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選哪種太極拳比較好
於養生選楊氏太極較好。
楊氏太極拳是歷史悠久的漢族拳術,太極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鄲市永年人楊露禪及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其孫楊少侯、楊澄甫等人發展創編的。由於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朴實,練法簡易,因此他深受廣大群眾熱愛,開展得最為廣泛。楊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有嚴格的要求,練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朴實、由松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猶如湖中泛舟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簡潔,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故而流傳最廣。
楊式太極拳動作要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此動作之完成,乃下一動作開端,綿延相續。心法上亦要求一氣呵成。
楊氏太極拳通過改善我們的大腦功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活動,對於白領亞健康產生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頭痛、過度疲勞等疾病,有著顯著的健腦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極拳要求我們全身要放鬆,使得人體的血管阻力減少,能夠加速我們的血液循環,減輕心臟負擔。太極拳的呼吸是採用的腹式深呼吸,氣沉丹田,能夠對五臟六腑有著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具體健身作用反映在:
一、改善神經系統:太極拳要求整體放鬆,外示安逸,「動中求靜」、「用意不用力」練法,使中樞神經系統獲得充分休息,使神經興奮、抑製作用不斷得到調整。
二、提高呼吸質量:太極拳要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逐步做到勻、深、柔、緩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橫膈膜做縱向的舒張、伸縮、提高了肺泡通氣換氣功能。諺雲:「呼吸到臍,壽與天齊」。足見腹式呼吸的功效。
三、改善臟腑功能:由於「腹式呼吸」的舒張、伸縮形成自主的內臟按摩,有效地促進了全身各組織器官的供血,協調了臟腑之間的功能。因為太極拳非常重視腰胯脊柱鍛煉,腰背虛實運動能夠強壯腎臟。《醫貫》說:「腎陰為上行夾背至腦中為髓海」,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壯而百病不侵」。
四、增強肢體活動:太極拳要求「勢走弧圓、勁走螺旋」,「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一動無有不動 」的全身心運動。使全身各大小關節,骨骼、肌肉都參與這種輕柔、舒展、連綿不斷的運動。使肌肉富有彈性,各關節、骨骼間的血液供給、新陳代謝得到改善。
五、疏通經絡隧道:太極拳要求向上要「虛領頂頸」,向下要「松到腳底」,「意落湧泉」。中部要求「氣沉丹田」,「主宰於腰」。這是鍛煉任督二脈以及帶脈、沖脈的重要方法。四肢在輕柔、連綿、纏繞運動中要意勁貫達到肢體四梢。從而疏通了人體十二正經。
本回答由體育運動分類達人 賈振雨推薦
2、張廣德太極導引養生 益氣養肺功,哪裡可以買到這張光碟?
上傳比較麻煩,請原諒不能發送。請去電驢資源下載。那裡的資源都是DAT格式,即是VCD格式,解析度還可以。何必花錢買。現在誰還用碟片?去試試看吧!
3、<太極張三豐>裡面的太極拳是哪種啊?
太極拳起源於中國,是一種動作柔和緩慢,既可技擊防身,又能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傳統拳術。太極拳歷史悠久,流派眾多,傳播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
太極拳雖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氣動功力等方面各派有異,但動作柔緩、連貫圓活;及具有疏經活絡、調和氣血、營養腑臟、強筋壯骨的功效方面卻是相同的。 中國拳術之一,早期曾稱為「長拳」、「綿拳」、「十三勢」、「軟手」。至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術家王宗岳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系詞》,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間,世界之上,萬物與機緣,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樹木花草,山嶽樓台,看似靜止,無不在漸漸老化。俗語說,只有「變」是不變的。太極拳就是要把種種變化,在拳演練出來。動靜開合,剛柔快慢,上下左右,順逆纏繞,忽隱忽現,虛虛實實,綿綿不斷,周身一家,一動無有不動,顯時氣勢充沛,隱時煙消雲散,以意帶力,到點融化於全身,做到勁斷意不斷,然後再輕輕啟動,揮灑自如。一意一念,一舉一動,隨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達到養生防身的效果,這就是太極拳。
他帶有虛構性質 當然也是根據現實改編而來~
4、太極拳的養生功效有哪些
5、太極張三豐究竟活了幾歲?中國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是誰?
歷史上張三豐活了212歲或者195歲。
真實壽命最長的人--來自中國--256歲根據切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記錄:報道的最長壽者是中國長壽氣功養生家李慶遠,他生於清康熙十八年,死於民國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歲。
張三豐(1247或1264—1458),文始派傳人,武當派祖師,傳說生於南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名君實,字全一,(此為一說,另一說法為君寶)別號葆和容忍。
元末明初儒者、武當山道士。善書畫,工詩詞。另有一說其為福建邵武人,名子沖,一名元實,三豐其號,1264年出生於今福建邵武市和平鎮坎下村,卒年1458.
(5)養生太極張擴展資料:
張三豐集各派絕學於一身,對抗元朝、打擊賊寇,在武林聲名顯赫。丹道上,完成煉虛合道修持,形神俱妙。正史記載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 出生遼東懿州人(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1280年)辭官出家修道,拜火龍真人為師。
張三豐為武當派開山祖師 ,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封號「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
6、據傳太極宗師張三豐活了219歲,在古代他是怎麼養生的?
張三豐是修道習武之人,發明了太極拳運動,勤練武功,所以身體健康長壽,但若說他活了200多歲,我覺得並不可信。不過張三豐比常人長壽肯定是真的!
張三豐是明朝道士,隱居於武當山,據說因為發明了太極拳運動,活了兩百百多歲,由於他健身有方,終年不著棉衣,人稱「張半仙」。張三豐的太極拳運動一直延續到現在,可見真的很厲害。
張三豐的健身之道以「內功」著稱。所謂「內功」,就是指「以氣養性,以氣養心,以氣養身」。張三豐的長壽秘訣有幾個方面!
第一潛心戒言,意思就是要寡慾,慎言,達到心靜,這就便於養氣,疏通肌理,活躍脈絡,增進健康。
第二靜心寡慾,是說要閉目靜心,氣定神閑,才能感受到心裡清涼恬淡,平靜如止水。
第三清心恬淡,真心無妄,學道必須去掉虛情假意,真心向道,才會有所進取。
第四養心聚氣,就是不要胡思亂想,把心養好了,中氣就能強大起來。
若想長壽,多活幾年,確實可以學張三豐的修身養性之法,心存善念,勤於運動,做做好事,練練太極拳。至於想要活兩百多歲,長生不死,那就不要要當真了。
現在社會為什麼這么多人練張三豐的太極拳,因為練習太極拳,除了可以身體健康長壽之外,還有其他好處,比如緩解壓力,減少焦慮抑鬱的情緒,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經常練太極拳還可以讓自己有個好的睡眠質量,更可以增加免疫力。
7、張三豐太極
陳揚吳武孫就不說了!
1,龍門太極拳:古稱龍門綿拳,簡稱龍門拳,據傳該拳是全真七子邱處機以老子道德經「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為內修法,以「不敢為天下先,不戰而善勝,人皆取先,已獨取後」,「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為外修法,首創於陝西省隴縣,景福山龍門洞。」
2,禪門太極拳:禪門太極拳是一個拳術套路。相傳為少林和尚根據「廣大圓滿無凝大悲陀羅尼」經咒,演繹其意融入拳式而編成。初名「大悲陀羅尼拳」(簡稱「大悲拳」)。
3,趙堡太極拳:形成於河南溫縣趙堡鎮,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為立式畫圓,走立式化圓,是本拳種的核心與特徵,整個拳架是從先轉大圈後小圈,猶如春蠶抽絲連綿不斷,里有順圈逆圈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圓,以肘化圓,以胸腹化圓,以膀化圓和以胯化圓。丹田轉動,此乃一圓化太極。
4,八卦太極拳:有兩類,一為趙堡大架太極拳第十一代掌門趙增福師父所公開的,該拳架系趙堡架第六代宗師張彥。另一種被稱為「八卦太極拳」的情況是:當年楊祿禪與八卦拳(掌)祖師董海川;形意拳大師郭雲深;切磋技藝。董海川發現三種拳藝雖練功方法不同,然則理為一貫,萌生了取太極拳之長,彌補八卦拳之不足的想法,便自編了一套走直趟的類似於太極拳的練功方法,傳給了程廷華;劉德寬等弟子。
5,忽雷太極拳是:在理論當中包含清代出版的科技書籍<靈台易象志>(一說:<靈台儀像志>),受到書中,三角,杠桿等力學原理影響,在清朝中期誕生,發展於清朝末期.
6,騰挪架太極拳:為太極拳宗師陳清平先生的高徒李作智先師所創。拳法身樁下扎、拳走底架、松沉兼備、螺旋起伏、剛柔相濟、氣勢磅礴、古樸典雅、獨具風格。講究丹田內轉,處處襠胯帶動。身法立身中正。步法虛實分明,體用一致,技理相合。是太極拳大觀園中的一朵奇葩。
7,養生太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練拳時注重意氣運動,以心行氣,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陽自和能力——即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和免疫力。
8、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8)養生太極張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9、相傳太極拳創始人張三豐活了218歲,他是怎麼養生的?
一、 練太極拳
現在不管我們去廣場還是公園上,有很多老人都在練太極拳,因為太極拳是可以養生的,可以強身健體的,那麼張三豐又是太極拳的創始人,他活了218歲也是有原因的,就是因為他練了太極拳,並且每天都在練,那麼他又是創始人,所以對於這一套拳法是特別精通的。而他練起來也是得心應手,對於養生來說是更加好的。
二、 好的生活習慣
在他那個時候是沒有任何的娛樂措施的,沒有電腦沒有手機啊。他沒有電。所以說他過的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這樣的話他的生活就是特別有規律的,他不會有半夜不睡早上不起的這種現象,那麼長時間的生活規律就造成了,他的身體是特別好的,所以這個養生的好習慣就是這樣形成的。
三、 好的飲食習慣
他的飲食習慣也是特別好的,那麼一日三餐都是定時定點的飲用,並且他們那個時候蔬菜是沒有任何農葯的,那麼喝的水也是特別干凈的,不像我們現在所有的蔬菜都是打過農葯之後我們才食用的,所以說我們現在人的身體越來越次就是因為吃了很多的農葯。俗話都說是葯三分毒,如果我們長期以往吃這種東西的話,肯定身體是不好的。
現在人最長壽的也就是100多歲,從來沒有一個人能活過218歲,所以說啊,張三豐這也是一個奇跡,那麼這個都是天時地利人和造成的,我們現在的社會就不允許我們的身體有那麼好,因為對身體不利的東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