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塘棲古鎮晚上好玩嗎 塘棲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塘棲鎮位於杭州市北部,與湖州市的德清縣接壤,距市區中心約20公里,距區政府所在地臨平約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使其成為蘇、滬、嘉、湖的水路要津,歷朝歷代以來,塘棲均為杭州市的水上門戶。鎮區內河道縱橫、水網密布,是個標准典型的江南水鄉。鎮區的東南有超山諸峰,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稱,為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與碧波漣漪的丁山湖形成了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觀。2005年,全鎮共轄28個村、502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鎮區總面積為79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0萬人。全鎮有耕地41921畝,魚塘6290畝,桑地5870畝,果地10492畝,山林5743畝,茶地404畝。塘棲的古建築頗具特色,那些明清建築,深宅大院皆高築封火牆,隱於弄內,引升出一條又一條的陪弄,據說舊時全鎮共有弄堂七十二條半。塘棲又是標準的水鄉,處處是河,鎮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裡面,俗稱「過街樓」塘棲山明水秀,名勝古跡較多,自古以來就有著眾多美麗的誘人景色。舊時,曾有棲溪十六景之說,分別為:芳杜菱歌、廠陰漁火、長橋月色、溪口風帆、永明晚鍾、清流高閣、塔址芙蓉、北塘夜市、南山翠微、柳堂春曉、超顛遠眺、溪河夜泊、翠河秋色、超峰雪霽、西浦斜陽、橫潭漁火。文人雅士們紛紛為這些景色呤詩詠句,為那些景點增光添彩,留下了不少諸如「市門相向鎖長虹,畫舸奔雲趁晚風」之類的佳句。歷經滄桑,時過境遷,時至今日,那些昔日的勝景大都早已湮沒不存。然今尚存的超山觀梅勝景,則在新時期中煥發了青春。超山素為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與江蘇的鄧尉、無錫的梅園齊名。隨著旅遊業的開發,不但重現了十里梅海的勝景,而且還建成中國第一印山;鎮中心橫跨運河的廣濟橋,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1498年,系京杭大運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橋;廣濟橋下的郭璞井,傳說為晉人郭璞所建;水北保存完好的乾隆御碑,系浙江省境內最大的石碑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南宋古廟、吳昌碩墓、三條半古弄、八字橋古街等等。為了充分挖掘塘棲的文化內涵,積極發展休閑旅遊事業,一個佔地1200畝的「塘棲運河文化村」即將動工興建,她的建成,將使塘棲古鎮煥發青春,重現昔日那小橋流水的迷人風光。
2、塘棲什麼地方最好玩
塘棲鎮位於杭州市北部,與湖州市的德清縣接壤,距市區中心約20公里,距區政府所在地臨平約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使其成為蘇、滬、嘉、湖的水路要津,歷朝歷代以來,塘棲均為杭州市的水上門戶。鎮區內河道縱橫、水網密布,是個標准典型的江南水鄉。鎮區的東南有超山諸峰,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稱,為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與碧波漣漪的丁山湖形成了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觀。2005年,全鎮共轄28個村、502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鎮區總面積為79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0萬人。全鎮有耕地41921畝,魚塘6290畝,桑地5870畝,果地10492畝,山林5743畝,茶地404畝。塘棲的古建築頗具特色,那些明清建築,深宅大院皆高築封火牆,隱於弄內,引升出一條又一條的陪弄,據說舊時全鎮共有弄堂七十二條半。塘棲又是標準的水鄉,處處是河,鎮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裡面,俗稱「過街樓」塘棲山明水秀,名勝古跡較多,自古以來就有著眾多美麗的誘人景色。舊時,曾有棲溪十六景之說,分別為:芳杜菱歌、廠陰漁火、長橋月色、溪口風帆、永明晚鍾、清流高閣、塔址芙蓉、北塘夜市、南山翠微、柳堂春曉、超顛遠眺、溪河夜泊、翠河秋色、超峰雪霽、西浦斜陽、橫潭漁火。文人雅士們紛紛為這些景色呤詩詠句,為那些景點增光添彩,留下了不少諸如「市門相向鎖長虹,畫舸奔雲趁晚風」之類的佳句。歷經滄桑,時過境遷,時至今日,那些昔日的勝景大都早已湮沒不存。然今尚存的超山觀梅勝景,則在新時期中煥發了青春。超山素為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與江蘇的鄧尉、無錫的梅園齊名。隨著旅遊業的開發,不但重現了十里梅海的勝景,而且還建成中國第一印山;鎮中心橫跨運河的廣濟橋,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1498年,系京杭大運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橋;廣濟橋下的郭璞井,傳說為晉人郭璞所建;水北保存完好的乾隆御碑,系浙江省境內最大的石碑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南宋古廟、吳昌碩墓、三條半古弄、八字橋古街等等。為了充分挖掘塘棲的文化內涵,積極發展休閑旅遊事業,一個佔地1200畝的「塘棲運河文化村」即將動工興建,她的建成,將使塘棲古鎮煥發青春,重現昔日那小橋流水的迷人風光。
3、塘棲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塘棲鎮位於杭州市北部,與湖州市的德清縣接壤,距市區中心約20公里,距區政府所在地臨平約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使其成為蘇、滬、嘉、湖的水路要津,歷朝歷代以來,塘棲均為杭州市的水上門戶。鎮區內河道縱橫、水網密布,是個標准典型的江南水鄉。鎮區的東南有超山諸峰,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稱,為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與碧波漣漪的丁山湖形成了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觀。2005年,全鎮共轄28個村、502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鎮區總面積為79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0萬人。全鎮有耕地41921畝,魚塘6290畝,桑地5870畝,果地10492畝,山林5743畝,茶地404畝。塘棲的古建築頗具特色,那些明清建築,深宅大院皆高築封火牆,隱於弄內,引升出一條又一條的陪弄,據說舊時全鎮共有弄堂七十二條半。塘棲又是標準的水鄉,處處是河,鎮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裡面,俗稱「過街樓」塘棲山明水秀,名勝古跡較多,自古以來就有著眾多美麗的誘人景色。舊時,曾有棲溪十六景之說,分別為:芳杜菱歌、廠陰漁火、長橋月色、溪口風帆、永明晚鍾、清流高閣、塔址芙蓉、北塘夜市、南山翠微、柳堂春曉、超顛遠眺、溪河夜泊、翠河秋色、超峰雪霽、西浦斜陽、橫潭漁火。文人雅士們紛紛為這些景色呤詩詠句,為那些景點增光添彩,留下了不少諸如「市門相向鎖長虹,畫舸奔雲趁晚風」之類的佳句。歷經滄桑,時過境遷,時至今日,那些昔日的勝景大都早已湮沒不存。然今尚存的超山觀梅勝景,則在新時期中煥發了青春。超山素為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與江蘇的鄧尉、無錫的梅園齊名。隨著旅遊業的開發,不但重現了十里梅海的勝景,而且還建成中國第一印山;鎮中心橫跨運河的廣濟橋,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1498年,系京杭大運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橋;廣濟橋下的郭璞井,傳說為晉人郭璞所建;水北保存完好的乾隆御碑,系浙江省境內最大的石碑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南宋古廟、吳昌碩墓、三條半古弄、八字橋古街等等。為了充分挖掘塘棲的文化內涵,積極發展休閑旅遊事業,一個佔地1200畝的「塘棲運河文化村」即將動工興建,她的建成,將使塘棲古鎮煥發青春,重現昔日那小橋流水的迷人風光。
4、塘棲的廣濟橋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塘棲廣濟橋
廣濟橋,曾名通濟橋、碧天橋,俗稱長橋。位於杭州市餘杭塘棲鎮西北,南北向橫跨於京杭大運河上,如長虹卧波,是古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也是大運河上保存至今規模最大的薄墩聯拱石橋。從橋下拾級而上,感覺像是在爬山。走到橋頂,可以看到古鎮的全貌。
廣濟橋,其始建年代不祥,已無從考證,據說橋建成於唐寶歷至林得年間。明代弘治二年一個姓陳的僧人,為了建橋募捐一直到了北京,得到了皇太後的賞賜,也得到了宮中的眾嬪妃與朝廷大臣們的資助。所以清光緒《塘棲志》卷三《橋梁》載:「通濟長橋在塘棲鎮,弘治二年建。」到了弘治十一年建成。
5、餘杭區塘棲廣濟橋至湖州市長興縣七里屯多少公里
駕車路線:全程約90.1公里
起點:大運河-廣濟橋
1.杭州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西南方向出發,行駛60米,左轉
2) 行駛90米,右轉進入廣濟路
3) 沿廣濟路行駛1.1公里,過車家埭橋,右轉進入運溪路
4) 沿運溪路行駛2.4公里,直行進入東西大道
5) 沿東西大道行駛1.7公里,直行進入運溪路(仁和段)
6) 沿運溪路(仁和段)行駛4.8公里,左轉上匝道
2.沿匝道行駛470米,過餘杭互通約140米後,直行進入長深高速公路
3.沿長深高速公路行駛73.9公里,過長興新港大橋,在長興出口,稍向右轉進入長興互通
4.沿長興互通行駛1.4公里,過長興互通,右轉進入陳王路
5.長興縣內駕車方案
1) 沿陳王路行駛430米,左轉進入白溪路
2) 沿白溪路行駛1.7公里,直行進入白溪大道
3) 沿白溪大道行駛800米,過右側的振力大廈約90米後,直行進入齊山路
4) 沿齊山路行駛620米,過興長橋,左轉進入永興路
5) 沿永興路行駛,過興長橋約310米後,到達終點(在道路左側)
終點:長興縣
6、塘棲鑽石人生足道養生會所誰知道號碼
如果他們店網上沒網址的話不好找哦,你也可以去當地的地方網站上看一下,或許能找到號碼
7、三年級作文:游塘棲後的感想,
塘棲是一個歷史悠久而且很美麗的古鎮。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水北明清街了。
水北明清街全長2500米,遺存著許多明清建築等歷史遺跡。水北明清街就像一個熱鬧的集市,兩旁是一家家店,中間的行人正在選購。在那裡,有許許多多:「老字型大小」,如:法根糕點、朱一堂糕點、百年匯昌、梅園蜜餞、金利絲業等。我和爸爸買了許多特產,像:粢毛肉團、茶糕。沿著河岸就是有名的美人靠,我們坐在木椅上欣賞波光粼粼的河面和熱鬧的水北明清街,讓人感到十分愜意。
來到河邊,就可以看到塘棲乾隆御碑。這個御碑立於清乾隆十六年。高達3。35米,寬1。4米,厚0。5米,碑身有碑額,高1米,寬1。5米,有雙龍搶珠的石刻,;在碑身下面有個碑座,出土高度1。1米,寬1。8米,厚1米。整塊碑地面高度達5。45米,碑文四周有雲龍紋。這塊御碑非常高大、威猛,我們贊嘆不已。
在乾隆御碑右前方就是非常有名的廣濟橋。它如同長虹卧波,是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走到廣濟橋橋頂,便可以看到塘棲古鎮的全貌了。我站在橋頂一邊看著景色迷人的古鎮,一邊想像乾隆皇帝來遊玩時的言行……
塘棲古鎮真是美不勝收,我為杭州有這樣一個地方而高興。
8、從塘棲去文一路七院門診怎麼走
駕車路線:全程約27.0公里
起點:塘棲
1.從起點向西南方向出發,沿人民路行駛520米,左前方轉彎進入圓滿路
2.沿圓滿路行駛460米,直行進入秋石北路
3.沿秋石北路行駛7.2公里,左轉進入運河路
4.沿運河路行駛810米,右轉進入滬瑞線
5.沿滬瑞線行駛970米,直行進入臨半路
6.沿臨半路行駛130米,朝秋石高架/西興大橋方向,稍向右轉進入秋石高架路
7.沿秋石高架路行駛30米,直行進入秋石高架路
8.沿秋石高架路行駛9.7公里,朝德勝高速(東)/火車東站/下沙/德勝高速(西)方向,稍向左轉上匝道
9.沿匝道行駛630米,直行進入德勝快速路
10.沿德勝快速路行駛4.8公里,直行進入德勝快速路
11.沿德勝快速路行駛100米,直行進入文一路
12.沿文一路行駛1.2公里,調頭進入文一路
13.沿文一路行駛230米,稍向右轉進入文一路輔路
14.沿文一路輔路行駛13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9、杭州市塘棲古鎮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塘棲古鎮區內河道縱橫、水網密布,是個標准典型的江南水鄉。鎮區的東南有超山諸峰,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稱,為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與碧波漣漪的丁山湖形成了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觀。 塘棲鎮在明清時富甲一時,貴為江南十大名鎮之首。塘棲地勢平坦,平均海拔為3.2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為16.2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300毫米之間。鎮區內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鄉土壤宜植桑麻蔬果,物產豐富,其枇杷、楊梅、青梅、菱藕、甘蔗久負盛名,素以魚米之鄉、花果之地著稱。昔日交通均以水路為主,人來貨往無不藉助於船隻。塘棲,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一個著名的水路碼頭。那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橫貫鎮中,鎮中心又有市河、東小河、西小河、北小河與運河相通,整個地形如「出水荷花,比比墩阜,非橋莫通」。四鄰八鄉的物產都順著河流來此貿易,集散於鎮上。清代至民國,鎮內集市貿易尤為興旺,朝市、晚市、香市、廟會市支撐起半壁江山,成為江南水鄉著名的水路碼頭。 塘棲的古建築頗具特色,那些明清建築,深宅大院皆高築封火牆,隱於弄內,引升出一條又一條的陪弄,據說舊時全鎮共有弄堂七十二條半。塘棲又是標準的水鄉,處處是河,鎮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裡面,俗稱「過街樓」。為方便那些從水路而來的客商們休息,在那沿河的一面還都建有一長溜美人靠(塘棲人稱這為「米床」)。那一條條河道一條條街,全都用高高低低的石橋相連,全鎮共有石橋三十六爿半。最有趣的是,就連那些高高低低的石橋上,都十分講究地搭有橋棚,使得來往的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曬不到日頭。這廊檐街之廣、之盛,在江南水鄉可以說找不出第二家,名震整個江南。有俗語稱:「跑過三關六碼頭,不及塘棲廊檐頭」。怪不得,連豐子愷先生家鄉桐鄉石門的一句歇後語都以塘棲的廊檐街為內容,叫做「塘棲街上落雨—輪(淋)不著」。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塘棲古鎮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