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先養心,如何養心
研究表明,人類疾病的絕大部分都與不良心態有關。它提示我們,養生,首先應當養心。養心貴在靜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養心務必要養德,德高才能神凝氣定。養心重在養神,養神說到底是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這里所謂養心,自然不是指保護好心臟,而是指調控好你的心態,包括思想、感情、情緒、意念,等等。人的心態需要保持平和,猶如人的體溫必須保持正常一樣。仔細觀察生活會發現,心理失控對人們的健康以及生活會帶來多麼大的危害。有的人由於過分懷舊,整日沉浸在那些殘缺的、蒼白的回憶里,以至於對眼前的一切都毫無興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無味。有的人由於盲目攀比,總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別人,以至於悲觀喪氣,經常悶悶不樂,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鬱症。還有的人由於嚴重消極,老感到自己被社會閑置,被人們漠視,以致心灰意懶,頹廢變態,毀蝕掉了自己的心靈和意志。更有的人由於貪心作怪,總以為自己應當擁有更多的財物,應該比別人生活得更好,以至於放棄了對自己的約束,不該拿的也拿,落了個晚節不保的結局。類似現象雖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種,無不與心態失控有關,無不傷及身體健康,無不有損美好生活。由此可見,養心對養生是多麼的重要。我們不妨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溝通:養心貴在靜心 情緒乃一身之主,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後、慾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說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一點也不會過分。要消除不良情緒,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要學會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如果你的心裡每天都是快樂的,那就說明你在養心方面確實是個高手。養心重在養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在人之三寶中,精要化為氣,氣要化為神;神是精氣之和,神乃人之靈魂。所以,養心、靜心、樂心,最終要歸結到養神上來。神凝才能氣定,氣定才能心靜。養神,說到底就是要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而且會成為被眾多人羨慕的養心專家。養心務必養德生活中能使人動心的東西太多了。但凡能讓你動心的無不與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關,許多人心難靜、氣難順、神難凝,均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告誡我們,養心務必要養德。特別是面對物慾橫流的「花花世界」,你更應當把養德視為養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靜,德高才能神凝。養德最要緊的是去除那些束縛自己的名韁利索,使自己不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視名利為草芥,視得失為無物,那你就可以在快樂的天國里自由翱翔了。
2、為什麼養生要先要養心?
摘要:中醫稱喜、怒、憂、思、悲、恐、驚為七情,怒、思、喜、憂、恐為五志。七情五志和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關系,中醫非常注重對於七情五志的養生。
養生一定要注意情志的調節,過激的情志容易影響體內功能失衡從而傷及五臟。
怒傷肝當我們情緒比較暴躁的時候,發怒會傷害我們的肝臟,給肝臟帶來一定的傷害,怒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情緒,怒則氣上,傷及肝而出現悶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亦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的重要原因。
喜傷心我們就算高興也需要注意節度,大喜會傷心,我們需要注意,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益於恢復身體疲勞。但歡喜太過,則損傷心氣。如《淮南子原道訓》曰:「大喜墜慢」。陽損使心氣動,心氣動則精神散而邪氣極,從而出現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獃等。《儒林外史》中,描寫范進老年中舉,由於悲喜交集,忽發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傷心病例。
思傷脾平時我們需要注意不要過度的憂思過度,這樣會傷害我們的脾臟,中醫認為:「思則氣結」,大腦由於思慮過度,使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慾不振、納呆食少、形容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郁悶不舒等。
憂傷肺憂慮是會傷害我們的肺部,會傷害我們的呼吸系統,不利於身體健康,憂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志,人在極度憂傷時,可傷及肺,出現乾咳、氣短、咯血、音啞及呼吸頻率改變、呼吸功能收到嚴重干擾。《紅樓夢》中多愁善感、憂郁傷身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恐傷腎經常的受到驚嚇會傷害我們的腎臟,嚴重甚至可以致死。驚恐可干擾神經系統,出現耳鳴、耳聾、頭眩、陽痿,並可致人於死地。老百姓常說的「嚇死人」就是這個道理。由此可見恐則氣下的危險性。
總結:情志和五臟六腑的關系非常密切,情緒的激動就會傷及到五臟六腑,所以養生必須先養心,注意七情五志的變化。
3、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如何達到養心境界?
養心貴在靜心,心喜靜,所以歷代養生學家把清心寡慾、調養精神作為養心的主要內容。《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雲:「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則藏神」、「靜以養之」,是指神靜,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過。
《黃帝內經》雲:「靜則神藏,躁則神亡」,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情緒乃一身之主,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遇事即發,七情失調,心神則失去平和,要知道過喜則傷心,過怒則傷肝,過憂則傷肺,過思則傷脾,過恐則傷腎的道理。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後、慾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說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一點也不會過分。要消除不良情緒,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要學會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靜是要人在一派紛繁的世界裡能夠獨自安靜下來。
靜是一種心態,如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是指不為名利所困擾的自然靜,有助於神氣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為名利所誘惑,往往容易耗傷人的元氣。因此,心靜則神清,心定則神凝,心虛則神浮,心安則神全,有利於身體的健康。當外部環境和內心世界都能寧靜自如時才能養心,心靜神自安。靜可以制怒,靜可以除煩,靜可以使意定神安。《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淡就是思想上的安定;虛無是指沒有患得患失的思想雜念,無惱怒、憂思與驚恐等。這句話告訴人們,思想上安定清靜,沒有貪念妄想,那麼就會真氣和順,精神內守,體外沒有邪氣干擾,體內無情緒波動,人體和外界環境協調統一,體內的真氣調和而沒有損傷,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可能侵犯人體,人就不會生病。
養心重在養神, 佛家有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在人之三寶中,精要化為氣,氣要化為神;神是精氣之和,神乃人之靈魂。所以,養心、靜心、樂心,最終要歸結到養神上來。神凝才能氣定,氣定才能心靜。養神,說到底就是要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
4、養生與養心有什麼關系?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生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養生之道、養生方法也日漸增多,像食療、葯療、氣功、坐禪、健身運動等等,使生活異常紛百呈,也的確起到了很好的防病強身的作用。然而,健身鍛煉也好,食療葯療也好,期望它們取得良好效度果,必須是在心理健康、精神愉快的前提下。一個整天心浮氣躁、焦慮不安、悲悲戚戚的人,不管服用何種「靈丹妙葯」,無論用何辦法滋補,是絕對無法實現精神煥發、體魄健壯的。
養生必須先養心,養身與養心相結合,才能達到在養生意義上的心滿意足問。什麼是養心?心就是心理精神狀態!養心即是通過各種怡情養性的手段,努力使自己保持心理健康,精神愉悅,保持昂揚向上的思想意志。正如現心身醫答學所指出的,真正的健康,必須是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完滿結內合,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實際上,心與身緊密相關,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能至關重要地影響他身體內部的神經體液——內分泌免疫調節系統。而這個系統則決定能否保持機體各個器官的協調關系,保持內環境的容動態平衡,決定是否適應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對各種外來刺激及致病因子做出有效應答。
5、「養身」、 「養生」、 「養神」、 「養心」、 「養性」、 以上這些詞的含義及區別是什麼?
養身主要指保養、養護身體;養生是養身體養精神的綜合;養神指的是保養好的精神狀態;養心是指對心臟的養護;養性指修養自己好的性情和行為。
6、養生不能只養身還要養心,那心到底該怎樣養呢?
滋養心臟意味著保護心臟。 經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有清正廉潔的五臟,統一的氣血,秘密的陰陽,這樣他們才能長壽健康。 心理平衡是健康長壽的基石。 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任何心理平衡的人都有健康和長壽。 養心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徑。 《黃帝內經》認為它是「寧靜和虛無的」,即一種平靜、樂觀和開放的心態,平靜和娛樂。 孟子說:「養心,不貪少」 他也是一個慾望很少的人。雖然有些人不存在,但他們很少。 他也是一個有許多慾望的人。雖然有些人不是,但他們很少。 '
養心的核心是平靜頭腦,清除心火和慾望,減少各種慾望,重新產生注意力分散和擾亂頭腦,這將消耗大量的能量。 氣血失調,心不在焉 冥想是讓氣血按照正常規則運行。 在自然養生中,精神釋放法和放鬆法被用來減少各種慾望,獲得精神內營養,獲得精神安寧,滋養靈魂,補充人類能量
夏天滋養心靈的方法首先是心靈純潔,慾望少。如果你不那麼貪婪,你就不會那麼煩惱。 中醫認為「喜出望外,傷心欲絕」,所以老年人應該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尤其不要喜出望外,傷心欲絕 第二,在夏天,你應該多休息。如果你有空休息,休息可以幫助老年人消除分心。 第三,夏天我們應該多坐一會兒,保持冷靜,即使需要5分鍾。 老年人應該每天安靜地坐在樹蔭下或室內15-30分鍾。 你也可以聽悠揚的音樂,看漂亮的圖片,或者去釣魚或者打太極拳。 第四,心臟在夏天需要減速,夏天天氣炎熱,血液循環加快,心臟容易超載,所以心臟在夏天需要減速,不能疲勞。 只有當心臟先慢下來,呼吸才能慢下來。 休息應該減緩生命的節奏,減緩心跳,降低呼吸頻率,減緩生命活動的節奏,心臟才能得到休息。
第五,在夏天,人們應該多享受涼爽的空氣,少出汗。夏天,一個人應該多汗,汗水是一個人心靈的液體。汗水是血和汗的同一來源,汗水更容易傷害陰陽。 此外,夏季高溫和體表血容量的大量分布很容易導致老年人的心腦缺血症狀。 此外,夏季出汗過多會增加血液粘度。因此,在夏天,有必要降低活動強度,避免過度出汗,並適當喝一點鹽水。 然而,出汗時應該出汗,老年人不應該閉上汗,在房間里打開空的時間不應該太長。 養心安神在夏天至關重要。茯苓、麥冬、大棗、蓮子、百合、竹葉、柏子仁等。都能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
7、養生需養心,健康不請自來,養心有哪些好處?
現在人們非常注重保養自己的身體,肯定注重養生的人都聽過一句話,就是養生不如養心,養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心態一定要好,包括自己的情趣感情思想等等這方面,尤其是老年人在養生的時候最應該注重的就是養心,讓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才可以健康度過每一天。其實養心還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詳細了解一下。
1、保護心氣
養心可以有效的保護心氣,而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在夏季,在此時天氣非常的炎熱,這也是心臟的生理功能最旺盛的階段,如果在此時能夠把握好自己的心臟,有目的的補充心臟所需要的能量,這樣就可以保護心氣。
2、防止情緒起伏過大
不管什麼時候肯定大家都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者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導致精神煩躁緊張等等不良情緒,如果本身身體抵抗力就比較低,而且有一些疾病的話,就很容易出現心律失常或者是血壓升高的問題,因此如果能夠養心的話,也可以防止情緒起伏過大,可以避免這一系列的現象出現。
3、減小心臟負擔
在平時如果過於勞累或者是天氣的溫度過高,那麼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顯著提高,從而增加心臟的工作負擔,心臟很容易出現疲勞感,再加上營養這方面並不能供應充足的話,就很容易出現一系列小毛病,所以如果能夠注重養心,那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全部去除。這可以有效的預防各種疾病出現。只要大家能夠注重養性,那麼肯定就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8、養生與養心有哪些關系?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生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養生之道、養生方法也日漸增多,像食復療、葯療、氣功、坐禪、健身運動等等,使生活異彩紛呈,也的確起到了很好的防病強身的作用。然而,健身鍛煉也好,食療葯療制也好,期望它們取得良好效果,必須是在心理健康、精神愉快的前提下。一個整天心浮氣躁百、焦慮不安、悲悲戚戚的人,不管服用何種「靈丹妙葯」,無論用何辦法滋補,也是絕對無法度實現精神煥發、體魄健壯的。
養生必須先養心,養身與養心相結合,才能達到在養生意義上的心滿意足。
9、為什麼說養生必須先養心
研究表明,人類疾病的絕大部分都與不良心態有關。它提示我們,養生,首先應當養心。
養心貴在靜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養心務必要養德,德高才能神凝氣定。養心重在養神,養神說到底是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
這里所謂養心,自然不是指保護好心臟,而是指調控好你的心態,包括思想、感情、情緒、意念,等等。人的心態需要保持平和,猶如人的體溫必須保持正常一樣。
仔細觀察生活會發現,心理失控對人們的健康以及生活會帶來多麼大的危害。
有的人由於過分懷舊,整日沉浸在那些殘缺的、蒼白的回憶里,以至於對眼前的一切都毫無興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無味。有的人由於盲目攀比,總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別人,以至於悲觀喪氣,經常悶悶不樂,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鬱症。
還有的人由於嚴重消極,老感到自己被社會閑置,被人們漠視,以致心灰意懶,頹廢變態,毀蝕掉了自己的心靈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於貪心作怪,總以為自己應當擁有更多的財物,應該比別人生活得更好,以至於放棄了對自己的約束,不該拿的也拿,落了個晚節不保的結局。類似現象雖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種,無不與心態失控有關,無不傷及身體健康,無不有損美好生活。由此可見,養心對養生是多麼的重要。
我們不妨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溝通:
養心貴在靜心 情緒乃一身之主,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後、慾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說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一點也不會過分。要消除不良情緒,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要學會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如果你的心裡每天都是快樂的,那就說明你在養心方面確實是個高手。
養心重在養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在人之三寶中,精要化為氣,氣要化為神;神是精氣之和,神乃人之靈魂。所以,養心、靜心、樂心,最終要歸結到養神上來。神凝才能氣定,氣定才能心靜。養神,說到底就是要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而且會成為被眾多人羨慕的養心專家。
養心務必養德生活中能使人動心的東西太多了。但凡能讓你動心的無不與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關,許多人心難靜、氣難順、神難凝,均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告誡我們,養心務必要養德。特別是面對物慾橫流的「花花世界」,你更應當把養德視為養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靜,德高才能神凝。養德最要緊的是去除那些束縛自己的名韁利索,使自己不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視名利為草芥,視得失為無物,那你就可以在快樂的天國里自由翱翔了。
10、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該如何養心呢?
我認為養心需要一些條件。
首先,既然要養心,需要一顆淡定的心。同時不能太浮躁,注意認來真的學習,同時也要培養一個單純的心,不能太浮躁,同時也要注意好好地學習一下東西,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再有,要記得微笑,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微笑可以讓自己釋放源一下內心,也能欣賞到大自然的許多美好,也能讓別人看著心裡舒服,不像愁眉苦臉一樣。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記得運動,運動可以百放鬆身心,比如跑步,可以讓自己在有度氧運動中得到一些愉快和滿足,同時也能思考一些事情,也能讓自己的心情愉悅,想通一些事情,也能對我們的心靈起到保護作用。
還有就是可以冥想,冥想其實是國外翻譯過來的一個單詞,在英文里,它指的是禪修的意思,是瑜伽實現入定的一項技法和途徑,把心、意、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終目的在於把人引導到解脫的境界。
瑜伽者通過問冥想來制服心靈,並超答脫物質慾念;感受到和原始動因直接溝通。通過簡單練習冥想,即可幫助人們告別負面情緒,重新掌控生活。這樣的話就能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心靈,讓自己更加懂得一些事情,也能起到養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