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庖丁解牛中所謂的養生之道
梁惠王聽完庖丁解牛的故事,明白了養生之道,這就是:凡事要順應自然,不勉強硬碰,還要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這樣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分析段落大意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睏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一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一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一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聽了庖丁的一番話後,領悟到養生之道,點出了文章的題旨。
以庖丁解牛喻養生之道∶
喻體 本體
牛體 錯綜復雜的社會
牛的筋肉骨節 世上紛繁的事務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過程 人生的歷程
解牛的方法 養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養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順著牛體自然的肌理,從筋肉骨節的縫隙處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無損,故能持久耐用。人處身於復雜的社會,面對紛繁的世事,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巧妙地避開種種障礙,不硬碰,才能盡享天年
2、所謂養生之道是指什麼 ?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睏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一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一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一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3、養生之道
4、《莊子》——《庖丁解牛》中的「養生之道」指的是什麼?
從《庖丁解牛》析養生之道
主旨
本文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說明養生之道,凡事要順應自然,不勉強硬碰,還要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這樣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段落大意
本文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睏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一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一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一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聽了庖丁的一番話後,領悟到養生之道,點出了文章的題旨。
以庖丁解牛喻養生之道∶
喻體 本體
牛體 錯綜復雜的社會
牛的筋肉骨節 世上紛繁的事務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過程 人生的歷程
解牛的方法 養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養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順著牛體自然的肌理,從筋肉骨節的縫隙處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無損,故能持久耐用。人處身於復雜的社會,面對紛繁的世事,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巧妙地避開種種障礙,不硬碰,才能盡享天年。
5、養生之道是什麼意思
6、諺語大全養生之道
適時養生類諺語
寒從足下生,百病涼上起。病從口中入,涼從腳上來。狗從嘴冷,人從腿冷。
越熱越出汗,越冷越打顫。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越吃越饞,越烤越寒。
食不過飽,衣不過暖。飯吃得不飽不餓,衣穿得不冷不熱。
人懶沒有好生活,衣穿多了要上火。睡覺圖涼快,不拉肚子那才怪。
太陽是個寶,曬曬身體好。常曬太陽,身體健康。經常曬太陽,筋骨強如鋼。
天天曬太陽,勝過吃葯方。要想壽命長,經常曬太陽。陽光不照臨,醫生找上門。
立春別歡喜,還有四十冷天氣。四八月,防著涼,早晚注意加衣裳。
六月六,曬衣服,減少疾病添幸福。小寒大寒,凍死老漢。冬不戀床,夏不貪涼。
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飯要定時吃,衣要看天穿。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帽。
春捂秋凍,一年無病。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夏不露腹,冬不露肩。
冬不坐木頭,夏不坐石頭。二八月亂穿衣,小心病害上身體。
氣候不正,僅防疾病。天熱防中署,天寒防傷風。七月秋風漸漸涼,傷風感冒要預防。
秋風涼,添衣裳。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大汗莫當風,當風易傷風。傷風傷風,多在秋冬。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
冬吃生薑,不怕風霜。
講究衛生類諺語
常講衛生,百病不生。乾乾凈凈一身輕, 不幹不凈生百病。
鍛煉是金丹,衛生是葯方。衛生搞得好,疾病不纏繞。
勤勞動豐衣足食,講衛生延年益壽。不幹不凈,吃了得病,
乾乾凈凈,吃了太平。吃喝凈,少生病。
器具不擦要生銹,人不衛生要短壽。萬物從土生,百病從口入。
預防腸胃病,飲食要干凈。飲食不檢點,大病在眼前。
喝開水,吃熱菜, 腸胃健康少病害。飲食要衛生,一熱二鮮三干凈。
注意營養味道好,講究衛生飯菜香。貪圖涼快吃冷飯,吃後容易把病犯。
飯不熟不吃,水不開不喝。臭魚爛蝦,得病冤家。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吃了省錢瓜,害了絞腸癌。
蔬菜要清水洗,水果要削皮吃。要想不生病,鍋盆碗灶都干凈。
飯前便後洗手,胃腸疾病少有。肚子害病嘴裡得,眼睛害病手上得。
飯前要洗手,飯後要嗽口, 習慣成自然,百病全趕走。
小小一口痰,病菌千千萬。洗臉洗額腦,掃地掃旮旯。
耙田注意耙角落,洗臉勿忘洗耳朵。洗頭洗腳,勝過吃葯。
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聾, 鼻不掏不破,眼不擦不紅。
少情慾,多沐浴。頭發常梳理,衣服勤換洗。
臟生虱子懶生瘡。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
床鋪干凈,舒坦入夢。飯要細嚼,衣要勤洗。勤穿勤脫,勝似吃葯。
勤洗衣裳勤洗澡,多曬被褥身體好。勤洗衣裳勤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
勤洗勤曬,舒適爽快;多洗多曬,病災不來。
笑臟笑破不笑補,勤洗勤換才舒服。窗明幾凈顏色調,能除緊張與疲勞。
常開窗,透陽光, 空氣流通保健康。若要不生病,處處掃干凈。
無事勤掃屋,強如上葯鋪。四害消滅光,健康有保障。
病災不染清潔地,幸福常臨健康家。生理衛生強身,心理衛生強心。
夫妻情感類諺語
夫妻多恩愛,神仙也不怪。夫妻相敬如賓,越活越顯年輕。
夫妻恩愛到白頭,日子清貧也風流。男弱女強,幸福不長。
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過了重陽節,夫妻宜多歇。
夫不嫌妻丑,活過九十九。妻不嫌夫憨,百歲能轉彎。
秧好一半谷,妻好終生福。一日夫妻百日恩,白頭偕老成壽星。
鮮花雖美怕寒霜,夫妻恩愛壽無疆。子孝父心寬,妻賢夫興旺。
夫妻同苦共甘,棒打鴛鴦不散。恩恩愛愛雖老不老,打打鬧鬧未老先衰。
伴侶兩相無猜,日子舒暢自在。和睦家庭風光好,恩愛夫妻幸福長。
心情愉悅類諺語
笑為力量的親兄弟,愁為健康的死對頭。
不講不笑,不成世道;不玩不笑,不成老少。笑一笑,老來少,心靈美,人更俏。
不說不笑,一天混不到。養生之道,眉開眼笑。
笑口常開,健康常在。笑口常開,無病無災。有說有笑,閻王不要。
笑口常開,青春常在。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笑治百病,愁生百病。笑笑樂樂散了心,不笑不樂要生病。
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大笑三聲,棄病提神。
健康使人快樂,快樂使人健康。怒傷肝,愁傷心,悲憂驚恐傷命根。
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財富,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本錢。
身體健康是基礎,家庭和睦是保障,朋友來往是樂事。
樂觀使人長壽。動則不衰,樂則長壽。飯養人,歌養心。
心胸坦盪,體健壽長。心胸寬大能撐船,歡樂健康享百年。
胸懷要開闊,坦盪無憂愁。要想健康快活,學會自己找樂。
一片忠誠是長壽之本,滿懷善良是快樂之源。人閑長指甲,心閑長頭發。
心平氣和,五體安寧。喜悅、節制和平靜把醫生拒之門外。
豁達者長壽,憂傷者短命。快樂乃人生之致友,憂慮乃人生之大敵。
自卑使人氣短,奮發助人壽長。能求苦中樂,笑笑便了卻。
遇到好事哈哈笑,遇到壞事笑哈哈。人逢喜事精神爽,兩腿走路也快當。
不懶不饞益壽延年,不急不惱百年不老。樂時同飲茶酒,苦時彼此安慰。
樂時光陰易過,愁時歲月難熬。看個醫生,不如多個朋友。
忌愁制怒,人生高壽。寧吃開心粥,不吃皺眉飯。
寧喝喜眉湯,不喝皺眉酒。老無所好,精神枯燥。
精神空虛催人老,生活多彩壽緣高。業余愛好廣,勝過增營養。
娛樂有制,失制則精疲力竭;快樂有度,失度則樂極生悲。
食多傷胃,憂多傷神。喜不過歡,怒不可暴。
勞不過累,逸不過安。生活上要適度,精神上要大度。
六神不定,總會得病。愁加愁,病沒頭。
飯後百步,遇事不怒。多愁多病,越愁越病。
動為綱,素為常;少飲酒,不悲傷。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悲傷腎。
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上心頭瞌睡多。眼不見,心不煩,耳不聽,思不亂。
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過恐生殃。食多傷胃,氣大傷人。樹怕傷根,人怕傷心。
氣惱便是三分病。遇事不惱,長生不老。氣惱成病,歡樂長命。
氣是無名火,忍是敵災星。氣頭上不要添火,火旺了不要加油。
氣大傷心,心大傷肺。人生不怕難,就怕愁莫展。
若要長壽,切莫多愁。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愁多病,越愁越病。氣氣惱惱成了病,快快樂樂活了命。
怒惱使人老,愉快使人少。憂愁多生病,心康體才健。
憂易致疾,怒最傷人。愁煩惱,多病快老;快快活活,身體健壯。
憂愁使人早衰,歡樂使人年輕。樂觀向上氣軒昂,牢騷太盛斷人腸。
情極百病生,情舒百病除。寡歡多愁,易得癌瘤。
情緒不暢,短命夭亡。怒一怒,減歲數。
忍之不忍,食之無味。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丈夫有淚盡情彈,英雄流血也流淚。
心胸宜開不宜郁,郁則百病生,開則百病除。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人常樂。
節食純祛病,寡慾純強身。貪心煩惱多,知足自常樂。
少生閑氣有歡樂,家庭和睦幸福多。人活九十九,不怕賢妻丑。
老年人人生白發,就怕愁雲布面頰。不怕人老,只怕心老。
瓜好不在大小,健康不在胖瘦。生活充實的人才能長壽。
千保健,萬保健,心態平衡是關鍵。心平氣和好,九十不顯老。
愛財如命,時常生病。人靜百年,氣靜萬年。
充海闊天空之量,養先憂後樂之心。能忍耐,終身受用;
大學問,安心吃虧。一天三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
逢人借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葯好。過去七十古來稀,今日百歲不足奇。
酒是爛腸的毒葯,色是刮骨的鋼刀; 財是下山的猛虎,氣是惹禍的根苗。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牆里藏; 若能跳出牆外去,不是神仙壽也長。
人活百歲不嫌多,越活越想活。人老講究飲食,壽長喜歡清靜。
簡單生活,健康快活。簡單使人寧靜,寧靜使人快樂,快樂使人長壽。
名利淡泊,逍遙自樂。快樂是自找的,煩惱也是自找的。
病從口中入,壽自腦中來。禍之不懼,福之不喜,百歲可期。
心躁熱汗淌,心靜自然涼。遇事莫愁,不易白頭。
快樂就是健康,憂郁就是疾病。樂太盛則陽溢,哀太盛則陰損。
精神不適則愚,血脈不適則病。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卻病方。
因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無憂,故自壽。
勸君莫奏黃昏曲,老人應唱春之歌。自覺來日雖不多,夕陽光下應高歌。
花香蝶自舞,心寬壽自高。忘老老不至,常樂樂常來。
嘆老老得快,疑病病自生。壯志因愁減,衰容與病俱。
活到老,學到老,腦子靈,精神好。看雲飛,聽啼鳥,愛兒童,忘年交。
思想品德類諺語
心懷坦盪,福高壽長。說謊有損健康,行惡使人早亡。
嫉妒是心靈的腫瘤,寬容是增壽的良方。淡泊名利人長壽,貪得無厭命不長。
勞動抗衰,待人和藹。和氣生財,慈善增壽。心善使人長壽,性惡使人短命。
尊老愛幼,延年益壽。心懷寬廣,福多壽長。靜以養身,儉以養德。
子孝妻賢,益壽延年。和睦家庭幸福多,幸福家庭長壽多。
家寬出少年,家和出壽星。代際和諧人增壽,長幼有序福滿堂。
多做好事積德,樂於助人增壽。
治病求醫類諺語
苗無病害長得旺,人無疾病精神爽。大病要養,小病要抗,無病要防。
疾病是歡樂付出的利息。人有疾病,難盡美德。
健康只一個,疾病有千種。百歲不為高,無病壽自長。
寧叫肚受餓,不叫病纏身。寧叫嘴受窮,不叫瘡流膿。
千沒有萬沒有就怕沒有錢,千有萬有就怕有病。
無債者為富,無病者為福。只要多勞動,百病不上身。
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小病不治,大病難醫。
百治不如一防。感冒是百病之源。感冒不算病,不治也要命。
百病防不難,大蔥大姜和大蒜。好漢招不住三遍稀。
止瀉健脾補五臟,煮粥宜把扁豆放。老防傷寒少防痢,中年要防傷肝脾。
越怕病越大,心安把病壓。若要防癌,多吃蔬菜。 保持好心情,癌症不襲來。
老翁九十九,走路叉著手,天天吃蘿卜,疾病哪裡有。有病方知健是仙。
苗怕害蟲地怕荒,人怕害病草怕霜。若要百病不生,必須常餓三分。
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勤人體健,懶人病多。天黃有雪,人黃有病。
傍晚動針線,老來不見天。有病不要背,越背越吃虧。
眼病從手起,腹痛從嘴起。男防車前馬後,女防胎前產後。
樹不修不直,病不治不愈。落雨怕天亮,病人怕肚脹。
不要屎急才挖坑,不要病重才求醫。服早補補丁小,有病早治痛苦少。
小病不治成大病,大病不治難保命。慢病在養,急病在治。
債多難還,病重難治。治病不養病,不如不看病。
幫人幫心,治病治根。草老怕人割,人老怕病磨。
有病不瞞醫,瞞醫害自己。有病不要悲,越悲越吃虧。
旱天未到先修塘,疾病未來先預防。百病只怕亂投醫。
有病早治,不如無病早防。用葯如用兵,下葯要對症。
忠言逆身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食物是最好的葯物。
身閑不如心閑,葯補不如食補。誰靠葯物活著,誰就活得可憐。
英雄也怕病來磨,體弱就怕不做活。對症下葯,妙手回春。
滋腎補肝明目好,枸杞煮粥受稱道。一碗姜鹽茶,開胃祛風寒。
一碗綠豆湯,清熱解毒賽仙方。多吃芹菜不用問,降低血壓喊得應。
木耳抗癌素中葷,姜湯蔥辣治感冒。吃葯不對方,哪怕用船裝;
吃葯對了方,只要一碗湯。葯無貴賤,有效則靈。
葯不對症,參茸也毒。病人不忌嘴,大夫跑斷腿。
病人不忌口,枉費大夫手。大便一通,渾身輕松。
扎針拔罐,病好一半。治便秘補中氣,煮粥加藕見效力。
話說在明處,葯敷在疼處。三分吃葯,七分調養。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治病容易治心難。
名醫難治心頭病,心病終需心葯醫。白天如犯困,易得心痛病。
紅糖生薑開水泡,睡前飲用治感冒。
戒煙戒酒類諺語
事要多知,酒要少吃。 食按欲進,酒按量飲。 好菜不過食,美酒不過飲。
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莫說過頭話,莫飲過量酒。 少喜怒,酒適度。
粗茶淡飯少飲酒,能夠活到九十九。 玩笑適當,飲酒適量。
熱酒傷肺,冷酒傷胃; 冷熱適度,少喝為貴。 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酒是高粱水,喝多先醉腿。 秤砣小,壓千斤; 酒杯小,淹死人。
喝適量酒是養人的,喝醉了不是人養的。 氣大傷人,酒多傷身。
天天少飲酒,身材抖幾抖。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 酒是理智的墳墓。
飲酒致醉,傷肝壞胃。 肝癌是酒的職業病。 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肺癌是煙的職業病。 煙草是愛情的墳墓。 早晨吸煙,早歸西天。
飯後一支煙,害處大無邊。 治病不如防病,吃葯不如戒煙。
交友靠真心,戒煙靠恆心。 吸煙酗酒,花錢短壽。
戒煙少飲酒,嗜素講營養。 少飲酒,不抽煙,人生百歲身體健。
煙酒不離嘴,醫生跑斷腿。 飲酒又吸煙,快點上西天。
煙抽多了傷心肺,酒喝多了傷肝胃。 不抽煙少飲酒,能活九十九。
不吸煙不沾酒,病魔繞道走。 不沾煙和酒,沒病到白頭。
不沾酒和煙,壽似活神仙。 要想長壽,戒煙限酒。
睡前喝醉酒,黃泉路上走。要想早點兒見閻王, 醉酒、吸煙、打麻將。
運動健身類諺語
生命在於運動。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少時練身勁,老來少生病。
運動是打開健康之門的鑰匙。 運動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長壽的秘訣。
動則精明,動則輕靈, 動則健美,動則青春常駐。 靜生陰,動生陽。
水不動生毒,人不動生病。 從小鍛煉,受益無限。 年輕勤鍛煉,老來身體健。
聰明人治病靠鍛煉。 腦怕不用,身怕不動。 經常運動,百病難碰。
書畫益壽,運動延年。 運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鐵不煉不成鋼,人不運動不健康。 起居有規章,鍛煉要經常。
靜而少動,眼花耳聾; 有靜有動,無病無痛。 動則不衰,煉則壽長。
清潔是健康的基礎,勞動是長壽的源泉。 懶散易生病,勤勞可健身。
人懶生百病,勤動常年輕。 勤勞是個寶,一生不可少。
百年長壽,終身勤勞。 晚年最貴老來勤,不動只等病來臨。
火煉黃金,勞動煉人。 鋤頭能壯筋骨,汗水能治百病。
日間無勞苦之動作, 夜間不得安眠之報酬。
人是一條龍,越做越英雄。 少葷多素,勞逸適度。
勞動是食慾的父親,是消化的祖父, 是健康的曾祖父。
勤勞健身,懶惰損身。 勤勤懇懇,青春常在; 懶懶散散,未老先衰。
身大力不虧,身強氣不損。 累了一袋煙,賽過活神仙。
人勤病就懶,人懶病就勤。 體強人欺病,體弱病欺人。
水停百日生毒,人閑百日生病。 白天多動,夜間少夢。
動動勁來,縮縮病來。 練練力出,縮縮病出。
行如風,站如松, 坐如鍾,睡如弓。
坐有坐相,睡有睡相, 睡覺要像彎月亮。
快刀不磨黃銹起,胸膛不挺背要駝。 坐卧不迎風,走路要挺胸。
飯後散散步,不用進葯鋪。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吃飯不要鬧,飯後不要跳。 好飯莫飽,飯後莫跑。
飯後不洗澡,酒醉不洗腦。 飽不洗身,飢不洗澡。
強身之道,鍛煉為妙。 牆靠基礎堅,體壯靠鍛煉。
腦子越用越靈光,身體越煉越強壯。 生鐵不煉不成鋼,人不鍛煉不剛強。
快刀是磨出來的,體壯是煉出來的。 要想身體健,關鍵在鍛煉。
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鍛煉。 捂捂蓋蓋臉發黃,風吹日曬身體強。
日光、空氣和清水,鍛煉身體三個寶。 跑步是運動之王,走步是健身之友。
常年吃素,堅持走步。 快步走,人長壽。 樹大全憑根深,人壯全憑腳健。
跑跑跳跳渾身輕,不走不動多生病。 跳跳蹦嘣,無病無痛。
跑跑跳跳,勝似靈丹妙葯。 要想疾病少,天天做早操。
左擺擺,右擺擺,腰酸背痛不再來。 寧可三天不吃飯,不能一日不鍛煉。
煉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流身大汗是鍛煉,舉手投足也健身。
每天遛個早,保健又防老。 早起晨煉,益身體健。
早起動動腰,一天少疲勞。 早起做做操,一天精神好。
早起一時,痛快一天。 早起打坐,一天快活。
早晨活活腰,一天精神好。 不貪睡,不過飽,早中晚,遛幾遍。
夏煉三伏降酷暑,冬煉三九傲霜寒。 氣功能治病,緣由在松靜。
氣功太極拳,常煉成鐵漢。 氣功氣功,功到自通。
常打太極拳,益壽又延年。 常煉筋長三分,不煉肉厚一寸。
清早牙齒叩一叩,到老不會落。 拍打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飲食貴有節,鍛煉貴有恆。 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練武。
粥越煮越爛,體越練越強。 坐下腰不躬,走路要挺胸。
不求虛胖,但求實壯。 褲帶越長,壽命越短。
千金難買老來瘦。 樹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
看人老不老,先看走和跑。 能走腰腿壯,能跑心肺好。
竹從葉上枯,人從腳上老;天天千步走,葯鋪不用找。
身體鍛煉好,八十不服老;身體鍛煉差,四十長白發。
老年勤鍛煉,拐杖當寶劍。老人多搖扇,筋骨更舒展。
老來勤幹活,賽過百草葯。活到老,做到老,勤勞才能身體好。
每日千步走,健康又長壽。 任刮東南西北風,早晨晚上多活動。
人老先老腿,防老多走跑。動以健身,靜以養心。 早晚走一走,能活九十九。
7、最好的養生之道是什麼?
最好的養生之道其實就是健康的生活習慣!現在很多人都在談養生,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養生了,而有一部分已經開始行動了。有人說養生是多運動,有人說養生是多吃蔬菜水果,也有人說養生是早睡早起,這些說法對不對呢?是,其實這些都沒有錯!但是我想要說最好的養生其實是自律的生活。
很多人或許不認識張鈞甯,但是在娛樂圈素有運動女神稱號。第一眼看過去,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字——健康,健康的膚色、健康的體魄,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健康和活力。
年輕有活力的張鈞甯擁有自己的一個生活習慣,她酷愛跑步,所以堅持了10年。如果看過她上的綜藝節目或許就能發現,她可以早上6:00起床打坐冥想,6:30開始跑步,每天堅持跑步10公里,不然就是健身房或者瑜伽館,不管怎麼忙,張鈞甯都堅持打卡運動,這種自律,讓彭於晏大呼女神。
張鈞甯每天的飲食習慣也是相當的好,幾乎都是自己親手做的營養早餐,從來不會暴飲暴食,可以早早起床做好便當帶到劇組,不論工作再怎麼忙,每個星期至少保證4次以上的鍛煉。從她的微博更新中不難發現,她的生活很聚焦,不是拍戲,最多的就是運動了。
養生之道在於擁有一個規律的生活,像愛好一樣的喜歡這個生活方e68a847a6431333433633337式,不要輕易打亂。
忙不是理由,別把生活過得太忙亂,現在開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堅持一年後,你會發現不一樣健康的自己。
或許很多人會問:我工作忙,有什麼簡單方便的養生方法嗎?
或許也有人會這么問:我不喜歡太過激烈的運動,有沒有簡單一點的養生方法呢?
答案是有的,只要你下定了決心,只要你熱愛生命,就一定能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養生方法,就像我們的主席毛澤東,喜歡冬泳。可見,游泳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養生方式,不喜歡冬泳,在夏天也可以花點時間去游泳的。
還有瑜伽,也是深受大眾喜歡的,尤其是女性朋友,瑜伽可以外練筋骨,內練臟腑,縱觀很多做瑜伽的女性,不僅身材好,而且臉上紅潤有光澤,身體也比同齡人更健康。
今天也和大家分享一個簡單有效的,一學就能做的一個養生功法,在家就能做。還等什麼,不妨放下手機,換上一套舒適的瑜伽服或者運動裝來做這個功法吧。
首先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手放在腹部,吸氣時腳跟提起來,吸氣時要吸滿,感覺胸腔都是滿的,然後提肛九次。呼氣要分三次呼,腳跟要分三次落下,重復做這個動作,每組可以做9次,每天可以多做幾組。堅持21天就能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個動作可以刺激腳上的經絡,使氣血在全身活絡起來。數月之後臉上紅潤有光澤,斑淡了,皺紋少了,看著就比同齡人年輕,最主要的是身體越來越健康了。所以說,想要身體好,活得比別人灑脫,就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養生習慣吧!
8、孫思邈的養生之道是什麼?
孫思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養生家。由於養生得法,健康地生活了101歲,因此追求健康長壽的人對孫思邈的養生之道很有興趣,希望能從孫思邈的理論與實踐中汲取對自己的健康長壽有用的東西。孫思邈養生之道的理論與方法主要闡述在《備急千金要方(養性)》與《千金翼方(養性)》等文章中。本文嘗試從這兩篇文章中將孫思邈養生之道的理論與方法的內核挖掘出來,供當代對健康長壽有興趣的人參考。為了便於論述,我們將《備急千金要方(養性)》簡稱為《要方》,《千金翼方(養性)》簡稱為《翼方》。
孫思邈養生之道的理論與具體操作方法詳見於《要方》一文,而《翼方》是為補《要方》之不足而作。《要方》一文較全面地介紹了孫思邈養生之道的理論與方法,全文共分為八節:1.養性序第一;2.道林養性第二;3.居處法第三;4.按摩法第四;5.調氣法第五;6.服食法第六;7.黃帝雜忌第七;8.房中補益第八。通觀《要方》全文,最值得注意的是,孫思邈將自己的養生之道稱為養性而不稱為養生。由此可見,孫思邈認為,養生的核心是養性。《要方》的第一節「養性序第一」的所謂序第一就是說養生第一位的事情是養性,第二節「道林養性第二」則是介紹養性的方法。在將養性放在第一位的前題下,從第三節到第八節則介紹了居處法、按摩法、調氣法——等各種輔助的養生方法。將養性放在第一位,再配以運動身體,飲食起居,營養葯物等輔助的養生方法,就形成了孫思邈「養生之道」的完整系統。
《要方》的第一節「養性序第一」論述了什麼叫養性及養性的重要性。什麼叫養性孫思邈認為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淡化對名利的追逐,做到「於名於利,若存若亡,於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使自己保持一種「寧靜祥和」的心境,這就是養性。關於養性的重要性,孫思邈認為能養性就能夠百病不生,健康長壽。孫思邈的原話是「性既自善,內外百病悉皆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孫思邈認為:「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就是說,不重視養性,只在服食葯物等各種養生方法上下功夫,絕達不到健康長壽的養生目的。
在第一節「養性序第一」中強調了養性的重要性後,第二節「道林養性」則是介紹養性的具體方法。第二節「道林養性」將作到十二少與除掉十二多作為養性的具體方法。「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即十二少。「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即十二多。十二多恰好是十二少的反面,作到了十二少,就等於除掉了十二多,反之除掉了十二多也就等於做到了十二少。孫思邈認為:十二少仍養性之都契也,做不到十二少(也就是除不掉十二多)則必然榮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也。
孫思邈認為要健康長壽就必須首先養性,養性就是調養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處於寧靜祥和的境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十二少與除掉十二多。但是人生的常態恰好是惡十二少,喜十二多。所以要做到十二少與除掉十二多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大多數人很難接受孫思邈的養生之道。但是,當一個人到了中年以後,身體的健康水平逐漸下降,同時也能逐漸體會到身體健康的保持,重於身外的名利與追逐,就能夠體會到孫思邈將養性放在第一位的養生之道的合理性,就有可能接受孫思邈的養生之道,並調養自己的心性,逐漸做到十二少與除去十二多。
孫思邈以嵇康與《黃帝內經》的養生理論作為自己養生之道的理論依據,他在《要方》中所闡述的養生之道就是對嵇康與《黃帝內經》養生理論的繼承和發展。《要方》從嵇康的養生理論與《黃帝內經》中各引用了一段話作為自己將養性作為養生的第一位任務的理論根據:第一段話是,嵇康曰:「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躋,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第二段是,《黃帝內經》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嵇康強調養性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將心性修養到,去名利,除喜怒,去聲色,絕滋味,少思慮,則不求長壽,自然能長壽。如果不能做到這五點,則無論吃何種滋補品,練何種功夫都不可能健康長壽。《黃帝內經》也強調養性的重要性,認為只要能保持寧靜祥和的心境,將外馳的精神收回來內守自身,真氣就會暢通全身,身體就不會受到疾病的侵害。總之,兩段話的精神是,要想健康長壽,首先要養性,忽視養性,只重視葯物滋補、身體鍛煉等養生方法,不可能達到健康長壽的養生目的。為什麼養性(即修養自己的心性,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能獲得健康長壽的效果嵇康認為:「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嵇康《養生論》)。就是說人的精神制約著人的肉體,只要人的精神不躁於中(即只要精神保持祥和寧靜),人的肉體(形骸)就不會生病、死亡(喪於外)。
嵇康與孫思邈以養性為主的養生理論,是他們本人的經驗直覺,但是一千多年後的現代「身心醫學」卻以成果證明嵇康與孫思邈的經驗直覺是正確的。當代「身心醫學」的重要成果之一的「心理神經免疫學」證明,「祥和寧靜」的健康心理能夠提升免疫系統的免疫能力,從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使身體保持健康,有力地支持了嵇康與孫思邈的養生首先要養性的養生理論。
孫思邈並不是單打一隻講養性,而是以養性為基礎,再配以其它養生方法來養生。《要方》第三至第八節就介紹了養性以外的輔助養生方法,這些方法是居處、按摩、調氣、服食、雜忌、房中六項。這六項養生方法,用今天的話來說:居處就是生活要有規律;按摩就是經常對四肢進行按摩;調氣就是進行呼吸吐納的修煉;服食就是注意適當的營養滋補及葯物治療;房中講性生活要有節制;雜忌講一些生活中的禁忌。可以這樣說,孫思邈的養生之道是一種有主有從的較全面的養生之道,完全做到的確很不容易。但是你如果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願意用孫思邈的養生之道來指導自己的養生實踐,你就首先要時常調養心性,使自己的心境常保持寧靜。然後再做到起居飲食有規律,適當的體育運動、適當的營養滋補及服用必要的葯物,這樣就可以達到健康長壽的養生目的了。
《翼方》是對《要方》的補充,強調養性的大要是: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論,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葯,十曰禁忌。嗇神、愛氣指要節約神氣的消費,是調養精神的具體要求。養形、導引是進行適當的肢體運動和練氣的吐納。言論是慎語言。飲食是講注意適當的營養,但又不追求口腹之慾。房室是講性生活要節制。醫葯是講有病要服葯治療,也可以常服用一些保健葯品。禁忌講一切有害於身體健康的環境和事物都要避開。一般人都是追名逐利,追求口腹之慾的滿足,追求感觀的刺激,而孫思邈養生之道恰好相反,淡薄名利,不追求口腹之慾,更不尋求感觀的刺激,這些稱為反俗。孫思邈以燈用小炷這樣一句很形象的話來形容他的養生之道,所謂燈用小炷,是說一盞油燈用細的燈芯,燈油就可以燒很長時間,如果用粗的燈芯,燈油很快就會燒完。養生就像燈用小炷,做到十二少就是節約能量的消耗,就是燈用小炷,就能延長生命,得到健康長壽。《翼方》還討論了服餌(即服用保健葯物),食療等問題,但是這些內容並不是孫思邈養生之道的核心部分,我們就不作進一步的討論了。
孫思邈的養生之道,是中國傳統養生的重要代表。中國傳統養生與當今流行的養生(實即西方的養生)是兩種不同的養生之道。從能量的角度來看,西方的養生是以發泄能量為特徵的養生,這種養生強調「生命在於運動」,而運動的特點就是向外發泄自身的能量。中國的傳統養生是一種積蓄或收斂能量為特徵的養生,養神、調氣、導引、少語、少動等,強調的都是一個嗇字。嗇即節約能量的消耗,也就是孫思邈所講的燈用小炷。人是身心的統一體,從身與心兩個方面來看,西方的養生,強調的是身體的運動與身體的滋補。是一種以養身為特徵的養生,雖然名為養生,實為養身。而中國的傳統養生,強調心理精神的調理,也可以說,中國的傳統養生是一種養心之道。所以孫思邈將自己的養生稱為養性,當然中國的傳統養生並不是只講養心或養性,而是在強調養性或養心的同時也講養身(必要的肢體運動與身體的滋補)。但認為第一位是養心或養性,第二位才是養身。從表面上來看,西方的養生顯現出一種向外積極進取的特點,符合人們積極向上精神,所以很受現代人的青睞。而中國傳統養生則顯現出一種向內收斂的消極特點,不符合現代人向外積極進取的精神,所以不受現代人的青睞。的確,正在為自己的事業進行奮斗的人們,要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很難接受以消極收斂為特點的中國傳統養生之道,我們也不向這部分人推薦中國的傳統養生之道,但是過了中年,已經從事業的競爭中逐漸退出來的人,就應該將關注外界的心神收回來,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就能發現中國傳統養生的確是一種能維護自己身心健康的科學的養生。孫思邈的養生之道就是中國傳統養生學的重要代表,值得關心養生問題的中老年朋友們研究、學習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