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黃帝內經》穀雨養生經
《黃帝內經》穀雨養生經 4月19-21日是穀雨節氣。
穀雨節氣的名稱來自「雨生百穀」之說,表示這個時期降水對農作物 的生長極為重要。
穀雨節氣中雨水較多,有關節痛的人此時常常疼痛加重,生活起居中應注意保暖防毒,鍛煉身 體。穀雨養生還要防病毒流行,因為穀雨節氣有利於病毒、細菌繁殖,所以容易發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 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等。如果有這些疾病流行,要少到公共場所,多開窗通風,注意日常消毒, 多鍛煉身體等。
另外,由於氣溫i曾高,雨水增多,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穀雨季節還是皮膚濕疹病的高發 期,這日寸保持個人的清潔衛生就很重要。 這個時期,人們外出頻繁,室外活動量大,全身陽氣易生發外越,特別是陰虛病人,多因虛陽上 擾,人體會出現口乾舌燥、鼻干目澀、耳嗚等症。這個時候潤養臟腑十分有益。穀雨養生首當育腎養陰, 滋腎水涵肝木。
穀雨前後應多食用滋陰的寒涼性食物,如西瓜、甜瓜、香蕉、甘蔗等;其次要平抑肝陽, 育腎柔肝;同時健脾益氣,培土生金,注意對脾土和腎陰的滋養。 穀雨節氣的氣候變化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後的氣溫回升速度加快。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 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戴任降於桑」。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 著布穀鳥提醒人們該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任鳥。
2、穀雨節氣怎樣靜坐養生 穀雨靜坐養生功知識
穀雨靜坐養生功療法
一、穀雨三月中坐功
《遵生八箋》中原文如下:「運主少陰二氣。時配手太陽小腸寒水。坐功:每日丑、寅時,平坐,換手左右舉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齒,吐納,漱咽。治病:脾胃結瘕瘀血,目黃,鼻鼽衄,頷腫,肘臂外後廉腫痛,臂外痛,掌中熱。」
《禮記正義》:「謂之穀雨者,謂物生清靜明潔。」穀雨前後一般天氣較噯,雨量也較以前增加,生物生長也較以前旺盛。本法以「穀雨」命名,正是順應這一時令特點所制定的氣功鍛煉方法,適宜於穀雨時節鍛煉,可於穀雨時開始,練至立夏為止。《素問·氣交變大論》說:「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上應歲星,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反脅病而吐甚。」在自然界風氣偏勝的春季,人體的肝氣也相應偏盛,「氣有餘則制已所勝。」肝氣偏盛,則必然傳之於脾,使脾土受邪發病。文中所述本法主治病症有「脾胃結瘕」之說,即由乎此。余所列病症,大多是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的病變,這是因其時配手太陽寒水而致。《靈樞。經脈第十》說:「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撥,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頰腫,頸頷肩孺肘臂外後廉痛。「採用本功法鍛煉,對此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具體方法:每日一點至五點時,盤腿靜坐,運氣調息,然後閉氣,左手用力上舉,另一隻手移至胸前按住乳頭,緩慢呼氣後,閉氣,再換右手用力上舉,另一隻手移至胸前按住乳頭。如此反復做五至七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脾胃損傷瘀血,眼珠發黃、流鼻血、下頜腫痛、小臂外側等部位腫痛,掌心發熱等症。
二、六字訣養生功
六字訣是一種吐納法。它是通過呵、呼、咽、吹、嘻等六個字的不同發音口型,唇齒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牽動不同的臟腑經絡氣血運行。
預備式兩足開立,與肩同寬,頭正頸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雙膝微屈,全身放鬆,呼吸自然。
呼吸採用腹式呼吸,先呼後吸,呼所時讀字,同時提肛縮腎,體重移至足跟。
調息每個字讀六遍後,調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復自然。六字訣全套練習每個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練三遍,日久必見功效。
三、盤坐導引功
適應病症:嗜睡、精神不振。
具體方法:自然盤坐,上身正直,全身放鬆,兩手從兩大腿外側,全身放鬆,左手抓住右腳,右手抓住左腳,向兩側用力拉六次,然後兩臂交叉,兩手由兩大腿內側伸人,左手抓住左腳,右手抓住右腳,用力向後拉六次。
四、照胃運趾功
適應病症:消化不良。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兩手掌相互摩擦至熱,兩手心對正胃部,距離約10厘米,十個腳趾同時抓地,每次做lO分鍾。每次飯後l小時做此功。效果顯著。
五、百會觀想功
適應病症:頭痛、頭暈、提高記憶思維功能。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觀想前後發際連線與兩耳尖連線之交點處,白會穴。長時間觀想可增強大腦生理功能,使大腦處於相對的抑制狀態,促進大腦氣血之供應。
六、放鬆入靜功
適應病症:此功法可滋陰補腎,使濁氣下降,清氣上升,能調理神經,治神經衰弱、煩躁不安、胸悶、氣管炎、高血壓失眠等症。
具體方法:仰卧,周身放鬆,頭枕在高低適度的枕頭上,兩腳與肩同寬,兩手放身體兩側大腿旁邊,手心向下,輕輕閉起眼睛。意想頭頂放鬆,兩耳朵放鬆,兩肩放鬆,兩大臂放鬆,兩小臂放鬆,兩手掌放鬆,兩手指放鬆,然後再想頭頂放鬆,臉部放鬆,腹部放鬆,會陰部放鬆,兩大腿放鬆,膝蓋放鬆,小腿放鬆,腳面放鬆。大腳趾、二腳趾、三腳趾、四腳趾、小腳趾依次放鬆,腳心放鬆,兩腳好象浸泡在溫水中內,(夏天意想兩腳浸泡在涼水裡),最後連續默念:」全身放鬆「三遍(此功站、坐、卧都能練習)。
七、百會觀想功
適應病症:頭痛、頭暈、提高記憶思維功能。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觀想前後發際連線與兩耳尖連線之交點處,白會穴。長時間觀想可增強大腦生理功能,使大腦處於相對的抑制狀態,促進大腦氣血之供應。
八、照胃運趾功
適應病症:消化不良。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兩手掌相互摩擦至熱,兩手心對正胃部,距離約10厘米,十個腳趾同時抓地,每次做lO分鍾。每次飯後l小時做此功。效果顯著。
九、腳部保健功
適應病症:腹脹、傷食。
具體方法:坐在沙發上或椅子上均可,用左手搬自己左腳放在右腿上用右手心用力摩擦左腳心上半部,一上一下為一次,共搓108次,然後再將右腳放左腿上,用左手用力摩擦右腳心上半部108次。
十、照截瘧穴功
適應病症;瘧疾,胸肋串痛。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局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屈膝下蹲,兩掌合掌當胸,兩眼似閉非閉,神視兩掌中指尖,站5分鍾後,兩掌分開對正截瘧穴。距離胸部10厘米,照20分鍾。截瘧穴位置位於胸部,從左右乳直下四寸處,左右計兩個穴。
十一、點按額中功
適應病症:額竇炎,面神經炎。
具體方法:端坐於椅子上,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大腿與小腿呈90度角。軀干伸直。全身放鬆,下頜向內微收。全身放鬆,用手中指點按額中穴108次,每天早晚各點按1次。額中穴位置,此穴在頭額正中線,由兩眉至發際下三分之一處。
3、穀雨季節與養生
在春末夏初的穀雨時節我們吃什麼養生呢?養生專家認為穀雨養生要遵循節氣的變換,針
4、穀雨時節讀詩詞,來看看古人養生怎麼養生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
同時也是播種移苗的最佳時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谷類農作物的生長。
穀雨三候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
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穀雨養生
春季是最適合養生的季節,無論是早春還是現在的晚春,作為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養生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從古詩的記載中,看看古人如何在穀雨節氣養生的。
1、細心+勞模型:
活到89歲高齡的乾隆爺,絕對是歷代皇帝中的最佳勞模之一,穀雨時節不僅親自採茶,還在採茶後作詩,這詩不僅記錄了自己的活動、反應了廣大勞動群眾在穀雨時節採茶的生活經濟狀況還以一個帝王的一種情懷。原詩較長,本文章只是截取片斷,即使這四句詩,讀完之後還是讓人感嘆,乾隆爺簡直就是天生做帝王的料呀!
2、文藝才子型:
身為「揚州八卦」之一的鄭板橋,想必他的那首「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竹石》都曾激勵過無數人兒時幼小的心靈。雖然鄭板橋一生的仕途不是特別順利,可是私底下的鄭板橋絕對是打不死的小強和文藝男青年。穀雨時節,泡杯香茗茶養生,客人來了再加點松蘿,你說美不美?
清鄭板橋《七言詩》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3、生活小資型
說起王惲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名氣既比不上乾隆爺,才氣也不如鄭板橋。可在政治上絕對是難得的臣子。他最大的特色是:直言敢諫。和《人民的名義》中的侯亮平相比,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這樣的人私下的生活是很小資的。穀雨時節,約上朋友賞花,何嘗不是一種養生呢?
木蘭花慢穀雨日,
王君德昂約牡丹之會,某以事奪,北來祁陽道中,偶得此詞以寄元王惲
問東城春色,正穀雨,牡丹期。想前日芳苞,近來絳艷,紅爛燈枝。劉郎為花情重,約柳邊、娃館醉吳姬。
羅襪凌波微步,玉盤承露低垂。春風百匝綉羅圍。看到彩雲飛。甚著意追歡,留連光景,回首差池。
半春短長亭畔,漫一杯、藉草對斜暉。歸縱酴醿雪在,不堪姚魏離枝。
當下穀雨養生
以上是古代名人們的穀雨養生,那今天的我們在穀雨季節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來看看我們當下的穀雨養生吧。
穀雨時節處於季節交換之間,身體往往易受外邪侵襲,因此生活上要特別注意,其中飲食是關鍵。
因為此季節養生最重要的是健脾祛濕,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祛濕利水的食物。包括赤豆、黑豆、薏仁、山葯、冬瓜、藕、海帶、鯽魚、豆芽等,也可在早晨煮稀飯的時候,可多加一些薏仁、赤豆等。
同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誘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此外,在這個季節人容易缺乏維生素B2和維生素C,一些人會發生口唇糜爛、口角發炎的病症,俗稱「爛嘴角」。針對這一症狀,宜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及時補充身體的維生素。
5、穀雨養生注意哪些?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後氣溫會迅速回升,告別嚴寒。
春夏交接時節,氣候變化大冷熱交替,穀雨養生要驅寒祛濕。
穀雨時節屬於肝氣當令,脾胃功能相對要弱些。加上孩子的脾胃嬌弱、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日常應該多吃養脾健zd胃的食物,如山葯、玉米、小米等。
適當吃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比如蕎麥粉、莜麥面、小米、及豆類、黑芝麻中。
穀雨節氣特徵是多雨,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反應,所以應當祛濕。注意開窗通風、做好保暖,多曬太陽適當運動,可以吃一些祛濕的食物,比如蘿卜、小米、紅豆、內薏苡仁、綠豆、燕麥等。
隨著天氣變暖,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出去進行踏青、春遊活動,不僅能夠達到暢達心胸、怡情養性的功效,而且還能擴大身體的新陳代謝,讓人體氣血通暢達。
穀雨之後,人體的陽氣開始上升,睡眠可滋養五臟,要讓孩子早睡早起,不要睡懶覺。睡前可以給孩子泡澡,既能放鬆身心加強睡眠質量,又能增強體質,泡浴方面,蘆根黃芪和艾草都是不錯的選容擇。
6、穀雨節氣如何養生保健
過了穀雨便意味著春季快過去了,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而在眾多的蔬菜之中,最適宜養肝的是菠菜。還可以適當進食富含硒元素的小麥、玉米、南瓜、紅薯干、大白菜、紫菜、海魚及硒蛋等,有助於護肝養生。此外,春季還應少吃生冷、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清淡之品,以免刺激胃腸引起疾病。
在早春時節,不少人有「春困」現象,究其原因,除了從冬季轉到春季,人體還未較好順應春季氣候的特點外,多是B族維生素不足,或是由於飲食過量所致。所以,應注意補充含維生素B1、B2、葉酸等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胡蘿卜、玉米、小米、黃綠色蔬菜等,以增強機體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盡快適應新季節,避免春困。
此外,在這個季節人容易缺乏維生素B2和維生素C,一些人會發生口唇糜爛、口角發炎的病症,俗稱「爛嘴角」。針對這一症狀,宜多吃些黃豆芽。黃豆芽中還含有一種干擾素誘生劑,能誘生干擾素,干擾素能幹擾病毒代謝。人在春天較易發生病毒性感冒等雜症,因此,春天吃黃豆芽還能增強人體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除了注意飲食,還要在生活中防止謹防濕邪入侵:
一是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
二是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三是不要穿不幹的衣服;
四是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外排;
五是天氣好時要多外出曬太陽,適當運動。
7、穀雨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由春轉夏,溫度適宜,小編得知,趁穀雨時節,養生的人不在少數,但卻苦惱於不知穀雨養生有哪些應注意事項?擔心萬一做錯了會適得其反。不用慌亂,今天都為你一一整理出來了,一起去看看吧!
一、穀雨宜食菠菜
1、穀雨之後,春季將盡,夏季將至
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此時的食療要點重在養肝清肝、滋養明目。在眾多蔬菜之中,最適宜養肝的是菠菜。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春季里因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和貧血等,有較好治療作用。
2、穀雨之後,溫度升高,稍顯燥熱
適當多吃一些滋陰的寒涼性食物,比如:西瓜、香蕉、甘蔗、芒果、蘋果、梨、柿子、桑椹等水果,或是西紅柿、黃瓜、苦瓜、厥菜、馬齒莧、芹菜、海藻、海帶、螃蟹等蔬菜和海鮮。但食用涼性食物並不等於吃很多冷飲,溫度一升高,很多人就已迫不及待地吃起冷飲,過量吃冷飲,胃腸道局部受冷刺激,反會導致脾胃虛寒,對身體不利。
二、穀雨節氣適多吃的食物
1、多吃減壓谷類食物
穀雨前後適宜食用一些能緩解精神壓力和調節情緒的谷類食物,谷類食物中富含B族維生素,對改善抑鬱症有明顯效果。
2、少吃多餐、停食刺激食品
穀雨節氣還是胃病的易發期,消除病因要戒煙戒酒,不暴飲暴食,飢餓無度,少吃多餐,並停止食用對胃有刺激的食品和葯物等。
3、吃香椿健胃理氣
穀雨前後正是香椿上市時節,此時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可以香椿拌豆腐、香椿煎雞蛋,用切成段的嫩芽、攤成薄皮的雞蛋相拌卷等。
三、穀雨養生做宜做的運動
1、冷水搓鼻翼鼻子防過敏
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但是對於過敏體質的人而言,穀雨前後花粉、柳絮較多,又需要防花粉症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除了特別要注意避免與過敏源接觸,減少戶外活動外。不妨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的陳志凌主任介紹說,發生鼻炎的主要原因是鼻黏膜敏感、鼻腔的免疫能力降低。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能力,是防治鼻炎不錯的辦法。用冷水洗鼻子的時候,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症狀。
2、按揉祛濕穴關節防風濕
穀雨後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潮濕的環境,容易讓濕邪侵入人體,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症狀,對於各類關節疾病患者,如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更應引起足夠重視。杭州市中醫院針灸科的包燁華主任醫師介紹說,中醫認為,濕氣通於脾。祛濕要從健脾補脾入手。按揉陰陵泉穴就能起到健脾祛濕的功效。因為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也是祛濕要穴。該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取該穴道的時候,應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勢。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脹為適度。
3、茶水洗把臉除斑美容顏
目前正值春茶上市的季節,雖然價格稍高,但是由於此時的茶口感最好、最養人,因此還是吸引了不少愛茶之人。但是,喝剩下的茶葉水倒掉是不是很可惜呢?醫生建議大家不妨用喝剩下的茶葉水洗把臉,不但能減少皮膚病的發生,而且可以使臉部皮膚光澤、滑潤、柔軟。用紗布蘸茶水敷在眼部黑圈處,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鍾,有助於消除黑眼圈。茶葉中含有茶多酚,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肌膚衰老。茶葉還能抗輻射,尤其適合長期用電腦的女性,可抑制皮膚色素沉著,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此外,茶葉的鞣酸作用可以緩解皮膚乾燥。
8、穀雨怎麼養生
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養生要順應自然環境的變化,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使人體內部的生理環境與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人體各臟腑功能的正常。穀雨養生要注意的是:
1、合理增減衣物
氣溫雖然轉暖,但早晚仍較涼,早出晚歸者要注意增減衣服,避免受寒感冒。
2、過敏體質的人要少與過敏源接觸
過敏體質的人這個季節應防花粉症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特別要注意避免與過敏源接觸,減少戶外活動。在飲食上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出現過敏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3、祛濕保健
穀雨後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反應。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如此潮濕的環境,濕邪容易侵入人體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如若已經患有各類關節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也容易在該節氣誘發。所以穀雨養生要注意祛濕,在飲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濕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葯、荷葉、芡實、冬瓜、陳皮、白蘿卜、藕、海帶、竹筍、鯽魚、豆芽等。
4、最適宜養肝的蔬菜
特別提示的是:過了穀雨便意味著春季快過去了,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此時的食療要點重在養肝清肝、滋養明目。而在眾多的蔬菜之中,最適宜養肝的是菠菜。
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肝氣不舒並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對春季里因為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和貧血等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不同體質的人穀雨如何養生
木形人宜疏肝健脾
體質特點:膚色蒼白,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
飲食調養:宜多服疏肝健脾,清熱祛濕的食物,如薏苡仁、淮山,玫瑰花、鬱金等。
葯膳可選擇「鬱金佛手蜜飲」:鬱金15克,佛手12克,蜂蜜30克。將鬱金、佛手用冷水浸泡20分鍾後入鍋,加適量水,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待葯汁轉溫後調入蜂蜜即成。有疏肝理氣,清熱解郁的功效。
火形人宜疏肝解郁
體質特點: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形瘦尖,頭小,肩背髀腹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性情急。
飲食調養:宜多服疏肝解郁、清熱祛濕的食物,如青瓜、蒜薹、枇杷、楊梅、番茄、扁豆、苡仁、木棉花、鬱金、豬苓等。
葯膳可選擇「扁豆苡仁粥」:扁豆20克,薏苡仁30克,木棉花30克,豬瘦肉200克,粳米200克。將豬瘦肉洗凈,切片,扁豆、薏苡仁、木棉花洗凈,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有清熱健脾祛濕的功效。
土形人宜健脾祛濕
體質特點:皮膚黃色,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大腿到跳脛部都生得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
飲食調養:宜多吃清熱祛濕,健脾理氣之品,如冬瓜、香蕉、菠蘿、陳皮、淮山、扁豆、苡仁、雞蛋花等。
葯膳可食用「半夏山葯粥」:法夏15克,鮮山葯200克,陳皮5克,粳米200克。將法夏用溫水淘洗數次,以除去礬味,再將山葯洗凈去皮,切成丁。把法夏、陳皮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煎取300克清湯,去渣後放入淘洗干凈的粳米、山葯,加適量清水,熬煮成粥。有健脾和胃祛濕的功效。
金形人宜疏肝清熱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飲食調養:可多吃疏肝清熱,益肺補腎之品,如枇杷、茉莉花、薏苡仁、冬瓜仁、蜂蜜、桑椹、芝麻、花生等。
葯膳可選擇「薏苡仁芡實橘皮粥」:薏苡仁50克,芡實15克,橘皮5克,粳米200克。將薏苡仁、橘皮洗凈,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成粥。有疏肝解郁,培補脾腎的功效。
水形人防寒濕入侵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飲食調養:預防寒濕入侵,避免久居濕地。應多吃健脾祛濕之品,佐以調補肝腎之品,如淮山、土豆、扁豆、鯽魚、豬肉、茯苓、土茯苓等。
葯膳可選擇「參棗米飯」:太子參15克,陳皮6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豬苓10克,大棗20克,粳米250克。將黨參、陳皮、白術、茯苓、豬苓、大棗放在鍋內,加適量水泡發後煎煮半小時,去渣取汁備用。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入葯汁及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米飯即成。有補氣養脾和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