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老年保健與美國老年保健有哪些差距?
1.每年查體防疾病
疾病是每個人都避不開的,所不同者只在於輕重而已,醫家提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非常科學的。在平日,自己應當多學點疾病自查知識,發現不適時應及早求教醫生,力爭每年檢查一次身體,以防微杜漸。對已查明患了各種慢性疾病的老年朋友,有兩點忠告:一不要按廣告吃葯,應按醫囑服葯;二不要人雲亦雲、道聽途說,盲目服葯,新葯的臨床驗證時間較少,還是以少用為妙。
2.根據體能選補葯
我們這一代老年人由於身體底子差,大多存在多種虛症。我體會根據自己體能選用一些補葯,常年服用,對抗衰延年是有補益的。城市內流行的各種成品補葯很多,但多價格昂貴,老年朋友可斟酌自身財力,根據醫囑適當選用;財力不足者如能堅持服用黃芪、枸杞子、靈芝、當歸等價廉補品也可獲效。補鈣是每位老年朋友必須認真注意的,人到老年骨密度降低是必然的,除了飲食注意補鈣外,還應適當補充鈣劑,這類葯以睡前用豆漿沖服,吸收效果最好。
3.適當運動強筋骨
運動對防衰抗老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運動的學問很多,不要人動己動,人跑己跑,那是很危險的,我目睹過因超量運動而猝死的實例。一句話,老年人不適合激烈運動,過去沒有跑步史、游泳史的老人,不要貿然去參加,因為你的心臟負荷可能承受不了。我認為,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一是氣功、二是散步,如果每天能做半小時氣功,再漫步半小時,對保持良好的體能、體態、體型均會有益。老年人的心、腦猶如一張弓,不能超體能地去綳弦!
4.平衡膳食多吃素
主食要粗細搭配,每餐不宜飽食,以100克至150克為度;副食要多菜、果、魚、蛋、奶適量,最好戒烈性酒,洋蔥或大蒜每餐必備。根據我的經驗,多吃黃豆製品對人體大有補益。我在大學讀書時曾患肺結核,那時國內尚無抗結核葯,我是靠喝豆漿治癒的;中年時期患腦血管病也是靠豆漿佐葯復原,到目前每天仍堅持飲豆漿。除豆漿外,每天最好喝500毫升酸奶。酸奶可自製,第一次可購一小袋市售酸奶作酵母,把鮮奶燒開放涼後兌入酸奶,在常溫下早晨配晚間即可飲用,用時留100毫升作第二次配的菌種。
5.自我放鬆養氣血
自我放鬆目前已被國內外養生家一致推崇為健身良術。自我放鬆具有調和氣血、恢復體能的作用,堅持做下去還有治療慢性疾病的效果,自我放鬆的方法很簡單,一是要選擇一處空氣清新的環境,園林綠地最佳,室內空氣清新亦可,坐姿、卧式均可,但一定要選擇一種自我感覺最舒適的姿勢,保持呼吸自然、通暢;呼吸的調節很好掌握,在你不幹預自己的呼吸時,呼吸就會達到自然,既緩慢又勻細,使人處於一種舒適、安逸的狀態中,在悠然自得中忘掉呼吸;呼吸自然後要轉入意念導引,心想全身放鬆、入靜、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逐漸使心神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的境界中;如果你有慢性疾病,再加上一種默想意念:"宇宙光能照我××"(有什麼病照什麼臟器),每天大約30分鍾,如能逐漸使大腦靜到處於一種虛無飄渺的狀態中,就真正進入最佳心態。此放鬆功日久可明顯感到氣血充盈的效果,做此功時必須選一靜處,不受外界噪音干擾。
6.要淡泊處世避喜怒
人進入老年切忌過喜和暴怒,在自己心態中要徹底悟透一個"淡"字。活在淡中,樂在淡中,淡忘了年齡,淡忘了生死,淡忘了疾病,淡忘了名利,以淡養身,壽也就在淡中化生。有些老年人易於激動,不懂以淡養生,以至在狂喜暴怒中暴卒。
要想悟透一個"淡"字,首先要遵循與世無爭的准則,應時刻想到名利、錢財均屬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去,何須去爭;應時刻想到為人處事,和為貴、忍為高。對此,我曾為自己立下兩句座右銘:忍一言風平浪靜,退半步海闊天空。但其內涵絕非要朋友們消極地忍氣吞聲,如是那樣,全憋到肚子里倒會生病。這里指的是積極的忍讓,對小事小非均應避之讓之,對積德行善、助人為樂的事,則應當仁不讓。
7.睡前晨醒兩按摩
這種周身按摩如能持之以恆,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新陳代謝、養生健身,有極好的效果。
按摩方法:
① 晚睡前按摩:洗腳後
A.按摩雙腳湧泉穴(腳心),用右手按摩左腳心90次,再用左手按摩右腳心90次,以雙腳心發熱為度;
B.按摩雙腿,用雙手環扣左腿,從腳踝部向上推摩至腿根部,再向下推摩至踝部,往返為一次,推摩36次,這一推摩要疏通足三陽、足三陰六經,按完左腿再按右腿;
C.按摩後腰,用雙手推摩後腰60-90次,以發熱為度;
D.推摩雙臂,先用右手推摩左臂,從手背推摩至肩,再從手心推摩至腋下,各36次,這一推摩要疏通手三陽、手三陰六經,推摩完左臂用同法推摩右臂;
E.按摩胸部,平卧,用雙手橫向推摩胸部36次,再縱向推摩胸部36次;
F.揉腹,用右手順時針揉摩腹部60-90次,再用左手逆時針揉摩腹部60-90次。
② 晨醒按摩:
A.揉面,雙手摩擦生熱後,輕揉面部36次;
B.點四穴,用雙中指點按睛明穴36次,用雙中指點揉太陽穴反正各36次,用雙手食、中、無名指從雙側揉摩風府、風池穴36次;
C.摩胸部,照前述第⑤法;
D.揉腹,照前述第⑥法;
E.推摩雙臂,照前述第④法;
F.摩後腰,照前述第③法;
G.推摩雙腿,照前述第②法;
H.按摩湧泉,照前述第①法。按摩後起床。此法如能自行按摩最好,如體力較差,可減少次數,由他人按摩亦可。
8.作息時間講科學
老年朋友離崗後,不再有上、下班的紀律約束,有很多人放鬆了自己,有的夜裡看電視、玩麻將到午夜,有的晨間戀床,日上三竿才遲遲起床。這種不正常、不科學的生活起居方式,必然影響飲食,於是由一日正常三餐變成二餐。由於睡眠不規律,必然形成精神萎靡不振,常此下去定會加速衰老進程。因此,老年人退休後仍應遵循在崗時的生活起居方法,按生物鍾規律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使每一天的活動都在生物鍾支配之下,保證生物鍾的正常運轉。一般講,以晨5時起床,起床後進行一小時戶外活動,8時早餐,12時午餐,13時午睡半小時,18時晚餐,21時就寢為好。
養生格言:拐杖只能支撐身軀,而堅強的意志卻能支撐靈魂。
我最喜愛的一句話:吃得香,睡得好,活動腿腳勤動腦,心身健康壽自高
老年人養生五忌
一忌久坐,久坐者傷肉。坐是消除疲勞的一種必要的休息,但久坐易使肌肉衰退與萎縮。故老人應多參加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加強肌肉鍛煉,以增強體質。
二忌久立,久立者傷骨。老年人氣血運動全靠動靜結合調節平衡,如果一直站立不動,就會影響氣血運行,使人體部分組織和細胞營養失調,出現氣滯血凝,從而招致疾病。
三忌久視,久視傷血。人到老年,如果久視就會傷血耗氣,產生頭暈目眩等症。故老年人看報或看電視、電影應控制在一至二小時之內,不宜連續觀看。
四忌久卧,久卧傷氣。適可而止的睡眠對老年人健康有益,久睡則身體軟弱。要順應四時,春夏季晚卧早起,秋季應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
五忌久靜,久靜傷神。過分安靜、寂寞、無聊、孤獨的處境,會使老人變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喪失生活信心,導致健康狀況下降。另外,優美的音樂使人輕松愉快,精神煥發。故老年人應有適當的良性聲刺激,以增進身心健康。
以上是國內老年保養的一個不錯總結,至於國外老年保養我手頭沒有相關資料。
摘自年輕因子暖卵巢寶網
2、常見養生方法有哪些?
3、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3)美國式養生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4、西方人是怎樣 養生的
中西方養生保健方法差異之解析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中國傳統的日常保健與養生方法慢慢重新為國人採用。以現代生命科學的知識來剖析其中的科學原理,及其與西方之差異,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些方法的優劣,供不同的個體來選擇適合自身的健身之道。
中國的傳統哲學,無論儒家、道教、佛教都很注重自身修行與養生。東方哲學崇尚簡約,無論飲食、日常行為規范都無不體現這一思想。這一思想與西方具有巨大的區別。
先說飲食,佛教提倡素食,對此思想體現得最為極致,儒家、道教也都是提倡日常的簡約,遠離奢侈、浪費。素食本身是低蛋白、低脂肪、低能量、高纖維的飲食,這與目前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正好相反。西方人好吃肉食、牛奶等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從這一點往極致的方向推理,東方人比較像素食動物,西方人比較像肉食動物。通常來說,素食中纖維較多,比較難消化,其中所含的能量也較低,因而素食動物腸道比較長,以此來保證攝取足夠的營養;而肉食相反,高蛋白、高脂肪保證有足夠能量,因而肉食動物腸道較短就能攝取足夠營養。飲食的差異很明顯影響了動物的行為方式。素食動物攝取低能量的食品,其營養是緩慢長久的吸收,其各種肌肉的運動也相應和緩,因而爆發力通常較弱,但是耐力強;而肉食動物相反,其食物能迅速為期提供能量,因而爆發力強,但是耐力弱。體現在中西方人身上,西方人強壯,力量大,但是擅長長跑的通常是東方人。
飲食習慣以及思維方式影響了行為方式,東方人喜歡和緩、優雅、低對抗、技巧性的運動,西方人通常喜歡粗野、狂暴、力量對抗型的運動。在養生方式上,也體現了這一特點。東方人喜歡的太極拳、打坐等方式都是低能耗的健身方式。而西方人喜歡球類、長跑這種高能耗的運動。
無論低能耗,抑或高能耗的運動方式,我認為其目的都是讓全身的血液循環,包括微循環的暢通。在東方說法是經絡的暢通,西方的解釋我不太清楚,可能包括身體機能的提高,免疫力的增強等。中醫的說法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我覺得這個最好的解釋了運動的保健功能。中西方採用的方式是殊途同歸,但是代價不一樣。高能耗的劇烈運動可以讓機體血液循環暢通,但是過後往往比較疲勞。而較低能耗的太極拳及打坐放鬆的方式,通過較為靜態的方式讓血液全身暢通,過後一般會覺得神采奕奕,精神倍增。
在這一點上我個人跟崇尚東方的修為方式。採用低能耗的方式達到相同的目的,對個體來說首先就是更合算的方式。低能耗說明細胞的代謝速度慢,細胞的代謝速度慢,意味著你的細胞在有限的分裂次數極限下,單個細胞的壽命更長,因而細胞形成的整體的個體的壽命就長。這一現象最好的例子就是動作緩慢的烏龜壽命很長。基本不依賴現代醫療手段的東方修行和尚壽命非常長。目前東方人的壽命平均不及西方,個人認為這是醫療和生活水平差異造成,這與修行方式無關。
東方的修行方式對周圍的環境破壞小,環保,低能耗。這無論是對物種還是單個個體都是相當有利的。人類的高能耗對地球造成的負擔已經過大了,不加以適當控制,整個地球生物圈平衡就會被破壞,最終對人類本身造成的直接打擊,可能會比其他的物種更大。
5、如今在世界的不同角落,涌現了哪些新潮的養生保健方法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的的問題。很多人對於養身之道都有一定的了解,對於養生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世界很大,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養生保健方法。如今在世界的不同角落,涌現了哪些新潮的養生保健方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手跑
「手跑」即以手為中心進行的健身活動。「手跑」形式多種多樣,有「手蹬」、「展翅」和「拋球」等。作為「手跑」前的熱身活動,健身者可活動手指關節,甩動一下腕部、臂部和肘部(仿效拋保齡球和發乒乓球的動作)。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讓整條手臂的關節都能活動開。
2.浮箱
浮箱——美國最放鬆的養生方式。「浮箱」是以玻璃鋼為原料製成的,內注入一定濃度的鹽水和天然芬芳劑。當人裸身浸入「浮箱」後,即處於半浮半沉的狀態。箱內關閉後,水溫逐漸升高,香味愈來愈濃,健身者隨即進入高質量的深度睡眠。「浮箱」有降低血壓、軟化血管、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發作之效,同時還能防治多種皮膚病。
3、吸氧
每日吸富氧20分鍾,能緩解神經緊張、心情煩躁等亞健康狀態,保持旺盛的精力。此外,大氣污染嚴重,辦公室所處空氣阻滯、流通不暢、空氣不佳時,經常定期吸氧,可清潔呼吸道,置換肺部之有害氣體,確保身體健康。
4.雨跑
雨前陽光照射和細雨滴灑時產生的大量負離子作為「空氣維生素」,能鬆弛神經,降低血壓,加強新陳代謝。運動專家指出,雨中慢跑不僅能健身強體,還是一種很好的健腦活動,有利於大腦由緊張趨向平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和精神的調節。無遮蓋地在細雨中慢跑,接受雨水淋浴按摩,更令人身心皆振,耳目一新,疲勞及郁悶頓消,還能促進機體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對於預防感冒、增強自身抵抗力等大有裨益。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對於養身之道更是千奇百怪,但只要是對身體健康百利無害的,我們都是可以採取借鑒的。
6、日本人怎樣養生
1、好戰的日本人通過侵略來養生;
2、陰陽失調的日本人通過實行集體自衛權來養生;
3、寂寞的日本人通過美國大兵入室安慰來養生;
4、閑得無聊的日本人通過福島輻射浴來養生;
日本人的養生方式特別多
7、養生怎麼樣??
8、為了養生而養生,到底有哪些「好習慣」坑了養生大眾?
現在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十七八歲的年輕人,都是倡導著養生。這就表明健康是大家全都關注的話題,於是很多養生的產品和養生的文章應運而生,但這些東西都是可信的嗎?很顯然大家都很迷惑,關於養生的知識太多了,反而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有時候明明是養生的「好習慣」,轉眼間就會被推翻。現在我們來看看你有這些養生的「好習慣」嗎?如果有的話,可得及時的改正哦。
多食用全天然的食物,對身體好,這是不對的。全天然食物聽起來確實還不錯,很健康,但全天然的食物到底是什麼呢?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都無法定義全天然的食物到底是什麼,那我們買回來的不就是商家的宣傳食物,根本沒有科學考證。只要飲食上經常食用蔬菜、水果以及清淡類的就可以了,這對人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
少吃多餐代替一日三餐,這是不對的。少吃多餐這句話經常在減肥的人群中出現,而近段時間,這句話也出現在了養生的話題上。每天一日三餐是全球通用的吃飯時間,在這三個時間段內吃飯有利於身體健康,並且能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所以不要聽信市面上少吃多餐的言語,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食用一日三餐,對養生就幫助。
生活中很多我們以為的「好習慣」其實都不對,所以在選擇養生的方式上面,我們需要再三斟酌,避免掉入養生的「陷阱」,得不償失。
9、科學養生方法。
1、早餐的營養搭配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
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2、午餐的營養搭配
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
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
3、晚餐的營養搭配
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
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
4、睡眠方面: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有效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鍾為宜,若超過1小時,可能會對晚上的睡眠造成干擾,往往適得其反。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較大,如果經常熬夜,更會增加對身體的損害,一般晚上11時以前應當入睡。
5、運動方面,夏季是身體排泄的過程,血氣往外走,新陳代謝旺盛,可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工作一段時間後最好站起來走一走,做一些腿部運動操。
但進入高溫天氣,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個臟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顯減弱。外出活動最好選擇散步等溫和的方式,並避開烈日熾熱之時,以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