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人是怎麼洗澡的
中國古人用什麼洗頭洗澡? 古代人洗頭發的有皂角或者豬苓。豬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豬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平常人就用皂角洗頭發。 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古代人比我們想像中要衛生的多,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 《海錄碎事 臣職 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面葯」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 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如《左傳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 摘了一段,如下文,如果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浴史溯源 一、 先秦沐浴禮儀的形成 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說的洗澡,包括頭、身、手、腳的洗浴。然而古人卻分得極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雲: 沐,濯發也。 浴,灑身也。 洗,灑足也。 澡,灑手也。 所謂「濯」、「灑」就是洗的意思。據此看來,古代的沐浴與今日的洗澡的意義並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許慎對「沐」、「浴」、「洗」、「澡」的解釋合起來, 才是完全意義上的今日洗澡。 初民們當時沐浴只有下河一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養成了沐浴的生活習慣,至遲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浴」的記載。沐,字形像雙手掬盆 水沐發狀,會意為沐,是洗發之義;浴,字形像人置身於器皿中,並在人的兩邊加沙鍋內水滴,會意為浴,是洗澡的意思。而用來沐浴的器皿有青銅器鑒,《說文 解字》雲:「鑒,大盆也,」盛水用作洗器,《莊子·則陽》有「靈公有妻三人,同鑒而浴」的記載。在銅鏡尚未問世時,古人常以鑒盛水照容貌,甲骨 文「監」(監、鑒為古今同字)像人俯身就皿照容之形。從「盈」字字形看,像人浴身於浴器中,與「浴」 字字形相近,稍不同的地方僅是「盈」字的浴器 中「見足明示裸浴」(康殷《古文字源流淺說》)。「盈」 字字形則向人們展示了先秦人用浴器沐浴的情景。 到了西周時期,沐浴禮儀逐漸形成定製。由於沐浴已經深入到社會方方面面,人們對沐浴有了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把沐浴單純地看做潔身凈體,潤膚養身;而視 為隆重禮儀的先秦。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凈身,這已是個定法,表示內心潔凈虔誠,稱之戒,亦稱齋戒。齋戒之禮始於殷商,至西周已成定製,西周的戒禮十分 隆重和考究,每逢重大的祭祀活動前要進行兩次齋戒,第一次在祭前十日或三日舉行叫戒,第二次在祭前三日或一日進行叫宿,均由專職官員主持一定的儀式,要 求與祭者禁食葷腥,並沐浴凈身,以示對神靈的肅敬。齋戒沐浴已是西周朝廷祭祀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專職官員執掌。這在《周禮》中均有記載。 沐浴與人們生活的行為規范密切聯系在一起。《禮記·內則》載:「男女夙興,沐浴衣服,具視朔食。」居家過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作為夫婦之禮則 有「不敢共湢浴」,妻子不能和丈夫共用一個浴室,所謂「外內不共井,不共湢浴」。在家庭里還有尊老禮節,「五日則鐔湯請浴,三日具浴。其間面垢,鐔 tan潘請繢hui;足垢,鐔湯請洗」。禮節規定,晚輩要五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頭。這期間父母臉上如果臟了,要 燒淘米水為父母洗干凈;腳臟了,則用溫水為父母洗干凈。誕生禮儀中沐浴亦很重要,《禮記·內則》載:「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又 載:「公庶子生,就側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見於君。」太子出生,國君和夫人要沐浴穿朝服去朝見國君。載往來禮節中,沐浴亦是重要禮儀。《禮儀· 聘禮》載:「管人為客,三日具浴,五日具浴。」又載:「飧不致,賓不拜,沐浴而食之。」管人接待來客,要滿足客人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的要求,主 人用飧禮招待來賓時,來賓不用拜謝,但要沐浴之後再就食,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禮記·玉澡》還規定「君子之居恆當戶」,「日五盥,沐稷而繢hui 梁,」「居外寢,沐浴。」 《禮儀·士虞禮》規定,舉行虞禮祭前,參加祭祀的人要先洗頭洗澡,所謂「虞,沐浴」。虞即虞禮,於日中致祭,以安死者魂魄的 祭禮,是為虞禮。 周制,諸侯朝見天子,天子賜以王畿以內的供沐浴的封邑,叫做「湯沐邑」。《禮儀·王制》雲::「方伯為朝天子,皆又湯沐之邑於天子之縣內。」諸侯要再專 供沐浴的封邑先洗頭洗澡,然後才能去朝見天子,沐浴潔身以示對天子的尊重。一生以克己復禮為己任的孔子,對沐浴之禮身體力行,「孔子沐浴而朝」,早已為 世人所熟知。 先秦沐浴禮儀的形成並臻完備,正是沐浴深入到社會、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總結,作為定製為世人所遵循,這在世界沐浴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注重沐浴也是 中國人的古老傳統。 二、秦漢皇帝沐浴異聞 秦國嬴政統一中國,開創了我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自稱始皇帝。當時陝西臨潼縣驪山有溫泉,秦始皇在咸陽建都以後,便在驪山廣修殿宇,砌 石成池,賜名「驪山湯「,浴室驪山溫泉成了秦始皇的御洗之地。 據《太平御覽》卷七一引《辛氏三秦記》載,相傳秦始皇有一天來到驪山洗浴,見到一位美女在那蒼翠清幽的泉邊亭亭玉立,美貌異常,便頓生淫心,不顧禮節, 上前去調戲。美女被激怒了,張口向秦始皇吐唾沫反擊,秦始皇立刻身上生瘡,流血淌濃,疼痛難熬。秦始皇這才知道這是一位神女,嚇得驚惶失措,向神女百般 告饒,祈求寬恕。神女用溫泉水給他洗滌,治癒了病瘡。所以驪山溫泉又名「神女湯」這個傳說頗有意思,神女懲罰了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當他知過謝罪後,又用 溫泉洗愈了他的病瘡。這說明驪山溫泉具有「吞腫去毒」的醫療功能,故到《辛氏三秦記》雲:「後人因洗浴」。早在秦代人們就認識到驪山溫泉的這一功能,紛 紛來溫泉洗浴療疾。這個傳說也說明秦始皇十分喜歡沐浴這一事實。 秦代傳聞於後世最著名的宮殿是阿房宮。阿房宮中築有水道,將渭水、樊水引入宮中,而宮人洗浴之後的脂粉水,又通過水道流出宮,以致使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層 垢膩。由此可以想見阿房宮中又許多沐浴設施,專供嬪妃洗浴,而這些沐浴設施又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既可吸納河水,又能經過循環排出污水,甚至有過濾渭水、 樊水的設施,使其晝夜不舍,汩汩流淌。阿房宮中的沐浴設施可謂奇巧,杜牧的描述雖不免有文學的虛詞誇飾,但自立行間仍有真實的歷史遺影,可以視為阿房宮 中盛行沐浴的例證。 進入西漢,漢武帝劉徹在歷史上亦留下與沐浴相關的記載,自先秦以來,有臨河祓禊的習俗,即暮春三月到河中洗浴亦祓除不祥,去病消災。此俗在漢代十分流 行,漢武帝曾經常臨河參加祓禊活動,在霸水洗浴以去不祥祈子。 古人舉行重大祭祀前,與祭者為表示對神靈的敬懼,都要沐浴凈身,否則就會褻瀆神靈,據《益都耆舊傳》載,有一年,漢武帝到甘泉宮去祭祀,時任侍中的蜀人 張寬隨同前往。一行人馬走到渭橋時,漢武帝突然發現載橋下的水中有個女人載洗澡,奇怪的是,那女人的乳房非常之大,足有七尺長。漢武帝十分詫異,便派人 去詢問。那女人說:「皇帝後面第七輛車上的人,知道我的來歷。」當時,張寬坐在第七輛車上,漢武帝又讓人去問。張寬回答說:「她是天星,主管祭祀,祭祀 者如果齋戒不潔凈,長乳女人就會出現。」所謂齋戒,就是要求祭祀者在祭祀之前禁食葷腥,並沐浴凈身。很顯然,主管祭祀的天星是負責監督祭祀者齋戒的,天 神深惡齋戒不清潔,「每齋即降而視之」。按張寬的解釋,天上主管祭祀的天星肯定是發現祭祀者齋戒不潔凈,才幻形長乳女人在渭水河中洗澡,以告誡祭祀者要 認真地沐浴凈身,否則不僅不能免災獲福,恐怕還要獲罪。經歷此事後,想必漢武帝再參加祭祀活動,一定會認認真真地沐浴凈身了。 秦漢之際,全社會性的沐浴習俗已經形成,尤其是《禮儀·聘禮》所載的「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良俗,在漢代已經正式以「休沐」的形式被法律固定下來。所 謂「休沐」是漢代朝廷官員法定的假期。《漢宮儀》雲:「五日以假洗沐,亦曰休沐。」《初學記》雲:「漢律:吏五日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漢書·霍 光傳》載:「光時休沐出。」王光謙補注雲:「《通鑒》胡註:漢制,中朝官五日一下里舍休沐。」漢代皇帝每五日給官吏放假一天讓他們回家去洗澡浣衣,並作 為法定的假日被固定下來,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以沐浴為理由而制定的假日,足見漢代非常重視儀容河體膚整潔,朝廷內外,上上下下都有著經常沐浴的良好習 慣。 到了唐代,「五日一下沐」才改為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浴一次,叫作:「休浣」。俗以每月上旬、中旬、下旬為上瀚、中瀚、下瀚,瀚即浣的異體字,本意是洗濯, 大概因為十天一浣的緣故,浣又有了一種計時的意義,一浣為十天,所以唐代制度十天一休沐有休浣之名。 三、魏晉南北朝貴族沐浴奇習 貴族作為上層社會的代表者,需要整潔的外表儀容與其赫赫聲威相匹配。《南史·梁本紀下》記載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對沐浴格外鍾愛,還專門撰寫梁三卷《沐浴 經》,大力倡導沐浴,可稱是中國最早的沐浴專著。為此在當時洗頭洗澡成為人們日常清潔衛生的生活環節。自先秦以來就已形成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生活 習俗,古人洗頭如此之勤是有原因的,因為古代無論男女均束發覆巾,容易積累塵膩,所以必須勤洗頭。 晉元帝司馬睿和太子司馬紹父子之間有一段有關洗頭的對話十分有意思。史稱「性至孝」的太子司馬紹聽說父皇洗頭,專門上啟表示祝福,因為「吉日沐頭,老壽 多宜」。而晉元帝的回答是頭上「大垢臭」,故而要好好洗一洗。看來一頭長發要洗一洗也是很費勁的,司馬紹又說,聽說洗頭洗了很久,想必十分疲勞,不知父 皇龍體如何。晉元帝回答:洗去垢膩感覺特別好,身子一點不感到疲乏。洗頭舒服,溢於言表。 《禮記·玉澡》曾對洗澡規定了一套程序,沐浴出水後,要分用干凈的精、粗兩巾擦拭身子,然後再用熱水淋身,披上專門的布衣,以俟身燥,其間還要喝一些飲 料,以止口渴。這樣的沐浴至少是中產以上的人家才可以為之,應該說是為貴族沐浴所定的程序,貧苦百姓是無法享受的。古人還有沐浴必更衣的習俗,《楚辭· 漁父》雲:「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更衣。」晉代貴族已將沐浴作為個人清潔衛生的一個重要內容,遵循古俗沐浴必更衣。南朝宋人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 載,車騎將軍桓沖喜歡沐浴,因其節儉不愛穿新衣。一次桓沖沐浴後,祈自故意送新衣給他。桓沖生氣地催促拿走,其妻說:「沒有新衣,哪來的舊衣。」桓沖聽 罷大笑,便穿上了新衣。桓沖沐浴,其妻送衣,且不論新衣舊衣,當時人洗完澡必要換衣服,換上干凈衣服自然舒服多了。 然而,魏晉南北朝是一個人性張揚的時代,誠如唐人杜牧《潤州》詩中所說:「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在這樣的時代里,不同的人對待沐浴各有不 同的態度,一是不好沐浴,一是沐浴成癖,走向極端。 南朝濟陰冤句人卞彬,是個恃才傲物的人,但卞彬由於「澡刷不謹,浣沐失時」,導致身上虱蟲極多,盡管淫癢難忍,但他仍然不沐浴,並聲稱也可以安然無恙地 生存下去。 飢要食,困欲眠,污垢需清洗,這是作為文明人都會有的生活內容,只有經常沐浴,才能使人清潔衛生。而南朝齊人何佟之卻又沐浴成癖。何佟之出身於名門貴 族,師心獨學,強力專精,手不輟卷,讀禮論三百餘篇,略皆上口。在歷史上何佟之除了才高出名外,要讓他大出風頭的是他有沐浴癖,史書稱其為人性好潔,往 往一天之內,要洗浴十幾次,幾乎是成天不停地洗浴還覺得不夠。由於何佟之一日十幾洗,時人送給他一個響當當地外號叫「水淫」。沐浴凈身,講究清潔衛生, 本是個良好地生活習慣,然而,何佟之似乎有些過分,一天洗十幾次澡,這樣的人世上確實罕見,故而,唐人李延壽撰寫《南史》為何佟之作傳時,就突出地寫了 何佟之地沐浴癖。這一點確實讓何佟之出盡了風頭,明人李贄、馮夢龍在其著作中都大談何佟之洗浴。 四、隋唐皇家愛洗溫泉浴 古人很早就流行洗溫泉浴,但溫泉浴地盛行是在唐代,由於皇帝酷愛洗溫泉浴,所以,人們一提起溫泉浴,就想到唐代著名的華清池。 陝西驪山溫泉,在秦代就有「神女湯」的美名,自秦以後,千城萬國之民接踵而來洗溫泉浴。唐太宗貞觀十八年,在驪山建起「湯浴宮」;天寶六年,唐玄宗大興 土木,再行擴建,將泉池納入豪華的宮殿內,改稱為「華清宮」,因為宮殿再泉池之上,所以又名「華清池」,專為帝王所享用。華清池分為九龍湯和芙蓉池,九 龍湯專供皇帝御洗,芙蓉池專供楊貴妃沐浴,後來亦稱為「貴妃池」,並設有專人管理,《舊唐書·職官志三》雲:「溫泉監掌湯池官禁之事」,這溫泉監一官就 是專門負責皇家湯池事務的專職官員。考古工作者在唐代華清宮御湯遺址內發掘出蓮花湯、海棠湯、星辰湯、太子湯、尚食湯等五處湯池遺址。這就映證了五代王 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長湯十六所》的記載:「華清宮中除供奉兩湯外,而別更有長湯十六所,嬪御之類浴焉。」清人史夢蘭《全史宮詞》亦雲: 雨過華清樹影涼,風來前殿玉龜香。 至尊浴罷金輿出,嬪御分尋十六湯。 可見當時華清宮內溫泉浴之多,正是華清宮的鼎盛時期。 唐代皇帝從唐太宗開始,大多喜歡溫泉浴,唐高宗李治有《過溫湯》詩。唐中宗李顯景龍三年十二月駕臨新豐溫宮,賜浴湯池,大臣們還紛紛獻詩,上官婉兒也賦 絕句三首進獻,名為《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而唐玄宗李隆基身體力行,罷溫泉浴推向極盛。唐玄宗每年十月要偕楊貴妃到華清宮過冬,沐浴嬉樂,盡情 享受溫泉浴的樂趣。 當時古都西安四周有不少溫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驪山湯、石門湯和鳳泉湯。驪山溫泉成了皇上的御洗之地,鳳泉湯也是皇上常去之地,唐玄宗在《幸鳳泉湯》詩 中抒發「願將無限澤,沾沐眾心同。」而位於藍田湯峪河口西側的石門湯,雖然唐玄宗未能駕臨,然而他卻十分關心,特賜名「大興湯院」,並以水溫高低開辟玉 女、融雪、連珠、瀨玉和濯纓五個湯池。當時,長安各階層人士前往沐浴,盛極一時。 對於溫泉的療疾養生作用,唐玄宗亦多有認識,他常泡華清宮溫泉,在《惟此溫泉是稱愈疾,豈予獨受其福,思與兆人共之,乘暇巡遊,乃言其志》一詩中 雲: 桂殿與山連,蘭湯涌自然。 陰崖含秀色,溫谷吐潺瑗yuan。 績為蠲邪著,功因養正宣。 願言將億兆,同此共昌延。 五、宋元士大夫酷好沐浴 史學家們認為,大約在宋元時,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商業經濟的繁榮,城市中出現公共澡堂,而一般人家建房都設有浴室,沐浴就更為普及,就連客人遠道而來,主 人相迎也要先設香湯給客人沐浴,再擺筵席招待,名曰洗塵。文人士大夫更是酷好沐浴,這在文人筆記中多有記錄。 宋元士大夫沐浴形式多樣,像身居高位,官至太傅的楊戩自己在家中建有專門的浴池,頗類似今日有錢人家的 家庭游泳池。 楊戩是宋徽宗時的寵臣,權傾一時,他建一豪華大池,喜歡獨自一人入池沐浴,不過他的沐浴與游泳似乎是合為一體的,看來他是很會享受。在楊戩之前,權貴建 有這種私人游泳池的不乏其人,《新五代史·雷滿傳》載,唐末朗州雷滿在自己府中開鑿了一個很深的池子,有客人來訪,就在池邊設宴,酒酣之際,將酒杯扔進 池中,然後赤身裸體入水摸取酒杯,在水中嬉戲夠了,才出水穿衣再飲酒。雷滿建池主要是為了嬉水尋歡,而楊戩則主要是沐浴,因為他每入池,必命人再池上放 置沐浴用的「浴具及澡豆」。游泳只是沐浴時的一種娛樂享受。 宋元公共浴堂非常普及,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形業。一些文人士大夫還相約定時到公共浴堂去沐浴。 王安石不好洗沐,身上長虱,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他的聯姻好友吳充卻對沐浴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並養成了經常沐浴的良好習慣,他為了改變王安石不好沐 浴的不良習慣,便與王安石、韓維三人相約「每一兩月即相率洗沐定力院家」,由於三人有約定,三人一起去公共浴堂沐浴更換新衣,在這種約束下,王安石不得 不去沐浴,出浴後見新衣也就更換。這讓王安石一改舊習,個人衛生有了很大的改觀。 蘇軾亦喜好上公共浴堂沐浴,有一年,他在公共浴堂沐浴後,身心暢快,詩興大發,專門寫了二首《如夢令》詞記述他沐浴的感受,寫得非常詼諧,其一雲: 水垢何曾相愛,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其二雲: 自凈方能凈彼,我自汗流呵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從詞中可看到當時的公共浴堂服務完善,還專門設有為顧客服務的揩背人,從揩背服務可以看出,宋代開啟了許多失學家所認為的「近代生活習俗的先河」。自宋 至今,公共浴堂(如今日的桑拿浴)都有專門為顧客而設的揩背服務。 由於士大夫已經養成經常沐浴的生活習慣,對那些不好沐浴的士大夫,人們嗤之以鼻。竇元賓雖出身宰相之家,又有才華,但只因他總是長時間不沐浴,世人送給 他一個「臭」字,「竇臭」,不僅在當時光為人之,成為一個不太光彩的「綽號「,而且後世亦把他當作不好沐浴的典型加以嘲諷。 溫泉的開辟利用由來已久。內蒙古東南部經棚鎮東北32公里處有一處溫泉,名叫克什克騰阿日山,俗稱熱水湯,據《熱河經棚志》載,熱水湯為經棚十二景之 一,每逢春暖花開時,人們紛紛來此沐浴治病健身,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宋人王桓路經此地洗了各溫泉浴,並寫下《宜浴溫泉》詩雲: 上方新浴覺身輕,恰喜溫和水一泓。 膏澤不因人世熱,此泉尤是在山青。 沐浴不僅使人感到一身輕松,而且洗出詩興來,可見王桓對溫泉浴的偏愛。 福州溫泉在北宋嘉佑年間就已被廣泛開發利用,全盛時期共有大小浴室四十多家,分為官湯和民湯。宋代民族英雄李綱不僅入湯沐浴,還賦詩贊曰: 玉池金屋浴蘭芳,千古清華第一湯。 何似此泉澆病叟,不妨更入荔枝鄉。 北宋彭應求於景德年間赴推官任途中借宿重慶北溫泉的溫泉寺,享受溫泉浴後,賦有《宿溫泉佛寺》詩。理學家周敦頤於嘉佑元年舟走溫塘峽,到北溫泉講學、沐 浴,又為彭應求詩作序,書刻了《周敦頤彭推官諭州宿溫泉寺詩序》石碑。朱熹在廬山溫泉沐浴後,曾探討廬山溫泉的成因:「誰點丹黃燃,?此山池水?」他對 此感到無法解釋。從這些記載均可見宋元士大夫們喜歡溫泉浴甚過一般人。 元人鄭元佑《遂昌雜錄》記載說,元代著名禪師溫日觀與大書法家鮮於樞的父親是摯交好友,鮮於父子喜歡沐浴,家中不僅設有浴室,還有上等的浴具和澡豆。溫 日觀每次來到鮮於家,鮮於父子必具湯請他沐浴,鮮於樞還恭敬地呈上澡豆。正是這個緣故,溫日觀成了鮮於家的常客。 宋元時士大夫愛好沐浴已蔚然成風,表明當時個人非常講究清潔衛生,並且把沐浴當作一種享受,為的是保持身心健康。 六、明清市民沐浴笑話 明清時期,沐浴真正深入人們生活之中。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市民階層的逐漸壯大,各種服務行業也日漸興盛,城市中普遍出現「混堂」,大概是入浴之人不 分高低貴賤,「混」而洗之的意思,不管什麼樣的人,只要交上錢,就可入得浴池泡澡。當時得人們對沐浴較之以往更加講究,明人屠本畯曾將「澡身」與「賞古 玩」、「褻名香」、「誦明言」相提並論,視為一種精神享受。清人石成金則把「剃頭、取耳、浴身、修腳」當作人身四快事,認為只有讓自己身體爽快,才是一 種真福。並在《快樂原》中說到「沐浴之樂」雲:「冬月嚴寒,不可頻浴。其餘三季,俱當頻浴。須要溫水和暖,反復淋洗,遍身清爽,不亦樂乎?」明清人得沐 浴生活反映在市民口頭文學中,出現了許多以沐浴為內容的笑話。 混堂是眾人共同沐浴的場所,各式各樣的人走到一起「赤誠相見」,混堂幾乎是各色人等會聚一堂的小社會,明人豫章醉月子選輯的《精選稚笑》中有一則混堂笑 話雲: 義官奔走汗甚,因就混堂浴,浴畢而起,大衣小衣已被人偷去,正喧嚷間,主人誚其圖賴,義官憤甚,乃戴紗帽著靴,以帶系赤身,謂眾人曰:「難道我是這等來 的。」 混堂本來人多人雜,正是小偷施展技能的地方,洗澡失衣已習以為常,所以混堂主人裝糊塗,這才氣得義官有此好笑之舉。豫章醉月 子評曰:「好個衣冠模樣,這光景訴與誰行。」沒什麼好辦法,看來義官只有自認倒霉。清人游戲主人篡輯的《笑林廣記》卷五有一則《混堂漱口》雲: 有人在混堂洗浴,掬水入口而漱之。眾各攢眉相向,惡其不潔。此人貯水於手曰:「諸公不要愁,待我漱完之後,吐出外面去」。 用浴池中那渾濁泛白的垢湯水漱口,確實令人惡心,郎瑛曾說混堂之水「使去薪沃釜,與溝瀆之水何殊焉。」然而此人卻說出一番令人噴飯的話來,可笑正在 此。 去混堂洗澡只是明清人沐浴的一種方式,更多的人還是在家洗澡,即便貧窮之家也有洗澡習慣,只需用一擔柴燒上一鍋熱水,便可洗上一次澡,方便易行。明人陳 眉公篡輯的《時興笑話》卷上有一則笑話雲: 有留客吃茶,苦無茶葉,往鄰家借之,久而不至,湯滾,則加以冷水,加之以久,鍋都添滿,妻謂夫曰:「茶是吃不成了,留他洗了浴去罷。」 燒水泡茶,家貧無茶葉,借茶又未借到,燒滿了大鍋熱水,客人茶吃不成,澡倒可洗一洗。看來明清待客亦有留客洗澡之俗。 明清笑話中有一類是專門嘲諷說大話的笑話,清人游戲主人篡輯的《笑林廣記》卷二十有一《大浴盆》笑話雲: 好說謊者對人曰:「敝處某寺有一腳盆,可使千萬人同浴。」陝西法門寺《宋法門寺浴器靈異記碑》記載法門寺浴室院「僧侶雲集,凡聖混同,日浴千數」,每日 有僧俗人千餘沐浴,可見浴室院規模之大。「可使千萬人同浴」的腳盆看上去很荒唐,卻與法門寺浴室院「日浴千數」的誇張一樣,笑話本身還是具有生活的影 子。 和尚、道士在法事活動之前,均要沐浴凈身,表示虔誠敬畏,僧、道沐浴習俗由來已久,《笑林廣記》卷八《僧浴》雲: 僧家間道家洗浴先請師太,次師公,後師父,挨次而行,好不紊亂。因感慨自嘆曰:「獨我僧家全無規矩。老和尚不曾下去,小和尚先脫得精光了。」 這顯然是道士拿和尚取笑,無論是和尚還是道士,沐浴都是有具體得程序和規定的,僅脫衣一項,和尚要遵守的規矩甚嚴,《百丈清規》雲:「展浴袱取出浴具於 一邊,解上衣,未卸直綴,先脫下面裙裳,以腳布圍,方可系浴群,將裩褲卷摺納袱內。」絕不像《僧浴》中和尚所說的:「獨我僧家全無規矩。」 明清文人有時也直接從事笑話創作,其中大多數是描寫真人真事,亦不乏沐浴之類笑話。明人李贄《山中一夕話》卷十《伯虎答訪》記載了大才子唐寅有關沐浴的 軼聞;清人獨逸窩退士撰《笑笑笑》卷四《浴睡》則描寫金聖嘆軼事: 金聖嘆訪友,主人辭以浴。問其子,則曰:「睡矣。」金聖嘆曰:「乃尊尚在獄中,乃郎又為罪人耶!」 金聖嘆取浴與獄、睡與罪諧音,好好地嘲諷了一下待客不禮貌的主人。 明清沐浴笑話來源於當時人們的沐浴生活,反映出明清時期沐浴的世俗化,由於其內容豐富而又成為民間口頭文學的素材。
2、古代人都用什麼東西洗澡?
皂角,一種樹上結的東西,可以清洗
還有水
3、古代人是怎麼洗頭發的?
4、古代人是怎樣保養的?
我覺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為了自己的容顏美貌或者是身體健康都會保養吧。
先從比較不注重顏值的古代大部分男性說起吧,階層最高的皇帝們,對,就是皇帝們,並不特指某一個皇帝,而是從古至今的許多皇帝們,都對長生不老有一種特別的執著,比如秦始皇在聽聞蓬萊仙境能夠求得長生不老葯後,便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數千人到海中去求仙,拜示長生不老葯。漢武帝也是深深地陷入了一些所謂的奇淫技巧,也就是他們當時口中的仙術。他們保養注重的就是能否身體康健,能否長命萬歲。像這樣的皇帝太多太多了,實在是無法全部列舉,但是又都挺典型的。
再說說漂亮或者不漂亮的女孩子吧,古代那些娘娘啊妃嬪啊郡主啊,有著家裡經濟能力的強力支撐,即使買不到我們現在的各種名牌化妝品,保養品,她們也可以靠著自己的地位,去吩咐別人為她們專門研製各種保養品,甚至不用她們說,就有人上趕著送上來。
或許現在已經不能確切知道這些美容保養的秘方到底是什麼,但是不得不說,還是很奢侈的,畢竟窮苦人家甚至是低階層的人民們還在為吃喝憂愁呢。
不過即使是這樣,對於普通階層的人,即使無法分心或者是沒有能力分心在除吃喝拉撒之外的保養行為,他們也會搞搞古代版的牙刷,還有古代版的口香糖護理口腔,清新口氣。
5、養生古代女人是怎麼美容的
古代女人的養生美容
古時還沒有化妝品的時候,中國的女性到底用什麼方法,保持那美潤的皮膚呢?相信許多女性都想知道其中奧秘。施用化妝品的人工美,與不用化妝品的自然美,兩者相較,後者更令人羨慕。
1.武則天美容方
唐代女皇武則天,80歲高齡時仍然保持著青春般的容貌,不顯衰老。《新唐書》上說她「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悟其衰」。
武則天所用的美容秘方後來在唐代官府組織編寫的葯典《新修本草》上也有收錄,不久又流傳到民間。其方法是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不能帶士。曬干後搗成細粉過篩,然後加麵粉和水,調好後,捏成如雞蛋大葯團,再曬干。用黃泥做1個爐子,四旁開竅,上下放木炭,葯團放中間。大火燒1頓飯時間後,改用文火再燒1晝夜,取出涼透,細研,過篩,放入乾燥的瓷皿中。用時加十分之一的滑石粉,百分之一的胭脂,調勻,研細,沐浴或洗面、洗手時,用葯末擦洗。
此方又名「神仙玉女粉」。
2.太真紅玉膏
此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所用的美容秘方,使用後顏面紅潤悅澤,嬌美異常。
方中取杏仁浸泡去皮後研為細末,與輕粉、滑石粉各等份合在一起,蒸過後加入少許冰片(又名龍腦)、麝香,用雞蛋清調為膏狀,每日早晨洗面後敷之。
唐玄宗時,後宮中有眾多絕色佳人,獨有楊貴妃一人受皇帝李隆基專寵,這除了因她天生麗質外,此方也起了很大作用。
「太真紅玉膏」傳出禁宮後,對後世影響很大,民間也紛紛應用。據說慈禧太後天天都要用,以至70多歲臉面仍然柔嫩、紅潤,未見皺紋和老人斑。
方中輕粉有大毒,杏仁有小毒,千萬不可入口。
3.永和公主葯澡豆
澡豆是古代洗澡用的一種粉狀護膚劑,以豆粉為主,最好用黑豆粉,再配上各種葯末製成,能起到滋潤皮膚和預防皮膚病的作用。
唐代永和公主經常使用一種澡豆,使她保持了皮膚白嫩細膩,柔軟而富有彈性。她的澡豆製法是:先把熱飯倒入冷水中浸泡五六天,取上層清水煮沸,放入已溶化的鹿角膠和適量糯米,文火熬成粥。把粥攤開曬干。再把粥干與桃仁、杏仁(均湯浸去皮尖)、黑豆、白芷、白蘞、
古代女人的養生美容
古時還沒有化妝品的時候,中國的女性到底用什麼方法,保持那美潤的皮膚呢?相信許多女性都想知道其中奧秘。施用化妝品的人工美,與不用化妝品的自然美,兩者相較,後者更令人羨慕。
1.武則天美容方
唐代女皇武則天,80歲高齡時仍然保持著青春般的容貌,不顯衰老。《新唐書》上說她「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悟其衰」。
武則天所用的美容秘方後來在唐代官府組織編寫的葯典《新修本草》上也有收錄,不久又流傳到民間。其方法是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不能帶士。曬干後搗成細粉過篩,然後加麵粉和水,調好後,捏成如雞蛋大葯團,再曬干。用黃泥做1個爐子,四旁開竅,上下放木炭,葯團放中間。大火燒1頓飯時間後,改用文火再燒1晝夜,取出涼透,細研,過篩,放入乾燥的瓷皿中。用時加十分之一的滑石粉,百分之一的胭脂,調勻,研細,沐浴或洗面、洗手時,用葯末擦洗。
此方又名「神仙玉女粉」。
2.太真紅玉膏
此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所用的美容秘方,使用後顏面紅潤悅澤,嬌美異常。
方中取杏仁浸泡去皮後研為細末,與輕粉、滑石粉各等份合在一起,蒸過後加入少許冰片(又名龍腦)、麝香,用雞蛋清調為膏狀,每日早晨洗面後敷之。
唐玄宗時,後宮中有眾多絕色佳人,獨有楊貴妃一人受皇帝李隆基專寵,這除了因她天生麗質外,此方也起了很大作用。
「太真紅玉膏」傳出禁宮後,對後世影響很大,民間也紛紛應用。據說慈禧太後天天都要用,以至70多歲臉面仍然柔嫩、紅潤,未見皺紋和老人斑。
方中輕粉有大毒,杏仁有小毒,千萬不可入口。
3.永和公主葯澡豆
澡豆是古代洗澡用的一種粉狀護膚劑,以豆粉為主,最好用黑豆粉,再配上各種葯末製成,能起到滋潤皮膚和預防皮膚病的作用。
唐代永和公主經常使用一種澡豆,使她保持了皮膚白嫩細膩,柔軟而富有彈性。她的澡豆製法是:先把熱飯倒入冷水中浸泡五六天,取上層清水煮沸,放入已溶化的鹿角膠和適量糯米,文火熬成粥。把粥攤開曬干。再把粥干與桃仁、杏仁(均湯浸去皮尖)、黑豆、白芷、白蘞、
白及、白術、白茯苓、沉香、皂角及少許麝香一起搗為細末,密貯保存待用。洗澡時用以擦洗皮膚。
4.永樂公主美容茶
唐玄宗李隆基之女永樂公主,雖然生在宮廷,生活條件極為優越,但自幼瘦弱多病、面容干癟無光。經一民間醫生指點,永樂公主以當地蒺藜泡茶飲服,身體逐漸好起來,後來竟出落得如花似玉,異常健美。
我國現存最早的葯學專著《神農本草經》雲:「久服(蒺藜)長肌肉,明目輕身。」李時珍則稱其可「補腎,治虛損勞乏」。
5.太平公主美容方
據民間傳說,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太平公主常用一種美容秘方,能使人潔白如雪,光滑柔潤。方法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采桃花陰干,研為細末,七月初七收雞血調和,用以塗面擦身。
桃花的美容作用早為古人所認識,《神農本草經)雲,桃花「令人好顏色」,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有美容作用。雞血能治各種皮膚病,並可營養皮膚。桃花與雞血調和可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供給充分營養、故可以起到美容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葯用以烏骨雞血最好,療效更顯著。
6.龐三娘美容方
唐代名伶龐三娘,直到中年仍神采飛揚,豐姿不減,如同妙齡少女一般。她的美容秘方是以珍珠粉、雲母石粉、綠豆粉、麝香、冰片與蜂蜜調配為面膏,用以搽面。珍珠粉、雲母石粉和綠豆粉的比例為1:3:5,四季和冰片各少許。
珍珠為美容要葯,李時珍《本草綱目》雲:用珍珠粉 「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凡用作美容的珍珠。以新取為好,不可用已作為首飾或陪葬出土的。珍珠粉的製法是取新鮮珍珠洗好,用細棉白布包好,放沙鍋中加水與豆腐同煮兩小時,取出珍珠後搗為細未,再加水研磨,乾燥後就可以使用。
7.清宮美容秘方
各個朝代的宮廷中都有不少美容秘方。清代慈禧太後常用的美容秘方是:綠豆粉6份、山奈4份、白附子4 份、白僵蠶4份、冰片2份、麝香1份,共研極細末,過細目羅,對胰皂124克攪勻。此方是光緒三十年六月二十三日經壽葯房傳出的。
8.蓮花笑容方
蓮花亭亭玉立,風姿綽約,出淤泥而不染,歷來被喻為「花中君子」。蓮花色味俱佳,可以食用,並有美容作用。《食葯兼優花果譜》收錄了服食蓮花近十種菜譜。
《本草綱目》稱蓮花功效為「鎮心益色,駐顏輕身」。書中並載有「服食駐顏」的方法,現錄於後,以供應用:「七月七日采蓮花七分,八月八日采根八分,九月九日采實九分,陰干搗篩。每服方寸匕,溫酒調服。」
「方寸匕」為古代量取葯末的器具名。其形狀如刀匕,大小為古代1寸正方,故名。l方寸匕約等於274毫升,盛金石葯未約為2克,草木葯未為1克左右。
9.珍珠美容粉
珍珠的美容作用早已為古人所認識,既可外用也可內服。用作美容的珍珠應以新採的為好(製法見《清宮美容秘方》)。
珍珠含多種氨基酸和碳酸鈣,有營養皮膚的作用。用作美容時,每次服食0.6克~0.9克為宜,且要每隔10 天服1次。
據說服食珍珠粉也是慈禧太後的一個重要美容方法。
6、古人是如何運用洗澡來進行養生?
1.澡水的溫度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35?37,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
2.當你進入淋浴房後,熱水一開,就會產生騰騰蒸氣,而人體的毛孔遇熱會擴張,所以如果當你在此時沒有先將臉洗干凈,臉上積累了一天的臟東西,便會趁你毛孔大門開啟之時,潛入你的毛孔。久而久之,你的毛孔便會被這些臟東西擠得越來越大,占據著本不應該屬於它們的領地,你臉上的痘痘也會愈冒愈多,但絕不要相信別人對你說的青春美麗疙瘩痘。
所以為保持皮膚的青春請一定要用溫水洗臉。
3.臉洗干凈之後就可以清潔身體了。值得注意的是,洗澡時水溫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40左右。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容易發生缺氧;而水溫過低則會使皮膚毛孔緊閉,不利於清除污垢,也會令體內熱量散發不出來,浴後感覺四肢無力。此外,沐浴時間最好控制在20分鍾以內,並且保證通風良好。沐浴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心腦缺氧、缺血。
4.頭發在蒸氣的氤氳中得以滋潤,此時,洗頭的最佳時刻就已來臨。
先將頭發在水中充分濕潤後塗上洗發水,把頭發置於頂部搓揉片刻,用清水沖洗,切記一定要沖洗干凈,再均勻抹上護發素,用寬齒梳梳順,洗凈。最後,用清水徹底沖淋全身。
5.對於大多數在衛生條件不是很差的環境工作的人來說,尤其在乾燥的冬季,每天洗澡很容易破壞正常的皮膚結構。人的皮膚最外面是角質層,自動脫落的角質層和皮膚汗液混合的皮垢不會很多,每天洗掉這部分,對皮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果洗澡過勤,將角質層傷害,其保護皮膚的作用就會失去,皮膚細胞內的水分更容易蒸發掉,皮膚就會乾燥。
7、古代人如何洗頭發 詳細
1、草木灰
草木灰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找到的一種鹼性清潔劑,它是將稻草和秸稈焚燒後留下的灰末,將草木灰溶解於水後,過濾得到的溶液是鹼性的,有去污去油的作用,是古人平民最易獲得的「洗頭用品」,幾乎不需要花銀子。
2、淘米水
淘米水,古時稱之為「潘」。獲取途徑簡單,成本低廉,物盡其用。
漢文帝的皇後竇漪房幼時家貧,其弟被人販買去,分離之時,竇漪房向鄰居討來淘米水為弟洗頭,寄託情誼。那時,淘米水可謂最常見普適的洗發產品。
3、皂角
皂角,也稱皂莢、皂吉、角針實、烏犀、眉皂、雞棲子等,被子植物門。南北朝時期,皂角已成快消品,街道小店鋪進行販售。現如今,我們的生活中依舊可見多種品牌洗發水註明「皂角」。
4、木槿葉
把木槿葉揉碎,用溫水沖泡,過濾後留下來的汁液也具有皂莢液的功能,和皂角一樣都是古代純天然無副作用的洗發水。
皂角氣味有點刺鼻,木槿葉舒爽清香,相比之下更受人喜歡。在如今江浙一帶,仍可見用此原生態的方法來洗頭,舒爽清香,去污止癢。
(7)古代人養生洗擴展資料:
清末的慈禧非常愛打扮,但由於她吃的都是高脂肪食物,頭發油脂較多,頭發不但愛掉還缺乏光澤。為找尋能讓她擁有一頭秀發的秘方,慈禧多次下詔徵集各地名醫給她醫治。
御醫們認為,頭發的營養來自於腎和血,慈禧頭發不好,源於她的腎血虛弱。於是御醫們先從溫腎補血開始調治,加強慈禧的腎臟功能,補足血氣,從而達到養發效果。
同時,御醫們還研製了不少洗發護發的方劑來對慈禧的頭發進行養護。其中有菊花散、抿頭方、令發不落方等。
菊花散清香、幽涼,用九種葯草研成粗渣,加入漿水,煮沸之後,去掉渣子,用湯葯洗頭。西太後對菊花的香味很喜歡,她還經常吃一些鮮菊花做成的小吃用菊花散後,慈禧的油性頭發大為改觀。
8、古代女人怎麼保養
1.保養皮膚
食鹽蜂蜜排毒法
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現代人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專家指出,只有及時排除體內的有害物質及過剩營養,保持五臟和體內的清潔,才能保持身體的健美。這里向您推薦既天然又經濟的排毒食品。
食鹽具有消炎殺菌的功效眾所周知,其實它的排毒功效亦很獨到。
如果你是油性肌膚中毒者,可試著將一小勺鹽與蜂蜜調勻後,塗在臉上並輕輕按摩五分鍾後用清水洗去。鹽有深層清潔皮膚毛孔的作用,而蜂蜜水則能及時補充肌膚營養,每天早晚各一次,可幫助清除皮膚毒素。
黃瓜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功
味甘,性平,又稱青瓜、胡瓜、刺瓜等,原產於印度,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黃瓜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尼克酸、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同時黃瓜還含有丙醇二酸、葫蘆素、柔軟的細纖維等成分,是難得的排毒養顏食品。
黃瓜所含的黃瓜酸,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排出毒素。維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能美白肌膚,保持肌膚彈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黃瓜還能抑製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對肺、胃、心、肝及排泄系統都非常有益。夏日裡容易煩躁、口渴、喉痛或痰多,吃黃瓜有助於化解炎症。
荔枝甘溫而香,通神益智,填精充液,辟臭止痛
味甘、酸,性溫,有補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瀉等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常食荔枝,補腦健身……」《隨身居飲食譜》記載:「荔枝甘溫而香,通神益智,填精充液,辟臭止痛,滋心營,養肝血,果中美品,鮮者尤佳。」
現代醫學認為,荔枝含維生素A、B1、C,還含有果膠、游離氨基酸、蛋白質以及鐵、磷、鈣等多種元素。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荔枝有補腎、改善肝功能、加速毒素排除、促進細胞生成、使皮膚細嫩等作用,是排毒養顏的理想水果。
1、最簡單最便宜最方便但十分十分十分有效的美白方法(親身體驗),就是——將香蕉弄成糊狀,然後倒入全脂牛奶,再加入少量水。這些東西的比例大概是2:5:1,然後往臉上抹,接著輕輕拍打臉部,其他什麼都不要做。20分鍾後洗掉……你發現了什麼?是不是變白了?絕對讓你快速美白哦!超神奇!
2、用絲瓜榨汁,然後用絲瓜水調和蜂蜜塗在臉上,效果很不錯的,長期使用,可以美白、去皺。
3、去葯店買一些維生素E抹在臉上。
4、用珍珠粉加上蜜調勻塗在臉上即可。
5、把白醋和鹽用水溶解,比例是大概是3:1:9。1,用調好的混合液把毛巾潤濕,擦在臉上,早晚各一次(如多擦一兩次也沒問題啦)。效果很不錯哦,而且見效很快,皮膚會變白,痘痘也會不見了。
6、用草莓炸成汁,放上蛋清。每2~3天擦一次。
7、用水和蜂蜜調配後加入珍珠粉,這樣用幾次以後,臉是又白又嫩。
8、牛奶美白:准備一小杯鮮奶(夏天的時候,也可以把鮮奶到放到冰箱里,敷上涼涼的,會更舒服),用蒸氣蒸臉,將化妝棉吸滿鮮奶,敷在臉上十五分鍾左右,取下,用清水將臉上的牛奶洗凈。長期堅持,可以使膚色白凈均勻。
9、准備三指寬二指長的面帶斑點的蘆薈葉,去刺洗干凈,然後是一塊三厘米長的黃瓜、雞蛋清、2—3克珍珠粉、適量的麵粉(用做調稀稠)。將蘆薈、黃瓜放入榨汁機榨汁後倒入小碗,然後放入蛋清、珍珠粉、適量麵粉調成糊,以不往下流淌為准。把臉洗干凈,將調好的糊抹在臉上,干後洗凈,拍上柔膚水、護膚品即可,每周1—2次。
10、蕃茄蜂蜜美白。這個美白配方可同時作臉及手部美白,它能有效去油膩,對暗瘡皮膚可以起到防止感染,使皮膚白皙細致的效果。配方:蕃茄半個、蜂蜜適量。用法:可將蕃茄攪拌成蕃茄汁後,加入適量蜂蜜攪至糊狀。均勻塗於臉或手部,待約15分鍾洗去。建議每星期做1-2次。
11、蛋清面膜。將蛋清打入碗內(去蛋黃)攪拌至起白色泡沫後,加入新鮮檸檬6-8滴,攪勻直接塗在臉上,具有收斂皮膚、消炎抗皺的作用。
12、蘋果面膜。將蘋果去皮切塊或搗泥,然後塗於臉部,如系乾性過敏性皮膚,可加適量鮮牛奶或植物油,油性皮膚宜加些蛋清。15-20分鍾後,用熱毛巾洗干凈即可。隔天一次,一個療程為20天,具有使皮膚細滑、滋潤、白膩的作用,還可消除皮膚暗瘡、雀斑、黑斑等症狀。
13、檸檬面膜。將一個鮮檸檬榨汁後加一倍的水,再加入三大匙麵粉調成面膏狀隨後敷在臉上,15-20分鍾左右取下。或將一個鮮檸檬切片直接貼於面部15-20分鍾左右取下,洗凈臉部。每天一次,七天為一個療程。此面膜具有收斂作用,可使皮膚清爽、潤滑、細嫩,長期堅持能延緩皮膚衰老。
14、黃瓜面膜。取鮮黃瓜汁加入奶粉、蜂蜜適量,風油精數滴調勻後塗面,20-30分鍾後洗凈,或將黃瓜洗凈切薄片直接貼於臉部,具有潤膚、增白、除皺的作用。
1.桑椹 桑椹嫩時色青,味酸,熟後變為黑紫色,味甜汁多。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鞣酸、蘋果酸、鈣、磷、鐵等礦物質。它對防衰潤膚確有療效。桑椹還具有補血功效,血虛體弱者適宜食用。
2.檸檬
檸檬是一種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含維生素C、維生素B1、B2等。維生素C能使皮膚變得光滑、細膩、白嫩、豐滿,所以是一種理想的美顏美容食品。這足以說明檸檬對女性美膚的作用。檸檬中含有較多的檸檬酸。這種酸不僅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而且能中和鹼性,可防止色素沉著,對皮膚具有漂白作用。用檸檬榨汁,用汁液洗臉可使皮膚保持滑潤健美。因為檸檬汁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原,能使皮膚吸收,從而使皮膚潤澤。
3.蘋果
蘋果是一種低熱水果,其營養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利用,享有「活水」和「水果皇後」之美稱,是很好的美容護f膚品,經常食用既可減肥,又可使皮膚潤滑細嫩。據報道,這種「活水」有利於溶解體內的硫,而硫對皮膚健美有特殊作用,可使皮膚細膩、滑潤。據測定,蘋果還含有銅、碘、錳、鋅等微量元素,人體內缺少這些元素,會使皮膚粗糙、奇癢、失去光澤。蘋果中還含有單寧酸、有機酸及各種維生素,對皮膚健美非常有益。
此外,蘋果還具有減肥作用。國外學者研究發現,蘋果有減低血清膽固醇和減肥作用。因為蘋果中含有果膠質,是一種可溶性纖維質,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研究發現,經常吃蘋果的人,膽固醇含量比不經常吃蘋果的人低20%左右。蘋果中,還含有較多的粗纖維,它們在胃中消化較慢,具有飽腹感故可以減肥。
4.大白菜
大白菜是我國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它具有營養豐富、菜質鮮嫩、清爽適等特點,是深受我國人民喜食的蔬菜之一。大白菜不僅是日常佳蔬,還具有葯用價值,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它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不僅可以促進腸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乾燥,還可用來防治結腸癌。
5.香菇
香菇,香氣濃而被譽為「蘑菇皇後」。香菇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香菇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對人體健美和營養皮膚都十分有益。常食這種高蛋白的食用菌,可源源不斷地補充人體組織的「建築材料」,使皮膚得到營養而滑潤細膩,毛發得到營養而烏黑亮澤。香菇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及豐富的維生素B2、D及維生素A原,都是容顏悅色、護發養發的好材料。因此,香菇不愧是美膚佳品。
6.松子仁
松子仁是松樹的果仁,其脂肪含量特別豐富,具有較好的潤膚作用。《名醫別錄》載:松子仁「可以潤澤皮膚,驅除死肌」。因為女性面容憔悴,肌膚粗糙,形神枯槁,如不是由疾病引起,就是因為脂肪缺乏所致。如能經常食用松子仁,其中的油脂能營養肌膚,若每天吃數粒,堅持半年,皮膚就會漸見潤澤,容光煥發,皺紋也可減少。
7.杏仁
杏仁是內服外用的美容佳品。分苦、甜二種。苦杏仁又名北杏,主要含有苦杏仁甙、蛋白質和各種氨基酸成分,內服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作用;甜杏仁含有維生素A及維生 素B1、B2、C和脂肪、蛋白質及鐵、鈣、磷等多種微量元素,有補虛潤肺作用。杏仁主要作用於肺經,而「肺主皮毛」,杏仁不論內服或外用均是一種天然的植物性美膚護膚佳品。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杏仁中主要含有維生素B1、B2、脂肪酸及揮發油等成分。脂肪油可滋潤皮膚,揮發油可刺激皮膚血管擴張,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態,起到潤澤面容,減少面部皺紋形成和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還可對皮膚局部的補經末梢起麻醉止癢作用。用其製成粉霜乳膏塗於面部,可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皮脂膜,既能滋潤皮膚,保持皮膚彈性,又能治療色素痣等各種皮膚病。
8.魚類
魚類是極佳的美容食品。魚肉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黏蛋白。膠原蛋白是一種大分子蛋白,在分子結構上有一定的空間,從而能充分維持生命的「結合水」,保持皮膚具有光潔、無皺褶和富有彈性,防止毛發脫落和富有光澤,並有促使人體肌肉健美和骨骼發育的功能。
9.烏梅
烏梅性味酸,溫。含檸檬酸19%,蘋果酸15%,還含有琥珀酸、糖類、谷固醇、蠟樣物質及齊墩果酸樣物質、甾醇、維生素類、三萜、糖分等。功效止渴生津,斂肺止咳,消腫解毒。烏梅中含有較多的抗衰老活性物質,能使全身組織趨於年輕化。經常食用能促使耳下腺分泌腮腺素,使老人面色紅潤,肌膚光澤,延緩衰老。外用對濕疹、癬病、雞眼等有效。
10.米糠
美容專家研究發現,將天然純米糠研磨成極其細微的粉末,就像珍珠粉一樣,用於潔膚,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使用時先將裝滿米糠粉末的小棉布袋濕水,米糠細末便緩緩滲出,然後用布袋輕拍額面部等處,再用清水洗凈。棉布袋可以重復使用。人的肌膚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其氨基酸成鎖鏈狀聯結在一起。而米糠內含有一些特殊的酶,可以切斷各個氨基酸的鎖鏈,即把老死的表皮角質層切割成細屑狀,使得它們很容易脫落下來,從而加速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保持皮膚的光潔潤澤。
此外,米糠內還含有豐富的細胞營養成分,比如維生素B1、B2、E等,在潔膚時,能強化肌膚的抵抗力。米糠美容法對長有暗瘡、皺紋、雀斑或表面水分不足的乾性皮膚,持續使用,效果尤其顯著。由於米糠粉末為純天然物,沒有其它化學品,故不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目前,日本化妝品市場已推出以天然純米糠為原料的美容製品。
2.保養容顏
取新生的雞蛋一枚,在蛋上開一小孔,去黃留清,裝入丹砂細末,然後用蠟封固小孔隨同其它待孵的雞蛋一同放到窩中,讓母雞孵化,母雞最好挑選羽毛好看純白無染色的,等到小雛雞出來,就可取用,使用此葯膏塗面,可使臉色里透紅,光滑潤澤,不但黑斑、黑暈之類可以一掃而光,而且皮膚寬松的現象也能得到改善。
唐代民間最典型的美容產品花粉
盛唐時期,女子已經開始知道用花粉來保養肌膚了。
武則天獨門養顏秘方益母草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除了在政治上謀略過人,在個人容顏修飾上更是不惜餘力。她在花甲之年以後,皮膚依然白晰紅潤,很有彈性。根據唐代名醫王燾所著《外台秘要》記載,武則天用來美容的秘方名曰《天後煉益毋草澤面方》。
關於此方的製作過程則是相當地復雜,必須取農歷五月初五采益母草全草,勿令著土。曝干,研細過篩,加入適量的麵粉和水,調和成團,捏成雞蛋大小,再曬干。然後用黃泥爐子,底層鋪炭,中層置葯,上層再蓋1層炭,點火緞制。使用本葯擦洗後,皮膚就會逐漸滑潤柔嫩,如長期使用,50歲的婦女皮膚會像18歲的姑娘一樣顯得年輕。
太平公主美容妙方桃花
她常用的妙方乃是將桃花調和烏雞血共用,不僅可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使皮膚得到充分營養,變得潔白潤澤,還具有滋養防皺的作用。
楊貴妃用荔枝保持青春不老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也從此使人們知道楊貴妃特別愛吃維他命含量很高的美容水果荔枝。
相傳古代美人楊玉環將去皮的杏仁、滑石與輕粉研成細末,蒸過後加入少許龍腦、麝香,然後用雞蛋清調勻,每天早飯後將此膏薄薄地塗在臉上,用以保持肌膚白里透紅。
永和公主的美容方天然豆粉
唐德宗的女兒永和公主用來保養皮膚的秘方,以豆粉為主,配合各葯而成,可達到滋養皮膚,使皮膚白嫩細膩、柔滑而富有彈性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預防皮膚疾患。
經常用此方擦洗臉面和雙手,可使皮膚光滑潤澤,青春常在。
金國宮女美白必備八白散
傳說在金國民間,一少女為圓被皇宮選為貴妃的夢想,日夜祈拜。她的真誠感動了織女,瞬間天空一道霞光閃過,飄下絲帶上書:取人參、紅花、白芨、當歸、防風等八草研之成粉,加以夜露調和,敷於面部,汝願可成。
數日,容貌果真膚如凝脂、肌如滑。不久,皇宮傳來佳訊,實現了她成為貴妃的美麗願望。後來,此方在金國宮廷做為女人養生養顏的良方廣為流傳,成為當時著名的金國宮女八白散。
明代宮延面膏麝香面膏
據《遂初軒隨筆》記載,明代末年有一個富商,夫婦年過半百,僅有一個女兒,聰明穎秀。當時由於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富商打算把女兒送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不料半路上被一夥強盜劫持上山。女兒日夜思念父母,面腮逐漸變得晦黑粗糙,後來她得救了回到了父母身邊,想盡辦法回復容光均不見效。有一天,一個和尚來化緣,奉送一盒靈丹,女孩用靈丹塗面,不幾天果然容貎如初。據考證,此方就是明代的宮中秘方麝香面膏。
慈禧外用養顏方珍珠粉
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慈禧太後,早已長期使用珍珠粉養生保健。據清朝容齡公主在《御香縹緲錄》所載,慈禧太後在步入老年後,肌膚仍宛如少女般嫩白光滑。經研究發現,原來慈禧太後充沛的精力和晚於常人衰老的容顏,便是靠長期服用珍珠粉來維持的。
慈禧持之以恆地保持著服用珍珠粉的習慣,據說每天晚上睡前一定會服用一匙珍珠粉,可以算得上是珍珠粉的忠實使用者。
要說起保養和護膚,幾乎所有的女人都能說的頭頭是道,都有自己獨特的護膚心得,都會娓娓道來。別說是女人,很多男生現在對於保養和護膚也可以跟你淺談一二,而且現在的護膚品種類繁多,一擦,一抹,哎呦,成了。而且很多都是提取的精華,效果顯而易見。但是在古代,很多宮廷里的女人,一樣膚若凝脂,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小編今天就冒充一下太醫,給您介紹一下宮廷保養秘方。
泡澡
要說泡澡,大家想到的肯定是貴妃出浴,一層厚厚的玫瑰花瓣,飄在水上,襯得水中的人兒更加嫵媚動人。花瓣能使皮膚馨香細膩柔滑。但是實際上泡罩不僅僅是花瓣浴哦,還有草葯。古代女子出嫁前,或者富家小姐都會用特殊的草葯汁泡澡,以保證皮膚不衰老,不長皺紋。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在穿越小說里是這樣的。
蜂蜜
前幾天小編就說過,自己用蜂蜜+糖代替浴鹽和牛奶推全身,效果非常好。其實這是古代人的做法。只要質量夠好,大家是不用擔心衛生問題的,蜂蜜對女性的私處是有保養作用的,據說有治療宮頸糜爛的作用哦~晨起空腹喝一杯蜂蜜水,能加速排毒。
瓜果蔬菜
這就要依據個人的需求來挑選了。像荔枝、檸檬、黃瓜等水果,都有自己獨特的香氣,長久服用,能改善皮膚粗糙,暗淡。黃瓜也可以敷臉嘛~~
珍珠粉
這個古代其實用的不多的,只有非常有錢的人,或者官宦子女和宮中嬪妃才用的起。古代的珍珠都是天然的,不是人工養殖的,效果應該比咱們的還好吧。內服外用,效果不錯。
玉器
玉養人,都這么說,古代女子並行溫順,賢淑大方,最適合佩戴玉器。而且玉器在古代不僅僅有延年益壽的寓意,還可辟邪除崇,安和吉祥。
9、古代人怎麼養生
導讀:中國古代養生觀念史上長壽、多子多孫,在中國人看來,是一種福氣,不少人都渴望
長命百歲,並且健康生活。今天向您推薦古代最流行的9 大養生法,您可以借鑒一下
中國古代養生觀念史上長壽、多子多孫,在中國人看來,是一種福氣,不少人都渴望長
命百歲,並且健康生活。今天向您推薦古代最流行的9 大養生法,您可以借鑒一下。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網路」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運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
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古代養生學家認為,
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
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
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
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
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
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順時養生
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
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必須
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
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調氣養生
古人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
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
滯、逆等癥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
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
氣、祛病延年。
10、古代人用什麼東西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