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提出了什麼養生思想?
老子,名老聃,又名李耳。楚國楚縣(今河南省鹿邑)人。老子是先秦哲學家,道家養生思想的奠基人。《史記》載:「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漢代杜方言:「老子用恬淡養性,致壽數百歲。」老子為歷代養生家推崇的得道長壽養生家。影響後世最大的是《老子》一書提出的養生思想。
(1)治於未亂,抱元守一
老子以「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作為養生的重要思想,提出「早服重積」、「抱元守一」等養生原則。「早服」同於中醫「治未病」觀點,即現代醫學預防為主的觀點,指早行養生之道,行養生於日常生活,持之以恆,積蓄養生之「德」,此即「重積」。這便是老子的「早服謂之重積德……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老子論養生,有抱元守一的觀點,所謂「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一」即養生之道。後世養生家又指「一」為「氣」、「元氣」,並用以指導服氣養氣、內守返觀、納氣歸根、以結內丹,以養胎息的內氣功。抱元守一又指為「守神」之中的精神調攝養生法,成為古代養生家創造應用各種養生術的指導思想。
(2)自然無為,返樸歸真
自然無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養生的最高境界。它強調的是自然而然,去除人為嗜欲困惑、返樸歸真的養生養神方法。所謂「見素抱朴、少思寡慾」,返歸自然素樸、純真的本性,進而達到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天人和諧統一。「真」是自然而然、不加人為的「素」、「淡」、「清」、「靜」、「純」、「朴」等等的同義語。《內經》里「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思想即來於此。中醫養生注重節食、節勞逸、節制房事,以及重視精神調攝等養生法則,均產生於「自然無為」的思想。
2、什麼叫養生
3、養生到底是身體的身還是生氣的生?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漸漸成為一種時尚和休閑,充分體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中。每個人都探索著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如果有效果,便拿來與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那什麼是養生呢?
「養生」一詞出現的比較早,由此也可了解古人對養生的重視,在道家的書《莊子?養生》中就有幾則與養生有關的故事。《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有言:「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邪僻不至,長生久視。」即養生得道的人,必定是依託四時寒暑之變化而養生,喜怒調和而安貧樂道,節欲飲食而調陰陽,這樣才能外邪不侵,氣血調暢,達到長生久視的目的。《中醫大辭典》亦謂「養生」:「研究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而各種養生方法都是通過調節人體的「精」、「氣」、「神」而達到健體強身,防病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那麼養生又有哪些分類呢?
養生從廣義上分可以有養性(亦謂養心)和養形兩種,亦有「養性」、「養氣」、「養形」之分,但總不外調養身體與調節情慾心性兩類。明?胡翰就說「太上養性,其次養氣,其次養形。三者得其養,百疾不作;苟失其養,六沴(沴:風、寒、暑、濕、燥、火太過,致人生病之六淫。)干之。」即最善養生者必先養其心、養其性,其次是導引吐納養氣者,再次是調節飲食、適動進補養形者,但如果將三者結合,必會達到百疾不生,身體健康,盡終天年的效果,如果失養,則外邪必至,有損健康。
如果在養性、養形的基礎上,又可細分為以下幾類:
靜坐養生 靜坐又名打坐,是一種使心無雜念、神氣清靜的養生方法,被廣泛用於儒、釋、道各家養生中。中醫講,「兩神相薄,合而成形」,陰陽交合,而成形體,形神備俱,而命之曰人。所以,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明,不但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還有助於疾病痊癒、恢復健康和延年益壽。
修身養生 養生有道的人必定是為人正直,心胸開闊,德行兼備,平日里不為各種妄念欲想所累,多行善事,多言善語者。唐代醫學家孟詵雲:「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所以,誠意正思是養生做人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
調氣養生 中醫講,人體的健康是先天之氣(亦謂元氣、元精等)和後天之氣共同作用的結果。人體的氣機有化生、推動、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調氣養生主要是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養性養生除上述幾類外,還有琴、棋、書、畫養生法,均是以調養情志、養心修身為主,現在隨著社會進步,還有旅遊養生、情志養生、聞香養生、釣魚養生等方法,均可歸入養性之列。而養形養生,則是以保持身體各部機能正常的一些養生方法,如:
運動養生 「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形要小勞之」,這都說明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五禽戲、太極拳、八卦掌、八段錦等運動方式,以強身延年。現在隨著西方的運動概念湧入,還有拉丁、恰恰、慢跑、有氧操等運動方式,合理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可以有效的保持身體健康。
膳食養生 人食五穀雜糧,補充體力和身體所需要的各類營養物質,所以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膳食養生現在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養生方法,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進補養生 進補養生現在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雖然剛起步,但其未來的發展之勢必不可小覷。中醫認為,人所受父母先天之氣,必有所偏,並不完整,加之後天補養失宜,必定會引發各種疾病,提前補偏救弊是「治未病」、預防疾病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合理的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延年,如南方冬令進補食用膏方,就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進補方式。
經絡養生 經絡養生亦是一個新的時尚養生方法。它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基礎,通過推拿、艾灸等手段,促進人體氣血流通、祛邪外出的一種方法。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路」系統,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所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一種經絡養生方法。
除按養性、養形分外,按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分,又可有以下幾種養生分類:
儒、釋、道養生論。儒家養生重視頤養,即入世養生,在「齊家、致國、平天下」的同時,保養身體。道教養生重視性命雙修,以精、氣、神三寶為基礎,達到身心必修的境界;佛教養生重視悟性,講「性空緣起」「緣起性空」,超脫生死,達到涅磐。
還有按季節養生,可分為:
順時養生 「人以天地之生,四時之法成」,季節氣候有春夏秋冬之不同,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變化,人體與之相應。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者與四時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
在順時養生的基礎上,現代又提出了「二十四節氣養生」等,亦不外是順時養生的一種。
除以上外,還有按年齡、性別養生的,如男性養生、女性養生、老年養生、幼兒養生等,這些都是在人體的生理變化的基礎上提出的,但亦不外外以養形,內以養心兩方面,所以本欄目就從「養生必修心」、「養生先養形」兩方面展開,從旁又涉及了「養生概述」「疾病養生」「養生趣聞」幾個與養生有關的版塊,從不同角度和方面系統介紹養生的知識和方法
4、什麼是養生?
5、彭祖說過一句什麼話 關於養生長生的
彭祖,是上古五帝中顓頊的玄孫。他經歷百了堯舜、夏商諸朝,到殷商末紂王時,已七度百六十七歲問,相傳他活了八百多歲,是世上最懂養生答之道、活得最長的人。 彭祖生性恬淡,不關心世俗名利,不追求虛名榮耀內,只是專心致志地講求養生容長壽之道。他的師傅...
6、瞬即長生是什麼意思
瞬間就是長生,意思就是你可以在瞬間領悟長生的意義,,,,打字不易啊、、、
7、請問長生,養,胎,絕墓死病衰的解釋,謝謝!
十二狀態象意
一、 長 生
概念:靠山、依靠、根基、憑借、源泉、關愛、幫助、撫養、能力、誘惑力、有實力、享受、修煉、長壽
人物:關愛他人的人、被人依靠的人、幫助別人的人、長壽的人、耶穌、壽星
2、 沐 浴
概念:暴露、公開、簡單、單純、目光短淺、坦誠、被識破、失敗、桃花、漂亮、兩性關系、吸引、調理、清理、清除、清潔、洗滌、娛樂、休閑、
人物:光身的、穿的少的人、清理工、失敗的人
3、 冠 帶
概念:包裝、打扮、宣傳、修飾、品牌、復雜、城府、偽裝、遮蓋、假的、深藏、深沉
人物:化妝復雜的人、戴帽子的人、正在修剪的人、園藝工、深沉的人、休閑的人
四、 臨 官
概念:保護、祿、經濟、領袖、正在工作的、當官的、旗幟
人物:正在工作的人、領導、保鏢、秘書、耕種者、戴帽子的人、盤頭的人
5、 帝 旺
概念:豪華極致、富有、巔峰、強大、強盛、收獲、完美、極為美麗、霸道、最高元首、領袖、血光
人物:到達巔峰的人、最完美的人、國家領導人、指揮、球王
6、 衰
概念:衰敗、敗落、失落、破舊、衰老、疲倦、虛弱、脆弱、悲傷、哀思、哭泣、走下坡路、無能為力
人物:疲倦的人、受傷的人、衰老的人、無能為力的人、休息的人、哀思、哭泣的人
七、 病
概念:問題、毛病、生病、突出、特殊、特別、不正常、動、升遷、遷移、牽掛、思考、貧窮、損壞
人物:有問題的人、不正常的人、突出的人、病態的人、護士、醫生
八、 死
概念:恐怖、危險、黑暗、冷酷、靈異、死亡、屠宰、毀壞、死板、死氣沉沉、死心眼、教條、墨守陳規、保守、執行、悲傷、沉靜、靜止、穩重、休息
人物:過世的人、教徒、怪異的、靈異的人、死人、裝死的人、弔唁的人、恐怖分子、危險的人、休息的人、醫生、護士
9、 墓
概念:遮蓋、遮擋、隱藏、夜晚、黑暗、昏暗、陰暗、陰影、看不清、模糊、老實、實
在、能力沒發揮、被約束、捆綁、關押、夜晚
人物:藏起來的人、穿的嚴實的人、老實人、被關押的人、被捆綁的人、被束縛的人、技術能力沒發揮好的人
十、 絕
概念:阻隔、隔絕、斷、滅絕、失蹤、消失、珍稀、轉換、獨特、極致、空即是色、絕頂、絕對、盡頭 、極端
人物:絕美的人、挑戰極限的人、登山運動員
十一、胎
概念:蘊釀、孕育、蘊藏、思考、根源、內部、內心、內胎、內涵、懷孕
人物:孕婦、思考的人、蘊釀的人、穿內衣的人
十二、養
概念:調理、調養、養精蓄銳、休息、休養、養生、修煉、氣功、養育、護理、調整、修理、教養、調教、教育、培養、看護、學習、懶散、懶惰、基督、佛
人物:拜佛的人、練功的人、休息的人、被調理的人、學生、美容師、氣功師、教徒
長生: 其包含有出生、生長、來源、起點、幫助、依靠、靠長、哺育、源泉、根子、原始、蘇醒、獲救、救助、產生、尋找、得到、發生等意思。
沐浴: 含有洗澡、入水、裸體、淫亂、淫褻、脫衣、恩澤、好處、有利、暴露、光禿禿、光溜、光滑、享受、坦誠、大小便、睡覺、破敗、難看、無恥、滋潤、照顧,薄弱點,致命處,除去防衛,不設防,無防護能力等意思。
冠帶: 含有穿衣、正裝、和衣、打扮、包裝、裝飾、衣服、升級、榮譽、戴帽、入伍、遮蓋、外表、表彰、嘉獎、防護、保管、獲得證書等意思。
臨冠: 含有公家的、官府、有病、災禍、有男人在身邊、離死不遠、巴結當官的、阿諛奉迎、出仕、當官、拍馬屁、有官運、有地位、公務員、自力更生、自我努力、成長、快要成功、國營、危險、憂慮、發願、許諾、變化、神出鬼沒等意思。
帝旺: 含有榮發、發達、得意、精神、興奮、神氣、有力、雄壯、高大、擅長、強大、輝煌、欣欣向
8、道家思想特徵是什麼:長生與養生之道
道家思想特徵是什麼:長生與養生之道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主張清靜無為,反對斗爭,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樣的思想內容,也反映在道家的長生養生之道中,對後世的養生學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道家思想的一個特徵——長生與養生之道。
道家思想的一個特徵,是道家和道教影響深遠的長生與養生之道。自古以來,人們探討養生之道的極多,但最早最完善最具有價值的長生養生之道,還是出自道家和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的道教。
道教的養生之法,起源於黃老,歷史久遠,並且作為中國唯一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道教之教徒在追求得道成仙,故它樂生、重生和貴術的長期的修道證真的過程中,創立了系統的養生理論,撰寫了大量養生著作,形成了體系龐大、包羅萬象的道教養生學。道教養生學,是中國傳統養生學的集大成者。
道家以老子,莊子為其代表人物,其學說以自然天道觀為主,著眼於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質的解脫與精神的安寧,尤其強調精神的超然與人格的獨立,重視精神修煉,渴望人生的自由。其養生理念主要有:
清靜虛無
老子主張見素抱朴,少私寡慾,排斥人的一切慾望,排斥外界事物給人帶來的誘惑。他主張通過柔弱無為、虛靜自守來排斥干擾,達到返樸歸真的目的。而莊子的養生法則為「虛靜自守」,「養神,守形,無欲」,「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
順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養生的基本原則。道家認為:以自然界的秩序變化為法,摒棄人的理性因素,在養生中採取順乎自然的行動,就能維護健康,延年益壽。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認為人的一切都應順應自然規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狀態接近自然,因此,養生要返樸歸真,以重返嬰兒狀態為最高標准。
而莊子則認為,人與自然合一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張破除一切人為地刻意追求,認為「無為」、「無已」、「絕對逍遙」,是達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徑。
以氣養生
《史記》載:「老子百有六十餘或二百餘歲,以自修道而養壽也」。歷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終之說,雖不可全信,但史學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長近三十歲,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歲,老子當是一位百歲壽星。
老子長壽得益於其養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這食母就是「食氣」。食氣是老子創造的古人養生的主要方法,成為歷代氣功家練功之要旨。
老子還提出精氣之說。他認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進飲食為陰氣,鼻入空氣為陽氣。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這個人與自然最直接的門戶。這為練氣功能養生,中醫葯能治病提供了理論依據。
根據老子以氣養生的理論,後來的道家逐步創立了呼吸修練養生法。道家氣功的主要練氣之法即是呼吸修練,即通過對自然之氣的呼吸吐納,達到調和周身之氣,並使之卻病延年。
9、什麼是長生,長生十二字是什麼?它最大用處是什麼?
十二長生是中華民族古代陰陽五行家以十天干周行十二支來表zd示命運的旺衰之勢。即五行的十二種運勢,稱十二運為十二長生,是以起首之「長生」代表整個十二運回。描述了「生老病死」的一生,也用來比喻天下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衰敗消亡的整個過程。
別稱:十二運為十二長生
十二運即長生、沐答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