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教的養生方式有哪幾種?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是中華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續。道教的最高理想:「長生不死,常欲樂生」,其內涵把長壽、最佳養生之道作為自己的道義。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與神俱,飛升成仙」。其含義把精神修養,形體鍛煉,形神合一視為與養生觀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體視為「小宇宙」,把自然界視為「大宇宙」,大與小運轉要協諧,要順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違拗。只有如此,才能達到盡享天年的人倫之樂。
道家養生方式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最上乘者是先秦時代老子倡導的清靜無為,中乘者為秦漢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東漢末期的張道陵等。明、清以來,道家的養生學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體、食物等修煉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許多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作為道教的精華傳習至今。
道家特別強調精神方面的修煉,把「清靜無為」、「離境坐忘」作為養神的核心。道家認為,自然界博大無邊,慾望又無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物質名利,勢必會勞神傷身,損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須「去物慾,簡塵事」。
道家所提倡的這種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靜無為」,雖是不現實的,但對生活在快節奏、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的人們,如若在緊張喧鬧的現代生活中,有那麼片刻的時間,使整個身心回歸到自然狀態,進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對消減疾病、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恐怕會有裨益的。道家養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煉。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氣法,它與現代氣功中的調息、吐納、內視功法、內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認為吸入天地間的四時正氣,日、月、星辰的精氣,就可以長生。結合呼吸修煉,道家也很講究形體修煉。其主要內容有按摩、導引、拳術。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經穴,用按壓、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於人體;導引、拳術則是引導四肢百骸,做各種屈伸俯仰運動,達到疏通經絡、理氣止痛的治療效果。
道教的養生,以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為最終目標。這種對於長生不老嚮往的思想,早在老莊著作中就有闡述。在《莊子》的《逍遙游》和《齊物論》等篇中,有關於神仙的描述:「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膚光滑潔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麗婉轉得如同少女。不吃五穀,只是吸風飲露。乘著天上的飄浮的雲氣,駕馭著飛龍,行游在四海之外。《莊子》還說到這些神仙,大火燒著不覺得熱,江河冰著不感到冷,雷電颶風打著它也不會驚慌。《戰國策·楚策》中有奉獻不死之葯的故事,盡管它是諷刺楚王、揭露進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們祖先早就在尋求長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奧秘了。
《史記·始皇本紀》和《漢書·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漢武帝熱衷於尋求仙葯的記載。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攜帶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長生葯。漢武帝時,方士又以煉制黃白葯作為獲取長生之葯的手段。
綜觀道教的養生方式,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種:
(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靜的狀態中,將意念集中對於「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長生的養生方法。約在東漢時就廣泛流行過。魏晉以後,逐漸同存思、吐納、導引等融合在一起,成為後來內丹修煉的一個重要環節。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靜的情況下,將意念存放在體內或體外的某處,以求得到長生。魏晉時廣泛流行。有的稱體內各部分各有神靈居位,將意念存於體內,稱為存神。存神而與神合一,即可登臨仙界。有的主張存思中,應以意念內觀自身臟腑,就可獲得自身臟腑之形象,這就是內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類文獻,一般有較濃重的神秘主義色彩。
(3)導引之道
導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種人的肢體運動。它與氣息調節配合,求得血脈暢通、延年益壽和祛除百病。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其後,導引之法越來越多,並與氣息調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成為後來的內丹修煉的一個內容。
(4)吐納之道
吐納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中,吐出胸中的濁氣,吸進新鮮空氣,以長生延年。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後來的內丹功法也重視氣息,強調在呼吸中獲得先天之氣以補後天之氣。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達到一定程度時神氣相結,鼻息若有似無,呼吸似在臍部進行,如同胎兒在母腹中一樣。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魏晉以後,逐漸同吐納、導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調節呼吸達到似胎之狀,成為後來內丹功法的一個重要環節。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過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葯物來求長生成仙。戰國時期就已流傳,魏晉和唐代兩度成為養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對象大致又有兩類,即草木葯和金石葯。草木葯的功效在於補救「虧缺」,就是中醫家們常說的補養元氣,調理五臟,滋養精血,治療疾病的意思。金石葯因為來自天地之間,古人以類附比,認為服金石葯即可長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爐鼎燒煉鉛、汞等礦石,煉制不死丹葯,以求長生。大約成於西漢時,到唐代達到鼎盛。由於服食丹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評,唐以後即衰微。從歷史實際和現代科學的角度審視,礦物燒煉的丹葯,對於人的長壽延年是沒有意義或者意義極微,有些丹葯則是有害的,過量即導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養生方式的發展史上卻是一項有影響的客觀存在,並在客觀上對於中國古化學史和古醫葯史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8)內丹之道
內丹之道指的是人體作為爐鼎,以人的精氣神作為對象,運轉意念,經過一定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聚成丹,以求長生。內丹與外丹相對。內丹之說約起於南北朝的後期。在外丹術衰微以後,內丹術逐漸成為道教養生主要方法。從元直至明清,道教內丹術內容逐漸豐富,融會貫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導引、吐納和胎息等種種方法,並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東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側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節制和諧,還精補腦等房中方法,以求長生。戰國時期,房中術已形成。西漢時就有較系統的理論。早期道教並不禁慾,遂將房中術納入道術之中。後流於淫靡,在南北朝時期被排斥出道術。從現存少量文獻看,其中包含的性衛生的內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學意義。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環境要求,包括飲食、言語、作息、穿著、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適應變化,順乎天時地利,以求健康長生。上述幾個方面的養生術是整個道家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養生方法的主幹。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一書中高度評價說:
「道教思想中從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不死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
正因為如此,道教的養生方式就成了世界傳統養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寶貴財富。
2、「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注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了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葯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2)萬字手直養生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養生
3、養生神手是不是傳銷
這個不是傳銷,也不是直銷,這是一個做傳統模式的項目,是廠家跟店家加盟合作的,最終由店家的美容師用我們產品為客戶服務,遵從傳統的經絡養生手法,為客戶帶來健康!
4、養生哪個品牌好?
中華傳統養生佳品有著全方位的養生功效。
一、冬蟲夏草 - 高原瑰寶 稀世仙草
冬蟲夏草,冬則為蟲,夏則為草,聚天地之靈氣而形成,是上等滋補品,生長在海拔數千米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帶,以青海和西藏所產為佳品,又以青海玉樹所產為上品之代表,被譽為「草蟲之王」。
二、燕窩 - 造化珍饈 虛勞聖葯
燕窩,燕科動物分泌物築壘而成的巢穴,形似元寶,是傳統的名貴滋補食品,有「東方珍品」之美稱。
三、海參 - 八珍魁首 海中人參
海參,又名海鼠、海男子,是生長在海洋底層岩石上或海藻間的一種棘皮動物,有著神奇的自我修復功能,被譽為長壽
四、西洋參 - 北美靈參 補益尚品
西洋參系五加科人參屬,是生長於北美原始森林之中的古老植物,素有「森林活化石」之稱。受墨西哥暖流和五大湖影響,周圍地區空氣相對濕潤、氣溫偏冷、雨量充沛,特別適宜西洋參生長。
五、靈芝 - 神芝還魂 瑞草延年
靈芝,自古以來被民間視為吉祥、富貴、美好的象徵,素有仙草、瑞草之稱,是中醫葯寶庫中的珍品,是滋補強壯、固本扶正的珍貴中草葯。我國靈芝主要分布在熱帶區、亞熱帶區、溫帶地區,自然分布呈現「東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點。
六、鐵皮石斛 - 山珍山藏 野生野長
鐵皮石斛因其表皮呈鐵綠色而得名,素有「葯中黃金」的美譽,常年受雲、霧、雨、露滋潤,接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生物習性神秘莫測。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禁止採摘。
七、珍珠 - 海之精粹 養顏聖品
珍珠,大自然恩賜的神奇瑰寶。它玲瓏雅緻、皓潔奪目,象徵純潔、完美、尊貴和權威,從古至今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除用作高檔飾品外,珍珠還是一種名貴的中葯材,具有益壽延年,鎮靜安神,潤膚美容的功效。
八、雪蛤 - 林海聖寶 動物人參
雪蛤,生長於中國東北長白山林區的一種珍貴蛙種。在自然生態情況下,雪蛤生長三至四年,飲清泉甘露,食百種昆蟲,經歷雪霜,耐寒能力極強,在零下20攝氏度四肢即凍僵,但其胸腹部沒有凍實,置於溫水中就會蘇醒,是自然界的「生命力之冠」
九、人參 - 良參之華 養生臻品
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氣候。由於其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
十、鹿茸 - 鹿身百寶 生精益陽
鹿,吉祥、健康、幸福和長壽的象徵,自古以來被視為與神仙為伍的動物。鹿也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葯用動物,有「鹿身百寶」的說法,而鹿的初生幼角——鹿茸更是被視作寶中之寶。
5、手上有個萬字的手相什麼意思
手相學是很多國家都有並且相通的,而少數國家用漢字,因此沒有這種說法。你這個問題使我想起一件事,一次在路上看到一個人在給別人收費看手相,邊看邊在別人手掌中劃出漢字,說有什麼什麼字,會怎樣怎樣。本人通曉手相學,覺得這種說法很新奇,就在邊上看了很久。覺得他根本不懂手相學,盡說些不著邊際使人雲里霧里的話騙錢。有許多人經他看後都說他不準,不願付錢,結果吵得不可開交。
6、《萬字》文言文翻譯
有一個土財主,家裡很有錢,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識字。這個財主覺得這樣不好,有一年,聘請一個楚國的老師給自己的兒子上課,教文化。這個老師於是就開始教財主的小兒子拿筆描紅。在紙上寫了一劃,教他說:這個字念「一」;在紙上寫了兩劃,教他說:這個字念「二」;在紙上寫了三劃,教他說:這個字念「三」。地主家的兒子於是就感到很高興,原來寫字這么簡單!扔下筆,就去找他爸爸,說:「我學會寫字了!我學會寫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我自己已經全都學會了!可以讓先生回家了! 」這個地主很高興,就聽了兒子的話。給了那個楚國先生一些錢,讓他回去了。不久以後,地主准備找他的親家朋友,一個姓萬的人吃點喝點,讓他的兒子早上起床寫個請貼,寫了很長時間也沒寫好。這個財主就去看個究竟,問怎麼回事?於是他兒子就抱怨說:「天下有那麼多的姓氏,姓什麼不好?非要姓萬!我從早上起床就開始寫,寫到現在,才寫完五百劃!!
逾時——不久以後
奈何——怎麼會、為什麼(在本文中的意思)
故事給了什麼啟示?
啟示就是,學點東西不能太浮躁,自做聰明,說一你自己認為悟出了個二!即使你真悟出來了,也要虛心!
7、紋身佛教萬字在那隻手上好
為什麼要在手上紋一個萬字?如果是為了追求時尚,則有失恭敬,且有過失。
若是為了吉祥或求福,亦大可不必。佛教倡導心靈的教育和因果的啟示,注重實際心靈的修養。和在身上紋一個佛字沒有關系,且這雙手,這個身體有種種臭穢,不凈,只怕非不招福,反有損福之遷。印光大師亦曾因在身上佩戴佛像一事有過重重叮嚀,望慎之!
8、手心生來帶有佛教的萬字元卍的掌紋,代表什麼?
命非定數,縱使生來富貴,今生不珍惜福報,不好好修行,依舊沒什麼好結果。
建議看看 《了凡四訓》
9、萬字的文言文翻譯
萬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萬 wàn
部首筆畫
部首:一 部外筆畫:2 總筆畫:3
五筆86:DNV 五筆98:GQE 倉頡:MS
筆順編號:153 四角號碼:102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4E07
基本字義
1. 數目,十個一千:~戶侯(中國漢代侯爵的最高一級,享有萬戶農民的賦稅。後泛指高官)。
2. 喻極多:~物。~方(a.指全國和世界各地;b.指姿態多種多樣)。日理~機。氣象~千。
3. 極,很,絕對:~~。~幸。
4. 姓。
詳細字義
〈名〉
1. (象形。「萬」,甲骨文呈蠍子形。本義:蠍)
2. 蟲名。蠍。[scorpion]
萬,蟲也。——《說文》
3. [數詞]∶千的十倍;十個一千 [ten thousand]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唐· 元稹《遣悲懷》
4. 又如:萬壽(稱皇帝、皇後的生日);萬劫(即萬世。形容極長的時間);萬井(古代以地方一里為一井,萬井即一萬平方里);萬夫(萬人);萬戶(一萬戶);萬戶侯(食邑萬戶之侯);萬頃(百萬畝。百畝為一頃)
5. 古代的一種舞名 [the name of an ancient dance]。如:萬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後是文舞,舞者手拿鳥羽和樂器。亦泛指舞蹈)
6. 古州名 [Wan prefecture]
7.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達縣)
8. 唐貞觀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萬縣市)
9.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萬安(今廣東省萬寧縣)
10. 縣名 [Wan county]。在四川省東部長江北岸。三國吳置羊渠縣,蜀漢改南浦縣,元入萬州,明改萬縣
11. 倍 [fold]
悲苦之懷,必萬常人。——宋· 蘇軾《與滕達道二十三首》
12. 姓
〈形〉
1. 極言其多 [myriad;multitudinous]
高萬仞。——《列子·湯問》
萬里赴戎機。——《樂府詩集·木蘭詩》
一片孤城萬仞山。——唐· 王之渙《涼州詞》
千朵萬朵壓枝低。——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2. 又如:萬幾(指全國政務);萬人敵(能敵萬人的兵法或謀略);萬生院(動物園);萬乘(萬輛馬車);萬機(萬幾);萬仞(形容極高);萬年草料(罵人話。飲食壽命);萬國(各方諸侯。引申為全國各地;天下);萬壽聖節(皇帝的生日);萬剮凌遲(剮刑。將人斷肢割喉,剔肉離骨);萬乘之軀(指天子;帝王)
3. 極言各不相同 [various]
勃興得李杜,萬類困陵暴。—— 韓愈《薦士》
萬類霜天競自由。——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4. 又如:萬化(各種變化);萬劫(種種災難);萬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種不同的現象、事物)
〈副〉
1. 絕對;一定 [absolutely;certainly]。如:萬無(絕無)
2. 另見 mò
10、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10)萬字手直養生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