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分巧養生

春分巧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6 18:20:35

1、什麼是春分節氣 春分如何養生保健

今年的春天來得比較遲, 上周北京剛下了一場大雪, 但是, 畢竟它擋不住春天的腳步。

3月21日,就是二十四節氣的春分節氣,這是春天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是很重要的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這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

春分節氣時,人體的血液和激素活動正處於相對的高峰期,而氣候的驟變會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容易誘發高血壓、心臟病及月經失調。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杜婕僡教授說:「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同時,肝屬木,應於春。春三月木旺,是肝氣旺盛,易於發病的季節,如不注意疏發調理,易發生與肝有關的疾病。」

春節節氣,在膳食方面要注意減酸增甘。甘味食物能補肝益腎,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春筍,其具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去煩、利尿的功效,也宜食用,此外還有芝麻、花生、赤小豆、蘋果、橘子、櫻桃等。因為酒會傷肝,春季則不宜飲酒;建議泡點菊花茶、薄荷水等飲用,則能起到清除肝熱的作用。

在起居方面,春分節氣我們要注意夜卧早起,在庭院中進行散步或慢跑類的運動,強度要適中。同時,還要多曬太陽,以升發陽氣。

春天容易出現流行病,要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為此,我們要注意堅持適當鍛煉,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

另外,春分節氣是冷暖過渡期,氣候從冷向暖變化,心理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2、春分養生吃什麼 十種時令食物

每個季節都有符合其氣候條件而生長的時令菜,得天地之精氣,營養價值高。吃有養陽功效的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於活化身體生長機能;而食用桑椹、櫻桃、草莓等營養豐富的水果,則能潤肺生津,滋補養肝。
1、春筍
說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筍。春筍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筍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其纖維素、蛋白質含量都比較高,而且富含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別是纖維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2、蜂蜜
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選,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暖還寒,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
3、黃豆芽
春分時,正是黃豆芽大量上市的季節。黃豆芽性寒味甘,可以健脾養肝,恰好符合春季養肝補脾的特點。同時,春天不少人會缺乏維生素B2,出現口角發炎的情況,黃豆芽中富含維生素B2,有助於預防口角發炎。
4、香椿
春分這個時候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最好。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香椿還是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疾病的良葯。
5、韭菜
春分時節值得一吃的還有韭菜。俗話說,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這時的韭菜嫩、鮮,最好吃。從韭菜的營養成分含量來看,其中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並沒有特別之處,但韭菜中的膳食纖維豐富,能增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

6、菠菜
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7、大紅棗
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適當吃些甜食。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8、草莓
中醫認為,草莓有去火、解毒、清熱的作用,春季人的肝火往往比較旺盛,吃點草莓可以起到抑制的作用。草莓最好在飯後吃,因為它含有大量果膠及纖維素,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改善便秘,適用於食慾缺乏、餐後腹脹、便秘等病症。
9、蔥和蒜
春季也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
10、檸檬
每天來上一杯蜂蜜檸檬水,可謂是助力於排毒養顏的最佳之選。自製檸檬蜂蜜水有兩種方法,既可以在調好的蜂蜜水裡加一兩片新鮮的檸檬片,也可用蜂蜜把切好的檸檬薄片腌制起來,放在冰箱中,每次取出一片檸檬直接泡水喝。
養生之道網提醒,春分時節飲食上清淡是前提,要以祛濕除熱為主。很多地方入春有喝湯的習慣,一定要注意不能喝過於油膩的湯,可以多喝點綠豆湯、紅豆湯,或者喝點綠茶和花茶等,這樣可以防止體內積熱。

3、春分時節話養生:春分怎樣養生

一、調養精神
二、禦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
三、調節飲食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內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為食養原則
四、運動鍛煉
春天多鍛煉,會增強兔疫力與抗病能力
五、預防春困
早卧早起,克服消極懶惰思想情緒;二要積極參加鍛容煉和戶外活動,改善血液循環;三要適當增加營養。

六、保健防病

4、春分如何養生 春分養生要做好這些事

春分時節是養生的好時候,古書里也論述了養來生的重要性: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養生的原則就是順四時而適寒暑,要順應天地節氣變化的自然屬性,當春季來臨,人體的起居坐卧源、吃穿住行、內心情致都要盡量符合春天的季節特點。

那麼春季的自然屬性是什麼呢?在《四氣調神大論》里稱: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在春天的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這六個節氣中,萬物都開始復甦,人也如此。

此時,人們不應違背這股初生的氣機,應當遵循少陽初生之氣的規律,順著它舒展zd、調達、隨性的自然屬性。簡言之,就是不要刻意約束,也不要特別地加速,這便是春季養生的總原則。

5、春分如何養生好 把握春分養生好時機

養肝
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百中肝也是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旺之時。趁勢養肝可避免暑期的陰虛,而過於補肝又怕肝火過旺,如果肝氣升發度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春季養肝應該多吃涼性食品,像粥類、茶類、水果等都很不錯。
養脾
祖國醫學還認為:「春日問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氣旺之時,肝氣旺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現脾答胃虛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應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專菜等。
養腎
春天氣候舒爽,是腎功能不佳患者養腎與調理的好時機,此時服用強腎配方與固腎葯膳,對腎功能損害初期的療效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屬調理,飲食以清淡甘味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黃瓜及香瓜等。

6、春分如何養生?

所謂「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分就是半,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同時這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相等。隨著春分到來,意味著春季已過一半了,天氣也出現變化,陰雨連綿,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一致,保持「供銷」關系的平衡。避免不適當運動的出現而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人體是一個平衡的整體,陰陽兩分合,飲食、情緒、起居都有自己的生物規律,為了求得這種「暫時平衡狀態」的「生命的根本條件」,對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就成為養生的一條重要法則,這一法則無論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還是在自我保健和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養生中如何運用陰陽平衡規律,協調機體功能,達到機體內外的平衡狀態,使人體這一有機的整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是養生保健的根本。 一、飲食養生

《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傳統飲食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為補虛、瀉實兩方面。如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為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去風、燥濕等方面則可視為瀉實。中醫養生實踐證明,無論補或瀉,都應堅持調整陰陽,以平為期的原則,科學地進行飲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在春分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總的原則要禁忌大熱、大寒的飲食,保持寒熱均衡。可根據個人的體質選擇搭配飲食,如吃寒性食物魚、蝦佐以溫熱散寒的蔥、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陽之物時,配以滋陰之蛋類,以達陰陽平衡之目的。

春分適宜於的食品有春筍、韭菜等。下面介紹一款春分養生蔬菜:韭菜。

韭菜,又名起陽草、壯陽草、懶人草、久菜等,以「菜中之葷」而著稱,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史。《爾雅》說:「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古人以其再生力極強,久割不斷,一茬接一茬供人們享用,故稱其為懶人草、久菜。

中醫認為,韭菜味甘、辛,性溫,能入肝、胃、腎經,具有溫中行氣、健胃提神、散瘀解毒、固精止遺等功效,是一味溫補腎陽的良葯,可以治療胸痹、噎膈、反胃、吐血、衄血、尿血、痢疾、消渴、痔漏、脫肛、跌仆損傷、蟲蠍蜇傷等。《本草綱目》認為,韭菜「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本草綱目》還記載「正月蔥,二月韭」。就是說,農歷二月生長的韭菜最適合人體健康。

注意: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多食則神昏目暗」。由於韭菜為辛溫補陽之品,吃多的話會導致鼻出血,甚至痔瘡出血,所以陰虛火旺及濕熱證患者不適合吃。韭菜含粗纖維較多,不易被胃腸消化吸收,所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也不可以一次吃太多。

另外,給大家推薦一款菜餚:山葯扁豆鯉魚湯。做這道菜需要白扁豆30克,淮山葯40克,乾薑3克(或生薑15克),鯉魚1條(約500克)。先將鯉魚剖腹,去鱗、鰓及內臟、洗凈,加水適量,與前三味葯同煮1小時,加入精鹽、紹酒適量調味即成。有健脾祛濕的功效。

二、精神養生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松愉快、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於肝氣疏泄,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春分時節,春光明媚,鶯飛草長,桃紅李白,百花盛放,此時仍然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遊,增廣見聞,以利於肝氣的疏泄。 三、起居養生

在起居方面,雖然春分已進入二之氣,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仍不時會有寒流侵襲,天氣變化較大,雨水較多,甚至陰雨連綿。此時,要注意添減衣被,「勿極寒,勿太熱」,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被,可以多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7、春分養生有哪些好建議

養生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一致,保持「供銷」關系的平衡。
要避免不適當運動的出現而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加速人體某些器官的損傷和生理功能的失調,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縮短人的壽命。
《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傳統飲食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為補虛、瀉實兩方面。如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為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去風、燥濕等方面則可視為瀉實。中醫養生實踐證明,無論補或瀉,都應堅持調整陰陽,以平為期的原則,科學地進行飲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
春分養生在傳統醫學中,有易五更晨瀉之說。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而不能與陰平衡,於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所以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特點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瀉。舌苔白,脈沉而弱,怕冷,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匾腎氣丸,以溫中扶陽。平時可常用乾薑燉湯或吃乾薑燉雞湯。
春分養生還有易腹痛腹瀉一說。因春天風大,中醫認為風木克脾土,平素脾虛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現腹痛腹瀉,其特點是腹痛明顯。
對付腹痛腹瀉的養生辦法是:大風天,少到戶外受風,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理中丸。春分前後,要防止受涼。做菜多用乾薑,因為乾薑能溫中。
春分易感冒、流涕。因春分時期風多、風大,易感冒流涕,因此要多到戶外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院腹不適之弊。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如下棋,游樂,健身等。還要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8、春分之後要學會如何養生

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zd,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我們為了求得這種暫時平衡狀態的內生命的根本條件,對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就成為養生的一條重要法則,這一法則容無論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還是在自我保健和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關重要的。

與春分巧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