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在於運動還是在於靜養?為什麼?
應該靜動結合。
運動可以改變血液中的許多化學成分,產生令人愉悅的化學物質,減輕精神壓力和緊張,讓人感到精力充沛。有人說,如果你希望改善身體狀態,應該從改善精神狀態下手;如果你希望改善精神狀態,應該從改善運動習慣下手。
研究發現,有規律的運動比葯物更能改善糟糕的情緒,不論何種壓抑的心情,可能都會被10公里的長跑所改變。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我們的文化對運動的益處更是不斷強調,今天在任何城市,都可以看到人們在散步、慢跑,或做其他運動,運動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國古代名醫華佗指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醫學家提出「生命亦在於靜養」。
生命在於靜養,也是養生的重要原則,因為靜養可以養精蓄銳,積蓄生命能量,重在保養精神。《內功圖說動靜互根說》指出:「使動而不靜,如浮萍飛羽,無所定止,精必絕,氣必搖,而神必茫。靜而不動,如枵木死灰,毫無生氣,精必頹,氣必餒,而神必倦。」尤其是在當今這樣一個躁動的年代,保持精神的寧靜更是顯得尤為重要。
孔子說:「知者動,仁者靜,動者樂,仁者壽。」那麼,到底是運動好呢,還是靜養好呢?其實,生命就在於動與靜的平衡。動,就是軀體的運動;靜,就是精神的寧靜。動和靜的平衡是自然的法則,也是人體健康的法則,只有做到動靜結合,形神共養,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形神兼養,是中醫養生最重要的特色。「形」是指人的身體生理,「神」即是人的精神心理。古代醫家認為,養形的關鍵在於動,養神的關鍵在於靜。
太極拳、瑜伽等運動,就是動與靜的完美結合,它們都強調軀體動而意念靜。尤其是散步,可能是最接近完美的運動,因為它幾乎適合任何入,而且沒有任何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散步令人愉悅,特別是在好的自然環境中散步;散步能燃燒熱量,鍛煉肌肉,不會損傷身體;散步能促進創造性的思考,促進友愛和交流。此外,慢跑、游泳、滑雪、騎車、打球等有氧運動,也都非常有益身心健康。
(1)中醫養生跑步擴展資料:
運動可以讓我們擁有年輕的動脈血管,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博士曾說過:「動脈是顯示一個人年輕或年老的最佳部位。」現代醫學一直在尋找一些方法,來避免血管的栓塞,但收效甚微。而運動卻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到這一點,因為運動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擴張動脈血管、減少栓塞。
運動還可以讓我們保持肌肉的力量。研究發現,肌肉如果不使用,就會萎縮,並以每天1%的速度喪失其力量,所以要使肌肉有力量,必須不停地使用。在人們的印象中,老年人行動遲緩,似乎無情的歲月帶走了活力,但我們也時常可以見到一些步伐矯健的老人,這是為什麼呢?科學家發現,許多老人的衰弱,並非是由於年邁,而是由於不再運動了。
2、古代養生者認為「樹老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那麼有什麼運動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有什麼運動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如靜脈曲張、肢體麻木、皮膚蒼白、脈搏搏動減弱、感覺異常、肢體功能障礙等。採取一些方法並改變飲食習慣可以改善腿部循環。
不要久坐或長時間站立。長時間坐著或站立會使血液流動減緩,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對健康有害。如果站著或者坐著一個小時以上,應該四處走動幾分鍾以促進血液循環。
經常鍛煉,只要是讓腿部動起來的鍛煉都可以改善腿部血液循環。散步,跑步,騎自行車或者游泳,都是有益於改善腿部血液循環的運動。如果繁忙或者懶僅需保證每周4-5次,每次步行30分鍾也足夠。
穿舒適的鞋子,穿高跟鞋,或者過緊的鞋可阻礙血液從腿部流向心臟。如果目的是改善循環而不是為了時尚,那麼重要的就是要穿舒適的平底鞋或者帶緩沖墊的運動鞋。
穿壓力襪,壓力襪有助於固定腿部組織,幫助血液更好流動,壓力襪有不同的壓力等級,選用時應該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合適的等級。
採取一些營養補充劑以改善血液循環,例如銀杏,每天服用120-240毫克的銀杏葉提取物,也可以幫助擴張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環。深海魚油,含有歐米伽-3脂肪酸,也可改善血液循環。
少吃鹽。鹽會導致身體水腫,這會對靜脈造成壓力並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克,高血壓者,更應在4g以內。
少吃外賣和加工食品,盡量都自己做飯,外賣和加工食品可能含有的營養素較低,卻含有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和鹽。
多喝水,多喝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的循環。
保持健康的體重。額外的體重會給循環系統帶來壓力。遵循均衡的飲食習慣,多吃水果、蔬菜、全穀物、瘦肉等健康食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獲得大量的纖維。
3、如何運動才能做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有氧運動最適合養生,比如打太極拳,乒乓球,慢跑,快走,游泳,有條件的話瑜珈更好。對於大學生,喜歡的用動都可以參加,畢竟身體素質還行,只是在運動的時候注意保護自己,別受傷。
4、養生好的運動方式是什麼?
養生好的運動方式有太極、慢跑、健走等,這些運動的運動量不會很大,但是又能很好地鍛煉身體。
5、中醫養生似乎不大提倡運動,尤其跑步。那怎麼辦,跑不跑?
你哪裡得到的結論?。。我2個月前看中醫,他還讓我要多運動,不要總是坐著。 生命在於運動,這很顯然,每天的運動量要足,不足就不健康,甚至比超過量還不健康。
6、跑步可以去濕氣嗎
體內有濕氣,跑步是可以改善的。
但最有效的還是拔火罐。跑步不適宜在早晨,因為人體經過一晚的休息,不能馬上適應劇烈的運動,一般在下午四五點鍾為宜,如果時間不允許,在睡前兩小時也好。跑步時間在30分鍾以上,能夠達到健身的效果,距離沒有具體要求,跑步初期不要過快,中期適當加速,後期慢跑,讓心率恢復正常,跑步後不要馬上補水,不要喝碳酸飲料。
(6)中醫養生跑步擴展資料:
去濕氣的方法: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運動可以緩解人體的壓力,而且還可以促進器官運作,從而加速排出濕氣。比如跑步、瑜伽、太極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從而增加人體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繫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第3招: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7、中醫保健:早晚跑步各應該注意什麼
晨跑注意事項:
1、起床時間: 設置好鬧鍾,根據不同時節推測日出時間,在完全日出時完成晨跑。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強烈的陽光照射,如果跑到一半大汗淋漓碰上剛出的陽光很容易生病的,而且也會感到疲勞無力。
2、空腹 :晨跑和晚跑相比的好處就是可以空腹進行運動。空腹可以避免跑步過程中腹部出現不適,跑步前可以喝點水,但也不要太多,150ml左右就足夠了。或者選擇在跑步過程中在補少量的水分。
3、熱身:熱身是非常有必要的,清晨人的各方面組織器官還不活躍,在進行運動時必須喚醒身體。熱身動作也要包括拉伸運動,大腿前面的肌肉和小腿的拉伸都要做。
4、跑步過程不要停下來:早晨空腹跑步可以燃燒脂肪,消耗機體有機物,一旦你停下來會感到劇烈的飢餓感,所以累了就換成步行,不要坐下來休息。
5、注意安全:如果有公園或者操場等運動場所那是最好;但如果是跑馬路的話就得留心安全問題,清晨雖然車輛少,但人們闖紅燈的幾率會提高,還有不要帶耳機,這樣你聽不到身邊的情況,而且也會打亂你的步伐節奏。
6、流汗問題:跑步過程出汗不要馬上擦掉,不然水分和無機鹽消耗太對,出汗可以散熱,等汗水快滴落再擦掉就行。跑步完也等感覺不再出汗了再進行洗浴。
7、循序漸進:一開始先步行一段距離,再開始慢跑,或者跑兩分鍾歇一分鍾,等身體微微出汗了再開始跑步。
夜跑注意事項:
1、跑步前四十分鍾不要喝水,跑步中盡量不要大口飲水,實在忍不住了少喝一點潤潤喉嚨即可,不然會胃痛;
2、不要貪涼,特別是在有風的夜晚,出汗之後風一吹特別容易感冒;
3、不要強迫自己的身體,盡力而為,精力充沛多跑,精力不足適量出汗即可;
4、注意自己的膝蓋,如果覺得酸了,一定要活動活動,速度慢一點沒關系,不要傷了自己;
5、跑步之前記得熱身還要做一些拉伸運動,直接去跑步會抽筋;
6、控制速度,跑步健身強調的是保持速度,不要斷斷續續,不要覺得自己使不完的勁然後任性的狂跑,累死(特別對妹子說這一點)
8、為什麼跑步可以治療抑鬱症?
01 跑步可以讓你忘掉煩惱,沒有任何壓力,不用為自己找尋出路,因為路在前方,不用為自己找借口,因為沒有理由!
02 抑鬱一般都會多思,討厭自己的無知、恨自己的怯弱、在乎別人的看法,跑步對於抑鬱來說是最好的治療方式,跑的時候累、跑完了還是累,除了累再無其他!
03 抑鬱來源於精神緊張,跑步的時候肌肉在動、身體在動、神經系統也在動,因此可以緩解情緒,當你不再緊張狀態的時候,全身自然放鬆,不受抑鬱困擾!
一、體育運動可以對身體及精神產生積極的影響!
我認識一個小女孩,她的抑鬱來源於家庭,父母常年爭吵,最後離婚,你說什麼她都懂、她都明白,可是卻總在責備自己,是她的存在讓父母沒有愛情,是她的存在讓父母越來越厭惡這個家,父母離婚的根源就是她,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偷著哭,恨自己,也恨父母,甚至發生過輕生的行為!
父母帶她看了心理醫生,其中一個方案就是讓她每天都要堅持跑步,她說跑步的時候可以什麼都不用想,好像所有煩惱都沒有了,至少在跑的時候大腦處於放鬆狀態,沒有父母、沒有自己,路上柳樹發芽了,一隻流浪貓在抓鳥,一家三口在野餐,她也不自覺的笑了!
我覺得不光是跑步,其它運動也可以,跳廣場舞、打羽毛球,就是釋放心情而已,只要能讓自己開心的都可以試試,心情好一切都好!
二、跑步是控制情緒的一種手段!
我現在沒有抑鬱,我也願意跑步,因為我不想在家裡呆著,什麼1+1,2+2都跟我沒關系了,那個聽不懂話的孩子,再見了,老娘我要跟你分開一段時間,否則最後不是你受傷,就是我氣死!
老公的葛優躺是我完全接受不了的一種狀態,拿著手機躺在沙發上不問世事,而我氣急敗壞的靠吃葯調節心情,算了不看了,願意躺著就躺著吧,再見了,我要跑掉煩惱,找到快樂,等我回來以後全家都靜了,只有老公和孩子的鼾聲!
在我看來跑步是逃避,是放鬆,是尋找,反正比你什麼都不做好,我發現跑步是最好的安眠葯,是最好的安神葯,原來腦子里有一堆解不開的破事,最後導致失眠、抑鬱,跑步後累的自己什麼都不願意想,連做夢都懶得做了!
總結:跑步是放鬆的一種方式,如果不喜歡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可以試著冥想,放上自己喜歡的音樂,想花、想草、想快樂,也可以試著調整自己的呼吸,呼入、吸入、在心裡默數,一隻羊、兩只羊、只要能讓自己放鬆其實做什麼都可以!
9、跑步可以除去體內的濕熱嗎
首先可以觀察一下臉色,如果體內濕熱過盛,面部就會出現油垢,一眼望去,臉就像一張油光紙,又油又亮,用手一摸,感覺有一層油似的。除此之外,臉上還經常會長出一些痤瘡、粉刺,痤瘡很多情況是因為體內濕熱郁積,排不出去,最後在臉上激發出來,這也是我們平時說的痘痘。
看一個胖子有沒有濕熱,還應看他的飯量。濕熱型的人都食慾旺盛,很能吃,但能吃並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處於「胃強脾弱」的病理狀態。體內有濕熱會影響到胃,胃有濕熱,中醫稱為「胃熱濕阻」,胃受熱之後,其功能就會亢進,這時人的飯量就會大增,動不動就會感到飢餓。然而,胃納過旺,就勢必加重脾運化的負擔,脾有「運化水濕」的作用,脾的負擔過重容易造成「水濕內停」。所以,中醫又將這類胖子稱為「胃熱濕阻型肥胖」。
分辨濕熱型胖子,還要看舌。濕熱型胖子舌質偏紅舌,苔黃膩,體內的熱越盛,舌苔就越黃,就好像煮飯的時候火太大,飯就煮焦了,成了焦黃色的鍋巴,如果再不關火,鍋巴就會燒成了黑色。所以舌苔的顏色越深,證明你體內的濕熱越嚴重。
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大小便來判斷自己是否有濕熱,大便太乾燥或者太濕,都是體內濕熱的表現。如果身體里熱重於濕,則大便燥結;濕重於熱,則大便黏滯,小便短赤。濕熱體質的人,怕濕怕熱,對濕環境或氣溫偏高,尤其是夏末秋初濕熱交蒸氣候難以適應。
看一個胖子體內是否有濕熱,還應看他的眼睛,濕熱內蘊,熱灼血絡,這時人的兩眼內就會有紅赤的血絲,不痛不癢,西醫說這是免疫系統的反應。其實,這就是體內有濕熱的表現。
總的來說,舌質偏紅、舌苔黃膩,為濕熱內蘊之象。面垢油光、長痘、舌苔黃膩、脾氣急躁、眼睛紅赤、大便太乾燥或者太濕都是濕熱型胖子的表現。
解決方法:開一些龍膽、石膏、澤瀉一類清熱化濕的葯,吃一些綠豆、冬瓜、苦瓜、蓮子、薏米等清熱祛濕的食物,千萬不要吃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狗肉、牛羊肉等。
還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為日常調理來使用,那就是每天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來按揉,每次1~3分鍾,每日按摩1~2次。這樣做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清熱利濕的作用。
不同原因造成的氣虛,有不同的調理方法;不同的胖子,有不同的養生之道,這就是中醫的辨證施治。
10、跑步鍛煉身體,然而怎麼跑步才能對身體最健康呢?
跑步是日常方便的一種體育鍛煉方法,是有氧呼吸的有效運動方式。跑步過後會很累,切記千萬不要立刻喝水,不可以蹲下或躺下;應做放鬆運動,有利於減少疲勞。
跑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運動方式,但是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來說,並不贊成氣虛虧虛的人去跑步,因為跑步會把氣血集中在四肢上,這樣會導致其他五臟六腑缺血尤其是心臟缺血,在今年6月份杭州就發生一起32歲女子在跑步機上猝死的案例,家屬向健身館索賠100萬元。在比如早年的愛立信總裁楊邁猝死在跑步機上的事件,當然我們也會聽到馬拉松賽也會有類似情況發生,但是這些人本身並沒有西醫所檢測出來的疾病,但是就是因為跑步誘發了血液集中到四肢而導致突發性的問題,這是西醫不能解釋的問題。也就是說跑步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如果您身體虧虛還是走古人的導引之術穩妥。至於什麼時間段跑步比較好,從最新的理論來說是下午4-6點,這個時間段新陳代謝是最旺盛的,但是這個時候可能都在上班,所以晚飯後開始跑步或者慢走是有益的。
跑步鍛煉是人們最常採用的一種身體鍛煉方式,無論在運動場上或在馬路上,甚至在田野間、樹林中均可進行跑步鍛煉。各人可以自己掌握跑步的速度、距離和路線。不過,跑步本身,其實是個相當需要技術的運動!跑步的姿勢不正確,不僅達不到理想的健身效果,還有可能給身體帶來傷害。有人可能有疑問:「跑步不就是比走路快點,跑起來就可以嗎?」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首先,跑步需要用到膝蓋較多,而膝蓋摩擦越多,受傷幾率自然也越高。另外,跑步過程中,每一步的沖擊都可以達到你自身體重的2-8倍,也更容易引起身體與關節的損傷!
跑步姿勢的確很重要,以下是雲富君給出的正確跑步姿勢,看看你做得對不對。。挺直腰板,保持上身一條線跑步過程中,需要伸直你的軀干,讓後背舒服地挺起來,在跑步過程中總保持「跑步身高」。頭部、脖子和背部保持一條直線,雙眼平視前方,不要低頭,也不要來回掃視,這決定了你跑步的效率。有的愛好者特別是青少年,在跑步時喜歡身體左右搖晃,覺得這樣跑起來「帶勁」,其實這樣不僅會增加不必要的體力消耗,而且還會破壞跑步的直線性;還有一些健身房為吸引顧客,在跑步機前安裝電視讓健身者觀看,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這樣會讓健身者抬頭仰視,而且降低安全性。
肩膀、手臂要放鬆保持上半身姿勢,肩膀是關鍵。雖然說跑步是下半身的運動,但手臂的動作也不是可有可無的,手臂的來回擺動能給你前進的動力。最佳的姿勢是雙肩放鬆、自然下垂,跑步時肩膀也要保持水平,胳膊自然微屈,雙手半握拳,手臂應隨步伐盡量前後擺動。跑累時,也注意不要聳肩,可以晃晃肩膀,放鬆一下。
在鍛煉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為限度,跑完的舉例以沒有吃力的感覺為宜。跑步後可能出現下肢肌肉疼痛。這是正常反應,堅持鍛煉幾天後這種能夠現象就會消失平常不運動的老年人跑步應從低強度至四個月後可進行一些測驗,測驗時以12分鍾跑完的距離為計算等級的起點。30~39歲年齡組的人,12分鍾跑完的距離達不到1.5~1.8千米,說明鍛煉水平較差;如能達到1.8~2.6千米,說明鍛煉水平為良好;如能超過2.6千米,即達到優秀鍛煉水平。40~47歲年齡組的人,鍛煉水平較差者每12分鍾跑完的舉例為1.6千米以內;良好者為1.7~2.4千米;優秀者為2.5千米以上。50歲以上的人,較差、良好和優秀者沒12分鍾跑完的舉例則分別為1.5千米以內、1.6~2.4千米和2.5千米以上。一般來說跑步5分鍾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20次/分,跑步10分鍾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00次/分。如果脈率過速,必須減少運動量。
臀部要緊張,抬腿要適度臀部是身體力量的中心,而且是人體最強壯的肌肉,保持一個正確身體姿勢,臀部可高度緊張,給身體一個持續向前的動力。如果跑步中向前彎腰或者過於前傾,那骨盆也會前傾,這會給後背下部造成壓力。對於健身跑愛好者來說,抬腿要適度,不能一味的追求步幅和頻率,應選擇合適的步幅,盡可能每腳都落在身體的正下方。人們在剛開始跑步健身時,總喜歡增加步幅來提高鍛煉效果,其實增大步幅勢必造成騰空時間長、重心起伏大、落地力量重,這樣對人體的震動會增大,久而久之會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腳的落地姿勢要正確,跑步時,腳的落地尤為重要,應用腳後跟和腳中部落地,然後快速向前滾動腳掌,然後前腳掌蹬地離開地面。腳落地時聲音不能太大,要輕而有彈性。不同的跑速對心腦血管的刺激是不同的,慢速跑對心臟的刺激比較溫和。一般來說每一個人的基礎脈搏數是不一樣的,如有的中老年人的心律過緩,晨脈每分鍾才五六十次,而有些中青年人的晨脈卻達到每分鍾七八十次。因此,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素質來決定速度.
有些初跑者會追求跑步的速度。但是過快的速度會導致過大的步幅,每增加10%的步距,就會增加6%的受傷概率。為了速度的快感而不管跑步過程中的受傷,這是不劃算的。所以慢慢跑,縮短步距,你的著地會更輕,沖擊力更小,從而降低受傷風險。慢慢跑,有時候慢就是快,我們的目標是沒有傷病。
只要跑步,無論快慢,都屬於大強度活動,每周累計75分鍾跑步就足以維持健康。你可以一次性跑步75分鍾,也可以分成3次,每次20-25分鍾。當然,進行更長時間的跑步,比如每周累計跑步150分鍾,你獲得的健康收益也將增加。如果你的體力還不夠,無法長時間維持跑步,你也可以採用快走方式健身,如果走的速度在6公里以下,你需要每周累計步行150分鍾,才能維持健康,如果你的快走速度在7公里以上,那麼這時的強度基本跟6.5公里慢跑接近,所以慢跑與快走交替,是一種既增加能耗,又不至於心肺負擔過重的非常值得推薦的健身方式。
遵循科學的跑步才會使我們的身體受益,很多人一提到跑步都認為必須是快跑,才能給身體帶來好處,如果你一開始跑步就選擇快跑,那麼相信你會沒跑幾步就會大喘氣,而且這樣給膝蓋也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這也會導致你的膝蓋會疼痛。健康跑步,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