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秘訣
養生秘訣
健康其實與事業、家庭一樣,也需要經營。中醫養生要情志、飲食、運動、睡眠四方面結合而行。筆者現將自家養生「秘訣」介紹如下。
空腹清腸
一個星期進行一天空腹清腸對身體有益。人在空腹清腸時,要提前一天多吃一些質量不高的食物,如各種蔬菜等;第二天什麼也不吃,或只吃少量的水果,這樣能夠提高胃動力,起到清腸排毒的作用。
大量運動
人除了每天的運動外,一周還應做一次大量運動,以起到排汗、排毒的作用。但不要過度、頻繁地做大量運動,否則容易導致氣血不足。
吃飯不喝茶
在吃飯前後不宜喝茶或飲料,因為「瓊漿玉液」其實就在人的口中。唾液攪拌食物於牙齒之間,食物磨細後能被唾液中的酶轉化為極易消化吸收的物質。一些人飯前先喝茶,或者邊吃飯邊喝飲料,這都會沖淡胃液,反而使食物不能被很好地吸收,易造成人體營養不良。正確的方法是,吃飯前和吃飯後半個小時不要喝水包括湯、飲料和茶,以保持胃腸內有足夠的消化液。
「沒心沒肺」過日子
從中醫養生之道來說,人「沒心沒肺」地過日子就能使體內「四通一平」,即血路通、氣路通、經路通、食路通,五臟平衡。而平衡是中醫養生之道的核心。中醫養生重視三大平衡,即人心態的平衡、人與天地的平衡、人體各臟腑的平衡。平衡百病自愈,失衡雜病叢生。構成宇宙環境最基本的物質「金、木、水、火、土」之間要平衡才能風調雨順、萬物生長;而人體堪稱一個小宇宙,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之間也講究相對平衡,打破平衡便會引發一系列疾病。中醫養生不是刻意的,而是遵循自然規律的;不是「傾盆大雨」,而是「綿綿細雨」。
2、養生秘籍
維生素
來源
需要量
A
動物食品含量豐富的有;肝、奶、奶油、蛋黃、魚肝油河螃蟹、牡蠣等。植物食品中含量豐富的有;胡蘿卜、香菜、油菜、菠菜、番茄、扁豆、莧菜、茄子、白菜、豌豆苗、紅心甘薯等。水果中的葡萄、杏、李、香蕉、紅棗、芒果等。
成年人每日需要量為800微克,婦女妊娠期為1000毫克,哺乳期為1200微克
D
魚肝油、雞蛋黃、黃油、肝、奶、瘦肉等
成人每日5微克,兒童、孕發、乳母每日10微克
E
各種植物油、穀物的胚芽、豆類、芝麻、花生、蔬菜、牛奶、蛋黃、核桃仁等
成人每晶10~12毫毛,嬰兒每日為3~4毫克,兒童6~10毫克
K
綠葉蔬菜、水果、肝臟、肉類、奶類、蛋黃等
成人每日20~100毫克
B1
米、麥皮、麥芽、酵母、燕麥片、向日葵子、瘦肉、動物內臟、蛋類、豆類、白菜、芹菜、核果、啤酒等
成人每日為1.2毫克,高溫作業者每日為2~2.5毫克
B2
肝、腎、心、奶、蛋、牛肉、豆類、菌藻類、酵母、綠葉蔬菜、向日葵子、鱔魚等
成年人每日1.2~2毫克
B6
各種穀物、豆類、花生、向日葵子、蕎麥粉、肉類、肝、蛋黃、酵母、番茄、香蕉等
成人每日2.0,孕婦、乳母2.5毫克,兒童0.6~2毫毛,嬰兒0.4毫克
B12
肝、蛤、牡蠣、鯖魚、沙丁魚、蟹、牛肉、豬肉
成人每日3微克
PP
谷類、豆類、花生、蛋、奶、動物內臟、蔬菜、水果
成人每日需12~15毫克
葉酸
肝、腎、酵母、小麥、胚芽、黃豆、菠菜、蘆筍、橘子、香蕉、綠葉蔬菜、甘藍等
成人每日0.2毫克
泛酸
肝、腎、心、牛奶、蛋、大豆、花生、酵母、啤酒、綠色蔬菜
成人每日10毫克
H
蛋類、肝臟
成人每日100~300微克
C
廣泛存在於新鮮蔬菜、水蚵,特別是綠葉蔬菜、酸性水果,如橘子、棗、番茄、山楂、刺梨、獼猴桃、草莓等。
成人每日60毫克,孕婦80毫克,乳母100毫克
[編輯本段]食補食物的種類
①溫熱性食物
龍眼肉:補心安神,養血益脾。
荔枝:甘溫養血,益人顏色。
飴糖:補中緩急,潤肺止咳。
扁豆:健脾養胃,化濕解暑。
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胡桃:補腎助陽,斂肺止喘。
穀食類:面、蠶豆、豆油、酒、醋。
蔬菜類:生薑、大蒜、大蔥、韭、胡荽菜、芥子、胡蘿卜、薤白。
果品類:李、橄欖、木瓜、烏梅、粟、葡萄、大棗。
食糖類:蜂蜜、白糖、砂糖。
禽獸類:雞肉、雉肉、鴨肉、狗肉、羊肉、牛肉、鹿肉、貓肉。
鱗介類:鯽魚、鰣魚、鯉魚、海蝦、鱔魚、鰱魚、胖頭魚、鯇魚、泥鰍、鮑魚。
②寒涼性食物
綠豆:清熱解毒,消暑除煩。
荸薺:化痰消積,清熱生津。
菊花:清肝明目,疏風散熱。
梨:生食清熱止渴,熟食滋陰潤燥。
西瓜:清熱止渴,消暑利尿。
穀食類:小米、蕎麥、豆腐、豆鼓、豆漿。
瓜菜類:莧菜、油菜、白菜、黃瓜、甜瓜、竹筍、芋頭、茄子、絲瓜、冬瓜、蘑菇。
果品類:菱、藕、甘蔗、白果、柿餅。
禽獸類:兔肉、麋肉。
鱗介類:黑魚、鰻魚、田雞、螃蟹、鱉、龜、蛤子、牡蠣等。
③平性食物
蓮子:養心安神,益腎固澀,健脾止瀉。
黑芝麻:滋養肝腎,潤燥通便。
山葯:補脾胃,益肺腎。
穀食類:小麥、糯米、粳米、黑豆、黃豆、豌豆、豇豆。
瓜菜類:葫蘆、南瓜。
果品類:枇杷、青梅、花生。
禽獸類:豬肉、雁肉、鳧、鵝肉、鴿肉、燕窩。
鱗介類:銀魚、烏賊、鯊魚、青魚、鱖魚。
此外,雄雞、鯉魚、蝦、蟹、帶魚、狗肉、豬頭肉、牛羊肉以及蔬菜中的蘑菇、黃花、香椿、南瓜、芫荽等對於有過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硬化性疾病等不宜食用或不宜過多食用。
[編輯本段]春季食補
傳統醫學講究天人合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那麼人也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且五臟與四季對應,春天屬木,肝氣旺。中醫說的『肝氣太旺』,大致相當於說人緊張的時候,交感神經興奮,就是現代語言所講的『應激』反應狀態。肝氣旺,人就容易發怒,容易緊張,容易急躁。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也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肝旺之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在整個春季里,食養原則是減酸益甘而養脾氣。因為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時應減酸味,不能再助長肝氣以免過旺,這樣可以保護脾氣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為了抗禦肝氣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強脾氣,可以此加強機體的防禦。
多吃涼拌菜
中醫講食物分為「酸、苦、甘、辛、咸」五味,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飲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所謂「酸」不是現在常說的酸性鹼性食物的意思,性味和味道大致相同,但也不是太絕對。而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味道有點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比如大棗和山葯。五穀雜糧,大部分都算「甘」,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谷類,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麥;蔬果類,如刀豆、南瓜、扁豆、紅棗、核桃、栗子等等,不是完全由口味來分。如果把「甘」理解為多吃糖可就錯了。
春天氣溫升高後,細菌、病毒也活躍,應多吃有利於調節免疫功能的食品,可常吃些野菜,比如魚腥草,它抗感染的功能就很好,焯一下,那種特別的腥味就可以去很多,再略加調料拌為冷盤。
「春困」食補
氣候日漸轉暖,很多人會感到睏倦、疲乏、沒精打采、昏昏欲睡,還有人出現失眠、頭暈、工作精力不集中等現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據各地媒體報道,近年來受「春困」所擾的人群正悄悄擴大,而且在「白領」中尤其明顯。「春困」其實是亞健康的一種信號,提示身體出現了肺陰虛、肺燥熱、濕痰、肝陽上亢、腎陰虛等不良「信號」。
按中醫理論,冬天應該養藏,如沒做好,沒給春天打好基礎,萬物生發的春季,人的陽氣相對不足而導致精神不佳,困意頻至。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然而現在人總是處於生活節奏很緊張狀態,不可能按季節調整作息時間表,所以春困癥候群越來越明顯。
傳統醫學認為,解決春困的關鍵是要補充陽氣。多吃些健脾的食物,如大棗和山葯。南瓜、土豆、白薯、芋頭,都是補脾的。少吃羊肉等溫性食物,不吃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酒類、火鍋等熱性食物。韭菜偏溫,補陽,陽氣虛的人,容易犯困犯懶的,不想動的人,可多吃些韭菜。
常吃蔬菜
芹菜,味甘、辛,性涼。入肺、胃、肝經。具有平肝清熱,利濕治淋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芹菜含鐵量較高,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有清肝熱、降低血清膽固醇、促進體內廢物的排泄、凈化血液等作用。
專家提醒:芹菜有水芹和旱芹之分,入葯以旱芹為主。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菠菜,味甘,性涼,冷滑,歸胃、大腸、膀胱經。能養血、止血,潤燥,利五臟,通腸胃,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現在研究認為菠菜還含有女性和中老年人比較容易缺乏的礦物質――鎂。
溫馨提示:菠菜炒熟食,其性平和,對腸胃虛寒病者影響不大;但煮湯食用,卻有寒冷滑潤之性,因此虛寒症、腹瀉以及尿路結石者忌食。菠菜含草酸較多,放在沸水中燙一燙,可以去掉過多的草酸。
韭菜,又叫起陽草,長生韭等。味辛甘、性溫、無毒。歸經入肝、脾、胃、腎。能補腎益陽,調和臟腑,行氣活血,增進食慾,暖胃,下氣,散血,除濕。
溫馨提示:韭菜辛辣溫熱,雖有壯陽益腎祛寒之功,也能引發皮膚瘡毒,多食令人口氣發臭和目眩。患有癰疽瘡腫及皮膚癬、皮炎、濕毒者忌食。熱症、陰虛火亢者慎食。韭菜難以消化,不宜多吃。
油菜,味甘,性涼。入肝、肺、脾經。具有行瘀散血,消腫解毒作用。
捲心菜,又稱包心菜。味甘,性平。入肝、腸、胃經。具有清熱散結,健胃通絡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捲心菜富含營養素及微量元素鉬,富含果膠和纖維素,它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防癌、抗高膽固醇血症等功用。
山葯,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具有健脾養胃,補肺,固腎,益精的作用。我國食用山葯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它就被譽為補虛佳品。現代研究證明,山葯最大的特點是能夠供給大量的黏液蛋白,這是一種多糖蛋白質,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的彈性。
芋頭,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經。具有解毒消腫,益胃健脾,調補中氣,止痛作用。現代研究,芋頭是鹼性食品,可用來防止胃酸過多症;芋頭含有豐富的黏液皂素,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土豆,味甘,性平。歸經入胃、大腸。可補氣健脾,和胃調中,適宜於脾虛體弱,神疲乏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土豆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素。對土豆,各國有許多親昵的稱呼,法國人稱它為「地蘋果」,德國人稱它為「地梨」,俄羅斯人稱它為「第二麵包」。德國人常用土豆來治療消化不良,做法是將兩顆削了皮的土豆放入果汁機打成汁飲用。
溫馨提示:土豆中的許多營養素易溶於水,所以去皮後或者切好後盡量不要泡水,以免營養素大量流失。
胡蘿卜,味甘,性平,無毒。歸脾、肺經。能養血明目,健脾消食,補氣生血,行氣化滯。現代研究認為胡蘿卜富含α和β胡蘿卜素,這是兩種強抗氧化劑,能減緩有害物質對細胞的侵害。
溫馨提示:胡蘿卜素是脂溶性物質,最好用植物油烹調。
南瓜,味甘,性平,無毒。歸脾、胃、大腸經。能補脾利水,解毒殺蟲,退熱,止痢,止痛,安胎。清代名醫陳修園說:「南瓜為補血之妙品。」現代研究,南瓜含有大量的亞油酸、軟脂酸、硬脂酸等,可降壓降脂。
[編輯本段]夏季食補
夏季食補的特點首先是要清補不要滋補。這是因為在炎熱的夏季若用滋膩溫熱的補益中葯反而會「火上加油」,適得其反,最好選擇偏於具有益氣養陰生津的補品,如太子參、枸杞子、北沙參、麥冬、西洋參等,而不要用那些滋膩溫熱的補品,如阿膠、鹿茸、紅參、附子、首烏、熟地等。
要點
在夏季喜歡冷飲的人群,易發生腹痛、厭食、大便不調等腸胃炎症狀,所以在調補葯中益加些健脾和胃的中葯,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有扁豆、山葯、白術、陳皮、炒菜菔子等。
在進補時還應注意初夏食慾減退、口臭、舌苔厚膩等「濕重」現象,此時需「祛濕」即清理胃腸道,常用藿香、厚朴、米仁、陳皮、黃連、倉術等中葯,待濕除後才宜進補。
宜吃食物
第一,宜清涼解暑。宜食用清涼食物和各種瓜果,如綠豆、玉米、毛豆、西瓜、冬瓜、黃瓜等,一方面可解暑氣,另一方面又可補充因出汗多而損耗的大量體液和礦物質。
第二,宜以苦為補。苦味雖不那麼受歡迎,但其瀉火、通下的作用不可低估。苦瓜、啤酒(少量飲用)等可平息心火,減少出汗,保存津液(但不可太過,以防苦寒敗胃)。
第三,宜芳香祛濕。由於陰雨連綿,氣候潮濕,氣壓低等因素,可影響血液通暢,使人周身乏力,甚至關節酸痛。宜選用藿香、佩蘭、生薏仁米、陳皮、炒防風等煮湯、熬粥服用,可驅濕除邪。
第四,宜健脾化濕。適用於脾虛、苦夏者,用焦白術、炒薏仁米、制蒼術、扁豆衣等煎湯,日服用2次;或研磨成末,泡湯代茶飲,對脾虛生濕、見食生厭、口中發黏者有一定補益作用。
老年人宜補水
炎熱的夏季,由於老年人大腦神經的口渴中樞反應較遲鈍,難以發出「口渴要喝水」的命令,如果得不到及時飲水來補充,往往會造成脫水的狀態,遂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循環不暢。因而,很容易誘發中風。所以,夏季老年人宜補水。
補鉀
現代醫學認為,夏季養生宜補鉀,因為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成年人體內含鉀150克,分別貯存在細胞內外,起著維持細胞內外滲透壓和酸鹼平衡的作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在炎熱的夏季,氣溫高,人體大量出汗,致使體內丟失一部分水分和鹽分,隨汗液排出的還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鉀。如果體內缺鉀,往往會使人感到倦怠無力,精力、體力下降等症狀,同時會出現耐熱平衡失調、代謝紊亂、心律失常和全身肌肉無力等。
補鉀後往往會使人精神振奮。補鉀能避免高血壓對動脈壁造成的機械損傷,並能降低高血壓患者中風的發病率。最好的補鉀方法是,在日常膳食中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大豆、紅豆、鮮豌豆、毛豆、油菜、芹菜、菠菜、海帶、紫菜等。另外,牛奶、鵝肉、鯉魚、鱔魚等食物也含有一定含量的鉀,應經常食用。
補鎂
夏季養生宜適當地補鎂。對於一般人來說,最好的進補方法是多吃富含鎂的食物。如蔬菜中的綠葉菜、茄子、蘿卜、土豆等;水果中的葡萄、香蕉、檸檬、橘子等;糧食中的糙米、大麥、蕎麥、新鮮玉米、小麥胚等;豆類中的豌豆、紅蠶豆;水產中的海參、墨魚、鮭魚、沙丁魚、貝類等。因此,多吃粗糧、蔬菜、水果,一般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鎂的攝入量。如果每天攝入的鎂大大超過生理需求量,造成鎂過剩,則會通過腎臟排出體外。若需要葯物補鎂,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進行。
補充適量的鹽
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非常活躍,最明顯的是出汗多。出汗時如不注意補充水分,可致機體產生高滲性脫水,臨床表現為口渴、全身乏力等。然而,大汗後僅僅補充水分,而不注意補充適量的鹽分,則使高滲性脫水轉化為低滲性脫水,細胞外的水分向細胞內轉移,從而造成細胞內水腫,使人感到不適,惡心、嘔吐,嚴重者可抽搐甚至昏迷。所以,大汗淋漓時,應飲用千分之二左右的淡鹽水,且喝水以少量多次為宜。
補鐵
在炎熱的夏天,有些婦女常常會抱怨自己怕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醫學研究人員的結論,其主要原因是缺鐵。這個結論的科學依據為:美國的醫學研究人員曾對數百名穿著泳裝在冷氣室與游泳池中感到冷得發抖的女子進行體檢,發現她們大都有缺鐵的現象。
專家們認為,男子同樣也有這種情況,不過他們食量較大,可以隨時補充鐵,而女子還要在經期中失去不少的鐵。凡經常感到冷的婦女,可請醫生檢驗一下血液中的含鐵量,這要比測定血紅蛋白更為正確。
對此,專家們建議:凡有缺鐵現象的婦女,夏季宜補鐵,應多吃些含鐵量高的食物,如瘦肉、魚、雞、豆製品及其他根類與綠葉植物;與此同時,在醫生指導下,經常服用補鐵制劑。
補鈣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鈣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約占體重的1
3、有什麼養生秘籍嗎?
1.盡量早睡,並睡足8個小時;
2.晨起做5分鍾腹式呼吸;
3.早餐吃一份針對你體質類型的養生粥(如恬愉體質養生食方);
4.上午辦百公間隙度,花五分鍾練習恬愉辦公室養生功法;
5.午餐後小睡30分鍾;
6.喝一杯針對你體質類型的養生下午茶(如恬愉體質養生茶方);
7.下午辦公間內隙,花五分鍾按摩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8.適量的步行或其它有氧運動;
9.學會節制的晚餐;
10.感受和培育親情容、友情和愛情氛圍;
11.靜坐片刻,感恩今天的所有,把焦慮、憤怒、憂愁、沮喪排遣干凈。感恩世間的一切。
4、必秘是什麼意思~~~~~~~~~
你可能理解錯誤了,別人是打同音差不多的字,是秘密!
5、養生秘訣有哪些?
養生秘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百
1.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
2. 一切葯物對治病度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問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
3.正確的答觀念遠比昂專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就會有正屬確的決定,就會有正確的行為,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6、您的養生秘訣是什麼?
什麼食物都吃,不要過量!才能營養全面!吃天然的食物!人造的少吃!適度運動!按時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