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要心靜圖片
2、什麼是清養神,靜養生?
古人認為,養生中,最重要的是養「精氣神」。這三者當中,神是十分重要的。精神的養生,首貴靜養。道家著名創始人學老子說在《道德經》中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其根曰靜,靜日復命。」
《道庄·九部名教要記》引老子語說:「靜漠恬淡,所以養生也。」老莊學派的清靜主張,雖然不消極的一面,但在攝生保健方面卻不乏可取之處。因萬事萬物,感傳於心,心神日理萬機,常常處於動而難靜的狀態。如果心神過於躁動,神不內守,亂而不定,必然擾亂臟腑,耗傷氣血,輕則招生疾病,甚則催人衰老,減短壽命。所以養神之道,貴在一個「靜」字。故清代養生家曹庭棟強調「養靜為攝生首務」。
欲使心神清靜,關鍵就是要保持思想上的「恬淡虛無」。《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就是內無郁所積;「淡」就是外無逐物;「虛無」是虛極靜篤,致真自然的意思。「恬淡虛無」實即摒除雜念,暢遂情志,神靜淡泊,保持「靜養」之意。
劉河澗曾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悉去。」的確,清靜養神,是很好的養生方法,它有利於防病去疾,促進健康。《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清靜則肌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保持思想寧靜無虛,意志平和調順,人體正氣充盈,肌腠固密,即使有很強的致病因素作用,也不能侵害人體。反之,心躁煩亂而不靜,則可能抬疾致祝,故《素問·痹論》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清靜養神,有利於抗衰防老,益壽延年。《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心神清靜,之所以能起抗延年益壽的作用,是因為心神安靜者,其精氣日漸充實,形體隨之健壯;而心神躁動者,精氣日益耗損,形體必然過早衰老。古人之所以強調「靜者壽,躁者天」,是因為心常靜則神安,神安則五臟六腑的氣機協調,精氣日漸充實,自可延年益壽。
凝神斂思是保持「清靜」的重要方法之一。從養生學的角度來說,神貴凝而惡亂,思貴斂而惡散。《醫鈔類編》說:「養心則神凝,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若日逐攘擾煩,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當然,這種凝神斂思,保持清靜的養生方法,並不是無知無欲,無理想,無抱負,不是人為地過於壓抑思想和毫無精神寄託的閑散空虛,因而它與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懶漢思想絕不相同。專心致志,精神靜謐,不僅有利於工作和學習,而且可以排除雜念,驅逐煩惱,使機體處於正常的生理狀態。反之,「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這是由於心不可亂思,神不可過用,思太亂則傷,神過用則疲。
傳統中醫學認為,心藏神而寓君火,具有接受和處理事物的能力。一旦心神被外物所擾,則心火易動,心火動,慾念起,則定擾動相火,而使精氣損耗。如《養心膚語》中說:「心為精,主意,為氣馬。心馳意動,則精氣隨之行,故正心誠為中心柱子。」說明收心、正心是固精的前提和關鍵。
曾聽過一個故事,說兩個秀才同行趕考應試,途中遇到一隊出殯的隊伍,看到漆黑的棺材擦身而去,一個秀才馬上大感晦氣,認為兆頭不好,心中悶悶不樂。另一個秀才以為這是交個好運,棺材棺材,陞官又發財。結果考試下來,前一個秀才名落孫山,後一個秀才榜上有名。
這個故事給大家一個啟示:境由心造。其實,快樂是自找的,煩惱也是自找的。一個人對一件事感覺是快樂還是煩惱,並不完全取決於客觀環境,自己的心態往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鮮明的主觀性。世間許多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心境完全是由於其觀察思考問題的方法不同,從而直接影響人的主觀情緒。如果換個角度去觀察思考,也許就會拿得起放得下,就會換來愉悅的心情和快樂的人生。所以,遇事不妨多向那位豁達的秀才學學,用發現的眼光,去尋找生活中美麗的一面,平和自己的心態,隨遇而安。
3、佛景最讓人看的心靜的圖片是什麼
建議可以念心經試試,這個最能讓人心靜了,經文都是菩薩的語言非常的有能量。
4、靜心養身是什麼意思
5、養生在動,養心在靜。心不清凈,思慮妄生。心神安寧,病從何生。閉目養神,靜心益智。 誰能解釋,要詳解
運動能夠強健身體而心靜是指思維就是腦神經。多運動不要整天胡思亂想,開心快樂的生活就不會生病了
6、養生的圖片。
你好,幫助到你要哪種?這樣的圖片太多了。先給你一些吧。
後期如果需要,再聯系我。
7、心靜萬事明 靜心萬事順 配什麼圖片好
藍色調的、突然覺得荷塘月色很合適←w←
8、心靜能養身的下一句
(靜心 ) :謂的靜心,就是指人心靜如水,心無旁騖的時候的感覺。在這種時候人會感覺自己存在於虛空之中。靜心是一種狀態,你只是很寧靜,沒有思想zd要去集中精神,沒有主題要去沉思,沒有客體要去靜心冥想,其他的一切東西都消失了。(養身 )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內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合起來就是容適應生活的規律,不要什麼都操之過急,一昧求快。一定要保養(涵養)。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達到靜心養身的境界
9、靜心養身、儉心養德
(靜心 ) :謂的靜心,就是指知人心靜如水,心無旁騖的時候的感覺。在這種時候人會感覺自己存在於虛空之中。靜心是一種狀態,你只是很寧靜,沒有思想要去集中精神,沒有主題要去沉思,沒有客體要去靜道心冥想,其他的一切東西都消失了。
(養身 )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內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合起來就是適應生活的規律,不要什麼都操之過急,一昧求快。一定要保養(涵養)。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達到靜心養身的境界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