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天打多少下崩拳有養生效果?
沒有任何養生作用,打一百萬次也沒用,養生靠的是運動,用錯誤的方法重復再多也是白費。
2、形意拳求教!我練崩拳步子總是很笨。前腳落地很重石明原因啊、???各位喜歡武術的老師們幫幫忙!
這個就是僵勁。練拳就是要去僵勁,出形意功夫力。我師父一直說練形意是「一順二合三爆發(炸力)」,你現在就是不順的表現。練拳要有那些內在的要求同時還要有活,這樣就要求動作首先不能使拙力,那些要求有點意思就行了,不是玩命使勁的,渾身緊張狀態誰都會動作笨拙的。所以動作要不使勁,出順,這樣才能夠出形意力。
3、五行拳如何?除了可以養生之外,實戰方面如何?
形意五行拳這玩意打架確實好用!不過用文字的太過抽象不太好描述,更何況同樣的一個崩拳在不同的情況下應用是不同的!所以想知道裡面的水有多深最好還是找自己的師父或師傅,再不然教練或老師去請益,當面講一來直觀二來說的清楚
4、養生,什麼是內家拳里的功夫上身
內家拳的來源有兩種說法:1、漢時華佗所創五禽戲功法,乃是內家拳鼻祖。2、元末武當張三豐所創太極拳。
內家拳相對於外家拳而言,是陰陽學說的又一實踐,最大的不同是對身體理解與運用的不同。陰陽二點之間的線性關系分出內、外家拳系的不同,在兩點之間內里的運動關系為外家拳,其性像是電磁中的異性相吸,不跑兩之間的這根線,是我們常說的看後打前。像射箭、斧劈……靠的是貫性,多用的是人體中的收縮肌。在兩點之間外撐外拔的運動關系為內家拳,其性像是電磁中的同性相排斥,運動在兩點之外,看前打後,像釘子與錘子的關系,靠的是另一點的給力,多用的是人體中的膨脹肌。這就是心意拳為什麼有三節、四梢理論的原由,梢節像釘子,中節像錘子,根節像錘柄。四梢中的肌肉管人體的負重與軌跡,筋健管人體的連結與連續,骨頭管人體的矗立與撐拔,氣血管人體的發力與加速度,所以中國的內家拳體系在世界功夫之林中唯中國功夫所獨有。
內家篾生,外家不養生。古代道家多是醫生。煉丹打坐,觀察天地萬物,一代一代下來,對人體結構任何細微的部位都了如指掌,研究透了。無數人,無數代的發展,創出了各種各樣的養生之拳術。中國武術有三大內家拳體系:「太極、形意、八卦」。太極拳的理論體系《十要論》是在心意拳《九要論》基礎上的添加,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另一叫法。
「一氣、二儀、三節、四梢、五行、六合」,心意拳的理論體系和訓練體系是中國武術中最早建構的內家拳體系,他的典章著作是中國武學文化中的寶典,起著主導性的作用,諸多武術門派的產生、發展都受其影響而得益非淺。
5、誰您呢個幫我吧「形意拳術」(李天驥)中 崩拳那段用文字打出來?
『標題』
二、崩拳
崩拳是左右拳輪換向前直打的練習方法。出拳時,既要求有速度、有力量,又要求保持周身完整,與步法進退起落整齊合拍。步法則完全以左腳直向前進,右腳盡力後蹬,再向前跟步的單一形式,落腳後重心仍在右腿(有些地區採用兩腳輪換直進的步法,即前腳墊步,後腳前進,墊步腳再跟進)。身法要求屈膝蹲身,高矮一致。崩拳拳勢剛烈,古拳譜形容「崩拳似箭,有射物之意。」
(一)預備式。完全與三體式相同(圖2 -13)。
(二)右崩拳。1.由三體式開始,身體方向不變;兩手變拳握緊,如螺旋形狀,左拳眼向上,肘部微屈;右拳拳心翻轉向上,右肘緊靠右腰部,前臂貼於腹部右側;眼看左拳(圖2-14)。2.左腳盡力向前邁進一步,右腳隨即向前跟步,重心仍坐於右腿,左腳跟與右腳踝骨相對,距離約20-30厘米,在進步的同時,右拳順著左臂方向直向前打出,拳眼向上,拳面微前傾;左拳收回停於腰部左側(左肋下方),拳心向上,成右拳前伸,左腿在前的拗步姿勢,眼看右拳(圖2-15)。
要點:1.左手握拳後,肘尖仍要下垂,肩要向下松,頭頸要豎直,握拳時雖然要求握緊,但心胸不要有絲毫緊張,不要有意憋氣,要呼吸自然。2.左腳向前邁步時,抬腳不要過高,落腳時,腳跟先著地,但不要故意跺地;右腿盡力蹬勁,身體不要高起,邁步要大要遠,打出右拳後,右肩要向前順,左胯略向後收,上體變為斜向左前方,右臂肘部向下垂;身體要穩定,頭要向上頂勁,腰要塌住;左腳前進落地與右拳打出務要協調一致。
(三)左崩拳:左腳再繼續盡力向前進步,右腳向前跟步(步法與右崩拳式同);同時左拳順著右臂方向直向前打出,拳心向右,右拳收回停於腰部右側,拳心向上,成左拳,左腿在前的順步姿勢;眼看左拳(圖2 -16)。
要點:左崩拳時,身體要保持向右半斜姿勢,左肩不要太向前伸,兩胯均略向後縮,其它各部要求均與右崩拳式相同(參閱圖2 -15及說明)。
(四)右崩拳:動作及要點均與(二)相同(參閱圖2 -15)。
(五)左崩拳:動作及要點均與(三)相同(參閱圖2 -16)。
根據以上動作和要點,可以左右輪換向前直打,數量多少,要視場地條件而定,回身式總待打出右拳後再轉身。
(六)崩拳回身:1.打出右拳之後(圖2 -17),左拳不動,右拳收至腹部右側(拳心皆向上);左腳向回扣(約90°),右腳以腳尖為軸隨身體向右後轉動扭直,眼看前方(圖2 -18)。2.右拳經胸前靠近口部向前上方鑽出,整個右臂要成一弧形,不能挺直,拳心斜向上,並略外傾,小指向上擰勁;同時右腿屈膝上提,腳尖向右上斜勾;左腿微屈,成左獨立姿勢;眼看右拳(圖2 -19)。3.上式不停,右腳用力向前橫腳踩落,左腳隨之向前跟步,腳跟離地,左膝抵住右膝膝窩,成交叉坐盤歇步;同時左拳在落腳時,經胸前向上順右臂向前方變掌劈下,掌心向前下方,右拳下落變掌收回腹前,拇指緊靠臍部,掌心向前;眼看左掌食指(圖2 -20)。
要點:1.左腳回扣、右拳收回與向右後轉身是一連貫動作,前後銜接的停頓時間不要過長,轉身時避免低頭彎腰。2.右拳向上鑽與右膝向上提,要動作一致。3.右腳落地時要盡力向前橫著踩出,兩腿交叉務要靠緊,左掌前劈與右腳落地,須整齊合一。
(七)右崩拳:兩掌變拳握緊,右腳向前墊步,左腳再盡力向前上一步,右腳隨之向前跟步,距離左腳約20-30厘米,同時右拳直向前打出,左拳收回腰部左側,動作與要點均與前右崩拳打法相同(圖2 -21)。
如此左右崩拳交替向原來的位置打回,往返趟數不限,要根據個人體力掌握。最後打到起式的位置(崩拳右式),再回身做收式動作。
(八)崩拳收式:1.向右回身,提右腿,劈掌等動作完全與(六)回身式、(七)崩拳右式相同(圖2 -22、23、24、25),打成崩拳右式後,身體不動,右腳向後撤半步,左腳再撤至右腳後方,兩腿交叉,左腳順,右腳橫,左腳跟微離地面,仍成交叉半坐盤步,左腳後撤時,左拳也同時向前打出,右拳收回腰部右側,拳心向上,眼看左拳(圖2 -26、27)。2.左臂屈肘經胸前下落,兩手垂於身體兩側,同時右腳收回靠攏左腳(此時右腳仍要放成斜45°);身體輕緩起立,保持向右半斜方向;兩肩向下松沉,眼向前平視(參見圖2-2)。要點:退右腳時,兩拳不動,注意右肩不可隨著向後扭轉,左腳向後撤,先用力及腳跟觸地,再提起腳跟(微離地面),兩腿膝部要靠緊(左膝抵住右膝窩),左腳後撤與左拳前打務要協調一致。
6、DNF純刷圖武神是鷹踏和崩拳 滿哪個還是都滿? 我准備不加升龍~
當然是崩拳滿,現在的鷹踏比以前少踩了好幾下,不建議你加滿。而且你還是純刷圖的,多點後面的大技能和覺醒吧。
7、我學形意拳主要養生不是搏鬥 望相告 衷心感謝
形意拳為三大內家拳之一,象形取意。在晚清及民國時期涌現出很多的高手,如郭雲深,尚雲翔,孫祿堂等。。。首先練些開筋活胯的, 柔韌拉伸的,
然後站渾圓樁,一開始最好不要站三體式,等有了基礎再練三體式.,因為這個比較難,對於身體各部位細節要求也多,不適合初學者。
肯定要學五行拳了, 先從劈拳開始, 利肺,
崩拳很牛,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打得是舟行浪頭之勢。
炮拳和直拳很像,
鑽拳,劈拳里已經含有了鑽拳
橫拳要起橫不見橫, 要橫住對方,又不能離開自己的中線,
然後學習十二形,有選擇性的學習。。
最後對於九要 ,四稍,四象(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六合,八字, 束展,一些專業名詞的概念
然後對於步法要練好,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傅,
可以學習八卦掌的步,李小龍的也可以學習。
最後就是實戰了, 有了功力,放不到人身上也是白搭,打不到人,落點,假動作,經驗,反應,
步子不快,追不上人,躲不開也不行
距離,角度也要控制好。。。。
也是要腳踏實地練的,真正懂的老師教起來是很容易懂的,真傳一張紙。同時不能小瞧拳擊,散打等,要借鑒學習他們的優點,直拳,擺拳是最接近王八拳的拳,是最符合人的本能的拳,在本能的基礎上加工,自然事半功倍。最後也要重視力量訓練,寧傳十藝,不傳一力。 形意拳也有獨特的練力的方法,要在松中求,順中求,樁中求,動中求。
形意的程序:
伸筋拔骨,開肩胯
懂得發力,五行拳, 多少知道點打法
站站樁,最好站容易上手的渾圓樁。
練練散打, 沒事也找人試個手
周身上下瞬間合一,也就是六合,有整勁,手足想通
學點散打,或者李小龍的步法,學點身法, 直拳,擺拳是最接近人的本能的拳
認真學好劈拳,崩拳,以及他們的打法。劈拳含有鑽拳,鑽橫不分家的。
希望以上幾點能對你有幫助!
8、我想說下,八極拳的崩拳的奧義是如何做到崩碎?
無非就是個爆發力的問題。
0-10-0是一種法力方式,5-10-5是另一種法力方式,基本功扎實,筋骨強勁,這個過程就短,完成法力過程越短,爆發力越大。
(爆炸的原理懂么?一樣的。
你用盡全身的力量按人推人心口,人沒事,頂多胸悶難受;但是換了爆發力的方式向其心口發力,心血管都給他打爆。)
9、練形意拳崩拳 練的胸口痛 誰知道雜回事?
可能與呼吸有關,練拳時要注意呼吸自然,不能憋氣。還有一點,是不是與胃的病變有關?試試這兩招,對練拳練氣和氣功入門都有好處。 氣能行血,氣能攝血,氣能生血,血能載氣,氣行血則行,氣滯血則凝。 調節呼吸,氣血通暢,經絡通暢了,一切就好了。冬季養生早卧晚起,以待日光。中午少睡一會足夠。 子時(晚上11~1點)和午時(中午11~1點)都是陰陽交接的時辰,晚上子時陰盛至極,開始陽升陰降,中午午時陽盛至極,開始陽降陰升。中醫養生注重睡好子午覺,可以健康長壽。 教你一招,調節呼吸法——也叫呼吸吐納法。 呼吸的方法有自然呼吸和正呼吸兩種: 第一自然呼吸,也叫做腹式呼吸,因為在呼吸時,一呼一吸,必須都能達到下腹部。在吸氣時,空氣入肺,充滿周身,肺底舒張,抑壓橫膈膜,使空氣下降,這時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在呼氣時,腹部收縮,橫膈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使肺底濁氣,外散無余。可見呼吸作用,雖與肺葉有密切關系,但它的伸縮,常須依靠下腹和橫膈膜的運動,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使血液循環流暢。我們不但在靜坐時,須用此法,實際上,不論行、住、坐、卧,應該隨時使用。關於自然呼吸法的調和方法如下: (a)、呼息時,臍下腹部收縮,橫膈膜向上,胸部緊窄,肺底濁氣可以擠出。 (b)、吸息時 , 從鼻中徐徐吸入新鮮空氣,充滿肺部,橫膈膜向下,腹部外凸。 (c)、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漸漸細長,達於下腹。 (d)、呼吸漸漸靜細,出入很微,反復練習,久之自己不知不覺,好像無呼吸的狀態。 (e)、能做到無呼吸的狀態,那末沒有呼息,也沒有吸息,雖有呼吸器管,好像不必用它;而氣息彷佛從全身毛孔出入,到這一步,可以說達到了調息的極功。不過初學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須聽其自然。 第二、正呼吸,這一方法,主張呼吸宜細長,宜達於腹部,以及使橫隔膜上下運動等,都與自然法,沒有兩樣。不過呼吸時腹部的張縮,完全相反。因為反乎自然呼吸,所以也叫做逆呼吸。關於正呼吸的調和方法如下: (a)、呼息宜緩而長,臍下氣滿,腹部膨脹,胸部空松,橫膈膜馳緩。 (b)、吸息宜深而長,空氣滿胸,胸部膨脹這時臍下腹部收縮。 (c)、肺部氣滿下壓,腹部收縮上抵,這時橫隔膜上下受壓迫,運動更為靈敏。 (d)、在靜坐時,呼息及吸息,宜極靜細,以自己也不聞其聲合宜。 全身放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不一會就會睡著。 睡眠質量好了,一切就都OK 堅持,你會受益! 物我兩忘,無欲無求,天人合一,順其自然。心靜就是真功夫! 還有一招,腹部按摩法。 睡前用手心按摩腹部。 方法是單手手心貼在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和逆時針各按摩相同的圈數,直至手掌心感到熱,累了可以換另外一隻。做的同時並配合 深長的呼吸 ,一定要靜心!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按摩上。這樣的按摩可以促進腸蠕動,加快消化和提高腸道的吸收功能,並同時起到女性保健的作用還可以促進睡眠,提高睡眠質量。 堅持吧,你會受益一生! 用過的都受益了!!!
10、通背拳 長拳 崩拳 形意拳 八卦拳細節處各有什麼不同
通背拳也稱通臂拳,流傳較廣、流派較多,除「白猿通背」外,還有「祁門通背」、「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掛通背」、「兩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較早流傳於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屬於通背拳系中的一個流派。手法有摔、拍、穿、劈、鑽等,步法有行步、散步、連環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彈等。套路運動要求甩膀抖腕、雙臂摔劈、肩臂撩掛、擊拍輕快、閃展靈活、虛實分明、腰背發力、冷彈脆快、堅韌交錯。
長拳--一般將查、花、炮、紅拳列為長拳范疇,當然也有專門定名長拳拳種,奇特點是放長擊遠、發力飽滿,不法上多是閃展騰挪、躥蹦跳躍。現在國家有規定長拳比賽套路。
形意拳是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太極、形意、八卦)位列中國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風格卻是快攻直取,硬打硬進,幾如電閃雷鳴,在內家拳中獨樹一幟。形意拳起源於心意拳,由李洛能演變創新而來。形意拳講究功力,形松意緊,外形不拘一格,打法變幻莫測的風格特點。在形意十二形中,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五行中講究金、木、水、火、土的內涵。
五行拳即是說的形意拳中的劈、崩、鑽、炮、橫(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母拳。
崩拳則是形意五行拳中位列第二的崩拳。其性屬目,崩拳似箭,直來直去,打法簡單實效,殺傷強勁。猝然冷動,短促突擊,既快又烈,力透臟腑,是穿透勁力的典型拳法。
八卦掌—中國三大內家拳之一。也是道家養生、健身、防身陰陽掌的一個體現。它以八大樁法為轉掌功,又集八大圈手於一體,下配一至八步的擺、扣、順步法為基礎,以繞圈走轉為基本運動路線,以掌法為核心,在走轉中全身一至,步似行雲流水,身法要求:擰轉、旋翻協調完整,走如游龍,翻轉似鷹。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橫、撞、扣、翻、托等。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拳無優劣,人有高下。沒有最好的拳,只有練不好拳的人。
體型瘦小的人可以練練通背,如果有機緣可以接觸下形意或者八卦。看看性格適合哪種拳和身邊有哪些教拳的老師。共勉!祝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