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演藝術家於藍多少歲
96歲高齡的於藍,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放大鏡專心致志看著報紙。每天上午九點,是於藍看書讀報的時間,我們到達她家的時候,於藍正在一邊看報紙一邊等候,她老人家看到我們臉上露出溫和的微笑,沖我們高興的招手。於藍說,年歲大了,耳朵、眼睛、腿腳都不好使了,歲月已經老了,唯有心還年輕。
粗茶淡飯 樂觀向上
和年輕的心相伴,於藍和一個照顧她生活的保姆過著獨居的生活。在兒影廠的宿舍老樓,兩套不大的兩居室,一邊算是起居室,一邊是書房,狹小的書房裡只夠放兩個小沙發,書房的牆上掛著三個鏡框,中間一個是一張早年周總理接見她的照片,左邊是一個不認識的影迷給於藍畫的一張鉛筆素描,右邊是學畫的孫子專門給奶奶畫的一張油畫。如果不是滿頭銀絲,行動不便,光聽老人家談她的生活,一生熱愛的電影事業,從她清晰敏捷的思維上,是完全看不出來眼前的老人已經是一個96歲,身上多處動過手術的高齡老人。於藍說,人要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不要留太多的煩惱在心裡,學會排解,保持好的心情對健康很重要。
於藍近照
於藍的一生並不順利。抗日戰爭時期,曾親歷了「九·一八」事變;後來背著家庭偷偷上延安參加革命,文革時,她和丈夫田方雙雙被打到,下放勞動,幾年都不得見面。於藍回憶說,自己從小就要強,在延安話劇社就是女子班的班長,那時候生活特別艱苦,她都是吃苦在前,形成了堅強剛毅的性格。丈夫田方去世的早,於藍把兩個兒子培養成才。大兒子最早是搞體育,後來轉行做了錄音師,二兒子是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田壯壯,孩子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於藍並沒有選擇和兒子們一起居住,至今都是一個人生活,對於自己的人生,於藍說,這樣的生活我習慣了,我這一輩子很滿足,唯一遺憾的是,正值我演戲的好年紀,有一次參加勞動,從房上掉了下來,把左邊臉摔壞了,臉神經總是一跳一跳的,只能遺憾離開了銀幕。
和許多老人一樣,寫字畫畫是離休後的於藍最重要的愛好。於藍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自己在屋子裡活動活動筋骨,七點開始看早間新聞,於藍說,早晚的新聞是必須要看的,她只看中央一和四頻道,一個是國內新聞,一個是國際新聞,這是她獲得國內外新聞大事的主要渠道,於藍說,老年人不能和社會脫節,要自己找方法找渠道關心當今的世界,不能去麻煩年輕人,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對於當導演的兒子田壯壯,於藍贊賞中也透著絲絲遺憾,「他和第五代導演們拍的那些電影我都喜歡,壯壯可惜拍的太少了。他今年已經62歲了,我知道他還在努力。」
心裡裝著兒童電影
於藍80歲從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下來,她的心裡依然裝著兒童電影。她說,有不少年輕導演拍了兒童片送來樣片給她看,「我的眼睛已經看不清楚了,耳朵聽起來也困難,歲數不繞人了,我只能給他們祝福和鼓勵,希望他們多拍兒童電影。」對於老藝術家們一個個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相繼故去,於藍特別「唯物」和豁達,她笑說,我也快了,但是人老不代表對自己沒有要求,在生活上夠吃夠住就行,還是要為社會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給組織、家人添麻煩。
粗茶淡飯,樸素樂觀,積極向上,是於藍保持年輕態的秘訣。離休以後,於藍很少公開露面,除非是周總理和鄧穎超相關的紀念活動,和孩子們相關的事情,其它的社會活動於藍一般都拒絕了。於藍說,周總理的紀念活動我一定要參加,表達我作為一個演員對他老人家的敬仰之情,孩子們的事情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兩個事情我都不能推辭。而對於她在電影中扮演了那麼多膾炙人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影迷的銀幕形象,於藍卻不願意多提,她說,我很早就離開銀幕了,作為一個演員我是幸運的,是那些角色讓人們還記得我,有生之年我是沒有機會報答愛我的觀眾了。
孩子們一個學期至少要看兩部兒童電影
於藍是兒童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長,從此和兒童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於藍回憶說,那是1981年,中央工作會議號召全黨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決定成立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我那時剛做完一個大手術,身體還在慢慢恢復,接到任命,我剛好是60歲生日,按照現在的規定,60歲應該退休了,但黨和人民需要我去為兒童們服務,我沒有半點猶豫。
就這樣,於藍擔負起了組建兒童電影製片廠的重任。白手起家,招兵買馬,經費不足,器材短缺,基建難題,於藍憑著自己的影響,四處奔走,一刻也不停歇,終於讓電影這塊陣地上有了兒童電影製片廠的地盤。一晃35年過去了,於藍說,我還記得兒影廠十五周年廠慶時公布的一些數據,我們拍攝65部兒童片,其中37部影片獲得金雞獎、童牛獎等120多個獎項。「現在電影雖然都市場化了,但是兒童電影似乎成了市場上的一個弱項,這特別不應該,一個兒童一個學期至少要看兩部兒童電影,這就給我們電影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兒童片也要與時俱進,既要孩子們喜歡看,滿足兒童的求知慾,刺激孩子們的想像力,又要老少皆宜,真正做到市場化,需要我們電影工作者放下名利,用心給孩子們來做事啊。」
當記者告訴於藍,現在我們並不是缺乏好的兒童電影,而是電影院不願放映國產兒童電影時,於藍陷入了很長時間的思索,眼睛裡透出無奈,她說,兒童片需要扶持也需要改進,中國兒童電影在產業化大潮下,還不能很好地進行市場運作,似乎不具備賺錢的能力,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市場不需要兒童片,好萊塢的動畫片能在中國獲得高票房就很說明問題。兒童的成長是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兒童電影的觀眾也應該更加寬泛,要大人孩子都能看,能在社會上掀起話題,形成家庭社會的討論。另外兒童電影需要資金的支持,慢慢來培育這個市場,不能因為一部兒童電影放在院線不掙錢,我們就拋棄兒童片,把兒童片拋棄在市場之外,兒童片有非常大的市場,需要社會和電影人的共同扶持,這樣才能對得起的我們的孩子。
希望建專門的兒童影院
以票房論英雄的電影市場,把國產兒童電影擠進了死胡同。每年拍攝的兒童片進不了影院,只能以DVD形式,或者供電視上播映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對此,於藍深感憂慮,她說,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兒童電影受到多面夾擊,生存困境需要多方面來解決。她以她96歲的一個老電影工作者的身份呼籲,拿出實際行動振興兒童電影,呼籲投資者擔當起社會責任,投資兒童電影;呼籲學校恢復帶孩子們進影院看電影的優良傳統,培養孩子們從小看電影的習慣;呼籲建社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專門的兒童影院,在銀幕上為我們祖國的兒童留出一塊陣地。
《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形象
相關鏈接:著名電影藝術家於藍六七十年代曾主演影片《龍須溝》、《林家鋪子》、《烈火中永生》等著名影片,於藍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形象,幾十年來幾乎沒人可以超越,於藍簡直成了江姐的代名詞。60歲時,於藍臨危受命,組建並擔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廠長,80歲時,於藍從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下來,她現在依然住在兒影廠的宿舍樓,過著簡朴的生活,她豁達看待人生,把自己僅有的幾件漂亮衣服全部送給了別人,她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關注著中國兒童電影的發展上。
(作者:陳濱)
2、請告訴我以下句子的出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詞目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發音 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釋義 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後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後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亂情昏錯認家。可恨法身無坐位,當時行動念頭差。」
示例 所謂「~」,他,吳蓀甫,以及他的同志孫吉人他們,都是企業界身經百戰的宿將,難道就怕了什麼?(茅盾《子夜》十)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詞目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發音 無
釋義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青出於藍」,又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今常用以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青出於藍」本自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荀子《勸學》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意思是說,青色(即靛藍)是從藍草中提煉而成的,但是顏色比藍草的汁液色更深。冰是水凝結成的,但是比水要冷。這幾句話是荀子用來設喻,勸人好學上進的。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語出《詩經大序》中「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毛澤東1945年4月在《論聯合政府》中所提出的。其意思是指敢於講話的人即使意見不完全正確,或批評得不完全符合事實,也是沒有罪的;聽取意見或被批評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批評的缺點錯誤或者事實有出入,也應當拿來警戒自己。這是發揚民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重要條件。
3、【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出自何處?
出處:《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白話文釋義: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典故:李謐學習很用功,少年時代就讀了很多書,他的老師孔璠學問本來也不錯,可是幾年以後,李謐就勝過了老師。那時,孔璠反過來要向李謐請教了。同學們作了一首歌謠道: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
青:靛青,青色顏料。藍:蓼藍,一種可以提煉顏料的草。靛青是從蓼藍里提煉出來的,但是顏色比蓼藍更深。
(3)於藍談養生擴展資料
《勸學》的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奴隸制度進一步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許多思想家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發表各自的主張,並逐漸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別,歷史上稱之為「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們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為了揭示後天學習的重要意義,他創作了《勸學》一文。
4、「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話出自哪裡?
1,出處: 《勸學》荀子。
5、青出於藍參加問答比賽時校長個首鈴聲
那個是李克勤的開學禮!上網就可以搜索的到
6、什麼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而且盡量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當然乍看之下,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是仔細想一想,這些都屬於生活中的常態。我們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應該盡量為別人著想,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默契,而且對方也會給我們應有的尊重。如果一個人太過自私,那麼別人就避而遠之,而且這種自私很有可能傷害到別人,如果只是拚命的索取,但是卻沒有回饋給對方,那麼也很難立足於“江湖”。
其實所謂的不給別人找麻煩,就是情商的體現,一個人擁有高情商,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總是會有刃有餘。而且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這是一種思想境界,同時也是我們的嚮往。尤其在與家人交往過程中,我們可能缺少一些耐心,而與同事處事的時候,就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假設我們想要達到最高境界,那麼無論與誰交往,都應該為對方考慮,即便是家人也是如此。
出色的高情商,能夠讓我們走得越來越遠,而且還能夠獲得別人的喜歡,這是一種認可,同時也是自我的肯定。如此一來就會實現我們的價值,只有不斷的創造價值,我們的存在才是具有意義的。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假設我們過馬路的時候,看到一個老人摔倒,我們應該過去將她扶起,雖然這是一個很小的動作,但這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且這也是價值的體現。
平時生活中,我們要給對方留面子,但是也要讓自己活得舒服,千萬不要充當“老好人”。當事情超出我們預期,就絕非我們能夠控制的,如此一來,可能就會給對方造成麻煩,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至於不給自己留下遺憾,也是人生中的另外一種境界,而這種境界的高低,都是源自平時的積累。
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非常的專注,並且盡自己的全力將它做好,這就是一種境界。想讓自己不留遺憾,那麼正確的做法,就是做每件事的時候,都應該拼盡全力。換言之我們應該遠離懶惰,讓自己變得更加勤奮,只有這樣才能向人生的最高境界進發,而且沿途的風景,我們也能夠很好的欣賞,這些都屬於日常生活的積累。
想要做到這兩點,我們就應該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並且禮貌待人,就這樣才能夠給對方足夠多的尊重。當我們的情商不斷增加,並且做事能力越來越強,那麼人生最高境界的天秤,就會慢慢傾向我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不忘初心,就這樣才能夠方得始終。
7、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年齡
96歲高齡的於藍,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放大鏡專心致志看著報紙。每天上午九點,是於藍看書讀報的時間,我們到達她家的時候,於藍正在一邊看報紙一邊等候,她老人家看到我們臉上露出溫和的微笑,沖我們高興的招手。於藍說,年歲大了,耳朵、眼睛、腿腳都不好使了,歲月已經老了,唯有心還年輕。
粗茶淡飯 樂觀向上
和年輕的心相伴,於藍和一個照顧她生活的保姆過著獨居的生活。在兒影廠的宿舍老樓,兩套不大的兩居室,一邊算是起居室,一邊是書房,狹小的書房裡只夠放兩個小沙發,書房的牆上掛著三個鏡框,中間一個是一張早年周總理接見她的照片,左邊是一個不認識的影迷給於藍畫的一張鉛筆素描,右邊是學畫的孫子專門給奶奶畫的一張油畫。如果不是滿頭銀絲,行動不便,光聽老人家談她的生活,一生熱愛的電影事業,從她清晰敏捷的思維上,是完全看不出來眼前的老人已經是一個96歲,身上多處動過手術的高齡老人。於藍說,人要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不要留太多的煩惱在心裡,學會排解,保持好的心情對健康很重要。
於藍近照
於藍的一生並不順利。抗日戰爭時期,曾親歷了「九·一八」事變;後來背著家庭偷偷上延安參加革命,文革時,她和丈夫田方雙雙被打到,下放勞動,幾年都不得見面。於藍回憶說,自己從小就要強,在延安話劇社就是女子班的班長,那時候生活特別艱苦,她都是吃苦在前,形成了堅強剛毅的性格。丈夫田方去世的早,於藍把兩個兒子培養成才。大兒子最早是搞體育,後來轉行做了錄音師,二兒子是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田壯壯,孩子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於藍並沒有選擇和兒子們一起居住,至今都是一個人生活,對於自己的人生,於藍說,這樣的生活我習慣了,我這一輩子很滿足,唯一遺憾的是,正值我演戲的好年紀,有一次參加勞動,從房上掉了下來,把左邊臉摔壞了,臉神經總是一跳一跳的,只能遺憾離開了銀幕。
和許多老人一樣,寫字畫畫是離休後的於藍最重要的愛好。於藍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自己在屋子裡活動活動筋骨,七點開始看早間新聞,於藍說,早晚的新聞是必須要看的,她只看中央一和四頻道,一個是國內新聞,一個是國際新聞,這是她獲得國內外新聞大事的主要渠道,於藍說,老年人不能和社會脫節,要自己找方法找渠道關心當今的世界,不能去麻煩年輕人,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對於當導演的兒子田壯壯,於藍贊賞中也透著絲絲遺憾,「他和第五代導演們拍的那些電影我都喜歡,壯壯可惜拍的太少了。他今年已經62歲了,我知道他還在努力。」
心裡裝著兒童電影
於藍80歲從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下來,她的心裡依然裝著兒童電影。她說,有不少年輕導演拍了兒童片送來樣片給她看,「我的眼睛已經看不清楚了,耳朵聽起來也困難,歲數不繞人了,我只能給他們祝福和鼓勵,希望他們多拍兒童電影。」對於老藝術家們一個個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相繼故去,於藍特別「唯物」和豁達,她笑說,我也快了,但是人老不代表對自己沒有要求,在生活上夠吃夠住就行,還是要為社會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給組織、家人添麻煩。
粗茶淡飯,樸素樂觀,積極向上,是於藍保持年輕態的秘訣。離休以後,於藍很少公開露面,除非是周總理和鄧穎超相關的紀念活動,和孩子們相關的事情,其它的社會活動於藍一般都拒絕了。於藍說,周總理的紀念活動我一定要參加,表達我作為一個演員對他老人家的敬仰之情,孩子們的事情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兩個事情我都不能推辭。而對於她在電影中扮演了那麼多膾炙人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影迷的銀幕形象,於藍卻不願意多提,她說,我很早就離開銀幕了,作為一個演員我是幸運的,是那些角色讓人們還記得我,有生之年我是沒有機會報答愛我的觀眾了。
孩子們一個學期至少要看兩部兒童電影
於藍是兒童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長,從此和兒童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於藍回憶說,那是1981年,中央工作會議號召全黨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決定成立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我那時剛做完一個大手術,身體還在慢慢恢復,接到任命,我剛好是60歲生日,按照現在的規定,60歲應該退休了,但黨和人民需要我去為兒童們服務,我沒有半點猶豫。
就這樣,於藍擔負起了組建兒童電影製片廠的重任。白手起家,招兵買馬,經費不足,器材短缺,基建難題,於藍憑著自己的影響,四處奔走,一刻也不停歇,終於讓電影這塊陣地上有了兒童電影製片廠的地盤。一晃35年過去了,於藍說,我還記得兒影廠十五周年廠慶時公布的一些數據,我們拍攝65部兒童片,其中37部影片獲得金雞獎、童牛獎等120多個獎項。「現在電影雖然都市場化了,但是兒童電影似乎成了市場上的一個弱項,這特別不應該,一個兒童一個學期至少要看兩部兒童電影,這就給我們電影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兒童片也要與時俱進,既要孩子們喜歡看,滿足兒童的求知慾,刺激孩子們的想像力,又要老少皆宜,真正做到市場化,需要我們電影工作者放下名利,用心給孩子們來做事啊。」
當記者告訴於藍,現在我們並不是缺乏好的兒童電影,而是電影院不願放映國產兒童電影時,於藍陷入了很長時間的思索,眼睛裡透出無奈,她說,兒童片需要扶持也需要改進,中國兒童電影在產業化大潮下,還不能很好地進行市場運作,似乎不具備賺錢的能力,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市場不需要兒童片,好萊塢的動畫片能在中國獲得高票房就很說明問題。兒童的成長是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兒童電影的觀眾也應該更加寬泛,要大人孩子都能看,能在社會上掀起話題,形成家庭社會的討論。另外兒童電影需要資金的支持,慢慢來培育這個市場,不能因為一部兒童電影放在院線不掙錢,我們就拋棄兒童片,把兒童片拋棄在市場之外,兒童片有非常大的市場,需要社會和電影人的共同扶持,這樣才能對得起的我們的孩子。
希望建專門的兒童影院
以票房論英雄的電影市場,把國產兒童電影擠進了死胡同。每年拍攝的兒童片進不了影院,只能以DVD形式,或者供電視上播映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對此,於藍深感憂慮,她說,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兒童電影受到多面夾擊,生存困境需要多方面來解決。她以她96歲的一個老電影工作者的身份呼籲,拿出實際行動振興兒童電影,呼籲投資者擔當起社會責任,投資兒童電影;呼籲學校恢復帶孩子們進影院看電影的優良傳統,培養孩子們從小看電影的習慣;呼籲建社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專門的兒童影院,在銀幕上為我們祖國的兒童留出一塊陣地。
《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形象
相關鏈接:著名電影藝術家於藍六七十年代曾主演影片《龍須溝》、《林家鋪子》、《烈火中永生》等著名影片,於藍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形象,幾十年來幾乎沒人可以超越,於藍簡直成了江姐的代名詞。60歲時,於藍臨危受命,組建並擔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廠長,80歲時,於藍從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下來,她現在依然住在兒影廠的宿舍樓,過著簡朴的生活,她豁達看待人生,把自己僅有的幾件漂亮衣服全部送給了別人,她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關注著中國兒童電影的發展上。
(作者:陳濱)
8、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文,最好有幾個事例)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語出荀子的《勸學》,荀子用靛青比喻那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後起之秀,而用藍草比喻他們的導師和前輩。我理解這句話的真意是鼓勵青年人在事業上超過前人。
人類從茹毛飲血的愚昧時代,發展到今天征服太空的文明時期,每一個世紀、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英雄。他們大都在青壯年時期功成業就。他們年輕,稚氣未脫,閱歷淺,卻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超過先哲,在歷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戲劇,名垂青史,萬古流芳。而他們的學生也像他們一樣,又超過他們,推動人類的進步。就這樣後浪推前浪,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
廣義相對論的發明者愛因斯坦,早在求學時代,就攻讀了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的全部著作,吸取了經典力學的精華。他非常敬重牛頓,但從不迷信前人。他敢於懷疑,敢於探索,終於指出了牛頓力學的錯誤。不錯,正如某些歷史學家所說:「愛因斯坦是喝牛頓奶長大的。」他出於藍;他敢於向牛頓挑戰,為人類的進步,打倒作為偶像的牛頓,他勝於藍。
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科學家,早年求學於著名畫家佛羅基奧。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從畫蛋開始,穩步攀登繪畫藝術高峰。他虛心向老師學習,但也注意摒棄老師錯誤的繪畫技巧和方法,不到四年時間,就超過了名揚四海的業師佛羅基奧。一次,佛羅基奧被邀請為一個教堂畫壁畫,他畫完了基督和兩個天使,讓達·芬奇畫第三個天使。達·芬奇從容不迫地拿起畫筆,只用了半天時間,一個雍容典雅、栩栩如生的天使便飄然降落在教堂中。佛羅基奧大為驚訝,自嘆弗如。從此,這位威震畫壇的一代宗師再也沒有拿起畫筆,轉而研究雕塑了。可見,青年人是完全可以超過前人的。無數偉人的生平證明了這一點。
有後來居上的雄心壯志,還要踏踏實實地學習工作,虛心向師長學習,用人類全部的精神財富武裝自己。青之所以青於藍,因其取之於藍;青之所以取得勝利,贏得「勝於藍」的美名,離不開藍的栽培和哺育。
我國25歲的女博士黃斌,在英國留學期間,以其對事業兢兢業業、不惜犧牲一切的獻身精神,受到了英國著名科學家、對中國人民懷有友好情誼的森德蘭教授的重視。森德蘭教授已年逾花甲,身體不好,但他慧眼識才,非常珍惜黃斌這棵破土而出的新苗,主動提出親自指導黃斌,使她早日獲得博士學位。黃斌在老師的幫助下,埋頭書堆,晝夜苦讀,在學業上突飛猛進。森德蘭教授將自己的全部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黃斌。為了黃斌早日成就學業,他停下了自己手中的著作,放棄了休假和出國講學的機會。在師生共同努力下,黃斌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寫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然而,她研究的結果,恰恰與導師的理論背道而馳,她所取得的成果,推翻了主宰生物學界15年的森德蘭構造。森德蘭教授非常高興黃斌超過自己,到處宣講她的理論,並且打破了民族偏見,沖破了重重阻撓,幫助黃斌平安地回到了中國。黃斌回國以後,在科學院為她舉行的歡迎會上,第一句話就是:「我所成就的一切都歸功於我敬愛的老師。」
我贊美青於藍草的靛青,我更贊美將自己的一切傳給靛青的藍草。 我相信,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土地上,一定會涌現出千千萬萬個像黃斌一樣銳意進取的後生和像森德蘭教授那樣高尚無私的前輩。經過新老兩代人的共同努力,祖國「四化」的千秋大業,必將成為我們民族歷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篇章。
9、文思敏捷,聰明過人,青出於藍,一鳴驚人,桃李爭妍,後繼有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思。
青出於藍: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文思敏捷:指寫文章的靈感和思路非常順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 不知道
你是不是四年級的啊?是什麼學校?我也是四年級
參考資料:啊
10、青出於藍而盛於蘭這句話出處是哪裡?
出自《勸學》 荀子
原句是: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翻譯: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固步自封。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出來的,但比蓼藍更青;冰,是水變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料筆直得合於墨線,但把它熏烤彎曲而做成車輪,它的彎曲度就與圓規畫的相合,即使再烘烤暴曬,它也不再伸直了,這是熏烤彎曲使它這樣的啊。所以木料受到墨線的彈劃校正才能取直,金屬製成的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才能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又能每天省察自己,那就會見識高明而行為沒有過錯了。
時代背景是戰國時期 百家爭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