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非養生難也

非養生難也

發布時間:2020-07-15 14:08:51

1、養生不在於道理有多難,而在於實行,也不再與實行有多難,而在於堅持

養生的道理很好理解
在於能否實行
實行也不是特別困難
最困難的是堅持不懈

2、「非言之難也,行之惟難。」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意思是說,說得容易,做起來總是十分困難的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舉個例子來說:
正如古人所說:「非言之難也,行之惟難。」現在,要從理論上釋明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並不困難,而真正在行動上堅持反腐倡廉卻很不容易。特別是腐敗分子用「潛規則」與黨章國法相抵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的混亂。黨員領導幹部的言行不一,口惠而實不至已經成為群眾反應強烈的一大頑症。在許多場合,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穿,冠冕堂皇的理由實際上是為了掩蓋「潛規則」而編造的美麗謊言。很多「潛規則」其實是沒有經過任何制定程序,在進行非法活動中積累而成的陰暗、錯誤、心照不宣的規則。「潛規則」的蔓延對社會風氣的污染毒化作用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面對「潛規則」的最大難題是:你做不做「潛規則」的俘虜。在「潛規則」獲利的誘惑下,追隨者不但會成為「潛規則」的受害人,而且會成為利用「潛規則」害人的幫凶。無論你是自覺還是不自覺地當了「潛規則」的俘虜,你就在無形之中成了「潛規則」的污染源。我們不能以搞運動的方式來抓反腐敗斗爭,但是,每一位黨員領導幹部必須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不為某些人的一時得勢而動搖,要潔身自好,從我做起,警惕自己成為「潛規則」的污染源。

http://cache.網路.com/c?word=%B7%C7%3B%D1%D4%3B%D6%AE%3B%C4%D1%3B%D2%B2%2C%D0%D0%3B%D6%AE%3B%CE%A9%3B%C4%D1&url=http%3A//post%2E網路%2Ecom/f%3Fkz%3D102420193&p=87769a46d6911bff57efd738500d&user=網路

3、"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出自哪裡

<篇名>五難zd
屬性: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精
散此五難也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回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夭其年也五者無干胸中則答信順日深玄德日全不祈喜而自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大理之所歸也(嵇康養生論)

4、孫思邈《養生五難》中的「五者必須存,雖心希難老」是什麼意思?

孫思百邈《千金要方.養性》說:「嵇康日: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度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知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道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版,則信日躋,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權。」

5、養生論原文和譯文中的詞類活用

原文:凡以飲食,無論四時,常令溫暖。(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譯文:對於飲食,不管一年四季的氣候如何,常以進食溫暖的品物為佳
一、起居

(一)睡眠宜早,勿過十時,凡交十一時,為陽生時,屬腎,此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二)睡時宜一切不思,鼻息調勻,自己靜聽其氣,由粗而細,由細而微細而息。視此身如無物,或如糖入於水,化為烏有,自然睡著。(三)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時再睡。(四)如在午時,即上午十一點至一點,為陰生之時,屬心,此時如不能睡,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凡有心臟病者切宜注意,每日於此二時注意,則元氣日強,無心跳腹泄或小便頻速之病。(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遲。居北方宜防寒氣,如在粵桂等省,早起防山嵐瘴氣中病。食後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二、靜坐

靜坐的方法甚多,有儒家、道家、佛家諸門,又有密宗、禪宗之分,今取簡易穩妥靜坐法,打一根基。

(一)兼可治病,但不必因病而坐,即不病亦應靜坐,用以防病、治病、養病,三法兼全,一生受用不盡也。靜坐法於有工作人較難,因無時間也,然每日四十分鍾當可抽出。在表面似乎不急,而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二)健康、壽命、德性,並關系後代子嗣的品德健康,也事關改良種族,社會福利,豈不偉大。現在大家忙於生產,看重物質,不知這個肉體,正是物,首先要維持它。人生以健康為第一,應當特別注意。

現在流行氣功療養法,我於此道,素無經驗,蓋各有長處,並非全無效果,只是運氣作功夫,有些人貪求速效者,未免走錯路。雖不可歸咎於法,要非可以普傳而慎始之難也。應先說病,病有兩種醫法,一是外力,如醫葯、針炙、按摩等是;二是自力。即靜坐法是。外力宜於急症,自力宜於長病。凡葯石所不治者,惟有靜坐法,功穩而妥。若兩法兼施,則更妙矣。

養身要訣

人壽至百歲並非難事,惟保持此身之為難,能保持則少病,自然長壽。而保持之法,實在平時,如保持室內清潔,必日日勤於打掃,器具亦必日日洗滌,而物自經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斷水,或可以一日斷水,不可一刻斷空氣。所以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心何以難化,則因看事太真,我見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養身須有學問道德,對一般人難以求全責備,只勉其退讓克己,少惱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葯石之外,施以小術,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無費用,二省時間,三無流弊,四有實效,五勿他求,六為預防。但行之非難,須有先決條件如下: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氣,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勞而無功。以此法乃經常性,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納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為第二。而飲食無節,飢飽過度者,腸胃必受傷,而營養日減。睡以安神為主,神以心安為主,應配合年齡,壯年至多七小時至八小時,多睡則智昏頭暈眼紅脹,四肢疲軟,童年必睡足八小時,或過九小時勿礙,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時已足。應注意者,(一)夜勿過十點半,老年人以八點為正,勿過九點。(二)枕上切忌思索計算未來事。(三)勿以安眠葯片助睡。 原文:凡以飲食,無論四時,常令溫暖。(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譯文:對於飲食,不管一年四季的氣候如何,常以進食溫暖的品物為佳
一、起居

(一)睡眠宜早,勿過十時,凡交十一時,為陽生時,屬腎,此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二)睡時宜一切不思,鼻息調勻,自己靜聽其氣,由粗而細,由細而微細而息。視此身如無物,或如糖入於水,化為烏有,自然睡著。(三)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時再睡。(四)如在午時,即上午十一點至一點,為陰生之時,屬心,此時如不能睡,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凡有心臟病者切宜注意,每日於此二時注意,則元氣日強,無心跳腹泄或小便頻速之病。(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遲。居北方宜防寒氣,如在粵桂等省,早起防山嵐瘴氣中病。食後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二、靜坐

靜坐的方法甚多,有儒家、道家、佛家諸門,又有密宗、禪宗之分,今取簡易穩妥靜坐法,打一根基。

(一)兼可治病,但不必因病而坐,即不病亦應靜坐,用以防病、治病、養病,三法兼全,一生受用不盡也。靜坐法於有工作人較難,因無時間也,然每日四十分鍾當可抽出。在表面似乎不急,而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二)健康、壽命、德性,並關系後代子嗣的品德健康,也事關改良種族,社會福利,豈不偉大。現在大家忙於生產,看重物質,不知這個肉體,正是物,首先要維持它。人生以健康為第一,應當特別注意。

現在流行氣功療養法,我於此道,素無經驗,蓋各有長處,並非全無效果,只是運氣作功夫,有些人貪求速效者,未免走錯路。雖不可歸咎於法,要非可以普傳而慎始之難也。應先說病,病有兩種醫法,一是外力,如醫葯、針炙、按摩等是;二是自力。即靜坐法是。外力宜於急症,自力宜於長病。凡葯石所不治者,惟有靜坐法,功穩而妥。若兩法兼施,則更妙矣。

養身要訣

人壽至百歲並非難事,惟保持此身之為難,能保持則少病,自然長壽。而保持之法,實在平時,如保持室內清潔,必日日勤於打掃,器具亦必日日洗滌,而物自經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斷水,或可以一日斷水,不可一刻斷空氣。所以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心何以難化,則因看事太真,我見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養身須有學問道德,對一般人難以求全責備,只勉其退讓克己,少惱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葯石之外,施以小術,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無費用,二省時間,三無流弊,四有實效,五勿他求,六為預防。但行之非難,須有先決條件如下: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氣,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勞而無功。以此法乃經常性,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納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為第二。而飲食無節,飢飽過度者,腸胃必受傷,而營養日減。睡以安神為主,神以心安為主,應配合年齡,壯年至多七小時至八小時,多睡則智昏頭暈眼紅脹,四肢疲軟,童年必睡足八小時,或過九小時勿礙,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時已足。應注意者,(一)夜勿過十點半,老年人以八點為正,勿過九點。(二)枕上切忌思索計算未來事。(三)勿以安眠葯片助睡。

6、「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這句話出自哪裡?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

[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慎終》魏徵上疏
[注釋] 惟,只有
[意譯] 了解它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去做;去做也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善始善終。
[評析] 這句話中知、行、終三者是遞進的關系,強調的重點在「終」。《詩經》中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句子,強調的內容與此相近。

7、古之欲求長生者,非聞道難也,什麼意思

古代那些想要保持年輕、壽命長的人,不是沒聽過養生之道。

意思大概就是,要實踐,行動,持之以恆。

8、養生論 譯文

原文:凡以飲食,無論四時,常令溫暖。(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譯文:對於飲食,不管一年四季的氣候如何,常以進食溫暖的品物為佳
一、起居

(一)睡眠宜早,勿過十時,凡交十一時,為陽生時,屬腎,此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二)睡時宜一切不思,鼻息調勻,自己靜聽其氣,由粗而細,由細而微細而息。視此身如無物,或如糖入於水,化為烏有,自然睡著。(三)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時再睡。(四)如在午時,即上午十一點至一點,為陰生之時,屬心,此時如不能睡,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凡有心臟病者切宜注意,每日於此二時注意,則元氣日強,無心跳腹泄或小便頻速之病。(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遲。居北方宜防寒氣,如在粵桂等省,早起防山嵐瘴氣中病。食後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二、靜坐

靜坐的方法甚多,有儒家、道家、佛家諸門,又有密宗、禪宗之分,今取簡易穩妥靜坐法,打一根基。

(一)兼可治病,但不必因病而坐,即不病亦應靜坐,用以防病、治病、養病,三法兼全,一生受用不盡也。靜坐法於有工作人較難,因無時間也,然每日四十分鍾當可抽出。在表面似乎不急,而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二)健康、壽命、德性,並關系後代子嗣的品德健康,也事關改良種族,社會福利,豈不偉大。現在大家忙於生產,看重物質,不知這個肉體,正是物,首先要維持它。人生以健康為第一,應當特別注意。

現在流行氣功療養法,我於此道,素無經驗,蓋各有長處,並非全無效果,只是運氣作功夫,有些人貪求速效者,未免走錯路。雖不可歸咎於法,要非可以普傳而慎始之難也。應先說病,病有兩種醫法,一是外力,如醫葯、針炙、按摩等是;二是自力。即靜坐法是。外力宜於急症,自力宜於長病。凡葯石所不治者,惟有靜坐法,功穩而妥。若兩法兼施,則更妙矣。

養身要訣

人壽至百歲並非難事,惟保持此身之為難,能保持則少病,自然長壽。而保持之法,實在平時,如保持室內清潔,必日日勤於打掃,器具亦必日日洗滌,而物自經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斷水,或可以一日斷水,不可一刻斷空氣。所以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心何以難化,則因看事太真,我見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養身須有學問道德,對一般人難以求全責備,只勉其退讓克己,少惱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葯石之外,施以小術,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無費用,二省時間,三無流弊,四有實效,五勿他求,六為預防。但行之非難,須有先決條件如下: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氣,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勞而無功。以此法乃經常性,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納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為第二。而飲食無節,飢飽過度者,腸胃必受傷,而營養日減。睡以安神為主,神以心安為主,應配合年齡,壯年至多七小時至八小時,多睡則智昏頭暈眼紅脹,四肢疲軟,童年必睡足八小時,或過九小時勿礙,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時已足。應注意者,(一)夜勿過十點半,老年人以八點為正,勿過九點。(二)枕上切忌思索計算未來事。(三)勿以安眠葯片助睡。 原文:凡以飲食,無論四時,常令溫暖。(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譯文:對於飲食,不管一年四季的氣候如何,常以進食溫暖的品物為佳
一、起居

(一)睡眠宜早,勿過十時,凡交十一時,為陽生時,屬腎,此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二)睡時宜一切不思,鼻息調勻,自己靜聽其氣,由粗而細,由細而微細而息。視此身如無物,或如糖入於水,化為烏有,自然睡著。(三)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時再睡。(四)如在午時,即上午十一點至一點,為陰生之時,屬心,此時如不能睡,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凡有心臟病者切宜注意,每日於此二時注意,則元氣日強,無心跳腹泄或小便頻速之病。(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遲。居北方宜防寒氣,如在粵桂等省,早起防山嵐瘴氣中病。食後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二、靜坐

靜坐的方法甚多,有儒家、道家、佛家諸門,又有密宗、禪宗之分,今取簡易穩妥靜坐法,打一根基。

(一)兼可治病,但不必因病而坐,即不病亦應靜坐,用以防病、治病、養病,三法兼全,一生受用不盡也。靜坐法於有工作人較難,因無時間也,然每日四十分鍾當可抽出。在表面似乎不急,而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二)健康、壽命、德性,並關系後代子嗣的品德健康,也事關改良種族,社會福利,豈不偉大。現在大家忙於生產,看重物質,不知這個肉體,正是物,首先要維持它。人生以健康為第一,應當特別注意。

現在流行氣功療養法,我於此道,素無經驗,蓋各有長處,並非全無效果,只是運氣作功夫,有些人貪求速效者,未免走錯路。雖不可歸咎於法,要非可以普傳而慎始之難也。應先說病,病有兩種醫法,一是外力,如醫葯、針炙、按摩等是;二是自力。即靜坐法是。外力宜於急症,自力宜於長病。凡葯石所不治者,惟有靜坐法,功穩而妥。若兩法兼施,則更妙矣。

養身要訣

人壽至百歲並非難事,惟保持此身之為難,能保持則少病,自然長壽。而保持之法,實在平時,如保持室內清潔,必日日勤於打掃,器具亦必日日洗滌,而物自經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斷水,或可以一日斷水,不可一刻斷空氣。所以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心何以難化,則因看事太真,我見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養身須有學問道德,對一般人難以求全責備,只勉其退讓克己,少惱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葯石之外,施以小術,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無費用,二省時間,三無流弊,四有實效,五勿他求,六為預防。但行之非難,須有先決條件如下: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一恆心,不可一日間斷,行過百日,停止反覺不適,當如每日吃飯一樣。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氣,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勞而無功。以此法乃經常性,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納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為第二。而飲食無節,飢飽過度者,腸胃必受傷,而營養日減。睡以安神為主,神以心安為主,應配合年齡,壯年至多七小時至八小時,多睡則智昏頭暈眼紅脹,四肢疲軟,童年必睡足八小時,或過九小時勿礙,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時已足。應注意者,(一)夜勿過十點半,老年人以八點為正,勿過九點。(二)枕上切忌思索計算未來事。(三)勿以安眠葯片助睡。

與非養生難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