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進行按摩保健訓練?
按摩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一種傳統保健治療方法。按摩的手法有推、擦、揉、拿、按、叩、擊、抓、拍打、捶打、指揉、點按、掌揉等多種手法,也可用手拿健身器材對機體的部位、穴位進行按摩或拍打。主動按摩,即自我按摩,是自己用雙手對機體進行按摩的一種主動運動。
1.按摩的保健作用1.促進血液循環因為皮膚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容納人體的五分之一的血液。但在通常情況下,多數皮膚毛細血管都處於關閉狀態,血液量少。按摩直接的作用能促進皮膚毛細血管的開放,從而促進了血液循環,使氧氣和營養物質能充分滋養皮膚,同時促進了皮膚組織中廢物的排放。
2.改善皮膚的呼吸按摩作用有利於皮脂腺與汗腺的分泌,改善了皮膚的呼吸與排泄廢物作用,對皮膚起到了潤滑和保護的作用。
3.美容健膚作用按摩能夠刺激皮下彈性纖維組織,增進肌肉的張力和彈性,從而可防止肌肉萎縮和皺紋的發生;按摩並能減少皮下過多的脂肪,保護皮下脂肪層正常厚度。
4.疏通經絡、舒筋活血的作用中醫認為,經絡內與臟腑組織,外與皮膚、肌肉、關節相連。現代有學者研究證實,經絡是一種特殊的液晶物質,它在人體內以體液的形式存在於肌肉、骨骼、皮膚及內臟等組織的一種間隙通道之中。按摩身體的皮膚、關節、肌肉便可使全身或局部的經絡疏通、氣血運行,使機體趨於相對的平衡和保持協調。按摩可治療因經絡阻塞而導致的痛疼疾病。
5.強壯筋骨的作用因為按摩可使血流暢通、經絡運行,便可促進肌肉和骨骼的正常代謝,使肌肉和骨骼得到充分的滋養,故筋強骨健。
6.扶正祛邪,增強免疫作用按摩的上述作用綜合起來,便可起到增強人體的自身修復和調整的能力,起到扶正祛邪、增強免疫的功能。
2.常用的保健按摩部位1.頭部按摩用雙手指微屈,從前發際處梳向後發際處,亦可用梳子代替,每天干梳兩次,一次以兩分鍾梳一百次為宜,也可稍加長時間或回數。因為頭部神經的特殊性,按摩梳頭時對頭部神經的刺激,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提高大腦的攝氧量,延緩腦細胞衰老,所以頭部按摩有益於大腦皮質功能的調節。有益智醒腦、增強記憶、止痛除煩、抗衰老、防脫發的功效。
2.面部按摩面部按摩亦稱乾洗臉。將兩手摩擦生熱後,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帶動其他手指與手掌,擦到額部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反復有節奏地進行,可按摩數十次。按摩時也可利用有營養的美容品作按摩介質,其效果更好。因面部毛細血管較多,按摩後,可促使其循環,又因按摩可增進面部的彈性,所以面部按摩後會使面部皮膚紅潤光澤,有彈性,並可增強面部抵抗刺激的能力。
3.雙耳按摩用雙手做拉雙耳、掃雙耳、彈雙耳、揪雙耳的運動,稱作雙耳按摩。中醫理論認為腎開竅於耳,耳是腎之外竅,所以常稱作雙耳按摩,能夠通過經絡的傳導,增強腎的功能,從而起到聰耳健腦的功效。
4.頸部按摩先用雙手做頸部兩側的偏抹按摩十遍,再用雙手的虎口輪流作頸喉部的正抹按摩數十遍。因人的頸部有甲狀腺、甲狀旁腺。按摩頸部便可促進甲狀腺與甲狀旁腺的基礎代謝,調節鈣磷代謝從而起到防病和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5.胸部按摩雙手自然彎曲,用手指尖有節奏地叩擊前胸(上至頸部,下至心窩部)約2分鍾,也可用雙手掌揉拍前胸150次左右。因胸部有胸腺,人進入青春期後,胸腺就會慢慢萎縮,而胸腺主宰著人體的免疫系統,中老年人倘若能經常作胸部的按摩,就可刺激,激活胸腺的功能,有助於增進人的免疫功能與抗病能力。再則胸部按摩,還可提高心臟功能,改善心臟的血流循環,可防止胸悶、心悸、心絞痛、冠心病。胸部按摩能增強肺功能,提高肺活量,對防治肺氣腫、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有一定的作用。
6.腹部按摩取站、坐、卧姿均可,先用右手掌按在肚臍處,然後以肚臍為圓心,活動手掌用暗勁以順時針方向作繞臍劃圈按揉,慢慢擴大到肚腹的邊緣;然後,換左手,用同樣的方法,用暗勁以逆時針方向作繞臍劃圈按揉。按揉的速度以每分鍾約100次左右為宜。按摩時間以臍腹部有微熱感為宣。腹部按摩最好安排在睡前和早晨起床為宜。凡患有內臟腫瘤,急性腹痛、內臟出血及女性妊娠期、月經期均忌做腹部按摩。剛吃飽飯也不宜按摩,如有便意,可先排大小便後再按摩。
中醫理論認為,腹部按摩,可增強脾胃消化吸收飲食精華的功能,加強生化氣血的作用,又可活血導滯,促使全身經脈氣血的運行。現代醫學認為,腹部按摩,可牽動腹內臟器和腹壁肌,促進胃腸平滑肌收縮,加強腹部血液循環,使胃腸蠕動加強,促進胃液、膽液、小腸液的分泌,增強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肝臟對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及解毒作用。因此,揉腹按摩對防治胃腸道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對提高機體免疫力、強壯體質、促進消除腹壁脂肪也有獨到之處。
7.背部按摩可手拿健身錘、健身袋做背部的叩擊;也可用雙手反向背部各抓熱毛巾的一頭,分別做上下、左右的拽拉以按摩背部;還能夠用背做撞樹運動。背部按摩,用手拿熱毛巾做背部的摩擦為最好,因為通過摩擦和水溫刺激,熱氣使背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淋巴液的迴流量增加,對血液循環和體液的再分配發生良好的影響;操作時手臂不停,也是一種全身運動,對心肺功能都有好處。擦背的時間可從三分鍾開始,適應以後慢慢延長到十幾分鍾,以擦得背部皮膚發熱、發潮紅為度。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背部脊柱是督脈所在,通過按摩背部,可使督脈得到一定的調整鍛煉,可振奮全身之陽氣。再則脊柱兩側有很多治病強身的俞穴,這些俞穴受到按摩刺激後,會使與穴位相聯系的各個器官功能得到強化,會對祛病強身有一定的功效。
現代醫學也證明,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脊柱神經,它們起著支配人體運動及心血管和內臟活動的作用。當受到按摩運動時,可刺激皮膚及皮下組織,促進血液循環,並通過神經系統的傳導,增強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日本東京大學副校長小野教授的研究指出:背部皮下大量體細胞具有很強的免疫功能,但這些細胞平時總處於一種抑制休眠狀態,當用毛巾擦皮膚時受到刺激的組織細胞,就會活動起來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中,並能進一步發展成網狀細胞,這就加強了人體的免疫功能,收到殺菌和抗癌的效果。
8.足三里按摩足三里穴在外膝眼直下約四橫指,脛骨外側一橫指處。足三里按摩可用健身錘適度用力叩打兩腿足三里穴;也可用雙手指稍用力推按足三里穴,每次約2~3分鍾,每天至少兩次。足三里穴是全身保健強壯要穴,有「長壽穴」之稱,被歷代中醫針灸家、養生家所看重。因為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合有匯合之義,常按摩足三里穴,能夠充分調動全身經絡之氣,推動胃經的氣血運行,以起到扶正培元,祛病健身的效果。中醫針灸大夫常取針灸足三里來治療胃痛、腹脹、消化不良、瀉泄等腸胃疾病;還常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的半身不遂、頭痛、頭暈、鼻炎等病;還常用來強壯身體預防傳染病。
9.小腿肚按摩取合適的坐姿,先抬起左腿,放在一物體上,然後用雙手稍用力揪抓、擠壓小腿肚;然後,換右腿在同樣的揪抓、擠壓運動。也可用雙手輪換拍打左右小腿肚。可每天早晚各練1遍,每次以出現小腿肚有麻、脹、熱為最好。因腿部有人體六條經絡,通過對小腿肚的擠壓和拍打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環,促使下肢的血液迴流到心臟和大腦,緩解身體供血不足的狀況,並有擴張血管、減少血液的黏稠度、降低血壓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按摩小腿肚對高血壓、低血壓、偏頭痛、神經衰弱、面部神經麻痹、冠心病、早搏、心律不齊、關節炎、一些胃腸病、婦科病有防治作用,並有延緩腿部過早衰老和強壯作用。
10.湧泉穴按摩湧泉穴位於腳掌前端凹陷處,洗腳後用手輪流搓兩腳的湧泉穴,即為湧泉按摩。每次搓至100次至200次為好。中醫經典文獻《靈樞·本輸》說:「湧泉屬足少陰腎經,腎出於湧泉。」意思是說,湧泉穴是腎經的起點,腎經之精氣,經絡之氣,將從這里如泉水一樣地湧出。洗浴後經常做湧泉穴按摩,能夠補腎益精、聰耳明目、延緩衰老,還可引導腎臟虛火及上身濁氣下降,對治療腎水虧虛、虛火上炎之頭痛、高血壓、失眠,口渴、咽乾等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現代醫學認為:腳底布滿了與全身各器官相關聯的反射區,但因為腳部離心臟最遠,是全身氣血運行最薄弱的環節,按摩湧泉穴後,腳底的反射神經的功能增強,對促使全身血液循環增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腳被視為人體「第二心臟」,腳底的保健按摩是增強體質、防治心腦血管病的有效措施之一。3.保健按摩的留心事項①保健按摩應持之以恆,做到生活化、規律化,以形成有益的生理反射作用。
②應在平靜、愉悅、專心致志的心態下進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保健按摩可因人而異,有些人可做從頭至腳的全身按摩,通常需用時20~30分鍾。有些人也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病情單做局部按摩,但每項局部按摩每次應很多於2分鍾。
④做按摩時,最好能自己做主動按摩,不要讓別人代替,因為每次的主動按摩都促使了手與上肢的活動,手的活動與上肢的活動也有特定的保健功效。
⑤凡患有惡性腫瘤、膿毒血症及傳染性皮膚病的患者,在病情嚴重時均不宜做保健按摩。
⑥最好能與一個或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常進行保健按摩的操作交流和心得交流,以提高保健按摩的保健祛病效果與興趣。
2、怎麼按摩舒服?
7月4日,本報健康周刊與北京按摩醫院聯合舉辦的健康大講堂吸引了眾多讀者參與,北京按摩醫院鄭理醫生深入淺出地為聽眾講解了頸椎病防治知識,並現場傳授了一些簡單有效的頸部保健按摩手法。講座後,鄭理和楊勝亞兩位醫生還為到場的讀者義診。 吹空調穿有領子的衣服 鄭理指出,夏天裡人們衣著單薄,加上長時間吹空調,就可能引發頸椎病。另外,如果長期保持一種坐姿、睡姿,如伏案工作、使用電腦,也都可能導致頸椎病。此外,外傷也是頸椎病的主要致病因之一,打球或乘車時發生追尾或急剎車時頭部大幅度甩動,都可能傷害頸椎。 為預防頸椎病,首先別讓空調的涼風直接吹向頸部,空調房裡最好穿有領子的衣服。睡覺時可以用被子或柔軟的舊布輕輕地包裹頸項部。 選擇合適的枕頭對於頸椎保健也很重要。有些人花了幾百元購買頸椎枕,但越睡頸椎越不舒服。鄭大夫指出,這和枕頭的高度是否合適有很大關系,因此人們不妨選擇蕎麥皮做的老式枕頭,根據人體的自然姿勢調整枕頭的高低。 頸椎鍛煉不可隨意 人們如今日益重視頸椎的保健,我們經常看到有人為活動頸椎、鍛煉頸部肌肉,使勁地把頭前屈、後伸、旋轉,角度唯恐不大。鄭理指出,這種賣力的鍛煉方法有時反而傷害頸椎,導致頭暈、頸部不舒服甚至頸椎損傷。 鄭理提醒,頸椎鍛煉千萬不可隨意而為,不宜時間太長、力度太大。鍛煉頸椎的方式盡量要柔和緩慢,在頸椎的承受范圍內,如果太過用力甩頭反而患病風險更大。 胳膊麻木 排查頸椎病 那麼該如何早發現頸椎病呢?鄭理指出,偶爾受風引發的背部疼痛未必是頸椎病。頸椎病分為脊髓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多種類型。 如果感覺胳膊成片的疼痛、發麻,像過電或有蟲子在爬的感覺,就該懷疑是否患上神經根型頸椎病。如果在長時間下蹲後站起感覺頭暈,就該排查是否有椎動脈型頸椎病。 還有的人經常出冷汗、惡心、嘔吐,精神狀態不好,這種症狀可能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表現。 按摩不當可能致病 鄭理介紹,按摩可以放鬆肌肉,加強肌肉內部代謝產物(如肌酸)的排出,矯正關節錯位,緩解脊柱側彎等變形。但掌握正確的按摩手法很重要,按摩不能過量,還要找准穴位,有酸麻腫脹的感覺即可,不可過重。 頸部自我保健按摩手法 1.搓擦法:單手搓擦頸項、肩背,為盡量搓擦到更大面積,可以用一隻手托著另外一隻手的胳膊肘。搓擦時手可以放平,也可以稍微勾住手指。要搓擦到感覺局部發熱為止,但別搓過勁了。 2.拿揉法:單手自上而下拿揉頸項、肩部3到5遍,手法一定要從上到下、由輕到重。 3.多指揉撥法:單手食指、中指、無名指自下而上揉撥頸椎棘突兩旁條索狀硬物2到3遍,但年紀大者尤其要注意不能太過用力,只要感到舒服就行,避免肌肉損傷。 4.取穴按摩:風池穴(頭枕部,枕部下緣外側,兩肌肉之間凹陷處),風府穴(頭後,枕骨正下方窩陷處)。
3、穴位按摩養生都有哪些?具體的按摩手法分為幾種?
據中醫研究,目前人體固定下來的可知穴位有361個,可以通過按摩刺激不同的穴位來幫助人體養生和治療疾病,那麼人體常用的養生按摩是哪些穴位,如何按摩呢,我們來討論一下。
一、養生常見的六個穴位。
常見的養生穴位分別是:大椎穴、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穴、內關穴、養老穴。位於手部、腿部和頸部,非常容易接觸的到,也可以通過最簡單的按摩手法來刺激穴位,達到養生、延年益壽的效果。
二、常見的按摩手法。
1、手指按摩法。我們這里說的手指是指手指肚,經常按摩的人不要留指甲,以免刺破皮膚或者穴位刺激不正確,起到相反的效果。
2、指關節按摩法。如果覺得手指力度不夠,或者手指按摩疼痛的人,那麼可以試試看用手指關節按摩,通常來說手指關節按摩的力度要大於手指肚按摩的力度。方法是將自己的手指內扣,用食指的手指關節進行刺激穴位按摩,手指關節通常可以恰當的找准穴位進行按摩,十分方便。
3、手掌按摩法。如果是想要按摩手臂或者大面積的區域,那麼手掌按摩法是比較適合的方法。比如嬰兒便秘拉肚子的時候,需要用成人的手掌按摩腹部,起到刺激腸胃的效果。
4、揉搓按摩法。這個同樣適合手臂、腿這些大面積的使用,通過揉搓發熱,刺激大部分穴位來達到強身健體,舒緩肌肉緊張的效果。
穴位按摩養生方法有很多,我們從基本的開始循序漸進進行練習,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4、按摩師傅別人按摩好了自己怎麼怎麼調理?
晨起時,用指尖或羅紋面在雙側對耳輪體等耳部輕輕環形摩擦,或點壓揉按,以局部微脹痛有熱感為度。此法具有調和陰陽,疏通氣血,健腎固精之效。為歷代養生家所倡導。
2/5
下腹部摩擦
臨睡前,將一隻手放在臍下恥骨上小腹部位;另一隻手放在腰上,然後一面按住腰,一面用手在下腹部由右向左慢慢摩擦,以自覺腹部溫熱感為度。
3/5
攀足固腎
取仰卧位。兩手從膝蓋上拉到髓關節,經前膠窩線上行至頭上,兩手十字交叉,手心向上,兩腳蹬直,兩手從上直線下落,手向前伸,上身前彎,兩手搬足心湧泉穴處,腳用力蹬直,手與腳用力相反,鬆手使肌體恢復仰卧狀。如此反復10次,或根據能力而決定次數。本法具強壯腰膝,補腎固精之效。
5、怎樣養生保健?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 一切葯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
14 與其相信葯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15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一是通過這里所介紹的補充氣血的方法,二是通過靜坐打通氣機),病情才會顯現出來。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這個時候要沉住氣,定下心來多做些靜功來增加自己的氣血,以盡快度過這個時期。
17 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18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飢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游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21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22 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24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25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盪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慾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27 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28 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29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干,水干則地損。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31 人病可分兩種: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葯物就會立即見效。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麼葯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6、哪幾個穴位是美容養生穴?具體如何按摩才能養生?
女人的美麗來自一個健康、健康的身體,從內到外支撐著女人的自然美。所謂心連心,嬌嫩白皙的皮膚源於健康的體百質和心理。女性要想面對一朵桃花,獲得一種健康自信的氣質,不僅要注意日常度飲食和日常生活,還要知道一些穴位按摩方法,對女性朋友保持青春肌膚更是大有裨益。
按摩女性身上的四個穴位問,無論是為了健康還是美容,都比昂貴的化妝品要好,而且不用擔心重金屬、化學物質、防腐劑等工業原料對皮膚和健康造成的潛在損害。
第一,太溪穴
人體的穴位之一,此穴是人體足部及少陰腎的主要穴位之一。太溪穴,位於足部內側,內踝後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也就是說,在腳和太溪穴之間兩邊對稱,共有兩個。太溪穴的主要緩解作用:有滋陰腎陰、喉嚨痛答、手腳冷、生理生理機能差、手腳無力等。
第二,太沖穴
位於腳背側,在大腳趾往後一點。太沖穴是人體足部和肝臟的重要穴位之一。它能養肝、補血、養肝。
實際上內,容易生氣和憤怒的人往往口袋裡有異常。通過針刺和按摩太沖,確實可以緩解病人的情緒,這樣就不會讓一個人特別難受了。
第三,血海穴
一個普通的穴位,坐著,雙腿伸直,膝蓋內側有容一個凹陷,凹陷上方隆起肌肉的最高點就是了。通過按摩,主要對婦科疾病、肌肉疼痛、以及緩解疲勞有效。
7、如何養生
8、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養生?
按摩增強記憶力,在後頸的頸窩外側的發際處,有一個叫「天柱」的穴位。再稍微向上一點,又有一個叫「風池」的穴位,按摩這兩個穴位可改善大腦的血液供應,使腦功能增強,以利記憶。按摩的方法:將雙手指交合起來,連同掌部一起放在腦後處,用拇指的第一關節均勻地上下輕揉這兩個穴位。按摩時要抬起下巴,腦袋後仰,效果才會明顯。每按摩五秒鍾,稍間歇一下,如此反復510次,頭腦就會感到舒暢。另外,在兩耳尖向上的頭頂交叉處,有一個叫「百會」的穴位,用兩手的中指按摩此處,可以消除頭暈眼花。強身健體熱沙浴,用海沙、河沙和田野沙做熱沙浴,對人體來說,無病能健身,有病可治療,是民間物理療法之一由於沙粒疏鬆、熱容量和傳熱性較大,易被日光加熱,沙溫升到4045c,就可用於熱沙浴。熱沙浴可分為全身與局部兩種。全身熱沙浴:沙的厚度為1020c腹部可簿些68c生殖器官用白布遮蓋,頭部應有遮光設備。熱沙浴時間從每日30分鍾開始,再逐漸延長,最長不宜超過90分鍾。局部熱沙浴:把手和足部埋在熱沙中,人仰卧,在身體周圍用熱沙堆積與胸腹部等同高度,再加蓋床單保溫,持續3070分鍾。缺乏沙源的地方,也可用大鍋炒沙冷卻到5560c,裝在厚布袋中,紮好袋口,放在身體患部,對扭傷、撕裂傷、骨折、盆腔炎等亦有較好的療效。心力衰竭、肺結核、出血傾向和病後虛弱者禁用熱沙浴。牙齦按摩四法牙齦按摩是口腔保健方法之一,能增強局部血液循環,提高牙齦的防護能力,減少牙周疾病的發生。咀嚼過程中的機械按摩:平時多吃粗糙和含纖維素的食品,可對牙齦組織以適當刺激。二牙刷按摩:刷牙時,將牙刷毛扭轉45度壓在牙齦上,牙齦受壓暫時缺血,當放鬆刷毛時局部血管擴張充血,如此反復作前後短距離顫動,使刷毛伸進牙齦**及齦泡內進行有效按摩。三口外手指按摩:將右手食指放在牙齦相應的面部皮膚上,作局部旋轉移動按摩。四口內手指按摩:把洗凈後的手指放入口內牙齦上來回移動,由牙根部施力向牙冠部揉動按摩。健齒七法:每天早晨醒來和臨睡前堅持作上下牙之間相互叩擊。開始時輕叩十幾下,以後逐日增加叩擊次數和力量,達到每次叩擊50次左右。在每次排尿時,滿口牙齒用力咬合,每溺必做而不間斷。飯後用茶水漱口,讓茶水在口腔內沖刷牙齒及舌兩側。每天做一兩次閉口鼓腮漱口動作,同時舌左右轉動。用洗凈的拇指和食指順著一定的順序按摩牙齦,每次十分鍾,可促進牙齦、牙槽和牙髓的血液循環,防止牙床過早萎縮。口唇輕合,以鼻呼吸,用舌頭一次次頂撞上齶。此法可使唾液大量分泌,而唾液里的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可增加免疫機能,殺滅病菌,久則健齒。多食富含纖維素食物,並細嚼慢咽。此法可清潔牙面,減少齲病。
摩耳健身法,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耳朵的各部位與人體內臟器官存在著生理性的內在聯系,被視為「縮小了的人體身形」。經常按摩耳朵,可以增強聽覺,清腦醒神。摩耳的方法是:兩手掌按壓耳孔,再驟然放開,連續做十幾次;然後用雙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拇指在耳廓後,食指在前;再用同樣方法按摩耳垂30次,以耳部感覺發熱為度。摩耳的同時還可配合做「鳴天鼓」運動,即經常使耳道鼓氣,震動耳膜。做法是:用兩手掌心緊緊按住兩耳孔,五指置於腦後,然後用兩手中間三指輕輕叩擊後腦部數十次;或將兩手食指各壓在中指上,再用食指向下滑彈後腦部數十次,然後兩手掌按住耳孔,再驟然放開,連續開閉幾次。做「鳴天鼓」運動時,要自始至終閉目養神,手法由輕至重。只要堅持做,可收到強壯元氣、醒腦強志、防治耳病等效果。勤動手指能健腦生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體內的各個器官,乃至每一塊肌肉,在大腦皮層中都有它的代表區域,即管轄它的神經中樞。其中,手指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所佔的區域最為廣泛。大腦皮層中僅大拇指的運動區就相當於整個大腿運動區的10倍,通過手指的活動來刺激腦,則可以有效地延緩腦細胞的衰老過程。怎樣使手指得到更多的活動呢第一,多使用兩只手,習慣用右手的應多使用左手,如用左手開水龍頭、開門窗,提東西或翻書頁等;反之,日常生活中慣用左手的人,則應多活動右手。第二,要使指尖能從事一些比較精細的動作,鍛煉手指的靈巧性。如常用小刀削鉛筆,擺弄小玩具,扣衣扣,彈撥樂器等。第三,增強手指關節的柔韌性,如常做伸屈手指的運動,用毛筆寫字,打毛線衣等。第四,盡量使手指活動多樣化,如經常練健身球,托排球,打檯球,康樂球等。保護腰部的幾種方法站:站立時胸部應盡量少前屈。如站立時間較長,最好有個踏腳板,或小凳,高約20厘米,雙腳交替踩在上面,減少腰椎前彎和腰部勞損。坐:坐的時候要使膝部高於臀部的水平位置,這樣可減輕脊柱的壓力。長時間坐辦公室,可在椅下放一塊高低適當的踏腳板,久坐起立時,避免猛的起身,這樣腰部陡然受牽動,會產生腰痛。久坐的椅子應有扶手,靠在椅背上腰部能得到支持的椅子最理想。卧:高枕厚褥,或席夢思床墊會引起輕微腰痛,原有腰病者症狀會加重。。最好睡硬板,或綳緊的棕綳。卧姿不宜固定一種睡姿,最好仰卧、側卧交替,不要俯卧睡覺拎重物;拎提放在低處的重物,應屈膝而不是彎腰,並使被提物靠近身體。即使在做日常的生活小事,如系鞋帶,在低矮的地方拿東西等等,也應屈膝,避免胸前屈。足部保健法:依足形著鞋法:扁平、弓形、畸形足皆選用寬松、輕軟、合腳為宜;鞋底用海綿或氈料,冬暖夏亦暖如足溫降至17c易於感冒、拉肚;汗腳勤換鞋襪並於趾間隔用滑石粉棉球;干腳易皸塗甘油或魚肝油丸。浴足法:用熱水水溫以不燙傷皮膚為宜浸足20分鍾,如採用冷熱水交替浴足,應熱浸一分鍾、涼浸半分鍾。三捏轉趾法:用手拇食指捏足大趾腹扭轉20下各趾下同,能醒腦益智不忘。捏轉23趾及腳丫明目;45趾固齒。四按摩足心即湧泉穴法:手拇指捏足心餘4指放於足背用力200下,能消炎止痛、安眠、增食慾、調整血壓等。五被窩運足法:腳微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