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太極拳法

養生太極拳法

發布時間:2020-07-15 08:16:50

1、養生選哪種太極拳比較好

於養生選楊氏太極較好。
楊氏太極拳是歷史悠久的漢族拳術,太極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鄲市永年人楊露禪及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其孫楊少侯、楊澄甫等人發展創編的。由於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朴實,練法簡易,因此他深受廣大群眾熱愛,開展得最為廣泛。楊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有嚴格的要求,練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朴實、由松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猶如湖中泛舟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簡潔,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故而流傳最廣。
楊式太極拳動作要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此動作之完成,乃下一動作開端,綿延相續。心法上亦要求一氣呵成。
楊氏太極拳通過改善我們的大腦功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活動,對於白領亞健康產生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頭痛、過度疲勞等疾病,有著顯著的健腦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極拳要求我們全身要放鬆,使得人體的血管阻力減少,能夠加速我們的血液循環,減輕心臟負擔。太極拳的呼吸是採用的腹式深呼吸,氣沉丹田,能夠對五臟六腑有著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具體健身作用反映在:

一、改善神經系統:太極拳要求整體放鬆,外示安逸,「動中求靜」、「用意不用力」練法,使中樞神經系統獲得充分休息,使神經興奮、抑製作用不斷得到調整。
二、提高呼吸質量:太極拳要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逐步做到勻、深、柔、緩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橫膈膜做縱向的舒張、伸縮、提高了肺泡通氣換氣功能。諺雲:「呼吸到臍,壽與天齊」。足見腹式呼吸的功效。
三、改善臟腑功能:由於「腹式呼吸」的舒張、伸縮形成自主的內臟按摩,有效地促進了全身各組織器官的供血,協調了臟腑之間的功能。因為太極拳非常重視腰胯脊柱鍛煉,腰背虛實運動能夠強壯腎臟。《醫貫》說:「腎陰為上行夾背至腦中為髓海」,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壯而百病不侵」。
四、增強肢體活動:太極拳要求「勢走弧圓、勁走螺旋」,「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一動無有不動 」的全身心運動。使全身各大小關節,骨骼、肌肉都參與這種輕柔、舒展、連綿不斷的運動。使肌肉富有彈性,各關節、骨骼間的血液供給、新陳代謝得到改善。
五、疏通經絡隧道:太極拳要求向上要「虛領頂頸」,向下要「松到腳底」,「意落湧泉」。中部要求「氣沉丹田」,「主宰於腰」。這是鍛煉任督二脈以及帶脈、沖脈的重要方法。四肢在輕柔、連綿、纏繞運動中要意勁貫達到肢體四梢。從而疏通了人體十二正經。
本回答由體育運動分類達人 賈振雨推薦

2、那種太極拳最養生

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蘇州分會是經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認百可、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批准在蘇州設立的唯一正式分會、正宗傳統的陳氏太極拳培訓和推廣基地。陳氏太極拳在蘇州度地區的具體推廣事宜由蘇州力勇體育文化有限公司全權負責。公司從總會聘請了專業的教練員團隊,均為陳氏太極拳傳人,以推廣陳氏太極拳為目的,以科學正規的教學方法為保證,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武術,傳播太極文化,為全民健身運動做出自己的貢獻。開設有:入門初級班、基礎班回、提高班、進階班、短期班/暑期班、少兒青少年班、長期班(陳氏答太極拳精編九勢、陳氏太極拳十九勢、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陳氏太極拳新架一路/二路、陳氏太極拳大架二路、陳氏太極拳器械、推手等。

3、從養生的角度講,練哪種太極拳最好

和式太極拳是傳統拳術,屬於太極拳流派之一。始創於清末河南溫縣趙堡鎮太極拳名家和兆元,因地域亦被稱為趙堡太極拳。和式太極拳除具有一般太極拳的要點外,在理zd論、技術技法、強身養生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和式太極拳以《周易》理論為基礎,像其形取其義用其理,移動周身處處走圓,無不是圈,行成周身無處受力,自然圓活。和兆元出生於中醫世家,自幼習文學醫。1825年,師從本鎮拳師陳清平習武。後在北京供職,官授武信郎。在理學大家李棠階影響下,對太極拳版進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極拳理論有了長足發展。以理學、儒家、道家並結合醫學理論來指導規范拳架,使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創編了一套體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即和式太極拳。

相比較陳家權溝幾家的太極拳而言,和式太極拳運勁走圓,刪繁就簡,純粹自然,在集技擊,導引,散手於一身的同時,更加具備養生的作用。

4、太極拳是如何達到養生效果的。

太極拳養生學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它和道教文化相結合,融入了道教中的精華——靜字,同時它又是一項武術運動,太極是一部充滿陰陽矛盾而又對立統一的辯證學說。其神玄絕妙不能一日而成。需要日積月累的修煉和領悟才能達到太極拳養生效果。
太極拳養生是動靜、虛實、開合、吞吐、剛柔、攻守、奇正、上下、內外、左右、進退等陰陽交替運動。人體各系統生理機能內部或機能之間,通過這種陰陽的交替,進行二元或多元交替運動鍛煉,克服對偶失衡狀態。
太極拳學靜勢動態的平衡,動中的秩序與和諧,自然與人的相對應而一致。只有平衡才有包容性,才能改變人的心靈、性情、氣質和風貌,才能提高人的修養和理性。對太極拳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才能練好太極拳。
根據前輩拳論和自己多年的實踐體會,總結了三練三不練的練功法則,即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 練身不練招。
一、練理不練力
「理」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即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 生陰、陰極生陽的原理。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 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 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外相合。練功時循規蹈距,順其自然,不 能急於求成。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這種練習雖然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 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為太極拳家所不取。
二、練本不練標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 發氣之源。腎氣充足,則五臟得養,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 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 身放鬆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 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 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 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三、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最 愛了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涵,不 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 過程,使周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 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舍己從人,隨機應變,並 不拘泥於一招一勢。內氣充實了,全身尤如充滿氣的球體,有感皆應,挨著何 處何處能擊。如拳論所說:「到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總之,太極拳行功走架要求松靜、柔和、緩慢,能耐下心來,心平氣和地練拳,產生急躁情緒,結果會適得其反。太極拳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煉過程,在行功走架上怡養浩然之氣,達到身心雙修,自然水到渠成。此做才能真正達到修養身性的養生作用。

5、養生太極掌和太極拳有什麼不同

所謂的養生太極拳無礙呼就是多加了個響亮、招人的名頭而已。另外,現在的人都想要養生健身,而且又不想太復雜,又不願意多出力氣,既簡便又輕松的就可以達到很「高水準」的效果。所以就孕育而生出了一些所謂的「養生太極拳」。其實這些太極拳就是將復雜的太極拳,變得簡單;將技擊意義很濃重的技法變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再加以一些佛學、道學、甚至儒家的說辭,既讓你聽得懂又聽不懂,神神秘秘,再輔以所謂的「科學論據」加以證明,讓你不信也得信。說白了就是騙錢的!有些養生太極拳管,甚至非常重視「理論思想教育」,將大把大把的時間放在專家教授心法上,聽2小時課,打10分鍾拳,收你幾千塊甚至上萬塊。美其名曰,真傳!高端!我勒個去!
真正的太極拳其實細分起來要看什麼人練:
道家的人練,是用來修身立命的,輔導有防身之術。都可以修身立命了誰還會去提及養生保健這種芝麻小事?道爺們聽了都會笑出聲來的,那樣做簡直就是丟了西瓜揀芝麻。
練武的人練,是為了練出功用,保命搏殺。一旦練出功夫,又會越求越深,逐漸步入求道之路。學生來學拳有可能是為了強身,但是老師可不是教你強身之術,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練武治病的,都是大夫治不好了「死馬當活馬醫」才去練武的,吃得了大苦,你才能脫胎換骨。
練太極拳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過程,你能把極端的痛苦和養生聯繫到一起嗎?
痛苦的鍛煉是為了能習練一些高難度、高層次的太極拳功法、技法,而當你苦練之後身體必將發生極大的轉變,這正所謂「脫胎換骨」,身體好只是練習武術的表象,我稱之為「附帶品」。然而,正是有些人看到了太極「附帶品」的功效,退之而求其次,大搞養生文化、養生學說,把太極拳冠以養生之美名,真是本末倒置!
太極拳本是盡性立命之法,附帶有技擊功用。僅此而已!技擊已經算是太極拳中的末技、小事了,試問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何談技擊呼?所以養生健身這等低略俗事更是不值得一提了。請不要再往更底層次里去尋求了。
聽我的,頭疼腦熱吃吃葯,生病患疾看醫生。練武打拳可健身,跳舞游泳亦如是。莫把太極當妙葯,盡性立命意無疑。
周鶤 --- 書於北京

6、太極拳的養生拳法

<

7、太極拳的養生意義

8、練什麼太極拳養生最好

太極拳養生學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它和道教文化相結合,融入了道教中的精華——靜字,同時它又是一項武術運動,太極是一部充滿陰陽矛盾而又對立統一的辯證學說。其神玄絕妙不能一日而成。需要日積月累的修煉和領悟才能達到太極拳養生效果。
太極拳養生是動靜、虛實、開合、吞吐、剛柔、攻守、奇正、上下、內外、左右、進退等陰陽交替運動。人體各系統生理機能內部或機能之間,通過這種陰陽的交替,進行二元或多元交替運動鍛煉,克服對偶失衡狀態。
太極拳學靜勢動態的平衡,動中的秩序與和諧,自然與人的相對應而一致。只有平衡才有包容性,才能改變人的心靈、性情、氣質和風貌,才能提高人的修養和理性。對太極拳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才能練好太極拳。
根據前輩拳論和自己多年的實踐體會,總結了三練三不練的練功法則,即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 練身不練招。
一、練理不練力
「理」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即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 生陰、陰極生陽的原理。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 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 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外相合。練功時循規蹈距,順其自然,不 能急於求成。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這種練習雖然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 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為太極拳家所不取。
二、練本不練標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 發氣之源。腎氣充足,則五臟得養,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 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 身放鬆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 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 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 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三、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最 愛了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涵,不 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 過程,使周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 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舍己從人,隨機應變,並 不拘泥於一招一勢。內氣充實了,全身尤如充滿氣的球體,有感皆應,挨著何 處何處能擊。如拳論所說:「到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總之,太極拳行功走架要求松靜、柔和、緩慢,能耐下心來,心平氣和地練拳,產生急躁情緒,結果會適得其反。太極拳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煉過程,在行功走架上怡養浩然之氣,達到身心雙修,自然水到渠成。此做才能真正達到修養身性的養生作用。

9、太極拳真的能夠養生嗎

太極拳對當代人類的意義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商業繁榮,給人類帶來了許多方便,卻也帶來了不少麻煩,環境污染、戰事爭端、能源危機威脅著人類。即使在和平的環境中,仍面對許多生存問題,諸如被稱為頭號殺手的心腦血管疾病,二號殺手便是憂鬱症,以及老齡化社會的生活品質問題。
中國的太極拳運動,雖不是一副葯到病除的「葯方」,但你若持之以恆地堅持,恰恰是能有效解決或緩解上述三大社會症狀的「妙方」,對人類的生存、生活都有積極的意義。
關於太極拳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做了許多測試方面的研究,涉及骨骼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以 及免疫功能、老年虛弱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尤其是中國科學院武術協會多年研究、對照分析了腦電、心電、血脂、微循環等方面太極拳產生的鍛煉效果,作出了卓著的貢獻。最近我的一名博士生與運動醫學專家、共同探索了「胰島素生長因數一l」的內分泌調節作用,論證了太極拳鍛煉有益於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運行,引起 了運動醫學界較大的關注。
所有這些研究成果不在此一一贅述,我想從人類學、生物學、社會學的視角,探討一下太極拳對心。腦血管疾病,對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老年人的生活健康談一點認識。
有一篇文章說,人類站立,用兩腳行走,實現了這一質的飛躍,固然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史,卻不利於全身血管的鍛煉,以致高位缺血、缺氧的心腦血管疾病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大敵。
全世界每年有160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占總死亡率50%以上。中國約有l億多人患高血壓病,每年新增100萬人以上;腦病患者500多萬,每年新發150萬,冠心病患者1000萬人。中國心腦血管患者死亡人數達260萬,平均每分鍾死亡5人!
太極拳強調放鬆肌肉,「一動無有不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達四梢」,均有利於增強血管壁的彈性和血流迴圈,也有利於對微血管的鍛煉, 促進微循環。上海體院一位老教授帶領他的研究生,探索了人的微循環。研究表明,經常從事太極拳鍛煉者, 管絆異常率和淤血管超標率均明顯低於對照組,起到了調節供血的作用,有人將其稱為「第二心臟」。此外,不少研究表明,練太極拳對降低血脂、增大肺活量、增強心肌營養、預防和延緩心腦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有關的實驗報告我在此不一一列舉,我衷心希望醫學工作者和武術工作者進一步加強合作,迎戰人類的頭號殺手,為人類的健康作出新的貢獻。
實驗證明,人的心理健康對人的生理健康、生活品質有極大的關系。人的精神狀態、情緒、性格、應對各種事件的心理能力、生活態度、人生觀念等等,都會直接對人體產生影響。
現代人的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物慾和金錢刺激著人們,繁忙和競爭給人們帶來的浮躁、緊張、煩惱、壓抑,使憂鬱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大增。根據曹一民先生的撰文,世界上有3.4億人患憂鬱症,以至成為人類的第二大疾病。
我認為以「松靜自然」「舒緩自如」為特點的太極拳極有利於人的心理調節和修身養性。以下分三個方面來談:
第一,太極拳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哲學觀。
太極拳「道法自然」,人身為一「小太極」,自然為「大太極」。當你練完了一套太極拳,到戶外、曠野、樹林、草地上,無拘無束地「全身處處毫無牽掣」,「動靜作勢、純任自然」,呼吸自然,開闊心胸「隨天機動宕」,也無意追求蹬腿有多高,架勢有多低,姿勢有多規范,以順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觀念來行拳 走勢,與大自然靜靜地交流、交融,將自己溶人大自然之中,天人一體,生機無限,熱愛自然、熱愛人生之情油然而生。忘卻煩惱,進入一種恬淡自然的境界,會有 一種好心情,一份緊張煩惱之外的寧靜,這對你的健康會沒有益?

第二,太極拳體現了人與人和諧的一種倫理觀。
現代人工作中、商務中的激烈競爭,使人與人的關系緊張,甚至白熱化,由此引來嫉妒、煩惱、仇視;現代科技又給人創造了網上聊天的環境,減少了人與人的接觸和交流。
人們聚在一起練太極拳,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環境,隨著音樂舒拳走勢,或兩兩推手「隨曲就伸」「舍己從人」,粘連黏隨,成為一種融洽感情、樂此不疲 的交流情感的活動。正如《大趨勢》一書中提到的「每當一種新技術引進社會,人類必然要產生一種加以平衡的反應,也就是產生一種高情感」。太極拳以靜心養 性,動中求靜的運動方式,做為一種高情感活動是非常可取的。尤其是在外國,老年人,婦女平日較為孤獨,有一種場合給他們一起練拳、交流、說笑,相互尊重, 其樂融融。太極拳以其綿緩斯文的運動風格,尤其容易增加人與人的和諧相處的觀念。不少發達國家,有興趣練太極拳的人聚集一起,無欲無爭,陶然往返,不失為 凝聚人情感的「魔杖」。

第三,太極拳是終身追尋和諧的養生觀
太極拳和其他武術拳種一樣,在練拳中追尋和諧,上下、身步、手眼、內外,處處和諧,可為「終身不盡之」.

想學習太極拳, 可從24式太極拳開始. 初學者應跟從老師學習, 否則以下一些基本要求便不知做對沒有.
基本上所有太極拳都要注意身法十要(虛領頂勁及氣沉丹田, 涵胸拔背, 松胯擴膝, 沉肩、墮肘、護肫、守中等) 的內容, 要求身體成為一個立體圓球., 另外還要 『用意不用力』, 切記放鬆身體各關節, 慢慢體會, 將各法溶入意識,成為本能,才可提高拳藝。
網站 : 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視頻教程 (高清版 宗維潔主講 示範)
http://www.56.com/u63/v_NjIwOTIyMzY.html
http://www.56.com/u31/v_NjA1NDY5MjQ.html

與養生太極拳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