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三焦養生課件

三焦養生課件

發布時間:2020-07-16 17:17:52

1、如何進行養生保健 我有我的養生法

中醫養生12小時養生法就是中醫子午流注。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時 (23點至1點),膽經最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膽怯」。這個時辰養肝血(陰)最好。

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黃帝內經講:「卧則血歸於肝」。所以丑時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時 (3點至5點),肺經最旺。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神充沛。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劇咳或哮喘或發燒。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時需要辨證調理。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最旺。所以,人在 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乾,重則唇裂或生瘡,可以在7點清胃火。胃寒者7點養胃健脾。

已時 (9點至11點),脾經最旺。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否則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虛者 9點健脾;濕盛者9點利濕。

午時 (11點至13點),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過緩者 11點補心陽;心率過速者滋心陰。

未時 (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人大腸,精華輸送進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飯後兩肋脹痛者在此時降肝火、疏肝理氣;

申時 (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尤為突出,在這個時間滋腎陰可調此證。

酉時 (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

戌時 (19點至21點),心包經最旺。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心發冷者戌時補腎陽;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

亥時 (21點至23點),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可惜現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時百脈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進行調理。古籍《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1.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2.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3.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10.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11.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
來.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
,也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
體狀態。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況,作為知識了解可以,死用則不行。任何知識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讀者可按12條經脈在12個時辰中興衰的規律,逐漸探索適合於自身的保健方法。

2、做三焦有什麼好處

人的身體在中醫中可分為上中下三焦。你做三焦應該是用於養生吧。挺好的。三焦通快合器官也健康,人才會神清氣爽。有干勁

3、三焦排毒都有哪三焦

<

4、所謂人體三焦是什麼?

三焦為六腑之一,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即將軀干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內臟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內臟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4)三焦養生課件擴展資料:

病理上,若三焦出現異常,氣機運行的通路被堵塞,無以推動津液運行,津液便可停留於身體各部位,進而表現為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張景岳所雲「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即是此意。此外,三焦是「原氣之別使」,若三焦不通,會影響氣血的化生,從而損傷正氣,招致外邪。三焦對人體的生命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著人體的正氣充盈與否,邪氣能否致病。

《黃帝內經》指出,老者與壯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氣道是否通暢,血氣能否循氣道正常運行,此處的「氣道」便是三焦。因此,調理三焦在中醫養生中大有可為,可選擇正規氣功進行練習。

5、三焦有何作用?

三焦的作用: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劃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點。上焦主氣司呼吸,主血脈,其特點主宣發,將飲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氣敷布周身,如霧露一樣可以滋養全身臟腑組織,因而喻為「上焦如霧」。中焦主運,即腐熟水谷,運化精微,以化氣血,故喻之為「中焦如漚」。「漚」即飲食水谷腐熟時的泡沫浮游狀態。下焦主分別清濁、排泄尿液與大便,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點,故稱「下焦如瀆」。
三焦,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人整個體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歸於上焦,脾、胃、肝、膽、小腸歸於中焦,腎、大腸、膀胱歸於下焦。《難經?三十八難》雲:「三焦者,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靈樞》上說三焦經「主氣所生病者」,這種「氣」類似於現代醫學所講的內分泌的功能。
三焦經從手走頭,起於無名指指甲角的關沖穴,止於眉毛外端的絲竹空,左右各23個穴。三焦經屬火,焦字本身就是「火燒」的意思。看來此經「火氣」不小。三焦經與膽經是同名經,二者都是少陽經,上下相通,所以肝膽郁結的「火氣」也常常會由三焦經而出,於是三焦經便成了身體的「出氣筒」。三焦經直通頭面,所以此經的症狀多表現在頭部和面部,如頭痛、耳鳴、耳聾、咽腫、喉痛、眼睛紅赤、面部腫痛。三焦經的症狀多與情志有關,且多發於脾氣暴躁之人,打通此經,可以疏泄「火氣」,因此可以說三焦經是「暴脾氣」人群的保護神。及早打通此經,還可預防「更年期綜合症」的困擾。此經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所以對風濕關節炎也有特效。
三焦經是十二經脈之一,簡稱三焦經,統屬於上、中、下三焦。本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耳聾,耳鳴,咽喉腫痛,外三焦經眼角痛,汗出,腮腫,耳後、肩、肘、臂部本經脈過處疼痛等。
本經主內分泌失調,主情志,主氣郁。由手走頭,起始於關沖穴,結束於絲竹空穴。可散發肝火。(多按摩右側較好)對婦女的更年期症狀緩解作用很大。簡單的可以用按摩錘經常敲打,或循經按摩重點穴位點按,或用刮痧板循經刮痧……
主治:五官病的耳鳴耳聾耳痛、偏頭痛、面神經炎。其他病的便秘、中風後遺症、感冒、肘關節屈伸不利,肩周炎,頸部淋巴結炎、甲狀腺腫、網球肘、腱鞘炎。
本經一側23穴(左右兩側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於上肢背面的正中線上,10穴在頸、側頭部。經絡一般不會全部不通,大多隻是某一段不通或是某一點瘀阻。順著三焦經按摩一遍,最痛的地方就是不通之處,重點按摩此處就可以了。

6、中醫說的三焦指的是什麼?

三焦為六腑之一,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即將軀干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內臟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內臟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總觀三焦,膈以上的胸部為上焦,包括心與肺、頭面部;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系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6)三焦養生課件擴展資料:

《黃帝內經》指出,老者與壯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氣道是否通暢,血氣能否循氣道正常運行,此處的「氣道」便是三焦。

因此,調理三焦在中醫養生中大有可為,可選擇正規氣功進行練習。比如,八段錦口訣「雙手托天理三焦」,主張通過特定的姿勢拉伸三焦,使氣血正常運行,以達到延緩衰老,改善睡眠的作用。

還可以按摩膻中、中脘、氣海以調理上、中、下三焦,配以外關穴通調三焦,佐以足三里補益後天,血海穴調血和血,從而達到延緩腦老化和骨老化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防止七情內傷擾亂人體氣機,影響三焦正常的氣化功能。

7、養生之道?

8、什麼是真正的養生?

9、如何養生

與三焦養生課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