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就像睡覺

養生就像睡覺

發布時間:2020-07-16 13:56:50

1、都說睡覺是養生的第一要素,你知道為什麼嗎?

首先大家都應該知道人體每天幾乎有1/3的時間都在睡眠,如果睡眠不充足的話,第二天將會非常的沒有精神,這都是因為睡眠可以很好的修養你的精神狀態。如果你休息的不好睡眠不足的話,就會造成你神經緊張,而且還會有抑鬱,恐怖,焦慮煩躁等因素。


而這些因素經常是可以引起失眠或者是睡眠障礙的,所以一定要杜絕睡眠障礙失眠,否則的話,您的身體將會得不償失。睡眠對人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睡眠可以改善我們的腦部發育時,因為腦部發育一般都是在晚上睡眠的時候,大腦放鬆的情況下才會逐漸的發育。

大腦在發育的同時也會鞏固我們的記憶,幫助我們恢復精力和體力,身體上的發育也和睡眠有很大的關系,還有我們的免疫系統,神經系統,都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發育完成了,剛進入到睡眠的狀態以後,我們的神經系統就會自我保護起來,因為這個時候我們是收不到外界任何打擾的,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們的神經系統正在茁壯地成長完善。

神經系統受傷的話他也會自我修復,幾乎我們身體的修復功能都是在晚上睡眠之後工作的,像免疫系統,當你生病的時候,比如說感冒病毒在侵蝕你的身體,白天你會感覺到非常的繁重無力,而晚上你就會覺得睡得非常香,正是因為你的免疫系統在你的身體內把細菌和病毒一點點的清除。

2、常言說:「以睡養生」,這句話有什麼道理?

清代養生家李漁說:「養生之訣,當以睡眠為先。」他說出了深奧的養生道理。因為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人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三分之一的時間,為生命積蓄能量。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兩千多年前,先哲們就明確提出來了。如《內經》說:「人卧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能」者,能量也。人之目視、足步、掌握、指攝等生命活動的能量,都是通過睡眠源源不斷地積蓄起來,通過肝的作用不斷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為什麼睡能養生?

常言道:吃得好不如睡得好。睡能養血,睡能益氣,睡能健脾強胃,睡能強筋壯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7倍。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並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人在夜晚熟睡時,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白天的5~7倍,對兒童和青少年可促進生長發育,對中老年人可激活體內各種活性酶加速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睡眠對人體的好處:

人在熟睡的狀態下,脈搏減慢,收縮壓降低,呼吸變深,基礎代謝率下降,腦血流量減少,有助於大腦能量的積蓄。體內也會發生一系列有利於生理、生化的變化,如協調大腦皮質的功能,有利於增強記憶力,使人思維敏捷,反應靈活,這便是美美地睡個好覺後,感到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道理。有專家指出:夜間1~3時,是皮膚代謝的高峰期,這時源源不斷的血液供給皮膚以之充分的營養,吐故納新,使皮膚保持健康和彈性,經常睡眠好的人會容光煥發,面色紅潤,這就是其中的奧妙。更為神奇的是,睡眠可防癌。澳大利亞的專家通過研究發現,正常細胞在裂變過程中之所以變為癌細胞,大多是在夜晚中進行的。而高質量的睡眠,可防癌症的發生和發展。睡眠的好處如此之多,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注意科學睡眠。

什麼樣的睡眠有益養生?

1.睡眠姿勢的選擇

睡眠的姿勢,因人習慣有多種多樣,但基本姿勢有三種,即仰卧、俯卧和側卧。一般認為,仰卧有利於血液循環,但應注意不要將手放在胸部,以免有壓抑感,易引起噩夢。側卧可使全身肌肉鬆弛,有利於腸胃的蠕動,側卧時腿要自然彎曲,枕頭不宜過低。許多人提倡睡時要「卧如弓」,以右側卧位為佳,頭足的朝向,以東西向為宜,避免頭北腳南。睡眠的環境要求寧靜清爽,光線幽暗柔和,室內空氣新鮮,溫度濕度適宜,床鋪平坦,硬度適中。枕頭的高度,一般以相當於自己的一拳半為宜。這樣就有利於進入甜蜜的夢鄉。總之,睡眠姿勢的選擇,應有利於迅速入睡,以睡得舒適為宜。

2.合理的睡眠時間

睡眠的時間有很大個體差異。—般來講,青少年每天需睡8~9個小時;中年人要睡8個小時;老年人睡7個小時左右;體弱多病者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看睡眠質量好與不好,除時間長短因素外,關鍵在於睡眠程度的深淺以及醒後的感覺。睡眠程度深也就是睡得實,醒後疲乏消失,全身舒適輕松,頭腦清晰,精神煥發,說明睡眠質量好。如果睡眠程度很淺,特別是夾雜一些噩夢,睡眠中途被驚醒,那麼既使睡眠時間很長,也得不到很好地休息,起床後仍感到頭昏腦漲、疲乏無力,說明沒有休息好。

  3.重視午睡

午睡是古人睡眠養生法之一。中醫學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極衰,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必欲靜卧,以候氣復。現代醫學認為,老年入睡好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有防病保健意義。午睡是中國人的習慣,然而近來西方科學家發現,西歐和北美人冠心病發病率高,似乎與不睡午覺和緊張的生活節奏有關。對此,他們進行了一系列調查試驗,結果證明,如果能保證午睡,西方人的冠心病發病率可降低三分之一左右。

3、為什麼說最好的養生是睡眠?

這話說的很對。睡眠可以讓全身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俗話說,有病3分治7分養。

4、為什麼說睡覺是養生的重要環節?

養生就是養成一些優良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減少身體損耗,達到健康的一種方式。因此,睡覺是養生的重要環節。睡覺也有注意的要點:睡眠時間以及睡眠質量。

1、睡眠時間。睡眠時間低於4.5小時和高於9小時都會提高疾病的發生率。即便是熬夜也必須保證來高於4.5小時的睡眠時間。在國外但凡熬夜工作者都會額外填補熬夜補償金,可見熬夜的危害有多大!睡覺時間高於9小時,會常常感到消化出現問題、頭疼頭昏、免疫力下降。所以,睡多了和睡少了都對身體有所影響。

2、睡眠質量。有的人常說睡了7個小時但是仍然覺得身體異常疲源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睡眠質量問題,這就好比我安安穩穩的睡了7小時,而你在睡眠的7個小時內,經常做夢、驚醒。雖然最後都睡足量了,但是睡眠質量肯定完全不同。睡眠質量較差的人可以在飲食上減少辛辣食品的攝入,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加強運動鍛煉改善睡眠質量。當然,你也可以在睡前喝一杯有記益生茶,有安神助眠的作用。"

5、為什麼在養生館做胃和肚子以後就想睡覺?

按摩能讓人身心放鬆,有困意很正常,可以小眯一會,放鬆身心!

6、睡眠也是一種養生 人晚上為什麼一定要睡覺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睡眠是讓大腦和小腦休息的。動物需要睡覺,而沒有大腦的植物不睡覺;人體的有些器官,比如肝臟,是不休息的。這表明睡眠是整個腦部特有的現象,至少慢波睡眠可以使腦部修補自由基所造成的損害。自由基是新陳代謝的副產物,可損傷人體細胞。其他器官可以通過放棄和替換受損細胞來修補這種損害,但腦無法這樣做,只能讓人進入睡眠狀態,尤其是慢波睡眠狀態,人體組織才能利用這段難得的「閑暇時間」進行「搶修」作業。

7、養生之道,比如說吃飯,睡覺,運動之類的

飯後散步半個小時,慢走為好。
睡前用熱水泡腳,一面洗一面兌水,水溫慢慢升高,知道後背發熱出汗為止!
經常跪著走路,可以促進氣血下行!
以上方法以調整腳部經絡為主!簡單實用!

8、為什麼說睡眠是養生第一大道?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十分重視睡眠養生。我國古代醫學家稱「睡眠是養生之要務」。現代醫學家把睡眠稱為「自然康復劑」。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睡眠,是高等脊椎動物周期性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

因此,採用正確的睡眠養生方法,達到養神、促進氣化、生精的目的,對於提高生存質量、抗病防衰、延年益壽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歷代養生家非常重視的內容。

首先要有正常的睡眠時間。應該在子時(23時至01時)以前上床,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中醫睡眠機制為陰氣盛則寐即入眠,陽氣盛則寤即醒來。《黃帝內經》中說,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

其次是合適的睡眠姿勢。古今醫家都推薦右側卧位,這是因為右側卧可使心臟在胸腔中受壓最小,利於減輕心臟負荷。另外右側卧時肝處於最低位置,有利於肝臟血液的循環,並且右側卧時胃和十二指腸的開口均在下方,有利於胃腸內容物的排空。故《老老恆言》說:「如食後必欲卧,宜右側以舒脾氣」。

還有就是良好的睡眠環境。安靜的環境是幫助入睡的基本條件,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新鮮的空氣是良好睡眠的保障。卧室宜在睡前醒後開窗通風,氧氣充足有利於大腦細胞迅速減輕疲勞。當然睡覺時幽暗的光和舒適的卧具也會對睡眠有所幫助。

科學研究證明,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體各部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補葯」。

9、為什麼睡覺對養生那麼重要

睡:順四時有節律
傳統養生認為睡覺是第一大補。民間有好多俗話:「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徹夜難睡,渾身疲憊。」「睡個好覺,有如吃個母雞。」睡覺為什麼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講的「一 陰一陽謂之道。」晚間睡覺是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白天工作學習是能量的釋放。陰陽各半,缺一不可。
睡覺與起床都要科學把握時間。《黃帝內經》關於養生的第一個原則是「必順四時而適寒暑。」人只有順應一年四季的變化,與變化的時空和諧相處,才有利於生命健康。睡覺與起床也當如此。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一天有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個小時。一天是一年的濃縮。因此,人一天的生活節律與一天「春、夏、秋、冬」的變化要符合。晚9點到凌晨3點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點到上午9點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9點「立冬」。到了晚9點,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與天地做「拔河」游戲。「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結果是天必勝人。人的身體變化節律與天地運行節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還以人力」。
晚上睡得太遲有兩種情況:一是晚上睡不著,二是睏倦但硬挺著不睡。睡不著是陽氣該收的時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點到晚9點是日秋,人要逐漸進入收的狀態。「陽氣盛目瞠,陰氣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興奮的事情,陽氣就收不回來,陰氣占不了主導地位就難以入睡。第二種情況是硬挺著不睡,這是觀念出現偏差,不懂得日冬的道理,不懂要符合自然規律。
夜裡睡得過晚會傷膽氣。嚴重者就會患抑鬱症。《黃帝內經》講:「氣以壯膽。」「十一藏府皆取決於膽。」23點至1點是子時,膽經最旺。人在睡眠中養蓄了膽氣,如果不睡覺消耗了膽氣,嚴重者出現「怯症」,即是現代醫學講的抑鬱症。
晚9點至凌晨3點是人最佳的睡眠時間段。其他時間段的睡眠難以代替「日冬」。 起床的時間同樣應當順時。
凌晨3點是一天的「立春」,6點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點醒了,人體的細胞在這個時空感應下也醒了。在每天3點到5點之間醒了無須再睡,有時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過天地的。5點前還沒有起床,6點「春分」人的神就出不來,使人精神不足。
一些公務人員晚上常常會因工作搞到很晚才休息,時間長了影響健康。因為如果晚上睡得過晚會耗殺陽氣,早上起得過晚會封殺陽氣。這叫「雙殺」。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點前也要起,中午補個覺,防止「雙殺」。
此外,睡覺的房間不宜太大,主要是為聚集陽氣。傳統養生講究睡覺時一定要關好門窗。夏天再熱也不要開電扇和空調睡覺。人睡著了身體表面會形成陽氣保護層。如果風把這層陽氣吹散了,體內還會補充。循環往復淘干陽氣,早上起來渾身沒勁,面色黃,頭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熱,可關卧室門開空調把房間吹涼,人沖完澡迅速睡覺。涼爽空氣可保持1個多小時,人已經睡著了。如果中間熱醒,可再按這個辦法做一次。

與養生就像睡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