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瑤族人的養生

瑤族人的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6 20:10:18

1、什麼是瑤族千年瑤浴?

瑤浴被列為世界的三大洗浴文化之一,它既有具備日本溫泉浴的水溫效益,

2、瑤族的習俗特點

1、瑤族的婚俗

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都是適齡男女必說之事。中國傳統,女方嫁給男方,生的子嗣歲隨父親姓,這也成為千百年不變的規定。但在我國少數民族當中,嫁郎嫁女都有一個樣的說法。

2、爬樓

茶山瑤年輕人「爬樓」聚居在廣西大瑤山的瑤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響,在婚嫁上基本保持著傳統習俗。

這里生活在大瑤山的茶山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瑤的小夥子為了尋求愛情,至今流行著的「爬樓」風俗,獨具民族風情。茶山瑤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為兩層木樓。

門面和吊樓部分,雕龍刻鳳,塗油抹彩,好似一頂花轎懸掛山中。清靜的吊樓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動的場所。走進吊樓樓的大門,便會發現 聚居在廣西大瑤山的瑤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響,在婚嫁上基本保持著傳統習俗。這里生活在大瑤山的茶山瑤。

3、嫁女又嫁郎

瑤族自治縣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瑤族自治縣,境內因匯聚著盤瑤、花藍瑤、茶山瑤、山子瑤、坳瑤等5個支系的瑤族而被稱為「世界瑤族之鄉」。

已故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說:「大瑤山的瑤族是全國支系較多,民俗表現最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類研究的兩個民族熱點,其中就有瑤族。世界瑤族研究中心在中國,中國瑤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瑤族群眾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質朴、絢麗多彩的瑤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瑤家婚嫁禮儀,涵蓋了瑤族豐富。盤瑤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後,春節之前,分「嫁女」和「嫁郎」兩種。舉行正式婚禮之前,必須經過擇偶、提親、訂婚等過程。

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親客告辭,男家各送一份「奶頭禮」(亦謂小源禮),即:送岳父母豬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豬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門住一宿,同回後方圓房。

4、瑤族的宗教信仰

瑤族的宗教信仰比較復雜,有些地區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圖騰崇拜佔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區則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教對瑤族影響很大,凡屬喪葬一套祭祀儀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進行,只是其中摻雜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內容。

5、舞蹈

瑤族舞蹈多與宗教祭祀有關,其中最著名的是長鼓舞和銅鼓舞。長鼓舞主要流行於盤瑤支系的瑤族地區。

(2)瑤族人的養生擴展資料:

瑤族的飲食習慣:

瑤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紅薯等為主。日常菜餚有黃豆、飯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利用「鳥盆」捕捉候鳥,腌制為酢,是款待貴客的美味佳餚。

桂北地區的一部分瑤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葉煎湯,佐以生薑、辣椒、食鹽調味,趁勢沖泡炒米、炒豆、米花之類同飲,具有特殊的風味。

瑤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牆瓦屋。房屋一般是一棟三間,中為廳堂,兩側房前部為爐灶或火塘,後部為卧室,屋前屋後,分設洗澡棚或豬牛欄。

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幾個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務農為主,實行輪耕,兼營狩獵、捕撈與採集,手工業較發達;聚居區出產優質紅米和葯材。

過去,瑤族常在米粥或米飯里加玉米、小米、紅薯、木薯、芋頭、豆角等。有時也用「煨」或「烤」的方法來加工食品,如煨紅薯等各種薯類,煨苦竹筍、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區的瑤族,有冷食習慣,食品的製作,都考慮便於攜帶和儲存,故主食、副食兼備的粽粑、竹筒飯都是他們喜愛製作的食品。勞動時瑤族均就地野餐,大家湊在一塊,拿出帶來的菜餚共同食用,而主食卻各自食用自己所攜帶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種瓜類、豆類、青菜、蘿卜、辣椒,還有竹筍、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黃花等。瑤族地區還盛產各種水果。蔬菜常要製成乾菜或腌菜。雲南的一些瑤族喜歡將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鹽白水煮食。

有的直接用白水煮過之後,蘸用鹽和辣椒配製的蘸水,以保持各種不同蔬菜的原味;肉類也常要加工成臘肉。廣西的瑤族烹調肉類一般用干炒、水煮,放鹽調味,用佐料的較少;而肉類則要做成味道十分濃郁的菜餚,鮮肉或臘肉,先炸烤焦黃,然後再煮。

瑤族人喜愛吃腌制食品。「鳥酢」,是瑤族獨具風味的著名食品,用鳥肉腌制而成。將捕獲的鳥去毛洗凈、晾乾,拌以米粉及食鹽,放入一個小口瓦壇內,用芭蕉葉封住壇口,數日後即可取食。瑤家人常用「鳥酢」來招待貴客。有時,還用這種方法腌制豬、牛、羊肉等。

瑤族人也喜歡吃蟲蛹,常吃的有松樹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瑤族人還喜歡利用山區特色自己加工製作蔗糖、紅薯糖、蜂糖等。

瑤族人大都喜歡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紅薯等自釀,每天常喝2、3次。雲南瑤族喜用醪糟泡製水酒飲用,外出時,常用竹筒盛放飲時對水。

瑤族還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認為這種茶有提神、清除疲勞的作用。很多地區的瑤族喜歡打油茶,不僅自己天天飲食,而且用油茶招待賓客。逢清明節時,各家各戶都要做染色花飯吃。

參考資料:

網路-瑤族

3、百科全說 瑤族長壽的養生密法

瑤浴 用他們很老的葯方 每天或定期泡澡,增強人體免疫力,瑤族人吃的喝的也比較環保天然,無污染

4、瑤族葯浴

「瑤」自名門,「浴」出天下

SPA一詞雖然源自拉丁文、流行於20世紀末,但中國人以沐浴養生的歷史卻淵源悠長。中國人的沐浴由最初的自然現象成為一種禮儀始於殷商時期,到了西周已成定製。當時的沐浴與人們的生活行為規范密切聯系在一起,形成了從宗教人生禮儀向達生延命、世俗享樂過渡的多層次內容。
古代沐浴木桶是最為普遍的器具,其次是陶缸和銅盆。這種使用容器沐浴的方式又叫湯浴,按照用料種類分有以下幾種:花浴、香湯浴、中草葯浴、奶浴、雪浴、天浴等。「香湯浴」和「中草葯浴」最為普及,多由鮮花、香料、中草葯、牛奶等調制而成,具有香身、潔身、修身、嫩膚、美膚、美體及治療疾病的功效。白居易《長恨歌》中對楊玉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描寫,便是中國古代「SPA」文化最真實的寫照。
「瑤浴天下」瑤族葯浴,繼承古代「SPA」傳統,根據現代人身體狀況,融合多種中葯材的功效,幫我們的身體安然面對季節轉換。
由於日照、空氣的特殊性,草葯對人體特別有益,把這么多草葯加以調配並應用到美容保健項目中對於增強身體免疫力、補充肌膚所需營養、滋潤肌膚均有很好效果。

隨著SPA概念的不斷延伸,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代人對生活質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是因美麗而去SPA,更多的人是為了健康而去SPA。通過什麼樣的SPA才能滿足現代都市人的需求?這個周末,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走進了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東川路27號的台灣魅力美容院。

SPA一詞源自於拉丁文「Solus Por Aqua」(Heath By Water)的字首,Solus = 健康,Por = 經由,Aqua= 水,意指用水來達到健康。21世紀一種「歸零」的心理出現在美容觀念中,人們從自然中尋找靈感元素,崇尚時尚追求返璞歸真天然,SPA掀起了美容業的又一熱潮。不過除開簡單的護理范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療法之所以能如此盛行全球,尤其是歐美等先進國家,蓋因現代文明繁忙的生活,人們天天身受種種無形的壓力而產生疲倦厭煩,渴望回歸大自然,而水即是人類最熟悉最親切的自然體,人類生命來自母體內羊水的孕育,之後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時時刻刻無法與水分離:無論是體內補充水分以促進新陳代謝,還是體外的清潔沐浴,甚至是精神上也要學習水流不息的意志力。水之於我們人類,是無可取代的生命源泉!沒有水活不成,有水才會有生命。

在水療過程中,水對人體的功效可分成四個重要層面:1、熱度方面(溫度);2、機械方面(水壓、噴嘴);3、生化方面(滲透);4、流體的靜壓力(人體在水中的重量)。
溫度對人體的功效。水之用於人體的主要生理功能在於改變體溫。水能夠迅速改變皮膚的溫度。當一個人裸身置於攝氏 25度的空氣中與25度的水中時,臨床經驗告訴我們,在水中寒意傳達的速度比同溫的空氣里更迅速。沐浴時,如果水溫高於體溫,身體的溫度便下降。同時,蓮蓬頭與其他盥洗器具會強化這種現象。使用蓮蓬頭會造成血管舒張,會引發熱度流失。短暫運用冷水沖洗(例如使用JET SHOWER),會有增進肌肉協調與運動的功能,繼之而生的是增加新陳代謝的活動與增加體溫。此種繼之而生的能增加新陳代謝的活動,就是變化的一部分,這種變化被稱之為[反應]。反應不僅僅是由溫度與機械刺激形成,而化學刺激也有輔助功效。對於身體全身與局部使用冷水的有益功效,就是反應的結果。
人體皮膚的平均溫度為攝氏 33.9度(華氏93度)。當體溫發生變化時,可獲得以下的功效: 1、刺激的功效: 臨床經驗顯示,在治療暈厥患者時,在患者臉部與胸部潑灑冷水刺 激,要比用其他任何刺激辦法都快速有效。
2、安撫的功效 :說水具備這種相反的效果,似乎有點荒謬;然而,即使連外行人都明了,水溫介於 37.8攝氏度與38.9攝氏度時,具有安撫情緒的效果。
3、調和的功效 :增進食慾與消化功能,是水療的另一種結果。[溫暖]與[寒冷]的解釋因人而異;亞洲的顧客可能覺得33攝氏度的水溫很溫暖,可是換了歐洲人,水溫可能要到38攝氏度,才會有溫暖的感覺。

不同的水溫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 :
1、循環的影響: 當冷水灑在身體皮膚表面時,人體周邊血管會收縮,血液被迫流入體內更深層的區域,主要在骨骼肌肉區。
2、心臟的影響 :大量使用冷水會降低心跳頻率,可能會增加心臟血管組織的協調性。使用熱水會增加心臟負荷,因為使用熱水時,周邊血管大量擴張,血液流動速率必然加快。
3、血壓的影響 :使用冷水治療,當 [反應]發生初期,會造成血壓上升,隨後便又會下降。然而,由於周邊血管的協調性增加,血壓並不會立即降至治療前的標准。使用冷水按摩或盥洗用具噴出冷水時,皮膚所受的機械刺激會使血壓上升。若大量使用熱水,通常在使用初期,血壓會有一段短暫的上升時間,隨後便又會下降。
4、呼吸的影響 :第一次用冷水為病患進行水療時,患者受到刺激後,會倒抽一口氣,呼吸加速,呼吸頻率會持續增加,呼吸動作的深度較平常大。但患者對高溫熱水的反應卻不似冷水浴。熱水浴傾向增加呼吸的頻率,但呼吸動作全程的深度仍淺。
5、皮膚的影響 :冷水浴會造成肌膚蒼白與皮膚彈性纖維的收縮,造成皮膚表面隆起類似雞皮的顆粒反應,俗稱 [雞皮疙瘩],蒼白之後,皮膚表面隨即泛紅,觸覺的敏感度反射活動消失。高溫的熱水浴也會產生類似反應,但皮膚不會那麼蒼白,產生過度性雞皮疙瘩的程度也不似冷水浴強烈。溫水浴不會像冷水浴一樣,在沐浴初期,皮膚表面形成蒼白的現象,但皮膚卻會逐漸變紅。高溫的熱水浴會降低觸覺的敏感度,但適度的溫水浴反而會增進皮膚觸覺敏感度。當然,熱氣會刺激汗腺活動,如果一次持續進行30-60分鍾的熱水浴,可能會消耗2-3公斤的汗水。
6、新陳代謝的影響 :冷水浴可增進功能性與基本新陳代謝作用,增加吸入氧氣容量。隨冷水浴而產生的機械性刺激,更強化這類效果。據說,沐浴四周的溫度越低,接受冷水浴的時間越快。如果熱水浴的水溫夠熱,沐浴時間夠長,足以升高人體的溫度,那麼熱水浴也具有增進人體基本新陳代謝速率的功能。雖然吸入的氧氣與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減少,但氧化氮的含量卻增多。這此沐浴的水溫都會使尿液分泌減少,血壓卻上升。
7、肌肉的影響 :短時間的冷水浴會加強隨意與不隨意肌的活力、協調與功能能力,同時還會增加熱能能力,同時還會增加熱能與氧化,但長時間的冷水浴最後卻會造成僵硬、與因為功能能力流失而形成的發抖現象。長時間冷水浴帶來的機械性刺激,傾向於降低這些效果。高溫但時間短暫的熱水浴對肌肉形成與短時間冷水浴同樣的效果,可是在程度上卻不盡相同。

5、瑤佬神方為什麼要強調瑤族養生文化?

強調瑤族養生文化是因為繼承了歷史悠久的瑤族健康體系。

6、瑤族,瑤族的聚居地區,風土人情和名族習慣

瑤族居住地區多為亞熱帶,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間,村寨坐落周圍,竹木疊翠, 風景秀麗。因其生產方式、居住,服飾 和經濟生活、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又有「盤瑤」、「山子瑤」、「頂板瑤」、「花籃瑤」、「過山瑤」、「白褲瑤」、「紅瑤」、「藍靛瑤」、「八排瑤」、「平地瑤」、「坳瑤」等稱謂之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省。瑤族分布的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區。瑤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支系比較復雜,各地差別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話。通用漢語或壯語。歷史上沒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1982年中央民族學院語言研究所苗瑤語教研室盤承乾、鄧方貴、劉保元等以拉丁字母為基礎,並根據1957年12月,國務院討論通過的《關於少數民族文字方案設計字母的五項原則》,設計了一套瑤族勉語的文字方案(草案)。美國等一些國家的瑤族,在1983年也以拉丁字母形式創造了瑤文。但與我國的瑤文字母略有些不同,於是在1984年4月底5月初,美國、泰國瑤族曾經派了一個代表團來華,與我國瑤語文工作者商討統一瑤文字母問題,並取得了一致意見。現在中國、美國、法國、加拿大、泰國等有不少瑤族會使用統一的瑤文互相通信往來,進行文化交流。於是瑤文已成為世界性的瑤族(勉語)文字了。但瑤文還處於試驗階段,還有待於普及和推廣。 瑤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由於長期與漢、壯、苗等族接觸,各地瑤族一般又兼通漢語,部分兼通壯語和苗語。 線粒體mtDNA只隨母系遺傳。人類線粒體mtDNA分兩大類,一類是N型,一類是M型。西方白人幾乎全部是N型。中國人是由古亞洲人和新亞洲人混血構成。一般認為古亞洲人(典型的為蒙古族人和泰國印尼柬埔寨土著)線粒體是M型,新亞洲人是N型。瑤族是中國N型比例最高的民族,達90%以上。其次是壯族。
民族歷史
關於瑤族的來源,說法不一,或認為源於「山越」,或以為源於「五溪蠻」,或認為瑤族來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數人認為瑤族與古代的「荊蠻」、「長沙武陵蠻」等在族源上有淵源關系。 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後,採取遷「謫戍」民於邊疆民族地區的政策,從中原派大批漢人進入長沙、武陵蠻地區,帶來了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這些地區生產的發展。西漢時,武陵蠻地區的蠻人按丁計稅,到了後漢仍對蠻族徵收「徭稅」。永和元年(136),由於「徭稅」過處重,包括瑤族先民在內的武陵蠻紛紛起義。 南北朝時,瑤族先民已分布到「東連壽春(今安徽壽縣),西通上洛(今陝西商縣一帶),北接汝潁(今河南東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廣大地區。這一時期瑤漢經濟文化交往密切。唐代瑤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及廣東、廣西境內,史稱莫徭蠻。莫徭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宋王朝對瑤族地區採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加以控制,部分瑤族地區在土官或土酋的統治下,加速了封建化的進程。 在瑤族的歷史上,有一次重要的遷徙。元朝時期,官員派人前來征稅,當地瑤民熱情款待,以至官員忘了回衙,衙門誤以為瑤民殺了前來征稅的官員,故派兵前來剿殺,瑤民被迫遷徙分轉各地,臨前將牛角分成十二節由十二姓掌管,相約千年之後再回故地。 元、明、清時期,瑤族的分布已遍及廣西、廣東以及湖南西南部和雲南、貴州的部分山區,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發展較快的地區已接近漢族地區的水平,而偏遠地區的瑤族「隨溪谷群處」,甚至不從事農耕,以獵山獸為生者,一部分尚處於原始社會發展階段。由於封建王朝剝削、征剿屠殺,明末清初,部分瑤族逃至越、老、泰等國邊境。至20世紀70年代,在越、老、泰等國的部分瑤族分別遷徙到美、法、加拿大等國居住。 歷史上,瑤族和苗族有密切的親屬關系,同源於秦漢時的「武陵蠻」部落。大約在隋代,居於現在湖南、湖北 一帶的瑤族和苗族已分化成兩個族群。雲南的瑤族是明、清以後分別從兩廣和貴州遷入文山境內的。以後又分遷到紅河流域和墨江、勐臘等地。雲南的不少瑤族不僅會說本民族的語言,還兼操漢語、壯語和苗語,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風俗習慣重要節日
瑤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紅薯等為主。日常菜餚有黃豆、飯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利用「鳥盆」捕捉候鳥,腌制為酢,是款待貴客的美味佳餚。桂北地區的一部分瑤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葉煎湯,佐以生薑、辣椒、食鹽調味,趁勢沖泡炒米、炒豆、米花之類同飲,具有特殊的風味。瑤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牆瓦屋。房屋一般是一棟三間,中為廳堂,兩側房前部為爐灶或火塘,後部為卧室,屋前屋後,分設洗澡棚或豬牛欄。 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幾個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務農為主,實行輪耕,兼營狩獵、捕撈與採集,手工業較發達;聚居區出產優質紅米和葯材。 過去,瑤族常在米粥或米飯里加玉米、小米、紅薯、木薯、芋頭、豆角等。有時也用"煨"或"烤"的方法來加工食品,如煨紅薯等各種薯類,煨苦竹筍、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區的瑤族,有冷食習慣,食品的製作,都考慮便於攜帶和儲存,故主食、副食兼備的粽粑、竹筒飯都是他們喜愛製作的食品。勞動時瑤族均就地野餐,大家湊在一塊,拿出帶來的菜餚共同食用,而主食卻各自食用自己所攜帶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種瓜類、豆類、青菜、蘿卜、辣椒,還有竹筍、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黃花等。瑤族地區還盛產各種水果。蔬菜常要製成乾菜或腌菜。雲南的一些瑤族喜歡將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鹽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過之後,蘸用鹽和辣椒配製的蘸水,以保持各種不同蔬菜的原味;肉類也常要加工成臘肉。 瑤族人喜愛吃腌制食品。"鳥酢",是瑤族獨具風味的著名食品,用鳥肉腌制而成。將捕獲的鳥去毛洗凈、晾乾,拌以米粉及食鹽,放入一個小口瓦壇內,用芭蕉葉封住壇口,數日後即可取食。瑤家人常用"鳥酢"來招待貴客。有時,還用這種方法腌制豬、牛、羊肉等。 瑤族人也喜歡吃蟲蛹,常吃的有松樹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瑤族人還喜歡利用山區特色自己加工製作蔗糖、紅薯糖、蜂糖等。 瑤族人大都喜歡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紅薯等自釀,每天常喝2、3次。雲南瑤族喜用醪糟泡製水酒飲用,外出時,常用竹筒盛放飲時對水。 瑤族還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認為這種茶有提神、清除疲勞的作用。很多地區的瑤族喜歡打油茶,不僅自己天天飲食,而且用油茶招待賓客。逢清明節時,各家各戶都要做染色花飯吃。 宴客有號稱"瑤家三禮"的"敬茶洗澡接風酒;全寨公宴貴賓的"碗酒串肉";山珍野味雜陳的"獻鮮";以名珍"水龍腸"接風的"龍腸席"等。此外,還有調解民事糾紛的"上門掛紅酒",宣布斷交攆人的"炒豆煮蛋"。 其中,不少食俗頗有意趣,例如求婚帶一包肉和兩葫蘆米酒,女方同意便收肉不同意則刺破葫蘆;擇婿常有"埋蛋"之舉,視其變化決定取捨;姑娘出嫁向鄉鄰分贈焦黃豆;離婚儀式為"破竹筒",離婚雙方各提一筒酒,交換飲畢砍破竹筒後就此和氣分手。 崇拜盤瓠的瑤人禁食狗肉和龜肉;崇拜密洛陀的瑤人禁食母豬肉和老鷹肉;絕大部分瑤人禁食豬肉和蛇肉;產婦分娩後頭幾天禁食豬油;祭神忌用狗、貓、蛇、蛙;獵獸後必須先祭奠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瑤族一般不與外族通婚,招贅習俗較為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戀愛較為自由,利用節日、集會和農閑串村走寨的機會,通過唱歌形式,尋找配偶,雙方合意,即互相贈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需徵求父母同意,請媒說合,方可結婚的。 瑤族的喪葬因地區和支系不同而異。如「勉支」大都行土葬。「布努支」過去興岩葬,現行土葬。「拉珈支」瑤族成年人行火葬、未成年人行土葬、嬰兒行掛葬。連南八排瑤人死後,行屍體綁於椅子上。出殯時,抬轎似地將屍體抬至墓穴入棺,人們稱為「游屍葬」。 瑤族的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春節、達努節、中元節、社王節、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廣西都安瑤族的達努節比較隆重,相傳是紀念先人反抗土司斗爭的節日。盤王節,俗稱「跳盤王」、「還盤王願」。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時為農歷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戶、數戶或一村進行。主要儀式由師公跳神祈禱,唱盤王歌,跳長鼓舞,禱告盤王(盤瓠)保佑賜福。盤王節,一般是自稱「勉支」的瑤族的節日,十分隆重。 瑤族自己的節日有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里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五嶺山脈的瑤族,節日里喜作豆腐圓,包「荷包紮」。盤王節每隔若干年才舉行一次。過去過盤王節時,都要大量宰殺牲畜,進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進行,一般都選在農歷三月,屆時青年男子要上山圍獵,下河捉魚;婦女則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飯。花籃瑤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塊肉和一團粑粑給狗吃,名為祭狗,然後家人才能進餐。他們認為谷種是狗帶來的,先祭狗是預禱五穀豐登。節日菜餚要豐富多彩,除雞肉外,還有河鮮和捕獵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節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耍歌堂是連南排瑤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大型娛樂活動,多在農歷十月十六日以後進行,時間的長短各種不一,約為3—9天。屆時家家備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並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

7、瑤族人有什麼特點?

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人口213萬(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瑤族人自稱「勉」、「金門」、「布努」、「拉珈」、「炳多優」等,因經濟生活、居住地區和服飾的不同,又有「盤瑤」、「過山瑤」、「頂板瑤」、「白褲瑤」等30多種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復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口頭文學極為豐富。

節慶、禮儀食俗 瑤族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里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五嶺山脈的瑤族,節日里喜作豆腐圓,包「荷包紮」。盤王節每隔若干年才舉行一次。過去過盤王節時,都要大量宰殺牲畜,進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進行,一般都選在農歷三月,屆時青年男子要上山圍獵,下河捉魚;婦女則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飯。花籃瑤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塊肉和一團粑粑給狗吃,名為祭狗,然後家人才能進餐。他們認為谷種是狗帶來的,先祭狗是預禱五穀豐登。節日菜餚要豐富多采,除雞肉外,還有河鮮和捕獵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節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耍歌堂是連南排瑤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大型娛樂活動,多在農歷十月十六日以後進行,時間的長短各種不一,約為3—9天。屆時家家備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並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鳥鮓」是待客的上等菜。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在達山瑤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里,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
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過去瑤族人為了得到鹽曾付出過很大代價。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8、瑤族的風俗習慣

雲南 瑤族民俗風情
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的瑤族共有213.4萬多人,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國南方的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得天獨厚的植物、動物、礦藏等資源。如有「綠色寶庫」之稱的江華瑤山,號稱為廣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國、「杉木之鄉」的金秀大瑤山……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復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口頭文學極為豐富。
瑤族的自稱有勉、門、敏等63種,他稱有390種,如盤瑤、藍靛瑤、紅頭瑤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數瑤族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狩獵、捕魚和農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瑤錦、瑤服,古老的傳說,動聽的瑤歌,優美的舞蹈,獨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瑤族婦擅長織染、刺綉,服飾花紋圖案精美,富於變化。支系稱謂大都以服飾而定,如頭飾內以板支托者,稱頂板瑤;穿靛藍衣服的稱藍靛瑤。瑤族語言支系復雜,有多種方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瑤族為了紀念先祖,農歷10月16日定為「盤王節」瑤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風神等,對生活和生產中的活動也要佔卜吉日、祭祀神靈。瑤族宗教信仰復雜,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異。
【禮儀】
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與漢族地區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凡是進入瑤家的客人,都會受到尊重和熱情款待。饒有風趣的「掛袋子」與「瓜簞酒」,是瑤家待客的典型禮節。客人到了瑤家,只要把隨身攜帶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掛鉤上一掛,就表示要在這家用餐。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留客人在家裡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到別處去,吃飯的事往往落空。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山珍野味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客席上,金黃厚實的臘肉奉為上品,主人會熱情地把大塊臘肉夾給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應當接受,這樣主人才會高興。
瓜簞酒是瑤家招待客人的特製酒。這種酒用糯米製成。它釀成糊酒後,摻上清泉水或涼開水,飲用時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連液帶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時,由家裡最年輕的姑娘斟酒盛飯,主人則頻頻向客人夾菜敬酒。此時,客人不必拘束過謙,應大大方方開懷暢飲。這樣,主人認為客人看得起瑤家,就會越發高興,備加親熱。如果拘謹見外,反而不受歡迎。
在達山瑤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里,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 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服飾】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過山瑤」、「紅頭瑤」、 「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於刺綉,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綉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發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綉有花彩紋飾。男子則喜歡蓄發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 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標志著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
【習俗】
到瑤家做客,還要懂得當地的禁忌,否則會引起主人的反感。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為象徵喪事;忌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不能坐主婦燒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傘」,言及「雨傘」時,要說「雨遮」,因「傘」與「散」諧音;遇人伐木時,忌說「吃肉」、「死」之類不祥之語等等。
崇拜盤王的瑤族過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瑤族過去則禁食母豬肉和老鷹肉。湘西南辰溪縣農歷七月五日前禁食黃瓜。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有的地方產婦生產後頭幾天禁食豬油。瑤族祭神,一般用豬、雞、鴨、蛋、魚等食品,忌用狗、蛇、貓、蛙肉。
【婚俗】
男女青年社交自由,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並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但不與他族通婚。家庭組織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舅表婚。同姓通婚不忌諱。藍靛瑤上門入贅較盛行,白頭瑤流行「搶婚」習俗。
瑤族實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般不與他族通婚,網氏族五代以外即可結婚。婚姻有的由父母包辦,也有自由戀愛結合的。由父母包辦婚姻者,往往幼小就被父母許配他人,假如父母已經死亡,便由兄嫂、叔伯作主。自由選擇配偶的主要方式是對歌。
對歌一般在春節和外寨青年男女來本寨踩歌時進行,也有本寨青年男子相互邀約到友鄰村寨對歌。對歌地點一般選擇在村寨附近,屆時男女各為一方,以彼問此答方式進行對唱。山歌曲調簡單,但歌詞復雜,視男女對歌感情深度而變化。經過集體對歌的觀察、比較、考慮後,若某一小夥子對某一小姑娘發生好感,便可與小姑娘單獨對唱,但地點只能在眾人所能見到的地方,雙方有了一定了解後,男方即向女方透露求婚意見,如雙方情投意合,便可相互贈送小件飾物作為信物。在部分地區的瑤族中,互贈信物時小姑娘要咬小夥子的胳膊,倘若小夥子的胳膊被咬而積濃,則表示有緣,否則婚姻難成。
對歌是長期流行在瑤族社會中的一種自由婚姻形式,因而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便逐漸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守的規則。如同村寨青年男女不能對欲,老人在場不能對歌;自己家中的人更不能對歌;男女二人不得單獨或在僻靜地方對歌等。瑤族婚姻盛行說媒,即使是通過對歌選擇的情侶,也要通過說媒訂婚。說媒時通常由男家選派媒人向女家遞送煙葉,以示求婚,此即調之「問煙」,女方父母收下煙葉,則表示同意求婚,如果退回煙葉,則表示拒絕。也有通過對歌選擇,然後說媒而結婚者。
瑤族婚姻中,舅父享有優先娶外甥女為兒媳之權,只有舅父無子時才能嫁與別人。家中有長女出嫁,要由舅父舅母為之主持婚禮,次女出嫁便由大姐和姐夫主持婚禮,並由大姐為之梳頭。家無男嗣者,普遍實行招贅上門。寡婦一般受到社會同情,且可以改嫁,如系缺顧者,財產由原夫兄弟平分,寡婦可以帶走屬於本人的私房物。維持瑤族家庭婚姻生活的准繩是習慣法。未婚男女私通,如被發現,須請「瑤目」殺雞為之「洗臉」認錯,如女方懷孕生子,一般即結為大妻。有婦之夫與未婚女於通姦懷孕,男方可納為妾,反之,男子則要受罰。有婦之夫與有夫之婦通姦,被本夫發現,便由「瑤目」罰通姦之夫五元半開(解放前雲南通行的一種貨預),歸之本夫;繼續與人通姦,則受重罰。離婚被瑤族視為嚴重的事情,雙方實在不能和解時,須由「瑤目」斷處,否則會受到寨民的譴責。雙方自願離婚者,離婚時,當事雙方各攜砍柴刀一把,竹簡一節(或蒲木片一節),遠成材寨,到山上把竹筒破作兩半,各執一半,立即向相反的方向走開,表示各走各的路,永不回頭;或以絲線一節,用刀裁斷,各執一截,表示一刀兩斷。若一方主動提出離婚,另一方不同意,主動提出離婚一方須退賠另一方結婚時的部分禮金。
【食俗】
瑤族一日三餐,一般為兩飯一粥或兩粥一飯,農忙季節可三餐干飯。過去,瑤族常在米粥或米飯里加玉米、小米、紅薯、木薯、芋頭、豆角等。有時也用「煨」或「烤」的方法來加工食品,如煨紅薯等各種薯類,煨苦竹筍、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區的瑤族,有冷食習慣,食品的製作,都考慮便於攜帶和儲存,故主食、副食兼備的粽粑、竹筒飯都是他們喜愛製作的食品。勞動時瑤族均就地野餐,大家湊在一塊,拿出帶來的菜餚共同食用,而主食卻各自食用自己所攜帶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種瓜類、豆類、青菜、蘿卜、辣椒,還有竹筍、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黃花等。瑤族地區還盛產各種水果。蔬菜常要製成乾菜或腌菜。雲南的一些瑤族喜歡將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鹽的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過之後,蘸用鹽和辣椒配製的蘸水,以保持各種不同蔬菜的原味; 肉類也常要加工成臘肉。廣西的瑤族烹調肉類一般用干炒、水煮,放鹽調味,用佐料的較少;而肉類則要做成味道十分濃郁的菜餚,鮮肉或臘肉,先炸烤焦黃,然後再煮。
瑤族人喜歡吃蟲蛹,常吃的有松樹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瑤族人還喜歡利用山區特色自己加工製作蔗糖、紅薯糖、蜂糖等。
瑤族人大都喜歡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紅薯等自釀,每天常喝2、3次。雲南瑤族喜用醪糟泡製水酒飲用,外出時,常用竹筒盛放飲時對水。
廣西地區的瑤族還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認為這種茶有提神、清除疲勞的作用。很多地區的瑤族喜歡打油茶,不僅自己天天飲食,而且用油茶招待賓客。
典型食品:瑤族人口較多,分布較廣,各地均有獨具一格的風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紮。
【節慶】
瑤族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里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 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
耍歌堂是連南排瑤祭祀祖先、慶祝豐收的大型娛樂活動,多在農歷十月十六日以後進行,時間的長短各種不一,約為3-9天。屆時家家備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瑤族祭神,一般用豬、雞、鴨、蛋、魚等食品,忌用狗、蛇、貓、蛙肉。瑤族辦喪事,必須砍牛祭祀。砍牛的頭數視家庭情況而定,有的殺7、8頭之多。辦喪事酒席,有些地方以豬肉豆腐為主。
瑤族盤王節:農歷十月十六日是瑤族最隆重的盤王節歌會。在遠古時代,瑤山評王和高王作戰。評王懸賞招賢,能取高王首級者, 願將最美麗的三公主嫁與他。不料第二天,一條名叫盤戶的彩狗竟銜來高王頭顱。評王不失諾言,將心愛的三公主許配彩狗,並封彩狗為盤王。新婚之夜,彩狗竟變成一個魁偉健壯的男子,公主大喜。以後,公主為盤王生下六男六女,傳下瑤家十二姓。有一天,盤王上山狩獵,不慎被一隻羚羊觸下懸崖身 亡。兒女們聞訊,捕到羚羊,剝羊皮製成長鼓,憤然起舞,以報父仇。以後,每逢這天,瑤民便匯聚一起,載歌載舞,紀念盤王。到今天,「盤王節」已逐步發展為慶祝豐收的聯誼會。青年男女則藉此機會以歌道情,尋覓佳偶。
姑娘街:是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春節後的第一個街期舉行。每逢這個街期、各族姑娘換上艷麗的民族服裝,從四面八方湧向集市。節日的小鎮,一派歡樂氣氛,在廣場上,各族姑娘圍成圓圈,在樂器的伴奏下歌舞。還有陀螺比賽也很引人注目。陀螺是用堅硬的木頭做成,比賽時,兩組相隔一定距離,各組的人輪流用自己旋轉的陀螺去碰擊對方旋轉的陀螺。擊中後被擊的 陀螺依然在旋轉者為勝。除此以外,街頭巷尾擺滿了五彩絲線、花邊、銀器、首飾等商品及各種美味小食。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擠得水泄不通。在歡樂的人流中,有身著桃花圖服裝,佩戴耳環,手鐲的 瑤族姑娘;有穿大領短衣、百褶裙,頸間套有三、四條項鏈的 苗族姑娘,有身著黑色衣褲,胸部佩戴大銀環——「批索」的哈族姑娘,有身穿鑲有花邊,綉著美麗圖案服裝、頭戴銀泡泡 「雞冠帽」的彝族姑娘。她們成群結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帶來的農副產品,並在貨攤前選購花邊,五彩絲線和耳環、手鐲等銀質首飾。夕陽西下,小鎮上人們陸續散去,而城外田野卻歌聲悠揚。各民族一對對男女青年,在山坡、樹下、溪邊、湖畔,縱情歌唱。歌聲、琴聲和歡笑聲交織在一起,盪漾在「姑娘街」上。 瑤族的春節 瑤族人民過春節有一項別致而風趣的活動一一演「耕作戲」。大年初一,人們聚集在村寨的廣場先要觀看「耕作戲」。「耕作戲」由一人扮牛,一人伴扶犁的農夫,一人扮荷鋤的農夫,三人載歌載舞,看完後,青年男女縱情歌舞。歌舞中,姑娘們如果看中意中人,就把自己精心綉制的花帶或自己配戴的銀飾,掛在小夥子腰間,以示愛慕,有些地區的瑤族新婚夫婦,則在新春佳節帶上禮品,到岳父家拜年,女家必須設宴招待。席間,岳父唱山歌祝願新婚夫婦辛勤勞動,和睦相處,白頭到老。
「趕鳥節」:每年二月初一,是瑤族人民的「趕鳥節」。年年到了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圓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寶藍襯白鑲邊的節日民族服裝,扎著彩色的頭帕,套著綉花的鞋襪,撐著青布洋傘,一夥伙,一群群, 聚會山頭。對男對女,或四男四女,對坐於青草坪、岩頭上,或依偎茶樹蔸、松樹下,甜蜜地對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謎 子歌,從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餓了,吃幾個粑耙。鳥雀忘了歸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濕透了頭帕, 他們才男送女,女送男、送過嶺,送過山,送一程,唱一段,快進寨門了,才含情脈脈,依依不捨地分開。這一天,青年們忙著趕會對歌,尋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裡,把連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銅錢大小,戳在竹枝枝上,插在神壇邊或堂屋門旁,名叫「鳥仔耙」,任鄰居小孩們取食。說是烏雀啄了耙粑,就會把嘴殼粘住,再也不會糟蹋五穀了。到了晚上,耕山人過寨串火塘,品嘗各家的「鳥仔耙」,希望有個好兆頭。
倒稿節:農歷十月十六日,是瑤族人民傳統的歡慶豐收的日子。這時,稻子、紅薯、包穀、粟米等農作物都己收割完畢,瑤族人民把這一天定為「倒稿節」。在這一天之前,誰種誰收,不準亂割濫收,否則按鄉規民約處以罰款。過了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撿成果,誰收誰得,不得干涉。
「歌堂」節:是瑤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唱歌求偶的節日。按傳統習慣,每三至五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歷十月十六日舉行歷時三天、九天不等。當節日到來之前,各家各戶都得事先通知遠近的親友前來觀光。節日之夜,男女青年圍著篝火,對唱情歌,以歌傳情,歌長情深,通宵達旦才罷休。節日期間,人們穿著新衣裳,戴上新頭巾,插上錦雞毛;街頭巷尾,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耍歌堂」開始,即把祖公的牌位從廟中抬出來巡遊、拜祭。後面伴隨有鑼鼓和腰鼓隊,燃放土銅炮。當中老年人抬著祖公神像巡遊街巷時,廣場上聚集著一群群女青年、男青年則 兩個一對、三個一夥,對著年輕姑娘唱起歌來。參加唱歌的青年,有時達八、九十對。小夥子一支又一支,姑娘們仔細地打量著唱歌的小夥子,暗暗地選擇心愛的人。小夥子們也盡情地唱呀,求得姑娘的歡心,白天在歌堂上認識後,晚上便可獨自向姑娘們唱歌求愛。節日期間,每戶人家做二十至三十斤的糯米糍粑,招待親戚朋友。每戶還出若干水酒(七斤左右),供人們任意飲用。
【建築】
瑤族民居善於因地制宜,有「半邊樓」、「全樓」和「四合院」之分。
「半邊樓」一般為五柱三間,兩頭附建偏廈,或一頭偏廈,或一頭偏廈前伸建廂房。大門多在屋頭上層屋場偏廈間。此種建築多為紅瑤所建。
「全樓」相對「半邊樓」而稱;一般建於沿河一帶或半山較平坦的一層地基上。規模及附屬建築與「半邊樓」同。花瑤、盤瑤多居「全樓」。
「四合院」在較平坦的地面上連接修建四幢「全樓」合成的房屋,中間有一小塊方形空地庭院,故稱「四合院」。這種建築僅為沿河一帶紅瑤富裕人家所居。

9、為何說瑤族人民的居住習俗,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習慣?

一、瑤族的建築總是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他的居住習俗在民族文化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居住文化有著深遠的歷史,因此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瑤族他們有住在山坡上的習慣,他們的村落會選在丘陵河谷的地帶,大部分也是居住在高山密林中,這樣他們就靠近水源,工作的區域容易找到建築材料,野獸出沒的也比較少,這是他們一種居住習慣,也是一種地域文化。

二、瑤族有兩種住房類型。土窯、民窯等,大部分的房屋都是用茅草、稻草、杉木或竹子圍成的牆。房子又小又潮濕。也有少數瑤族人住在磚房裡。屋頂中間有三層瓦片或山牆。兩側人字牆為高、低檔石灰粉,造型獨特。被稱為「過山瑤」或「頂板瑤」。舊房子非常簡單。它們通常由杉木條連接。它們覆蓋著茅草或冷杉皮,周圍是冷杉或竹子。俗稱「地下千恥辱」。如今,瑤族人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他們大多住在板房、土牆房和磚房裡。

三、他們吃米飯,吃穀物。瑤族有著獨特的飲食習慣。一個在喝酒,另一個在喝茶。耀民家家戶戶每天煮一壺茶喝。還有「泡茶」和「油茶」;第三種是男性吸煙;第四種是吃肉,瑤族人喜歡在每年冬至把豬肉、魚和野豬等野味肉切成小塊,將炒好的糯米粉、鹽、胡椒粉和各種配料混合,分層放在罐子里,封好,再用第二年。這也是瑤族人民最好的食物。

每個名族的生活習慣都是不一樣好的,走到那裡就要去習慣他們那裡的習俗。

與瑤族人的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