太陽氣溫高時,可以穿著稍微單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還是那樣穿衣,就會感到涼意了。這段時期,不妨採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著裝,最好多穿幾件,有備無患。需要時,還可搭配帽子、圍巾等小配件。

清明時節,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羊肉、雞等;可多食時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蘿卜、芋頭、薺菜等。飲食調攝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對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對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同時還應增加鉀的攝入。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發,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春困是人體一時不能適應季節的變化,發生大腦血流量改變而出現的生理現象。要解決春困,多睡反而不是辦法。因為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之處於抑制狀態,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其實,不妨經常開窗透氣,使室內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適當增加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犯困時,聞一聞風油精、清涼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選擇聽一些動感的音樂等,都有助於保持頭腦清醒。


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松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樹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盡量多活動,使陽氣增長有路。還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別容易感冒,除了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頭疼,還伴有眼癢、流淚、鼻癢等症狀,其實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專家建議,對花粉過敏的人群應盡量躲避花粉;好天氣時將屋內屋外打掃一遍,遇乾熱或大風天氣,可關閉門窗或加掛窗簾;如果天氣許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換床罩、被單。

4、清明節氣如何養生:遵守四個養生原則

1、注意花粉過敏
春季是花粉過敏的高發季節,這時候多數花兒已經開放,花粉的傳播和空氣中的濕度、風速等有著不小的關系,加上空氣乾燥,花粉的傳播就更大了。因此,在春百季的時候,特別是在風大或者晴朗的天氣時,會花粉過敏的人要減少出門或者避免出門,以免出現花粉過敏的情況。
特別是在清明,濕氣會比較重,蕁麻疹和過敏性鼻炎患者還有哮喘等疾病,都是這個季節的高發疾病,更要特別注意。
2、多食用新鮮蔬菜
在清明時節,養生要注意和大自然的同氣相求,要多食用應季和當地生產的蔬菜和水果。水果要和應度季、當地相適應,才能夠幫助人體進行自我調節。在蔬菜方面,要多吃香椿、韭菜和薺菜內等一些春季時令蔬菜,以及蘿卜、山葯、芋頭、紅薯等具有能祛濕和溫胃功效的蔬菜。
3、飲食宜清補
清明正處於溫暖的空氣和冷空氣交替的時候,天氣忽晴忽雨,忽冷忽熱,人的身體往往會因為濕氣的入侵,導致出現四肢發麻的情況,所以在飲食方面,除了要多吃利水祛濕的食物之外,也要適當的多吃一些舒筋和養血的食物。
4、注重養肝
春季是養肝的主要時間,如果能保持肝功能容正常,那麼體內的氣就能運轉正常,保持旺盛的經歷,氣血也就會通常,五臟六腑也能維持正常的運作功能。

5、2020年疫情過後養生實體店好做嗎?

這個也是不一定的,因為開實體店如果裡面賣的商品是居民生活必需品,肯定生意是非常火爆的。

6、清明節養生有哪些原則

推薦一本書《黃帝內經二十四節百氣養生法》這是一本引導我們順應自然,掌握二十四節氣養生精髓的保健圖書。本書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結合二十四節氣不同的氣候特點,進度行深入和詳盡的分析,提出了每年二十四節氣中需要注意的養生問要點和養生方法。
全書共分為二十四個部分,每一部分對應一個節氣,闡述和解答了各個節氣與人體息息相關答的養生要點。在每個節氣的後面,還附有中醫古籍中關於節氣養生的保健要法,從而從衣專食住行上為讀者分析春夏秋冬的養生智慧、一年四季的養生提醒和二十四節氣的養生關屬照。

7、馬上就是清明假期了,但是又是疫情期間,不能出去遊玩,有什麼好的活動也不會虛度假期的?

寫論文(不是),可以在家玩玩拼圖啊樂高啊什麼的

8、清明吃什麼 清明時節的三大養生食譜

 清明養生必吃十種食物
1.螺螄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污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凈、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
2.蝦
「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裡有蝦籽。
3.河蚌
據說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說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為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因而這個時候的河蚌最干凈,肉質也最肥厚,特別脆嫩可口。
4.菠菜
菠菜為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哈佛大學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視網膜退化的危險。貧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湯。視力模糊者可取鮮菠菜、羊肝各500克,將水燒沸後入羊肝,稍滾後下菠菜,並加適量鹽、麻油、味精,熟後即可食用。
5.馬蘭頭
每到清明時節,馬蘭頭特殊的香味最為吸引人。許多野菜都是春天長成,最嫩時也是在春天,像馬蘭頭一旦過了清明,就會逐漸變老,嚼不動了,因此這幾天是最適合吃馬蘭頭的。馬蘭頭的製作最為簡單,只要和豆腐乾乾拌後點上香油即可。馬蘭頭性味辛涼、微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之功效,適合春季養生食用,不但能補充維生素,緩解春困,還對初春常見的咽喉腫痛非常有效。
6.蕨菜
蕨菜又名吉祥菜、龍爪菜。每當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節,正是采蕨的黃金季節。蕨菜吃起來清脆細嫩,滑潤無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熗、炒、打鹵下面條、做成包子餡等,吃法極多。蕨菜營養豐富,有提神、去油膩、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們稱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鮮的蕨菜帶有較重的苦澀味。食用前需要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如果少了這個步驟,蕨菜入口就比較苦了。製作得當的新鮮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作料,便是一道難得的上乘酒菜。此外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吃法是炒肉絲。
7.五穀
清明時節養生要都吃谷類食物,如燕麥、蕎麥、扁豆、薏米、花生、黃豆、咖啡豆、葵花籽等。這些又是種子植物,營養十分豐富,尤其是在清明養生可多吃五穀湯,隨意用自己喜歡的五穀搭配熬湯,或者煮粥都可以。谷類食物可以養肝、除煩、祛濕、和胃、潤腸、補虛、增強抵抗力。
8.銀耳
銀耳是平民補品,但是卻能夠和人參、燕窩等媲美,是女性的最佳養顏食品。銀耳常用來煮甜湯,是不可多得的利水滲濕、養血滋陰、補腦提神、美容嫩膚、補腎強精的保健葯物。而且女性月經不調、大便秘結都可以食用銀耳湯。
9.山葯

山葯在中醫上有極好的贊譽,因為山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保持血管具有彈性,避免動脈硬化,同時多吃山葯可以避免脂肪沉積,減少引起肥胖的原因。另外,在山葯中有一種物質叫做多巴胺,可以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
10.韭菜
韭菜有「洗腸草」之稱,它含有較多的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可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秘和腸癌。清明時分,正值春蔬飄香的時節,人體經歷了漫漫冬季的滋養,此時正應攝入一些當季的鮮嫩青綠色蔬菜,在讓腸胃休息的同時,還可借其纖維素來加速體內油脂與毒素的排出,促進新陳代謝等。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減肥食物。另外,韭菜因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揮發性精油與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其殺菌作用明顯,清明時節食韭有助陽,促生發的效果,還有殺菌消炎、促食慾、降血脂的作用。

9、清明時節如何保養身體呀?

結合學習與自己的體會談三點,希望大家注意:

一是堅持健身運動,但注意方式要柔和
清明節氣前後是高血壓的易發期,高血壓患者要高度重視。外界的不良刺激,長時間的精神緊張、焦慮和煩躁等情緒波動,都可能導致和加重高血壓病的症狀,因此,在調理中,人們應當減輕和消除異常情志反應,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在運動上,要講究適當,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作為首選鍛煉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等。
此外,這段時間雖然各種呼吸道疾病流行,但也不能整天閉門不出,更不能在家坐卧太久。中醫認為「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正確的做法是保持樂觀心情,經常出去到森林、河邊散步,多呼吸新鮮空氣,並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

二是注意保健養生,可以適當進行調理
1.多吃銀耳少食筍
春季保健注重養肝。可以多吃銀耳、薺菜、菠菜等益陽、柔肝、養肺的食品。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而銀耳無毒,能潤肺生津,益陰柔肝。
在這個時節最好別吃筍、雞等傷肝食品。筍性寒,滑利耗氣。人有痛疾,其氣多虛,而食筍則更耗氣,導致氣虛狀況加重,容易因此發病。而臨床上也發現,吃筍後容易引起咳嗽,導致咯血、哮喘的復發。除了不宜吃筍外,雞也少吃為妙。專家稱,雞動風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多吃容易引起慢性肝炎和高血壓等病的復發。
2.不妨喝點菊花茶
清明前後,也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而現代葯理研究認為,菊花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改變心肌缺血的功用。菊花與桑椹同泡茶喝,桑椹有養血柔肝,益腎潤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過,又會使肝木失於滋養,反倒傷肝。因此飲用菊花茶一定要適量。

三是要有良好心態,做到理性面對一切

人在春季都在規劃今年要怎麼辦?在仕途、經濟、地位、名譽等方面都有新的打算,往往導致比上不足心中積火,導致身體失調,建議:要注意身體、心態、慾望的健康,做到這三者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與清明疫情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