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轉轆轤

養生轉轆轤

發布時間:2020-07-15 13:51:17

1、轆轤是什麼意思?

轆轤是輪軸原理的兩種機械裝置的統稱。一種是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井上汲水的起重裝置。其結構由轆轤頭、支架、繩索、水斗等部分組成;一種是指機械上的絞盤。

轆轤在我國古代廣泛地應用在農業灌溉上,其製造和應用是與農業的發展緊密結合的。轆轤的應用最早出現在3000年前的中國,雖經改進,但至今仍大體上保持了原有的結構形狀。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在我國的北方缺水地區,仍使用轆轤提水灌溉小片土地。直到現在,在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區,也還使用轆轤從深井中提水。

(1)養生轉轆轤擴展資料:

輪軸的原理

輪軸的實質是可以連續旋轉杠桿。使用輪軸時,一般情況下作用在輪上的力和軸上的力的作用線都與輪和軸相切,因此,它們的力臂就是對應的輪半徑和軸半徑。

由於輪半徑總大於軸半徑,因此當動力作用於輪時,輪軸為省力費距離杠桿,而當動力作用於軸上時,輪軸為費力省距離杠桿。

2、有一部老電影是換親的農村老電影,電影開頭就是轉動轆轤?

這樣描述的場景,我沒印象是哪部電影,沒幫到你不好意思。

3、轆轤轆轤

轆轤

讀音:
lùlu

英譯:
[winch; windlass]

中義:
1.利用輪軸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裝置。 井上豎立井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繩索一端系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轆轤也是從杠桿演變來的汲水工具。

相關文獻:
據《物原》記載:"史佚始作轆轤"。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國已經發明了轆轤。到春秋時期,轆轤就已經流行。轆轤的製造和應用,在古代是和農業的發展緊密結合的,它廣泛地應用在農業灌溉上。轆轤的應用在我國時間較長,雖經改進,但大體保持了原形,說明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設計了結構很合理的轆轤。解放前在我國的北方缺水地區,仍在使用轆轤提水灌溉小片土地。現在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區,也還在使用轆轤從深井中提水,以供人們飲用。在其它工業方面,有使用牛力帶動轆轤,再裝上其它工具用來鑿井或汲鹵的。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顧 曰:『井上轆轤卧嬰兒。』」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葵》:「井別作桔橰、轆轤。」原註:「井深用轆轤,井淺用桔橰。」
宋 朱敦儒 《念奴嬌·中秋月》詞:「參橫斗轉,轆轤聲斷金井。」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八章:「在井台上,她又碰見了 鄭傻子 。他正搖著轆轤在打水。」

2.機械上的絞盤。
相關文獻:
《六韜·軍用》:「渡溝壍,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著轉關轆轤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 清 黃宗羲 《餘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記》:「南堰挽舟設轆轤,北堰則徒手舉之,故其舟尤小也。」

3.車輪。
相關文獻:
清 周龍藻 《隴頭水》詩:「人言此水聲聲別,盡是征夫眼中血,萬古千秋共嗚咽。嗚咽聲,流未已;轆轤聲,行不止。」

4.比喻如轆轤般圓轉。
相關文獻: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沉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颺不還,並轆轤交往,逆鱗相比。」 範文瀾 註:「以井鹿盧喻聲韻之圓轉,逆鱗相比喻聲律之靡密。」 明 程羽文 《鴛鴦牒》:「 李秀蘭 、 徐月英 談諧歌笑,機捷轆轤。」

5.喻心中情思如轆轤般反復上下。
相關文獻: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品》:「然以學使尊嚴,何敢遽為 毛遂 ,轆轤於中,莫可排解者累日矣。」

6.指轆轤劍。
相關文獻:
唐 常建 《張公子行》:「俠客白雲中,腰間懸轆轤。」 唐 劉滄 《邊思》詩:「 漢 將邊方背轆轤, 受降城 北是單於。」 宋 范仲淹 《上都行送張伯玉》詩:「寶此金轆轤,去去延 平津 。」參見「 轆轤劍 」。

7.詩格名稱之一。
相關文獻:
清 方以智 《通雅·釋詁》:「八病之外,又有折腰、聯句、轆轤,又有退韻、迴文、反覆、扇對、探題,詩格固多。」參見「 轆轤體 」。

8.佛教語。
相關文獻:
即轆轤劫。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積二十轆轤,共三萬三千六百萬年,為一成劫。」參見「 轆轤刼 」。

相關詞語:
轆轤劍 轆轤格 轆轤體 轆轤韻 轆轤劫

4、轆轤是什麼要有圖片的

提取井水的起重裝置。井上豎立井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繩索一端系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轆轤也是從杠桿演變來的汲水工具。據《物原》記載:"史佚始作轆轤"。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國已經發明了轆轤。到春秋時期,轆轤就已經流行。轆轤的製造和應用,在古代是和農業的發展緊密結合的,它廣泛地應用在農業灌溉上。轆轤的應用在我國時間較長,雖經改進,但大體保持了原形,說明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設計了結構很合理的轆轤。解放前在我國的北方缺水地區,仍在使用轆轤提水灌溉小片土地。現在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區,也還在使用轆轤從深井中提水,以供人們飲用。在其它工業方面,有使用牛力帶動轆轤,再裝上其它工具用來鑿井或汲鹵的。

圖片百度一搜就有,我給你找了一個: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A%A4%E9%F1&in=24752&cl=2&cm=1&sc=0&lm=-1&pn=15&rn=1&di=1300838521&ln=1110

5、哪能下載老老恆言和遵生八箋啊,有哪些好點的養生一類的書啊,推薦下哈,或者乾脆下了發我

《老老恆言》 試讀章節:

此書為清代著名養生學家曹庭棟75歲高齡時所著,又名《養生隨筆》。書中從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廣泛地闡述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養生方法,淺近易行,被後世奉為「健康之寶」,為老年養生做出了很大貢獻。
(原文)

老年肝血漸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應,每要急躁益甚,究無益於事也。當以一「耐」字處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氣既不妄動,神色亦覺和平,可養身兼養性。

——《老老恆言·省心》

(按語)

此論老年人養生應當戒躁,當以「耐」字處之,原因是老年肝血衰,這樣即可「血氣既不妄動,神色亦覺和平」。

(原文)

穩卧必得厚褥,老人骨瘦體弱,尤須褥厚,必宜多備,漸冷漸加。每年以其另一易新絮,緊著身鋪之,倍覺松軟。挨次遞易,則每年皆新絮褥著身矣。

——《老老恆言·被》

(按語)

此論老年人如何用褥,很有參考價值。若能照此去做,對於老年人保養元氣很有益處。

(原文)

導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錦、華佗五禽戲、娑羅門十二法、天竺按摩訣之類,不過宜暢氣血,展舒筋骸,有益無損,茲擇老年易行者附於左,分卧功、坐功、立功三項。至於叩齒咽津,任意為之可也。修煉家有納氣通三關結成丹之說,必屬左道(1)毋惑!

卧功五段:

仰卧,伸兩足,豎足趾,伸兩臂,伸十指,俱著力向下,左右連身牽動數遍;

仰卧,伸左足,以右足屈向前,兩手用力攀至左,及脅,攀左足同,輪流行;

仰卧,豎兩膝,膝頭相並,兩足向外,以左右手各攀左右足,著力外向數遍;

仰卧,伸左足,豎右膝,兩手兜住右足底,膝頭至胸,兜左足同,輪流行;

仰卧,伸兩足,左手握大拇指,首著枕,兩時著席,微舉腰搖動數遍。

立功五段:

正立,兩手叉向後,舉左足空掉數遍,掉右足同,輪流行;

正立,仰面昂胸,伸直兩臂,向前,開掌相並,抬起,如抬重物,高及首,數遍;

正立,橫伸兩臂,左右托開,手握大拇指,宛轉順逆搖動,不計遍;

正立,兩臂垂向前,近腹,手握大拇指,如提百鈞重物,左右肩俱聳動,數遍;

正立,開掌,一臂挺直向上,如托生物,一臂挺直向下如壓重物,左右手輪流行。

坐功十段:

趺坐(2),擦熱兩掌,作洗面狀,眼眶、鼻樑、耳根各處周到,面覺微熱為度;

趺坐,伸腰,兩手置膝,以目隨頭左右瞻顧如搖頭狀,數十遍;

趺坐,伸腰,兩臂用力,作挽硬弓勢,左右臂輪流互行之;

趺坐,兩手仰掌,挺時用力,齊向上,如托百鈞重物,數遍;

趺坐,伸腰,兩手握大拇指作拳,向前用力,作捶物狀,數遍;

趺坐,伸腰,兩手握大拇指向後,托實坐處,微舉臀,以腰擺搖數遍;

趺坐,伸腰,兩手置膝,以腰前扭後扭,復左側右側,全身著力,互行之,不計遍;

趺坐,伸腰,兩手開掌,十指相叉,兩時拱起,掌按胸前,反掌推出,正掌挽來,數遍;

趺坐,伸腰,兩手握大拇指作拳,反後捶背及腰,又向前左右交捶背及腿,取快而止;

趺坐,兩手按膝,左右肩前後交扭,如轉轆轤,令骨節俱響,背覺微熱為度。

——《老老恆言·導引》

(注釋)

(1)左道:不正派的宗教派別。(2)趺(fU,夫)坐:即結跏跌坐,包括全跏坐(俗稱雙盤)和半跏坐(俗稱單盤)兩種。

此為老年人編設的一套動功,功能宣暢氣血,舒展筋骨,且易學易練,很受老年人和體弱者歡迎。

《遵生八箋》試讀章節
春卷 春三月調攝總類 《尚書大傳》日:「東方為春,春者,出也,萬物之所出也。」《淮南子》日:「春為規,規者,所以圜萬物也。規度不失,萬物乃理。」《漢律志》日:「少陽,東也,東者,動也。陽氣動物,於時為春。」故君子當審時氣,節宣調攝,以衛其生。 正月立春,木相;春分,木旺;立夏,木休;夏至,木廢;立秋,木死;立冬,木歿;冬至,木胎,言木孕於水之中矣。 歲時變常,災害之萌也,余特錄其變應於疾病者,分列於四時,使尊生者懼害預防,慎攝自保,毋困於時變。其他水旱凶荒,兵革流移,余未之信也,不敢錄。 正月朔,忌北風,主人民多病;忌大霧,主多瘟災;忌雨雹,主多瘡疥之疾。忌月內發電,主人民多殃。七日,忌風雨,主民災。忌行秋令,主多疫。 二月,忌東北雷,主病,西北多疫。春分忌晴,主病。 三月朔,忌風雨,主多病。忌行夏令,主多疫。 ……

養生一類的書:
延年益壽,人同此心。達官貴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於此莫不關注,故而養生文獻不限於醫家,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國現存養生類著作約數百種,尚不包括涉及養生內容又非養生專著的書籍。養生書籍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食養類

主要從飲食物性味、補泄滑澀的效用與人體狀態、天時氣候、地理方域等的關系論述養生之道,也包括節食、辟穀等內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道藏精華錄》收載的《服氣長生辟穀法》(著者佚名)、清代簡緣老人的《節飲集說》等。

導引類

主要從論述氣功、導引練形的理論及具體方法上闡明祛病保身、益壽延年之道,內容包括各種門派、形式的氣功,各種導引練形(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著述。如後人從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輯出的《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權著《臞仙神隱》、清代馬齊著《陸地仙經》,以及南北朝達摩祖師的《易筋經》、明代袁黃的《靜坐要訣》、清代婁傑的《八段錦坐立功法圖訣》等。

煉丹類

主要是各種煉制丹葯法的有關記述,古人曾希望通過對各種礦石葯物的復雜燒煉過程製造出令人長生不死、霞舉飛升的靈丹,雖說設想荒誕,近於虛幻,但卻也得到了一些有療效的治病丹葯,開人類葯物化學研究之先河。療疾者如紅升丹、白降丹等,臨床已有定論。這類著作主要收藏於道家的匯編類道書《道藏》中,如宋代吳悞著《丹房須知》、金陵子著《龍虎還丹訣》以及著者佚名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等,記載煉丹術最早、最著名且傳世者則是晉代葛洪的《抱朴子》。

學習太極拳悟道人生

女白領熱衷學習古箏,許多男性白領則更鍾情於太極拳。就職於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趙先生周末參加了一個太極拳班,兩個月後,在太極拳一招一式舒緩動作中,趙先生覺得啤酒肚小了不少,整個人也清爽起來。

「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也是心靈養生的過程,太極拳看似相悖,其實都可以相互轉化。」趙先生告訴記者,在太極拳中學到的東西也可以運用到職場上,比如老子的以柔克剛,運用到一些工作的處理上很有效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專家魏高峽目前正在跟蹤記錄一些素質較高的太極拳學習者,看傳統文化對他們心理產生的變化。她告訴記者,研習如太極拳等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調控人的情緒,完善人性。此外,長時間群體性的體育鍛煉讓人體會分享的過程。

慢生活助力職場發展

為何眾多白領熱衷於慢下心來修習古藝?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專家魏高峽告訴記者,人們有意識地放慢節奏生活原因之一是壓力要找到一個排解的渠道,而通過重拾傳統文化就是一個對抗現代焦慮很好的方式。從另一方面來說,無論是古箏、茶道還是太極拳,並不單純是學習一種技能,而是更多地培養了一種專注和放鬆能力,這對職場生活很有幫助。同時,有一定文藝特長的員工更容易產生個人魅力,在競爭中也具有一定優勢。

對此答案滿意的話,請記得立即採納喲,謝謝!

6、轆轤的介紹

轆轤,漢族民間提水設施,流行於北方地區。由轆轤頭、支架、井繩、水斗等部分構成。利用輪軸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裝置。顧曰:「井上轆轤卧嬰兒。」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井別作桔橰、轆轤。北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葵》轆轤也可指機械上的絞盤。渡溝壍,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著轉關轆轤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

7、怎麼樣養生?

1

8、轆轤相轉什麼意思?

轆轤是井台上打水用的,總是轉一下纏一圈繩子的。

寓意是:循環的意思。(其它的可能還有更深層的寓意吧。 )

9、轆轤的簡介

提取井水的起重裝置。井上豎立井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繩索一端系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轆轤也是從杠桿演變來的汲水工具。據《物原》記載:史佚始作轆轤。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漢族勞動人民已經發明了轆轤。到春秋時期,轆轤就已經流行。
轆轤的製造和應用,在古代是和農業的發展緊密結合的,它廣泛地應用在農業灌溉上。轆轤的應用在我國時間較長,雖經改進,但大體保持了原形,說明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設計了結構很合理的轆轤。
解放前在我國的北方缺水地區,仍在使用轆轤提水灌溉小片土地。
如今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區,也還在使用轆轤從深井中提水,以供人們飲用。在其它工業方面,有使用牛力帶動轆轤,再裝上其它工具用來鑿井或汲鹵的。

10、轆轤的圖片

這個很麻煩啊!
有的說"鹿盧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轆轤,是一類劍的統稱,不是一把劍的名字。"
有的又說"現在的名字叫乾坤宇宙鋒!這是世上最長的一把劍!四尺三寸五!"

其實轆轤劍又叫背手劍、秦王劍、宇宙鋒。傳說是秦始皇所配的一把絕世寶劍。這把寶劍長約四尺多,鋒利無比。轆轤劍最早的一段歷史是「白起之死」。

白起是秦國大將,功績卓著。長平之戰後秦分軍一為二分別攻打趙韓。韓、趙恐慌,於是使蘇代持重金見秦相應侯(即范雎)言若白起再建功滅趙則功大應侯,且秦此時滅趙並的不到多少土地。范雎被說動請秦王罷兵。秦王讓韓割垣雍,趙割六城為求和條件,於是雙方休戰。白起聞後,從此與范雎有隙。九月,趙不行諾言,於是秦再次發兵,令五大夫王陵攻趙都邯鄲。此時白起生病,不能為將。四十九年正月,陵攻打邯鄲,趙軍同仇敵愾頑強死守,急攻不下,秦再發兵助陵。結果陵死傷日大。白起病癒,秦王想讓白起代王陵為將。白起拒絕,白起說:「邯鄲其實並不是那麼好攻打的。而且四處的諸侯很容易去援救,這些諸侯恨我秦國很久了。現在,我秦軍雖然在長平打了勝仗,但是我們死傷也十分慘,幾乎死傷過半。這樣一來,國內空虛,趙國在裡面打,別的國家在外邊打,一定會大敗秦軍的。所以不可為戰」秦王再次親自任命,白起不去赴任;秦王派應侯去請,白起使終推辭,稱病。於是秦王令王齕代王為陵將,續圍邯鄲,還是不能攻克。楚春申君及魏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救援邯鄲攻秦軍,秦軍死傷頗重。白起得知後大發感慨:「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知道後,勃然大怒。白起繼續稱病,應侯又去請,繼續稱病不起。於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貶為士兵,遷往陰密。白起繼續稱病(作到勁了!),不肯去。過了三個月,秦軍前線吃緊,連連敗退。秦王派人催白起起行,不得留咸陽中。白起才出發,出了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昭王與應侯及群臣商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便使使者賜秦王劍,令白起自裁。在杜郵,白起面對使節,孤自一人……自覺征戰半生到流放時卻無有一人送行,如今又要獨赴黃泉,何其凄涼……問天天不答乃自悟實是殺伐過重。遂自殺。

白起自殺了,用的便是這把「宇宙鋒」。他死後,宇宙鋒被送還秦王。這時候,他等待著另外一個「該死」的刺客。這就是「荊軻刺秦」。

秦國的將領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佔領了所有趙國的土地,派兵向北侵佔土地,一直到燕國南邊的邊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懼,太子丹與刺客荊軻商定行刺秦王計劃:荊軻與猛士秦舞陽借獻秦王的仇敵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地圖的機會接近秦王而行刺之。 荊軻到了秦國之後,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送了很多的禮物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為他對秦王說:「燕王確實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風,不敢派兵來抵抗大王您,,願意拿全國的百姓來做您的臣子,排在諸侯的行列,像秦國的郡縣那樣向秦國進貢,只求能夠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非常害怕,不敢自己來陳述,現在謹斬殺荊軻的頭並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裝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將它送出,派人來把這些告訴大王。一切聽大王您吩咐。」
秦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於是穿上朝服,設九賓之禮,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荊軻捧著裝著樊於期的頭的盒子,秦武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依次進來。到了台階下,秦武陽害怕得變了臉色,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頭對他笑了笑,走上前對秦王致歉說:「北方邊遠地區的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夠稍稍原諒他,讓他能夠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吧,把秦武陽的地圖給我拿來。」
荊軻拿來地圖之後捧著,打開地圖,地圖全部展開後露出了匕首。荊軻乘機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著匕首去刺秦王。沒有刺到,秦王非常吃驚,聳身站了起來,掙斷衣袖。拔這把「宇宙鋒」劍,但劍太長了,於是拿起劍鞘。當時非常危急,劍插得太緊,沒辦法抽出來。
荊軻在後面緊追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群臣非常吃驚,事情突然發生,根本沒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而按照秦國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帶一點點兵器;那些帶了兵器的侍衛,都在殿下侍候,沒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急召來侍衛,因此荊軻不斷地追逐著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沒有什麼東西來對付荊軻,僅僅只是用手來和荊軻搏鬥。 這時,秦王的御醫夏無且用他手裡的葯袋扔向荊軻。秦王正繞著柱子跑,驚惶之中,不知所措。趙高在一旁提醒說:「背而拔之」。於是秦王背劍拔出劍刺向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傷殘倒地了,就舉起匕首投向秦王,沒投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殺荊軻,荊軻身中八處劍傷。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斬了荊軻。至此,這把寶劍又被稱為「背手劍」

趙高救駕有功,得到了秦始皇的信用。此時,另外一個大臣匡洪跟隨秦始皇多年,功績卓著。始皇帝就把這把宇宙鋒賜予了匡洪。這才引出了「劍斬趙高」。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當政,重用朝臣趙高。趙高一時權傾朝野,但他還不滿足,漸漸地對皇位有了覬覦之心。這一日,趙高當著二世的面「指鹿為馬」。眾朝臣都知趙高一手遮天,又狠毒無比,平時趨炎附熱巴結趙高的大臣們連忙為趙高捧場,一時喊馬之聲不絕於耳。有一些看不慣趙高的臣子卻也噤若寒蟬,不敢吱聲。只有匡洪出班奏道:「萬歲,這確是頭鹿,趙高欺君罔上,請萬歲治罪。」趙高懷恨在心,想尋機報復。正苦思無計時,女兒趙艷蓉進廳來向他行禮問候。趙高只有此女,生得面容秀麗,舉止端莊,平日很得父親寵愛。趙高一見女兒,心生一計:「聞得甚至於洪有一子名叫匡扶,兵馬嫻熟武藝高強。我不如籠絡匡洪,將女兒嫁與他子,那時成了兒女親家,只要匡洪老兒不與我作對,這秦二世的江山,我豈不唾手可得!」次日一早,趙高進宮求二世主婚將女兒賜配匡扶。秦二世哪裡知道趙高的鬼心思,當即下旨命兩家擇日完婚。匡家本不願意這門親事但又不能抗旨,只得將趙艷蓉娶過門來。待得見她深明大義,品貌出眾,與趙高不是一丘之貉,心中的成見全消,夫妻十分恩愛。倒是趙艷蓉又得知不少父親的不端行為,回到娘家就規勸父親一番。 趙高見計不成,女兒反倒向著對頭一方,左思右想,又生一計。暗中命人盜取了匡家的寶劍「宇宙鋒」,假意進宮行刺二世不成,將寶劍丟在宮中。秦二世昏庸之極,一見寶劍,不問青紅皂白,下旨將匡家滿門下獄,匡扶問斬。匡家僕人趙忠與匡扶的身材容貌十分相像,不忍忠良被害,換衣替主而死。趙艷蓉被接回趙高府中,餘人皆被下入大牢,候旨發落。 眨眼數旬已過,自從被接回府,茶飯不思,悶悶不樂。趙高看在眼裡,心中很是不忍,這一晚將女兒喚出來,好言安慰了一番。趙艷蓉一見父親語氣和緩,趁機勸道:「爹爹,我丈夫如今已被斬首,公公年邁,求爹爹向聖上奏上一本,免去匡府眾人之罪,女兒感恩非淺。」趙高暗想:匡扶已死,匡家除了後根,匡洪年邁,受此一番折磨,諒他再也不敢興風作浪,不如賣女兒一個人情,也好緩和一下父女的關系。想到此便答應女兒的請求。趙艷蓉忙叫貼身的啞女奴准備紙筆,親自為父親磨墨。趙高揮筆不假思索,一揮而就。父女正在說話,忽然,二世微服出遊,來到相府門前。他不讓相府家人通報,直接闖到了書房,透過窗紙看到一個身材窈窕的女子正與趙高對話,這秦二世性好漁色,一見美人,急不可耐地闖進屋來。 二世問趙高正在作甚,趙高忙將修好的本章獻上。二世心不在焉,粗略一看,就准了趙高所奏。並要納趙艷蓉為妃。趙高大喜,答應二世。二世回宮。趙艷蓉得知此事大罵趙高。趙高惱羞成怒,命啞奴將女兒攙下去,明日一早入宮。趙艷蓉一見父親決心已定,暗自焦急,不知如何是好。啞奴同情小姐的命運,讓趙艷蓉裝瘋。啞奴急忙攙著小姐回房去了。趙高本想送女兒進宮在皇上跟前邀寵,自己好再見機行事,不想女兒因此瘋癲,趙高垂頭喪氣,第二天只好照實回奏皇上。二世心想:好端端一個人,一夜之間怎會瘋癲,分明是趙高有意推脫。二世把臉往下一沉:「寡人從未見過瘋癲之人,賜她鳳冠霞帔,帶上殿來,寡人要看一看。」趙艷蓉繼續在金殿裝瘋,大罵二世。二世本若要將她斬首,又恐怕招惹文武非議,真是哭笑不得。只好草草收場,命趙女下殿,罰沒趙高三月俸祿,卷簾退班。趙艷蓉與啞奴登車回府。到後來,趙高企圖篡位的陰謀敗露,匡扶自邊關還朝,用「宇宙鋒」斬了趙高,夫妻終得團圓。

古詩中的「宇宙鋒」

《樂府詩集?陌上桑》
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轆轤劍,可值千萬余。

唐-皇甫曾《贈老將》
白草黃雲塞上秋,曾隨驃騎出並州。
轆轤劍折虯髯白,轉戰功多獨不侯。

唐-韓翃《贈張建》
結客平陵下,當年倚俠游。傳看轆轤劍,醉脫驌驦裘。
翠羽雙鬟妾,珠簾百尺樓。春風坐相待,晚日莫淹留。

評書中的「宇宙鋒」

單田芳-《童林傳》
(秋田)左助下佩帶著一把特號的大寶劍,這把寶劍金把鉤,金什件兒,綠鯊魚皮劍鞘,二尺多長的燈籠穗左右飄擺,是古香古色呀。這劍也太長了,童海川用眼睛一量,能有四尺。書中代言,這是什麼劍呢?這把寶劍是著名的背手劍,據說當年秦始皇嬴政親自佩帶,因為嬴政恐怕對自己不利,身上有御甲,外面還有背手劍。這把寶劍千斤鑽玉石,削鐵如泥,是寶劍和刀之中尺寸最長、分量最大的,故此叫背手劍,也有人管它叫秦王劍。

所以說沒人見過這把劍!我們只能想像它究竟是怎麼樣的了

與養生轉轆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