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木地板安裝 結束後,該不該立即油漆?具體怎麼保養?
木地板安裝 結束後,建議您盡快封漆。優點是避免地板干縮及吸收潮濕空氣而變形等。
1.實木地板主要樹種
實木地板因材質的不同,其硬度、天然的色澤和紋理差別也較大,大致上有以下一些:
槲櫟(柞木)、花梨、重蟻木(依貝)、冰片香(山樟)香二翅豆、甘巴對、鮑迪豆、坤甸鐵樟(鐵木)、山欖木等。
中等:柚木、印茄(菠蘿格)、娑羅雙(巴勞)、香茶茱萸(芸香)。
軟:水曲柳、樺木。
淺色:水青岡(山毛櫸)、樺木、山欖木。
中間色:槲櫟、水曲柳、娑羅雙、香茶茱萸。
深色:柚木、印茄、重蟻木、香二翅豆、木莢豆(品卡多)。
粗紋:柚木、槲櫟、甘巴豆、水曲柳。
細紋:水青岡、樺木。
2.實木地板的含水率
木材中所含的水分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存在於細胞腔與細胞間隙中的水,也就是存在於毛細管中的水,稱為自由水。第二種是被細胞壁所吸收的水,稱為吸附水。第三種是構成細胞組織的水,稱為化學水。
當潮濕的木材水分蒸發時,首先失去的是自由水,當自由水蒸發完而吸附水尚處於飽和狀態時的含水率,稱為纖維飽和點含水率。
纖維飽和點是木材性能的轉折點,在纖維飽和點之上,木材的強度為恆量,不隨含水率的變化而變化。同時木材也沒有脹縮這種體積上的變化。當含水率降至纖維飽和點之下,也就是細胞壁中的吸附水開始蒸發時,強度隨含水率下降而增加,而濕脹干縮的現象也明顯呈現出來。不同的木材纖維飽和點含水率約在22%~33%之間。
自然界中各地區的濕度和溫度在不同的季節都有相對的穩定。木材長時間地處在這種相對溫濕度環境中,其含水率會達到會達到一個相對的恆定。這時的含水率就稱為平衡含水率(例如上海地區的年平衡含水率為4.6%)。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隨它們所處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變化,當平衡含水率和環境濕度有差值時,會趨向於接近環境。這就產生了木材的濕脹與干縮現象,這是木材特有的物理現象。
木材又是一種各向異性體。實際使用中的木材其含水率都在纖維飽和點以下,所以水分的得失主要是細胞壁的吸附水。木材的細胞絕大多數是縱向生長的,它的脹縮都是和細胞壁方向垂直的。作為一塊地板,我們可以發現其縱向一般都沒有什麼脹縮,而寬度方向的脹縮率一般為3%~6%(系指木材含水率在纖維飽和點含水率以下的變化)。
由此可見,控制好地板的含水率是十分重要的。不但生產中必須重視,在鋪設中更應重視,不讓地板受潮產生變形。
3.實木地板的乾燥平衡處理
目的
(1)達到規定的適應使用地區環境特點的平衡含水率。
(2)消除木材在生長和加工過程中存在和產生的內應力。
(3)調整和恢復變形。
由於上海地區年平衡含水率為15.6%,因此用於上海的地板含水率宜控制在10%~14%。
過程
(1)自然乾燥,約需30~40天,使含水率達到30%左右。
(2)人工乾燥,約需10~30天,使含水率達到10%以下。這一過程同時使木材內的漿汁蒸餾出來,均衡木材細胞壁組織,干縮性能趨於穩定一致。
(3)養生處理,約需10~20天。通過這一過程最後達到木材乾燥的三個目的。
乾燥平衡處理即所謂的熱處理。這一處理的時間長短會因不同的材料而有所不同,但不可以人為的縮短。銷售中有一種錯誤的說法,即經過熱處理的地板是「永不變形」的。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不管怎樣處理,木材在纖維飽和點以下含水率的變化所出現的濕脹干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
4.實木地板變形原因
一般說使用中出現較多的現象是地板呈瓦片狀或起拱,這是因為地板受潮所致,地板受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空氣中的水分(例如黃梅天)。
(2)地坪沒干透,用水泥加固龍骨。
(3)龍骨,毛地板太濕。
(4)使用水性膠水。
(5)一樓等潮濕環境未作特別的防潮處理。
(6)石質地面和地板相接處的斷面未作封閉處理。
(7)水泡(如水管破裂,陽台水倒灌等)。
此外,產品本身及施工不當也會造成起拱。例如乾燥處理不當、養生不足、含水率太低、背槽太淺、施工中伸縮縫隙未留足、鋪設太緊等。
5.實木地板鋪設和保養要點
(1)地板應在施工後期鋪設,不得交叉施工。鋪設後應盡快打磨和塗裝。以免弄臟地板或使受潮變形。
(2)地板鋪設前宜拆包堆放在鋪設現場1~2天,使其適應環境,以免鋪設後出現脹縮變形。
(3)鋪設應做好防潮措施,尤其是底層等較潮濕的場合。防潮措施有塗防潮漆、鋪防潮膜、使用鋪墊寶等等。
(4)龍骨應平整牢固,切忌用水泥加固,最好用膨脹螺栓、美固釘等。
(5)龍骨應選用握釘力較強的落葉松、柳安等木材。龍骨或毛地板的含水率應接近地板的含水率。龍骨間距不宜太大,一般不超過30厘米。地板兩端應落實在龍骨上,不得空擱,且每根龍骨上都必須釘上釘子。不得使用水性膠水。
(6)地板不宜鋪得太緊,四周應留足夠的伸縮縫(0.5~1.2厘米),且不宜超寬鋪設,如遇較寬的場合應分隔切斷,再壓銅條過渡。
(7)地板和廳、衛生間、廚房間等石質地面交接處應有徹底的隔離防潮措施。
(8)地板色差不可避免,如對色差有較高要求,可預先分揀,採取逐步過渡的方法,以減少視覺上的突變感。
(9)使用中忌用水沖洗,避免長時間的日曬、空調連續直吹,窗口處防止雨林、避免硬物撞摩擦。為保護地板,在漆面上可以打蠟(從保護地板的角度看,打蠟比塗漆效果更好)。
2、少兒是如何保健的呢?
古人講「為人父母者,不知醫謂不慈;為人兒女者,不知醫為不孝」。可以說現在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家長都操碎了心,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病是源於家長對少兒保健中醫知識的知之甚少所致。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承恩中醫師關於孩子常見疾病的知識講座,只要認真看完,都會有所收獲。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作為中醫養生的學者經過了大約十年左右的觀察,發現現在的兒童保健,的的確確是我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採用科學方法養育孩子能使孩子少生病,一旦生了病,護理得當,恢復起來就快。疾病痊癒要靠身體的抵抗力,打針吃葯只是協助身體戰勝疾病。俗話說,「三分病七分養」,休息是恢復身體疲勞、減少身體能量消耗的最好方法。嬰幼兒身體的調節機能還未完善,有時往往出現孩子發燒至40℃,精神卻很好,因此很難做到卧床休息。為了不使孩子出去玩耍能好好休息,盡可能讓他在房間內或床上聽音樂、看畫、講故事、搭積木等,當孩子對游戲不感興趣的時候,適當地抱抱他。要多喝開水領孩子到醫院看病,常常聽到醫生講:「回去多喝水」。多喝水對身體起什麼作用呢?水分在身體組織成分中占很大的比重,年齡越小比重越大,嬰幼兒身體內水分的總量占體重的70~75%。由於發燒,出汗較多,水分消耗增加,這就需要多喝水及時加以補充。多喝水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體內的毒素從大、小便中排出,多喝水還能起到降低體溫作用。但是常常碰到孩子不肯喝水,這就要家長想方設法,如在水中加些鮮果汁。對大便稀薄的孩子,不宜多喝糖水,可喝些淡茶水,茶葉內有鞣酸,對大便有收斂作用。
3、我愛養生,提供一些准確的養生之道?
每天早晨醒來一杯蜂蜜水,預防膽結石。
臨睡前泡腳,一杯熱牛奶。可促進睡眠。
女孩子要護膚,25歲以後皮膚底質開始走下坡路。
葷素搭配要均衡合理,防止血液粘稠。
盡可能地少食用牛奶,蛋類,魚類以及肉類。因為含有大量的激素。
我們平時所需的鈣、鎂以及維生素這些營養素大都是從蔬果中提取。
洗臉或是抹護膚品的時候,把皮膚往上提拉。因為手具有很大的柔道力。
45歲以後女人不能再補鈣,因為吸收不進反而形成膽結石。
多吃些粗糧,以及富含纖維素的蔬果,有利於腸胃蠕動。促進腸胃的吸收和消化。
用好的中性洗衣液,內衣內褲一定洗干凈。講究生理衛生。預防婦科疾病。當然也要用好的衛生棉。經常更換內衣褲。
多進食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黃豆,豆漿,豆腐。
早餐一定要好好吃。一日三餐照常,但不要過飽。
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質量。
保持一個開朗的心態,每天都要笑一笑。
4、推薦幾種比較好的老人保健品
我推薦幾百種我父母用的:
豆漿 (含大豆異黃酮對女性更年期非常好) 蜂王漿 中老年喝的牛奶 益生菌酸奶 另外多吃水果蔬菜 注意鍛煉和心情舒暢就可以了
不要到市場上買什麼度補品全是騙人的。保健品真的那麼有效的話,醫院也不會有那麼多人看病了。我上面說的這幾樣一定要堅持用版。我家的經驗就是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膳食和保持良好的心情加上適當的鍛煉。
你母親是由於更年期引起的種種不適吧權。這跟內分泌有關,堅持喝豆漿是不錯的選擇。有空多陪陪她帶他出去旅遊一下比吃什麼葯都好。
5、開了8年的老mini用什麼機油保養比較合適?
很多車友喜歡mini都有著不同的原因,外觀乖巧、靈活動感、青春時尚,或者是為了獨特品牌文化。作為一個年入30的玩車人,痴迷的原因和很多同齡人一樣,不再是為了那一份青春的懵懂。我們對消費往往是即任性又挑剔的,而讓我接受一輛老車的原因,是因為那部經典的電影《偷天換日》。
不得不說mini是一部充滿樂趣的小車,同時也是一輛讓人操心的大玩具。起初入手這輛車是痴迷mini r56在電影里精彩的表現和迷人的排氣聲浪。在選車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小東西不是一個好伺候的主,各種小毛病可不少,足以讓你在修車中去苦中作樂,就像小時候喜歡去卸妝四驅車一樣,這個車就是成人版的樂高積木,需要花費時間慢慢玩。說到玩車第一步還不是你拿到一輛車要去怎麼改裝,打造你的drem car,首先你得讓他乖乖的跑起來,開起來舒服。所以第一步就是全車油水、故障、剎車、輪轂、輪胎、避震、電子功能的檢查。
收拾一個有點年頭的mini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不拖拉,我就先分享下最近在全車檢查和油水保養上的收獲。保養都知道了收車回來先看機油和三濾,不用報僥幸心理,上任車主既然已經決定賣車了,一般不會再花費心思去保養,那麼機油和三濾基本必換了。機油的0W和5W對於稍微懂車的都不需要在贅述,就是低溫流動性問題,南方區域就不要糾集,5W夠用了,性價比好,30和40就是機油粘度的區別了,這個學問大了。老司機都是莫名的說40的保護性好,但是機油的保護性就是在一個粘稠度嗎,不竟然。我更看中的是機油品質,40機油我之前的車就吃過虧,不是用粘稠度高的油不好,粘稠度高必然的影響發動機的動力釋放,那麼給一匹良駒弄個枷鎖必然是我不能接受的,但是30機油還能有效的保護這輛8萬多公里的老車嗎?
為此我踏上了找尋機油的那段日子,美、嘉、殼首選沒有選擇不是因為產品不好,三大品牌在質量上是信得過的,但是這種中庸的產品是應對普通家用車的基本要求的,就是吃了不中毒能飽腹,但是營養一般不養生的類型。然後我開始看進口機油,日本的、義大利的、德國的,看了不少,但是都不適合老車,很多打著競技用油旗號的不是把油做到了多好,而是由取巧的成分,在發動長效保護和動力釋放上做不合理的傾斜,所以往往是犧牲了對發動機的保護來釋放動力。機油的好壞關鍵其實在基礎有的品質,然後再說到各家配方的不同,也就是用5塊錢一斤的大米和1塊5一斤的大米通過烹制都可以做出美味的米飯,看後期加工嘛,但是米飯的營養和健康程度當時是5塊錢的好了。機油也一樣,基礎有的好壞才是決定機油品質的關鍵,那麼現在主流品牌基本都是4類基礎油,不入流的小品牌就不在這里說了,畢竟地溝油也暫時吃不死的。好了,4類基礎油這個已經是好長年頭一直統治機油的一個標准,所有導致很多人看機油就是區分一個30或者40,老車就用40。40油一加老車動力輸出立馬減弱,然後你只能說一聲車老了跑不動了。
好了,我說了我最終選擇了30的油,當然幸運的是我找到了一個敢用歐標4+級(國內可以叫做5類吧)基礎油的進口品牌,一個美國的機油,進入國內時間不長,說實話價格不低,起先我也是懷疑,但是想到基礎油敢這么下成本用5類基礎油,就是花錢買了5塊一斤的大米,不猶豫的肯定值!結果老闆還讓我選擇用綠色或者藍色的油,我當時就顛覆了,30 40決定了還要選擇顏色,這個是玩什麼?結果別人才是用心,這個油要根據不同的發動機特性和不同人的駕駛習慣來選擇不同系列!綠色的給正常家用的給我說是ECO系列,建議我用的是M系列,這個字母也好理解,M代表運動嗎,藍色也是一種我理解的動感顏色,所以小貴一點也行了,用了藍色M系列,5W-30機油,然後就是跑了3000公里了。
剛開始加完油,肯定是立馬解決了車況,這個不說了,新換了油保養了肯定有改善,但是考驗還在幾千公里之後。目前3000公里多一點,我也有底氣來說一說感受了,保養完後,明顯的是怠速穩了很多,啟動加速更為線性了,畢竟30的機油粘稠度低,但是基礎油好,所以並沒有因為是30油導致發動機運作不順或者聲音感覺是機油沒在保護發動機,再有就是,我之前的車用過義大利的進口機油,乳白色那款,價格不低,但是3000公里就開始衰減了,我是一個很敏感的人,所以這種衰減是逃不過我的體感的。這次換油不得不表揚一下,3000公里了無衰減,而且在我經常玩車情況下,發動機5千多6千多轉為常態的情況下,就是5塊錢的大米的好處。
自己的車忘記拍照,要了張別人的
保養的時候,店裡老闆說了這個有建議在玩車的強度下7500公里保養一次,但是實際測試很多車友10000公里都不帶換的,所以在7500這個范圍里基本都享受的是滿狀態機油保護,這個很重要,不是說一款機油能保護5000公里就是讓5000公里都很爽,而是越到後面性能衰減越厲害,到了5000公里是差不行了,你必須再次保養了。如果這款油如同店老闆說的那樣,那麼我就是在7500公里都享受近乎滿狀態的保護,這個才行我覺得這款機油贊的地方。
老車的保養就說這里,這次保養算是給玩這輛車開一個好頭吧,後續的難關肯定還會少,有機會再繼續分享吧。喜歡和我一樣折騰玩車的朋友就關注下吧,僅為了分享一份樂趣,交流經驗。
6、小紅有個邊長5厘米的正方體積木,如果在表面刷紅色油漆,刷油漆的面積是多少?
5×5×6
=25×6
=150(平方厘米)
答:刷油漆的面積是150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