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宣肺養生粥

宣肺養生粥

發布時間:2020-07-16 06:56:11

1、什麼食物宣肺?

 肺屬金,對應白色滋陰潤燥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在季節上對應到秋季;中醫以白色食物來預防燥,白色食物多偏寒涼,一般體質可以放心使用,但是過敏性體質者,這時要著重 「補氣」,補足「肺衛」之氣,增強對於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要偏向溫補,忌吃寒涼食物;可適當服用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以選擇多種成分的綜合維 他命,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
白色食物養生法因白色食物與肺部對應,與肺同系統的器官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為了防範秋燥對人體的影響,飲食方面應以「滋陰潤燥」為原則,以防秋 燥傷陰。所以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平時腸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膚色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蘿卜、白菜、 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葯材有杏仁、山葯、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等,但有過敏性體質者則否。
銀耳又稱白木耳,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入肺、胃、腎三經,具有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燥熱、便秘等症。銀耳被譽為「長生不老葯」、「延年益壽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特點,對體虛、久病初愈,不宜用其它補葯的病人及陰虛內熱,內熱而有出 血傾向者更為適用。要注意的是感冒初起口乾者忌用,或風寒感冒,如感冒怕冷、咳嗽、痰多清稀如水者,忌服。

梨子
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在秋季若因氣候過度乾燥,繼而出現口渴、便秘、乾咳等;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症狀,可多食梨。
想要用梨子養生前要考慮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須隔水蒸過、煮湯,或與葯材清燉亦可;若有長期腹瀉的人,不宜多吃水梨,因水梨性寒,多食腹瀉加劇。

甘蔗甘蔗味甘,平,無毒,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消痰止渴,除心胸煩熱,有滋陰潤燥、和胃止嘔、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因陰液不足所導致口乾、咳嗽痰少、大便秘結等症,可利用多食甘蔗來改善症狀。
熱性病飲生蔗汁最好,喻為「天生復脈湯」。但甘蔗汁煮熱則性轉溫,有溫補功效。
 大豆大豆和大蒜可以說是其中的兩個「佼佼者」,千百年來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大豆植物中的營養十分豐富,富含眾多對人體十分有益的營養成分,是一種天然、綠色、健康的食物。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大豆的營養成分中,蛋白質含量可達到大約40%,同時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體質。
預防心血管疾病:大豆所含的油脂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可幫助乳化血管里的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再加上大豆皂甙(一種植物營養素)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因此,每天食用一定量的豆製品可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即曾建議每人每天攝入25 克大豆蛋白,以幫助降低膽固醇。
預防骨質疏鬆:大豆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鈣質,多食用可防止因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促進骨骼發育。大豆中的異黃酮也可緩解骨質丟失,促進骨生成,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
潤腸通便:大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及低聚糖,這有益於腸道健康。
 大蒜大蒜是常用的調味品,也是人們最早用於治療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葯物之一, 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消炎殺菌:大蒜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多種有機含硫化合物,總稱蒜素。因為蒜素具有直接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大蒜也因此被譽為「天然廣譜植物抗菌素」。
抗動脈粥樣硬化:大蒜中的蒜素能激發人體免疫力,降低血總膽固醇、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粘度,從而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
預防腫瘤、癌症:蒜素及其同系物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活性,使之不能正常生長代謝,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大蒜也能阻斷黴菌將硝酸鹽還原為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從而防治癌症。
大蒜中的鍺和硒等元素有良好的抑制腫瘤或抗癌作用。其他白色植物營養多樣除了大豆和大蒜這兩個「明星」外,白色食物中還有許多為人們所熟悉、營養價值高的食物。
例如: 燕麥、大麥:不僅含有近10%的蛋白質,更是我們獲取能量物質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牛奶出了名的富鈣食品,其所含的鈣質容易被人體吸收,是人體日常生活中獲取鈣營養的上佳選擇。
洋蔥、穀物和許多植物的果肉:含有槲皮素,這種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營養素是植物界分布最廣的黃酮類化合物,被證實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保護心血管等許多葯理學作用。

白蘿卜、 菜花白蘿卜、菜花等十字科食物:含有芥子油。芥子油味辛辣,可以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減少大腸中毒素的自我排解,有利於預防大腸癌。
雖然很長 但是有用 望樓主認真查看 望採納

2、秋分養生喝什麼粥 六款養生粥滋陰潤肺

補水。粥的含水量很高,補水效果比喝水的效果好,粥有很強的飽腹感,可以減少其他事物的攝入,有一定的減肥作用,喝粥對人體的好處是很多,不百僅可以幫助消化和增強食慾,並且適當的喝粥還可以防止便秘預防感冒,對於腸胃調養也有一定的功效,度改喝粥的時候,還可以加入一些食材,這樣能夠做到食療的效果。

補水。粥的含水量很高,補水效果比喝水的效果好,粥有很強的飽腹感,可以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有一定的減肥作用,喝粥對人體的好處是很多,不僅可以幫助消化和增強食慾,並且適當的喝粥還可以防止便秘預防感冒知,對於腸胃調養也有一定的功效,改喝粥的時候,還可以加入一些食材,這樣能夠做到食療的效果,喝粥對於人體的消化吸收有促進作用,特別適合孩子和老人食用。道這是因為溫度超過六十攝氏度後,大米就會發生一種反回應,叫糊化作用。粥是指的米或者其他糧食溶解在水中,通過燉煮讓米和水融合,融合後的混合物濃稠軟爛,食用時入口即化,下肚後容易消化,更加適合沒有胃口以答及腸胃不適的人吃。如果是消化不好的人,在熬粥時時間越久越好,時間越久營養素越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讓人充分吸收營養,並且煮時間久口感效果會增強,增加食慾。

3、潤肺養生粥的幾種做法

潤肺養生粥的幾種copy做法

1、 核桃仁粥

准備材料:核桃仁(0.6兩)、粳米(2兩)

具體做法:先把粳米用電飯煲調至煮粥檔煮成粥,然後吧核桃去皮取核桃仁,並且將核桃仁搗爛然後加入到粥中,再煮至到程序結束即可。

這款比較適合與老年人,腎虛肺喘,秋天乾燥便秘,一天兩次食用這款核桃百仁粥可以一定程度上度緩解症狀。但是煮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核桃的量,雖然核桃有進補的作用,但是不宜多吃,一天最多三個,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另外,脾胃虛寒的患者不宜喝次粥,大便溏瀉者也不宜食用。

2、百合蓮子粥

准備材料:百合(10g)、蓮子(10g)、大米(100g)

製作方法:將大米、百合、蓮子混合煮粥即可。

這款粥其中的問蓮子性屬平和有養心健脾的功效答,而百合為寒屬性潤肺止咳的作用,兩者搭配潤肺養生效果更佳。

潤肺養生粥有很多種,比如:黑芝麻粥、蘆根粥等等都有潤肺的功效,而且很多食材適當搭配之後都可以起到潤肺養生的功效。

4、養生粥是啥都用的啥做的粥?

山葯可歸胃經脾經肺經和腎經,裡面含有大量的多酚氧化酶以及澱粉酶,促進了食物消化和吸收,改善了胃腸道功能。可以把山葯和紅棗大米一起煮成粥,也可以把山葯研磨成細末和米粉混合在一起喝。

5、除了薏米山葯養生粥,還可以吃什麼補肺祛燥?

百合 黨參 之類的都可以。芡實 白術都行。

6、保健養生粥都有哪些做法?

蔥姜粥:

用料生薑10克,蔥白1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煮熬成粥;生薑切片,蔥白切段,粥熟時投入鍋中,再煮片刻,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辛溫散寒,發汗解表。

薄荷粥:

用料鮮薄荷3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薄荷煮沸5分鍾,去渣留汁備用;粳米加水適量煮成粥,粥熟後加入薄荷湯,再煮片刻即成。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咽喉。

枇杷葉粥:

用料枇杷葉15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枇杷葉用紗布包好,入沙鍋內,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加入粳米,再加水適量,煮成粥後加冰糖即成。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氣。

薄荷大棗粥:

用料鮮薄荷10克,大棗15枚,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沙鍋內加水適量,先煮大棗,待大棗脹大時投入粳米,煮熬成粥;粥煮好後,將薄荷撒人粥內,加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解表。

百合杏仁粥:

用料鮮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杏仁入沸水中焯一下,去皮備甩;粳米洗凈人鍋內,加水適量,煮沸後放人杏仁、百合,煮熬成粥,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潤燥,化痰止咳。

薏米杏仁粥:

用料薏米50克,杏仁10克,白糖20克。

做法薏米洗凈,入鍋內加水適量,煮至半熟;杏仁入沸水中焯一下,去皮後投入粥鍋中,粥熟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健脾祛濕,化痰止咳。

沙參粥:

用料沙參3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先用水煎煮沙參約20分鍾,去渣取汁;粳米洗凈人沙鍋中,加水適量,加入沙參汁,煮熬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潤肺養胃,祛痰止咳。

人參蛤蚧粥:

用料人參粉3克,蛤蚧粉2克,糯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糯米洗凈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人人參粉、蛤蚧粉一冰糖攪勻即成。

功效補益肺腎,益氣定喘。

天門冬粥:

用料天門冬2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天門冬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熬成濃汁,去渣;將粳米與天門冬汁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咳。

甘蔗玉竹粥:

用料甘蔗2根,玉竹20克,粳米50克。

做法玉竹洗凈人鍋中煎取濃汁、去渣;甘蔗去皮,榨取甘蔗汁120毫升;粳米洗凈放入沙鍋中,加入玉竹汁和甘蔗汁,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清熱生津,養陰潤肺。

糯米阿膠粥:

用料糯米50克,阿膠30克。

做法將阿膠搗碎,置炒鍋中炒至焦黃,研末備用;糯米洗凈,放人沙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下阿膠末,攪勻即成。

功效滋養腎陰,潤肺止咳。

檳榔粥:

用料檳榔15克,粳米50克。

做法檳榔切片,人沙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粳米洗凈,入沙鍋,加入檳榔汁,加水適量,同煮成粥。

功效下氣消積,化食導滯。

中雞內金粥:

用料雞內金6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雞內金用文火炒至黃褐色,研成細末;粳米、白糖同人沙鍋,加水適量,煮成稀粥,調入雞內金粉,一沸即成。

功效消積導滯,健脾養胃。

山楂神曲粥:

用料山楂30克,神曲15克,粳米50克,紅糖20克。

做法將山楂、神曲搗碎,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約300毫升;粳米洗凈入沙鍋加水適量煮開,加入葯汁,共煮成粥,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消食化積,健脾化濁。

香菇牛肉粥:

用料香菇50克,牛肉50克,粳米100克,蔥、生薑、精鹽適量。

做法牛肉煮熟,切成細末;將粳米、牛肉、香菇共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入蔥、生薑、精鹽,一沸即成。

功效溫中和胃,補虛止痛。

中木耳大棗粥:

用料黑木耳10克,大棗10枚,粳米50克,冰糖50克。

做法黑木耳溫水泡發洗凈,粳米、大棗淘洗干凈,同入沙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轉文火熬至粳米、大棗爛熟,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養胃陰,養胃生津。

肉蓯蓉粥:

用料肉蓯蓉30克,羊肉60克,粳米50克,生薑3克,蔥白6克,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肉蓯蓉人沙鍋煎煮約40分鍾,去渣取汁;將葯汁與粳米、羊肉一同下鍋,加水適量煮粥,粥將熟時下蔥、姜、精鹽、味精,再沸即成。

功效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肉桂薏米粥:

用料薏米30克,肉桂粉1克,粳米30克。

做法薏米研成細末,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煎煮成粥,粥成時加入肉桂粉攪勻即成。

功效溫腎散寒,健脾利濕。

白木耳粥:

用料白木耳20克,粳米50克,冰糖30克。

做法白木耳用溫水泡發洗凈,切成細末,與粳米一同下鍋,加水適量,煎煮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養胃生津,健脾止瀉。

梅花粥:

用料白梅花5克,粳米50克。

做法粳米洗凈入鍋加水適量煮粥,待粥成時加入白梅花,煮2~3沸即成。

功效舒肝理氣,健脾養胃。

人參魚膠糯米粥:

用料人參10克,魚膠30克,豬肉50克,糯米50克。

做法人參切片,豬肉切末,魚膠用清水浸泡一天後切細絲;粳米洗凈與人參、豬肉、魚膠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益氣助陽,溫中補腎。

茯苓薏米粥:

用料赤茯苓150克,薏米300克,白糖50克。

做法用水300毫升煮薏米至稠狀;用水200毫升文火久煎赤茯苓;將兩者合並再煮至稠爛,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

中黃芪蓮子粥:

用料黃芪20克,蓮子30克,生山葯30克,葡萄乾30克。

做法用500毫升水煎黃芪,去渣;在黃芪水中加入蓮子、山葯、葡萄乾,文火煎煮成粥。

功效益氣健脾。

防風粳米粥:

用料防風12克,粳米100克,蔥白2根,生薑2片。

做法將防風、蔥白、生薑水煎後取汁;粳米洗凈加水煮粥,粥成時加入葯汁,文火再煮15分鍾即成。

功效祛風解表,散寒除濕。

牛肉粳米粥:

用料牛肉100克,粳米50克,精鹽適量。

做法牛肉煮熟切成末,將粳米與牛肉末一同入沙鍋,加水適量,文火煮粥,粥熟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補益元氣,溫經通絡。

百合粥:

用料百合3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粳米、百合一同人沙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轉用文火煨燉,待百合爛時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滋陰養心,安神定志。

山葯桂圓粥:

用料山葯30克,桂圓15克,荔枝10克,五味子10克,粳米10克。

做法將山葯、桂圓、荔枝、五味子、粳米一同人鍋,加水適量,文火煨燉,待全部爛熟即成。

功效清熱,滋陰,潤燥。

構杞子羊腎粥:

用料枸杞子30克,羊腎1隻,肉蓯蓉15克,粳米60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羊腎剖開,去內筋膜、切碎,同枸杞子、肉蓯蓉、粳米一同下鍋,加水適量,文火煎煮,粥熟時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壯骨。

茅根薏仁粥:

用料薏米300克,鮮白茅根30克。

做法鮮白茅根水煎20分鍾,去渣取汁;薏米入鍋,加葯汁,加水適量,文火熬煮成粥。

功效清熱涼血,除濕利尿。

茅根綠豆粥:

用料鮮茅根30克,澤瀉15克,綠豆50克,冰糖20克。

做法先將茅根、澤瀉加水煎煮15分鍾,撈去葯渣,加入綠豆、冰糖,煮至綠豆開花蛻皮後即成。

功效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生地粥:

用料生地黃25克,粳米?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生地黃洗凈切細後,入鍋加清水煎煮30分鍾,取汁,再加水煎煮30分鍾取汁,合並兩次葯汁濃縮至100毫升;粳米人鍋加水適量煮熬成粥,趁熱時加入葯汁、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清熱涼血。

苓術二米粥:

用料雲苓100克,白術100克,薏米200克,糯米200克。

做法將雲苓、白術放人沙鍋水煎約20分鍾,去渣取汁;薏米、糯米人鍋,加入葯汁,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健脾利濕。

桂枝當歸粳米粥:

用料桂枝10克,當歸15克,粳米60克。

做法桂枝、當歸放入沙鍋,水煎20分鍾,撈去葯渣,加入粳米,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桑椹大棗小麥粥:

用料桑椹10克,大棗30克,小麥100克。

做法將桑椹、大棗、小麥一同放人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補益心腎。

糯米赤豆粥:

用料糯米50克,赤豆20克,生山楂10克,紅棗50枚,薏米2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薏米、紅棗、山楂、赤豆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5分鍾,放入糯米,文火煮粥,至熟時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燥濕祛痰,活血通經。

山葯扁豆粥:

用料山葯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1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白扁豆、粳米洗凈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轉用文火煮至八成熟時加入山葯片、白糖,繼續煮熬至熟即成。

功效健脾,除濕,止帶。

黑豆菟絲粥:

用料黑豆30克,菟絲子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將菟絲子用紗布包好,水煎20分鍾,去紗袋,加入黑豆、糯米,再加水適量,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補腎安胎。

茯苓赤豆薏米粥:

用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赤小豆浸泡半天,與薏米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煮熬至赤小豆爛後,加入茯苓粉,再煮至粥熟,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健脾和中。

紅棗山葯粥:

用料紅棗50克,鮮山葯10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紅棗洗凈,浸泡2小時;糯米洗凈,浸泡1小時:山葯洗凈切塊。將紅棗、糯米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加入山葯塊,改用文火煮成稀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養血安神,補虛健身。

核桃粥:

用料核桃仁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核桃仁搗成碎末,同粳米一起下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改文火煮成稠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腦益智,補腎助陽。

核桃構杞粥:

用料核桃仁50克,枸杞子2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核桃仁搗成末,與枸杞子、糯米一同下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稠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腎益精,壯腰強骨。

板栗粥:

用料板栗80克,糯米50克,精鹽少許。

做法將栗肉煮熟,撈出搗成泥狀,同糯米一同下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稠粥,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腎壯腰,健脾養胃。

栗子紅棗粥:

用料栗肉50克,紅棗50克,茯苓12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栗肉切成小塊,茯苓研成細末,與紅棗、糯米一同下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益腎,養胃強骨。

栗子桂圓粥:

用料栗子肉30克,桂圓肉15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栗肉切成小塊,與糯米一同下鍋,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至八成熟時,加入桂圓肉再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9

功效補腎養心,壯腰強骨。

蓮子粥:

用料蓮子肉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蓮子肉洗凈煮爛,搗成泥;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加入蓮子泥,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養心,益腎固精。

蓮子芡實粥:

用料蓮子肉60克,芡實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蓮子肉洗凈,用溫水浸泡半天,下鍋內,加適量清水,

大火煮沸後,放入芡實,轉用文火煮至熟軟成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澀腸,補腎固精。

荔枝粥:

用料荔枝肉30克,糯米60克,白糖適量。

做法糯米人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加入荔枝肉,再轉用文火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血養心,通神益氣。

荔枝山葯蓮子粥:

用料荔枝肉50克,山葯50克,蓮子肉1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荔枝肉、山葯切丁;把粳米、蓮子肉放人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至八成熟,加入荔枝肉丁、山葯丁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氣血,益肝腎。

桂圓粥:

用料桂圓肉15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桂圓肉及粳米放人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文火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氣血,益心脾。

小米芝麻粥:

用料小米50克,糯米30克,熟芝麻25克,精鹽少許。

做法小米、糯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文火煮成稠粥,放入熟芝麻末拌勻,加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和胃,益腎補虛。

小米紅棗粥:

用料小米100克,紅棗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小米、紅棗放人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文火煮成稠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虛損,益腎氣。

黑米麥片粥:用料黑米S0克,麥片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黑米、麥片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養氣血,補虛損。

黑米紅棗粥:

用料黑米50克,糯米30克,紅棗3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黑米、糯米、紅棗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稠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滋陰補腎,養血健脾。

黑米桂圓粥:

用料黑米60克,桂圓肉12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把黑米人鍋,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用小火煮至八成熟,再加入桂圓肉繼續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養心安神,補腎益精。

黑米花生粥:

用料黑米50克,糯米30克,花生仁60克,紅棗2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黑米、糯米、花生仁、紅棗一同入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補虛健身,抗衰益壽。

黑米山葯粥:

用料黑米100克,鮮山葯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黑米人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加入山葯丁,轉用文火煮成稀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養血益氣,補腎養精。

薏米粥:

用料薏米6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薏米、糯米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熬成稠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利腸,清熱利濕。

薏米紅棗粥:

用料薏米30克,糯米60克,紅棗30克,紅糖適量。做法薏米、糯米、紅棗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文火熬成稀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開胃,補虛強身。

蕎麥粥:

用料蕎麥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蕎麥用清水浸泡過夜,次日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稀粥,加紅糖調味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健胃利腸,降壓減肥。

7、養生粥需要什麼材料

8、養生粥的做法大全

9、秋季喝什麼粥 七款養生粥滋陰養肺

1、 銀耳粳米粥。 銀耳又名白木耳,秋季養肺的好食物,而且營養豐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硫、鈣、鐵、鎂等成分,是秋季滋陰、潤肺、生津的滋補佳品。

2、蓮藕大米粥。蓮藕是秋季最佳的水生食物,含有澱粉、蛋白質、天門冬素、兒茶酚、新綠原酸、過氧化物酶、維生素C等成分,熟食能健脾開胃、益血生津、除燥潤肺。

3、山葯大米粥。山葯是白色的食物,因此,特別適合秋季食用,也有滋陰養肺的效果。山葯味甘,性平,含有皂苷、黏液質、膽鹼、糖蛋白、氨基酸、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滋潤除燥、健脾益精、補肺固腎的作用,久服令人耳聰目明。

4、胡蘿卜大米粥。我們的胃腸都是粘膜組織構成的,而胡蘿卜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A對於保護我們的粘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胡蘿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氣利胸膈、補中安五臟的作用,主治便秘、腸胃不適、飽悶氣脹、消化不良等病症。

 5、黑芝麻粥。秋季最容易乾燥、上火和便秘。而黑芝麻粥具有潤腸通便、益五臟、壯筋骨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虛風眩暈、風痹、癱瘓、大便燥結、病後虛羸、須發早白、婦女產後乳少等病症。

6、玉米面粥。玉米是秋天豐收的果實,玉米面粥具有調中開胃、利尿止淋的作用。

7、蘋果粥。蘋果粥具有生津、潤肺、除煩、解暑、健胃等作用。
以上7款粥各有各的美味,各有各的功效,但是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可以滋陰養肺,是秋季最適合飲用的粥品。

與宣肺養生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