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正確使用六味地黃丸來養生?
腎俞穴是補腎要穴,它就在我們平常所扎的皮帶和腰椎交叉處向上約四指的地方。這里是腎氣匯聚之地,就像是腎的「府邸」,所有古人才有「腰為腎之府」之說。
2、錢乙是中醫史上最著名的兒科醫生,錢乙的學術內容有哪些?
錢乙是宋代著名的兒科醫生,關於錢乙的學術內容有很多,像我們現在用的那個六味地黃丸這個東西,其實就是錢乙他根據當時一個小朋友他的腎臟虛而開的方子,而這個方子他就經過千年的流傳到了今天。
錢乙他的學術內容,首先是五臟辯證法。他反復讀了《顱囟經》這個書中有對小兒脈法還有病症的診斷,各種方法有記載,所以錢乙他對這本書進行了認真的研讀,還用於當時的診斷治療中,所以他是根據這本書來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而得到的五臟辯證法。
然後錢乙他對小朋友,他其實是主張保養養生法的,而且在後世的時候這一個辦法他也是得到科學證實的,因為錢乙覺得小朋友的內臟是十分嬌弱的,所以小朋友消化的功能還不是特別的完善,所以吃東西的時候只吃七分飽就可以了,如果小朋友他不願意吃飯就不用追著喂,如果小朋友他自己餓了的話,他會自動自己願意吃了,所以錢乙他覺得對於小朋友的成長的話,當然不必太過的去強迫小朋友做什麼,不用穿得太多,不用吃得太飽,也不用對於他們喜歡吃的東西而給的太多,所以這個辦法其實對於現在很多小朋友也是有用的。
還有錢乙的面部診病法,錢乙他通過觀察小朋友的臉和眼睛來判斷他的五臟的疾病,所以通過這種辦法錢以他可以更好地對小朋友的病來進行整治,這一個辦法其實在現在也是有進行延用的。
3、有用過或知道的保健品給推薦下?最好能補補腎多少價位?
男性腎虛患者可以通過使用一些,具有補腎養腎功效的食物來達到有效緩解消除腎虛的目的,比如乾薑、芡實、芝麻、牛骨髓、羊骨、鱸魚、山葯以及枸杞子等等。
4、中國古代文化的文化貢獻
古人說天論地 古人觀天 萬物起源
天象記錄:日食流星新星和超新星彗星五星連珠太陽黑子石刻紀錄
歷法成就: 治歷方法節氣中西比較 《太初歷》《大明歷》《大衍歷》《授時歷》
天文儀器:圭表日晷漏刻渾儀渾天儀地動儀渾象簡儀仰儀水運儀象台
著名天文學家:甘德落下閎張衡祖沖之張遂(僧一行)郭守敬沈括
天文著作: 《甘石星經》《靈憲》
著名地理學家:裴秀酈道元徐霞客魏源
地理成就: 制圖六體 風的觀測和儀器 降水的觀測和儀器 濕度的觀測和儀器 雲的觀測和雲圖集《水經注》 《徐霞客游記》 《海國圖志》 成就:算籌算盤十進制的使用分數和小數的最早運用九九表負數的使用圓周率的計算二進制思想的開創國、大衍求一術
著作:《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
數學家:劉徽張衡祖沖之秦九韶 軍事思想:孫子兵法六韜司馬法孫臏兵法尉繚子吳子
軍事發明: 古代戰車馬鐙的發明與流傳 中國古代火箭火葯噴火裝置弩的發明
流傳人物: 兵聖孫武民族英雄岳飛諸葛亮 中醫概況 中醫的歷史中醫基礎理論中葯基礎
診法與療法四診法針灸刮痧推拿拔火罐
食療與養生食療的含義 食物的四性與五味葯膳中醫養生養生佳品:茶、葯酒
特色發明針灸銅人中醫針具舌苔模型內經圖鐵球五禽戲太極拳
古代名醫錢乙葛洪王冰皇甫謐王叔和滑伯仁淳於意李時珍李東垣扁鵲戴思恭張子和張仲景巢元方孫思邈孫一奎華佗劉完素 古代水利 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鄭白渠引漳十二渠它山堰芍陂靈渠
後套八大渠邗溝
古代農具 中國水車骨穭石鏟鐵鋤鐵犁
古代農業科技人物賈思勰徐光啟宋應星
農業技術成就齊民要術天工開物農政全書雜交水稻
著名人物賈思勰 成就 中國傳入西方的機械技術考工記遠西奇器圖說錄最
生活用具被中香爐司母戊方鼎
生產方板鏈泵水力大紡車皮帶傳動
交通工具櫓、舵與輪船指南車記里鼓車獨輪車 古代造船古代中國造船回顧三大船型古代名船
造船發明帆船尾舵櫓車船龍骨結構水密隔艙
航海發明航海羅盤牽星術計程儀針路其它航海知識的應用
航海大事記徐福東渡日本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鑒真東渡日本鄭和下西洋 造紙術原始的書寫材料紙的發明過程 造紙技術的發展蔡倫改進造紙術 造紙術的傳播
人物蔡倫畢升王禎胡正言
印刷術印刷術的發明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印刷技術的傳播
特色發明宣紙筆墨的發明印章拓印套印及彩色印刷紙幣 哲學流派,道家哲學,儒家哲學,法家哲學,名家哲學,墨家哲學,陰陽家哲學
思想家老子孔子韓非子墨子莊子孟子
哲學著作 《道德經》 《論語》 《易經》
哲學關鍵詞 道陰陽八卦五行太極天人合一 中國瓷器中國傢具 中國青銅 中國陶器中國雕塑中國漆器中國紋飾文房四寶景泰藍中國木雕 中國剪紙中國鍾鼎 中國風箏唐三彩中國燈彩 中國年畫紙扎藝術雲南紙馬 秋色藝術 中國扇子 中國玉器中國貼畫金屬工藝嵌銀工藝石雕藝術 中國竹雕
5、養生必先養腎?
腎為人體先天之本。人一生的生長發育直至衰老都與腎密切相關。因此,善養生者,無不從補腎入手。 中醫講的腎,指的是一個系統,不是指西醫解剖學上位於人體背部兩側的「蠶豆」狀臟器。 中醫的腎包括:1.和生長有關的所有系統;2.髓的系統,包括脊髓,腦髓等,「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3.生殖系統;4.主管大小便,「腎司二便」;5.人體水的系統;6.造血系統;7.力量的系統;8.「志」的系統,「腎藏志」;9.骨的系統;10.部分代謝的系統,等等。 誤區 補腎,不只是「壯陽」 這里的「壯陽」是指非常狹隘的「興陽事」。性為人之天性,本無可厚非,然縱欲過度、耗散元氣已屬不該,再求速效壯陽,無異於飲鴆止渴。一些「壯陽」葯物以耗散人體僅剩的元氣為代價而起到壯陽作用,剛服用時管點用,長期吃下去則功能盡失,後悔晚矣。 其實,中醫稱腎為腎元,為元氣,為先天之本,並收五臟之精而藏之,分腎陰和腎陽。陰為陽之體,陽為陰之用,簡言之,陽旺是以物質為基礎的,什麼是腎陽的物質基礎?是五臟之陰精,而不是單指腎陰。腎也是人力量和精力的源泉,青少年腰桿挺得倍兒直,精力旺盛,這是腎氣足的表現;有些老年人,彎腰駝背,精力不濟,這是腎氣衰的表現;這就是《內經》講的「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而有些老年人,八九十歲了,還腰桿挺直,精神頭很足,除了先天腎氣足外,和後天的養生也有很大的關系。 現象 現代人腎陽虧者居多 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講:「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然我觀今人之脈,結合分析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卻得出現代人的體質是腎陰陽兩虧居多,且以陽虧為主。 現代人多以食寒涼辛辣咸甘等重味為主,脾胃先傷於前,導致脾胃吸收營養的功能下降;又多食肉、油等膏粱厚味,再加上喝酒過多、休息過晚、工作壓力大、心情不爽、生氣等,造成脂肪肝、酒精肝和肝鬱氣滯等,還會造成肝製造營養的功能下降,即「肝不生血,」肝陰不足;抽煙、空氣污染、家庭過度裝修、汽車內材料中的有害氣體、殺蟲劑、空氣清新劑等,再加上感冒以後濫用抗生素等因素,造成肺陰受傷,腎無陰精可藏!工作時間過長,為還房貸、車貸等而拚命工作,過度縱欲等,又使陽氣耗散過多,造成腎陰陽兩虧。 對腎虧者以協調腎陰陽為主,調肝為輔,兼調肺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腎陽虧、腎陰虧表現不同 許多人被中醫查出腎虧時總是說:「我剛查過腎功能,檢查結果沒什麼問題。」 其實,現代儀器的檢測手段是查病的,當查出來有問題了,那就已經發生器質性的病變了。尤其是腎。比如慢性腎炎對西醫來講是個世界難題,腎本來受傷了,再吃西葯來治,其實絕大多數西葯都對腎臟有傷害。吃到最後成尿毒症了,那隻有換腎。而手術和術後葯物維持所需的巨額費用,有多少人能夠承擔? 我曾用純中葯加食療的方法,調理過幾十例腎炎患者,大多可以在兩個月內指標正常。因此建議大家每年至少看四次中醫,一個季度一次,以便及時調理內臟功能。 腎陽虧:尺脈微。男子陽痿早泄、勃起不堅、堅而不久、精冷、陽縮。女子陰寒、宮寒不孕、性冷淡;此外,尚有水腫、小便清長;畏寒肢冷、後背發涼,腰膝以下沉、冷、困、疼;面黃或略現黑氣;乏力、舌體胖淡;久泄不止,五更晨泄,尿頻、尿無力、多夢等。 腎陰虧:尺脈遲。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盜汗遺精、眩暈耳鳴、頭痛面赤、咽干口渴、小便多、疲勞而燥、浮腫、虛火牙痛、牙齦出血、尿黃便干、心悸氣短、月經不調、面色無華、滋生黃褐斑、蝴蝶斑等,或長期低熱等。 若是單純的腎陽虧,可服桂附地黃丸,這是張仲景的補腎祖方。單純的腎陰虧,可服六味地黃丸,這是宋代兒科專家錢乙在桂附地黃丸的基礎上,去掉桂附而成。若自己不能判斷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或兼有他症,最好找中醫辨證後用葯。 補腎食療為上 葯食同源,以食療平補,是中醫幾千年的特色,給大家介紹幾個補腎食療良方: 1 生食板栗既補腎陽,又治關節病 栗子:唐代葯王孫思邈說:「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本草綱目》記載:「栗治腎虛,腰腿無力,能通腎益氣厚腸胃也。」中醫認為,栗可補脾、腎陽虛。若中老年人,腰膝四肢酸軟疼痛,遇天涼則重者,早晚各4粒生栗子,細嚼和唾液一起咽下,長服有效。古代蘇子由寫詩雲:「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 2 核桃補腎陽 核桃:《本草綱目》記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部重痛。」 核桃歸腎、肺、大腸經。既補腎陽,又潤腸通便,還可治虛寒喘嗽,對尿路結石也有效。生食即可,但每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 3 枸杞子大補腎陰 枸杞子:《本草匯言》記載:「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枸杞子,歸腎、肝經。功能:善滋腎陰,補肝血。可生食,每天40粒。可泡水喝,每天20g。可泡酒:枸杞子150g,搗破置瓶中,加40°~50°白酒500毫升,密封,泡7日後即可飲用,每日2小盅,勿醉。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作用。需常服有效。
希望採納
6、養生大國醫的二維碼
百家講壇_《大國醫》mp3
(
01_王孟知英01:半痴山人-羅大中
02_王孟英02:正氣驅邪-羅大中
03_王孟英03:力戰霍亂-羅大中
04_王孟英04:寒溫之爭-羅大中
05_王孟英05:亂世名醫-羅大中
06_錢乙01:傳奇身世-羅大中
07_錢乙02:望診傳奇-羅大中
08_錢乙03:御醫道生涯-羅大中
09_錢乙04:傳世奇方-羅大中
10_錢乙05:妙手仁心回-羅大中
11_李東垣答01:特立獨行-羅大中
12_李東垣02:首戰大頭瘟-羅大中
13_李東垣03:奇方救眾生-羅大中
14_李東垣04:蠟燭淚干-羅大中
15_繆希雍01:自學成才-羅大中
16_繆希雍02:行醫趣事-羅大中
17_繆希雍03:遭遇挑戰-羅大中
18_繆希雍04:東林俠醫-羅大中
19_朱丹溪01:四十學醫-羅大中
20_朱丹溪02:拜師奇遇-羅大中
21_朱丹溪03:巧治怪病-羅大中
)
7、「補腎」在養生保健中的重要意義
荔枝是一種溫性的水果,它百裡面所含的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在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吃荔枝。不過也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度荔枝還能幫回助益氣壯陽,溫腎固精。對於男性來講,多吃荔枝能夠幫助提高性功能,特別是一些有出現陽答痿的男性。
8、所有古代名醫
針灸之祖黃帝
外科之祖華佗
葯王孫思邈
脈學介導者扁鵲
葯聖李時珍
醫聖張仲景
法醫之祖宋慈
預防醫學的介導者葛洪
兒科之祖錢乙
9、古代養生術的種類有多少種?
岐黃探索長壽之理 岐黃論談人生發育 岐黃評說養生「四種人」 彭祖論攝生養神 姜子牙垂釣養生 春秋戰國 管子論節食止怒 醫緩論行惡損壽 醫和「六淫」致病論 公孫僑論近婚不殖 晏子論破迷信保性命 老子論遵循自然法規修身養性 老子論「玉泉」駐顏 孑L子論以德助壽 孫子養生處實論 程子華以智養生 墨子「五行」養生論 孟子論養「浩然之氣」 莊子論養生須少私寡慾 列子論心理診治 屈原論端操持正 苟子論「以公義勝私慾」,勤勞健身 扁鵲論有疾早醫 韓非嗇神養生論 呂不韋論損壽「三患」 漢晉三國 倉公答文帝論養生 枚乘《七發》養生論 劉安養生之訓 司馬遷忍辱養生 揚雄養生大論 桓譚論形神持養 王充論養氣健身 潛夫論治病猶治國 荀悅「秉性中和」養生論 張仲景論官吏養生 郭玉養治論 應劭論驚恐自傷 曹操論養怡之道 諸葛亮論以靜養性 華佗陰陽養生論 董奉倡導植樹衛生 阮籍論祛焦養生 嵇康養生服食之道 向秀養生適中論 葛洪論丹葯養生 陶淵明田園養生 褚澄論除疾康生 陶弘景論養生方、契、要 蕭衍為帝養生四法 顏之推養生家訓 隋唐五代 孔志約修本草拯生靈 孫思邈論「性自為善」 孫思邈論養老之要 孫思邈《衛生歌》 司馬承楨「五解」養生術 王冰注《內經》,倡奉生 杜甫論怡心養生 陸羽著《茶經》,益養生 白居易樂天養生 白居易譏諷求仙 劉禹錫論生由養致 柳宗元教誨庶民養生 呂洞賓論人身「三寶」 鍾離八段錦引導法 鍾離五臟真氣說 馬自然德善養生說 陳摶論睡功 孟昶論賞對聯益年壽 兩宋金元 歐陽修論「五友」養生 邵雍論睡眠養生 王安石「清心治本」養病論 沈括論治病「五難」 王令論用醫之道 錢乙實言篤行救蒼生 蘇軾論養生「三戒」 蘇轍論茯苓養生 王懷隱論枸杞延齡 蒲虔貫論養生葯枕 溫革養生語花 陳直論病前自防 陳直錄養老奉親歌 陳自明論婦人養生 陳自明論胎兒養教 劉完素論修真之要 洪邁論日灸健身 陸游養生座右銘 陸游「四愛」養生說 范成大割愁養生 丘處機四時攝生論(春) 丘處機四時攝生論(夏) 丘處機四時攝生論(秋) 丘處機四時攝生論(冬) 張從正祛邪養生論 李東垣論養生真趣 文天祥圖志養生 曾世榮正心修身論 朱丹溪養老論 李鵬飛男女房事論 王圭論泰定養生 明代清朝 宋濂論積勞成疾,精護祛病 劉基論養生安邦 貝瓊論心明眼亮壽延長 方孝孺論損生來自昧治身 方孝孺論養身治疾之道 朱權論耄老調養 沈仕論「七情」致病 萬全論棄疑養生 萬全談嬰兒養護 萬全養生「四要」 李時珍集葯學大成,開生民壽域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 李時珍論飲酒利弊 楊繼洲針灸衛生論 李贄論讀書怡性養神 龔廷賢論醫家病家之要 沈之問忘我攻惡疾 王肯堂辭官習醫濟世 徐春甫論庸醫害生 李梃正宗養生論 陳實功論醫家修德養生 吳有性雜氣傷生論 張景岳論養形 喻昌調和營衛說 李中梓記述黑發良葯「何首烏」 冷謙論修齡要旨 蒲松齡論除妖護生 玄燁倡導國民健身 程國彭論知醫保身 葉天士論頤養功 葉天士抗老秘訣 曹雪芹論放風箏健身心 鄭板橋論仁慈養生 徐大椿論人參葯用 乾隆皇帝養生訣 袁枚論文人養生 沈金鰲尊生論 趙學敏論草醫濟世 吳鞠通論愛民慎醫 陸以活論醫家周察救生 王清任繪臟腑救黎民 陸懋修論安逸生疾 曹慈山論粥食養生 高桐軒論老人「十樂」上古西周 岐黃探索長壽之理 岐黃論談人生發育 岐黃評說養生「四種人」 彭祖論攝生養神 姜子牙垂釣養生 春秋戰國 管子論節食止怒 醫緩論行惡損壽 醫和「六淫」致病論 公孫僑論近婚不殖 晏子論破迷信保性命 老子論遵循自然法規修身養性 老子論「玉泉」駐顏 孑L子論以德助壽 孫子養生處實論 程子華以智養生 墨子「五行」養生論 孟子論養「浩然之氣」 莊子論養生須少私寡慾 列子論心理診治 屈原論端操持正 苟子論「以公義勝私慾」,勤勞健身 扁鵲論有疾早醫 韓非嗇神養生論 呂不韋論損壽「三患」 漢晉三國 倉公答文帝論養生 枚乘《七發》養生論 劉安養生之訓 司馬遷忍辱養生 揚雄養生大論 桓譚論形神持養 王充論養氣健身 潛夫論治病猶治國 荀悅「秉性中和」養生論 張仲景論官吏養生 郭玉養治論 應劭論驚恐自傷 曹操論養怡之道 諸葛亮論以靜養性 華佗陰陽養生論 董奉倡導植樹衛生 阮籍論祛焦養生 嵇康養生服食之道 向秀養生適中論 葛洪論丹葯養生 陶淵明田園養生 褚澄論除疾康生 陶弘景論養生方、契、要 蕭衍為帝養生四法 顏之推養生家訓 隋唐五代 孔志約修本草拯生靈 孫思邈論「性自為善」 孫思邈論養老之要 孫思邈《衛生歌》 司馬承楨「五解」養生術 王冰注《內經》,倡奉生 杜甫論怡心養生 陸羽著《茶經》,益養生 白居易樂天養生 白居易譏諷求仙 劉禹錫論生由養致 柳宗元教誨庶民養生 呂洞賓論人身「三寶」 鍾離八段錦引導法 鍾離五臟真氣說 馬自然德善養生說 陳摶論睡功 孟昶論賞對聯益年壽 兩宋金元 歐陽修論「五友」養生 邵雍論睡眠養生 王安石「清心治本」養病論 沈括論治病「五難」 王令論用醫之道 錢乙實言篤行救蒼生 蘇軾論養生「三戒」 蘇轍論茯苓養生 王懷隱論枸杞延齡 蒲虔貫論養生葯枕 溫革養生語花 陳直論病前自防 陳直錄養老奉親歌 陳自明論婦人養生 陳自明論胎兒養教 劉完素論修真之要 洪邁論日灸健身 陸游養生座右銘 陸游「四愛」養生說 范成大割愁養生 丘處機四時攝生論(春) 丘處機四時攝生論(夏) 丘處機四時攝生論(秋) 丘處機四時攝生論(冬) 張從正祛邪養生論 李東垣論養生真趣 文天祥圖志養生 曾世榮正心修身論 朱丹溪養老論 李鵬飛男女房事論 王圭論泰定養生 明代清朝 宋濂論積勞成疾,精護祛病 劉基論養生安邦 貝瓊論心明眼亮壽延長 方孝孺論損生來自昧治身 方孝孺論養身治疾之道 朱權論耄老調養 沈仕論「七情」致病 萬全論棄疑養生 萬全談嬰兒養護 萬全養生「四要」 李時珍集葯學大成,開生民壽域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 李時珍論飲酒利弊 楊繼洲針灸衛生論 李贄論讀書怡性養神 龔廷賢論醫家病家之要 沈之問忘我攻惡疾 王肯堂辭官習醫濟世 徐春甫論庸醫害生 李梃正宗養生論 陳實功論醫家修德養生 吳有性雜氣傷生論 張景岳論養形 喻昌調和營衛說 李中梓記述黑發良葯「何首烏」 冷謙論修齡要旨 蒲松齡論除妖護生 玄燁倡導國民健身 程國彭論知醫保身 葉天士論頤養功 葉天士抗老秘訣 曹雪芹論放風箏健身心 鄭板橋論仁慈養生 徐大椿論人參葯用 乾隆皇帝養生訣 袁枚論文人養生 沈金鰲尊生論 趙學敏論草醫濟世 吳鞠通論愛民慎醫 陸以活論醫家周察救生 王清任繪臟腑救黎民 陸懋修論安逸生疾 曹慈山論粥食養生 高桐軒論老人「十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