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學畫畫有什麼好處?
1、兒童繪畫有助於完成視力和動作的發展,促使兒童認知能力的成長。
2、繪畫有助於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3、繪畫可以使兒童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從而獲得內心平衡和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穩定的作用。
4、繪畫可以幫助兒童培養堅韌精神等等。
兒童繪畫是人類從事藝術活動的一個特殊階段,它伴隨兒童成長,反映兒童的天性,表現兒童思維活動,是兒童用於表達思想感情的特殊視覺語言。
(1)學畫有助養生擴展資料:
兒童繪畫的特點:
兒童在繪畫時表現出的各種各樣的特點和所採用的表現辦法與成人有很大的區別。因為兒童對形體、結構、空間、色彩等很多的客觀造型因素還缺乏理解和認識。對孩子來說,繪畫不是學習的任務,而是一種很有趣的游戲。
在畫的過程感受繪畫帶來的快樂,這一切都和兒童強烈的表現欲有關,這種表現欲也是兒童繪畫興趣的反應之一。
在這過程當中不能把成人的東西強加給孩子。應不斷地引導兒童觀察感受周圍的事物,擴大知識面。提高各種能力(觀察力、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等等),讓孩子在感受、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自然地發展,保持這種繪畫的興趣。
2、孩子學畫畫有什麼好處?
每個孩子都有繪畫的潛質,擁有創造和表現的慾望。繪畫對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素質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兒童繪畫有助於完成視力和動作的發展,促使兒童認知能力的成長;繪畫有助於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繪畫可以使兒童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等等。兒童繪畫教學並不以培養少數畫家為目的,而是通過繪畫能力的訓練培養人的智能和悟性,完善他們美的情操和人格。
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術天分,也不管孩子長大後當不當畫家,都應該鼓勵孩子學習繪畫,這對孩子的今天還是明天都有好處。
1、學畫畫鍛煉孩子的感知能力。 繪畫課每次都有新的內容,繪畫應該是孩子距離客觀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種活動。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專門研究不同的觀察方法,並切實對不同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與描述。孩子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2、學畫畫增長孩子各方面的知識。 每畫一張畫,每涉及到一個新的繪畫內容,孩子不僅僅要准確觀察對象的形狀與顏色,更要認真了解每一事物的構造與特徵,分析其外在特徵的形成原因,並大膽設想其可能出現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畫出成功的作品來。
3、學畫畫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在繪畫、手工的教學中,孩子會用自己的雙手接觸到不同的筆、顏色、紙……等各種各樣的工具材料,並在繪畫與製作練習中熟練掌握這些材料各自的特點與不同的用法。
4、學畫畫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美術永遠有新的課題、新的內容、新的方法、永遠需要不斷去嘗試、不斷去感受、不斷尋求自己的觀念與與眾不同的表現方法—這種創造性的思維習慣,應該從小養成。
5、學畫畫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獨立工作的能力。 孩子繪畫時需要自己准備繪畫工具、尋找繪畫素材,繪畫過程中的構思、構圖、造型、塗色、修整……從始至終所有的全過程,都是完完全全獨立完成而且永遠不能和其他人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孩子的童年時代,在獨立思考與獨立工作的訓練上,沒有任何一種活動能與畫畫相比。
3、讓孩子學畫畫有什麼好處
有人認為孩子在幼兒時期有一定的繪畫才能,將來長大了就一定能成為畫家。其實小畫家和大畫家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系。幼兒時期畫得相當出色的孩子,長大後真正成為美術工作者的為數並不多。但是,許多醫生、科學家、建築師和畫家的成才之路卻常與兒時愛畫畫有著密切的聯系。
兒童繪畫有助於完成視力和動作的發展,促使兒童認知能力的成長;繪畫有助於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繪畫可以使兒童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從而獲得內心平衡和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穩定的作用;繪畫可以幫助兒童培養堅韌精神等等。兒童繪畫教學並不以培養少數畫家為目的,而是通過繪畫能力的訓練培養人的智能和悟性,完善他們美的情操和人格。兒童學畫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當然一部分有繪畫天賦的兒童經過科學的教育引導後,會成為藝術家。
4、如何更好的自學美容養生有關的知識
中年女性保健如何養生中年女性保健如何養生1、陶冶情操,調整心理中年女性生活節奏加快,難以保持內心的寧靜和安怡,容易產生精神壓抑,心情緊張,甚至發生神經衰弱,而精神活動與人體生理、病理變化有密切關系。音樂能調節身心,撫慰心靈,使機體新陳代謝旺盛,各種激素的分泌保持平衡。舞蹈、繪畫、書法、賞石、集郵、剪報等,也有類似作用。2、自尋快樂,增強免疫人的情緒中,只有喜是有益人體健康的一種生理活動,研究發現,歡笑時,人體的各個器官能產生協調一致的振動,使神經處於興奮狀態,通過神經調節而促進人體分泌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開懷大笑有助於使心中的郁悶情緒得到疏導,使臉、頸、背、胸闊肌、腹肌反復收縮及放鬆,呼吸功能增強,使人吸入更多的氧氣。肌肉、組織得到血氧的供應,功能得到正常發揮。3、追求新知,防腦衰老追求新知識,不斷學習,會使人感到心理上的滿足和充實。追求新知,可不斷刺激腦細胞,使思維活躍,反應迅速,有助於預防腦萎縮,減緩大腦的衰退速度。4、注重食療,補益腎精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腎精充足,則肢體強勁,身心健康,因此,人到中年,要注意補益腎精,使身體處於旺盛的狀態,如燕窩、銀耳、百合、蓮米、芡實、黃精、蓯蓉、山葯、枸杞、元肉、大棗、核桃等,可根據自身狀況,做成湯粥等食用,既可強身健體,又有利於美容。5、堅持運動,有益健康要保持旺盛活力,身材勻稱,頭發亮澤,皮膚細嫩,運動是最好的辦法。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大腦功能,消耗多餘脂肪,加快新陳代謝,使機體得到充足的血氧供應而青春煥發,身體健康。 此外,中年婦女還要注意適當飲水,定時排便,防止視疲勞,不食霉變食物,戒煙戒酒。6、調節飲食,防骨疏鬆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降低,會出現彎腰駝背,腰腿疼痛,四肢無力等,因此,人到中年要注意調節飲食,預防骨質疏鬆,多吃含鈣及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如魚油、蛋黃、牛奶、瘦肉、禽類、水果等,此外,還要經常曬太陽,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7、充足睡眠,適當美容睡眠充足可解除疲勞,產生活力,還可增強免疫力和抗病力。睡眠不足時,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容易導致多種疾病侵襲,增強患癌症和心腦血管病的機會。人到中年,皺紋已悄悄爬上眼角,適當美容,可使你青春煥發。對於中年女性來說,充足睡眠比美容更重要。首先,心理調整是基礎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那麼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良好的心態更會給人帶來長久的持續的積極的影響。有人遇到事情喜歡從積極的方面去考慮,有人則相反,凡事先看到不利的方面,結果使自己時時不開心,影響了身心健康。人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任何人都會有明顯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變化,但性情開朗的人,會在最短的時間把這種不愉快化解到最小程度,把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臨床上由於情志因素而引發各種疾病的情況時有發生,或患了新疾,或引發舊病。發生在中年女性因情緒不佳、心態不穩經常引發的皮膚問題有:黃褐斑、痤瘡、乳腺小葉增生,甚至可引發帶狀皰疹等,而原有皮膚過敏、濕疹、銀屑病等疾病往往由於長期情緒抑鬱或情緒不穩而復發或加重。心情愉快,性格開朗,不僅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而且還能促進身體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來,使得皮膚紅潤,面有光澤,少發疾病。所以預防疾病的關鍵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關鍵是心理調節。第二,生活調節是保障生活起居有時,工作娛樂有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現代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保障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飲食上不偏食、不吃零食,調配好合理的膳食結構,要粗糧細糧相搭配。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力和造血功能。運動可促進女性荷爾蒙更好分泌 ,喜歡運動的女性相較於不愛運動的女性,往往體內荷爾蒙分泌水平更高,具體表現為月經更加規律,膚色毛發都更有光澤,食慾、性慾等總體需求可能更高。如果女性荷爾蒙能很好分泌,對於提高女性的生活質量有很大裨益,而「功臣」之一就是鍛煉。據美國一項科研結果證實,鍛煉確實能調節改善雌激素的分泌水平。特別是生育過的女性,更要經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每天至少半小時。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跳舞等,使精力更加旺盛、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有滋有味。第三,合理治療是關鍵如果身體感覺有些不適,不是所有狀況都需要葯物治療,只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調節是會從亞健康狀況調整過來的。如果患了某些疾病則要及時就醫,合理調理,尤其女性當皮膚出現了問題,切忌隨便去葯店購買不適合自己病症的葯物隨意塗抹,很多情況原本沒那麼嚴重,但由於治療護理不當而使原本不重的狀況出現了更嚴重的問題。要科學合理的判斷自己的狀況,要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指導,避免因自己的無知而使情況變得更糟。中年婦女如何養生保健呢?《黃帝內經》載,人到了四十歲,五臟六腑以及十二經脈發育至極,開始由盛轉衰;「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現代研究表明,30歲後,每長一歲,機體功能減退1%,40歲後骨質含量開始下降,女性10年減少100%,男性減少5%。不僅如此,從更年期始,女性生殖器有明顯的退行性變,其中卵巢是促使各種改變的中心。女性30歲起,卵巢重量開始下降,45歲左右已減到青春期的一半。40歲起卵巢血管發生老年性硬化,雌激素水平開始下降,至更年期,整個卵巢萎縮變小,質地變硬,動脈分支數目也顯著減少。由此可見,中年是女性生命歷程的轉折點。 故明代醫家張景岳撰「中興論」雲:「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作余強半。」下面是針對中年女性抗衰老及養生保健的幾個方法:首先要保證腸胃好,吃飯香。中醫認為女性生命活動的健旺,全仗陽明脾胃的滋養。女性衰老也是從陽明脈衰開始:「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帝內經》)。陽明脾胃,即人體消化功能的統稱,故消化功能良好,吃飯香,是中年女性養生的關鍵環節。要想腸胃好,主要在於「調」、「養」二字。 所謂「調」,就是注重調理,忌大補禁通下。中年女性雖整體功能減退,但並未虛弱,仍屬壯年氣實之體,形氣俱實,因此貿然進補,反會妨礙機體尤其是消化系統的正常活動,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苦寒攻下的葯物,更不可妄用,否則有損消化功能,反會引發更多的疾病,可謂適得其反,調胃也可理解為「開胃」,消食化積之物是中年女性首選美食。 而所謂「養」,即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按時吃飯,不吃太過辛辣、油膩的食物等等。 其次,爭取充足的睡眠。人體在睡眠狀態下是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而從上文可知,女性40歲左右,雖然月經仍然規律,雌激素水平已有下降,如果不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勢必雪上加霜,從而加速衰老。
5、為什麼繪畫益養生?
繪畫是一門藝術,一門能夠感染人的藝術;繪畫同時也是一種「心神合一」的養生運動。
繪畫前的構思,把對生活的理解、理想和熱愛用「心」去體驗、用「心」去琢磨,這可使人的心志得以良性的鍛煉;繪畫時的心平氣和、絕慮寧神,使自己陶醉在畫面藝術的海洋,可使人忘卻憂愁煩惱,使情緒、精神與美感相通,就會使心情變得達觀、喜悅、灑脫;再加之繪畫時的全身活動,動靜相合,寓動於靜,這對機體的關節、肌肉、血液、都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說,繪畫有陶冶心靈、養心舒肝、活動關節、流通氣血的養生效應。
繪畫的養生效應,已被一些高壽的畫家所證實。《畫論》曾寫道:「黃大痴九十而貌童顏,米友仁80餘神明不衰,無疾而游,蓋畫中雲煙供養也。」畫中的雲煙是指於繪畫藝術境界中所獲得的樂趣。近代繪畫藝術大師劉海粟在90歲時,依然精力充沛、神采奕奕、揮毫自如,有人問他長壽健康的秘訣是什麼?劉海粟回答說:「我的長壽秘訣無他,不過是寫寫畫畫而已。」一語道出有興趣的寫寫畫畫的確是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如為保健而學畫,不必強求畫技的水平,只求專心認真地做,等到養成作畫的習慣,有了作畫的興趣時,其健身養生的效應也便在其中了,其作畫水平也可顯現出來。美國摩西婆婆,70歲才開始學畫,在80歲的時候,舉行過一次個人畫展,轟動了世界,到了90歲時,她還老當益壯,對繪畫興致勃勃。她說:「你只要對你所喜愛的活動發生興趣,時常讓心智保持活動,做你能做的事,你就能延緩老化,獲得健康,便生活有意義、生命有價值。」
6、畫畫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能修身養性,提高個人的省美觀`!
歷來都說畫畫要有天賦,其實不一定是這樣。歷來就有很多大畫家是沒有什麼繪畫天賦的,但是後來之所以成就一代宗師,結實因其繪畫技法久積而形成自己的風格,就向梵高一樣,剛開始的時候是不被世人承認的,但後來直到現在卻成了公認的繪畫大師,一幅畫就價值連城……當然有天賦更好,天賦並不等於天生的稟賦天賦從莫個側面來說跟後天形成有很大關系,給你提供兩個繪畫基礎練習的好方法是本人學畫多年的經驗看你喜歡什麼繪畫,如果想要將來考美術專業,一般以基礎的西洋畫為主就是素描、速寫、色彩等等。這些需要良好的直線線條基礎,用鉛筆或者什麼筆都可以,空閑的時候就畫畫直直的線條很有幫助;如果你喜歡中國畫,這個從根本上和西洋畫的基礎要求不一樣,這個需要很好的筆墨線條功力,要打個好基礎,多寫毛筆書法是個不錯的辦法,中國自古以來說「書畫不分家」嘛。大致上無論你學什麼畫,都不外乎我給你提供的這兩個基礎的練習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順祝開心
為什麼要讓兒童參加美術活動?對於這個問題,至今有許多家長和教師仍然弄不明白。兒童美術教育,並不以培養少數畫家為目的,它是對人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質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讓兒童參加美術活動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為,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兒童借繪畫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從而培養兒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們完美的人格。
人們常說畫如其人,事實上繪畫的確反映人的氣質、性格、愛好和身體健康狀況。兒童繪畫是兒童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不論年齡多小的孩子,都應被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表現力孕育其身、反映其身。兒童通過繪畫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興趣。一個喜歡研究昆蟲的孩子,他能詳細描畫出昆蟲身上的一切細節;一個喜愛機械的兒童,能把機器的零件如齒輪、杠桿、滑輪以及機器組裝的關系憑記憶畫出來,當然所畫與實物相比並不完全一樣,但這一點並不重要,因為兒童只是用圖畫來表現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參與感。
兒童通過繪畫把自己腦海中的意象、心緒以及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表達出來,可以說兒童畫是兒童的全部自我表現,在繪畫中,兒童表現了他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贏要掌握兒童繪畫這把鑰匙。
兒童從出生大約到10歲左右,他們的繪畫表現力和智力發展都是同步向前的。兒童的智力按照一定規律不斷發展變化,盡管每個人之間有相當大的差異,但各個階段總是按一定的順序發展的;兒童的繪畫能力也是按一定軌跡發展的,雖然每個孩子的發展有快、有慢,但發展的次序不會顛倒。比如,兒童3歲以前的繪畫能力主要表現為「塗鴉」,但智力發育早的兒童2歲就能用象徵符號畫人;再如,一個6歲兒童,如果他畫的畫同3歲兒童的圖畫一樣,那麼說明他的智力水平尚處於3歲階段。從這一點上來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不僅使我們認識兒童繪畫自身的水平,還有助於我們去發現兒童表現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單看兒童的作品就可以判斷其智力水平,人的智力發展因素往往是復雜的,對兒童來說,保持情感和智力的均衡是很重要的,如果兒童的表現力有受到約束的跡象,而他的智力發展已到相當高度,則需要給予均衡發展的機會,美術教育將有助這方面的調節。
我有個朋友,她有兩個女兒,兩姐妹都上了大學,一個攻讀工科,一個學習繪畫。她們雖然生活在同一個有文化教養、條件優越的家庭環境里,但因為藝術素質不同,形象思維能力差別很大。有一次學繪畫的妹妹小燕對我說:「我姐真笨!她們書上有個機械圖,她就是看不明白,我給她講,她還是看不懂。」我還有個學生叫朱嘉明,他少年時代是個十分聰明的孩子,畫也畫得好。「文化大革命」後,他由一個初中畢業生一躍考上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學習經濟管理,畢業後在國務院做經濟政策研究工作,提起兒童時期學習繪畫,他說:「小的時候在少年宮學畫畫對我太有用啦!我覺得學畫對一個人的思維發展特別有好處。比如,繪畫要求整體觀察,我從小做作文就從中得到啟發,不管多短的文章,我都能寫得完整,我覺得我比同齡人顯得聰明,如做數學題時,我能從數學公式里看到形象,幫助我理解概念。
身邊這些兒童成長的實例,使我看到了形象思維能力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性,也使我認識了基礎美術教育對兒童來說,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人才發展中的一項必修科目。具體說來,從小學繪畫有以下好處:
⑴發展兒童感知能力。畫畫主要通過視覺和觸覺感受進行,感覺是人發展認識的前提,兒童的認知能力大多依靠形象思維獲得。因此,發展感官,促進智力發展是畫畫不可替代的優勢。
⑵培養豐富的情感。情感是學習的動力,畫畫有利於兒童情感宣洩,使身心發展得到平衡。同時,美育又能陶冶情操,使兒童情感境界得到升華。藝術能使人充實和完美。
⑶培養創造意識。創新意識和能力是未來社會的人應具備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質,畫畫通過創作來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豐富的聯想與想像力,周密的思考與計劃能力,獨特、流暢與變通能力。
⑷發展思維能力。兒童通過觀察進行的視覺思維,是兒童早期的思維活動,他們通過創造視覺符號表現認識,發展智慧,提高形象思維能力,促進邏輯思維發展。藝術活動可以激發多種感知和思維方式。
⑸促進個性發展。沒有個性就沒有真正的藝術創造。美術創造活動體現個體的自身價值,培養自尊、自律、合作動機和自我激勵的品質,培養自主意識和主動精神。
⑹提高運用媒材、技術進行實踐活動的能力。畫畫以動手操作為特徵,新的媒材、技術不僅容易引起興趣,而且可以培養探索學習的習慣和嘗試解決問題的新的可能和途徑。
⑺培養豐厚的文化修養。通過欣賞活動開拓文化視野,了解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文化發展,了解藝術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學習分析、綜合和評價的思維技能,提高審美感受力和判斷力。
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畫畫是一種綜合性教育,它通過感性與理性,動腦與動手、藝術和科技、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在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總之,兒童繪畫的好處有很多,無論是現在,還是在遙遠的未來都是受益匪淺的。
7、學畫畫有什麼用?
一、讓自己夢想成真。
二、考個理想的大學。
三、以後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如果不是這三類,就不要學,因為真的沒用。
聽不見音樂的人以為跳舞的都是瘋子——尼采。
8、孩子學畫畫有這么多好處,你知道嗎
讓寶寶學習畫畫有這么多好處,你知道嗎?
也許你會說,學畫畫就是學習把基本的具體事物畫下來、配色,並培養審美觀而已。其實,除了能夠開發寶寶右腦的能力外,美術對於增加寶寶的自信心、發泄寶寶過剩的精力、情緒表達、舒緩壓力等都有極大幫助,還具有安定精神的效果,對寶寶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繪畫的生理體驗
其實,「繪畫」這兩個字包含著許多必要的生理體驗:
1、從最早的塗鴉開始,寶寶看似無意識的手臂反復動作,其實是一種肌肉運動,奠定日後四肢靈活運作;
2、小肌肉訓練能夠影響手指的力道,如抓、握、按筆等生活能力;
3、給畫命名時,能夠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
四、能畫出具體形象時,寶寶的繪畫能力和視覺、聽覺、觸覺等知覺相結合協調,接著才能發展更復雜、細膩、精密的高度技巧。
4、正是因為畫畫有助於寶寶生理機能的發展,所以在幼兒期,你應適當地鼓勵寶寶盡情地塗鴉。
二、繪畫的知識體驗
在創作中,寶寶還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相關知識,喜歡畫畫的寶寶在認知、學習方面,大多數也都表現得很出色。
三、繪畫的能力體驗
1. 想像力
寶寶往往會運用想像力表達心目中的遐想世界,比如他們會將擬人的動物世界描繪得栩栩如生,或是將設計的交通工具表現得超級萬能,這其實都是寶寶通過繪畫培育玩心,鍛煉思考力的一種表現。
2. 觀察力
教寶寶畫山,最好先讓他去看山。許多寶寶連馬都沒見過,卻得依照要求畫出大人所引導出的模糊的馬的形態。殊不知,多帶寶寶去看、去觀察,寶寶所見的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那樣,他描繪出的不只是馬,還有馬的表情、動態、身體細節等生活情境,不但內容深入具體,而且精細、不草率,更會讓他印象深刻,終生難忘,這是因為寶寶是在用心觀察事物,表達他所見到的感性世界。
3. 創造力
如果寶寶作畫時,是在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況中,隨心所欲地表現,那麼他的作品就很容易反映出他自己喜愛的色彩,表達出他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因此畫面所呈現的形與色,就是他內心的寫照,是他的視覺語言,是絕無僅有的、屬於他自己的作品。
但是,寶寶的創造力最容易受環境影響,寶寶要有獨特的表現,我們就必須接納他與眾不同的想法,培養他獨立思考的態度,這樣他才會有不同的創意表現,才會較具獨創性。
爸爸媽媽要提高對寶寶美術教育的重視,不妨送寶寶一枝畫筆,傾聽他畫中的話,進而借著藝術方面的觀察,多關心及發掘他具體的生活表現和想法,深入他的內心世界,更好地了解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