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是一生的

養生是一生的

發布時間:2020-07-15 07:05:37

1、保先天,養後天,哪些穴位是養生要穴,用好健康一生?

神闕、關元穴、足三里這幾個養生穴。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許多特殊的感覺點。並且,在有名的醫學典<黃帝內經>中,早就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並記載了近160個穴位的名稱。你看,中醫文化的源頭又遠又長,說明了它的奧妙很大啊!

所謂神闕其實就是人體的肚臍眼,在當我們還在腹中之時,便依靠臍帶從母體中獲取營養。在出生的那一刻起,結扎後我們還是保留這樣的命蒂。若是在平日里我們可以嘗嘗撫摸、輕按這個穴位,甚者可以用溫通的艾暖灸之,可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以及和胃理腸的功效,幫助氣血的運行。

關元穴位於臍帶以下約三英寸處(即四指)。自古以來,它就被用作小腸的聚集點,小腸的氣體通過這個點凝結並輸送到皮膚。有養元固資的作用,有補焦的作用。古人稱其為陰陽相通之地,老子曰:「形而上學,萬事之門。」在現代臨床中,它也主要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患者。

足三里位於我們小腿外側(約四指)和脛骨外側指下方三英寸處,所有消化系統疾病,如脾胃疾病,都可以在這里進行調節。具有健脾、健胃、調節陰陽、活絡經絡的作用。合谷穴位於人手背、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間,作為第二掌骨橈骨的中點。合谷穴主要用於治療某些面部疾病,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清熱,促進楊起,幫助正氣。這是一個特殊的點,以減輕疼痛,尤其是頭痛和牙痛。只要揉捏這一點就能減輕疼痛。

2、為什麼說養生應貫穿人的一生

談理念養生要貫穿生命的始終
 來 11月底,在廣州召開的第二屆國際養生大會暨首屆國際養生博覽會上,來自國內外健康養生領域的1600多名著名專家學者、養生知名企業代表及養生愛好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了各種前沿養生方法。在此次國際養自生大會上,舉行了被譽為我國第一部養生白皮書《全養生》新書首發式,該書作者劉煥蘭教授在大會上做了一個題為「全養生大健康長壽夢百」的主題報告。
近日,劉煥蘭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提倡「全養生」新度理念,他認為養生是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系統工程,需要貫穿人的一生。養生跟人生一樣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養生應及早,越早越好。有關「全養知生」這個新理念,其科學內涵包括三個,一是養生應貫穿生命的始終;二是養生應植根傳統文化;三是養生應橫跨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在生活中養生,在養生中生活。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因人制宜,整體攝養道。

3、幾個簡單的養生動作,受用一生

踮腳尖,在我們百平時工作的時候,如果是坐得太久或者是站得太久,導致我們下肢酸痛無力的話,可以度用墊腳尖的方法進行緩解。當我們把腳墊起來的時候,我們小腿兩邊內側的後部肌肉就會出現收問縮和擠壓的現象,使我們下體的液體往回走,從而提高它的流動答速度。使我們下體的酸脹的現象得到緩解,還能防止曲動脈的擴張和避免版我們的肌膚出現色素沉著的現象。具體的做法:雙腳並攏然後著地,用力的把腳尖踮起,維權持這個動作二到三秒可以反復做很多次。

4、一輩子天天吃素就養生嗎

吃素好。吃素健康,吃素環保,吃素慈悲。吃常素的人的身體、血液是鹼性的;常吃葷腥的人,他的身體是酸性的,所有生癌症的人都是酸性體質。吃素健康,吃素環保,吃素慈悲。
和大家分享吃素的事,雖然我們可能肉眼看不到我們身體的變化,但是儀器可以看的到。和大家分享:這一次我們店裡來了個微循環檢測儀器,我們所有的同事都檢測了,通過顯微鏡看到她們體內都有重金屬和毒素,而且血液比較粘稠,血管堵的比較多,到我檢測的時候就說我體質比較寒,比較虛弱,但是體內沒有重金屬,毒素也不多,老師就問我是不是吃素的,因為吃素的血液是比較干凈,這一對比差別好大呀,老師給她們的建議說讓她們多吃素呢。所以有時候我們可能感覺不到,但是吃素確確實實是體質會比較好的,所以還沒有吃素的師兄趕緊多吃素,身體會越來越好的。
吃素也有條件,並不是單單吃青菜、豆腐等素菜就夠了。菩薩叫我們保護好肉體,讓我們在人間是修行的,不是讓你不殺生吃素把你身體吃壞。所以菩薩大慈大悲,同意我們吃雞蛋、牛奶和奶製品,因為雞蛋很多都是孵不出小雞的,裡面營養成分很多,這樣你的身體才會慢慢地均衡。最主要的還是要多吃點豆製品,里邊有蛋白質,有大豆卵磷脂,要多吃,比方說素雞、黃豆、花生米……很多人吃得很單一,天天青菜蘿卜,油水都刮光了。你可以到像台灣素食店去買素火腿、素鴨,自己調味切片,跟素菜燒在一起,烹調也很重要,你可以想出各種方法來燒、來烤、來炒,或者包春卷……吃素的人要不斷地想出花樣來吃,否則太單一,時間長的身體會嚴重地垮下去的。和尚尼姑他們不做工就敲敲木魚念念經掃掃地,不需要很大的能量,所以吃吃豆腐青菜無所謂。我們要打工要上班的。因為有很多人吃素,營養均衡每天要吃點花生米、五穀雜糧、豆、核桃,還有栗子,這些都是很有營養的。

吃素——培養慈悲心

台長今天跟大家繼續說,我們學佛,為什麼要吃素,為什麼要不殺生?實際上,菩薩早就跟我們講過,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什麼叫眾生?有生命的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比方說,我們的祖上,或者我們的小輩,如果作孽了,等到他們過世之後,他們已經投胎畜牲了,那個時候,如果他是一條狗,在你家裡,你如果把這條狗殺了,實際上,你就是殺掉了一個眾生。而且菩薩說,一切眾生皆具佛性,而且要把他們皆當做佛。什麼叫皆當做佛?就是把一切都當做一個菩薩來看,因為佛菩薩看一切眾生皆是佛。我們說,佛是一切眾生,眾生皆是佛啊。所以,我們已經有成佛的基礎了,我們過去可能是佛,我們今後將來可能也會成佛,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也就是說,我可能已經是佛了,也可能我過去是佛,你就是未來佛,就像我們現在叫很多人「小菩薩」一樣,如果能夠如是信,大家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成佛的,你的戒品已具足。如果你能夠尊重所有的眾生,如果把一切眾生都視為佛,你的界和你的品質已經具足了,這說明你已經能夠信自己是未成之佛了。

所以,我們要戒殺生啊。我們不能因為要殺人,因為要殺野獸,要殺動物,與其相爭,為了殺人家的身體,來以其悅我之口福也。你把人家殺了,自己吃了,放點醬油,放點醋,你還覺得這是非常好吃的東西,實際上,這是何等的殘忍。大家知道,廣東有一個店是吃猴子的,猴子跟人一樣,一個個小猴子關在一個個小籠子里,那些小猴子看見一個人進來了,大家把手都捂在眼睛上,因為馬上殘殺開始,把這個小籠子往水裡一浸,這個小猴子就死了,這些小猴子看到自己的同僚就這么被殺死,他們也沒有辦法,所以只能把眼睛遮起來。就像過去日本人殺中國人一樣,我們在邊上看見他們殺我們的同胞,我們有什麼辦法?要知道,殺生是罪大惡極啊,殺生的人要下地獄的。世上的人殺生已經習以為常了,你們知道有多少人在殺生啊?你們知道天天有多少的雞、多少的鴨被殺?僅僅香港這個小地方,每天就有一千萬只雞被殺掉,想想看,殺生如此之罪孽啊。而我們現在隨隨便便殺雞殺鴨,殺狗殺兔,根本不當回事,還要吃呢,怎麼吃得下去啊。

我們對很多事情,習以為常了,就像罵人一樣,我們對殺生也是習以為常了,所以要明白,不能殺生啊。包括祭神祭祖,養親待客,無肉則不能為禮,這些都是過去的想法,認為有肉才有這個禮,沒有肉不能成為這個禮,想一想吧,要養親待客,以為祭神祭祖都要用肉,用人家的生命來換取你的供養,這也是極其悲慘之事。殺掉人家的肉,來表達你是誠懇的孝敬,父母親也不願意接受這些,殺人家的靈性來孝順自己。很多人殺生之後,他就會離情別論,生活越來越可憐,就像一個殺豬的人,他這一輩子家庭不會富有,他的一生痛苦不堪,他的感情運也是越來越差。想一想,一些眾生,從無始劫以來,輪回六道,可能是我們的父母親,兄弟,妻子,眷屬;想想看,過去都是自己的親戚,如果他們投胎到了畜牲道,你還是在循環地報復,在殺戒。菩薩曾在經文中勸我們,要戒殺生啊。我們要懂得不能殺生,因為我們要有慈悲心,我們能夠培養慈悲心,我們才能戒殺生啊,信受奉行的人更少。所以,我們要學佛的大悲,不能拿人家的身體來供養他人和供養自己,這是孽障啊。

聽眾朋友們,大家知道,佛的大悲是顯現一切的,並不是只對人,佛菩薩是對眾生的,所以我們要忌殺生,一些小生物我們都不能殺啊,像貝殼啊,蛤蠣啊,豬牙,牛肚、牛肝等,這些東西都是讓人吃後會不安的,因為這些東西吃到你的身體里,因為你把畜牲道的東西吃到人道當中,實際上,你的心中就會沾染有畜牲的那些因子,道理就是這么簡單,有幾個人懂呢?比如:我本來是個好人,我的意念當中灌進了流氓、灌進了強盜的理論之後,我就不像人了,你就像一個流氓、就像一個強盜一樣,你的理論已經造成了你把自己是人已經忘記了。所以,要明白我們不懂不知,那是過去,我們現在懂了,明白了,我們開悟了,我們不能再殺生了,我們更不能把動物殺而食之。你要想到,你殺動物的時候,它也痛,它有感覺的,只是它不會講話而已。

有人說,不會說話的,生來就是供我食用的。難道你家有個弟弟是啞巴,你也應該把他殺了嗎?吃了嗎?這些都是荒謬之論。台長告訴大家,堅決不能殺生啊,要知道,人和動物雖然形狀不一,靈魂和意識不一樣,但是他們的痛處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生靈啊,就像一個小孩子不懂事,和一個懂事的大人,他們同樣是人,你不能把他們視為異物啊。所以,每一個動物,包括人這種高級動物,都有靈物之敏,也就是說,有靈的物體,它都有智商,都有明白的地方。我們講究五倫八德,就是不讓人殺盜淫妄酒,我們所說的,就是不讓人殘害別人,也不要殘害自己。我們所說的,要真誠相處,我們對動物、對人都要愛護,所以,殺食其肉,也就是說,你殺掉動物之後,自己吃那些動物的肉,會讓你得到報應。大家想想,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很多的人,因為殺生,受到了業報。在歷史上,有很多人殺人,最後自己沒有好報。想想利比亞總統卡扎菲,他殺人無數,他最後的結局就是被人殺掉,他有什麼好結果呢?自古以來,殺人者,必自斃。

我們要學習聖人觀點,我們不能利用人家,我們不能利用動物來養自己的身體啊。要知道,害人啊,害生物的,他的子孫必定是庸劣滅絕啊,也就是說,祖上不積德,必定殃及到他的下一代;如果祖上缺德,也必定會殃及到他的下一代。台長有一位聽眾,他的祖上有殺業,他的孩子個個都是精神病,所以要明白,「余慶餘殃者,正慶正殃之盈餘也」,也就是說,你現在有一點小的災禍,有一點小的幸福,就是因為你前世做了一點好事,和做了很多壞事的緣故啊。積善積德之人,他已受於來生後世了,比我們現在還不懂的人,要好很多。所以,我們做父母親的要為孩子考慮,我們不能做出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因為如果你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你就會影響到你的下一代的成長。舉個例子,我們現在在澳大利亞,有很多人不愛惜身體,很多女士在懷孕的時候,喝酒抽煙,最後生出殘障孩子,孩子到人間之後,受著苦,不就是媽媽給他造成的嗎?孩子到了人世間,受了這么多的苦,在學校被人家看不起,讀書,人家學得進,他學不進,樣子長得一半臉大,一半臉小,話一出口,就知道腦子有問題,你給孩子帶來了一輩子的痛苦,這就是你自己所為啊。

所以,人要懂得啊,我們一定要斷一時之快。很多人嘴巴吃到東西的時候,覺得很快活,很開心,但是,他不能明白,他會永受大禍害於無窮也,他會永遠受到這些大禍災的,而且會遺留到他的後代。聽眾朋友們,醫學上現在已經證實,常吃素的人,心態會平和,常吃素的人,會如花草般地美麗,常吃素的人,他會像稻穗一樣越長越高,但是他的頭還是會垂得越來越低,會謙虛、會謹慎。大家想想看,食肉動物都是牙齒尖利的,而我們人本來就不是食肉的動物,我們的腸子很長很長,大家學一點知識就知道了,人的腸子很長,這是有益消化,但食肉動物的腸子非常短,像老虎、獅子等,所以,食肉動物,當肉食進去之後,它很快地就排泄掉,而人把肉吃下去之後,在腸子里繞過來,繞過去,一直在里邊繞不出來,想想,這些肉如果不放在冰箱里,幾個小時就會發臭,而我們雖然在吃進去之前拚命地烹調,但是它畢竟還是肉,在你的肚子里轉了半天,還是轉不出來,不能吸收,時間長了,腸子里怎麼會不長東西呢?所以要明白啊,我們不能吃肉食,更不能吃活的。醫生早就勸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要多吃素啊,多吃素有利於健康。

今天跟聽眾朋友們說了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生起慈悲心。現在的人慈悲心到哪裡去了?廣東佛山一個小女孩,只有兩歲,被車子碾過去碾過來,邊上的10多個人,沒有一個去相救的,只有一位撿垃圾的阿姨去救了她,還拿出自己撿垃圾的兩萬四千塊人民幣,捐給她。現在的人不是顛倒了嗎?有錢的人到底在幹些什麼?為了錢,為了名,為了利,整天做著傷天害理的事情,整天欺負人家,整天自私自利,為了達到賺錢的目的,不惜損害人家的利益。而那些拾荒者,那些老媽媽,他們的良心還存在,這就是為什麼前世有修的人,今生有福報,而今生有福報的人,今生不修,等到他下一世的時候,他又沒有福報了。所以,吃苦的人,他才會修心啊;吃苦的人,他才會懂得珍惜幸福啊。不吃點苦的人,他是不能得到幸福的。猶如一個孩子從小生在富裕的家庭,錢對他來說,只是個數字概念,這個孩子,他會珍惜錢嗎?而窮人的孩子為什麼能早當家,因為他知道,錢來之不易啊。

5、「偽養生」害一生,常見養生誤區,你中了幾個?

為了養生只吃素食,放棄了肉類食物,在食物中也經常加入一些滋補性的葯材。

6、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7、「偽養生」害一生,不養生反傷身,這句話有什麼依據可尋?

養生,本是為了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了生活地更加從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漸漸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收藏各種養生知識,生活中衣食住行都非常注意。

但有些你所「認為」的養生常識可能是錯的,是「偽養生」,如果你還照做,那可就適得其反了。

「偽養生」害一生,5大養生誤區,不養生反傷身,趕快看看,你中了幾個?

誤區一:年輕的時候多奮斗,年紀大了再養生

奮斗,是很多年輕人的座右銘,確實,年輕的時候多努力無可厚非,但是長期熬夜、不吃早飯,這樣的透支健康的行為頻頻發生,真的要引起注意,別覺得養生是老年人的事情,別覺得自己年輕就有恃無恐,世界上有兩件事情往往是一去不復返的:一個是青春,一個是健康。

對於養生,有些人認為:「現在工作太忙,沒有功夫養生,養生保健等到退休以後再說!」

一個沒有時間養生,或者不注意養生保健的人,終有一天要住院的。因此,養生應該從沒有病的時候開始,因為有了病再養生就來不及了。

不管什麼人,生命過程大致都是相同的:人總是從健康變成亞健康,然後出現軀體的功能紊亂,再變成器質性病變,最後發生臟器損害、臟器衰竭,最終走向死亡……

所以,請從今天開始,「管住嘴,邁開腿,不抽煙,少喝酒」。

誤區二:骨頭湯補鈣效果最好

坊間的老人常認為孩子要多喝骨頭湯認為這樣補鈣,並且認為孩子多吃肉營養才充足。

其實,骨頭中的鈣主要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並且在煲湯的過程中鈣質很難溶解出來,自然起不到補鈣的作用。同時實驗證明一碗牛奶的含鈣量遠遠超過骨頭湯。

另外,僅僅依靠喝骨頭湯並不能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在煲湯過程中蛋白質、礦物質的溶出量非常低,而脂肪的在湯中的含量增多。這樣喝下去的骨頭湯不但起不到進補作用,反而容易出現肥胖現象。

反而生活中的一些素菜能夠起到補鈣作用,如小油菜含鈣量並不比牛奶低。

誤區三:不甜的水果,糖尿病人也可以吃

一些糖尿病患者會認為不甜的水果是可以食用的,或者出現另一種極端,即任何水果都不食用。

其實,水果適不適合糖尿病人,並不是依靠其甜度來決定的,而是根據水果的GI值,GI值指的是食物在進入體內2小時內引起的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一般對GI的認定是高於75則為高GI值食物,低於55的則為低GI值食物。

另外,GI低的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飽腹感,對控製糖尿病比較有利。一般GI值比較低的水果有蘋果、櫻桃、獼猴桃等。

誤區四:只吃素一點肉都吃

吃葷吃多了我們的身體會消化不了,各種各樣的疾病都會爬到我們身上來,所以,現在很多人提倡吃素。

一是為了減肥保持身材,二是不想自己患上疾病,其實長期吃素對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傷害的。

很多人會將吃素當成一種信仰,認為這樣對於身體很好,不可否認的是,吃素缺失是有好處的,但如果一點葷腥都不沾危害是很大的。

如果女性經常吃素的話,會對體內激素分泌造成破壞性的影響的,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不孕。

而且吃素還不利於降血壓,嚴格吃素,一點肉都不吃,就等於拒絕了一切動物蛋白和脂肪的攝入,其結果就是血管彈性變差,對身體是並不會有好處的。

此外,長期吃素不吃葷腥,因為素食中的草酸過多,還很容易導致人患上膽結石,有調查發現,很多常年只吃素食的老年人有一大半都患有膽結石。

其實,我們是完全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油脂動物蛋白和動物脂肪的,這樣才能完善我們身體的營養成分。

誤區五:晨練越早越好

綠色植物晚上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所以6點之前的空氣中會積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導致空氣質量不好。

除此之外,在早晨人體的冠狀動脈張力較高、交感神經興奮,容易突發心血管類疾病。

所以,習慣晨練的老人們,最好選擇在6點之後再開始鍛煉。

如果出現霧天,最好選擇室內運動,因為有霧的空氣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對身體健康不利。

與養生是一生的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