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l清明養生

l清明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16 10:40:50

1、清明到了該如何養生?

早春的街頭,「短袖與棉襖齊飛」的情況並不少見。老人們常說,「春捂秋凍」。清明時節,時暖時寒、乍陰乍晴,因為早晚溫差大,人們在中午有太陽氣溫高時,可以穿著稍微單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還是那樣穿衣,就會感到涼意了。這段時期,不妨採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著裝,最好多穿幾件,有備無患。需要時,還可搭配帽子、圍巾等小配件。

清明時節,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羊肉、雞等;可多食時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蘿卜、芋頭、薺菜等。飲食調攝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對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對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同時還應增加鉀的攝入。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發,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春困是人體一時不能適應季節的變化,發生大腦血流量改變而出現的生理現象。要解決春困,多睡反而不是辦法。因為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之處於抑制狀態,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其實,不妨經常開窗透氣,使室內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適當增加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犯困時,聞一聞風油精、清涼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選擇聽一些動感的音樂等,都有助於保持頭腦清醒。


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松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樹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盡量多活動,使陽氣增長有路。還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別容易感冒,除了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頭疼,還伴有眼癢、流淚、鼻癢等症狀,其實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專家建議,對花粉過敏的人群應盡量躲避花粉;好天氣時將屋內屋外打掃一遍,遇乾熱或大風天氣,可關閉門窗或加掛窗簾;如果天氣許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換床罩、被單。

2、清明吃什麼 清明時節的三大養生食譜

 清明養生必吃十種食物
1.螺螄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污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凈、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
2.蝦
「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裡有蝦籽。
3.河蚌
據說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說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為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因而這個時候的河蚌最干凈,肉質也最肥厚,特別脆嫩可口。
4.菠菜
菠菜為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哈佛大學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視網膜退化的危險。貧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湯。視力模糊者可取鮮菠菜、羊肝各500克,將水燒沸後入羊肝,稍滾後下菠菜,並加適量鹽、麻油、味精,熟後即可食用。
5.馬蘭頭
每到清明時節,馬蘭頭特殊的香味最為吸引人。許多野菜都是春天長成,最嫩時也是在春天,像馬蘭頭一旦過了清明,就會逐漸變老,嚼不動了,因此這幾天是最適合吃馬蘭頭的。馬蘭頭的製作最為簡單,只要和豆腐乾乾拌後點上香油即可。馬蘭頭性味辛涼、微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之功效,適合春季養生食用,不但能補充維生素,緩解春困,還對初春常見的咽喉腫痛非常有效。
6.蕨菜
蕨菜又名吉祥菜、龍爪菜。每當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節,正是采蕨的黃金季節。蕨菜吃起來清脆細嫩,滑潤無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熗、炒、打鹵下面條、做成包子餡等,吃法極多。蕨菜營養豐富,有提神、去油膩、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們稱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鮮的蕨菜帶有較重的苦澀味。食用前需要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如果少了這個步驟,蕨菜入口就比較苦了。製作得當的新鮮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作料,便是一道難得的上乘酒菜。此外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吃法是炒肉絲。
7.五穀
清明時節養生要都吃谷類食物,如燕麥、蕎麥、扁豆、薏米、花生、黃豆、咖啡豆、葵花籽等。這些又是種子植物,營養十分豐富,尤其是在清明養生可多吃五穀湯,隨意用自己喜歡的五穀搭配熬湯,或者煮粥都可以。谷類食物可以養肝、除煩、祛濕、和胃、潤腸、補虛、增強抵抗力。
8.銀耳
銀耳是平民補品,但是卻能夠和人參、燕窩等媲美,是女性的最佳養顏食品。銀耳常用來煮甜湯,是不可多得的利水滲濕、養血滋陰、補腦提神、美容嫩膚、補腎強精的保健葯物。而且女性月經不調、大便秘結都可以食用銀耳湯。
9.山葯

山葯在中醫上有極好的贊譽,因為山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保持血管具有彈性,避免動脈硬化,同時多吃山葯可以避免脂肪沉積,減少引起肥胖的原因。另外,在山葯中有一種物質叫做多巴胺,可以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
10.韭菜
韭菜有「洗腸草」之稱,它含有較多的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可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秘和腸癌。清明時分,正值春蔬飄香的時節,人體經歷了漫漫冬季的滋養,此時正應攝入一些當季的鮮嫩青綠色蔬菜,在讓腸胃休息的同時,還可借其纖維素來加速體內油脂與毒素的排出,促進新陳代謝等。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減肥食物。另外,韭菜因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揮發性精油與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其殺菌作用明顯,清明時節食韭有助陽,促生發的效果,還有殺菌消炎、促食慾、降血脂的作用。

3、清明節氣如何養生:遵守四個養生原則

1、注意花粉過敏
春季是花粉過敏的高發季節,這時候多數花兒已經開放,花粉的傳播和空氣中的濕度、風速等有著不小的關系,加上空氣乾燥,花粉的傳播就更大了。因此,在春百季的時候,特別是在風大或者晴朗的天氣時,會花粉過敏的人要減少出門或者避免出門,以免出現花粉過敏的情況。
特別是在清明,濕氣會比較重,蕁麻疹和過敏性鼻炎患者還有哮喘等疾病,都是這個季節的高發疾病,更要特別注意。
2、多食用新鮮蔬菜
在清明時節,養生要注意和大自然的同氣相求,要多食用應季和當地生產的蔬菜和水果。水果要和應度季、當地相適應,才能夠幫助人體進行自我調節。在蔬菜方面,要多吃香椿、韭菜和薺菜內等一些春季時令蔬菜,以及蘿卜、山葯、芋頭、紅薯等具有能祛濕和溫胃功效的蔬菜。
3、飲食宜清補
清明正處於溫暖的空氣和冷空氣交替的時候,天氣忽晴忽雨,忽冷忽熱,人的身體往往會因為濕氣的入侵,導致出現四肢發麻的情況,所以在飲食方面,除了要多吃利水祛濕的食物之外,也要適當的多吃一些舒筋和養血的食物。
4、注重養肝
春季是養肝的主要時間,如果能保持肝功能容正常,那麼體內的氣就能運轉正常,保持旺盛的經歷,氣血也就會通常,五臟六腑也能維持正常的運作功能。

4、清明節氣養生,應該多吃哪些食物

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清明時節養生要以養肝為主,在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多吃一些養肝護肝的食物。
下面是適合清明時節的養生食物,這段時節可以多吃哦!
1、時令蔬菜。如芹菜、香椿、菠菜、蕨菜、馬蘭頭等

薺菜可以降血壓、健胃消食、疏通腸胃,治療胃痙攣、胃潰瘍、腸炎等問題。
香椿具有清熱利濕、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的良葯。
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蕨菜有提神、去油膩、助消化的作用。
每到清明時節,馬蘭頭特殊的香味最為吸引人。許多野菜都是春天長成,最嫩時也是在春天,像馬蘭頭一旦過了清明,就會逐漸變老,嚼不動了,因此這幾天是最適合吃馬蘭頭的。
2、螺螄

清明前後,春暖花開,大地復甦,潛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螄紛紛爬出泥土。此時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 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
3.蝦

「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現在「清明蝦」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雨水足,新蝦未「散春」,運氣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蝦肚裡有蝦籽。
4、河蚌

據說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

5、清明時節的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1、不怒: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郁滯,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2、不妄:
老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慾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人們特別是老年人在春天應適當節制性慾。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3、不靜: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是「動」,切忌「靜」,人們應積極到室外鍛煉,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鍛煉前應喝些熱水、牛奶、蛋湯等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4、不濕:
居室每天中午要開窗通風,被褥和衣服要保持乾燥透氣,春季多穿純棉的寬松衣服,可避免發生濕疹。另外,不要選擇潮濕的地方進行鍛煉,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擦乾。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5、不酸: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葯、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6、不凍:
春季氣候忽冷忽熱,要遵循「春捂」之說,不宜馬上脫下棉衣,換裝時應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先把上衣減掉一些,褲子可晚一些減,下身寧熱勿冷,以助養陽氣。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老年人、有痛經史的年輕女性,初春時要盡量使身體「不凍不寒」。

6、清明節氣養生運動有哪幾種

清明節氣養生運動:和緩運動型跑步

春季參加體育鍛煉,由於肌肉不停地收縮,呼吸加深,新陳代謝旺盛,使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再加上春季鍛煉時,提高了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增強了丘腦下部體溫調節中樞的工作能力氣候變化。所以,身體精神手腳利索,不容易疲勞。

1、清明節氣養生運動:和緩運動型

在春風和煦的日子裡,健走、慢跑等相對安靜的運動更適合剛剛從寒冬走過來的你。且走且跑且停,時快時慢,這種走走停停、快慢相間的健走或慢跑可以穩定情緒,消除疲勞,亦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體代謝能力的保健作用。

2、清明節氣養生運動:休閑趣味型

遠足、徒步可以練習腳力,帶動身體的大循環。對於遠足與徒步有一定困難,或是受時間限制的人,可以選擇集休閑、娛樂和鍛煉為一體的放風箏。徒步是戶外運動中最為典型和最為普遍的一種。由於徒步行走活動比較簡單,不需要太講究技巧和裝備,經常也被認為是一種休閑的活動。


清明節氣養生:老人宜鍛煉太極拳舒展身心

3、清明節氣養生運動:保健養生型

春練對於年輕朋友而言可能更為簡單易行,但對於中老年人而言春練更要科學合理,有針對性。所以建議選擇一些太極、五禽戲、八段錦等具有保健養生功效的氣功功法來習練。

7、清明節養生有哪些原則

推薦一本書《黃帝內經二十四節百氣養生法》這是一本引導我們順應自然,掌握二十四節氣養生精髓的保健圖書。本書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結合二十四節氣不同的氣候特點,進度行深入和詳盡的分析,提出了每年二十四節氣中需要注意的養生問要點和養生方法。
全書共分為二十四個部分,每一部分對應一個節氣,闡述和解答了各個節氣與人體息息相關答的養生要點。在每個節氣的後面,還附有中醫古籍中關於節氣養生的保健要法,從而從衣專食住行上為讀者分析春夏秋冬的養生智慧、一年四季的養生提醒和二十四節氣的養生關屬照。

8、清明節當天要吃什麼養生

1.絲瓜花蜜飲
配方絲瓜花10克,蜂蜜15克。
做法1.將絲瓜花洗凈,放入茶杯內,加開水沖泡,蓋上蓋,浸泡10分鍾後,百倒入蜂蜜攪勻即成。2.服用時,揀去絲瓜花不用。趨熱飲用,每日三次。
此方具有清肺平喘之功效。適用於肺熱型支氣管炎、咳吐黃痰、喘息、胸痛、口燥等症。
2.銀耳度茶
配方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
做法茶水去渣,銀耳泡開加冰糖燉爛,倒入茶汁攪勻即可。
此方具有滋陰潤肺之功效,適用於陰虛久咳、發熱等患者。
3.枇杷葉粥

配方枇杷葉10~15克(鮮者30~60克),粳米50~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先將枇杷葉用布包入煎,取濃汁後去渣,或將新鮮枇版杷葉刷盡葉背面的絨毛,切細後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後入冰糖少許,煮成稀粥。
此方清肺,化痰,止咳,降氣權,適用於肺熱咳嗽,咳吐黃色膿性痰,或咳血,嘔血,以及胃熱嘔吐呃逆。

9、清明進補食譜如何安排?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個時節氣候濕潤,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而且氣候乍暖乍寒,天氣多變,容易使人感染呼吸道疾病。這個時節里,多種慢性病易復發,如關節炎、精神病、哮喘等,有慢性病的人在這個時節主要忌食發病食物,如海魚、海蝦、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以避免舊病復發。清明時節的進補食譜如下。

1.菜餚類進補食譜(1)大蒜燒茄子【原料】大蒜25克,茄子500克,蔥、姜、澱粉、醬酒、白糖、食鹽、味精、植物油、清湯各適量。

【製作】茄子去蒂洗凈,剖成兩瓣,在每瓣的表面上劃成十字花刀,切成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塊(不要切斷)。蔥、姜洗凈切碎,大蒜洗凈切成兩瓣備用。炒鍋置大火上燒熱,倒入植物油待七成熱時,將茄子逐個放入鍋內翻炒見黃色時,再下入薑末、醬油、食鹽、蒜瓣及清湯,燒沸後,用文火燜10分鍾,翻勻,撒入蔥花,再用白糖、澱粉加水調成芡,收汁合勻,如入味精起鍋即成。

【功效】涼血止血,消腫定痛,適於便血、高血壓、動脈硬化、紫斑者食用。

(2)豆花魚【原料】凈草魚肉250克,嫩豆腐1盒,蔥、薑末少許,鹽3克,味精2克,料酒10克,紅油高湯少許,水澱粉15克。

【製作】將魚肉切薄片,用少許鹽、料酒、蔥末、薑末腌一下。將豆腐平均切成20片,焯水後放入湯盆中。

坐鍋打底油,煸蔥、薑末、烹料酒,下鹽、味精,加高湯,燒沸後下魚片,用水澱粉勾成糊芡,淋上紅油,澆在豆腐上即可。

【功效】暖胃和中,平肝,祛風止痹。

【禁忌】痛風及血尿酸高者不宜食用。

(3)雞絲燴豌豆【原料】雞肉100克,鮮嫩豌豆150克,豆油、醬油、精鹽、味精、蔥末、薑末、澱粉、鮮湯各適量。

【製作】將雞肉洗凈切成細絲,用蔥、姜、黃酒、精鹽調入拌好。將豌豆剝好洗凈。

炒鍋上火,加油燒熱,倒下豌豆略炒,再將雞絲倒入,急炒幾下,加鮮湯適量,燒一會兒,再將澱粉用溫水和勻,倒入鍋內勾芡,燴熟即成。

【功效】補益氣血,降壓祛脂,抗癌。

(4)青菜獅子頭【原料】豬肉(瘦)50克,青菜50克,油及調味品適量。

【製作】將豬肉洗凈,斬成肉糜,配上佐料,作成圓球狀,上籠先蒸一下使肉粘緊在一起,備用。青菜洗凈,切段。將豬肉肉糜,用大火爆炒青菜,放入肉球,加入鹽、味精燒開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補脾養胃,清熱止渴。

【禁忌】不宜多食,多食助熱生痰。外感病初愈者不宜食用。

(5)水煮螺螄【原料】小螺螄250克,油、醬油、酒、鹽、味精、蔥、姜適量。

【製作】將小螺螄用水漂養,去泥,洗凈,剪去螺螄尾部。鍋上火放油,五成熱時放入蔥姜煸香,再加螺螄急炒,烹入黃酒、醬酒、鹽、味、味精即成。

【功效】清熱,利尿,明目,抗癌。

【禁忌】胃中有寒飲、便泄、腹中冷痛或瘡瘍久潰不斂口者忌食用。

2.湯羹類進補食譜(1)薏米粥【原料】薏苡米5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薏苡米洗凈,置於鍋內,加水適量。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煨熬,待薏苡米熟爛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健脾除濕。

(2)首烏粥【原料】制首烏30克,粳米100克,大棗8枚,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粳米淘凈。再將首烏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中火煎煮,然後去渣,取濃汁。最後將粳米、大棗、冰糖、首烏汁液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

【功效】益腎抗老,養肝補血。

【禁忌】糖尿病人忌食用。

(3)珍珠三鮮湯【原料】雞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紅柿1個,雞蛋1枚,牛奶25克,澱粉25克,料酒、食鹽、味精、高湯、麻油適量。

【製作】雞肉剔筋洗凈剁成細泥;5克澱粉用牛奶攪拌;雞蛋打開去黃留清;把這三樣放在一個碗內,攪成雞泥待用。

西紅柿洗凈開水滾燙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凈備用。

炒鍋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湯,放鹽、料酒燒開後,下豌豆、西紅柿丁,等再次燒開後改小火,把雞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撥成珍珠大圓形小丸子,下入鍋內,再把火開大待湯煮沸,入水澱粉,燒開後將味精、麻油入鍋即成。

【功效】溫中益氣,補精填髓,清熱除煩。

(4)牛奶粥【原料】牛奶250克,粳米100克。

【製作】粳米掏洗干凈,放入鍋內倒入清水,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繼續煮至成粥。

【功效】潤肺通腸,補虛養血。

(5)金髓膏【原料】枸杞予500克,蜂蜜1000克。

【製作l將枸杞子挑選干凈,洗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開,再改用文火熬煮2小時,潷出煎液,再加水適量煎熬,如此3次,合並3次煎液,再放入鍋內,熬去水分。待煎液稍稠後加入蜂蜜,用文火熬至稠狀,晾涼即成。

【功效】滋腎,潤肺,補肝,明目。

【禁忌l外邪濕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食用。

3.飲料類進補食譜(1)橙子汁【原料】橙子500克,白糖50克。

【製作】將橙子去皮、去子,用果汁機榨取汁液。將白糖放入橙子汁中,攪勻即成。

【功效】止嘔惡,寬胸膈,消癭,解酒,殺魚、蟹毒。

【禁忌】氣虛瘰癧者忌飲用。

(2)椰子漿【原料】椰子1隻,白糖30克。

【製作】將椰子砍開,倒椰子漿入碗中。將白糖放入椰子漿中,攪勻即成。

【功效】清暑,解渴。

【禁忌】勿多飲,多飲動氣。

(3)蔗漿飲【原料】甘蔗500克,白糖50克。

【製作】將甘蔗洗凈後,去皮,榨取蔗汁。將開水壺裝滿水,置武火上燒開,待涼後,加白糖、蔗糖汁攪勻即成。

【功效】補脾養胃,潤燥止咳。

【禁忌】脾胃虛寒者忌飲用。

(4)鹿茸酒【原料】嫩鹿茸6克,山葯片10克,白酒500毫升。

【製作】將嫩鹿茸切片,加山葯片裝布袋內,置酒中浸泡7天,即可飲服。

【功效】補腎助陽,適於已婚成年人飲用。

與l清明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