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季養生物語

春季養生物語

發布時間:2020-07-15 17:42:50

1、春季養生小知識

春季適當晚睡早起,平日要在庭院里經常大步行走,將頭發散開,使衣物寬松,情緒上保持開朗豁達,減少爭zd斗、發怒等激動情緒,不要斤斤計較,多與人為善,這才符合是春季的養生規律。
中國民俗認為在春季人體健康狀況在這個時期也容易出現一些波動。如果能正確地按照養生規律來安排飲食起居,就會起到明顯的保健效果。
「多活動」被列為春季養生保健之首。中醫認為,春季五行為木,肝與之對應,而肝臟與人的內情緒直接相關。春季氣溫上升,體內陽氣升發,人們的情緒容易激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常常呈現出易怒、急躁、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此時可通過適當的活動將負面情緒發泄出來,例如大步走、登山、遠足等,都可以使人身心調暢,神清氣爽。同時,自然界春季的特點在於所有的生命都在涌動,打破冬季沉悶的蟄伏,順應著天地升發的陽氣拚命生長。冬天久居室容內所致的氣血積郁,在春暖花開時節可以得到清除,老年朋友若多多進行戶外運動,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體內廢物排出,促進氣血循環,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2、春季養生常識有哪些

1、春季養肝為首 。按照中醫的「天人相應」理論,春季養肝是綱,用適當的中醫養生方法,抓住春季養肝,維護和加強人本機體陰陽平衡。老中醫說,春季養肝在飲食上,要選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盡量不要吃不要油膩、生冷、粘硬食物。由於春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桔、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這對於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導致內熱偏勝者,還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慾等作用。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腥魚、蝦、蟹之類。
2、保持心情舒朗的養生觀 春季養生小常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太沖穴」。中醫認為春季木旺肝火盛,如果日常生活工作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脾氣大容易發火。膽紅素高是西醫的說法,在中醫裡面,就是木旺肝氣盛。有一個穴位可以緩解,在腳背上的拇指和食指骨頭交匯處,有一個穴位叫太沖穴,早晚穴位這個穴位可以平肝氣,舒郁結。不僅春季可以自己經常按摩,日常工作被老闆訓了、生活遇到不平事了,都可以按摩這個太沖穴。只要常持逢事遇物心情舒朗的養生觀,其實養生的根本目的也就達到了。
3、起居要有規律。在春天到來之時,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睏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它不利地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陰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4、精神要養足。人的精神活動必須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過渡之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春天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5、要注意經常鍛煉。春季綠色植物增多,空氣中的陰離子倍增。在這樣的環境下鍛煉,有助於提高生理機能和健康水平,還有利於調節情緒,因此,宜多做些戶外活動,如做操、散步、踏青、打球、放風箏、釣魚、賞花、慢跑、打太極拳等,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菌素病能力強、思想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6、要注意身體保暖。春天到來天氣轉暖,致病的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猩紅熱、肺炎等傳染病更容易發生。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
7、要多補充水。春季風大,氣候乾燥,水分缺乏,應多喝白開水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飲水還可以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8、日常保健時刻牢記健康家居 春季養生在我們在健康家居中要注意的是流感、流腦的肆虐,但麻疹、猩紅熱、肺炎也是易發病,故大家要做好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還有春季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 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9、日常牢記健康家居 春季養生在我們在健康家居中要注意的是流感、流腦的肆虐,但麻疹、猩紅熱、肺炎也是易發病,故大家要做好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還有春季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 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3、春季養生吃什麼好?

推薦食用蜂蜜,蜂蜜中百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酶類脂類等上百種營養物質,是度很好的日常滋補食品,非常適合每知日食用幫助滋補調理。道

推薦每日選用60°C左右的溫水沖泡蜂蜜水飲用,避免水溫過高導致蜂蜜中的版營養物質被高溫分解破壞,從而影響權其滋補調理的效用。

4、春季養生有哪些諺語?

1、肥不過春雨,苦不過秋霜。

2、春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

3、春寒防感冒,春暖防過敏。

4、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復計在於勤。

5、天上四時春為首,人間五福壽當先。

6、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

7、三月三,薺菜當靈丹。

(4)春季養生物語擴展資料

諺語制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百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

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流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性的藝術語句,是民眾的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度力。

如「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來分,大體有以下幾種:氣象、農業、衛生、社會、學習。

5、春季養生補什麼

我國傳統中醫養生「四季側重」的原則認為春季肝臟當令,養陽益肝是首要,以防肝臟淤滯不暢,並提倡春季養肝食為先和以臟補臟的方法。結合這一養生特點,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早春二月的膳食原則應該是高蛋白、高維生素、充足熱量的均衡膳食。所謂高蛋白就是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地增加蛋白質高的食物的攝人量,結合春季養肝食春季萬物蔭生,正是調養身體五臟的大好時機。現介紹春季養肝的幾種方法。 以臟補臟雞為先 雞肝味甘而溫,補血養肝,為食補養肝之佳品,較其它動物肝臟補肝的作用更強,且可溫胃。具體用法是:取新鮮雞肝3隻,大米100克,同煮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飲食不佳,眼睛干澀或流淚。此外,老年人肢體麻木者,也可用雞肝5隻,天麻20克,兩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見效。 以味補肝首選醋 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肝陽偏亢的高血壓老年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溫水沖淡後飲服:也可用食醋泡雞蛋或醋泡黃豆,食蛋或豆,療效頗佳。平素因氣悶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沖服,能迅速止痛。 以血補肝食鴨血 鴨血性平,營養豐富,肝主藏血,以血補血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取鴨血100克,鯽魚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養肝血,輔治貧血,同時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餚之一。 舒肝養血菠菜佳 菠菜為春天的應時蔬菜,它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肝氣不舒及並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很好的療效。 春季養肝葯膳菜 中醫五行理論認為,春季屬肝,首烏肝片便是一味春令進補的常用葯膳。具體的做法是:加水將首烏煮出較濃的葯液,從中取20毫升備用。再將250克鮮豬肝剔去筋洗凈後,切成4厘米長、2厘米寬、0.5厘米厚的片。各15克的姜、蔥、蒜洗凈後,蔥切成絲,蒜切成片,姜切成米粒。將豬肝片加入首烏汁和食鹽少許,用約10克濕澱粉將其攪拌均勻。另外,把首烏汁、醬油各25克,白酒10克,食鹽4克,醋5克,濕澱粉5克和湯兌成滋汁。再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放入油,燒至七八成熱,放入拌好的肝片滑透,用漏勺瀝去余油,鍋內剩油約50克,下入蒜片、薑片略煸後下入肝片。同時將青菜下入鍋翻炒幾下,倒入滋汁炒勻,淋入明油少許,下入蔥絲,起鍋即成。本配方中的制首烏補血烏發,是古代著名的抗老益壽葯。 豬肝營養豐富,以肝補肝,再滲入木耳,有補肝腎、益精血,烏發明目的功效。對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導致的頭昏眼花、視力減退、須發早白、腰腿疲軟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養肝防寒六方法 剛入春時,人體陽氣升發使皮膚腠理疏開,而早春乍暖還寒,突如其來的倒春寒又迅致皮膚腠理密閉,忽開忽閉的調節功能一時來不及轉變,肝功能便受損,引起周身氣血運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受干擾而導致疾患發作。故早春食補重在養肝兼顧益脾和胃,溫補陽氣以禦寒保健! 1、多飲水初春寒冷乾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有利於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2、少飲酒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因為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必傷肝! 3、飲食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暴飲暴食或飢飽不勻4、心情舒暢由於肝喜疏惡郁,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首先要學會制怒,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 5、適量運動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目的6、服飾寬松寬松衣帶,披散頭發,形體得以舒展,氣血不致淤積。肝氣血順暢,身體必然強健。 食補養肝防寒菜 茄汁青魚片:青魚補肝明目,養胃健脾。適用於久病體虛、神經衰弱、慢性肝炎、慢性腎炎。 素燜扁豆:扁豆被譽為春季首選健脾和胃的素補佳品,尤其適用於老人、孕婦、乳母,以及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患者服食。 韭菜豬肝湯:韭菜性溫辛香,春天吃最能助益陽氣,以其配豬肝可補養肝血。適用於肝病、夜盲症、便秘等病患。 黑米粥:黑米性平味甘,含15種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能益肝補脾,養胃滋腎,為春季進補佳糧。此粥適用於肝腎虛損,婦女產後體虛。 紅棗粥:紅棗補氣血,益肝健脾和胃,溫補陽氣。此粥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納呆便溏、氣血不足、血小板減少、貧血、慢性肝炎、營養不良等。 蜜糖紅茶:紅茶葉5克,放保溫杯內,以沸水沖泡,加蓋燜片刻;調適量蜂蜜、紅糖。每日飯前各飲1次,能溫中養胃。此茶適用於春天肝氣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蔥白生薑茶:大蔥1根,砸扁切碎放鍋內,加開水1碗,取旺火燒沸,加紅茶葉1大撮,調入生薑汁1匙,沖濃茶趁熱飲。隨即蓋被就寢,可增熱禦寒,防治早春風寒感冒

求採納

6、傳遞健康與春季養生詩句有哪些

養生詩詞
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葯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葯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遺篇刺法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惜精養生
元氣實,不思食;元神會,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陸地仙.―――《養心要語》明胡文煥
人年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養生主論》元王珪
縱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隨筆》清梁章鉅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尊生八箋》明 高濂
酒色之類,使人志氣昏酣荒耗,傷生敗德.―――《食色紳言》明陳繼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攝生三要》明 袁坤儀
男貴寡慾養精,女貴平心養血.―――《廣嗣紀要》明萬全
精神養生

7、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季養生有哪些「小常識」?

 
春季養生常識有哪些。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也變得活潑精神起來,春季是一個美好的季節,也是養生的好時節。想養生,就必須知道一些養生常識。那春季養生小常識具體有哪些呢

1、防風。
在中醫中,春季為風邪主令。而「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來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專家介紹,春季人體陽氣生發,肌膚腠理疏鬆開放,容易被外來風邪所侵,引發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這在中醫中都屬於溫病的范圍,正是春季的高發病。」
「外風」之外,還需防「內風」。張勇介紹,風氣痛於肝,肝陰不足或肝失所養,都會誘發肝風。肝風內中或肝風上擾,則容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病。
2、防寒。
乍暖還寒時候,氣溫上下波動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專家介紹,一防外寒,外界氣溫變化寒氣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為寒氣所傷。「含傷陽,心屬陽,寒氣入侵,心臟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3、春季宜養脾胃。
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氣上升,則使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養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調養。「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腸胃功能長期不好的人,在這個季節調養脾胃,對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幫助。」專家說。
4、春季宜養諸不足。
經過漫長的冬天,人體的各個器官機能都消耗較多,加上春季陽氣生發,容易造成陰陽不調的狀況,出現陽虛症狀。如脾陽虛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濕、氣若少神,腎陽虛者手足冰冷、腰膝酸軟等。順應自然界趨勢,春天也是養諸不足的好時機。
「養諸不足的基本原則,還是以補陽為主。」專家說,春夏養陽,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養生要訣。

5、溫補陽氣,忌酸宜甘。
專家介紹,如今正值初春,寒氣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溫補食物,如韭菜、蔥、姜等物,以補全身陽氣之不足。
但隨著天氣漸暖、陽氣漸升,溫補可逐漸減少,轉而多吃一些調和肝氣、營養心神的食物。首先忌酸,因為酸性收斂,不利於陽氣生發和肝氣疏泄。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緩的食物,如茯苓、山葯、百合、大棗等,能夠起到緩和緊張煩躁情緒、養育心神、調暢情志的作用;地黃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還可以起到補養肝陰、使肝氣陰陽調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里,可調養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養肝陰。
6、防火。
在中醫理論中,肝臟的病理機制為多實少虛。如果春季調養不當,容易引起肝火上升。專家介紹,五臟相通,肝火上升也會影響

8、春季養生的小提示

女性春季養生應該注意:
一、起居規律
在春天到來之時,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睏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因為這不利於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春天氣候多變,時寒時暖,同時人體皮表疏鬆,對外界的抵抗能力減弱,所以春天到來之時不要一下子就脫去厚衣服,尤其是體質虛弱者。
二、飲食調養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
春季飲食應避免吃油膩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飲食過量、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天發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
三、養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季節更替期間,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對春天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易引發精神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致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陽春三月是萬物始生的季節,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四、運動養護
入春以後要適應陽氣升發的特點,加強運動鍛煉,可以到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風箏,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病能力強、思維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五、保暖防病
春季養生五點小常識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是四季之始,春季飲食打好基礎,對一年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專家提醒,春季飲食注意以下幾點。
一、 「多主少副」
即多吃主食,少吃副食。春天風多雨少氣候乾燥,氣溫變化反復無常,人體免疫力和防禦功能極易下降,誘發一些春季常見的疾病。此時可以多吃些主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既經濟又能直接轉化成熱量,提供身體基本所需。此外,春季應注重調養脾胃,而米飯同菜中的大魚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能很好地保護腸胃。
二、 「多菜少果」
即多吃蔬菜,少吃水果。春季以養肝為主,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有疏通血管和腸道的特殊功能,肝和心都喜歡它,蔬菜能幫助肝臟盡快實現蛋白質、糖類、脂肪代謝;若缺少它,肝臟代謝就差。少吃水果並不是說不吃水果,而是要適量地吃。春天氣溫回暖,人們愛多吃酸甜的水果來解渴。但水果含有較多果酸,屬生冷食物,吃多了容易傷害脾胃。
三、 「多奶少肉」
即多喝奶類,少吃肉類。春季是萬物復甦、陽氣生發的季節。一年之計在於春,牛奶是全營養食品,春天多喝奶能滿足人體生長、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是各類人群春季養生的首選佳品。肉類膽固醇含量高,吃多了,容易發胖,誘發「三高」等富貴病。
四、 「多水少油」
季節更替帶來多風、乾燥的氣候,加劇了身體水分的流失。頭痛、便秘、體重增加等症狀都是因春燥上火所致。最簡單的排毒方法就是多喝水。每天清晨起來,喝點蜂蜜水,將有助於清洗腸道,排毒祛火。
五、 「多彩少單」
即多吃五顏六色的食物,少吃顏色和口味單調的食物。在人體中,五臟各有所愛,如心愛紅、苦;肝愛綠、酸;腎愛黑、咸;肺愛辣、白;脾愛黃、甜。人們在飲食中,應當照顧到各臟器的愛好。

9、春季養生宜養什麼?

春季是四季的開始,萬象更新。此時陽氣升起,自然界興旺起來,所以春秋養生在精神、生活、飲食等方面,必須順應春陽的興起,萬物的由來。

心理健康:需要思想開放

在心理健康方面,春天是木質的,對應肝臟。肝瀉血,邪氣消沉,嗨轉,所以春季健康,抑制低落情緒,需要心胸開闊,樂觀開心。在美麗的專春天和陽光明媚的春天,你應該去看綠色,去看鮮花,去徒步旅行,去河邊練習唱歌和跳舞,培養你的氣質,適應你的精神感受,益立春陽毛發生長。

生活和護理:你可以遲睡,早起

在個人護理方面,春回大地後,身體的陽氣開始傾向於地面,皮膚逐漸伸展,肌肉供應增加,血液供應和反睏倦肢體,所以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許多人經常屬處於嗜睡的狀態。杜法賓說,睡覺晚不利於陽的生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遵循「內經」一書中的指示,逐漸調整生活習慣,從冬天的晚上十點左右開始,睡覺逐漸變為大約11點,有必要在清晨起床,這可以幫助陽氣升高。

與春季養生物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