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佛家養生固精

佛家養生固精

發布時間:2020-07-15 15:48:35

1、會氣功的大師教教我氣功吧~~跪求

可以練最簡單的童子功,方法如下:

練精化氣法亦名少林童子功,過去為修持之士不傳之秘。近年由武林泰斗、自然門大師萬籟聲先生傳出。練法極簡,每天寢前、早起、午休之時,均可練習。

真訣是:側身而卧(蜷身),以左右食指塞兩耳孔,以舒適不透氣為度,閉目,閉口,輕合齒,如此,用鼻自然呼吸;待心靜後,由鼻呼氣時,將氣送至兩腳板,吸氣時不要管它,如此二三次即可。以後仍是自然呼吸,3分鍾內,口內生津,咽下就是,隨之10分鍾內,練至很舒適,覺精管、尿管有收縮感為宜。

未成婚的學生、青年,可在陽舉時練,練至陽氣安頓便可止。慢慢松指放手,停一會或起或卧。有家室之人,房事後練一次,可使全身擴張的毛細血管立即關閉起來,防止風寒入侵,疲勞也得到了恢復,起到及時復元作用。故此功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而且可以治遺精早泄、中氣不足、身體衰弱和控制生理沖動。

此功傳人萬籟聲先生曾說:「人身的精液一滿就要外泄,如一練此功,可將元精化為元氣,而回精補腦。」又說:「固精固氣,回精補腦,功效之大,比吃多少人參、燕窩都強。」

2、固腎功鍀具體做法

固腎功是一種自我保健的方法,可以使用,對你的身體是有一定幫助的,不過這種鍛煉需要有恆心,堅持治療才能有效果,不是十天半月的一時興起就可以顯效的.

除了要很好的自我保養鍛煉以外,還需要飲食調理,注意休息,不要過食,不要過飽,不要使用辛辣食物,戒煙酒等等,對你的養生都是很有好處的.
眾所周知,丹經道書里介紹的練功方法甚多,但對初學者而言,其實只須把握「長筋以運氣,調息以凝神,固腎以保精」三條,也就能夠漸入門徑了。精者,稟賦於先天,得養於後天,乃氣與神的物質基礎,如若不能善加養護,則強身健體、益智增慧的目的亦無從達到。有鑒於此,筆者在前人經驗與自身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套簡單有效的保精鍛煉方法,以供練功同好參考。

練功者宜准備一張硬板床,上鋪厚褥,床頭、床尾約需有6~7寸高低差。

預備式:先在床上,面向床低處,背向床高處,兩腿向前平伸勿屈,腳尖朝天,自腰以下,身體挺直,兩手掌搭於兩膝蓋骨,然後分3個動作。

1、兩手握拳,曲肘,將兩拳縮回緊貼於左右肋下,兩肘尖角盡量向後方伸出,兩拳從兩耳旁真上頭頂,將拳放開,手掌朝天。

2、將兩拳放開,掌心朝天,由兩耳旁向上直托,似舉重物,兩臂伸直勿屈,使兩手背復蓋頭頂,兩眼仰觀兩手臂。

| 3、低頭彎腰,同時將兩臂向上直伸的姿勢改為向下向前直伸,使手指碰到腳趾尖,再回復到身體正坐,兩手搭膝的原狀。俯首曲腰,伸手摸指時,肛門海底前陰等部肌肉,要同時緊縮,如忍大便狀。

注意:低頭彎腰,手指尖攀腳踝尖時,兩腳要伸直不屈,此時後腰部和兩腿彎會發酸,腎囊後和肛門前後拉緊,會陰部和床塌會互相摩擦——這是該動作起作用的要點!腰脊等處的酸痛現象,正是暗疾伏藏處。切勿畏怯停功,稍後忍耐,照常做去,日久其病自失。但也要依次漸進,不可蠻干!每次不論多少遍,做完後,需休息,在床上靜坐30分鍾,勿急於下床。另應注意,做完1遍後,須將周身全部放鬆,休息幾秒鍾,不要接二連三做個不休。動作宜慢不宜快,要合乎規范,只求數量不求質量,草草了事,是白花功夫!開始每日做10遍,動作熟練後,每天增加1遍,2個月後,每日作7遍。若身體衰弱,可以減少遍數,但最少每日作30遍。1分鍾作5遍,6分鍾作完30遍。

此法要點在於全身放鬆而又伸直,努力體會筋骨的運動(非肌肉運動,不要做成簡單的仰卧起坐運動),將相關的筋骨拉長,故此運動又名「長筋術」。本法不但能治夜夢遺精,即使比遺精更嚴重的如白晝滑精、性交早泄,也能治癒。已婚男子,練功期間,需分床獨宿,禁止房事3個月(能多幾個月更好)。否則,今天尚未將關竅收緊,明天又把他打開,永遠練不好!另有呼吸升降、意識導引,若同時和外部運動並做,效果更顯著。

再探保精固腎功

自「保精固腎功」發表後,不少讀者要求我們公開呼吸升降、意識導引和外部運動同時並做的方法。為此,我們作了進一步的研究,將功法深化。經實踐,證明較原功法效果更顯著。現將全部整理如下。

一、仰卧在硬板床上(上鋪厚褥),兩腿向前平伸勿屈,腳尖朝天,身體挺直,兩手掌在頭後方伸直,掌心朝天。

二、依靠腰、腹力量坐直身體,兩掌從兩耳旁向上直托,似舉重物,兩臂傳真勿屈,使兩手背覆蓋頭頂,兩眼仰觀兩手臂。

三、當身體與床垂直時,略停,緩緩吸氣。

| 四、低頭彎腰,同時將兩臂向上直伸的姿勢改為向下向前直伸,使手指尖碰到腳趾尖。配合吸氣,吸氣時用內勁盡力提肛部、會陰、外腎,意念精氣是上吸至內腎。吸氣、提肛和意念活動協調一致。

五、吸滿後閉氣一段時間,保持此姿勢一段時間。此時,肛門、會陰、前陰等部肌肉要同時緊縮,如忍大便,兩腳要伸直不屈。此時後腰部和兩腿會有酸脹感,腎囊後和肛門前會拉緊,會陰部和床塌會互相摩擦——這正是該動作起作用的要點!腰脊等處的酸痛現象,是暗疾伏藏處。切勿畏怯停功,應稍微忍耐,照常做去,日久其病自失,但也要循序漸進,不可蠻干。

六、閉氣盡時呼氣,同時放鬆肛部、會陰、外腎、身體和手腳。呼吸要深、長、慢、勻。循序回復到身體仰卧的姿勢。

做完一遍後,將全身放鬆,休息幾秒鍾,不要接二連三做個不休。動作宜慢不宜快,要合乎規范,求質不求量。開始做10次,動作熟練後,逐漸增加次數。若身體衰弱,可以減少次數。做完後,需休息,在床上靜坐30分鍾,不要急於下床。

該法專門鍛煉腰腎和精竅部分,其要點在於全身放鬆而又伸直,努力體會筋骨的運動而非肌肉運動,不要做成簡單的仰卧起坐運動。要將相關的筋骨拉長,就象將橡皮筋的兩頭同時拉長,以加強相關筋肉的收縮力量,起到鍛煉筋骨的作用。該法與「十二段錦」中低頭扳足一式極相似,但後者由於姿勢、呼吸配合等的原因,不如本功的拉伸力度大,在效果上就打了折扣。

已婚男子,練功期間,需分床獨宿,禁止房事3個月(能多幾個月更好)。否則,今天尚未將關竅收緊,明天又把他打開,永遠練不好。

回龍歸元法

回龍歸元法可於日常閑暇或練功之餘作為一種調劑稍加練習即可,但凡有陽舉或在靜坐產生勃起亢陽現象時,用回龍法只須1~2分鍾即可回陽歸元,清心如故。

1、預備式:一般以站式或趺坐為佳,兩掌自然下垂,掌心相對置於腹前;趺坐時,兩掌合什,拇指、食指、小指平行相觸,指尖朝上,中指、無名指相互交叉置於另外一掌之掌背,置印於胸前。

2、行功式:配合呼吸,吸氣時使用內勁盡力提肛、提會陰、提外腎至內腎處,同時用強意念使身體內、外(尤其是下半身)的精、氣、神、能量通過會陰吸至內腎處,整個的提、吸、意念活動要同時進行,觀想越清晰越好,精神要集中在會陰部位,真正吸滿時再閉氣,同時意念活動保持繼續,閉氣盡時呼氣,同時松肛、松會陰、松外腎、松身、鬆手腳。

如此一呼一吸為一循環,幾個循環即可出功,亦可繼續再進行養氣法,周天運行等功法的修煉。

注意事項:
1、呼吸要到盡頭,要深、長、慢、勻;
2、內腎和下丹田處乃是聚氣之所,而會陰乃是進氣要道,不可忽視;
3、若想專一修煉時,須將武火轉為文火(即不管呼吸),其法為:幾個循環之後,放棄呼吸,只保持那種淡然的采煉之意即可;
4、收功形式不拘,但一定要收得徹底,人要完全清醒以後才可出功。

3、何為道家的精,氣,神

在道家養生理論中,精氣神被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和基本要素。自然界的運動變化離不開太陽、月亮和星星,人體生命離不開精氣神。所以道家有「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之說。精氣神亦稱之為「三寶」、「三奇」、或「三業」,是內丹修煉的大葯,是養生的操作目標。道家認為,天地萬物及人體生命皆生於混沌之氣,「氣生精,精生神,神生明」,養生治身則要循此自然之道: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太平聖君秘旨》說:「本於陰陽之氣,所氣轉為精,精轉為神,神轉為明。故欲壽者當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一,久即彬彬自見身中。形漸輕,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氣應矣。修其內,反應於外。,人以致壽,外以致理。」精氣神三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承擔著維護生命的責任。崔希范在《入葯鏡》中說:「神也,氣也,精也更為體者也。何而言之?精者至生之物,而無形焉,藉氣而為形,在身而為氣,過乎尾閭而為精。精能定於自然,則形何自而衰耶!故日:精者,人之命也。彼能無漏者,是補乎天年之壽而已爾。如其用造化之理,則真精存矣,真形固矣,真神定矣,此長生之道也。」
第一、精是生命的基礎
道家養生學所說的「精」與中醫理論有所區別、中醫典籍中,「精」專指構成人體生命和維系生命活動的各種精微物質,包括精液、血液、津液等。而道家關於精的概念則涵義較狹,一般專指腎臟之精,亦即具有促進人的生長發育和具有生殖功能的性生理和性能量物質。《養性延命錄》說:「道以精為寶,施之則生人,留之則生身。生身則求度在仙位,生人則功成而身退。」為了區別於醫家,道家常以元精、真精、先天精、後天精、交感精等術語來給精定名。正如《石函記》所說:「元陽即元精,發生生玄玄之際。元精無形,寓於元氣中,若受外感而動,與元氣分別,則成凡精。」《寶顏堂秘籍》也說:「精在先天時,藏於五臟六腑,氤氳而未成形;後天之念一動,則成為後天之精。」 《入葯鏡》說:「夫人因精而得神,神因念而得命,故命者在於精而已。精者,至真也,生之物也,有名而無形者也,天地萬物皆是精之所生,而積之以為命,其來從乎恍惚焉。」以上所說,都把「精」看成是生命的基礎,即生命的根本機能,似乎相當於內分泌或激素,而非醫書所指的生理之精,既然精是生命的機能,它的衰敗,或導致人的衰老、死亡。它的新生、旺盛,可使人健康長壽、精力旺盛,是青春活力的源泉。那麼保精、補精、固精,就必然是道家養生的第一要務。
所謂保精,即是防淫戒漏。《攝生三要》說:「元精在體,猶木之有脂,神奇之如魚得水,氣倚之如霧履淵。方為嬰兒也,未知牡牝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純純全全,合於大方;溟溟清清,合於無淪。十六而真精滿,五臟忘實,始能生子。然此精既泄之後,則真體已虧,元形已鑿,惟藉飲食滋養精血。不知持滿,不知保嗇,所生體已虧,所耗無窮,未至中年,五臟衰盡,百脈俱枯矣。是以養生務實其精。」所以精為命寶,不可妄泄。道家認為,人不自損其天年,便可自終其天年。一般來說,自損天年最嚴重的莫過於好色喜淫、房室無節。宋代陳楠在《翠虛篇》中說:「若欲延年救老殘,斷除淫慾行旁門,果將流年永住世,除非運火煉神丹。神丹之功三百日,七解七脫成大還。聚則成形散成氣,天上人間總一般。寧可求師安樂法,不可邪淫采精血。古雲天地悉皆歸,須學無為清靜訣。」《內養真詮》亦說:「道之大敵,為一色字。色之害人,甚於虎狼。修仙家只要留得精住,便可長生。如有不節,則侵克年齡,蠶食精魄,真氣去矣,即日夜打坐,有何益乎?語雲:油盡燈滅,髓竭人亡,誠非虛語。」上述各論,實質上就是告誡人們重視保精。年輕力壯的在正值盈氣盛時,要戒之在色,不可縱欲;中老年人,已經精虧腎虛了,要持之以節,不可一漏再漏,以致髓竭命絕。
所謂補精,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聚補,即聚精以補精;一類為采補,即采精以補精。聚精之法平實易行,可以自修自習。明代袁了凡說:「聚精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今之談養生者,多言采陰補陽,久成不泄,此為大謬。腎為精之腑。凡男女交接,必擾其腎。腎動則精血必隨之而流,外雖不泄,精已離宮,即能堅忍者,亦必有其精數點,隨陽之萎而流出,此其驗也。如火之有煙焰,豈能復反於薪者哉!是故聚精以寡慾為先。精成於血,不獨房室之交損吾之精,凡日用損血之事,皆當深戒。如目勞於視,則血以視耗;耳勞於聽,則血以聽耗;心勞於思,則血以軸耗。吾隨事而節之,則血得其養,而精亦與日俱積矣。是故聚精之法,次貴節勞。夫主閉藏者,腎也;司疏火者,肝也。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君火也。怒則傷肝而相火動,動則疏散者用事,而閉藏者不得其職,雖不及合亦暗流而潛耗矣,故當息怒。人身之血,各歸其舍而常凝,酒能動血,人飲酒則面赤,手足俱紅,是擾其血而賓士之也。血氣既衰之人,數月無房事,其精必厚,然使一夜大醉,精隨薄矣,是故聚精尚宜忌酒。《內經》雲:『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濃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清淡之味,乃能補精也。萬物皆有味,調和勝則真味衰矣。淡煮之得法,自有一段沖和恬澹之味,益人腸胃。故淡食可以養精,可以益壽。」袁氏的論述,簡單明了地道出聚精的道理。
所謂固精,又稱之為「不漏法」。道家認為,人過中年以後,身體已破,在行保精、補精之法的基礎上,還應以不漏為繼修功夫。不漏又分內外:交合之精不漏、呼吸元氣不傷、思慮之神不用,叫作外不漏,亦叫固外葯。先天之精不漏、先天元氣不傷、先天元精不用叫作內不漏,又叫固內葯。內外不漏名之日「不漏體」。煉此不漏體,充之實之,補之化之,使其返還先天「童真體」,名之為「無漏體」,又叫「全真體」。所謂全真體,即全精全氣神。圓滿完全,無虧無損之元真童體。此修煉階段,道家稱作「煉己築基」。然後即可轉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修煉。
第二、氣是生命的動力
道家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難經》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抱朴子》也說:「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需要氣並以氣為生。」因此,「身勞則神散,氣竭則命終。根竭葉繁,則青青去木矣;氣疲欲勝則精靈離身矣。」道教養生學中關於氣的概念與醫家所論不同。醫家所說的氣有真氣、谷氣、宗氣、衛氣、營氣、三焦之氣、二臟之氣。而道家所說之氣,主要是指後天呼吸之氣和先天元氣。
所謂後天之氣,即是通過呼吸作用與大自然進行氣體交換之氣。人通過口鼻呼吸,吐納故新,維系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上古的養生家以及後來的道教徒們,一方面從人死則呼吸停止這一自然現象經驗,另一方面又從龜蛇等長壽動物的吐納動作受到啟發,總結和創造了食氣、煉氣、閉氣、呼氣等行氣功法,為中華民族的強身健身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道樞·元氣篇》說:「夫人稟天地元氣而生者也,一呼一吸,內外之氣應矣。氣有六,日心、日肺、日肝、日脾、日腎、日三焦,為之主焉。能服是氣,一年通矣,二年行牟,三年功成,其凝玄珠於丹田矣。……故氣之化也,始為血,血為精,精為髓。一年其氣易矣,二年其血易矣,三年其脈易矣,中年其肉易矣,五年其髓易矣,六年其筋易矣,七年其骨易矣,八年其發易矣,九年其形易矣,其神三萬有六千,皆化而為仙矣。」《道樞》所闡述的道理,實際上就是要人們服氣鍛煉來促進氣機交換和新陳代謝,使人的生理機能和生命能力得到改善和發展,獲得長壽與健康,乃至達到道教宗教的最高境界——不死成仙。
所謂先天之氣,又稱元氣。道教認為,人的生命是稟天地自然的元氣而生,即元氣通過父母而傳給後代,其物質凝結形式是元精(先天精),其氣化及能量形式為元氣(先天氣)。這是生命的根本,唐代道士吳筠在《元氣論》中說:「人之生也,稟天地之元氣,為神為形;受元一之氣,為液為精,天氣減耗,神將散也;地氣減耗,形將病也;元氣減耗,命將竭也。」按照道教和說法,元氣藏之於腎,以丹田命門為本。元氣源發於腎中之元精,借命門之火熏蒸而成,貯於臍下丹田中,平日靠後天精氣滋養而轉化為各種氣機,並經三焦敷布全身,以實現人體生命系統的活動,同時在男女性活動中通過元精的傳遞,實現其生殖繁衍功能,產生新的生命。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生命能量源的先天精氣,會受到不斷損耗,當其耗盡時,生命也就結束了。因此要實現長壽的目的,就要防止或減緩先天精氣耗損,通過「煉精化氣」等各種養生手段,使業已損耗的先天氣得到補充和恢復,如能將先天精氣恢復到青少年乃到孩童水平,那便是「返老還童」,修成真仙了。
第三、神是生命的主宰
神是指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感性的、理性的、直覺的思維意識活動,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產宰。道教認為,神的興衰直接關繫到人體生命的存亡。神散則生萎,神衰則生弱,神亡則生亡,所以養生至要在養神,由於「神為氣之母,氣為神之子」,養神則可養氣,養氣亦可養精,神凝氣聚,氣聚精生,故凡欲寶精養氣,必須養神為先。《七部語要》說:「神靜則心和,心和而神全。神躁則心盪,心盪則神傷。將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養神,則自安於內;清虛棲心,則不誘於外也。七竅者,精神之戶牖也;志氣者,五臟之使候也。耳目誘於聲色,鼻口悅於芳菲,肌體舒於安適,則精神弛騖而不守;志卸縻於趨舍,則五臟滔盪而不安。嗜欲連綿於外,心臟壅塞於內,曼衍於荒淫之波,留連於是非之境,而不敗德傷生者,蓋亦寡矣,以勞形而傷神也。」
道家認為,與精氣一樣,神也有先天後天之分。先天神又稱元神、元性、真神、真性等,是先天性思維物質本體和潛意識心理能量。後天神又稱之為識神、欲神,即感知、思維、意識等,對於生命本身狀態及發展方向,具有決定性意義。宋代道士張伯瑞在《青華秘文》一書中指出:「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稟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他還說:神由心而生,心為神之君。心的本體是無為的,不動的,但卻主宰著萬物。「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而臨之,則其所以動者,元神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慾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及乎無為,然後以無為而利正事,金丹之入門也。」這就是說,神藏於心,動則為神。無為之動為元神,有為之動為識神,金丹之道須以無為元神為用。所以要以先天制後天,以元神引元氣,逐步消除氣質之性。只有「氣性盡,而後本元始見。」元神見則元氣生,元氣生則元精產。從這一意義上講,道家的煉神還虛,主要是除欲神,煉元神,使神性形命,俱與道合真矣。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道教養生學說的實踐基礎是建立在精、氣、神學說之上的,並因對這一學說和某些人要素的偏重而形成不同的養生方法體系。如偏重於「精」的房中術;偏重於「氣」的行氣術;偏重於「神」的修性、存思術,等等。而以精氣神為修煉「葯物」的內丹術,則是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的高級養生術。正如道教經典《性命圭旨》所指出的:「以外葯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氣更要微微,思慮之神貴在安靜。以內葯言之,煉精者,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元精固,則交感之精自不泄露。煉氣者,煉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入。煉神者,煉元神,坎離合體而復干元。元神凝,則思慮之神自然泰定,內外兼修,成仙必也。」
摘自《中華長壽大典》

4、道教或佛教中最會養生神仙是哪個?

佛教追求解脫,不以長壽養生為能。道教講究「長生久視」抄,也就是長壽。道教中最會養生的,要首推彭祖。
《列仙傳》載:"彭祖者,殷大夫也,襲姓篯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至殷末壽八百餘歲。常食桂芝,善導引行氣。歷陽有彭祖仙室,前世禱請風雨,莫不輒百應。常有兩虎在祠左右,祠訖,地即有虎跡雲。後升仙而去。"
莊子這樣敘述彭祖的長壽之道:「吹響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追引之士,度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5、陽痿吃什麼好、?

你好,很多水果既治療陽痿又健康,如泥猴桃、葡萄、木瓜、紅棗等。泥猴桃和葡萄對前列腺病變引起的陽痿效果不錯。而木瓜性味酸溫,能夠補肝腎、強筋骨,治療陽痿、遺精等。紅棗益氣補血,補腎氣、補腎精,對陽痿效果也不錯。

6、養生之道有哪些

7、修身行道需要禁慾嗎?

人有慾望,才會有快樂啊,為了夢想追求,也要保持身心健康,道德良好,人活一輩子,禁慾就太難熬了,相比,修身行道可以讓人心胸開闊,以前的和尚可沒現在的和尚幸福。

與佛家養生固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