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說飲吃

養生說飲吃

發布時間:2020-07-15 22:08:16

1、養生說: 不吃晚餐到底好不好?

不要吃晚飯。這就是中醫養生說的:「過午不食。去肥氣而養胃氣。此為養生第六。」。人不能一天到晚吃得很飽,這樣容易生病;因此中醫和佛家都有:「過午不食。」的教誨。過午就是過了13點。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是不吃晚飯的。事實證明,不吃晚飯不會影響人的健康。反而因為誘發強烈的飢餓感而不容易生病。當然喝一碗保元湯,或者喝一碗粥、或者吃點兒水果也可以。現代人總愛鬧病,可能就是因為吃了很飽的晚飯撐的。

什麼叫去肥氣?俗話說:「馬不吃夜草不肥。」。同樣的道理,人不吃晚飯也不會肥胖。目前大多數人群太肥胖,據說,在美國大約有60%的人群是胖子;然而美國人的飯量並不大。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美國人愛吃晚飯和夜宵。為什麼吃晚飯和夜宵會肥胖呢?因為人在夜裡睡覺不消耗熱量,因此吃進去大量的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這些脂肪存積在腎囊里,那麼肚子就豐滿了,然後肚子就越來越大了。當然這些脂肪也分布在身體各個部位,諸如:皮下、血液、心肌、肝贓等,這造成了人體功能的減退。

那麼什麼叫養胃氣呢?人不吃晚飯就會餓,其效果與喝開胃湯同功。因此不吃晚飯不吃虧,因為等於你喝了免費的開胃湯。誰如此好心眼,讓你喝免費的開胃湯?這就是大自然看見你不吃晚飯,而賞賜給你的。你不感到快樂嗎?緊接著,你餓一會兒就不餓了,你開始自己吃自己了。大肥膘慢慢地消失了,你慢慢地苗條了。別人很驚奇,問你吃了什麼減肥葯?你說,天機不可泄漏。

現在有些人下班回家,扯開肚皮大吃特吃晚飯。美其名曰:「補充營養。」。其實不然,這叫找病。因為不保持飢餓感,不得病得什麼?

一個人不可吃的太多。七分飽的概念,不僅是每頓飯七分飽,而且整天都是七分飽。然而我們吃的太多,我們總是擔心自己餓著,總是擔心孩子餓著,總是擔心老人餓著,總是擔心病人餓著;我們總是問人家吃飽了沒有。然而我們好心辦了壞事,因為我們把自己和別人撐出病來;而且渾然不知。

2、聽過一個順口溜,好像是說養生之道的,像是民間總結的,想知道。

我在鄉下聽過一個有意思的順口溜,是來不是養生之道不得而知,但是聽上去似有關聯,並且給人自一種「酸溜溜」的感覺。大概內容是這百樣的:

魚生火,肉生痰,
牛肉塞牙羊肉膻。
饅頭宣,烙餅干,
窩頭鹹菜保平安。

不知你問度的是不是這個?

3、看來你非常注重養生,,,怎麼回答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注重養生、崇尚健康的時代。這里簡單說點理論上的東西吧,供參考: 養生是一個心態的問題,自然和淡薄的心態就是養生的真諦。注意循序漸進的鍛煉身體,是很關鍵的。好的心態,好的生活習慣,生命是自己的,常常注意自己的身體多關注自己。樹立健康的養生觀念與擁有健康同樣重要,平和的心態、適量的運動、正確的生活理念才是養生之道。 究竟什麼是養生, 我認為養生呢,就是獲得健康,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人本的東西煥發出來,就是使人心身舒適。 就是比較和諧的一種人的狀態。 現在中國人都在提養生,養生應該說是社會文明進程的象徵,養生本身沒有錯,可是現在我們有很多誤區,比方說把養生概念化,就是吃概念。比方說有的人說早上起來應該吃什麼呢?應該吃紅的、黃的、藍的等等一些蔬菜、水果;有的呢,需要吃海里邊的,海參等等;有的要吃山裡邊的,什麼山珍等,這是吃概念。還有呢,就是吃傳統,從《黃帝內經》、《傷寒論》獲得一些傳統的東西,把它變成現在的、可以實現的一些食品。就說海參吧,在過去呢,有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有山八珍,有海八珍,它是八珍之一,由於它珍惜少,所以在古代呢,列入八珍之一。可是我們現在呢就把這個海參一味地擴大化,這都是一些誤區。還有我們現在有各種營養品,這營養品可以說是一種混合食品,混合食品一開始出現的時候,它是我們真正的季節食品的一個代用品,這些季節食品沒法得到,就出現了混合食品。混合食品呢,從一開始我們蜂王漿等等這些東西開始之後呢,人們就一味地去追求這種混合食品養生,今天喝一支這個,明天吃兩片那個,這些東西實際上對於人體作用並不大,只是一個精神安慰。 廣告宣傳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效果,讓大家心裡覺得那個確實就能給我帶來營養,可實際上效果怎樣,確實值得商榷。 還有一種是吃中草葯,這個吃中草葯是最近十年發展起來的,吃中草葯呢像四川,像我們山東,尤其青島靠近嶗山,出現了很多所謂農家宴、山珍宴等等,把中草葯搬上了餐桌。其實吃中草葯本身是很錯誤的。 中草葯和蔬菜應該是嚴格分開的,中草葯對於人的病理有巨大的療效,所以有的時候那些老大夫講,說我們抓葯都要幾錢幾克幾兩。 可是你一下子吃上半斤能行嗎?肯定不行。 再就是飲食上注意點,不要大魚大肉,暴飲暴食,適當地體育鍛煉。 還要注意兩個規律: 第一個規律,作息有規律。現在我們很多人熬夜,有的人甚至整夜不睡,還有的是白天睡覺,晚上出來工作或者是活動,其實這些可能都不是科學養生好的辦法。 第二個規律,他們這就個人普遍都有自己的工作,有的喜歡綉花,有的喜歡讀報,有的喜歡手工活。 就是有個事情自己干著,自己喜歡 就行,就是說使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態,我們的身體的內部結構,一定要放到一個很舒展的狀態,不要使它緊張,不要使它受到額外的、外來的壓迫,這非常重要。

4、中醫有句話說,你在吃飯的時候,飯也在吃你。這句話什麼意思?

就是吃得質量好的話,對你的身體就好,如果暴食暴飲的話,吃下去的東西會傷害你的身體。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5、中醫養生說的吃啥補啥是真的嗎?

我覺得是真的,懸掛的一串葡萄具有心臟的形狀,而每一顆葡萄就像紅血球。葡萄汁中含有豐富的多元酚類,能幫助身體對抗心血管疾病。

6、文中說飢不暴食,渴不狂飲不請你說一說爆飲暴食有哪些壞處

有句老話叫「三餐不過飽,無病活到老」。這句話告訴我們,飲食養生的原則之一就是飲食上要有所節制,適可而止。對此,《抱朴子》論養生時就曾說:「不飢勿強食,不渴勿強飲。不飢強食則脾勞,不渴強飲則胃脹。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勿過極,少勿至飢。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

俗話說「少吃容易消,多吃必糟糕」。吃得過飽容易犯困,如果長期過飽進食,則可能導致心慌氣短、頭昏腦脹、失眠、脫發,甚至還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黃帝內經》中所說的「因飽而食,筋脈橫解,腸游為痔」,就是強調過飲過食易導致機體發生腹瀉、痔瘡等疾病。

現代科學實踐也發現,如果長期進食過多的食物,食物就會積滯在腸胃,增加脾胃的負擔,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甚至還可能引起腸胃道疾病。

7、養生真正的秘訣就在於吃的多不如吃的對,這句話對嗎?

養生真正秘訣就在於吃的多不如吃的對,這句話是對的。養生目的在於讓身體能夠一直保持健康狀態,從而能夠讓身體使用壽命變得拉長,不會出現突然疾病而導致生病或者死亡。

養生,既是名詞又是動詞。原來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

在現代,養生主要以中、西醫學理論為指導,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用健康科學的圖文、音樂、行為、活動、葯械、飲食等等,通過調節個人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及心理狀態,來調理身心,達到未病先防、不適消除、已病促愈、病後復原之保健目的。

由於養生概念范圍廣闊,養生已經成為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道學等等。

吃在養生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人吃五穀,采天地之精華來補充自己營養,是一種人得以生命延續的基本保障。所以,吃什麼,怎麼吃,是一個非常重要事情。

一個人只要營養充足,不用吃得太多太飽,也可以讓身體保持健康。俗話說,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也就是一個人不需要吃非常多的東西,只要吃到七分飽,也就可以了。

一個人如果長期吃的過多,不僅不會讓身體健康,還會增加腸胃負擔,讓身體營養物質過剩,從而導致肥胖及其他因為營業過剩而引起的疾病。

再加上食物是有屬性的,人也是有不同體質的,在不同環境中,人也會有不同身體狀況,所以,吃什麼、怎麼吃,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就,吃東西要吃的對,才能讓身體健康,才能達到養生目的。

例如,一個寒性體質之人,本來就脾胃虛寒,卻要吃寒性的梨子,即使他吃梨子吃得再飽,也是於身體無益的,會有礙於身體健康,也就不能夠養生。

養生的真正秘訣在於吃的多不如吃的對,這是因為,食物除了可以補充身體營養外,因為食物屬性和所含物質不同,會對不同體質的人產生不同的作用,所以,要養生,就得吃得對。

8、養生說的吃飯到七分飽是什麼感覺

所謂吃飯吃七成飽就是要留有喝水的空間,你假如吃得太飽,就喝不上水了,你總不能只吃不喝吧?吃7成飽的感覺就是覺得吃也行不吃也行了,稍等再喝點水就感覺很舒服。也不會給胃和心臟帶來負擔。特別是老年人,晚上更得注意少食多飲不過量。慢慢就找到感覺了。

9、生活中關於飲食的養生類謠言,為何會層出不窮?

生活中能夠通過飲食來養生的小妙招很多,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在網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不同的人分享著各種各樣的養生小妙招,這樣的養生妙招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經常會讓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真假難辨,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多的養生類謠言呢?其實追究其根本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人們對養生關注度的不斷提高。

由於傳播渠道的拓寬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在公眾視野內發出自己的聲音,再加上互聯網的低門檻,導致每一個人都能在公共平台上發文,從而使得我們在網上能看到很多的養生小妙招,而由於每一個人受教育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加之這些養生小妙招看上去是很有道理的,於是就在我們的朋友圈內大行其是,但是仔細去研討的話就會發現這是謠言。

人們對養生的關注度提高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人們也開始追求養生,但是由於我們國家的生活水平提升速度較快,且沒有官方的媒體來普及養生知識,於是就為飲食類的養生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土壤,很多人看到了這樣的養生小妙招以後,就會不自覺的成為傳播者,導致謠言層出不窮。

我國的傳統文化固有思想導致

我們的國家從來都有著食補的說法,因為這個思想在我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當我們對一個飲食的養生謠言無法作出准確的判斷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下意識的認為這種飲食的養生謠言是正確的,這就會導致謠言的進一步傳播。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關於飲食的養生謠言,我們應該擦亮自己的眼睛,遇到問題多思考,在網路上查找資料,甄別謠言,不信謠,不傳謠。

10、一提到養生就是吃吃吃,養生靠吃就能解決嗎?

「養生」即是對身體的保養,而這種保養不應僅是浮於表面的。飲食,睡眠,運動,三者缺一不可。

很多人以為養生就是要「吃」,吃營養豐富,大補的食物,吃各種聽起來「葯用奇效」的保健品,也有人經常去中醫院開葯帶回家熬煮,覺得這就是「養」。其實均衡膳食是對身體有一定好處的。病從口入,那我控制不健康的吃食豈不是對身體好嗎?這個言論是正確的。但是不應迷信葯物和保健品,養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追求一蹴而就,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保健品真是沒有必要去相信。是葯三分毒,也盡量少吃。吃東西追求營養豐富也沒錯,但是要結合自身體質來進行,不能聽到什麼大補就去補什麼,凡事過猶不及。

另外,一定的運動和良好的睡眠都是對維持身體活力和健康所必不可少的。「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很多人也忽略了,畢竟比起吃,運動也麻煩很多。請記住,懶惰是不可能達到真正的養生的。葯王孫思邈都認為,運動能使「百病除行,補益延年,眼明輕健,不復疲乏」,我們豈不是要更重視運動?運動能益五臟,增強人體免疫力,保持體型,排除不良情緒,對維持身體活力大有裨益。

睡眠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畢竟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良好的睡眠質量和充足的睡眠時間對人身體的機能恢復,器官排毒和休息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晚十一點到凌晨兩點這個時間段,盡量要進入睡眠。此階段是器官修整和休息的黃金時段,如果長久以來身體得不到休息,體質自然而然會變差,更別談養生了。所以盡量不要熬夜。

飲食,運動,睡眠都是對養生很重要的三個方面。不可只單獨重視飲食,否則也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與養生說飲吃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