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正的練氣和養生,到底是什麼?
養生就是養氣 練功就是練氣
有人覺得,不管是「太極」、還是「陰陽」或者說「道」,都是太復雜、太玄妙的東西。其實,它都是一個概念,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怎麼去理解呢?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陰陽兩個方面構成的,都是陰陽二氣交感而形成的。誰能逃脫陰陽?誰能逃脫寒暑?宇宙萬物,就是在這一陰一陽,一熱一冷,一虛一實,一動一靜中運動著變化著的一團氣。人和宇宙一樣,也是這樣的一團氣。「氣」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人一不呼吸,一「斷氣」不就死了嗎?把人放在一個真空的沒有「氣」的環境里,人也沒法生存。這就說明,人自己本身有「氣」的運行,和外界也有氣的交換,二者缺一不可。
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氣在人就在,氣熄人就亡。就是這兩種氣的交換形式,決定了人身體的健康與否。人不斷地與大氣進行著交換,不斷地吸清呼濁,就這樣維持著生命。所以說,養生就是養氣,練功就是練氣,氣是人生命的本源和根本。
運氣練功會走火入魔嗎?
在王道醫的道醫館,筆者看到王道醫教一位病人以蹲起配合呼吸的練功方法,來輔助他治療胃病。這位病人問王道醫:「這是氣功嗎?練氣功會走火入魔嗎?」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王爺解釋道:「讓你這樣練氣,是針對你的病,來疏導你的胃氣和肝氣。氣對於不同身體素質的人來說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隨便練習,必須有人指導。如果一個身體非常虛弱的人,他本身就氣不足,最需要的是守住身體中氣,如果像這樣吐納疏導,對他一定是非常有害的。練氣功是會走火入魔,但你一定是沒有指導,沒有適應自己的身體狀況造成的結果,所以一定不要隨意練氣功。」
2、炁是什麼意思
炁,qì同「氣」
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機能。 中葯上指乾燥的臍帶,中國哲學和道教中的「炁」,是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於氣。
拓展知識
《道德經》:萬物負陰而抱陽,沖炁以為和。老子所說「炁」,是介於陰陽之間的物質,無所謂陰、也無所謂陽,也就是陰陽未開的原始混沌狀態,是宇宙最原始的能量。
古代的養生家認為,「炁」和「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炁」是人體最初的先天能源,而「氣」則是指通過後天的呼吸以及飲食所產生的能量。而氣功鍛煉主要是通過後天的呼吸等方法來接通先天的「炁」,從而達到養生健身、延年益壽的效果。
「炁」與「氣」都源自於古字氣,是雲氣的意思,象形字。它也有呼吸、氣息的意思。在唐朝之前,兩者沒有區別。後來道教以「炁」來代表先天,是一切生命與事物的來源,以氣來代表後天,兩者的意義就被分開了。
3、「炁」與「氣」有什麼不同?
「炁」乃先天之炁,「氣」乃後天之氣。
關於先天之炁,南宋內丹家一般認為它的存在先天先地,乃直接源於終極之道體。此炁無始無終,不生不滅,與道體的存在性徵類似。修煉內丹惟有采先天之炁為葯物.才能證道超升,歸根復命。
南宋內丹家霍濟之說:「或者又舍先天而學後天,則曰黃庭以五藏為主,一身以氣血為主.但只存思內觀,咽津納氣,亦足仙矣:殊不知後天之五行,不能飛行變化,乃形滓之物,非虛無中之氣也。
鍾離先生詩雲:『心腎卻非為水火.坎離安得作汞鉛』是也。蓋有形之五行,止能延年辟病,不能升真。先天之五行,如日月中之水火,有象而無質,故飛行變化.乃能成仙。」
此以先天虛無之氣為合煉內丹,飛升成仙之內在根據。
4、炁是什麼東東?
炁
炁,音同「氣」,是中國哲學、道教和中醫學中常見的概念,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於氣。「炁」乃先天之炁,「氣」乃後天之氣。在中醫學中,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同時也具有生理機能的含義。在中醫學術語中,炁與不同的詞合用表達各種不同的意義,如五臟之炁,六腑之炁,經脈之炁等。
道教中有「一炁化三清」之說。
風水上,「炁」是一種意識流,是「場」的一種狀態。 雖然中醫、風水著作中常寫作「氣」,但實際上應是「炁」的概念。
養生上,「炁」是一種療愈能量,存在於宇宙萬物間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流。在氣功,吐納,導引術,及禪坐之中,所講究的氣及是這炁的能量流,從動作與意識的相互配而下,對人體達到療愈而提高健康
【名】
1、同「氣」〖sameas「氣」〗
炁者水上之無相物也。於血脈,行經絡,與地脈,生五行。大概最早見於天津歷史博物館藏古代玉器「行炁玉柱經」之上。此物上拓片現統稱「《行氣玉佩銘》」。
2、中國哲學和道教中常見的概念,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於氣。
始炁為大道於日中,是為「孝仙王」。——《警世通言》
3、在中醫學中,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同時也具有生理機能的含義。在中醫學術語中,炁與不同的詞合用表達各種不同的意義,如五臟之炁,六腑之炁,經脈之炁等。
4、風水上,「炁」是一種意識流,是「場」的一種狀態。 雖然中醫風水著作中常寫作「氣」,但實際上是「炁」的概念。
5、氣功跟炁功有什麼不同
氣功(炁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主要講究調整自然之氣和先天之氣和諧的關系,中國氣功中先天之氣是稟賦於父母、循環在人體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中的元真氣。
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
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
炁功(Prana power),一名氣功。
炁(qì)也者,旡火之謂炁。(旡本意為人出氣,表示人的呼吸;火表示能量)
通過呼吸導引等達到健身長壽乃至長生的目的。
有胎息術,心齋,佛家六妙門數息等。
首先強調,本文所談的「氣功」,其實真正的名字應該叫「炁功」。「炁」,音qì,是中國哲學、道教和中醫學中常見的概念。「炁」是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於「氣」。
6、中醫講的氣,和道教講的炁不一樣吧?
一樣的啦,醫易相通。大體相同,若是細分就有偏頗了。比如中醫講的氣大體指經絡之氣及臟腑之氣和人的元氣及精氣和先天之氣等,是自然的。而道教的炁即包含中醫所講的氣外,是可以通過修持調控運作的,是高於氣功之上的煉氣還神,煉神化虛,煉虛合道之高級炁場理論的。這些理論是中醫沒有達到的論炁理論。不一樣之處在此。
7、炁是什麼?
炁[qì]
『炁』是指人體內的炁,人吸收五穀精微之氣;炁功和中醫書中用的『氣』字,含意很廣:是指人體外所有的氣,雖然呼吸時吸入大量的氣,但是,吸入的這個『氣』,必須混合大腦和鼻腔中的這個『炁』,這個『氣』對人體才起作用,人在呼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這個『炁』,而這個氣為五穀之精微。這個「炁」是精液化成的炁和細胞代謝生成的信息炁。
音同「氣」,是中國哲學、道教和中醫學中常見的概念,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於氣。「炁」乃先天之炁,「氣」乃後天之氣。在中醫學中,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同時也具有生理機能的含義。在中醫學術語中,炁與不同的詞合用表達各種不同的意義,如五臟之炁,六腑之炁,經脈之炁等。
道教中有「一炁化三清」之說。
風水上,「炁」是一種意識流,是「場」的一種狀態。 雖然中醫、風水著作中常寫作「氣」,但實際上應是「炁」的概念。
養生上,「炁」是一種療愈能量,存在於宇宙萬物間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流。在氣功,吐納,導引術,及禪坐之中,所講究的氣及是這炁的能量流,從動作與意識的相互配而下,對人體達到療愈而提高健康。
蘇北劍科學體系已經詳明地解釋了「炁」的本質,就是萬有引力與空間能靈子結合的四維信息、四維的球狀壓縮進化的五維高能場、四維或五維與電磁結合的六維、五維與熱基膠子結合的七維等高維信息輕物質。基本物質成分與對撞見世界科學院發布的《蘇北劍基本物質表》
8、炁功的呼吸區別
一般氣功和普通的呼吸方式不一樣,一打通人體的經脈為主(經脈是已經證實存在人體的)氣功也分很多種 如果你想練,首先就要確定為什麼而練氣功,如果是為了格鬥,那麼站樁吧,如果是為了延年益壽,那麼就打坐吧,盡量雙盤。
古代的養生家認為,「炁」和「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通俗的講,「炁」就是人體最初的先天能源,而「氣」則是指通過後天的呼吸以及飲食所產生的能量。而氣功鍛煉主要是通過後天的呼吸等方法來接通先天的「炁」,從而達到養生健身、延年益壽的效果。
一般而言,氣功可分兩種,即養氣與煉氣。養氣就是道家靜坐功夫,把氣運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讓身外景物誘導而外泄。煉氣乃以運行為主。如拳術家在練拳時要用臂力,就把氣運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氣運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時,就把氣運到全身。
9、炁是哪些級別的能量?
炁 ,讀音:qì,部首:灬 部外筆畫:4 總筆畫:8,五筆86:AQOU 五筆98:AQOU 倉頡:MUF,筆順編號:15354444 四角號碼:1033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081 音同「氣」,是中國哲學、道教和中醫學中常見的概念,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於 氣 。「炁」乃先天之炁,「氣」乃後天之氣。在中醫學中,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同時也具有生理機能的含義。在中醫學術語中,炁與不同的詞合用表達各種不同的意義,如五臟之炁,六腑之炁,經脈之炁等。 道教中有「一炁化三清」之說。 風水上,「炁」是一種意識流,是「場」的一種狀態。 雖然中醫、風水著作中常寫作「氣」,但實際上應是「炁」的概念。 養生上,「炁」是一種療愈能量,存在於宇宙萬物間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流。在氣功,吐納,導引術,及禪坐之中,所講究的氣及是這炁的能量流,從動作與意識的相互配而下,對人體達到療愈而提高健康 【名】 1、同「氣」〖同「氣」〗 炁者水上之無相物也。於血脈,行經絡,與地脈,生五行。大概最早見於天津歷史博物館藏古代玉器「行炁玉柱經」之上。此物上拓片現統稱「《行氣玉佩銘》」。 2、中國哲學和道教中常見的概念,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不同於氣。 始炁為大道於日中,是為「孝仙王」。——《警世通言》 3、在中醫學中,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同時也具有生理機能的含義。在中醫學術語中,炁與不同的詞合用表達各種不同的意義,如五臟之炁,六腑之炁,經脈之炁等。 4、風水上,「炁」是一種意識流,是「場」的一種狀態。 雖然中醫風水著作中常寫作「氣」,但實際上是「炁」的概念。
10、如何修煉炁功不是普通的氣功
炁功(氣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主要講究調整自然之氣和先天之氣和諧的關系,中國氣功中先天之氣是稟賦於父母、循環在人體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中的元真氣。
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
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靜坐也包含氣功。氣功常配合武術或靜坐一起練習。練針灸的中醫也常透過練習氣功來增進療效。
氣功基本要素:
吐納
「吐納」一詞常出現於冥想和氣功等傳統養生方法中對於呼吸的一種稱謂,是一種調整呼吸的方法,其中「吐」解釋為呼氣、釋放、同化;「納」解釋為吸氣、吸收、內斂;按各家流派不同細分為按照疾緩、深淺、次數、有意、無意等各種方式相結合的修煉方法,是氣功的入門必修課程,氣功中所指的吐納不僅是呼吸的意思,更深層次講是人與自然界交融、溝通的一種方式,可理解為生物磁場同宇宙磁場同步的一種方法。
存想
「存想」是調心的一種方式,意念想像一個場景畫面並意守這個畫面,在融入感受這種境界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心性,是強化精神力的一種方式,也是冥想、坐禪、練氣前平靜心情的一種方法。
調形
「調形」可理解為通過系統的方法對身體的一種良性調節,通過一定的動作配合意識去引導體內肌肉、臟器、血脈、生物能量按照一定的規律要求運動,主要分為動靜二大類,是氣功入門必須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