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柏春的養生經驗
周柏春說得好:「長生不老的人是沒有的,但益壽延年是可求的。
周柏春作為普通人,有常人一樣的生活起居:從小養成的習慣,不睡懶覺,早上7點左右起床。晚上現在沒有演出任務,通常看一會電視節目,一般10點以前睡覺。午後稍作午睡「打一會盹「。一日三餐很簡單,早上一隻大餅、一根油條、一瓶牛奶,中午和晚上吃飯,每餐飯量小湯盅大半碗,有時晚上也吃粥—食粥可以護胃養生致神仙。小菜葷腥不拘,以素為主,愛吃腌篤鮮(鹹肉、鮮肉加竹筍合煮的湯)。周柏春患有糖尿病,他作為病人的養生經驗是「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貪(多吃)不饞(吃甜食)。故吃東西盡量避開甜食,但偶爾也吃一二口以煞煞饞(解饞)。從來不吃保健食品,以致別人送的保健品擱置過期而發霉變質。飲料通常只是茶水。他晚上愛看電視節目。因為看不清報紙上的細字,都由子女和妻子讀報,他則以耳代目。因為《上海中醫葯報》上有較多介紹治療糖尿病、養生保健等的文章,這也成了他在眾多報紙中喜歡、常常聽讀的報紙之一。生活環境,包括夫妻恩愛體貼、家庭和睦、子女孝順及其事業、工作、下一代的前途等,對於養生十分重要。
周柏春的夫人吳克瑾今年也80多歲,夫妻雙雙高壽,相敬如賓,相濡以沫恩愛體貼,所以生活給予美好的回報。夫妻恩愛必須建立在相互信賴上,只有相互信賴,才能互相體貼和支持。言語中洋溢著周柏春對妻子的感激之情。周柏春告訴筆者,他們夫婦共養育了6個孩子.幾個子女通過自覺刻苦學習文化,並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現在周柏春不僅有工作和生活狀況不錯的第二代,而且第三代五個孫子、外孫都是大學畢業,其中2個在澳洲悉尼攻讀碩士研究生,第四代中最大孩子在市重點中學讀高中,成績名列前茅。周柏春子女雖多,雖不住在一起,也不是百依百頤,但難得的是,都能體貼父母,經常上門探望雙親,特別是雙休日,必定與父母在一起,合家團聚,盡享天倫之樂。這些都為周柏春營造了一個長壽的生活環境,他感念生活,贊美生活,無欲無求,知足常樂,心情舒暢。人間需要愛,需要歡笑,人間沒有歡笑就會變得一片死寂。滑稽大師,愛憎分明,贊美生活,歌頌光明,鞭撻醜陋。他們是為人間傳播歡笑的人,他們用幽默藝術裝點生活,讓人間充滿了歡笑和快樂,使世界變得美好祥和。
病逝2008年3月25日晚7點50分,在滑稽戲舞台上活躍了長達70年時間的老藝術家周柏春,因病在上海市華山醫院去世,享年86歲。周柏春是我國滑稽戲泰斗,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在聽聞訊息後專門致電,稱曲藝界又痛失了一位南方獨角戲大師。
肺功能衰竭帶走大師
周柏春於07年9月2日因腦溢血住進了華山醫院,後因肺炎引起的多種臟器衰竭而去世。他的女兒周偉兒告訴記者:「他走之前所有的兒女都陪伴著他,他走得很安詳。」
周柏春原名姚振民,祖籍浙江寧波,1922年生於上海,是著名的滑稽戲藝術家姚慕雙的弟弟。從1938年開始,兩人就登上了電台,搭檔表演滑稽戲。直到07年上半年,周柏春老先生還活躍在電視熒屏上。但是昨晚卻突然傳來他離世的消息。
周柏春的大女兒周偉兒在將父親遺體送往太平間後,表示:「他走得很安詳。」說這句話的時候,周偉兒的神情雖然很疲憊,但是顯得很冷靜,「因為一個星期前他就報了病危,而且此前也經過多次搶救,所以我們都有心理准備。」
周偉兒告訴記者,周柏春是去年的9月2日住進華山醫院的:「當時他是腦溢血突然發作,進來就報了病危,後來醫生說,因為他的年齡大了,出現腦萎縮,所以溢出來的血正好填在那些空隙里,沒有對大腦的其他部位形成壓迫,所以住院的第三天他就完全清醒了。」但是因為年齡太大,周柏春在治療過程中又患上了肺炎。「這大概是他住院兩個星期以後的事,然後他的病情就一直反復,不停發燒,剛剛退燒了沒幾天,又開始發燒,病毒的耐葯性越來越強,他自己的免疫力也越來越差。」
周柏春的肺炎直接導致了他身體各器官的氧氣供應不足,以至於最終產生了包括腎、心臟等器官在內的多臟器衰竭。到上周二(18日),周柏春的病情再次惡化,第二次報病危。
兒女不忍心讓他接受痛苦
在周柏春搶救的最後一刻,醫生曾徵求過家屬的意見,要不要割開氣管幫助呼吸、要不要使用電擊恢復心跳,周偉兒所代表的家屬都拒絕了:「我們實在不忍心讓他再接受更多的痛苦,還是讓他安靜地走吧。」
據悉,周柏春去世時,他的兩個女兒和三個兒子、以及孫子、外孫都陪伴在他的身邊。其中,他現居澳大利亞的大兒子還是多次從國外趕回照顧老人。
周偉兒安靜地說,周老先生在住院期間精神狀態一直都很不錯,在上周二報病危之後,雖然已經無法說話了,但是意識還一直很清醒。「他對這里的每個人都很好,要麻煩誰做一件什麼事,都隨時把謝謝和請掛在嘴邊,有時候精神好了,還會把他以前的那些唱段拿出來唱一唱,所以不管是醫生、護士甚至是護工,都很喜歡他。」
最後時間還為病友唱歌
說起父親的為人,周偉兒無比追念:「爸爸一生為人正直、低調,對待工作認真、勤奮,待人和氣、從不跟人紅臉,也從來沒有大腕架子。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鍾愛的滑稽事業。」平日凡事要麻煩到別人,周柏春總是要客氣地說「謝謝」,即使是在病重時他也從來不輕易流露自己的痛苦,生怕給家人帶來壓力。「接觸過他的人都曉得,他不管對誰都是笑嘻嘻的,其實在他患病後期,一直備受病痛折磨,但他卻從不跟我們抱怨。」
周偉兒還告訴記者:「對待醫院的醫生、護工,爸爸也總是客客氣氣,哪怕是請人家遞個水杯、扶一把這種小事,也總是一再道謝。有時興致上來了,他還會給病友們唱一段《唱支山歌給黨聽》。有了『老滑稽』周柏春在,病房裡常常會飄出陣陣笑聲。」
恩愛老妻的離去仍瞞著他
很多人不知道,與周柏春一生恩愛的妻子,於4個月前剛剛病逝,為了不影響周柏春養病,兒女們一直瞞著老人家,但老人家好像有心靈感應,總是一再問起。
與周柏春相交多年,彼此更有親屬關系的老滑稽演員嫩娘昨晚透露:「他們夫妻倆為人好得沒話講,二十年前,我的女兒在衡山飯店結婚,請他們夫婦來吃喜酒,講好要派部『差頭』接伊拉,伊拉隨便哪能伐肯,還講『15路坐坐老便當額』。有次我們一起去寧波演出,周家姐姐走得快點,跟我坐在一部車子上,三阿哥周柏春走得慢,沒趕上,周家姐姐特別不習慣沒有三阿哥陪在身邊,就隔著車窗念叨他,念了很久,三阿哥耐心聽著,等伊講完了,就聳聳肩坐到隔壁車子上,換了別的男人,估計早就翻毛槍了,伊就從來不跟愛人爭。」
一直到老,愛妻是周柏春的耳朵,總是在記者采訪時豎起耳朵幫周柏春聆聽問題,而周柏春則是愛妻的眼睛,電話號碼都要他來記、來撥號,兩人相依為命,周柏春最終也尾隨愛妻的腳步而去。
2、琵琶行中,白居易先寫了潯陽山歌、村笛的難以入耳,接著用了哪兩句贊美琵琶女所?
琵琶行中,白玉縣寫了新養生閣村裡的,難以入耳,記得用那兩句。
3、我想要一篇關於壯族的民風民俗的文章
壯族的民風民俗
壯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壯族的建築、服飾、節日還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顯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善良。
先看看壯族人民的建築吧!他們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壯族人民喜愛大自然,喜歡與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靈一起生活。壯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一樓是養生出的,二樓以上住人。
壯族人民的服飾是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雖然壯族男子的服飾和漢族男子的服飾差不多,但壯族女子服飾和漢族女子的服飾相比就是天壤之別了。壯族人民勤勞善良,特別是女子。在壯族女子縫織衣服時同時也會綉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鳥獸;有鮮花;還有許多具有沒號予以的圖案……壯族女子的服飾上除了精緻的圖案外還會有各種繽紛的色彩。他們的頭飾也很精美別致,也有許許多多雕刻上去的圖案。壯族女子整套服飾上的色彩混起來都比彩虹沒美呢!
壯族有一個最著名的節日,那就是在農歷三月初三的「歌墟節」,在「歌墟節」那天,每個村子都會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村口,幾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並接受他們的挑戰。挑戰什麼呢?當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時候,台下的人也會跟著唱兩句給自己村裡人助威。這些比賽時為了增進各個村子之間的友情,這也驗證了那句話:「友情第一,比賽第二」。這也是壯族人民的品質之一。壯族人民為什麼可以吧山歌唱得那麼好呢?請接著聽我介紹。
其實,在生活中,壯族人民也在一邊唱山歌。在壯鄉,壯族人民無論在哪裡,都可以即興創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說,壯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經能夠達到一個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聽見他們的歌聲,在兩個山頭間也可以聽到,甚至在他們自己家裡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用山歌對話。壯鄉人民憑著心情也能唱出優美動聽的歌。那歌聲同時也表達了當時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聽到了,也會用山歌與他交談。
4、一般人能活多少歲
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 人活在世上,終究會走到盡頭。 人能活到多少歲只是表面問題, 只要心中是充實的,心態是端正的, 這就是我們能做到的最好的。
麻煩採納,謝謝!
5、秀山麗水養生福地歌詞
我的名字叫麗水歌詞
秀山麗水,養生福地哎,我的名字叫麗水,咦呀咦吱喂
秀山麗水,養生福地哎,我的名字叫麗水,咦呀咦吱喂咦吱喂 劉基的故事一輩傳一輩,
歐冶子的笑聲依然清脆,
青瓷姑娘從古道上來走來,
精美的石頭歌聲展翅飛。
秀山麗水,自養生福地哎,我的名字叫麗水,咦呀咦吱喂 秀山麗水,養生福地,
每寸土地蘊藏著文明和寶貝,咦吱喂。
八百里甌江流動著翡翠,
畲家的山歌柔情似水,
採茶姑娘從廊橋上走來,
仙都般美景如星星點綴。
秀山麗水,養生福地,我的名字叫麗水,咦呀咦吱喂。 秀山麗水,養生福地,
每片天空蘊含著森林的滋味,咦吱喂。
秀山麗水,養生福地哎,我的名字叫麗水,咦呀咦吱喂。 秀山麗水,
養生福地哎,
我有力量和智慧,
春光無限美,咦吱喂。
咦呀咦吱喂。
6、紫蘇養生會所總部電話
香砂苓蔻湯:藿香、陳皮、葛根、香櫞、佛手、薏苡仁、芡實、白扁豆、山葯、山楂、砂仁、專大棗、豆蔻、乾薑、紫蘇。
麥味蒲香湯:木瓜、蒲公英、香砂、茯苓皮、紫蘇、山楂、生屬麥芽、薏苡仁、荷葉、茯苓。
有問題可以繼續問我。
7、查無限極產品用山歌唱的歌詞
A①f 春光似錦 江山如畫 穿過千年的潮汐 你容光煥發 無限極的心是中國心 頂天立地傳回承著養生答文化 無限極的心是中國心 頂天立地傳承著民族的養生文化 A② 胸襟似海 盡展風華 奉獻百年的真情 你溫暖如花 無限極的夢是中國夢 思利及人幸福著萬戶千家 。
8、凌雲縣漢語山歌
凌雲縣,古稱泗城,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有四條河流縱橫交錯會聚於城中,是一個近千年州、府、縣治之地歷史的文化古城。凌雲縣海拔在210至2062米之間。凌雲縣百歲以上壽星有365人,高過世界長壽區認定標准占人口的比例,是中國首個「全國異地長壽養老養生基地」,享有「山上水鄉、古府凌雲、宜居天堂」的美譽。[1]
縣域面積2053平方公里,轄8個鄉鎮(其中4個瑤族鄉)110個行政村(社區),境內居住著壯、漢、瑤三個主體民族,2011年末總人口19.55萬,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5%,199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少數民族自治縣待遇,2002年國務院確定為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9、電影《劉三姐》里那個對唱山歌的劉三姐是哪裡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里社區藍靛村人。
關於劉三姐原型身世,說法頗多。據廣西羅城縣志記載:劉三姐原來618年出生在天河縣(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里的藍靛村(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里社區藍靛村),那裡還有她故居的遺址,那村劉姓的族譜中還有記載。
下里離羅城的縣城很近,劉三姐常到羅城去唱山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羅城縣城城西北的多吉寺的後殿正中供奉著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稱之為「三姐歌殿」遊人常在那裡對歌,故有東門(羅城縣城駐地)四把好玩好耍一說,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
在1958年《劉三姐彩調劇》創作組經過深入民間采風,認定劉三姐是羅城人。
(9)養生山歌擴展資料
三姐故里,宜人之州——宜州,位於廣西中部偏北,是擁有2100多年歷史的壯族歌仙劉三姐故鄉,是世界最長壽老人藍祥(壽元146歲)壽仙出生及一直生活的地方,也是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誕生地。宜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水資源豐沛而且優質。
森林覆蓋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多,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達2—3萬個。宜州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有下梘河風光、六坡水庫碧波、祥貝田園修竹、古龍河竹排,還有白龍洞、九龍山、多靈山、仙女岩、珍珠洞等,江山如畫。
宋代三元及第狀元馮京出生於此,大文豪黃庭堅,宋惠帝朱允汶,旅行家徐霞客,翼王石達開等歷代帝王將相、名流雅士寓居於此,留下了眾多珍貴的名勝古跡和歷史文化財富。這里還是山歌、彩調的發源地。
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旖旎秀麗的自然風光,與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交相輝映,使宜州先後榮獲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遊名城、中國最佳養生度假旅遊城市、中國最美文化生態旅遊名市等榮譽稱號,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