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的目的是什麼
什麼是養生?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
養生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保養自身到達健康滋養、延年益壽。
2、養生的反義詞是什麼
養生的反義詞是傷身。
養生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百醫事活動。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而與之相對應的便是傷身,不注重養生度,隨意地無節制地消耗身體,帶來的必然後果則是身體的損傷。
(2)養生在於通擴展資料:
養生問走偏反傷身
養生是個慢功夫,不能急功近利,不必盲目跟風,更不要輕信「神奇療法」。每人體質不同,養生的方法也不同。陽性體質的人,吃點生冷的食物沒關系,而陰性體質的只能吃溫熱的食物。答什麼樣的體質,就選擇什麼樣的養生方法。養生方法因人、因地、因時而異,最重要的是個性化。
第一,飲食有節。即飲食要有規律,有節制。一日三餐若能按時進食,不隨便吃零食,飲食習慣良好,則消化功能健旺,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第二,起居專有常。起居要有規律,不能混亂。每個人應根據季節的變化和自己的習慣,按時入睡起床。這既合乎人體生理活動需求,也有利於維護中樞神經系屬統和植物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使人體的新陳代謝正常。
第三,不妄作勞。勞動或者運動不能過量,也就是要適度,過猶不及。
3、你認為養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
黃帝內經中對養生的最高境界的講解是“天人合一”,所謂養生,是將我們的身心與天地所結合,超然物外的心性養成。由於人是大自然中被構造的最完美的靈體,我們通過養生來調節身體的靈動性。養生的最高境界在於心神統一,順應自然,陰陽平衡。
所謂養生,指的是休養生息。人的生命活動是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養生就是在順應自然的基礎上,調整人的作息,以達到與之相契合。養生中很重要的一個點在於不生病,健康是養生的根本目的。古人說,唯有與自然相合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保證睡眠的充裕與心情的開朗才能將身體養好。中醫認為健康的標准就是人體內的陰陽平衡,現代人由於飲食習慣、作息時間的不規律性,導致了身體內的陰陽失衡,或多或少會帶有疾病。
養生的境界依據修行的段位不同產生的境界也不一樣,高級的養生可達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做到這一點的人在自己的體質上進行順應自然的調節,諸如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冒,養生的人能夠迅速判斷出自己是哪種感冒體質,或是陰虛,或是陽盛。前者對症下葯就喝薑茶以促進身體的暖意,後者則引用菊花茶來敗火消炎。通過養生將自己身體上的小毛病扼殺在萌芽狀態下,預防疾病的產生也有助於心理層面的健康。
養生是現代都市人常做的一件事情,各人各境界是不同的,我認為的養生最高境界還是與自然心神合一,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去調整自己的體內陰陽之氣,不生大病即為最高,將平常的小病扼殺在萌芽之中,充盈自己的心理,讓自己時刻保持在一個平和、舒緩的心氣兒。
4、現代人的養生標準是排通調補固嗎
醫學的復不斷發展,永遠適合各種不同年代,中華醫學數千年的根基,也在不斷發展,用現在的術語叫做制升級,根適應時代的變化與進程,古老的文明不是一百程不變的,是不斷前進創新的,基礎扎實。發展更好,前景更光明。
保養身體請參閱度《醫經原旨》第一篇。問攝生,只要你做得到,身體健康長命百發沒問題。
請您學而時習之,必身心悅愉,長答命百歲。
祝你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5、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養生、遁世、窮萬物。」釋家(佛家)是「見性、救世、通萬有。」
民諺說得好:「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到亂是儒家」
所以這句話錯的離譜,不過我可以給你說一下其中的意思。
儒家的修身就是提高個人的道德水平,治世就是說爭取做官,對百姓施行仁政,平天下就是說光修身治世還不行,還要時時以天下為己任
佛教的見性就是讓你看清世界真相,救世就是普度眾生,再加上佛教教義博大精深,所以就通萬有了
養生遁世窮萬物,意思是說,道家注重養生之道,不關心世事,但憑著一個道法自然的理念,就窮盡了人間的真理。不過說道家遁世,純屬胡說八道,眾所周知,道家分為老莊和黃老,黃老派始終以治國安邦為己任,主張寬刑簡政因俗簡禮,依道生法依法治國,是漢唐盛世的根本,而老莊派不過是冷眼熱心,哪來的遁世?
看看黃老道家對法治的論述,比起法家的理論和現代中國的法治理論,不知先進多少倍:
1、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故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故能自引以繩,然後見知天下而不惑矣。
2、有道以統之,法雖少,足以化矣;無道以行之,法雖眾,足以亂矣。
3、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繩也。縣法者,法不法也;設賞者,賞當賞也。法定之後,中程者賞,缺繩者誅。尊貴者不輕其罰,而卑賤者不重其刑。犯法者雖賢必誅,中度者雖不肖必無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4、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於人間,合乎人心而已。治國無其法則亂,宗法而不變則衰,有法而行私謂之不法
5、法生於義,義生於眾適,眾適合於人心,此治之要也。故聖人因民之所喜而勸善,因民之所惡而禁奸。故賞一人而天下譽之,罰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賞不費,至刑不濫。
6、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無專行也。法籍禮義者,所以禁君,使無擅斷也。
7、有法而不用,與無法等。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於天下
8、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6、養生是什麼意思?
7、養生一點通指的是什麼?
現在進入秋季了,那我就告訴你秋季如何養生。
要早睡早起
要適當「秋凍」
要清靜養神
要適當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