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三字詩

養生三字詩

發布時間:2020-07-15 11:15:15

1、帶三字的唯美詩句

1.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2.六五誠難繼,四三非易仰。
3.仙氣凝三嶺,和風扇八荒。
4.聲流三處管,響亂一重弦。
5.舒華光四海,卷葉蔭三川。
6.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覺得不夠可以追問哈!
希望對你有幫助!

2、描寫養生的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養生的古詩詞有: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葯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葯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遺篇刺法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惜精養生

元氣實,不思食;元神會,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陸地仙。―――《養心要語》明胡文煥

人年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養生主論》元王珪

縱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隨筆》清梁章鉅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尊生八箋》明 高濂

酒色之類,使人志氣昏酣荒耗,傷生敗德。―――《食色紳言》明陳繼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攝生三要》明 袁坤儀

男貴寡慾養精,女貴平心養血。―――《廣嗣紀要》明萬全

精神養生

戒暴怒以養其性,少思慈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續附·養生要訣》明 胡文煥

趁取老來猶健,登臨莫放杯空。——宋·周紫芝《朝中措》

殘年所幸身猶健,閑事惟求耳不聞。——宋·陸游《獨坐閑詠》

老去身猶健,秋來日自長。——宋·陸游《小室》

3、有詩意的3字詩

三字詩。歸去辭 文 / 花飛如雨

風來吹,雨在飛,花未散,顏已褪;
情相伴,緣又陪,解千結,終難隨;
心已碎,濺花淚,落成堆,花魂追;
賞心時,豈相違,閑情沒,亂紅墜;
人已去,惆悵歸,兩相忘,莫在悔。

4、請問下誰知道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有會的人說下嘛,十分謝謝各位了3J

我們最初看到雪的時候

我們似深入其中,丟下一枚硬幣

昨天類似的經歷

比喝茶抽煙都有癮

啊·我記得

5、關於養生的古詩詞

養生詩詞 


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copy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百。―――《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度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知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葯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道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6、關於「養生」的古詩句有哪些?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玉芝觀里王居士,服氣餐霞善養身。

唯余養身法,修此與天通。

知將何事酬公道,只養生靈似養身。

至死獨養身。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

7、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8、求養生方面的詩詞,多多益善!

1、《攝養詩》——明代龔廷賢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譯文:保精、益氣、養神為健康長壽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壽,減少私慾雜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過飽,勿求厚味,飲酒應以少量為好,切莫貪戀杯中物。

要經常保持樂觀,開口常笑。一個人在處於逆境的時候,不但一般人對你冷漠,連平時很親近的朋友也會逐漸和你拉開距離,對此要從容面對,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遙,樂享百年。

2、《抱朴子·極言》——晉代葛洪

治身養性,務謹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

譯文:修身養性,即使是極其微小的地方,也務必要謹慎,不能因為小的進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養,也不能因為小的損害對大體沒有影響就不加以提防。

3、《證類本草·衍義總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

譯文:善於保養生命的人保養內心,不善於保養生命的人保養外表。

4、《退庵隨筆·攝生》——清代梁章鉅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

譯文:形體應當常勞動,飲食要常節制,這樣有益於健康。但勞動不要太過度,節制不要太過虛脫。

5、《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

譯文:與其等到生病後才積極診斷治療,不如在沒病的時候就攝取養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與養生三字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