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芒種養生計劃

芒種養生計劃

發布時間:2020-07-15 22:50:20

1、芒種養生 哪些問題一定要注意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摘自微信公眾號:一刻艾

擇緣衛道,積田以行生民善。

繼古開今,艾草還為人世芳。

翼以古法艾灸的返本與開新,深入參與推動傳統中醫復興。)

2、芒種進補食譜應如何安排?

芒種時節,多雨潮濕,我國江淮地區將進入黃梅時期。由於這個時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悶熱,故易傷脾胃,所以,飲食要少油膩,注意保護脾胃,以免影響消化功能,芒種時節進補食譜如下。

1.菜餚類進補食譜(1)銀杏蒸鴨【原料】銀杏100克,白鴨1隻,豬肘肉250克,紹酒、清湯、生薑、蔥、食鹽、花椒、胡椒粉、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銀杏捶破去殼,在開水內煮熟。姜、蔥洗凈切段。

將鴨宰殺後,洗凈,除去內臟。用食鹽、胡椒粉、紹酒將鴨身內外抹勻,放入盆中,加入生薑、蔥、花椒、腌漬1小時取出,用刀從脊背處宰開,去凈全身骨頭,鋪人碗內,齊碗口修圓。修下的鴨肉切成銀杏大小的丁,同銀杏和勻,放入鴨脯上。將豬肘也切成銀杏大小的丁,放在鴨的周圍,注入清湯,上籠蒸2~3小時裝盤。

將清湯放入鍋中燒沸,加餘下的紹酒、食鹽、味精、胡椒粉,用濕澱粉少許勾薄芡,澆在鴨肉上即成。

【功效】益肺腎,補虛勞,定喘咳,除滯濁。用於夏季食補,尤宜於虛喘頻發者食用。

(2)四季豆炒雞肫【原料】四季豆250克,熟雞肫150克,黃酒、精鹽、味精、蔥花、姜絲、白糖、豆油、鮮湯各適量。

【製作】將嫩四季豆摘去兩頭和老筋,洗凈切成段。炒鍋上火,放油燒熱,放入蔥、姜煸香,再下雞肫片煸炒幾下,加入精鹽、黃酒、白糖、鮮湯,煸炒入味,投入四季豆,再加適量精鹽、鮮湯炒熟,人味,加入味精,推勻,出鍋裝盤,即成。

【功效】清涼利尿,消腫,助消化。

【禁忌】不宜過咸。寒濕濕熱、傷食而致消化不良者不宜。

(3)冬瓜盅【原料】帶皮冬瓜半隻(高22厘米左右,口徑15厘米左右),豬肉丁100克,鴨肉丁100克,干貝25克,水發草菇丁50克,熟鴨肉粒50克,蝦仁50克,豬腰丁100克,鮮蓮子肉100克,火腿丁25克,薑片2片,精鹽10克,黃酒10克,味精5克,濕澱粉15克,鮮湯1400克。

【製作】將冬瓜挖盡瓜瓤,冬瓜上口四周用刀批成鋸齒形,正面瓜皮上雕刻出各種圖案,放入沸水內燙片刻,取出瀝干水分,即成「冬瓜盅」。再把豬肉丁、鴨內丁用濕澱粉拌勻,與腰丁一起入沸水鍋焯熟撈出。鮮蓮子去皮、通心,蒸熟待用。蝦仁用濕澱粉攪拌後和熟鴨肉粒一起放入沸水燙熟。

把豬肉丁、鴨肉丁、腰丁一起放入「冬瓜盅」內,加入干貝、火腿丁、草菇丁、熟鴨肉粒、薑片、精鹽,再加鮮湯500克,入蒸籠蒸半小時,至熟透後備用。再將蝦仁與蒸好的鮮蓮等一起放入「冬瓜蠱」內,加鮮湯、精鹽,撇去湯面浮沫,再上蒸籠用大火蒸10分鍾後取出,加酒、糖、味精調好味,撒上火腿末,瓜皮上用油抹遍即可。

【功效】益氣養陰,健脾補腎。

(4)絲瓜燴豆腐【原料】嫩絲瓜120克,嫩豆腐180克,熟豬油30克,醬油18克,白糖16克,鮮湯60克味,味精0.3克,濕澱粉18克,蔥花1克。

【製作】將嫩絲瓜颳去外皮洗凈,切成旋刀塊;豆腐切成小方塊,放在開水鍋中煮4~5分鍾,取出瀝干。

炒鍋上火,加入熟豬油21克燒熱,倒入絲瓜,炒至絲瓜發軟,加入鮮湯、蔥花、白糖、醬油,翻動幾下,燒開後立即倒入豆腐,再煮沸後改用小火燜2分鍾,再用大火燒幾秒鍾,加入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淋上熟豬油10克,轉動幾下即成。

【功效】調中益氣,清濕熱,涼血熱。

【禁忌】體虛內寒者少食。

2.湯羹類進補食譜(1)百合蓮子湯【原料】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冰糖75克。

【製作】百合浸水一夜後,沖洗干凈。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干凈。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鍾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養心,健脾和胃。

(2)荸薺羹【原料】荸薺200克,牛奶200克,雞蛋2枚,白糖、生粉適量。

【製作】先將荸薺去皮洗凈,剁碎,雞蛋兩邊敲破,將蛋清留在碗內待用。置鍋中加水大火煮開後,加入白糖、牛奶,然後加入蛋清攪勻,使成羹狀,還可適當加些生粉,最後撒入剁碎的荸薺,再煮開即可。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生津止渴,疏肝解郁。

【禁忌】脾胃虛寒者、便溏者忌食用。

(3)苦瓜菊花粥【原料】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製作】將苦瓜洗凈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凈,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置於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後,將苦瓜、冰糖放入鍋中,改用文火繼續煮至米開花時即可。

【功效】清利暑熱,止痢解毒。

【禁忌】喝此粥時,忌食一切溫燥、麻辣、厚膩之物。

(4)綠豆茅蛤蜊【原料】綠豆芽500克,蛤蜊肉250克,豆腐6塊,冬瓜皮1000克。

【製作】冬瓜皮、蛤蜊肉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半小時,綠豆芽洗凈。豆腐下油鍋稍煎香,與綠豆芽一齊敷入冬瓜皮湯內,煮沸片刻,調味供食。每日1劑。

【功效】安神止渴,解暑祛濕,通利小便。

【禁忌】脾腎虛寒、畏寒肢冷、神疲乏力、便溏、口淡無味者,不可食用。

(5)解暑益氣湯(涼)

【原料】荷葉10克,金銀花6克,黨參1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荷葉洗凈後,切絲;金銀花挑去雜質,洗凈;黨參潤透切片。

將荷葉、金銀花黨參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用中火煮20分鍾後,濾渣,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暑熱、生津止渴。適用於夏季暑熱所致高熱。中暑以及感冒發熱者食用。

3.飲料類進補食譜(1)茼蒿蛋白飲【原料】鮮茼蒿250克,雞蛋3枚,油、鹽各適量。

【製作】鮮茼蒿剪去黃雜葉洗凈。茼蒿加適量水煎煮,將要熟時,加入雞蛋白煮片刻,以油鹽等調味。

【功效】補脾胃,助消化,清熱養心,鎮咳化痰。

【禁忌】泄瀉者忌飲用。

(2)鮮藕荸薺汁【原料】鮮藕250克,荸薺250克,白糖30克。

【製作】將鮮藕洗凈,去皮,切絲;荸薺洗凈,去皮,切絲;用潔凈紗布絞取汁液。在汁液中加入白糖、冷開水適量,稀釋,攪均勻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渴。

(3)藕節汁【原料】鮮藕150克,藕節150克,白糖30克。

【製作】將藕去皮,切薄片,用潔凈紗布絞取汁液;藕節洗凈,切2厘米見方的小塊搗汁;再用潔凈紗布絞取汁液。將汁液放入盆里,加白糖、涼開水適量,拌勻即成。

【功效】請熱涼血.止血散淤。

(4)海帶綠豆糖水【原料】綠豆150克,陳皮1角,冰糖、海帶適量。

【製作】將海帶用清水浸透,再用清水洗干凈,去掉砂粒和鹼味,備用。把綠豆、陳皮分別用清水洗干凈,連同海帶、冰糖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滾,再用中火至綠豆爛。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可防治癤子。

(5)雙花杏蜜飲【原料】金銀花10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蜂蜜20克。

【製作】先將杏仁研碎,同金銀花、菊花一起放入砂鍋,加水三碗半煮至一碗半,去渣取汁,兌人蜂蜜和勻即可。

【功效】解暑止渴,潤肺化燥。

3、芒種養生 芒種時節如何吃才最健康

芒種養生
養陰生津:「瓜族」當家
飲食調養:這這個時節應該多吃養陰生津食物,比如說白茅根、涼瓜、西紅柿、西瓜、綠豆、木耳、絲瓜、冬瓜等。

葯膳推薦:絲瓜粥
鮮絲瓜1條粳米100克白糖少許將鮮絲瓜去皮和瓤;
粳米淘洗干凈備用將粳米放入鍋內鮮絲瓜切成長2厘米、厚1厘米塊放入鍋內加入清水適量;
然後再放在火上澆沸之後,再用溫火煮熟成粥,再加入白糖就好,讓你後再把鮮絲瓜削去皮切成塊直接放進去就好了,一起助成粥就好。這個粥有清熱解毒涼血通絡潤肌膚功效。
防濕熱困脾:「五葉蘆根飲」
飲食調養:應避免暴飲暴食以防損傷脾胃宜進食健脾清熱祛濕食物為主如荷葉、薺菜、白茅根、蘆根、茯苓、冬瓜、西紅柿、西瓜、木瓜等。
葯膳推薦:五葉蘆根飲
藿香葉、薄荷葉、荷葉各3克枇杷葉、鮮蘆根、佩蘭葉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適量將上料洗凈先以枇杷葉、冬瓜共煎;
湯代水約500ml再加入其葯同煎10分鍾調入白糖即成有芳香化濕健脾醒胃功效。
清熱祛濕:淮山茯苓
飲食調養:想要清熱祛濕應該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比如說白術、茯苓、淮山、太參、綠豆、木瓜、椰、枸杞葉、香瓜等。
葯膳推薦:苡仁赤豆湯
苡仁、赤小豆各30克,紅棗5枚,白糖1匙,前2味,洗凈入鍋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時加紅棗、白糖煮30分鍾至豆爛離火,當點心吃可清熱健脾利濕養肝。

4、芒種節氣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關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5、芒種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關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6、今日芒種,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養生

芒種是整個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它的到來也意味著仲夏來了,大地有了火辣辣的熱氣。人體也順著氣脈開張,毛孔打開。這個時候,讓身體從內到外的暖起來,就可以讓體內積聚的寒氣,順著張開的毛孔,被驅除出體外。所以芒種比較適合養生

7、芒種氣候特點如何養生

芒種節氣的氣候特點
是一個農事忙碌的節氣,初夏迎來,北方小麥收割南方水稻播種。這個節氣不僅是農民伯伯在辛勤勞作,氣候也復雜多變起來。氣溫攀升顯著好不安分,雨量充沛多降雨,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卷風、冰雹、大風、暴雨、乾旱等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在公歷6月6日或7日前後,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的位置。由於天氣炎回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芒種時節天氣炎熱,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梅雨季節。
芒種節氣氣候特點:高溫天氣頻發,濕度大多悶熱。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但一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
芒種期間,依然會有大暴雨,正常情況一般先進入梅雨期的是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地區,入梅後如同華南一樣,該地區的主汛期開始,時有暴雨發生,山區地區需要警答惕局部大暴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等災害。芒種後,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世界,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

8、芒種節氣到了如何養生?

芒種節氣到了如何養生

1、注意排汗

芒種節氣到了以後,雨量會變得更加充沛,也就是會有更多的雨水天氣。在這種雨量多、濕度大的環境中,很多導致濕邪進入身體內部。而且該節氣到了之後,氣溫也會變高,加上濕邪的話,會影響人體的汗液排泄。

因此,很多人會出現萎靡不振、容易睏倦等問題。甚至還有人會出現發燒、感冒和中暑等疾病。面對此種情況,必須要注意排汗,通過排汗的方式,將體內的濕毒排出來,進而預防疾病。

想要促進身體排汗的話,建議多曬太陽,因為可以順應陽氣,讓身體出汗,也對氣血運行有好處。此外,還可以通過運動排汗,比如說騎自行車鍛煉,比如好跑步,比如說打球等等,這些都是日常運動方式。

2、注意祛濕

芒種節氣到了以後,雨量會增多,也就是很容易下雨。雨天多自然濕氣會變重,再加上天氣又熱,這樣子會影響人體的排汗,致使體內濕熱大量堆積,對健康非常不利。

為了健康需要及時為身體祛濕,比如說多吃南瓜、黃瓜、絲瓜、薏米、綠豆等,幫助祛濕消暑。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不要吃寒涼的食物,比如說冰鎮西瓜、冷飲、冰淇淋等等,以免加重身體內的濕氣。

3、適當午休

夏日白天的時間長,夜晚時間短,因此很容易出現睡眠不足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午休,彌補一下睡眠。建議午休半個小時就夠了,睡太久的話,反而會越睡越困,越睡越累,反而感覺身體更加疲勞,沉重。

4、保持心情

芒種節氣到了,在這個時候氣溫高,濕氣重,會導致整個人出現倦怠的症狀,讓人們感到又累又困,因此,人們的情緒會發生變化,比如說變得煩躁、不安、愛生氣等等。這個時候要保持心平氣和,才能讓氣機宣暢,保持精神愉悅。

芒種時節吃什麼食物好

1、番茄

番茄中含有番茄紅素,它能夠抵禦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這是因為這種營養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芒種節氣到了以後,氣溫會變高,陽光更加強烈。為了避免被紫外線曬傷皮膚,建議要多吃番茄保護皮膚。

2、鴨肉

芒種季節可以吃些鴨肉,因為這種肉類不溫不熱,並且還具有清熱去火的效果。夏季天熱人體容易上火,最適合吃些鴨肉降火了。因此,日常可以用鴨肉燉湯食用。

3、青梅

青梅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吃它有助清理腸道,而且還能消除人體疲勞。芒種節氣到了,此時青梅也差不多成熟了,可以吃一些。不過需要注意的時候,新鮮的梅子往往比較酸澀,如果你愛吃酸的食物的人,建議吃加工過後的青梅比較好。

與芒種養生計劃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