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正確喝水才能起到養生作用?
2、正確飲水也是養生?
正確飲水確實也是養生。「要健康,一天得喝足夠多的水」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但怎樣喝水更健康卻未必人人知道。 什麼是健康水 健康水是一個建立在干凈水、安全水的基礎上,但又有別於前兩者的全新概念。健康水和干凈水、安全水比較,關鍵看三點:第一,沒有污染,指水必須無毒、無害、無異味;第二,符合人體生理需求,指水含有一定量的有益礦物質、pH值呈中性或微鹼性等;第三,具有生命活力。(小分子團) 只滿足第一個條件的水是干凈水,純凈水多屬於這一類;滿足第一個和第二個條件的水是安全水,礦泉水多屬於這一類;只有3條兼備,才可稱為健康水。 選水不當可致病 水質硬度主要是指水中鈣和鎂的含量,含鎂和鈣多的水叫硬水,含鎂和鈣少的水叫軟水。 實驗證明,缺鎂可以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血清膽固醇升高,誘發高血壓和低血鉀等。人們應該根據自己居住地區的水質特點,注意從飲食和飲水中攝入鎂,以便預防和減少冠心病的發生。 www.tt365cy.com 科學飲水指南 一天最少6杯水等口渴了才飲水,已經晚了。正確的做法是,飲水時間應分配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刻,喝水應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1杯)。一次性大量飲水會加重胃腸負擔,使胃液被稀釋,既會降低胃酸的殺菌作用,又會妨礙對食物的消化。 早晨空腹喝杯水睡眠時的隱性出汗和夜間排尿使人體損失了很多水分,人起床後雖無口渴感,但體內仍會因缺水而使血液黏稠,飲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環血容量。睡覺前也可喝一杯水,有利於預防夜間血液黏度增加。 飲水的認識誤區 自來水燒開即停專家研究證實,自來水中含有13種對人體具有潛在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的物質,這些有毒物質的含量同水溫密切相關,所以,把自來水燒開3~5分鍾後飲用最安全。 用純凈水代替自來水近年來有不少家庭購買了飲水機,喝起了桶裝水。但純凈水一般以城市自來水為水源,在把有害物質過濾掉的同時也去除了鈣、鉀、鎂、鐵、鋅等人體所需的礦物元素。去除了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純凈水,是功能退化的「死水」。 因此,日常生活中不能完全用純凈水取代自來水。特別是對於患有骨質疏鬆症的老人來說,純凈水中缺乏的這部分元素,正是身體需要補充的。尤其是鈣,人們對它的攝入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自來水。如長期飲用純凈水,身體就註定要「錯過」這部分營養。 幾種不能喝的水 蒸鍋水蒸飯、蒸饅頭的蒸鍋水喝不得。蒸鍋水(特別是經過反復使用的蒸鍋水)中原有的重金屬和亞硝酸鹽會濃縮,含量增高。重金屬攝入過多可造成相應危害;亞硝酸鹽進入胃中後會在胃酸作用下與蛋白質分解的產物二級胺反應生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質。 重新煮開的水和千滾水有人習慣把熱水瓶中的剩餘溫開水重新燒開後再飲,目的是節水、節煤(氣)、節時,但這種「節約」不足取。因為水燒了又燒,使水分再次蒸發,亞硝酸鹽含量會升高。常喝這種水,亞硝酸鹽會在體內積聚,引起中毒。 千滾水就是在爐上沸騰了很長時間的水。這種水因煮沸的時間過久,重金屬成分和亞硝酸鹽的含量很高。 長期存放的桶裝水科學研究表明,長期存放後的水,亞硝酸鹽含量會逐漸增高,而亞硝酸鹽可進一步轉變為致癌物亞硝胺。未成年人如常飲用這種老化水,細胞的新陳代謝會明顯減慢,影響生長發育;中老年人飲用這種老化水後,會引起消化、神經、泌尿和造血系統疾病,使人早衰。 因此,我們要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不飲用長期存放的桶裝或瓶裝水。同時,要定期清洗飲水機,以免造成二次污染。(資料來源: www.tt365cy.com )
3、養生:如何飲水才健康
喝天然的水,一天喝八杯左右最好。
4、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飲用水有哪些要求標准?
一:聯合國衛生組織規定健康飲用水的六條標准
1、干凈:細菌病毒指數不超標,無毒無害。 2、有營養:含有礦物質、微量元素。 並以離子狀態存在,利於吸收。 3、弱鹼性:(PH值7—8)能改變酸性體質。 4、小分子團:(小於100HZ)滲透力強、溶解性好。 5、負電位:能清除體內多於自由基。 6、含氧適量:7mg/L左右
二:中國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水營養學專家 李復興 教授在1994年提出健康水的三個標准和七個條件:
1.三個標准
(1)沒有污染的水 (稱為凈水);
(2)沒有退化的水 (稱為活水);
(3)符合人體生理需要的水 (稱為整水) 。
2.七個條件
(1)不含對人體有毒、有害、有異味的物質; (凈化)
(2)水分子團小(<100HZ) ; (小分子化)
(3)水的營養生理功能強(溶解力、擴散力、滲透力、乳化力、洗凈力、代謝力等 ); (活化)
(4)PH值呈弱鹼性(7.0—8.0) ; (鹼化)
(5)水的硬度適中(以CaCO3計:50—200mg/L); (軟化)
(6)人體所需礦物質含量適中(其中鈣含量≥8mg/L); (礦化)
(7)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適中(水中溶解氧≥7mg/L ,二氧化碳10—30mg/L)。 (生化)
5、怎麼喝水養生
6、健康飲用水的標準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水的七個標准
1、無毒、無害、無異味;
2、均衡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3、PH值呈弱鹼性;(7.2-7.8)
4、水分子團小;(核磁共振半幅寬度低於100HZ)
5、水硬度適度
6、溶解氧及二氧化碳適度;
7、水的溶解力、滲透力、擴散力、代謝力、乳化力、洗凈力等要強。
記得採納啊
7、一,飲用水的衛生要求有哪些
生活飲用水是指人類飲用和日常生活用水,包括個人衛生用水,但不包括水生物用水以及特殊用途的水。制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是根據人們終生用水的安全來考慮的,它主要基於三個方面來保障飲用水的安全和衛生,即確保飲用水感官性狀良好;防止介水傳染病的暴發;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以及其他健康危害。控制飲用水衛生與安全的指標包括四大類:
微生物學指標
水是傳播疾病的重要媒介。飲用水中的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以及寄生型原生動物和蠕蟲,其污染來源主要是人畜糞便。在不發達國家,飲用水造成傳染病的流行是很常見的。這可能是由於水源受病原體污染後,未經充分的消毒,也可能是飲用水在輸配水和貯存過程中受到二次污染所造成的。
理想的飲用水不應含有已知致病微生物,也不應有人畜排泄物污染的指示菌。為了保障飲用水能達到要求,定期抽樣檢查水中糞便污染的指示菌是很重要的。為此,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中規定的指示菌是總大腸菌群,另外,還規定了游離余氯的指標。我國自來水廠普遍採用加氯消毒的方法,當飲用水中游離余氯達到一定濃度後,接觸一段時間就可以殺滅水中細菌和病毒。因此,飲用水中余氯的測定是一項評價飲用水微生物學安全性的快速而重要的指標。
水的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
飲用水的感官性狀是很重要的。感官性狀不良的水,會使人產生厭惡感和不安全感。我國的飲用水標准規定,飲用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也就是說,一般飲用者不應察覺水有顏色,而且也應無異常的氣味和味道,水呈透明狀,不渾濁,也無用肉眼可以看到的異物。如果發現飲用水出現渾濁,有顏色或異常味道,那就表示水被污染,應立即通知自來水公司和衛生防疫站進行調查和處理。
其他和飲用水感官性狀有關的化學指標包括總硬度、鐵、錳、銅、鋅、揮發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硫酸鹽、氯化物和溶解性總固體。這些指標都能影響水的外觀、色、臭和味,因此規定了最高允許限值。例如飲用水中硫酸鹽過高,易使鍋爐和熱水器內結垢並引起不良的水味和具有輕瀉作用,故規定其在飲用水中的限值不應超過每升250毫克。
毒理學指標隨著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化學物質對飲用水的污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根據國外的調查,在飲用水中已鑒定出數百種化學物質,其中絕大多數為有機化合物。
飲用水中有毒化學物質污染帶給人們的健康危害與微生物污染不同。一般而言,微生物污染可造成傳染病的暴發,而化學物質引起健康問題往往是由於長期接觸所致的有害作用,特別是蓄積性毒物和致癌物質的危害。只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大量化學物質污染而引起急性中毒。
為保障飲用水的安全,確定化學物質在飲用水中的最大允許限值,也就是最大允許濃度是十分必要的,這是自來水公司向公眾提供安全飲用水的重要依據。但是,在飲用水中存在眾多的化學物質,究竟應該選擇哪些化學物質作為需要確定限值的指標呢?這主要是依據化學物質的毒性、在飲用水中含有的濃度和檢出頻率以及是否具有充分依據來確定限值等條件確定的。在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中,共選擇15項化學物質指標,包括氟化物、氯化物、砷、硒、汞、鎘、鉻(六價)、鉛、銀、硝酸鹽、氯仿、四氯化碳、苯並(а)芘、滴滴涕、六六六。這些物質的限值都是依據毒理學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學調查所獲得的資料而制定的。
放射性指標人類某些實踐活動可能使環境中的天然輻射強度有所增高,特別是隨著核能的發展和同位素新技術的應用,很可能產生放射性物質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飲用水中的放射性指標進行常規監測和評價。在飲用水衛生標准中規定了總α放射性和總β放射性的參考值,當這些指標超過參考值時,需進行全面的核素分析以確定飲用水的安全性。
8、養生與喝水的關系是
夏季到了,人體排汗增多,一天需要大量飲水,但是喝水也有學問。內蒙古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專家提醒人們,為保障身體健康,夏季養生喝水需要注意「四要」和「四不要」。
要定時飲水,不要只在口渴時才想到飲水。當身體特別想喝水時,身體的器官已經在一種極限情況下運行了,也就是說非常缺水了。最好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一般而言,最好清晨起來,刷牙後喝一杯白開水,上午10時喝一杯,午飯前再喝一杯,下午3時喝一杯,晚上睡覺前來一杯。
要多喝開水,不要喝生水。煮開沸騰3分鍾的開水,可以使水中的氯氣及一些有害物質蒸發掉,同時又能保留水中對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喝生水的害處很多,因為自來水中的氯氣可以和沒燒開的水中殘留的有機物質相互作用,導致患膀胱癌、直腸癌的機會增加。
要喝新鮮開水,不要喝放置時間過長的水。新鮮開水不但無菌,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但如果時間過長或者飲用自動熱水器中隔夜重煮的水,不僅沒有了各種礦物質,而且還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質。
要喝加鹽的溫熱水,不要喝冰水。在夏季,不少人在大量出汗後,選擇飲用冰水或冷飲,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這樣雖然會帶來暫時的舒適感,但大量飲用會導致汗毛孔宣洩不暢,肌體散熱困難,余熱蓄積,極易引起中暑。正確的方法是多喝一些加少許鹽的鹽水,以補充丟失的鹽和水。
1.白開水的溫度有無講究?
有人認為:煮沸後冷卻至攝氏20-25度的白開水是最佳選擇,因內含的活性生物及鎂、鈣元素,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但從營養學角度來看,空腹喝哪種溫度的水,關系不大,因為人體從食物中所吸收到的礦物質已足夠,不用透過喝水來獲得,所以水的溫度不會影響水中的營養,加上人體本身有恆溫機制,維持約在攝氏37度,喝暖水最舒服。至於水中所含的鈣、鎂等元素對身體有益的說法則不能一概而論,但一般城市飲用水不比山區的礦泉水,鈣鎂成分不會特別高,不能單純依靠喝水來吸收這些礦物質,而應該從其他食物中攝取。
2.蜜糖水補充水分又增加營養?
有種說法認為:空腹喝一杯蜜糖水,既可補充水分又可增加營養,比喝白開水更好。實際上,拆解蜜糖水的成分,它屬於「簡單的糖(simple sugar)」,只比白開水多了一重糖分及卡路里,人體吸收速度無疑更快,但這不等於吸收得更好。
3.檸檬水能清宿便且排毒?
部分人不喜歡喝白開水,便放片檸檬、蘋果片或草莓,改善水的口感。但喝檸檬水能清宿便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許多人擔心酸性飲品傷胃,營養學家對此持否定觀點,因為許多食物的PH值的確也會影響身體,但經過一輪消化後,酸鹼度會被中和、拆解。故此喝酸性飲料,未必有直接的影響。無論食物多酸多鹼都好,一旦進入胃,胃酸已讓所有東西變酸,再進入腸道,又被鹼性的環境中和。當然如本身有胃病的人喝過酸的東西,有可能會對胃部造成刺激。
4.牛奶空腹喝易有胃脹過敏反應?
一般來說,有乳糖不耐症者,喝奶後或會有此不適感,牛奶以外其實可選擇乳酪或乳酸菌飲品,有些患者以牛奶煮麥皮,可減少相關症狀。傳統金字塔建議日飲2杯奶,也有指牛奶並非每日必須,但若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又不想缺鈣,可從其他高鈣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豆類、豆腐中攝取補充。
水是生命之源。合理飲水,可以助你減肥,增你活力,促進健康。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飲用不當,則適得其反,以下是一些常見飲水方法的辨析。
水能助人減肥嗎? 既對也不對。雖然,水不能消耗更多的卡路里,但是水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節食。在飯店或家裡,用餐前喝上一兩杯水,可以使人們不至於急吼吼地享用主食。這里,水的真正作用是充飢。用餐時喝水胃會膨脹,很快人便不再感到飢餓,從而減少進食量。休 閑 居 編 輯
節食期間,是否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是的。每天一升液體(包括各種飲料)是不夠的。當人們實施節食時,必須加大飲水量。因為要清除人體器官釋放的垃圾,每天必須要消耗1.5~2升的水。如果人們喝水不足,機體的細胞就會遭受缺水之苦。於是它們就會不正常地動作,而人就會精神不佳,懶得動。當人體缺水2%時,人的精力就會下降20%。
如果人得了疏鬆結締組織炎,水能驅逐脂肪嗎? 不對。疏鬆結締組織炎是由脂肪質的細胞引起的,水是無法將它溶解的。
水喝得越多,人就越顯腫脹嗎? 不對。水腫往往與疏鬆結締組織炎有關,與水的攝入量無任何關系。水腫可能是由於靜脈壁脆弱及有時食物太咸而造成的。食物太咸時,靜脈壁就讓來自機體的水流向脂細胞。對付的方法:少食鹽(尤其要注意礦泉水的含鈉量),如果需要可以服用一些靜脈擴張的葯物。
不同品牌的礦泉水交替喝,是最理想的嗎? 不對。倘若有人特別喜歡某種水,又不偏食,就可以一直喝同一種水,可以是礦泉水,也可以是飲用自來水。如果你想知道其中的成分,只需向有關方面打聽一下,並與某種礦泉水裡的成分相比較即可弄明白。
如果不喜歡或忌食乳製品,可以用含鈣豐富的水來代替嗎? 是的。在挑選水的品種之前,必須認真地看一下水的標簽,每升含鈣量至少200毫克的水才符合要求。要知道青少年每天需要鈣900毫克,青年婦女如希望預防骨質疏鬆則每天需要1200毫克。
當人們控制飲食時,含鎂豐富的水是最好的補償品嗎? 是的。含鎂的水比其他水更利尿。它優於含鎂最豐富的固體食品,因為後者往往是高熱量的(巧克力,右仁及乾果)。而且,水中的鎂似乎更容易被小腸吸收。如果飲食中有足夠的乾菜、米飯、面條、麩皮麵包,那麼鎂的攝入量應該是足夠的。但要注意,不能過量,物極必反,過量攝入鎂會導致滑腸。
如果控制飲食,最好是在兩餐之間喝水嗎? 既對也不對。重要的是,白天需要喝足水。在兩餐之間喝水是避免吃零食的好方法。且不說,每四個小時補充水分對腎臟是極有利的。但是消化的時間(餐未或餐後)是唯一應避免大量飲水的時間。事實上,此時過多的水分會加速胃的排空,使人感到吃飽飯或引起消化紊亂。
9、喝水是第一養生法 怎麼喝才最有效
人體中,水的含量約佔65%,可以說人就是水做的。中醫認為水能補陰、養陰,是滋陰生津的第一天然食材,並將喝水視為人的第一養生法。喝水看似是件平常的事,而要把水喝對,卻又不那麼簡單。
晨起喝水多傷脾陽。 經過一夜的消耗,早晨起床後,身體里的血液濃度較高,此時喝水,可防止血液過於黏稠,還能清腸、通便。不過,早上是人體陽氣生發之時,而水屬陰性,容易傷害脾陽,因此不宜多喝,更不能喝涼水。體質較弱的兒童及老人可以喝半杯(約100毫升)水,成年人則可喝一杯。
按需喝水。中 醫不提倡不渴也喝水,主張順應需求,喝水太多反而可能傷腎。人的年齡、體質、氣候及所處地理位置都會影響對水的需求,比如冬季寒冷,人體所需的水自然少些;夏季炎熱,人需要多喝水。喝水的量要因人而異,健康人可通過是否有口乾舌燥、大便燥結、尿色深黃等信號來判斷。比如,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深就應該補充水分,若顏色很淺就說明可能水喝多了。
4個喝水最佳時段。 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水,可起到通便、潤腸的作用;午睡後,身體消耗了午餐攝入的高能量,易倦怠,在13:00~15:00之間喝一杯水(最好是綠茶),可起到防止犯困、降血脂的作用;晚飯前喝一杯水,可以沖刷人體的生理馬桶———清洗膀胱、排腎毒,還可預防膽結石、腎結石等疾病;晚上睡覺前喝一杯水可以養陰,防血稠。這是每天最佳的喝水時段,其餘可按需補充。
不可大口喝猛水。 口渴時,不少人習慣「咕嚕咕嚕」地豪飲一番,殊不知,如此喝猛水,會驟然增加心臟負荷;吃飯時喝猛水,則會沖淡胃酸,影響消化。少量、多次、慢飲是正確的喝水原則。把一口水含在嘴裡,分幾次徐徐咽下,才能充分滋潤口腔和喉嚨,有效緩解口渴。另外,患有心臟功能衰竭、急性腎炎、腎功能衰竭者不宜喝水過多。
「陰陽水」要少喝。 所謂的「陰陽水」多指生水(礦泉水、自來水等)和開水混合成的水,網路上曾流傳喝「陰陽水」可以排腸毒的說法,但這些觀點沒有科學根據。日常飲水機中經過凈化的水,混合起來對身體無礙,但除此之外的自來水、井水等生水,多含有細菌、病菌、寄生蟲等有害物,用其與開水混合,會帶來很多微生物和毒素,可能引起腸道傳染病,是不可取的。
10、怎樣喝水才能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