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煲養生煲湯
養胃靚湯 豬肚黃芪湯
秋季天氣變冷,食慾往往較好,進食量大增,使胃腸道的負擔加重,加上不少人在冬季嗜食辛辣食品,這些都會導致胃病新發或原有胃病復發,因此現在就要著手養胃。
用料:豬肚1個,黃芪20克,紅棗5顆,枸杞10克,食鹽少許。
做法:將豬肚洗干凈,然後將黃芪、紅棗、枸杞洗干凈,紅棗去核,一同放入豬肚裡面。用棉線縫好;准備湯鍋,鍋內加水,放入豬肚,用大火煮開後就調成小火燉煮2個小時;最後關火後撈起豬肚,調味即可。
美容靚湯 雪蛤蓮子湯
進入秋季,氣候日漸乾燥,皮膚更加容易變得粗糙、暗沉、晦暗。除了皮膚的保濕養護,具有美容滋補功效的湯,不但可以補充機體水分,還能掃除暗黃、美白凈膚、活血補氣,從內而外地養出好臉色。
用料:黨參三錢,蓮子一兩(去芯),桂圓肉五錢,淮山葯五錢,雪蛤膏二錢。
做法:雪蛤用清水浸隔夜,黨參切片稍微沖洗連同泌去水分的雪蛤膏及其他葯材放入燉盅內,文火燉四小時即可。連同其他葯材放入燉盅內,湯渣里的淮山葯、雪蛤要一起吃掉。
潤肺靚湯 百合雪梨湯
進入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天氣乾燥,容易出現肺熱咳嗽。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多補充水分,多吃蔬果。雪梨性寒,能增加人體津液,潤肺止咳,最適合秋季食用。
用料:百合20克,雪梨50克,銀耳20克,冰糖15克,枸杞3克,鹽少許。
做法:將銀耳用溫水泡半小時左右,擇去腐根,雪梨削皮切塊,百合洗凈備用;將百合、雪梨、銀耳與清水一起放入鍋中,然後加少許鹽,用小火煮,煮熟透後,放入冰糖,繼續煮8分鍾即可。
滋補靚湯 黨參淮山葯豬手湯從溫暖的夏季突然轉換到秋季,很多人容易出現氣血兩虛、氣短心悸、疲倦乏力等現象。建議大家堅持每周煲上一到兩次具有補中益氣的養生湯,一定能面色紅潤、神采奕奕。
用料:黨參20克、淮山葯30克、黃芪10克、蓮子20克、豬手2隻、水2000毫升。
做法:黨參、淮山葯、黃芪、蓮子沖凈備用,豬手入滾水,汆燙後,沖洗干凈;所有材料入瓦煲,一次加足水,煮到滾,持續10分鍾後,轉文火繼續煲一個半小時,喝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加鹽調味。
2、冬季養生:煲湯究竟多長時間最營養
煲湯往往選擇富含蛋白質的動物原料,最好用牛、羊、豬骨和雞、鴨骨等。其做法是:先把原料洗凈,入鍋後一次加足冷水,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持續20分鍾,撇沫,加姜和料酒等調料,待水再沸後用中火保持沸騰3~4小時,使原料里的蛋白質更多地溶解,濃湯呈乳白色,冷卻後能凝固可視為湯熬到家了。
很多人喜歡小火煲湯,而且一煲就是一整天,認為這樣食物的營養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里。其實,這一做法並無科學依據。研究證明,煲湯時間適度加長確實有助於營養釋放和吸收,但過長就會對營養成分造成一定的破壞了。
3、如何煲湯,煲出養生的湯
一、秋季適合用來煲湯的幾種蔬菜
1、土豆
土豆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吃後可刺激腸道蠕動,能緩解便秘。新鮮土豆煮後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最常見的就是西餐中的紅菜湯,也叫羅宋湯,把土豆、胡蘿卜、紫菜頭、洋蔥、牛肉一起煲煮,酸甜開胃。此外,土豆牛肉湯也是最經典的搭配之一,其鮮味十足,還能健脾養胃。
2、山葯
山葯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益心安神等保健作用。山葯適合跟肉類一起煲湯,不但能使肉湯營養加倍,還有利於肉湯中營養素的吸收。常跟山葯搭配的肉類有排骨、牛肉、鴨肉、羊肉等。
3、蓮藕
中醫認為,生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後由涼變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蓮藕與芸豆熬湯,可改善睡眠質量,和排骨一起煲湯能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需要提醒的是,長時間燉蓮藕,最好選用陶瓷或不銹鋼的器皿,避免用鐵鍋,也盡量別用鐵刀切蓮藕,以避免其氧化變黑。
4、白蘿卜
白蘿卜有益胃、順氣、消食的功效。它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其中的芥子油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因此,白蘿卜跟排骨、牛肉、羊肉、豬蹄等一起煲湯,不但補氣順氣,還能減輕油膩感。如果不想白蘿卜的辣味太重,煲湯時蓋子別蓋嚴。
煲湯注意三煲四燉五忌三煲四燉:煲,就是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煲可以使食物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湯水中,易於人體消化和吸收。煲湯雖被稱作廚房裡的工夫活,但並不是因為它在烹制上很繁瑣,而是因為需要的烹調時間長,有些耗工夫。事實上,煲湯很容易,只要原料調配合理,三煲四燉(廚師俗語:煲一般需要兩至三小時,燉需要四小時),慢慢在火上煲著即可。火不要過大,火候以湯沸騰程度為准,開鍋後,小火慢燉,火候掌握在湯可以開著即可。
4、煲湯養生有講究,這湯,你真的會喝嗎
煲湯養生眾所皆知,但是喝湯時間卻是有講究的,早中晚哪一頓更適合喝湯呢?飯前飯後喝更是有一番學問。
很多人以為,喝湯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殊不知,只有科學地喝湯,才能既吸收營養,又避免脂肪堆積。在這方面,我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中午喝湯不易長胖:
早、中、晚哪一餐更適合喝湯呢?有專家指出,「午餐時喝湯吸收的熱量最少」,因此,為了防止長胖,不妨選擇中午喝湯。而晚餐則不宜喝太多的湯,否則快速吸收的營養堆積在體內,很容易導致體重增加。
最好選擇低脂肪食物做湯料:要防止喝湯長胖,應盡量少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做湯料,如老母雞、肥鴨等。即使用它們做湯料,最好在燉湯的過程中將多餘的油脂撇出來。而瘦肉、鮮魚、蝦米、去皮的雞或鴨肉、兔肉。
飯前喝、飯後喝差別很大:
喝湯的時間很有講究,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又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飯前先喝幾口湯,將口腔、食道潤滑一下,可以防止干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於食物稀釋和攪拌,促進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飯前喝湯可使胃內食物充分貼近胃壁,增強飽腹感,從而抑制攝食中樞,降低人的食慾。有研究表明:在餐前喝一碗湯,可以讓人少吸收100—190千卡的熱能。
相反,飯後喝湯是一種有損健康的吃法。一方面,飯已經吃飽了,再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另外,最後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釋,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5、煲湯越久越營養,是真的嗎
6、煲湯學問大,來看看怎麼煲湯才更科學
煲湯更科學的可以參照以下事項:
根據食材選擇煲湯的時間
人們在煲湯時習慣於小火慢燉,認為這樣煮出來的湯營養價值高,味道也好,其實不同的食材對煮制的時間有著不同的要求。
肉類這種難分解的食材,在煮到2個小時之後,營養也會逐步降低。
含有維生素的蔬菜類食材,通常在煮制的20分鍾內就將維生素類營養完全流失掉。
一些人喜歡在煲湯時加入中葯材,煲的時間過長,在水分流失的同時,中葯中的有用成分也會不同程度的喪失一些,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煲湯時間過長,湯中甚至會產生致癌物質。所以肉類煲湯一般不應超過2個小時,中葯材應當在最後的1個小時內再加入,而蔬菜類食材,最好是在起鍋前加入,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其中的維生素類物質。
煲湯器具有講究
很多對煲湯有研究的人都知道砂鍋煲湯最好,但有關專家發現,現代社會生產的砂鍋,有很多重金屬超標的現象,用來煲湯容易使一些有害物質滲入湯中,危害身體健康,所以現代人大多都使用玻璃或者不銹鋼製成的鍋來煲湯,在選擇這類器具時一定要注意挑選正規商家的產品,避免假冒和劣質的產品損害人體健康。
轉載 - 蘋果綠養生網
7、怎樣學煲湯,養生又營養的
好湯要決【七分火候三分料】。
掌握火候了,煲什麼的湯都很好zd喝!
1、先用大火燒開然後放料。這版樣可除其腥味,保持原材料的營養成分。
2、大火煲了10分鍾轉為小火慢慢煲。
3、煲三燉四的時間就可以了,那才是真正的老權火湯。
8、很多人喜歡用中葯燉湯養生,比如當歸,這種養生方法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常言道:"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常說秋冬是"進補"的大好時節,稱之為"補冬"。其實春天更應注意飲食調養,以保健康。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意思是人體的生理機理應與四季氣候的變化密切相應。如今有了電子燉盅,早上上班前放料燉湯,自動保溫,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燉起湯來似乎容易了很多。盅外的水不要貪多,因為水太多,會在煮開時滲入盅內,沖淡湯味。然後要掌握火候。
電子燉盅可以不用看火,一勞永逸,猛火煲足3小時。但如果有時間看火,還是前半小時要用猛火,使盅內的水燉開,之後可以收為文火,這樣同樣燉3小時,湯味更足。湯料的處理一般很簡單,不過如果有水魚、水蛇一類帶比較濃腥味的肉類,燉之前就一定要沸水,再加入薑片辟味。有些北方人煲湯認為要加香料,諸如蔥、蒜、花椒、雞精、味精、料酒之類。事實上,從廣東人煲湯的經驗來看,這些香料大可不必。
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喝湯講究原汁原味,只要煲的時間合適,湯的鮮美味道自然會飄溢出來。湯,是人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最富營養、最易消化的品種之一。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春季唱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偏於氣虛的人,可多選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煲湯,如紅薯、山葯、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
偏於氣陰不足的人,可選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來煲湯,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子、香椿頭、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